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ppt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专题(图文)

2.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空间图示
出现极昼时,太阳的运转轨迹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α ± β︱
α=当地纬度 β=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①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②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差为两 地纬度之差; ③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不同半球,则该纬度差 为两地纬度之和。
6.22前后 次年6.22前后
3.21前后
9.23前后 次年3.21前后
12.22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 夏至日时影子最 短 ,冬 至日时影子最 长 。南回 归线及其以南情况相反。
N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北回归线 0 南回归线
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 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例2、惠安县(25°N,118ºE)为了相应国家节能 减排的政策,决定引进一批太阳能热水器,以满足 师生日常热水供应。
1、9月23日,为使热水 器有很好的效果,调节支架 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 角为:
25°
二分日:由赤道向南 北两侧递减。
昼半球:大于0°; 夜半球:小于0°; 晨昏线:等于0°。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 南北两侧递减。
①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 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②南半球各地达到一年 中的最小值。
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上节回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春秋二分、夏至、冬至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 过程中昼夜长短的变化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图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图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北半球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春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春分-夏至向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夏至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昼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现象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夏至-秋分向南移动,在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秋分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秋分-向南移动,在昼短夜长,昼长夜短,北半球正午南回归线冬至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昼变长,夜变短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及其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冬至南回归线北半球黑夜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北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冬至-春分向北移动,在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增大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角不断变小。

人教版必修一1.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共38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1.3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共38张PPT)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空间变化 (同时不同地) 在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
(2)、时间变化 (同地不同时) 在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思考: 太阳直射点位于什么 地方?正午太阳高度 角的变化规律?
南回归线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
(1)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 南北两极递减。
(2)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靠近时变 大,远离时变小。
1下列日期中,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10月1 日 D.元月1日
2赤道上一年中什么时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 夏至与冬至日(因为这时直射点在回归线上,赤
66°34´S 90°S
①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90 ° N P 23°26′ N

达到全年最大
②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23°26 ′ S 达到全年最小
90° S
90 ° N
23°26′ N
0° 23°26 ′ S P
90° S
达到全年最小
达到全年最大
③北回归线至赤道之间地区
90 ° N
23°26′ N P 0° 23°26 ′ S
B、6月21日21时
•C、6月22日9时
D、6月22日21时
•【答案】B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H = 90°—︱ ± ︱
=当地纬度 =太阳直射点纬度
注意:
纬度差是指所求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
若直射点与所求点位于同一半球,则该纬度 差为两地纬度之差;

2012高中地理 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2012高中地理 1.3.3《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直射点(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 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 越长,所以三点中C点白昼最短;同一纬线上白昼时间长短相同,日出日落 的地方时相同,所以是东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 【规范解答】(1)画图略 (2)A C (3)北回归线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4)② 南 (5)BC
(3)昼夜长短的计算 在一般光照图上,先看某地昼弧或夜弧所跨的经度数,然后用下面公式计 算昼长或夜长:
昼长时数
昼弧所跨经度数 1小时 15 夜弧所跨经度数 夜长时数 1小时 15
2.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 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 小,影子越长,一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 逐渐变短 正午最短 逐渐变 长 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比较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日影长短的方法 同一时间,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在南北半球呈对称分布;离直射 点所在纬度越近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 1.四季更替 2.五带划分
读图,完成(1)、(2)题。
(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射的范围是 (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角

精品课件资料分享
SL出品
精品课件资料分享
SL出品
精品课件资料分享
SL出品
1.当黄赤交角为0°时: 只有温带
只有热带和寒带 2.当黄赤交角为45°时:
只有寒带 3.当黄赤交角为90°时:
例:如果黄赤交角缩小,则( A )
• • • • A.热带、寒带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 B.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C.热带范围缩小,温带、寒带范围扩大 D.热带范围扩大,温带、寒带范围缩小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 白昼时间,根据数据回答下列各题:
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D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B)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
例:如图为某日部分地区昼夜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 示白昼,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甲地位于22.5°与 37.5°中间位置
37.5°22.5°
23.5°N
甲 乙
0° 23.5°S
1.按东西半球划分,图上阴影部分主要位 于 西 ,此时甲地地方时 6 点。
2.按南北半球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北 半 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60°E。
3.该日乙地的白昼时间长约
11
小时。
例:如图为“极地投影太阳光 照图”(虚线表示极圈和回归 线,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 昼弧长 = 夜弧长 • 昼弧长 < 夜弧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长 < 夜长
昼夜长短变化:
• 2.定义 • 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同一点(主要指同一纬 度带)的昼长或夜长因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 或者是指在同一季节,地球上的不同地点 (主要指不同的纬度带)的昼长或夜长存 在差异。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预备知识提示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下一讲的内容,建议大家在课前复习一下地球的基本知识和运动规律,如地球 的形状、大小、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等。同时,也可以提前阅读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资料,以便更 好地理解和消化新知识。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他可能干扰因素探讨
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会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观测结果。
观测设备的精度和校准情况也会对观测结果产生一定影 响。
天气状况和云层厚度会干扰太阳光线的传播和折射作用。 人为因素如观测时间、角度选择等也可能导致观测误差。
05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 角变化对人类活动影响
农业生产活动调整策略建议
春秋分日昼夜平分
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地理位置对昼夜长短影响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纬度越高,太阳直射点移动对昼夜长短的影响越显著。
极地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和黄赤交角的共同作用,会出现连续数日的极昼或 极夜现象。
实际生活中应用举例
建筑采光设计
02
利用光学原理,合理布置反光 板、折射镜等设施,将阳光引 入室内深处,提高采光均匀度 。
03
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设 计可调节角度的遮阳设施,以 减少阳光对建筑表面的直射, 降低能耗。
旅游活动安排注意事项提示
在昼夜长短悬殊的地区,游客应合理安排行程,确保在白天充分游览景点,同时留出足够的休息时间。 针对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情况,游客应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 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可关注当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选择适宜的旅游季节和景点。
学员A
通过这次课程,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规律,也认识到了这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觉得这些知识非 常实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ppt课件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ppt课件
极昼 极夜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实验(课本120页)
根据地球公转的规律,转动薄膜, 依次将阳光直射点对准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赤道---北回归线,逐一观察昼半球和夜半 球所在部分的纬线长短情况
3、杆影的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杆 子,纬度不同,杆影长度不同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地球的公转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思考:你知道吗,萧山一年中哪个月份白 昼最长,哪个月份白昼最短?
6月
12月
你知道四季中昼夜变化情况吗?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四.昼夜长短变化
1.极昼现象——太阳整日不落;极夜现象——太阳整日不出
4.在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 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情况刚好相反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思考:我国科学家去南 极考察一般选在什么时 间比较好?

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变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日(6月22日),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北半球 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最大(整个北极圈内)。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至日—秋分日,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极昼。 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范围逐 渐变小。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日—春分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极夜。 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范围逐 渐变小。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日(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 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
结论: ① 春分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 ②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极昼范围最大。 ③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 ④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 越高昼越长,极地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⑤ 直射点向哪边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 极昼范围渐大。另一半球相反。
秋分日(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 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秋分日—冬至日,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附近极夜。 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夜范围逐 渐变大。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冬至日(12月22日),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 昼最短夜最长,极夜范围最大(整个北极圈内)。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及其变化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春分日(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无极昼极夜 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