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多环芳烃
第7章 多环芳烃

O Zn-Hg O HCl
O
Pt, - H2 Phenanthrene
PPA:多聚磷酸
② 氧化反应
萘比苯易氧化,室温下萘可被CrO3/HOAc氧化得1, 4—萘醌,若在高温下,V2O5催化下被空气氧化,则 得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邻苯二甲酸酐,简称苯酐。
O
V2O5,O2
C O C O O
邻苯二甲酸酐
CrO3,CH3COOH
Cl
Fe,C6H6
卤化
Cl2
NO2
HNO3
硝化
H2SO4
30~60℃
16
磺化:萘磺化反应的位置与温度有关,低温下多为α -萘磺酸, 较高温度时则主要是β -萘磺酸。
SO 3H
40-80 C 160oC H2SO4 + H2SO4 160 C
o
o
96%
SO 3H
85%
由于磺化反应是可逆的,磺酸基体积又较大,导致在低温下主 要生成α-萘磺酸(动力学控制的反应);在高温下,主要生成β萘磺酸(热力学控制的反应)。 17
芘 电子数=16 (周边14)
(3)轮烯:环多烯CnHn,n≥10,称为轮烯。
[10]轮烯虽有10个π电子,因环内氢的相互作用, 使C不能同处在同一平面内,不能共轭,无芳性。 [14]、[18]轮烯都有芳性。
H
H
[10]轮烯 [18]轮烯
48
[18]轮烯是平面形分子,电子数为18,具有芳香性。
☺ 联苯胺是合成多种染料的中间体. ☺ 联苯胺制备:
① 4,4′-二硝基苯还原得到. ②工业上由硝基苯为原料,经联苯胺重排反应而来.
氢化偶氮苯 (重排) 联苯胺
7.3 稠环芳烃:
稠环芳烃:两个或多个苯环共用两个邻位碳原子的化合物。
有机化学课件-多环芳烃

NH2
Zn
HCl
a. 萘的化学性质 1. 亲电取代反应 c. 磺化
由于热力学与动力学上的不同导致产物不同的例子: 1、共轭二烯烃与氯化氢的加成反应—是1,2还是1,4加成 2、甲苯的磺化反应 动力学在邻位,热力学在对位。 3、萘的磺化反应。
SO 3H
40-80 C
o
o
96%
-磺化为主
160 C H2SO4 + H2SO4 160 C
内容回顾
§6.6 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苯环上取代基对亲电取代反应的影响 取代基对反应活性的影响及定位作用的理论解释 双取代基的定位作用,位阻对定位的影响
取代基的定位作用在合成中的应用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7.1 多环芳烃的分类与命名
§7.2 联苯及其衍生物
§7.3 稠环芳烃:萘、蒽 §7.4 非苯芳烃(休克尔规则)
§7.3 稠环芳烃
§7.3.1 萘、蒽的结构
b. 蒽的结构 sp2杂化, 平面结构,
键长不均等(与普通的单双键不同)
表达式
§7.3 稠环芳烃
§7.3.2 萘、蒽的化学性质
a. 萘的化学性质 1. 亲电取代反应
具有芳香性,易发生亲电取代, 但比苯易发生氧化及加成反应。
萘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大于苯,-位比-位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共振论的解释
反式,十氢化萘
Na (or Li) NH3-C2H5OH (4mol)
§7.3 稠环芳烃
§7.3.2 萘、蒽的化学性质 b. 蒽的化学性质 蒽比萘更容易反应,位最活泼。 (A) 加成反应: 9,10 位加成
+ H2
H + Br2
CCl4
第7章 多环芳烃

D-A反应
O
O
⊿
O O O C C
Br
(2)氧化
O2, V2O5 400oC
O
蒽醌
O
(3) 取代反应
Cl2/ CCl4
Cl
H2SO4
SO3H SO3H +
1-蒽磺酸, 50%
2-蒽磺酸, 30%
3) 菲
CrO3
O
O
菲醌
K2Cr2O7/H+
4)ene
Chrysen e
a
c
ca
b
d
d b
3. 三苯基甲烷
AlCl3 C H
3
+ CHCl3
三苯甲基自由基
C
三苯甲基碳正离子 三苯甲基碳负离子
三苯甲基自由基
3 + CCl4 AlCl3 (C6H5)3CCl
(C6H5)3CCl + Ag
CO2 C6H6
(C6H5)3C + AgCl yellow
O2
(C6H5)3C C H C6H5 C6H5
p电子数符合Hückel规则。
就具有芳性。
Hückel 规则 通式为CmHm的环多烯
假定分子共平面,每个C原子各有一 个p原子轨道线性组成m个分子轨道
用简化的分子轨道法计算这些轨道的能量,可近似地用内接于半径为2β 的圆,顶角朝下的正多边形顶点表示:
-1β 0.618β 2β -2β
-1.618β 2β -2β -1β 1β 2β
重油(杂酚油) 230~270 绿油(蒽油)270~360 沥青 > 360
2. 石油的芳构化 (铂重整)
Pt, 脱氢
3. Haworth法合成
10第七章多环芳烃

2' 1' 1
2
3 4
CH2
(CH 2 ) n
6 5
n 2
二苯甲烷
3' 4' 6' 5' 6 2' 1' 1 2
三苯甲烷
3 4 5 4" 5" 6" 3" 2" 1" 4' 3' 2' 1' 1 4 5' 6' 6 5 2 3
2. 联苯
二联苯
三联苯
3. 稠环芳烃
3 8 7 6 5 4 1 2 3 7 6 5 10 4 8 9 4 1 2 3 6 5 1 10 8 9 2
2 Cu 2 X X = I, Br, C l
NO 2 Cu I
NO 2
O 2N
2. 联苯的构象
45o
C O 2H NO2 NO2 C O 2H
NO2
C O 2H
C O 2H
NO2
邻位H之间有位阻 旋转受阻
邻位四取代联苯有手性
3. 亲电取代反应
H N O 3 / A c2O H N O 3 / H 2 SO 4
[14]轮烯
H H H H
π电 子 =18,
H H
n =4
轮内氢原子间的斥力微弱,环接近于平面, 故有芳香性
[18]轮烯
本次课小结:
多环芳烃(类型,制备,性质,Haworth萘合成法) 萘的结构及其性质 萘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重点:反应取向) 萘环上的氧化还原 蒽和菲的性质(芳香性和烯烃性质)
2、 环庚三烯正离子
+ ф 3C X
H H H
《有机化学》课件第07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

环丙烯碳正离子的芳香性
14
环戊二烯负离子与环庚三烯正离子
15
环戊二烯负离子与环庚三烯正离子
16
Aromaticity of azulene
17
(Azulene) 的芳香性
Azulene
=1.08D
18
8
十氢化萘的构象
H H
顺十氢化萘
H
H
反十氢化萘
9
萘的反应-氧化
10
蒽的反应
(蒽醌)
11
蒽醌类染料和偶氮类染料
O
O
NN
蒽醌 (Anthraquinone)
偶氮苯 (Azobenzene)
12
环状共轭体系分子轨道示意图
反键 非键 成键
休克尔规则 单环共轭体系的电子数为4n+2时该化合物具有芳香性
《有机化学》课件第07章 多环芳烃 和非苯芳
稠环芳烃-萘及其衍生物
8 7
1 2
6 5
3 4
NO 2
萘 (Naphthalene)
Cl
1-硝基萘
2-氯萘
Br
1-溴萘
2
稠环芳烃-蒽、菲和其它化合物
蒽(Anthrathene)
菲(Phenanthrene)
芘(Pyrene)
蒄(Coronene,非蔻)3Βιβλιοθήκη 稠环芳烃的结构-萘的轨道图
4
萘的反应-亲电取代
5
萘-位和-位亲电反应的活性比较
HE
+
HE
+
反应在-位时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结构
+H E
反应在-位时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结构
6
萘磺化反应的动力学控制和热力学控制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1. 环戊二烯为什么可以与Na反应?
解答:环戊二烯负离子具有芳性,稳定;故环戊二烯的氢酸性较强,可与Na反应。
2. 环庚三烯中的CH2上的H的酸性要比典型烯丙基H 的酸性小
解答:
无芳性,不稳定。
负离子较稳定。
3. 蓝烃的结构式为,判断其是否有芳性;如有,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几元环上?
解答:为偶极分子:,有芳性。
亲电取代反应发生在电子云密度大的五元环上。
4. 下列化合物有芳香性的是()。
解答:A 、E 、F。
芳香性的判断: 休克尔规则,Π电子数满足4n+2,适用于单环、平面、共轭多烯体系。
对于多环体系,
处理如下:
5. 分子式为C8H14的A,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并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但在汞盐催化
下不与稀硫酸作用。
A经臭氧化,再还原水解只得到一种分子式为C8H14O2的不带支链的
开链化合物。
推测A的结构,并用反应式加简要说明表示推断过程。
解答:
即环辛烯及环烯双键碳上含非支链取代基的分子式为C8H14O2的各种异构体,例如以上各种异构体。
C7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HOOC
(3) 加成反应 萘比苯容易发生加氢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发生部分加
氢或全部加氢,当用金属钠在液氨和乙醇的混合物中进行还
原时,得到1,4-二氢萘。
Na,液NH3,乙醇
在剧烈条件下加氢时,可生成四氢化萘或十氢化萘
H2 / Pd—C, ,加压 或Na—Hg,C2H5OH 四氢化萘
H2 ,Rh—C或Pd—C ,加压 十氢化萘
第七章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7-1联苯及其衍生物:制备、化性、重要的化合物 7-2稠环芳烃 7-3非苯芳烃
多环芳香烃命名
(1)联苯类:苯环间以一单键线的,例如:
3 2 1 1' 5 6 6' 2' 3' 4' 5' 2 3 4 6 5 1 2 6 5 4 3
H3C
4
CH3
1
4,4'-二 甲 基 联苯
1,4- 联三 苯
OCH3 NHCOCH3
若萘环上有一个间位定位基时, 由于其致钝作用, 第二个取代基进入到异环的5或8位。例如:
NO2 SO3H
萘环二元取代反应比苯环复杂得多,上述规则只 是一般情况,有些反应并不遵循上述规则,如2甲基萘的磺化反应:
CH3 浓H2SO4 90~100℃ HO3S CH3
(2) 氧化反应 萘比苯容易氧化。若在高温下,以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萘 的蒸气可被空气氧化生成邻苯二甲酸酐。
结论: 环多烯烃具有芳香性的条件 A、共轭体系为环状不间断共轭体系 B、环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电子数符合4n+2规则
注意: 对于奇数碳的环多烯不可能存在连续双键。 可以看成这个SP3杂化的碳和双键发生P-共轭,可 把它也看成一个轨道重叠单元(一个P轨道)来计算。
《有机化学》第7章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例:联苯的硝化反应:
HNO3 H2SO4
O2N
钝化基团、 异环取代
HNO3 H2SO4
O2N
NO2
4,4′-二硝基联苯(主要产物)
O2N
O2N
《有机化学》第7章多环芳烃和2非,4′-二硝基联苯
苯芳烃
(5) 联苯化合物的异构体 两个环的邻位有取代基存在时,由于取代基的空间
效应阻碍联苯分子的自由旋转,使得两个苯平面不在同 一平面上,产生异构体. 例:6,6’-二硝基-2,2’-联苯二甲酸的异构
+Br2
CCl4 加热
+H B r
问题:苯《 苯的有芳机烃溴化学代》条第7章件多?环芳烃和非-溴萘
② 硝化--用混酸硝化
+H N O3 H2SO4
N O2 +HO 2
-硝基萘 (79 %)
◆萘的硝化反应速度比苯的硝化要快几百倍. ◆ -硝基萘是黄色针状晶体,熔点61℃,不溶于水而溶于 有机溶剂. 常用于制备 -萘胺(合成偶氮染料的中间体):
《有机化学》第7章多环芳烃和非 苯芳烃
磺酸基的空间位阻
-萘磺酸位阻大 -萘磺酸位阻小,产物更稳定
α位活泼 反应速度快 低温产物 动力学控制
β位稳定 反应速度慢 高温产物 热力学控制
《有机化学》第7章多环芳烃和非 苯芳烃
◆利用-萘磺酸的性质制备萘的衍生物
例:由-萘磺酸碱熔得到-萘酚
S O H 3 N a O H
第七章 多环芳烃和非苯芳烃
本章主要内容
1.联苯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2.稠环芳烃萘、蒽、菲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及
命名. 3.萘的化学性质及萘环亲电产物的定位规律. 4.Huckel规则及非苯芳烃芳香性的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联苯及其衍生物 7.2稠环芳烃
7.2.1萘及其衍生物
萘是有光亮的白色片状晶体,熔点80.2 o C ,沸点218 o C ,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
燃烧时光亮弱、烟多。
萘挥发性大,易升华,有特殊气味,具有驱虫防蛀作用,过去曾用于制作“卫生球”。
近年来研究发现,萘可能有致癌作用,现使用樟脑取代萘制造卫生球。
萘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合成染料、农药等。
萘的来源主要是煤焦油和石油。
1.萘的结构和萘的衍生物的命名
萘的分子式为C 10H 8,是由两个苯环共用两个相邻的碳原子稠合而成,两个苯环处于
同一平面上。
萘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均以sp 2
杂化轨道与相邻的碳原子形成碳碳σ键,每个碳原子的p 轨道互相平行,侧面重叠形成一个闭合共轭大π键,因此同苯一样具有芳香性。
但萘和苯的结构不完全相同,萘分子中两个共用碳上的p 轨道除了彼此重叠外,还分别与相邻的另外两个碳上的p 轨道重叠,因此闭合大π键电子云在萘环上不是均匀分布的,导致碳碳键长不完全等同,所以萘的芳香性比苯差。
萘分子中碳碳键长数据如下:
萘的芳香性不如苯还可通过离域能数据看出。
苯的离域能为150.5kJ•mol -1
,如果萘的芳香性和苯一样,萘的离域能应为苯的离域能的2倍,而事实上萘的离域能仅是
250kJ•mol -1。
由于萘环上各碳原子的位置并不完全等同,因此萘的衍生物命名时,无论萘环上有几个取代基,取代基的位置都要注明。
萘环的编号方法如下:
其中,1、4、5、8位置相同,称做α-位;2、3、6、7位置相同,称做β-位。
12345678
ααααβββ
β CH 3CH 3
SO 3H NO 2甲基萘甲基萘硝基 萘磺酸--甲基萘甲基萘12--αβ--52-nm 0.1418nm
0.1415nm 0.1421nm
0.1363
2.萘的化学性质
由于萘环上闭合大π键电子云密度分布不是完全平均化的,因此它的芳香性比苯差。
(1)取代反应 萘比苯更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根据测定,萘环的α-位电子云密度比β-位高,因此亲电取代主要发生在α-位。
但由于β-位取代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大于α-位取代产物,所以当温度较高时,主要为β-位取代产物。
在三氯化铁催化下,将氯气通入萘的苯溶液中,主要生成α-氯萘。
萘用混酸进行硝化,主要生成α-硝基萘。
α-硝基萘是合成染料和农药的中间体。
萘在较低的温度下磺化,主要生成α-萘磺酸。
在较高温度时磺化,主要生成β-萘
磺酸。
因磺化反应是可逆的,温度升高使最初生成的α-萘磺酸转化为对热更为稳定的β-萘磺酸。
萘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萘环上有一供电子的定位基时,主要发生同环取代(即取代发生在定位基所在的苯环上)。
若定位基位于α位,取代基主要进入同环的另一α位。
若定位基位于β位,取代基则主要进入定位基相邻的α位。
当萘环上有一吸电子的定位基时,主要发生异环取代,取代基主要进入异环的两个α位。
(2)氧化反应 萘比苯容易被氧化,在不同的条件下,可分别被氧化生成邻苯二甲
酸酐和1,4-萘醌。
氯萘-αCl FeCl
3
Cl 2+( )
95%90 95~%( )硝基萘
NO 2
H 2SO 4
HNO 3
-
α+萘磺酸萘磺酸
-
3H
H 2SO 4
+β-1 4,
,-萘醌邻苯二甲酸酐O
O C 。
33O
O O C
C 。
450V 2O 5
O 2+~
一般来说,萘氧化的产物为苯的衍生物,仍保留一个苯环,表明苯比萘稳定。
7.2.2其它稠环芳烃
蒽和菲的分子式都是C 14H 10,互为同分异构体。
它们都是由三个苯环稠合而成的,并且三个苯环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不同的是,蒽的三个苯环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而菲的三个苯环的中心不在一条直线上。
蒽、菲每个碳原子上的p 轨道互相平行,从侧面重叠形成闭合大π键,因此它们都具有芳香性。
但各个p 轨道重叠的程度不完全等同,环上电子云密度分布比萘环更加不均匀,所以蒽、菲的芳香性比萘差。
在蒽环和菲环上,9,10位(也称γ-位)的电子云密度最高,使得9,10位最活泼,大部分反应发生在这两个位置上。
蒽为无色片状晶体,有蓝紫色荧光,熔点215 o C ,沸点340 o C ,不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易溶于热苯。
蒽的化学性质比萘更加活泼,容易发生氧化、加成及亲电取代反应。
菲为带光泽的白色片状晶体,溶液发蓝色荧光。
熔点100.5 o C ,沸点340 o C ,不溶于水,能溶于乙醚、乙醇、氯仿和冰醋酸等。
可用于制造农药和塑料,也用作高效低毒农药和无烟火药的稳定剂。
除萘、蒽、菲外,煤焦油还含有一些其它稠环芳烃。
例如:
煤、烟草、木材等不完全燃烧也会产生较多的稠环芳烃,其中某些稠环芳烃具有致癌作
蒽的结构式
1098
7643
2
1菲的结构式10
987654
32
1茚芴芘屈3 4,-苯并芘123456
7
89
1011
234562
3
4二苯并蒽二苯并菲1 2 5 6,,,1 2 3 4-,,,-
Na
N2
Na
成环共平面
π电子= 4
非环状闭合共轭
C
无
芳
性
成环共平面
π电子= 6
环状闭合共轭
C有
芳
性
n=1
其典型代表物为二茂铁,见第十六章元素有机化合物P525
用,如苯并芘类稠环芳烃,特别是3,4-苯并芘有强烈的致癌作用。
3,4-苯并芘为浅黄色晶体,1933年从煤焦油分离得来。
煤的干馏、煤和石油等的燃烧焦化时,都可产生3,4-苯并芘,在煤烟和汽车尾气污染的空气以及吸烟产生的烟雾中都可检测出3,4-苯并芘,这是环境化学值得注意的严重问题。
测定空气中3,4-苯并芘的含量,是环境监测项目的重要指标之一。
7.3非苯芳烃
7.3.1休克尔规则
一百多年前,凯库勒就预见到,出了苯外,可能存在其他具有芳香性的环状
共轭多烯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化学家们作了许多努力,但用共价键理论没有
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1931年,休克尔(E.Huckel)用简单的分子轨道计算了
单环多烯烃的π电子能级,从而提出了一个判断芳香性体系的规则,称为休克尔
规则。
休克尔提出,单环多烯烃要有芳香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 成环原子共平面或接近于平面,平面扭转不大于0.1nm;
(2) 环状闭合共轭体系;
(3) 环上π电子数为4n+2 (n= 0、1、2、3……);
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环状化合物,就有芳性,这就是休克尔规则。
例如:
其他不含苯环,π电子数为4n+2的环状多烯烃,具有芳性,我们称它们为非苯
系芳烃。
7.3.2非苯芳烃
1.具有芳香性的离子
(1)戊二烯负离
(2)环庚三烯正离子
个π电子
n = 1
个π电子
n = 2
610
(3) 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2.薁
薁有明显的极性,其中五元环是负性的,七元环是正性的,可表示如下:
薁有明显的芳香性,表现在能起亲电取代反应上。
例如,薁能起酰基化反应, 取代基进入1,3-位:
薁的衍生物如1,4-二甲基-8-异丙基薁存在于香精中,若含有万分之一时,
就显蓝色,它又叫愈创蓝油烃,是治疗烧伤、烫伤和冻疮的药物。
3
.轮烯
具有交替的单双键的多烯烃,通称为轮烯。
轮烯的分子式为(CH )X ,χ≥10, 命名是将碳原子数放在方括号中,称为某轮烯。
例如:χ=10的叫[10]轮烯。
轮烯有否芳性,决定于下列条件: a
.π电子数符合4n+2规则。
b .碳环共平面(平面扭转不大于0.1nm 。
c .轮内氢原子间没有或很少有空间排斥作用。
(1)
[10]轮烯
H
H
3+-X -X -
无芳性
有芳性
0.1462nm
1
334n m 2K,THF
=2K +
成环
不在同一平面π电子= 8
不能形成环状共轭体系
C 无芳性
成环
在同一平面π电子= 10环状闭合共轭体系
C 无芳性
n = 21
2
34
5
678
天蓝色片状固体,熔点90°含10个π电子,成环C 都在同一平面
是闭环共轭体系,有芳性COCH 3COCH 3COCH 3
AlCl 3
3+
(2) [14] 轮烯
(3)[18] 轮烯
[18]轮烯受热至230℃任然稳定,可发生溴代,硝化等反应,足可见其芳性。
π电子=10,
n = 2
但由于轮内氢原子间的斥力大,使环发生扭转不能共平面,故无芳香性
,π电子=14,
n = 3
但由于轮内氢原子间的斥力大,使环发生扭转不能共平面,故无芳香性
,π电子=18,
n = 4
轮内氢原子间的斥力微弱,环接近于平面故有芳香性
,H H H H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