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公司“1.7”火灾爆炸事故_经验教训
20100107中石油兰州石化发生重大爆炸事故

中石油兰州石化发生重大爆炸事故
1月7日17:25,中石油旗下兰州石化公司303厂区发生重大爆炸事故。
事故发生时,现场有20多位员工,目前已确认2人死亡。
爆炸地点位于兰州市西固区钟家河的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316罐区,距离兰州市中心30公里。
爆炸响声巨大,在离事故现场17公里外的地方都能感到震动。
“发生爆炸的是合成橡胶厂316灌区的两个储罐,目前已发生了3次爆炸。
由于其中装满化工品C4,因此火势大,难以扑灭。
也许只能等C4全部烧完大火才能熄灭。
”有兰州石化人士当晚21时告诉记者。
C4是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原料,燃烧时会发出刺鼻气味,但燃烧后不会留下有毒物质,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的监测结果也证实目前未发现大气异常情况。
“吸取当年吉化污染事件的教训,我们在厂区内设有专门的污水集中处理池,用于回收污水及消防用水,因此不会造成黄河水源污染。
”上述兰州石化人士说。
事故发生后,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为防止发生连锁爆炸,目前兰州市全部消防力量都被调集到西固区。
对于事故起因、影响等,当晚中石油集团总值班室应急办人员表示还在了解情况,无法回应。
据悉,当地政府计划在当晚22时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情况
兰州石化合成橡胶厂是我国“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的国内第一个合成橡胶生产企业。
它位于甘肃兰州西固区古浪路,是兰州石化旗下重要的化工生产企业。
2007年2月6日,该厂曾发生过C4爆炸,造成6人重伤。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刻吸取兰州“1·07”火灾爆炸事故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刻吸取兰州“1·07”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加强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
【法规类别】特种行业和危险品管理
【发文字号】陕安监管发[2010]6号
【发布部门】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发布日期】2010.01.12
【实施日期】2010.01.1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陕西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刻吸取兰州“1·07”火灾爆炸事故教训加强危险化学
品安全监管的紧急通知
(陕安监管发〔2010〕6号)
各设区市安全监管局,各中央省属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1月7日17时30分,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发生爆炸着火事故。
事故造成6人死亡,数人受伤,周边5公里范围内居民房屋玻璃严重损毁,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巨大。
经初步分析,该事故是由于裂解碳四罐(液化气)泄漏,致使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漏出的可燃气体产生静电,引发爆炸着火。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预防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推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确保当前及春节、“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市(区)安全监管局要认真吸取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1·07”火灾爆炸事故教训,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感,结合本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状况,针对突出问题、关键岗位、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制定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监督措施、隐患排查治理措施,紧紧盯住重大危。
石化火灾事故总结反思

石化火灾事故总结反思作为石化行业的从业人员,我们深知火灾事故的严重性和影响力。
任何一次火灾事故都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会对企业形象和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必须对过去发生的石化火灾事故进行深刻总结和反思,以减少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性,保障员工的安全和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首先,要从技术层面对石化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
我们知道,石化行业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火灾隐患,如易燃易爆材料的使用、高温高压设备的操作、化学反应过程的控制等。
因此,必须加强安全技术管理,采取有效的防火措施,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提高员工对火灾危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其次,在管理层面要对石化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
管理者需要充分认识到火灾事故对企业的严重危害,以及主动承担起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责任。
必须设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
同时,管理者也应当加强对外部环境的监测和联动,与相关部门和企业合作,共同防范和应对火灾事故的发生。
另外,从员工层面要对石化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
员工是企业的主体和力量来源,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举止直接关系到火灾事故的发生和后果。
因此,员工必须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认真学习和掌握应急逃生技能和自救办法。
同时,要积极参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安全改进建议和建议,共同维护企业的安全稳定。
最后,从社会层面对石化火灾事故进行总结和反思。
社会是石化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同样也是火灾事故发生和扩散的环境。
因此,必须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与合作,共同预防和控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石化企业的监管和引导,提供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保障。
媒体和公众要积极参与对火灾事故的宣传和宣传,加强对火灾事故的关注和监督,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总之,石化火灾事故的总结和反思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合作。
石油安全经验分享

石油安全经验分享篇一:安全经验分享2021年6月28日早晨8点,西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基地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人死亡6人受伤。
兰州石化公司一套300万吨重催化装置的储气罐液化气突然泄漏,随后起火并引发爆炸。
爆炸波及旁边的5个储气罐,造成储气罐阀门松动,气体泄漏,燃起大火。
经过消防官兵近4个小时的扑救,到中午11点左右,火势终于得到控制,5个泄漏的储气罐阀门也被消防官兵一一关闭。
目前,已经确认有1人在事故中死亡,另有6人受伤,具体损失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这次发生事故的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地处兰州市西固区,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炼油化工基地,拥有千万吨级的生产能力。
全力灭火1名消防员牺牲10人伤在消防灭火过程中,兰州石化分公司消防支队1名队员牺牲,10名队员受伤。
救火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全部引入炼油污水场处理,未进入黄河,水质及空气均未受到污染。
据了解,昨日上午8时零6分接到火警报告后,兰州石化分公司消防支队于8时零9分即赶到火灾现场,全力以赴组织灭火;并根据火情情况向兰州市消防部门进行了上报。
兰州市和西固区的消防队随即到达事故现场支援消防灭火,火势于上午10时得到控制。
启动紧急预案使消防水未排入黄河火灾发生后,兰州石化分公司立即启动环境紧急预案,组织人员封堵雨排系统,封闭了所有进入黄河的排放口,设立现场围堰,将事故消防水引入炼油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同时,启用了3万立方米应急调节池,使消防水未排入黄河,并定时取样大气与水质进行分析。
据环保部门监测,由于液化烃燃烧充分,大气和黄河水质在此次火灾中未受污染。
全力救治伤员查清事故原因昨日下午,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陆浩,副省长杨志明前往兰州石化分公司火灾事故现场,查看灾情,慰问一线消防人员,指导部署火灾处理和善后工作。
据了解,国家消防局已下拨资金5万元,用于慰问伤亡人员家属。
灭火后续工作还比较艰巨陆浩在火灾现场查看了灾情,并听取了兰州石化分公司负责人关于火灾事故的经过和消防、环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情况汇报。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反思心得

石化企业火灾事故反思心得在石化企业中,火灾事故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石化企业是生产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石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火灾防范工作,加强对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同时,石化企业要加强对火灾防范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石化企业需要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火灾事故的反思和总结,石化企业需要认真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火灾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一、火灾事故反思在石化企业中,火灾事故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石化企业是生产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的场所,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石化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火灾防范工作,加强对火灾防范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火灾防范意识和自救逃生能力。
同时,石化企业要加强对火灾防范设施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更重要的是,石化企业需要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企业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水平。
通过对火灾事故的反思和总结,石化企业需要认真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火灾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火灾是石化企业中的一大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将对企业的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
因此,石化企业需要通过反思和总结过去发生的火灾事故,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火灾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在对火灾事故进行反思时,首先要对火灾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火灾事故的原因可能是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操作失误,设备设施的故障损坏,消防安全措施的不完善等。
因此,石化企业需要全面排查和分析可能导致火灾事故的各种原因,有针对性地加强火灾防范工作。
此外,石化企业还应该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进行反思。
在火灾事故发生后,员工的人员疏散逃生,物资资产保护,消防救援等应急处置措施将决定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
兰州“1·7”石化公司爆炸事故扑救及处置对策

3 6 区上空 。到场 后发现爆炸 冲击 波将西南 两侧的 l l罐 3
节 火 车 槽 罐 掀 翻 , 大 的 气 浪 将 炸 飞 的 贮 罐 残 片 抛 至 巨
1 0多 米 外 ,3 6罐 区 的 1 2 3号 罐 群 已 呈 猛 烈 燃 烧 态 0 l 、、
和 近 百 条 生 产 工 艺 管 线 的 安 全 , 免 了 恶 性 爆 炸 事 故 和 避 环境 污染 等 次生 灾 害 的 发 生 , 火 灾 损 失 降 到 了最 低 , 将 参 战 官 兵无 一 伤 亡 。
1 起 火罐 区 基本 情 况
势 , 向 罐 区 东 、 、 侧 的 8万 t 烯 裂 解 装 置 和 生 产 并 南 北 乙 工 艺 管 线 蔓 延 , 场情 况 万 分 危 急 。 火 1 7时 5 分 , 场 的 西 固 中 队 在 进 行 火 情 侦 查 时 , O 到 位 于 5号 罐 群 的 F 重 碳 9 罐 发 生 第 三 次 爆 炸 。根 据 火 5 储 场 情 况 , 固消 防 中 队 官 兵 在 罐 区 东 、 两 侧 各 出 1门水 西 南 炮 阻 止 火 势 蔓 延 。 兰州 石 化 公 司 消 防 支 队在 罐 区 西 北 侧
丙 烯 爆 炸 极 限 为 1 ~ 1 。 这 些 物 料 爆 炸 危 险 性 极 5 大 , 火救 援 过 程 中 , 场 先 后 发 生爆 炸 4次 、 燃 2次 。 灭 现 爆
中图 分 类 号 : 9 2 U9 8 1 X 3 ,T 9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 ) 火 面 积 大 , 响 范 围广 。罐 区 、 线 一 片 火 海 , 3过 影 管
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In places deeper than night, there must be darker eyes than night.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1.事故经过2010年1月7日,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厂316罐区发生爆炸燃烧事故,甘肃省消防总队迅速调集两个消防支队赶赴现场,会同兰州石化公司消防支队对火场实施警戒,确保现场起火的四个罐体稳定燃烧,不再发生爆炸,4个燃烧罐体经过平稳燃烧,8日凌晨一个已经熄灭,火灾现场的明火估计将于9日凌晨熄灭。
爆炸发生后,现场抢险人员在甘肃省消防总队总队长陶润仁的指挥下,再次加派人力,在现场增设水炮对罐体进行持续冷却。
8日凌晨,火场附近风力加强,气温骤然降低,喷洒在附近其他罐体上的消防水很快凝结成几十厘米长的冰凌,在外围警戒的救援人员只能蜷缩在驾驶室内,相互依偎取暖,而靠近火场的救援人员遭受猛火灼烤,穿着隔热服大汗淋漓,每次换班,从火场换下的救援人员汗水很快就结冰,然而救援人员在当晚几经冰火考验,冒着生命危险继续与大火鏖战。
截止8日凌晨3时,经过救援人员严密布控,爆炸现场的火势渐渐减弱,并再次处于稳定燃烧状态。
在救援人员的持续监控下,现场附近没有再次发生爆炸,凌晨5时许,现场四个着火点已有一个熄灭,剩余三个着火区域已形成稳定燃烧。
在8日下午,由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监测,现场没有有毒气体排出,所有消防水已进入污水防控系统。
爆炸现场残存的易燃气体经过稳定燃烧,有可能将于今日凌晨燃烧殆尽。
事故造成5人失踪,1人重伤,5人轻伤。
受伤和失踪人员均为兰州石化公司员工。
目前,现场四个着火点已有一个熄灭,剩余三个着火区域已形成稳定燃烧。
据监测,现场没有有毒气体排出,所有消防水已进入污水防控系统。
2.事故原因(1)该公司所属兰州石化公司一厂区发生爆炸着火事故的原因,是由于罐体泄漏,致使现场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呲出的可燃气体产生静电,引发爆炸着火。
【精编】兰州石化公司“1.7”火灾爆炸事故-经验教训幻灯片

我国原“药事管理委员会”在存的主要问题 ❖ 主要问题:药事管理委员会普遍未发挥作用 ❖ 定位不准:多数医疗机构未按暂行规定执行 ➢ 主要任务就是审核、引进药品,且多数会获得
通过,很少删除旧品种 ➢ 较多医院不重视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有的
医院进哪家企业的药是领导说了算;有的医院 药事管理委员会工作实际被院务委员会代替 ➢ 有的医院把药事管理委员会,错误地定位为 “行政单位”,领导药学部门 ➢ 有的医院将其定位为单纯的经济监督机构
品管理条例》 卫生部制定公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性文件 制订事管理的困难与问题
有效、无效药品大幅增加,遴选管理难度增加 准入门槛过底,药品流通领域不规范竞争严重 医务人员用药知识明显不足 不合理用药严重 患者用药风险增加 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急需加强 急需加强政策法规、临床用药知识培训教育 需要建立《药师法》,在药师立法之前宜制定
❖ 医院药事管理既是医院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又是药事管理学科中一个分支
23
医院药事管理核心职责: ①是保证药品质量 ②临床药物治疗质量 ③药学技术服务质量
医院药事管理目标: ①达到对临床用药全过程有效组织实施与管理 ②医院药学转型和药师观念与职责转变:面向临 床,以病人为中心、服务患者 ③建立适宜的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师人才梯队,充 分发挥药师的专业技术作用
27
❖ 重申“PATC”在临床用药中的主要职责:是促 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是咨询、指导、干预与 教育作用
❖ 改后名称更贴近实际,并与国际接轨 ❖ 为什么不称“药物与治疗学委员会”,而称为
“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 ➢ 是考虑到我国实际和习惯,1981年卫生部公布
《医院药剂工作条例》,1989年修改公布《医 院药剂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医院要建立 “药事管理委员会”已30年 ➢ “医院药事管理”的概念已十分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公司对隐患治理的投资、立项一路绿灯、优先考虑, 对腐蚀、老化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逐年进行 更新、改造和维护,但仍需继续加强隐患的挂牌督办和跟踪 整改,强化各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预防为主”的风险防 控意识,做好油气处理装置的无泄漏管理和油气集输管道突 发泄漏的应急处置,确保安全生产平稳运行。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针对兰州石化“1.7”火灾爆炸事故的 主要原因和分公司安全生产实际,各单位、 各部门应在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吸取经验教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加强作业现场的工艺管理
分公司部分不连续运行的油气处理装置、增压
装置、管道、机泵等,应在停运期间,科学编制停运、
兰州石化公司“1.7”火灾爆炸 事故经验教训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事故经过
•1月7日17时16分左右,兰州石化分公司合成橡胶厂316罐区操作工在巡检中发现裂解碳四球罐(R202) 出口管路弯头处泄漏,立即报告当班班长。 •17时18分,当班班长打电话向合成橡胶厂生产调度室报告现场发生泄漏,并要求派消防队现场监护。 •17时20分,位于泄漏点北面约50米的丙烯腈装置焚烧炉操作工向石油化工厂生产调度室报告R202该球罐 所在罐区产生白雾,接着又报告白雾迅速扩大。 •17时21分,合成橡胶厂316罐区当班班长再次向生产调度室报告现场泄漏严重。 •17时24分,现场发生爆炸。之后又接连发生数次爆炸,爆炸导致316号罐区四个区域引发大火。 事故发生后,企业和地方消防部门调集460余名消防官兵、86台各类消防车辆迅速赶到现场,展开 扑救。鉴于着火物料多为轻质烃类,扑救十分困难,现场抢险灭火指挥部决定,对4个着火区实行控制燃
备用期间的管理措施,认真检查物料置换情况、阀门 开关状态、盲板加装情况等,并定期检查,做好备用 装置、管道、机泵等的日常维护,确保安全受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二、加强隐患治理的跟踪管理
该事故中的储罐在 2007 年就被检测出管线腐蚀严重,并 列入月度检维修计划,全部更换7个储罐的管线。但由于对问 题、隐患不重视、整改不彻底,实际只更换了4个储罐的管线, 导致2010年1月7日R202储罐发生泄漏,引发火灾爆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四、认真做好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冬季是事故高发季节,要针对冬季安全生产的特 点,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巡回 检查,加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和生产装置关键 要害部位的全程监控,发现隐患和异常现象及时处理, 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单位应加大力度、增加频 次,强化监督检查,全面落实冬季安全生产的各项措 施,在雨雪、严寒冰冻等恶劣气候下,应认真避免员 工摔伤、跌落等伤人事故,严格控制车辆出行,确保 安全生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三、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该事故罐区发生泄漏后,由于罐区防火堤内泄漏 量较大,且无远程切断设施,导致人员无法进入罐区 实施应急处置措施、也无法远程切断,导致物料大量 泄漏,最终失控爆炸。 各单位应在应急演练过程中,进一步检验站队现 场处置预案和岗位应急处置程序的可操作性,进一步 开展事故扩大或失控状态下的事故预想,逐步完善现 有应急处置程序,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效率,实 现安全环保应对。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烧,同时对周边罐采取隔离冷却保护措施。大火直到1月9日19时才基本扑灭。事故造成企业员工6人当场
死亡、6人受伤(其中1人重伤),316罐区8个立式储罐、2个球罐损毁,内部管廊系统损坏严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版权所有
事故原因分析
经初步分析,此次事故原因是:裂解碳四球罐(R202)内物料从出口管线 弯头处发生泄漏并迅速扩大,泄漏的裂解碳四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火源后发生 空间爆炸,进而引起周边储罐泄漏、着火和爆炸。事故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 查分析中。这起事故造成现场作业人员伤亡严重,火灾持续时间长,社会影响 重大,教训极为深刻。事故暴露出作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316罐区安全 设防等级低,早期投用的储罐本质安全水平、自动化水平不高和应急管理薄弱 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