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一册1-3单元模拟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

中等职业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三)含参考答案卷I(6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6小题,第1~5题每小题3分,第6题5分,共20分)(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憧景.(jǐng)干涸.(hé) 粗犷.(kuàng) 安然无恙.(yàng)B. 繁衔.(yǎn) 发酵.(xiào) 誊.( téng)写郁郁寡.(guǎ)欢C. 尴尬.(gà) 摇曳.(yè)因地制宜.( yí) 乘.( chéng)凉D. 睿.(ruì)智桎梏.( gào) 和煦.(xùn) 风驰电掣.(ch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之感。

A.退休后的李老师一日气重读了《老人与海》,大有相见恨晚....,B.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的大自然刺激了她的感官,也抚慰了她的心灵。

C...鬼斧神工....般流通在边远农村的D.春节临近,一些“三无”商品如雨后春笋....集贸市场。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B.你的生日——四月十八—一每年我总记得。

C.“请,请里边坐,”老板娘将他们带到去年同样的二号桌:“清汤荞麦面一碗——”D.至于人脑能利用视,听,味,触等感觉器官的信息,综合地感知外界的复杂情况,做岀相应的处理,更是电子计算机所望尘莫及的。

的一项是( )4.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A.祖国大地换新颜,一天等于二十年。

(夸张)B.敖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拟人)C.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设问)D.有一片云彩,那是母亲的头发;有一汪湖泊,那是母亲的眸子;有一片开花的原野,那是母亲微笑的脸庞。

中职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1-3单元练习

中职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1-3单元练习

中职语文新教材第一册第1-3单元练习一、阅读理解(50分)(一)《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词起源于()A、隋朝B、唐朝C、隋唐之际D、宋朝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万类霜天..(深秋)B、百舸.争流(小船)C、激扬..文字(激浊扬清)D、漫江..碧透(满江)3、这首词的最后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夸张B、比喻C、对偶D、反问4、“万户侯”本义是,这里指。

(2分)5、“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2分)6、词的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哪些内容?起到什么作用?(4分)(二)《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这段文字依次写了荷、荷、荷、荷和流水(4分)8、本段文字所描写的内容是什么?(2分)9、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这句话中“颜色”的含义是()A、给人看的脸色B、情态、样子C、色彩D、颜料或染料的色10、这段话的写景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A.由静态到动态,由近到远,由上而下B.由动态到静态,由远到近,由上而下C.由动态到静态,由近到远,由下而上D.由静态到动态,由远到近,由下而上1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一册综合模拟卷及答案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一册综合模拟卷及答案

2016学年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语文学科第一册第1---6单元试卷【命题人:财经系(系、部)陈玉英(教师)】本试卷分第I卷(客观题)和第II卷(主观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共50 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游弋(yì)峥(zhēng)嵘瑰(guī)丽青荇(xìng)B.逊(xùn)色漫溯(shū) 瘐(yǔ)毙百舸(kě)C.隽(jùn)秀榆荫(yīn) 浮藻 (zǎo) 宁谧(mì)D启碇(dìng) 笙(shēng)箫眉黛(dài) 阡陌(mò)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寻梦?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B.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

C.数学不只是演算,也包括逻辑的推理。

靠六门基础学科的现代工程技术,也靠物理和数学这两门基础作为支柱。

D.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伙伴们义气相投,再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来纠缠不清,在苏比看来,人生的乐趣也莫过于此了。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漫溯.(逆流而上) 轻薄..(不尊重,轻佻)层峦.叠嶂(连着的山)B.将出..(拿出)褴褛..(衣服破烂不堪)礼尚.往来(重视)C.归.荑(赠送)大意..(大致的轮廓) 后治.汉印(研究)D.虚室..(空室)斟酌..(反复考虑推敲)迁延顾.步(照顾)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如果把这本书不好好读好,就不要谈读其他书了。

B.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都以充满人文关怀的实际行动解决部分下岗职工就业。

C.村南的那片杏树林,早被人们砍光了。

D.时下,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时间偏长,许多学生缺乏的是睡眠的严重不足,这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答题卡及参考答案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含答题卡及参考答案

中职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卷一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共7小题,第7题4分,其它每小题3分,共22分)1.)A.支撑.(chēng)ù)2.A.自我吹嘘花序进贡移植B.冷嘲热讽希奇究竟烘干C.气侯宜人果蒂迁怒褐色D.副员辽阔绛囊眼帘呕气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项是( )A.闲静时如较花照水,行动处似弱都扶风心较比干多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B.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

C.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时不忘。

D.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4.依次填人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组是( )她是有香一样的丁香一样的丁香一样的在雨中哀怨,哀怨又A. 颜色芬芳忧愁彷徨B.颜色芳香愁怨徘徊C. 色彩芳香忧愁彷徨D.色彩芬芳愁怨徘徊5.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A.谁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呢?B.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C. 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助于自己改正缺点。

D. 这门课程对我特别有兴趣。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 )A. 《雷雨》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老舍的代表作。

B.《将进酒》全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反映出李白独特的人格魅力,读来令人震撼。

C.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全诗以诗人离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

D.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柳永则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7.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每小题1分,共4分)(1) 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2) 月光如流水一般,。

(朱自清《荷塘月色》)(3),,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4) ,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7小题,第8、11、13题各2分,其余每小题3分,共18分(一)①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生在树头,从远处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

中职第一册1-3单元期末语文试题

中职第一册1-3单元期末语文试题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C 你会觉得他们是从人的原始中跑来,跑向无休止的未来,全身如风似火般滚动的肌肤就是最自然的舞蹈和最自由的歌。

D 他们是初升的太阳,他们是发源的长河,他们是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一团烈火。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 但又不尽然。

这要看动的是什么情,怎么动②如果竟是这样,当然可以归入本能一类 ③动情,也许是纯本能的吧④见美食想吃,求之不得,谗馋欲滴,是情动于中,甚至扩张行为,像是不学而能 ⑤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前要情动于中A ⑤④③①②B ⑤④②③①C ⑤③④②①D ⑤③①④② 10.下列对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倦夜 (杜甫)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A “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色。

B 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上句扣竹,下句扣月。

C 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为家事而忧心。

D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

全诗起承转和,井然有序。

前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幻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

第二天,医生对苏说( )( )她脱离了危险期( )你成功了( )现在只剩下营养和护理了。

” 下午苏跑到琼西的床前,琼西正躺着,( )地编()着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毛线披肩。

织着织着,苏( )一只胳膊连枕头带人一把( )住了她。

“有件事告诉你,小宝贝。

”她说,“贝尔门先生得肺炎今天死在医院。

他只病了两天。

头一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房间发现他难受得要命,衣服,鞋子全湿了,摸起来冰凉。

谁也猜不着他在又是风又是雨的夜晚上哪儿去了。

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灯笼,还亮着,又发现楼梯搬动了地方,几枝画笔东一枝西一枝扔着,一块调色板上调了绿颜料和黄颜料。

现在你看窗外,乖乖。

墙上还趴着最后一片藤叶。

你不是奇怪为什么风吹着它也不瓢不动吗?唉,亲爱的,那是贝尔门的杰作。

人教版职专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检测

人教版职专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检测

职专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红缯.(zēng)龟.(guī)裂紫绡.(xiāo)日啖.(dàn)B.庑.(wǔ)殿休憩.(qì)瑰.(guì)丽酒肆.(sì)C.迁徙.(xǐ)袅.(niǎo)绕情不自禁.(jīn)参.天.(cān)D.醴酪.(lào)萌蘖.(nèi)秉.(bǐng)礼堂蝴蝶.(d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逼真幅员广阔因地制宜壳如红缯B.宅第体型严整迭石轻盈疏朗C.平添体查袅绕装饰D.渣滓贮藏挺拔庄重巨毒3.对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呈现出许多裂纹。

兼程:白天黑夜赶路。

B.制式:制造的方式。

标榜:提出某种好听的名义,加以宣扬。

多用作贬义。

C.体察:体验和观察。

袅绕:声音绵延不绝。

D.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平添:凭空增添。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句说明事物的什么特征1.壳如红缯,膜如紫绡。

________2.厅……用来会客、宴请宾客、观赏花木……________3.蛇头蝶的翅膀上端有蛇头图案,张开翅膀,有脸盆大。

_______三、简答题《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选取了哪几种建筑?是怎样说明我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的?四、阅读题一切活的生物都离不开食物。

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一种叫自养。

绿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

它们自己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的食物,满足生长的需要。

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得惊人的根系,大力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

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

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就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同时放出废气──氧,由气孔排出。

这就是赫赫有名的光合作用。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及参考答案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一)及参考答案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青荇.(xìng)缂.丝(kè)残羹冷炙.(zhì)金蜣.(qiāng)B.袅娜.(nuó)瘐.(yǔ)毙啁啾.(jiū)黯黮.(dǎn)C.眼翳.(yì)狐肷.(qiǎn)衙役.(yì)茗.(míng)烟D.攻讦.(jié)嘉猷.(yóu)煊.(xuàn)赫炽.(zhì)热2.下列句子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祥林嫂似很局促了,立刻殓了笑容,旋转眼光,自去看雪花。

B.适应风土,因地治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C.先生没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D.万仞高峰之巅,有一细石耸立,那就是充满神奇传说的神女峰了。

3.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阅“间或一轮”中“间”的读音和意义,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先查“门”部,然后在“四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àn,意义为“偶尔”。

B.先查“、”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ān,意义为“时间”。

C.先查“门”部,然后在“七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àn,,意义为“时间”。

D.先查“、”部,然后在“九画”中找到该字所在正文页码,并确定其读音jiān,意义为“偶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昨天的半决赛中,古巴队和秘鲁队以3:1和2:1分别战胜韩国队和捷克队。

B.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C.拿到新书时,我们应该先看序言和目录,了解作者写书的意图、书的大致内容等,然后逐章细读。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一册1-3单元模拟卷及答案

学业测试-中职语文第一册1-3单元模拟卷及答案

中职语文第一册(1-3)单元试卷(命题人:蔡永旺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瑰(guī)丽榆荫(yīn) 游弋(yè)青荇(xíng)B.隽(jùn)秀峥(zhēng)嵘浮藻 (zǎo) 宁谧(mì)C.逊(xùn)色漫溯(shū) 袅娜(nà) 百舸(kě)D启碇(dìng) 笙(shēng)箫眉黛(dài) 阡陌(mù)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B.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朝晖之中C.前面沙洲有个拾贝的小孩子,黑黝黝的身影印在水中。

D.同一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体积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

3. 有关下列四个字的部首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魏”的部首是“委” B.“射”的部首是“寸”C.“尺”的部首是“乙” D.“眉”的部首是“目”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D.过去那种要求不搞则已,搞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严重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比喻)B.蝉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

(拟人)C.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

(夸张)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 《再别康桥》徐志摩中国诗歌B. 《景泰蓝的制作》汪曾祺中国小说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歌D. 《晚秋佳日》德富芦花日本散文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语文第一册(1-3)单元试卷(命题人:蔡永旺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瑰(guī)丽榆荫(yīn) 游弋(yè)青荇(xíng)B.隽(jùn)秀峥(zhēng)嵘浮藻 (zǎo) 宁谧(mì)C.逊(xùn)色漫溯(shū) 袅娜(nà) 百舸(kě)D启碇(dìng) 笙(shēng)箫眉黛(dài) 阡陌(mù)2.下列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A.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B.八点二十分,我们来到这一片晴朗的朝晖之中C.前面沙洲有个拾贝的小孩子,黑黝黝的身影印在水中。

D.同一物种,在越冷的地方,个体体积越大,而且越接近于圆形。

3. 有关下列四个字的部首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魏”的部首是“委” B.“射”的部首是“寸”C.“尺”的部首是“乙” D.“眉”的部首是“目”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节日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文化载体,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B.由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中国西部的基础设施、民生、生态都有了明显改善。

C.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D.过去那种要求不搞则已,搞则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实际严重违反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5.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 一个强烈的闪电像利剑般劈开树干,头上响起惊天动地的炸雷!(比喻)B.蝉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

(拟人)C.前面天空上露出一片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

(夸张)D.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对偶)6.下列作家、作品、国别、文体对应有错误的一项是()A. 《再别康桥》徐志摩中国诗歌B. 《景泰蓝的制作》汪曾祺中国小说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俄国诗歌D. 《晚秋佳日》德富芦花日本散文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一)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鱼翔浅底”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的情态。

B.“万类霜天竞自由”总写宇宙中的万物都在秋天里自由舒展、蓬勃生长。

C.“谁主沉浮”可以理解为“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

D.下阕描绘了早期革命者超脱世俗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8.下列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上阕“看”字是领字,下阕起到领起作用的字是“忆”字。

B.上阕词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

C.下阕由描绘旧地重游转入对革命者早期生活的回忆。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呼应上阕“谁主沉浮”的问题。

9.下面对选文使用的艺术手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情景交融。

长沙深秋景致包含有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

B.对比手法。

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是颜色的对比。

C.讲究炼字。

“染”字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

D.本首词上阕主要写景,景中含情;下阕主要通过叙事来抒情,情中显志。

(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10.对选文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荷塘上的月光。

B.荷塘四周的树影。

C.月光下的荷塘。

D.荷塘上的青雾。

11.下列关于选文中加点词语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泻”紧扣“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写出月光的流动感。

B.“浮”准确地写出雾的轻柔和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

C.“斑驳”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12.对画线句中“光与影”和“名曲”的共同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三)粘在铜胎上的图画全是线条画,而且一般是繁笔,没有疏疏朗朗只用少数几笔的这里头有道理可说。

景泰蓝要涂上色料,铜丝粘在上面,涂色料就有了界限譬如柳条上的每片叶子由两条铜丝构成,绿色料就可以填在两条铜丝中间,不至于溢出来其次,景泰蓝内里是铜胎,表面是涂上的色料,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相同要是色料的面积占得宽,烧过以后冷却的时候就会裂还有,一件器物的表面要经过几道打磨的手续,打磨的时候着力重,容易使色料剥落现在在表面粘上繁笔的铜丝图画,实际上就是把表面分成无数小块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通常谈文艺有一句话,(甲)咱们在这儿套用一下,是制作方法和物理决定了景泰蓝掐丝的形式咱们看见有些景泰蓝上面的图案画,在图案画以外,或是红地,或是蓝地,只要占的面积相当宽,那里就嵌几条曲成图案形的铜丝为什么一色中间还要嵌铜丝呢?无非使较宽的表面分成小块罢了。

13.文中(甲)处应填入的一句话是()A.主题制约内容 B.内容决定形式C.内容与形式统一 D.形式反作用于内容14. 第二句的“道理”是指什么,下列表述不对的一项是()A.掐丝这道工序要把扁铜丝粘在铜胎表面上,为了美观而彩繁笔线条画。

B.铜丝粘在铜胎上,涂色料就有了界限,不至于溢出来。

C.铜胎和色料膨胀率不同不让色料的面积占得宽,以免烧过以后冷却时破裂。

D.铜胎表面分成小块后,比较禁得起外力,打磨时不至于破裂、剥落。

15.对本段段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B )A.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作用B.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原因C.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经过D.说明了在铜胎上粘上繁笔的线条画的影响16.下列各句中对说明方法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为什么单叫点蓝呢?原来这种制作方法开头的时候多用蓝色料,当时叫点蓝,就此叫开了(作诠释)B.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列数字)C.咱们的手工艺品往往费大工夫,刺绣,缂丝,象牙雕刻,全都在细密上显能耐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半斤八两(举例子)D.各种色料的细末都盛在碟子里,和着水,象画家的画桌一样,五颜六色的碟子一大堆(打比方)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B.唯求则非邦也与?C.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D.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18.下列各句中,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

B.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译文:在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译文:至于礼乐教化,只好等修养更高的君子来推行了。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译文:治国要用礼,他的话让人生气。

19.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B.《琵琶行(并序)》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述诗之一。

C.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D.孔子,名丘,战国时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0.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雨霖铃》大量运用典故既描写了眼前离别之景,又抒发了别后思念之情。

B.《静女》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极富生活情趣的约会。

C.《琵琶行(并序)》用比喻、叠词等手法对音乐进行了细致描写。

D.《将进酒》气势豪迈,感情奔放,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0分)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宗庙之事,,,愿为小相焉(《论语》)22.写出杜甫《春望》的第二联:,。

23.假舟楫者,,。

(荀子《劝学》)24. 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25.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题共2小题,10分)班级将要举行“青春诗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王芳所在小组准备认真阅读《徐志摩诗集》,向同学们朗诵诗歌。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26.为了比较完整准确地了解徐志摩的诗歌,王芳向班主任林老师借阅《徐志27.在班级诗歌朗诵会上,王芳向全班同学介绍了徐志摩的生平以及诗歌作2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值得回味的东西。

在日常的工作中,你一定成功过,也许还曾失败过。

无论成功,抑或失败,你都会或多或少有些体会,成功的前后有“悟”,失败的前后有“悔”,“悔与悟”伴随着你的成长。

请以“悔与悟”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讲述亲身经历,或联想相关故事,以抒写内心的感受。

中职语文第一册(1-3)单元试卷答案(命题人:蔡永旺 )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一、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B2.C3. A4. A5. C6. B二、阅读理解(本大题共3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7. D 8. A 9. A 10. A 11. C 12. B13. B 14. A 15. B 16. C三、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7. C 18. D 19. D 20. A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0分)四、古代诗文默写(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答案】21.如会同端章甫2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4.是夕阳中的新娘,在我的心头荡漾 25.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五、综合实践与应用(本题共2小题,10分)26.【答案】借条今借到林老师《徐志摩诗集》壹本,计划于4月30日归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