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rMoH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研究
20CrMoH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研究

S -N 曲线在高应力区为一条斜率为-360.87的直 线,直线方程为Y=-360.87X +4 775.2 。
2010年第2期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57
数 字化园地
D I G I TA L
DOMAIN
奔腾B50副车架内高压成形有限元分析
(a)7号齿轮A面
(b)8号齿轮A面 图5 齿轮宏观剥落照片
丸齿轮疲劳寿命及对应的试验载荷。
表4 喷丸齿轮疲劳寿命及对应的试验载荷
扭矩/Nm 计算的齿轮接触应力/MPa 循环次数/×106 备注
2 700
2 195
11.20 14.20 14.20 17.80 22.37
剥落 剥落 剥落 剥落 剥落
进行接触疲劳试验时,应保证齿轮在试验过程中 不发生弯曲疲劳断齿。本文选用M8标准齿轮(M8代 表7~9 mm模数齿轮)。当齿面出现接触疲劳失效或 应力循环次数达到循环基数5×107次时,试验终止并 获得在试验应力下的1个寿命数据,即1个试验点。完 成一条齿轮接触疲劳S -N 曲线,至少应选择3个应力 水平,最高应力级中应力循环次数不少于1×106次, 应力增量一般取5%~10%,每个应力水平取2~4个试
目前,管材零件内高压成形技术的研究逐渐向 管壁薄、形状异的方向倾斜,这类零件的外观特点主 要就是壁厚小、轴线为空间曲线。各大汽车制造商 (Daimler-Chrysler,Volkswagen,Opel,BMW, Ford,General Motors)都在自己所生产的汽车上开
发应用了大量的空间轴线薄壁空心零件,如轿车副车 架、仪表板支架等。由于成形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 该类零件还有很大的研究及应用潜力。
20CrMnMo钢齿轮的质量问题及其对策

度。
20CrMnMo 钢齿 轮 渗 碳 后 的 淬 火 温 度 一 般 为
840 ℃ ± 5 ℃ ,若为了提高心部硬度,改善铁素体过
多的状况,可以提高到 850 ℃ ± 5 ℃ 。但提高淬火
温度的效果一般不是很明显,而且,淬火温度太高,
渗层表面的残留奥氏体量会比较多,对淬火硬度和
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不利。提高淬火冷却速度是最
1. 2 磨削裂纹 经渗碳淬火处理的 20CrMnMo 钢齿轮易出现磨
削裂纹,如图 3 所示。
2 对策
根据 20CrMnMo 钢容易出现的上述问题,通过 试验找到了相应的对策。 2. 1 心部硬度和组织
一般说,要 提 高 齿 轮 的 心 部 硬 度,解 决 心 部 铁素体过 多 的 问 题,可 以 采 用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对 钢材的淬透性专门提出要求; 采用较高的淬火温
20CrMnMo 钢齿轮在渗碳空冷后出现裂纹是比 较少见的。图 3、图 4 是某型齿轮在渗碳后空冷出 现了裂纹,而且经检查发现,装在料筐外层的齿轮裂 纹较严重,装 在 中 间 位 置 的 齿 轮 则 未 出 现 该 现 象。 经过解剖,发现表面组织中存在大量长条状碳化物, 部分碳化物连接成网。热处理工艺为 920 ℃ × 8 h ( Cp = 1. 2% ) + 920 ℃ × 4 h( Cp = 0. 95% ) ,由于扩 散时碳浓度过高,已经接近材料的碳浓度极限,极易 形成碳化物。同时,扩散期过短,造成齿轮的表面碳 浓度在短时间内很难降到设定值。因此,齿轮表层 的碳浓度过高,形成了大量长条状、局部成网状的碳 化物。由于碳强烈降低 Ms 点[2],次表层的碳浓度 高于表层的碳浓度,则次表层的 Ms 点较表层要低。 因此,在空冷时,次表层先于表层发生马氏体转变, 转变的组织应力使表层形成拉应力,而表层由于已 经形成了网状碳化物,而碳化物属于脆性相,隔断了 基体的连续性,由此,在碳化物成网处造成了应力集 中,造成内部裂纹,应力沿晶界释放而造成开裂。所
渗碳处理20CrMnTiH和20CrNiMoH齿轮材料滑动摩擦学特性研究

渗碳处理20CrMnTiH和20CrNiMoH齿轮材料滑动摩擦学特性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和机械制造技术的进步,齿轮材料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
对于齿轮材料而言,摩擦学性能是一项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齿轮工作的寿命和效率。
因此,研究齿轮材料的滑动摩擦学特性,对于提高齿轮的工作效率和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20CrMnTiH和20CrNiMoH是常用的齿轮材料,其性能特点主要表现在硬度、强度和耐磨性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工作寿命和效率,需要对其滑动摩擦学特性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采用了渗碳处理工艺对20CrMnTiH和20CrNiMoH进行处理,以改善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接下来,通过滑动摩擦学实验,对渗碳处理前后的20CrMnTiH和20CrNiMoH齿轮材料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
结果显示,经过渗碳处理后,20CrMnTiH和20CrNiMoH表面硬度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在滑动摩擦学实验中,渗碳处理后的齿轮材料摩擦系数明显降低,滑动磨损率也有所减小。
这表明,渗碳处理能够有效地改善齿轮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在研究中还发现,20CrMnTiH和20CrNiMoH齿轮材料的滑动摩擦学性能受到工作温度的影响较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摩擦系数和滑动磨损率均有所增大。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工作温度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齿轮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工作寿命。
综上所述,通过渗碳处理工艺对20CrMnTiH和20CrNiMoH进行处理,能够改善其滑动摩擦学特性,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寿命。
此外,工作温度也是影响齿轮材料摩擦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在设计和选材的过程中加以考虑。
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其他改善齿轮材料摩擦学性能的方法,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材料选择。
除了渗碳处理,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也可以用于改善齿轮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如表面喷涂、化学表面处理等。
其中,表面喷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

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方法(GB/T14229-93)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渐开线圆柱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试验方法,以确定齿轮接触承载能力所需的基础数据。
本标准适用于钢、铸铁制造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由齿面点蚀损伤而失效的试验。
其它金属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试验可参照使用。
4试验方法确定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应在齿轮试验机上进行试验齿轮的负荷运转试验。
当齿面出现接触疲劳失效或齿面应力循环次数达到规定的循环基数N。
而未失效时(以下简称“越出”),试验终止并获得齿面在试验应力下的一个寿命数据。
当试验齿轮及试验过程均无异常时,通常将该数据称为“试验点”。
根据不同的试验目的,选择小列不同的试验点的组合,经试验数据的统计处理,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特性曲线及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4.1常规成组法常规成组法用于测定试验齿轮的可靠度-应力-寿命曲线(即R-S-N曲线),求出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
试验时取4~5个应力级,每个应力级不少于5个试验点(不包括越出点)。
最高应力有中的各试验点的齿面应力循环次数不少于1×106。
最高应力级与次高应力级的应力间隔为总试验应力范围的40%~50%,随着应力的降低,应力间隔逐渐减少。
最低应力级至少有一个试验点越出。
4.2少试验点组合法少试验点组合法通常用于测定S-N曲线或仅测定极限应力。
试验时试验点总数为7~16个。
测定S-N曲线时,应力级为4~10个,每个应力级取1~4个试验点。
测定极限应力时可采用升降法。
采用正交法进行对比试验时,每个对比因素至少有3个试验点。
5试验条件及试验齿轮5.1齿轮接触疲劳强度试验按下述规定的试验条件和试验齿轮进行(对比试验的研究对象除外),上此可确定试验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应力σHlim。
5.1.1试验条件5.1.1.1试验机试验应使用功率流封闭式结构的齿轮试验机,试验机的性能校核见表A(补充件)。
试验机的中心距一般为90~150mm,试验齿轮线速度为8~16m/s。
提高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措施

提高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措施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提高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措施引言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见的零件,其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提高对于提高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20CrMnTi硬齿面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

20CrMnTi硬齿面齿轮弯曲疲劳试验分析杨文龙【摘要】为了获得20CrMnTi材料齿轮的弯曲疲劳特性,基于Miner线性损伤累积假设理论,利用疲劳试验机,采用疲劳极限快速测定法,较快地得出被测齿轮的弯曲疲劳极限应力值,能为齿轮设计时提供准确的弯曲疲劳极限应力值.【期刊名称】《机械管理开发》【年(卷),期】2012(000)002【总页数】2页(P65-66)【关键词】20CrMnTi;齿轮;弯曲疲劳;快速测定法【作者】杨文龙【作者单位】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山西大同0373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13.25+50 引言齿轮设计中,齿轮材料的疲劳寿命是关键因素。
齿轮疲劳特性曲线是实现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统有限寿命设计、可靠性设计的关键数据。
特别是汽车变速器设计中,疲劳极限应力尚未获得,给齿轮设计带来较大困难,所以要对其进行疲劳试验研究。
通常,齿轮寿命分布依据大样本的概率试验才能获得,但这造成资源消耗、噪声污染,并且投入资金高,实验时间长,工程中不能广泛应用,因此,本文基于Miner线性损伤累积假设理论,采用罗卡提[1]快速试验方法进行疲劳试验的研究。
与标准试验方法相比较,这种方法只用了有限个试件齿轮,花费较少的时间,就可求出疲劳极限应力,且其相对误差4%左右。
1 试验理论Miner损伤累积假设是罗卡提快速试验法的基础[2]。
该理论认为金属材料在交变应力下,每受一次交变应力就造成小量的损伤,当这些损伤逐渐累积在一起,就达到与其寿命相当的时间。
假设试验齿轮在不稳定的变应力下工作,N1、N2…NK为各应力σl、σ2…σk对应的材料发生疲劳时的各个循环次数,n1、n2…nk为各应力作用下的工作循环次数,可在σ-N坐标上建立。
材料发生疲劳时的循环次数与各应力的对应关系,见图1。
图1 不稳定变应力根据Miner理论,疲劳损伤取决于变形功的作用,因此,在不同的应力水平下工作,就可对相同试验齿轮进行疲劳极限应力快速测定。
变速器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分析

变速器齿轮接触疲劳强度分析刘大龙;李稳迪;张瑞;张凯;施伟辰【摘要】基于ANSYS对变速器各档啮合齿轮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再结合齿轮接触理论和疲劳损伤累积理论,求得各档齿轮的接触应力大小和疲劳寿命曲线.从所求结果看出,二档和三挡齿轮啮合时接触应力不大,小于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且疲劳寿命较高,满足设计要求;一档和四挡齿轮啮合时的接触应力大于了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且疲劳寿命较低,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基于以上原因,利用齿向和齿廓相结合的轮齿修形方法,对一档和四挡齿轮进行了轮齿修形,从最终求得结果来看,两组啮合齿轮的接触应力均大幅度降低,同时疲劳寿命得到了提高,轮齿修形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8(000)017【总页数】5页(P33-36,138)【关键词】变速器;齿轮;瞬态动力学;接触应力;疲劳寿命【作者】刘大龙;李稳迪;张瑞;张凯;施伟辰【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 200120;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 200120;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 200120;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 200120;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 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3引言在蒸汽机车诞生之时,人类就行通过一种装置能够改变蒸汽机车的输出载荷,以便达到人类想要达到的要求。
在1784年,James Watt申请了常啮合齿轮传动机构的专利,至此出现了变速器的雏形。
1879年,塞尔登成功申请了带有离合器和倒挡中间轴转动装置的变速器专利。
1886年,戈特利布∙戴勒姆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汽车0。
发动机的动力经由齿轮和链条传至后轮,从而实现了汽车的行驶。
在接下来的100多年的时间里,变速器呈现出多样性发展,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无级变速器等应运而生。
1 变速器有限元模型创建1.1 三维实体模型创建本文对利用SolidWorks对某乘用车五档汽车变速器进行3D建模,主要包括传动轴、齿轮,其中传动轴包括输入轴、中间轴、输出轴和倒挡轴。
船用齿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的研究

为 ∃ , 将 (2) 式代入 (1) 式可得:
∃=
0.
75m
ΡYD
ED
Z3 H
-
0. 45 (N 1 + N 2)
(3)
2 轴承支座中心距缩减及轴承间隙对 齿轮间附加径向压力的影响
通常认为齿轮机构运行时, 齿轮处于单面啮合状 态, 齿间存在着足够的齿侧间隙。实际上, 由于齿轮轮 齿产生的热变形及弹性变形会占据齿侧间隙的相当 部分, 而剩余的齿侧间隙除了为储存润滑油提供空隙
当船体发生中拱 (或中垂) 弯曲变形时, 船体中和 轴以下 (或以上) 的纵向结构件均会产生附加压缩变 形。设型深为 H , 船体舯剖面中和轴N 2N 离船底基线 Y 轴的距离为 eH , 离船底 XO Y 平面距离为 Z 的纵 向结构件产生的附加压缩应变为 Ε(Z ) , 船舯上甲板
Ξ 本项研究得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 资助项目编号 02ZF14064 [ 收稿日期 ]2004- 6- 13 [ 作者简介 ]徐辅仁 (194412- ) , 男, 汉族, 上海人, 教授, 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教育和科研工作。 范小钢 (197818- ) , 男, 汉族, 江苏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精密机械制造研究工作。 王新华 (197313- ) , 男, 汉族, 上海人, 讲师, 硕士, 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面教育和科研工作。 全世欣 (197116- ) , 男, 汉族, 河南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精密机械制造研究工作。 隋 鹏 (198112- ) , 男, 汉族, 山东人, 硕士研究生, 从事精密机械制造研究工作。
外, 还必须为补偿齿轮制造误差和安装误差等而留出 空隙, 因此可认为齿轮机构正常运行过程中齿侧间隙 被消除。 针对船用齿轮机构而言, 当船体总弯曲变形 时, 齿轮机构的轴承支座中心距将发生缩减。 由于齿 侧间隙几乎被消除, 因此, 齿轮极易进入双面啮合状 态 (如图 2 所示)。 显然, 这必将导致齿轮轴发生弯曲 (如图 3)。 设齿轮轴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 , 主动齿轮 轴及从动齿轮轴的刚度分别为 EJ 1 及 EJ 2, 齿轮轴的 有效跨度为L 。令由轴承支座中心距缩减而导致齿轮 间的附加径向压力为 F。 对照图 3, 利用弹性力学可 导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6 接触应力与寿命对数曲线
58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4 结论
(1)20CrMoH渗碳淬火齿轮喷丸前后接触疲劳
强度分别为1 791 MPa和2 069 MPa。强化喷丸处理
能极大提高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从而提高齿轮的
使用寿命;喷丸强化可使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提高约
13%。
(2)20CrMoH喷丸齿轮接触疲劳S -N 曲线为一
56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2010年第2期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易引起点蚀的发生。 图4为齿轮微观SEM图(转速1 600 r/min,扭
矩1 900 Nm,循环次数为4.785×106)。由图4可 知,齿轮裂纹起源于表面,随着接触应力的增大,最 终导致表面剥落。
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奔腾B50副车架内高压 成形过程进行了分析,给出各工序钢管的成形极限云 图及壁厚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
2 成形工艺
奔腾B50副车架零件是空间曲线类零件,沿轴线 方向上的截面是变化的。对于这类零件的成形工序主 要有弯管、预成形和内高压成形,如图1。
弯管工序是在弯管机上将钢管弯曲到要求的形 状。弯管工序对弯管机的弯管精度要求比较高,必 须为数控弯管机,同时需要控制弯曲后钢管壁厚的
进行接触疲劳试验时,应保证齿轮在试验过程中 不发生弯曲疲劳断齿。本文选用M8标准齿轮(M8代 表7~9 mm模数齿轮)。当齿面出现接触疲劳失效或 应力循环次数达到循环基数5×107次时,试验终止并 获得在试验应力下的1个寿命数据,即1个试验点。完 成一条齿轮接触疲劳S -N 曲线,至少应选择3个应力 水平,最高应力级中应力循环次数不少于1×106次, 应力增量一般取5%~10%,每个应力水平取2~4个试
技术要求 实测值
C 0.17~0.23
0.21
表2 20CrMoH齿轮的化学成分
Si
Mn
Cr
0.17~0.37 0.55~0.90 0.85~1.35
0.32
0.61
0.95
Mo 0.15~0.35
0.23
P ≤0.030 0.023
% S ≤0.030 0.021
3.2 接触疲劳试验
(1)20CrMoH渗碳淬火齿轮(未喷丸)接触疲
劳试验结果
表3为未喷丸齿轮疲劳寿命及对应的试验载荷。
图3为齿轮表面剥落照片(转速1 600 r/min,扭矩
1 900 Nm, 1号齿轮、5号齿轮的循环次数分别为
4.785×106、12.120×106)。 表3 未喷丸齿轮疲劳寿命及对应的试验载荷
(a)1号齿轮
扭矩/Nm 计算的齿轮接触应力/MPa 循环次数/×106 备注
(a)7号齿轮A面
(b)8号齿轮A面 图5 齿轮宏观剥落照片
丸齿轮疲劳寿命及对应的试验载荷。
表4 喷丸齿轮疲劳寿命及对应的试验载荷
扭矩/Nm 计算的齿轮接触应力/MPa 循环次数/×106 备注
2 700
2 195
11.20 14.20 14.20 17.80 22.37
剥落 剥落 剥落 剥落 剥落
min)。 (2)试验条件 试验分两组,分别进行20CrMoH未喷丸和
20CrMoH喷丸齿轮疲劳试验。两组疲劳试验条件相 同。
油温:70 ℃。 转速:1 500~1 600 r/min。 润滑油:80W/90 GL-5长城重负荷车辆齿轮 油。 2.2 试验设备 试验所用设备为德国STRAMA公司生产的中心 距为160 mm的标准齿轮疲劳试验机,如图1。齿轮 装夹方式如图2。该试验机是背靠背布置的,具有高
根据表4可绘出喷丸齿轮接触应力与寿命对数曲 线,即S -N 曲线,如图6。
S -N 曲线在高应力区为一条斜率为-360.87的直 线,直线方程为Y=-360.87X +4 775.2 。
2010年第2期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57
数 字化园地
D I G I TA L
DOMAIN
奔腾B50副车架内高压成形有限元分析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20CrMoH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研究
研究了20CrMoH渗碳淬火齿轮喷丸处理前后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及齿轮接触疲劳S -N 曲线。 结果表明,强化喷丸处理能极大地提高齿轮的接触疲劳强度,从而提高齿轮的使用寿命。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李贞子 何 才 张国政
2 500
2 112
22.37 26.00 26.00 50.00
剥落 剥落 剥落 越出
2 300
2 026
50.00 50.00
越出 越出
50.00
越出
用升降法求出喷丸齿轮接触疲劳强度为2 069 MPa,比未喷丸齿轮接触疲劳强度提高约13%。
喷丸处理能改善零件表层的应力分布。喷丸后的 残余应力来源于表层不均匀的塑性变形和金属组织相 变,其中以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为主。喷丸后,金属表 面产生大量凹坑形式的塑性变形,表层位错密度大大 增加,而且还出现亚晶界和晶粒细化现象。喷丸处理 后的齿轮如果受到交变载荷或温度变化的影响,表层 的组织结构将产生变化,由喷丸引起的不稳定结构向 稳定结构态转变。20CrMoH齿轮渗碳淬火后经喷丸 处理,齿轮表层的残余奥氏体有很大部分将转变成马 氏体,因相变时体积膨胀而产生压应力,从而使得表 层残余应力场向着更大的压应力方向变化,因而提高 了齿轮的疲劳强度。但喷丸强化时不是喷丸强度越高 越好,注意避免过度喷丸,否则会增大齿轮表面的粗 糙度,影响表面质量,降低使用寿命。所以,选择合 适的喷丸处理工艺参数很重要。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用齿轮及试验条件 (1)试验用齿轮 试验用齿轮共两种,即20CrMoH渗碳淬火齿轮
(未喷丸)和20CrMoH渗碳淬火后强化喷丸齿轮。 两者几何参数相同(如表1)。齿轮渗碳层深均为 1.2~1.6 mm。
齿轮喷丸主要参数为丸粒大小0.7 mm、丸粒 速度80 m/s、覆盖率200%(100%覆盖率时间为7
2 300
2 026
0.457
断齿
4.785
1 900
1 841
4.785 12.120
剥落
15.500
1 700
1 742
50.000 50.000 50.000 50.000
越出
( b ) 5号齿轮 图3 齿轮宏观剥落照片
料的接触疲劳极限而形成点蚀;其次是齿面润滑油渗
从图3可知,齿轮失效形式是齿面接触疲劳点
条直线,直线方程为Y =-360.87X
+4
775.2
。
AT &M
2010年第2期
1 前言
齿轮的接触疲劳是齿轮主要的失效形式。随着齿 轮工作扭矩的不断增加,对齿轮接触疲劳强度的要求 越来越苛刻,因此研究齿轮的接触疲劳性能显得十分 重要。以前由于受试验手段的限制,研究齿轮接触疲 劳性能时,只能尽可能模拟实际齿轮材料、工艺及服 役条件,用圆环形辊子试样在接触疲劳试验机上进行 齿轮接触疲劳试验。而由于实际齿轮的几何形状、加 工精度等因素的影响,用圆环形辊子试样和用标准齿 轮进行的接触疲劳试验相比,两者试验结果有很大出 入。本文以20CrMoH齿轮钢为例,用其加工成标准 齿轮后,在标准齿轮疲劳试验机上对其进行齿轮接触 疲劳试验,并且研究了强化喷丸对齿轮接触疲劳的影 响。
图4 1号齿轮微观SEM图 由表3可知,当齿轮工作扭矩增加到2 300 Nm 时齿轮断齿,即在高应力区没等发生齿轮接触疲劳失 效就先发生齿轮弯曲疲劳。用升降法求出齿轮接触疲 劳强度为1 791 MPa,相当于ISO6336标准里的ME 级。 (2)20CrMoH渗碳淬火后强化喷丸齿轮接触疲 劳试验结果 图5为喷丸齿轮表面剥落照片(转速1 500 r/min, 扭矩2 500 Nm,循环次数为22.37×106)。表4为喷
入裂纹的胀挤作用加速了裂纹的扩展而形成点蚀。油
蚀,它是一种在齿轮节线附近靠近齿根部分齿面上出
的粘度愈小,愈易渗入裂纹,点蚀扩展愈快。此外,
现的小块剥落而形成的麻点现象。形成点蚀的原因很
点蚀还与轮齿主要原因是其交变接触应力的最大值超过齿轮材
纹,裂缝和粗糙度等应力集中源使接触应力增大,也
目前,管材零件内高压成形技术的研究逐渐向 管壁薄、形状异的方向倾斜,这类零件的外观特点主 要就是壁厚小、轴线为空间曲线。各大汽车制造商 (Daimler-Chrysler,Volkswagen,Opel,BMW, Ford,General Motors)都在自己所生产的汽车上开
发应用了大量的空间轴线薄壁空心零件,如轿车副车 架、仪表板支架等。由于成形难度较大,到目前为止 该类零件还有很大的研究及应用潜力。
表1 齿轮主要参数
齿数 法向模数/mm 压力角/(°) 齿面宽/mm 螺旋角/(°)
20
8
20
20
0
图1 标准齿轮疲劳试验机 图2 齿轮装夹方式
2010年第2期
汽 车 工 艺 与 材 料 AT&M 55
TEST
检 测技术
TECHNOLOGIES
转速、高扭矩及高功率等特点。它有测试齿轮箱(2 个)及液压伺服扭矩加载器,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 的齿轮疲劳试验机。 2.3 试验规范
介绍了奔腾B50副车架成形的3个工序(弯管、预成形和内高压成形),对各工序进行了有限元 分析,给出了钢管的成形极限云图和壁厚分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 刘 强 张晓胜 谢文才 苏传义
机械工业第九设计研究院 陆振东
1 引言
近年来,内高压成形技术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 汽车轻量化中。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对液压成 形产品的需求必将会促进该项技术的飞速发展。内高 压成形技术具有减轻零件质量、提高零件刚度、降低 生产成本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其 中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对国产汽车的 轻量化过程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