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案篇一【方案一】教学角度:指导学法,引导自主发现,习得表达技巧,提高语言能力。

主要教学步骤:1.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2.自由读全文,力求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等角度说说自己的发现。

3.点读、齐读,出示“研究”题:本文表现桥之美的多种写法。

4.教师示范,引导深入“发现”(用“我发现了”的句式发言。

)5.研讨发言内容并探究规律,教师归纳:①专业解说——用绘画术语阐释桥之美;②细笔描摹——用生动语言描绘桥之美;③对比突现——在与背景或事物的对比中突出桥之美;④虚实互衬——实景与想像结合表现桥之美;⑤直抒胸臆——直接赞美桥之美;⑥概括点示——用提炼式语言评价桥之美。

6.回扣学法,进行学法小结:“发现”是有效的读书法。

读,要有自己的发现,并能提炼、概括、归纳、总结出规律。

7.拓展实践:这篇小品文语言很有个性,可“发现”的内容很多,如转折句的妙用、专业术语的运用、语句的情味美……,要求写一则读书笔记:说说自己的新发现。

【方案二】教学角度:比读——求同析异,拓展思维,体会不同的说明风格。

主要教学步骤: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展开想象,初步体会个性化语言。

2.默读,逐段概括信息要点,归纳组合,整体把握文意。

3.引导比较《中国石拱桥》,粗略感知两文内容、语言风格的差异:①用条理化语言介绍两文有关桥的知识;②各用一句话表达读后感受。

4.分组活动,深入比较:①两文说明对象的异同;②两文说明角度的不同;③两文总说与分说的体现;④两文引用的妙用;⑤两文说明方法的异同;⑥两文描述性语言的特色;⑦两文例证说明的特点。

5.全班交流,教师指导从说明对象、说明角度、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等方面设计表格,对比归纳整理。

6.课外收集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体会独特的说明风格。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2、理清*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生动优美的特点,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4、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进而认识和了解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提高语言概括力。

理清*的说明顺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2、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品味法课型:讲读课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设想:因为前一个单元已经进行了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已有一定了解。

但本单元说明文是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是逻辑顺序,因此,在教学*时应引导理清段落间的逻辑顺序。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语言生动形象,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所以也要让学生体会*的语言特点。

全文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

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再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以进一步掌握*的说明顺序和语言特点。

这是一节说明文阅读课,采用主问题教学方法,设计了四个主问题:一、默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提示:在文中圈点勾画)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二、理清顺序:1、分析*的说明顺序2、研读第6--10段这几个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三、体会语言:1、*为什么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2、朗读1—2自然段,对*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认真品读。

四、拓读运用。

教学线索清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出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图片,教师导入:微风轻抚,燕子呢喃着春的消息;烈日炎炎,盛开的荷花告诉我们夏天已来临;田野金黄,落叶送来了秋的请柬;大地苍茫,飘飞的雪花讲述着冬天的故事。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5篇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八年级语文课的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⑴ 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把握文章,训练学生概括理解能力。

⑵ 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⑴ 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⑵ 体会本文生动描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的珍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1、理解说明对象和特点;2、理解作者的情怀;【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学方法】1、读、悟、赏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图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聚会,寂寞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

美国论理学家利奥彼德对大雁情有独衷,他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对大雁喜爱、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钟活动情景。

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大意: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感受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2、领悟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从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探究思考: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那些特点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3、朗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 一只燕子的来临说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到了。

⑵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1、⑴ 来的季节是三月天⑵ 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⑶ 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鸣叫⑷ 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⑸ 爱觅食玉米粒⑹ 常六只列队飞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趣味性。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6篇)教案是教师上课的总体设计和思路。

备课是讲课的前提,是讲好课的基础,教案则是备课的具体表现形式。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作者整理分享了6篇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较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3、请大家齐读课文。

(多媒体课件)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第二课时四、拓展延伸:过渡: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较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人的成长第一课:成长之路教学目标:- 了解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了解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掌握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教学内容:1. 人的成长过程和特点-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人的成长过程,并探讨特点。

- 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2. 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研究对人的成长的作用,并进行教师引导下的班级讨论。

3. 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 教授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如标题预测、提前了解背景等。

- 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教学步骤:1. 导入- 引入话题,让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对成长的理解。

2. 研究成长过程和特点- 分组讨论,每组呈现一种成长情况,并总结人的成长特点。

3. 研究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教师引导下,进行班级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交流。

4. 研究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 教授学生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并进行示范。

- 给学生分发短文,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

5. 总结- 概括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研究收获。

教学资源:1. 学生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2. 学生练册《语文八年级上册练册》3. 短文《成长的道路》板书设计:- 成长的道路- 成长的特点- 研究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文章的基本技巧评价与反思:- 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 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阅读短文,并及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 总结时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二单元:平凡的伟大(继续编写以下内容)。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案(3篇)初中八年级语文《三峡》精品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教学本文应着眼于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习惯,废止字字讲解,句句对译的串讲,代之以学生自读(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大体弄懂文句,了解课文内容)、辅以教师的指导、学生讨论的教读方法,使学生悟得学习文言文的门径。

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努力做到:务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感受;文言语句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服务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需要;使整个教学过程带有明显的语言、思维的训练的特征。

【媒体运用】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师:同学们,这是一组长江三峡邮票(幻灯2),三峡风光能上邮票,必然有其非同寻常的地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幻灯3出示课题),领略三峡独特的美。

请同学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幻灯4)师:请同学们把目标齐读一下:1、抓住景物特征,领略三峡的美。

2、背诵课文。

重点:在解疑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三峡的山、水之美。

三、关于作者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先请同学对照注释1,完成下列填空。

生举手回答本文选自,作者是____他是____时候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三峡是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幻灯5)四、教学过程㈠朗读课文师:伴着音乐,我们来朗读课文,大家说说看,在我们班谁朗读得?生:推荐。

师:好!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为大家朗读。

其它同学要当好小评委,等下请你发言。

学生对朗读同学作评价。

师:刚才大家评价的很好,朗读的同学也读得不错,在古文的朗读中特别不能把停顿停错。

举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示范朗读。

㈡师:看着这图画,老师要考大家一个字的解释:(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课文)师:峡是什么意思?看它的偏旁和字义生:两山夹水的地方(幻灯6)师:那郦道元要写三峡,必然抓住什么景物来写呢?生:山、水师:对,那请同学快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幻灯7)㈢出示思考题,请同学思考、讨论完成,做好圈点勾画(幻灯7)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5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5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精选篇1【学习目的】1、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环保意识,做环保小卫士。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本文现实与想象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难点:⑴ 想象奇特的艺术美。

⑵ 文章中两处照应题目的“喂──出来”的作用。

【学习方法】复述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作业】1、收集有关微型小说、科幻小说的文学常识和著名作品名称,以及有关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

2、简要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并试给各部分拟个小标题。

3、字词积累与运用:⑴ 辨析下面的形近字注音、组词:A、婪、焚B、棘、刺C、狐、弧、孤D、博、搏、缚E、肮、炕、吭F、哂、晒、洒、栖G、栅、珊、姗、跚⑵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用其中三个(或以上)的词语写一段话:A、哂笑B、贪婪C、纳闷D、棘手E、众目睽睽F、心安理得G、莫衷一是H、逍遥法外I、深不可测J、不容质疑K、胸有成竹L、一视同仁M、任劳任怨N、慷慨大方【教学过程】一、研读全文分学习小组研读全文,共同解决问题:1、教师的问题:⑴ 这个故事真实吗?这样的洞真的存在吗?明确:是虚构──幻想。

(追问:这个故事有没有一定的真实性?明确:有。

)⑵ 这篇小说围绕什么话题来写?有何意义?(明确:环保话题。

意义略,言之有理即可。

)⑶ 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

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⑷ 小说为什么以“喂──出来”为题?明确:表明“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十分拥挤。

希望引起人们的警觉和重视。

⑸ 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

⑹ 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古诗词诵读(第一、二单元)《关雎》、《蒹葭》、《十五从军征》、《鹿柴》、《竹里馆》、《春夜喜雨》等经典古诗词。

2. 现代文阅读(第三至五单元)第三单元:以人物描写为主题,包括《背影》、《阿长与<山海经>》、《回忆我的母亲》等课文。

第四单元:以事物说明为主题,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等课文。

第五单元:以景物描写为主题,包括《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课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古诗词阅读和鉴赏技巧,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 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事物特点及景物描写。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古诗词的韵律、意境及现代文阅读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鉴赏技巧、现代文阅读中的分析方法和景物描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播放古诗词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古诗词诵读: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分析诗词的韵律、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现代文阅读:事物说明:结合课文,讲解说明方法,进行随堂练习。

景物描写: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景物描写技巧,进行实践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古诗词部分:列出重点诗词,标注韵律、意境。

2. 现代文部分:分别列出人物、事物、景物描写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古诗词阅读鉴赏:分析《关雎》的韵律和意境。

现代文阅读分析:从《背影》中选取一段,分析人物描写方法。

景物描写练习:以“校园一角”为主题,写一段景物描写。

2. 答案:《关雎》韵律:五言律诗,平仄对仗工整;意境: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背影》人物描写: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语文教案【篇一: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1藤野先生第一课时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一.引入新课,简介作者留学目的二、理清全文结构层次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第二课时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

(投影显示如下)(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2)动作体现人物特点(3)说话声调治学严谨(4)介绍解剖学历史生活俭朴(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

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2)纠正解剖图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平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

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投影显示如下:事情思想品质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第三课时投影显示如下: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②叙事应该有详略③上下文注意过渡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

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

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①珍藏讲义②悬挂照片③多写文章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小结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

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2.我的母亲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课后的字注音。

2.解释词语。

二、导入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明确:“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提问:为什么说她又是“严父”?明确: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明确: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五、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听写词语:管束责罚气量广漠质问宽恕文绉绉二、朗读下面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含义。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2.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三、体会文章感人至深的艺术效果学生朗读课文,交流心得。

四、比较欣赏:老舍我的母亲、邹韬奋我的母亲、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五、游子吟(孟郊)和歌曲烛光里的妈妈等,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六、小结【篇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及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课文及教学资料123第一单元人类历史上,血与火的战争屡屡爆发。

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阅读战争题材的作品,可以了解历史,可以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和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可以看到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两个极端,可以看到人类意志力、智能、体能最大限度的表现,从而获得有益的启示。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境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速度。

1 新闻两则课文毛泽东两则新闻把我们带回到革命战争年代。

在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中,我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两则新闻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4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

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

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

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

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

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

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

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

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

”他是怕对了。

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

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

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

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

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

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