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害虫-水稻害虫螟虫类
四川水稻害虫

稻螟虫是四川地区水稻生长过程中另一种常见的害虫
它们在水稻植株上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会钻入水稻茎
2
秆内部,导致植株死亡
稻螟虫对水稻的危害非常大,如果不及时防治,会造
3
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稻瘟病
稻瘟病
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很大的影响。在四川地区,稻瘟病 通常在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发生,症状表现为叶片萎缩、茎秆变黑、穗颈瘟等。防治稻瘟病的关键 是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
THANK YOU
至死亡
3
稻飞虱繁殖能力强,传播 速度快,对水稻的危害非
常大
稻纵卷叶螟
01
稻纵卷叶螟是一 种以幼虫吐丝将 水稻叶片纵向卷 起的害虫
稻纵卷叶螟
02
它们通常在水稻 孕穗期至抽穗期 危害,严重影响 水稻的生长和产 量
03
稻纵卷叶螟的危 害症状很容易识 别,一旦发现应 立即采取防治措 施
稻螟虫
稻螟虫
1
稻秆蝇
稻秆蝇
稻秆蝇是一种以幼虫蛀 入水稻茎秆内取食的害 虫
它们通常在水稻抽穗前 孵化,然后通过茎秆内 部的组织取食,导致水 稻植株逐渐死亡
稻秆蝇的危害症状与稻 螟虫相似,农民可以通 过剥查虫卵和幼虫数量 来判断其危害程度,并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稻蝗
稻蝗
稻蝗是一种以成虫和若虫啃食水稻叶片和茎秆的害虫。它们通常在水稻孕穗期至抽穗期 危害,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很大的影响。稻蝗的防治方法包括人工捕杀、药剂防治 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抗虫品种等措施来预防其发生和危害
在防治四川水稻害虫时,农民应该根据不同害虫的发生情况和危害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治 措施。除了使用化学药剂外,还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提高防治效果。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水稻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和科技研发, 提高防治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障四川地区水稻生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1、水稻螟虫(钻心虫)水稻螟虫包括二化螟、三化螟和大螟。
三化螟是我县水稻产区主要害虫之一。
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孕穗期形成枯孕穗或虫伤株,抽穗期形成虫伤株或白穗。
一般年份减产5%-10%,严重时减产20%以上。
防治适期:三化螟第一代:秧田期,4月上旬施药防治;大田期,6月上、中旬见成虫(螟蛾)时开始喷药。
三化螟第二代:水稻破口10%至齐穗前,约7月中下旬见成虫(螟蛾)时进行喷药。
防治指标:三化螟第一代:枯鞘窝率达10%或枯鞘株率5%;第二代:枯鞘株率1%以上。
三化螟为螟卵盛孵期内,正处于孕穗期的水稻或抽穗不到80%的田块,亩有卵块60个。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48%乐斯本乳油80毫升,兑水三桶喷雾。
2、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稻飞虱是我县水稻产区近两年暴发性害虫。
其为害主要是成虫群集于水稻下部,用刺吸式口器刺进稻株组织,吸食汁液。
使叶片发黄,生长低矮,甚至不能抽穗,稻谷千粒重减轻,瘪谷增加,褐飞虱还能传播病毒病。
防治适期:低龄若虫高峰期。
防治指标:百丛虫量1000-1500头。
化学防治药剂:主要选择亩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5克;25%锐劲特悬浮剂40毫升; 48%乐斯本乳油60-80毫升;25%噻嗪酮300-450克,兑水3桶喷雾。
防治配方:每桶水(15公斤)加配方①、丁硫啶虫咪15毫升+吡虫啉一包+杰效利1包;;配方②、高渗吡虫啉20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配方③、啶虫咪15毫升+阿维菌素20毫升+杰效利1包;3、水稻粘虫水稻粘虫一年危害水稻二代,六月上—中旬第一代,八月初第二代,防治方法,发现水稻叶片上有低龄幼虫危害时抓紧喷药防治。
防治药剂:杀虫三分钟、啶虫咪等。
4、稻纵卷叶螟防治指标:以产卵后至产卵高峰期的百穴卵、虫量为标准。
第四(2)代:百穴150—200粒、头;第五(3)代:百穴100—150粒、头;第六(4)代:百穴100—150粒、头。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

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水稻螟虫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它以幼虫在水稻植株内部为食,造成水稻叶片、茎部的被害,严重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螟虫,农户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水稻螟虫的防治方法,希望对您的种植生产有所帮助。
一、生物防治1. 引入天敌引入天敌是一种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
通过在水稻田中释放天敌,如绵蚜茧蜂、蚜虫天敌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这些天敌会寻找并吞食水稻螟虫,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治作用。
2. 发展生物防治菌剂生物防治菌剂是一种绿色的防治水稻螟虫的方式。
可以利用若干种真菌和细菌制备生物农药,喷洒到水稻田中,可以迅速杀死水稻螟虫成虫和幼虫,从而达到控制水稻螟虫数量的目的。
这种方法在防治水稻螟虫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而且对环境没有污染。
二、化学防治1. 合理施用农药在水稻螟虫的严重发生期,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
在使用农药时,要选择经济有效、环境友好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施用,保证农药的使用量和农药的使用频次。
也要避免使用单一种类的农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2. 定期清理田间杂草水稻田间的杂草是水稻螟虫的重要食源和栖息地,如果及时清理田间的杂草,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清理田间杂草还可以改善水稻田的通风条件和阳光照射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三、农业防治1. 种植抗病虫害水稻品种在种植水稻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比如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可以减少水稻螟虫的发生。
这些抗病虫害的水稻品种还可以减少农作物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 合理密植适当密植水稻,可以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发生。
因为在密植的情况下,水稻植株的间距较小,水稻螟虫很难在田间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有效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
四、物理防治1. 黑灯诱捕可以使用黑灯诱捕水稻螟虫。
在水稻田中设置黑灯,吸引水稻螟虫飞来,然后再使用捕虫网等物理方法将水稻螟虫捕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农户迅速减少水稻螟虫的数量,起到一定程度的防治效果。
水稻害虫

手段:灯测(三化螟和二化螟均有趋光性)发蛾高峰期。
2、防枯心苗的“两查两定”
①查苗情、虫情,定防治对象田。
②查卵孵化进度,定防治日期。 3、防治白穗的“两查两定” ①查孕穗情况,定防治对象田。 ②查破口露穗情况,定用药日期。
水稻螟虫防治技术 水稻螟虫的防治,应根据螟虫的发生规律和水稻栽培 制度及生长情况,采用防、避、治的综合防治措施;药剂 防治则采取挑治轻害代,普治重治重害代。 1、消灭越冬虫源 清除稻桩
二化螟各代发蛾期
越冬代
*(盛期)
第一代 第二代
成都
中/4-上/5
(下/4-上/5)
下/6-下/7
(上/7-下/7) 下/5-下/7
上/7-下/9
(上/8-下/8) 中/7-中/9
1956年
苍溪
中/4-下/5
1966年
泸县
下/3-中/5
上/6-中/
上/7-上/9
1956年
(中/4-下/4)
(上/6-下/6)
谷)。二化螟和大螟在苗期和分蘖期先为“枯鞘”,后转为枯
心苗。
枯鞘
二化螟和大螟在苗期和分蘖期先为“枯鞘”
枯心苗
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 (生长点被破坏,中心叶干枯)
枯孕穗
孕穗期造成“死(枯)孕穗” (即不能抽穗或抽出的穗不能散
开)
健穗和白穗
抽穗期成“白穗”(穗粒干白)
大螟为害玉米状
大螟为害玉米时,前期表现花叶(心叶展开后呈现 不规则的伤痕)或枯心,后期蛀茎,蛀孔大,排出大量
40~50分钟。这段暴露于稻株茎叶上的时间是利用触杀剂 毒杀蚁螟的好时机。 蚁螟能侵入为害不同生育期的水稻,表现不同的被害 状。从水稻生育期看,分蘖期和孕穗期最利于蚁螟蛀入, 是2个危险生育期。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水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病虫害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稻常见病虫害的主要种类及其防治技术。
一、水稻病害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斑点、茎秆坏死等。
防治稻瘟病的关键在于选用抗病品种,同时要合理施肥、及时排水,以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三环唑、稻瘟灵等杀菌剂。
2、纹枯病: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症状包括叶片枯黄、茎秆腐烂等。
防治纹枯病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井冈霉素等杀菌剂。
二、水稻虫害1、稻飞虱:稻飞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对水稻的危害较大。
稻飞虱主要吸食水稻汁液,严重时会导致水稻死亡。
防治稻飞虱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吡虫啉、噻嗪酮等杀虫剂。
2、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
防治稻纵卷叶螟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如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在药剂防治方面,可以使用阿维菌素、毒死蜱等杀虫剂。
三、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主要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及时排水等。
同时,要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病残体,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的防治方法。
通过利用天敌和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可以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来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一种快速的防治方法。
在使用化学药剂时,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剂量,并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的药剂,以避免产生抗药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农药,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4、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防治方法。
主要措施包括使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手段来诱杀害虫。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同时不会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水稻害虫

第二章水稻害虫1.水稻害虫的主要种类:(1)蛀茎的有5种主要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台湾稻螟和褐边螟(2)刺吸叶片汁液的有:稻飞虱、稻叶蝉、蝽类、稻蓟马(3)咬食叶片的有:稻苞虫类、稻蝗、粘虫、稻纵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稻负泥虫(4)为害稻根的有:稻根叶甲、稻根象甲、稻摇蚊、稻水象等2.螟虫类项目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年生活史河南3—4代河南2代四川、重庆、江苏、浙江一年发生3~4代越冬场所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
极少数在稻草中越冬。
二化螟以4~6龄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野茭白、三棱草及杂草中越冬。
越冬场所广泛。
多数以老熟幼虫,少数以3~4龄幼虫在稻桩及其他寄主残株和禾本科杂草茎杆及根际越冬。
习性昼伏夜出、趋光性、有趋绿产卵的习性为害断环、白穗、枯孕穗、枯心苗枯鞘、枯叶尖、枯孕穗、枯心苗枯叶鞘、虫孔大有虫粪幼虫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圆杆期食料1.水稻是影响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的极其重要的环境因素。
螟害程度的轻重,一是取决于螟虫的数量,二是取决于水稻的危险生育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期是否与螟虫高峰期相吻合。
若两者相吻合、螟害发生严重。
2.不同的水稻生育期(稻酮),招引三化螟蛾的能力不同,因而在不同类型的田块,卵块的分布不平衡。
本田多于秧田,分蘖期和孕穗期产卵特别多,可比其他生育期多数倍甚至数十倍。
不同的水稻生育期对螟虫的存活率,发生速度和繁殖力有不同影响。
3.水稻品种和长势亦与吸引螟蛾产卵有关,施氮肥多的、生长茂密的、叶片宽大的产卵多,秧田则水秧多于旱秧,杂交水稻受害较常规稻重。
4.水稻栽培制度(包括水稻茬口、品种布局、栽培方式和栽插期)与水稻螟虫种群数量的消长和为害有密切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凡是使水稻分蘖期和孕穗期与螟虫盛孵期相遇、种植结构复杂、布局混乱,为螟虫提供过渡桥梁田的耕作类型,螟虫种群数量大,水稻受害重。
三化螟由于食性单一尤为突出。
许多栽培技术都与螟害程度有关,如稻种混杂、生长不齐,易受螟害时间长,螟害加重;壮秧移植后,返青、分孽、抽穗、成熟均可提早,能减轻螟害。
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中危害最大的是二化螟和三化螟。
三化螟是我国南方稻区的大害虫。
图中蓝色线为三化螟分布北限。
三化螟的分布西限为:四川的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云南的怒江、整个河谷地区及泸水以南的中缅边界。
东至沿海,南到海南都有发生。
二化螟在我国分布很广,在我国除少数地区尚未发现二化螟为害外,南北稻区都有分布。
二化螟分布北限为黑龙江的克山县,陕西的关中平原,新疆的阜康、米泉、昌吉、呼图壁。
马纳斯等县稻区。
全国的稻区在1956年以前以二化螟为主,水稻改制后三化螟上升为主要害虫。
80年代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整了水稻种植制度,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长江流域三化螟为害下降,二化螟又成为主要害虫。
水稻螟虫二化螟和三化螟为害都是钻蛀水稻茎秆,在苗期和分蘖期造成枯心苗;在孕穗初期侵入,造成枯孕穗,在孕穗末期和抽穗初期侵入,咬断穗颈,造成白穗或虫伤株。
所不同的是二化螟初孵幼虫还会在叶鞘取食造成枯鞘。
拔取田间被害的水稻:枯心苗,枯孕穗株,白穗株等。
剖视茎秆,三化螟为害的水稻,一般每株有一条幼虫。
二化螟有群集为害的习性,每株可多达数十头。
这是田间识别最简单的方法。
三化螟幼虫雄蛾长8~10毫米,翅展18~22毫米,前翅近三角形,中央有一小黑点,自翅尖至内缘中央附近有一条暗褐色斜带,外缘有9个小黑点。
雌蛾:体长10~13厘米,翅展23~28毫米,前翅淡黄色或黄色,向外方颜色较深,翅中央有一个明显的黑点。
二化螟雌蛾翅展23-26毫米,体灰褐色,前翅灰黄色,略呈长方形,沿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略呈三角形。
雄蛾翅展21-23毫米,前翅中央有一黑斑,黑斑下面还有三个不明显的小黑斑。
翅色和体色都比雌蛾深。
水稻螟虫发生世代习性三化螟•以幼虫在稻桩中越冬。
•成虫在羽化的第二天开始产卵,这一天晚上趋光性较强,对黑光灯更敏感。
•产卵喜欢产在生长嫩绿的水稻上。
•卵孵化后幼虫即咬孔蛀入为害。
水稻最易受害的时期是分蘖期和孕穗期。
水稻病虫害防治【共43张PPT】精选全文

发生代数1-11代不等。
迁入地的发生量与迁入数量、品种栽培管理有 关。
防治方法:
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主要是要掌握好用药 时间,在开始卷苞时用药 。早晚或阴 天、小雨天用药效果好。如果延误了时 机,扫苞后用药。
选择药剂:30%触到、15%金阿维·毒、 功夫菊酯、氟虫腈、丙溴磷、杀虫单、杀 虫双等
寄主杂,可危害多种作物和杂草。
适宜湿度:90%以上。
发生程度与气候因素密切。 要抢晴天施药,以破口期为重点防治时期。
主要以保护有效分蘖不受为害为主防治目的。
稻瘿蚊
大部分稻区早中晚稻都有危害。 选用402 石灰水等
发生特点:
1、生理性烂秧
2、传染性烂秧:
传染性烂秧是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病害,主 要病原菌为: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 立枯丝核菌等发病原因主要是低温阴雨, 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等
水 稻 纹 枯 病
纹枯病发生特点:
高温高湿发生快.适宜温度:22-2 8℃
适宜湿度:大于90% 氮肥使用过多. 以早稻后期和中晚稻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上年病残体。
2、适时晒田。平衡施肥.
3、药剂防治:选用井岗霉素。以生长嫩绿、阴避 的田块是重点。
稻 瘟 病
稻瘟病发生特点: 水稻全生育期都可能发生.
发生代数随地区的不同而异,主要与温度和耕 作制度有关。(2-7代不等)
防治方法:
在分蘖期,始见枯鞘时用药防治,7-10天后 再用一次;在破口期水稻抽穗5%-10%时用 药防治,5-7天后再用一次。用药同时保持寸 水5-7天。
选用药剂:30%触到、15%阿维·毒、稻虫恨、 三唑磷等。
白 背 飞 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熟幼虫体长30mm左右,体肥 大,头部红褐色或暗褐色,胴部 背面紫红色;腹足趾钩在内侧纵 排成眉状半环
蛹
体长12~13mm,圆筒形。雌蛹黄绿色, 体长10~13mm,圆筒形,初为 后足伸出翅芽达第6腹节后缘。雄蛹后 淡黄色,后变棕色;后足不伸 足伸至第7~8腹节,甚至超过腹部末端; 出翅芽端部,左右翅芽不相接 雌蛹腹部末端钝圆,雄蛹腹部末端稍尖。 触 茧薄,白色
2.蛀茎类:二化螟、三化螟、大螟、褐边螟 3.食根类:稻根叶甲,稻水象甲 4.其它类:为害花的稻管蓟马;为害稻穗有稻蝽类、稻蝗、粘虫
我国较严重和严重的稻作害虫
类别 螟蛾类 主要害虫
*二化螟 *三化螟
学名, 英文名
Chilo suppressalis, Striped stem borer (SSB) Tryporyza incertulas,Yellow stem borer (YSB)
大 大 螟
螟
大
螟
大螟成虫
大螟卵
大
螟
大螟幼虫体粗壮,3龄前幼虫,体背鲜黄色,3龄后变紫红色虫体胖
大
螟
大螟蛹
大
螟
大螟分蘖期为害造成枯心
穗期为害茎秆,虫孔外排出大量虫粪
穗期为害穗轴
大螟为害叶鞘及叶枕部
大螟为害造成白穗
大螟为害造成的较大蛀孔
大 螟
在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菲律宾、越南、缅甸、印度和 斯里兰卡等地。国内在陕西、河南、安徽、江苏以南发生 较多。大螟虽然在长江流域稻区和华南稻区普遍发生,但 其为害性一般小于三化螟和二化螟。
水稻害虫国内已知的有385种,其中危害较重的常见种类有40多种。 按为害部位可划分为: 1.食叶类:
吸食汁液:稻飞虱类、稻叶蝉类、稻蓟马类等 咬食叶片呈缺刻或孔洞:稻苞虫、稻眼蝶、稻螟蛉、稻蝗等 啮食叶肉残留表皮:稻纵卷叶螟、显纹纵卷叶螟、稻负泥虫; 潜叶为害:铁甲虫、稻潜叶蝇 蛀食心叶和生长点:稻瘿蚊、稻秆潜蝇
大 螟
近年随着杂交稻的推广,其为害有加重的趋势。寄主除为 害水稻外,还有高梁、棉花、蚕豆、麦类、玉米、茭白、 向日葵以及多种禾本科杂草。 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为害,造成枯心、枯孕穗和虫伤株,受 害茎中虫粪很多。
水稻螟虫
三种螟虫主要生物学特性
种类 三化螟 分布 北纬34~38º 江苏3代/年 食 性 单食性,主要 取食水稻和野 生稻。 二化螟 全国水稻产区 江苏2代/年 大螟 陕西以南各省江 苏3-4代/年
水稻螟虫 (三)天敌
我国水稻螟虫天敌有313种(何俊华等,1 991)。它们从卵到成虫有许多寄生性、捕食 性和病原性天敌。其中有姬蜂、茧蜂、小蜂、细 蜂、寄蝇,以及蜘蛛、蛙、鸟、蝙蝠和线虫等天 敌。在众多的天敌中寄生蜂和寄生菌占有重要的 地位。
水稻螟虫
以寄生蜂为主
a. 卵期寄生蜂
拟澳洲赤眼蜂 (左雌, 右雄)
第十章 粮食作物害虫
第二节 水稻害虫(螟虫)
知识目标: 1 2 了解水稻害虫的种类和发生趋势 掌握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
能力目标:
1 能正确识别主要害虫并制定防治意见
水稻害虫概述 水稻是全世界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 栽培面积在15000万公顷以上,约占谷物总 面积的四分之一。水稻亦是我国最主要的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谷物播种面积的 35%,总产量占47%,居世界各国之冠。
杂食性,主要寄主有 杂食性,主要寄 水稻、茭白、野茭白、 主有水稻、棉花、 甘蔗、高粱、玉米、 甘蔗、高粱、玉 小麦、粟、稗、慈姑、 米、小麦、粟、 蚕豆、油菜和游草等。 蚕豆、油菜、芦 苇、早熟禾等唯一 幼虫除在稻桩、稻 以幼虫在稻桩和其他 场所 的越冬场所。 草上越冬外,还可 寄主残株和杂草根际 在其他杂草上越冬。越冬。 苗期和分蘖期 产卵 多产在近叶尖 习性 正面,后期多 产于叶中部背 面。 苗期和分蘖期主要 产在叶中部正面, 分蘖期以后多产于 叶鞘上。 成虫产卵趋向粗壮高 大的植株,因此,稻 田边卵量较多,前期 多在叶鞘内侧,孕穗 期多在剑叶鞘内。
二化螟绒茧蜂
稻螟小腹茧蜂
螟蛉绒茧蜂
水稻螟虫
c. 蛹期寄生蜂
夹色姬蜂
水稻螟虫 五.预测预报
稻螟预测预报是根据各代残留活虫密度,幼虫、蛹发育 进度,水稻栽培制度,生育状况及气候、天敌等因子。 对越冬代的预测需要剥查稻桩,参考历史资料,进行全 面、周密的分析研究,作出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趋势预 报。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Rice water weevil (RWW)
叶蝉类 象甲类 蓟马类
黑尾叶蝉 稻水象甲 稻蓟马
Stenchaetothrips biformis, Rice thrips
水稻螟虫 是我国水稻重要害虫,习惯上指幼虫钻蛀 水稻茎秆,主要在水稻营养生长阶段造成枯 心、在生殖生长阶段造成白穗,从而导致 减产的螟蛾科和夜蛾科害虫。 其中发生与为害最普遍的三种水稻螟虫是 螟蛾科的三化螟、二化螟和夜蛾科的大螟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
二化螟成虫
二化螟成虫背腹面观
二化螟
二化螟白卵块和黑卵块,卵常产于叶鞘或基部叶片
二化螟
三化螟卵块
二化螟卵块
二化螟
二化螟初孵幼虫淡褐色,二龄以上幼虫在腹部背面有5条棕色纵线
二化螟
二化螟蛹(背面)
二化螟蛹(腹面)
二化螟
幼虫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幼虫为害造成枯孕穗
幼虫为害造成的枯鞘
体长13~18mm,肥大,近长圆 筒形,初为淡黄色,后变黄褐色; 后足不伸出翅芽,左右翅芽在腹 面有小部分相接触。尾部有明显 的4个棘状突起
三化螟 三化螟
三化螟
三化螟1到3龄幼虫体黄白到黄绿色,4-5龄虫体胖,黄绿色
三化螟成虫、蛹、卵块、越冬幼虫
三化螟引起的白穗
三化螟为害状造成的枯心
三化螟
雄 雌
*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Rice leaffolder (RLF), Rice leaf roller (RLR)
飞虱类
*褐飞虱
*白背飞虱 灰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Brown planthopper (BPH)
Sogatella furcifera,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BPH) Laodelphax striatellus,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SBPH) Nephotettix cincticeps, Green rice leafhopper (GRL)
稻螟赤眼蜂
水稻螟虫
二化螟被寄生卵与正常卵的区别:
区别内容 孵化前卵色 孵化时间 孵化孔口 孵化后卵壳颜色
被寄生卵粒 卵上有黑点 比幼虫孵化迟 2~3 天 蜂羽化孔光滑 黑色
正常卵粒 淡暗红色 比寄生蜂羽化早 2~3 天 幼虫孵化口不整齐 无色
被拟澳洲赤眼蜂寄生的 二化螟卵块
水稻螟虫
b. 幼虫期寄生蜂
水稻螟虫
种类 幼 虫 为 害
三化螟
二化螟
大螟 对水稻的为害 症状与二化螟 相似,但稻株 虫伤处有大量 虫粪堆积。 多1头。
幼虫钻蛀水稻心叶 初孵幼虫集中为 或茎杆内,集中为 害叶鞘,造成枯 害造成枯心苗,抽 鞘;然后转入稻 穗期为害形成白穗,株内为害茎杆, 但虫伤处虫粪很少。形成枯心,抽穗 无枯鞘。 期的为害造成白 穗,为害处虫粪 1头独居。 较多。多头群集。
三化螟
三化螟
三化螟
为偏南方性害虫 国外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及邻近地区,如日本等国;国内最 北的分布为山东莱阳、烟台, 西经泰安、汶上,安徽宿县、 砀山,河南辉县、汤阴以至陕西武功一线;西界为四川西昌 和云南西部国境,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最南端。
三化螟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只为害栽培水稻,国内记载在普通野生 稻上能完成世代发育。 该虫在历史上曾是重要的水稻害虫,造成的产量损失常在 30%以上。 70年代末期,该虫在长江流域曾一度受到控制,产量损失 降低到1%以下。80年代中期以来为害又趋严重。
水稻被害症状
苗期,分蘖期 枯心(心叶发黄而枯死) 枯孕穗 白穗 半枯穗,虫伤株, 枯鞘(叶鞘被蛀食后发黄)
孕穗期 抽穗期,扬花期 灌浆,乳熟期 各个时期
水稻螟虫
水稻螟虫
二、形态特征
水稻螟虫
三化螟
二化螟
大 螟
虫态
三化螟
二化螟
大螟
成虫
雌蛾体长10~13mm。前翅黄白色,近三 雌蛾体长l2~15mm,头、胸部 角形,外缘黄色较浓,翅中央有1个极 体长l3~15mm,体淡褐色,雌蛾 黄褐色,前翅黄褐色或淡黄褐 明显的黑斑。腹部末端有1束黄褐色绒 色;前翅近长方形,外缘具有7 体形较大。雌蛾触角丝状,雄蛾 毛,产卵时,陆续脱落,粘盖于卵块上; 个小黑点,腹部纺锤形。后翅 触角短栉状;前翅近长方形,翅 后翅灰白色。雄蛾稍小,淡灰褐色或淡 白色。 雄蛾体长l0~12mm,头、 中央有1明显的暗褐色带纹,并 褐色,前翅中央有l个不很明显的黑斑, 胸背面淡灰色。前翅黄褐色或 有4个黑褐色小点,排列成不规 顶角至后缘有1条褐色斜纹,外缘有7~9 灰褐色,外缘也有小黑点7个; 则四方形 个小黑点;腹末细瘦 后翅白色,腹部细圆筒形 卵椭圆形,扁平。卵粒作鱼鳞 卵扁平椭圆形,分层排列成椭圆形卵块, 状排列成椭圆形卵块,表面有 卵块表面覆盖有黄褐色绒毛,似半边发 透明胶质,上无绒毛。初产时 霉的黄豆。初产时为乳白色,后变黑色 为白色,后变紫黑色
2、气候条件 冬季低温对螟虫越冬有效虫源基数有影响,湿度低易 干死,降水多易窒息和霉烂; 春季温度高低影响越冬代发蛾早晚,低温多雨,发生 减少; 夏季高温干旱,不利蚁螟存活;温暖多湿,利于蚁螟 孵化和钻蛀。
水稻螟虫
种 类
三化螟
二化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