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

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第1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金坛市水北中学闻丽娟“我每天都看他父母的微博,对 这娃太熟了”。
这一事件犹如投下 重磅炸弹,激起了网络社交潜在危机 全民讨论。
为了证明微博晒私人信息 的危险性,知名网友“和菜头” “现 身说法”,通过一个妈妈的700多条 微惮,获得了居住地址、工作单位、 孩子真实姓名、生日以及家庭基本状 况等信息。
更“可怕”的是,通过微 博上发布的照片,他准确定位了孩子 每周固定要去玩的地方。
思考:看了这则新闻,你有何感 想?3、微博侵权案材料:2012年1月2日,某家居股 份有限公司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 上发布了一条微博,标题为“陈某曾 涉嫌伙同诈骗380万? ”该条微博 链接的天涯、凯迪社区的地址显示内 容却为:“日前,涉嫌诈骗巨额钱财 并有私刻公章嫌疑的刘某被北京市 公安局刑事立案。
”这条看似平淡无 奇的转发微博却引发了一场风波。
提问:上面新闻显示侵犯了刘某上 面权利?学生举手谈感 想学生看漫画、新 闻并讨论回答 (1) 讨论微博 应不应该在个 人隐私上做文 章? (2) 讨论微博 这一文章是否 构成侵权?(3) 学生对类 似事件进行讨 论交流。
让学生明口保 护隐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分析案 例,使学生初 步认识隐私权 及为什么要保 护公民的隐私 权。
通过讨论,使 学生明确公民 的住宅不受侵 犯,行使搜查 权要严格依法 进行。
通过讨论,使 学生明确法律 保护公民的通 信第1框《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教学设计金坛市第三中学徐俊方一.教学分析K教材分析《法律保护公民隐私》是苏教版思想品徳教材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十七课的第一框题。
这一框题是本课的导入点。
本框内容着重解决的是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
本框题为解决如何维护隐私以及尊重他人隐私的教学计划做了铺垫,是本课教学的依据和基础。
2、学情分析随着人们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私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师德师风体会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师德师风体会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校教育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应重视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和合法权益。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始终秉持师德师风,积极尊重学生的隐私,保护他们的权益。
本文将从教育环境、信息收集和处理、隐私保护措施等方面,探讨如何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并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一、教育环境的塑造在教育环境的塑造上,学校和教师应该致力于营造一个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的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制定隐私保护政策和规章制度,明确对学生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和保护原则,确保学生和家长对隐私保护政策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教师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醒学生注意个人隐私保护,教育他们对个人信息的价值和保护方法,培养其自我保护意识。
二、信息收集和处理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学校和教师应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合理收集和使用学生的个人信息。
在收集学生信息时,应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信息的用途、范围和方式,并经过他们的同意。
同时,应注意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避免将敏感信息泄露给无关人员和机构。
教师在收集学生信息时,也应该遵循谨慎原则,只收集必要的信息,避免过度收集和处理。
收集到的学生信息应妥善保存,严格遵守信息保密原则,防止信息泄露和滥用。
学校和教师还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确保学生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三、隐私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隐私保护措施。
首先,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人隐私,严禁未经允许获取、使用或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不应以学生的个人信息作为教育资源展示,或是以学生的私人事务为谈资。
其次,学校和教师应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合理的访问和使用权限,防范信息外泄和滥用。
特别是对于学生敏感个人信息,应采取加密、脱敏等技术手段进行保护,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另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教育活动和讲座,普及隐私保护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尊重他人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在我们的生活中,尊重他人隐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
无论是在学校、社交场合还是在家里,尊重他人的隐私都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素养。
那么,什么是隐私呢?隐私是指每个人都有权拥有关于自己的一些信息或者秘密,而不被其他人侵犯。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隐私得到尊重,那么我们也应该给予他人同样的尊重。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空间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
比如,当我们在朋友家做客时,一定要注意不要随意乱翻他人的抽屉或者柜子,那是他们的私人空间。
同时也不要进入他们的房间或者触碰他们的个人物品,这些都是他们的私密领域。
尊重他人的空间隐私,就等于尊重他们的独立个性和个人尊严。
其次,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通讯隐私。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通过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与朋友、家人进行交流。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的通讯内容都是私密的,不应该被其他人窥探。
因此,我们不能偷看他人的短信、微信等私人聊天记录,更不能随意查看他人的通讯设备。
保护他人的通讯隐私,就是保护他们的个人信息,维护他们的权益与尊严。
再次,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信息隐私。
在网络时代,人们的个人信息往往会被用于各种目的。
我们不能随意透露他人的个人信息,更不能恶意传播或者利用他人的隐私。
比如,我们不应该在社交媒体上公开他人的姓名、住址、电话号码等私人信息,这样做不仅违法,也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保护他人的个人信息隐私,就是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安全。
最后,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情感隐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意见和情绪。
不要强迫别人透露他们不想分享的事情,也不要揭露他们的私人感受。
尊重他人的情感隐私,就是尊重他们的个人感受和情绪体验,给予他们足够的安全和信任感。
总之,尊重他人隐私是我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无论是对待朋友、同学还是家人,我们都应该学会尊重他们的隐私。
保护他人的隐私,就是保护他们的权益和自由,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和谐与尊严的基础。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五单元 与法同行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框 学会尊重他人的隐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教案苏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第二框学会尊重他人的隐私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学会尊重他人隐私。
不泄露别人隐私承诺书

不泄露别人隐私承诺书
本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于本人在工作或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他人的隐私信息,为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保护个人隐私安全,本人郑重作出以下承诺:
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权。
2. 在任何情况下,未经信息主体明确同意,不向任何第三方透露、出售或以其他方式非法提供他人的个人隐私信息。
3. 在处理涉及他人隐私的工作时,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确保信息安全。
4. 如因工作需要必须使用他人隐私信息,本人将严格限制使用范围,仅用于授权的目的,并在完成后及时销毁或归还。
5. 发现他人隐私信息泄露或被不当使用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6. 因本人违反上述承诺,导致他人隐私权受到侵害的,本人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7. 本承诺书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本人不再接触他人隐私信息为止。
本人已阅读并理解上述承诺内容,并愿意遵守执行。
承诺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注:本承诺书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道德与法治教案: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益

道德与法治教案: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益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益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
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益既是道德伦理的要求,也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本文将从道德和法治两个角度探讨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益,并提供相关教案。
一、道德层面上的尊重他人隐私与权益1. 了解个人隐私权利个人隐私权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受到保护的基本权利。
我们应该认识到每个个体都有不同的需求和界限,而这些界限决定了我们能够接受什么样程度的干预和公开信息。
了解他人对于自己信息处理更加偏好于保密还是公开,以及关注点和敏感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尊重他们的隐私。
2. 尊重他人边界在与他人交流和互动时,要时刻意识到对方可能拥有一定的边界和需要保护自己的空间。
避免无意义地打听他人的隐私或对其进行过度干涉。
在互动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尊重可以建立起健康的关系。
3. 确保信息安全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使用各种科技设备来处理和传输个人信息。
为了尊重他人的隐私与权益,我们需要确保这些信息得到妥善的保护。
例如,定期更改密码、加密文件、谨慎选择分享个人信息的平台等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二、法治层面上尊重他人隐私与权益1. 法律规范个人隐私保护法治社会必须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个人隐私权利和对侵犯隐私行为进行制裁。
各国都有相关的立法和政策来规范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主动了解并遵守这些法律,同时也积极监督并报告违反个人隐私权益的行为。
2. 隐私条款与知情同意在使用各类服务时,由于提供方可能需要收集一些个人信息才能提供相应服务,因此合理且明确的隐私条款变得至关重要。
用户在使用服务之前应该全面了解个人隐私被采集、保存和使用的情况,并有权选择是否同意。
提供方也需要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存储,并且不能擅自将其提供给第三方。
3. 监管机构和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政府应建立相应的监管机构,以监督和惩罚违反隐私法的行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尊重他人的隐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尊重他人的隐私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隐私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
尊重他人的隐私已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使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时,往往会涉及到隐私问题。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应加强对尊重他人隐私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隐私保护意识与行为。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隐私,了解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保护自己与他人隐私的能力。
二、认识隐私1.隐私的定义与特征隐私是指个人希望保密或不愿与他人分享的个人信息、行为或空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不希望被他人侵犯或公开。
隐私具有保密性、私人性和自主性等特征,是每个人合法权益的一部分。
2.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尊重他人隐私是一种基本的道德价值观和社会行为规范。
尊重他人隐私可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友善,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
同时,尊重他人隐私也是对他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
三、认识隐私泄露的危害1.个人隐私泄露的危害个人隐私泄露可能导致身份被盗用、财产损失、声誉受损等问题。
例如,在互联网上发布个人隐私信息,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诈骗或侵犯个人权益。
2.网络社交平台对隐私的影响在社交平台上,人们常常会发布自己的照片、个人信息、日常活动等内容。
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隐私保护意识,这些信息可能会被他人滥用或泄露,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麻烦和困扰。
四、案例分析与讨论1.小明的隐私泄露事件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案例分析,加深对隐私保护的认识。
例如,小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自己的照片和一些个人信息,结果被陌生人利用进行诈骗活动。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和隐私泄露可能带来的危害。
2.讨论网络隐私保护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
例如,不随意在网络上发布个人信息,合理设置密码和隐私设置,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等。
通过讨论,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隐私保护行为。
3.尊重他人隐私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案例,认识到尊重他人隐私的重要性。
八年级政治上册 第17课 尊重别人隐私 维护合法权益

八年级政治上册第17课尊重别人隐私维护合法权益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意识,提高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意识。
2、提高依法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意识。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2、掌握我国法律在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规定;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个人隐私权所包含的内容,懂得在现代社会中维护隐私权不仅保护了公民的人格权利,而且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教学重点:个人隐私权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维护个人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
教具准备:教学后记:教师的“教”。
在指导思想上,教师不是用同一模式去要求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将统一要求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在地位上,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代言人,不再是权威,而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是参谋、顾问、咨询人员;在活动过程的控制上,活动过程不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教师不是用指令来约束活动,而是以信息诱导学生活动的方向;在组织上,教师不必拘泥于学科课堂教学程序和规则的限制,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得以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才能。
教学设计1:法律保护公民隐私(一)人人有隐私情景感悟材料一:荣荣和晓晓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晓晓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晓晓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
荣荣对朋友的不守信用很气愤。
材料二:王军无意中知道了好朋友吴海的qq号和密码,他偷偷地查阅了吴海的qq聊天记录,把其中好笑的事情讲给其他同学听,使吴海很难堪。
问题探讨;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学生列举类似的例子,明确当今世界,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迫切要求保护个人隐私,必须高度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这里牵涉到隐私问题,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的秘密,这就是隐私。
那么,什么是隐私?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隐私权,须同时具备哪些条件?
隐私权是指公民希望隐瞒的不危害社会的 个人私事,未经本人允许别人不得将其公 开的权利。P80
1.老师的收入 3.个人病情
—是
2.甲同学向老师报告乙同学偷了300元钱
—否
—是
4.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有关部门查出她的收入状况, —否 发现她有偷税漏税 5.我往来的朋友
6.我双休日的安排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愿示人的秘密
,它是我们心灵的后花园。那里有鲜花。也有荆棘; 有彩虹,也有云雾;有的人享受它,而有的人则受它 的折磨……不管是怎样的情形,你都无法逃避,因为 那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它指的是什么?
苏人版八年级第17课
1、个人隐私涉及哪些方面内容? 个人隐私,指个人生理、心理以及社会交 往过程中的秘密。p80
你认为小隐爸爸要不要开门?说一说 你的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 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执法机关在进入民宅是应当遵守 什么样的原则? (P81)
1、执法人员要进入民宅有怎样的程序? 进入民宅,首先要有法律的明确授权,这是行 政机关执法的前提条件; 其次要遵循正当程序,这是行政机关执法的必 然要求 2、执法人员进入民宅进行搜查,必须履行怎 样的法律手续? ①穿制服;②出示证件;③要有搜查证。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包括:监视、窥视他人
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方式刺探
他人秘密,传播他人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 个人信息等。
要不要开门
夜深了,天气很冷,小隐一家人睡得 正香。这时,公安派出所以“扫黄打非” 为名,在无搜查证的情况下,对某小区住 房进行全面搜查。现在他们要求小隐家开 门接受检查。……
我国法律主要通过间接保护的形式实现对 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1.什么是隐私?什么是隐私权?p80
2.个人隐私权有什么特点?(补充)
不愿公开、个人私事、不危害社会。
3.法律如何保护公民隐私?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P81
—是 —是 —否
7.犯罪分子的信件往来
列举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表现 家庭方面 学校方面 社会方面
如家长翻看日记、手机短信、电 子邮件、偷看QQ聊天内容,偷 听电话等
如同学偷看日记、信件、传播个 人信息等
如非法收集他人信息、偷拍、监 视器、看病侵权问题等
为弥补人防不足,给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和 谐的校园环境,我校安装了校园监控系统,对 学校出入口、学生公寓和过道、实验室、运动 场、餐厅等地点进行全天候图像和声音监控。 校园监控是否侵犯师生的隐私权?为什么?
漫画欣赏
是爱还是侵权?
பைடு நூலகம்正方: 父母、老师的保护是第一位的,他们做得对。 反方: 我们的隐私是第一位的,父母没权利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 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 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 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 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 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对隐私权保护的其它法律规定
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人格 尊严包括了名誉、姓名、肖像和隐私等内容。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 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 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 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 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