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笔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笔记下册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笔记下册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 新中国成立。
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这一天那可是全国人民的大日子,就像开了一场超级盛大的派对,不过这个派对是为了庆祝新中国的诞生。
2. 巩固政权的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这就像是把一个离家很久的孩子重新拉回了祖国大家庭的怀抱。
阿沛·阿旺晋美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土地改革:1950 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
以前地主老财们占着好多土地,农民们苦哈哈的。
土地改革就是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让农民真正成了土地的主人。
这就好比是给农民兄弟发了超级大礼包,让他们有了自己的立足之本,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抗美援朝:1950 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佬打到咱家门口了,那咱能忍吗?当然不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志愿军战士们可都是英雄,像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眼,邱少云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着烈火的焚烧一动不动。
这场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1.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1957年)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咱们国家工业基础那是相当薄弱。
一五计划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这就像是给国家这个大机器打基础,重工业就是这个大机器的骨架。
成就:一五计划期间,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方面,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笔记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这可是个大事件啊!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啦,那场面,老壮观了。
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这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呢。
比如说,国内还有一些反动势力在捣乱,国际上也有一些不友好的国家对咱虎视眈眈。
所以啊,咱得巩固新生的政权。
这时候就有了抗美援朝战争。
美国那家伙,想欺负咱的邻居朝鲜,还把战火都烧到咱边境来了,这哪能行啊!咱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去跟美国佬干架。
在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可英勇了,涌现出了好多英雄人物,像黄继光、邱少云啥的。
他们不怕牺牲,为了国家和人民,那真是拼了命啊!咱把美国佬打得服服帖帖的,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也提高了咱中国的国际威望。
还有土地改革呢。
以前啊,很多农民都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给地主老财种地,受了不少苦。
土地改革之后,农民们都分到了土地,那高兴得啊,干活都更有劲儿了。
这也让咱国家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咱新中国成立后,就开始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啦。
1953年,咱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这期间,咱建了好多工厂,像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工业项目都建成投产了。
咱国家的工业水平那是蹭蹭往上涨啊。
同时呢,咱还进行了三大改造,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改造,咱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咱中国就基本建立起来啦。
不过啊,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咱也走了一些弯路。
比如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那时候啊,大家都太热情了,想一下子就把国家建设得特别好,结果有点急于求成了。
很多地方都虚报产量,还搞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大工程。
这给咱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
但是咱中国人不怕困难啊!后来又进行了调整,慢慢地恢复和发展经济。
人教版八年级下历史第九课笔记

第九课改革开放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背景:农村改革以前,农村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统一分配,吃大锅饭。
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辛辛苦苦干一年活,到年终结算,收入不多,因此生产积极性不高。
2.时间:1978年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3.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试点:安徽凤阳小岗村5.方式/形式: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6.影响/意义:①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国有企业的改革1.原因: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对企业的管理过死过严,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自主性和经济的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使我国的经济缺乏生机与活力,是国家的财政负担过重。
2.内容:①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②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深化:①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②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三.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1.五个经济特区:①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1988年,我国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
2.经济特区的作用: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起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3.上海浦东开发区:1990年,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4.1984年,对外开放的14个地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5.开放格局:①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②特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6.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八年级历史第14课笔记整理

八年级历史第14课笔记整理八年级历史人教版第14课笔记。
一、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 正面战场的抗战。
- 淞沪会战。
- 时间:1937年8月 - 11月。
- 背景:日本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国民政府。
- 经过:国民政府组织军队进行抵抗,中国军队英勇作战,如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等英雄事迹。
- 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太原会战。
- 时间:1937年9月 - 11月。
- 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林彪指挥下,伏击日军,歼灭日军一千多人。
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 徐州会战。
- 时间:1938年1月 - 5月。
- 重要战役:台儿庄战役。
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共歼敌1万余人。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 武汉会战。
- 时间:1938年6月 - 10月。
- 经过:中国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
虽然武汉最终失守,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影响: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第三次长沙会战。
- 时间:1941年12月。
- 经过:在薛岳指挥下,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取得胜利。
- 意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的信心,也提高了中国在反法西斯同盟中的地位。
2. 敌后战场的抗战。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 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例如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 百团大战。
- 时间:1940年下半年。
- 指挥者:彭德怀。
- 经过:八路军总部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
初二历史下册笔记整理

初二历史下册笔记整理文档标题:初二历史下册笔记整理一、中国近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详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记录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的历史事实。
- 对《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包括割让香港岛、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理解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记录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如李鸿章、张之洞)、主要举措(自强求富)及其影响,明确其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 戊戌变法部分,着重介绍了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的改革主张及“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对后世产生的启示。
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 回顾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经过,尤其是武昌起义的重大意义,阐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理论。
- 讲解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以及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探讨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史部分:1.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记载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涉及陈独秀、胡适等人的重要贡献,强调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 描述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发展过程和历史地位,阐明其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国民大革命- 记录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代表及确立的党纲党章,了解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 国民大革命时期,详细梳理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过程,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以上仅为初二历史下册部分内容的大致框架,具体学习时应结合教材,深入理解和记忆各个重要事件的时间线索、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同时,注意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6课笔记

人教版八下历史第6课笔记一、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 中共八大(1956年)背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
咱们国家呢,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啦。
这时候就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内容。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穿漂亮衣服(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但家里只有粗布衣裳(落后的农业国现实),想吃大餐(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但家里只有粗茶淡饭(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就像要努力赚钱把家里的粗布衣裳都换成漂亮衣服,把粗茶淡饭变成大餐一样。
意义。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可惜后来没能很好地坚持下去。
2. 探索中的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大跃进”那时候人们想快速发展工业,尤其是钢铁产量。
于是全国上下都开始大炼钢铁,不管男女老少,都参与到炼钢中。
大家都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
就像一群人只想着要盖高楼,但是没有好好打地基,还盲目地往上加楼层。
比如说,有些地方虚报粮食产量,说亩产几万斤,这怎么可能呢?人民公社化运动。
把农民的土地等生产资料都集中起来,成立人民公社。
大家一起劳动,一起吃饭(吃大锅饭)。
听起来好像很美好,大家不分你我,但是这样做就忽视了农民的个体利益,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就好比本来大家各干各的小买卖(个体农业生产),现在非要凑在一起干一个大买卖,但是又没有合理的管理和分配,结果大家都没干劲了。
影响。
这两大失误加上从1959 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就像一个人的身体,本来各个器官要协调工作,现在有的器官过度劳累(比如工业中的钢铁产业过度发展),有的器官又没有力气干活(比如农业受到严重打击)。
八年级历史第5课笔记

八年级历史第5课笔记以下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5 课的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第五课洋务运动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时间: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3. 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4.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 从70 年代到80 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 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还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1. 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 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 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它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四、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1. 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2. 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
3. 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5 课的笔记,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你所使用的教材版本和教师的讲解进行适当调整。
八下历史内容简要概括笔记

八下历史内容简要概括笔记History in eighth grade covers a wide range of topics, from the rise and fall of ancient civilizations to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world powers. 八年级的历史内容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古代文明的兴起与衰亡到现代世界强国的崛起。
Students in eighth grade learn about 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such as the Greek, Roman, and Chinese empires, and how they have shaped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 八年级的学生们学习各种文明如希腊、罗马和中国帝国的贡献,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
They also delve into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major historical events, such a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World Wars, and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他们还深入研究主要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如工业革命、世界大战和民权运动。
Furthermore, students explore the impact of colonization and imperialism o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strugglesfor independence and self-determination. 此外,学生们探讨殖民和帝国主义对世界各地区的影响,以及争取独立和自决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学期历史笔记重庆谈判历史背景:抗日战争后,共产党力图通过和平途径实现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国民党垄断抗日战争的成果,恢复国民党一党专制与独裁统治;美国实现扶蒋反共,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国民党目的:蒋介石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共产党目的:为了进一步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时间:1945年8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分歧的根源: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问题影响:国民党赢得了发动内战的时间,但失去了民心,政治上陷入了孤立的状况;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全国人民面前表现了争取和平的诚意,证明中共是代表人民与国家的政党。
山雨欲来1.蒋介石调兵遣将。
2.国民党接受原日伪企业。
3.各界和平请愿代表遭特务殴打。
全面内战的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防御阶段运用了正确的战术,在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陕北解放区:1947年3月,采用蘑菇战术,西北解放军在彭德怀指挥下解放了陕北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华东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将整编七十四师全歼,解放了山东解放区。
转入战略反攻条件:经过一年的战争,人民解放军逐步壮大起来,国民党力量逐步削弱。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辽沈战役时间:1948年9月~11月。
指挥者:林彪、罗荣桓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歼敌人数:47万人作战方针:关门打狗、决战黑土地影响:第一次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淮海战役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指挥者:刘伯承、邓小平、陈毅参战部队:中原和华东野战军歼敌人数:55万人作战方针:中原逐鹿,60万对80万影响:使长江中下游的华东与中原解放区得到了解放。
平津战役时间:1948年10月~1949年1月31日指挥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参战部队:东北野战军歼敌人数:52万多人作战方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影响: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将革命进行到底背景:蒋介石再次玩弄假和平的阴谋;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北平谈判破裂,蒋介石“假和平”阴谋被揭穿时间:1949年4月1日百万雄师过大江原因:蒋介石“和谈”阴谋被揭穿,为了尽快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统治,消灭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军队,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时间:1949年4月21日,在邓小平的指挥下,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胜利的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充分的战前准备、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解放军的英勇作战等。
胜利的意义:摧毁了国民党反动派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向全国进军原因:大批败逃的国民党军队企图东山再起。
共方措施:大迂回大包围结果:全国大陆大部分地区获得解放意义:巩固了新生政权,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稳定的环境。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1949年9月目的:筹建新中国构成: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等。
内容:通过了一系列重要的决议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充分的准备。
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国内: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社会的主人。
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西藏和平解放时间:1950年6月中央决策:进军同时力争和平解决。
谈判时间:1951年4月谈判成功:西藏和平解放和平解放的意义: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团结。
为巩固新中国采取的措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背景:1950年朝鲜内战的爆发,美国入侵朝鲜,干涉我国内政,并轰炸东北地区,朝鲜请求中国政府援助。
结果:中朝人民取得了胜利意义: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新兵种的组建海军:1949年4月23日开始组建,1950年4月海军司令部正式成立。
空军: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正式成立,不久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农村的革命原因:原有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核心: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政策:分批推进成果:1952年基本完成,3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意义: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为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和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另起炉灶”和“一边倒”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活动:毛泽东率代表团访问苏联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首次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基本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达成共识: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期间提出的意义: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万隆会议上的声音时间:1955年4月特点: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周恩来的发言: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迈向社会主义经济上: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总路线:(1953)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工业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时间:1953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取得成就:使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农业合作化)对手工业的改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公私合营)历史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过急,工作过于粗糙等缺点。
政治上: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时间: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共同讨论并通过了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中共八大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时间:1956年9月内容: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由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变成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明确了国家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它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多快好省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大跃进:盲目求快,急于求成,一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度地修改和提高计划指标,二是高指标带来高估产,浮夸风盛行。
人民公社:一大二公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一次严重的失误。
失误的原因: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
失误的表现: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
失误的后果: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教训: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稳中求进,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国民经济的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第三个五年计划:全国人民要努力奋斗,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艰难时代的创业英雄“铁人”王进喜——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雷锋——为人民服务文化大革命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原因: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变质——资产阶级要复辟——国变色、进行大规模的群众活动导火线:《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开始的标志: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挥机构:中央文革小组全面内乱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影响: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造成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大大增加,使我国文化科技人才青黄不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启示和教训:1.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2.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做科学的分析。
3.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