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采桑子》_250字

欧阳修:《采桑子》_250字

欧阳修:《采桑子》_250字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吉水(今属江西)人。他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与晏殊较接近,但也有不同处,如他有述怀、咏史、写民情风俗之作,题材较晏殊词广泛。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有《欧阳文忠公集》。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完整版)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论欧阳修词的艺术成就 欧阳修,在人们的印象中首先是一位散文家,他在散文领域的光芒掩盖了他在诗词领域的成就。其实,他在词领域是有着重要的开拓作用的。冯煦在《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中评说:“宋至文忠(欧阳修),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即以词言,亦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秦观),本传云:‘超然独鹜,众莫能及。’独其文乎哉,独其文乎哉!”①可见他的词成就并不亚于他的散文成就。他在词领域的诸多探索和实践为词开拓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直接启发了以苏轼为代表的词学革新。 一、以深沉、细腻的手法讴歌男女情爱,是欧阳修在继承南唐词风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词为“艳科”,张炎有云:“簸弄风月,陶写性情,词婉于诗。”②欧阳修在北宋平庸的士大夫群体中,个性更为张扬,他对待男女情爱的态度更为大胆,敢爱敢恨,异于流俗。宋人笔记中记载了很多关于欧阳修与歌妓之间的风流秩事。欧阳修自己也在《浪淘沙》中公然告白曰:“纵使花时常病酒,也是风流。”在欧阳修的词作中绝大多数是描写男女情爱、讴歌爱情的作品。他率直大胆地描写歌女的容貌、体态,抒发对歌女的爱慕之情。 罗大经说欧词类花间,事实上欧阳修的言情词并非简单地袭承“花间”或南唐词风,他的词中有更为自我的个性表现。刘熙在《艺概·词曲概》中说:“冯延巳词,晏同叔(晏殊)得其俊,欧阳永叔(欧阳修)得其深”③。这个评价更为中肯。欧阳修已在继承南唐词风的基础上,向着更为深沉、细腻的层次发展了。他的词中多将笔墨着于对人物体貌神态的描摹上,通过细腻的描摹来刻画人物的美丽和恋情的美好。如《好女儿令》中便细致地描写了女子的容貌——“眼细眉长”、“姿姿眉眉端正好”;妆扮——“宫样梳妆”、“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体态动作——“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再如《减字木兰花》中的“楚女腰肢天与细”,《南乡子》中的“浅浅画双眉。取次梳妆也便宜,洒着胭脂红扑面”,《鹧鸪天》中的“学画新眉细细长,芙蓉出水斗新妆”,等等。 欧阳修往往能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心理层面的情感波动。如《浣溪沙》中的“托腮无语翠眉低”的神情,含有多少思念道不尽。而《玉楼春》中的“青门柳色随人远,望欲断时肠已断”,则是从另一个角度刻画离人伤心欲绝的苦楚。欧阳修这种对人物心理的准确把握,使他的言情词中另有一番沉郁的气质。如《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暧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借离别两人眼中景色寄寓相思之情,随着离人渐远,离愁愈浓。视线的“尽处是春山”,而相思却还在春山之外,可见思之甚。词中蕴涵的情感深厚、沉郁,情感的抒发委婉、含蓄,这正是欧词向着抒情层面的发展和深入。 二、突破“艳科”传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率意抒发情怀,是欧阳修创作中的情感升华。欧阳修是继承李煜抒情词风的第一人。李煜抒情词的形成源于他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正是这样惨痛的经历使李煜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响。而北宋词人大多高官厚禄、生活闲适,他们的词作多在风花雪月之中流连,很少抒发“艳情”之外的情感。欧阳修恰是北宋词人中的一个例外,他本身是个有个性、有理想之人,也因此使他在北宋力求平庸的政治体制下备受打压、屡遭挫折。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坎坷、仕途险阻有着更深的理解。他在郁郁不得志的苦闷中吟下了“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之句,这句取自李白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之意境,打破了“诗言志,词言情”的传统,以词状志,抒发怀抱。 欧阳修在散文理论中提出的“道胜至,文不难而自至”④,同样可以应用于他的抒情词创作中,只是这里的“道”是以“情怀”为主。欧阳修正是以他至情至性的情怀来倚声填词,情怀所至诗意盎然。在他的抒情词中,有着感慨人生的悲怆情怀,有着与友人送别重逢时相惜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的《采桑子》赏析 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下面内容由小编为大家分享欧阳修的《采 桑子》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作者: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 ①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 宋时属颍州。晏殊、欧阳修、苏轼都在颍州做过太守。欧阳修晚年退休后住在颍 州,写了一组《采桑子》(十首)。 ②笙歌:指歌唱的时候有笙管伴奏。 ③涟漪:水的波纹。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 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声,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 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在先秦时即已形成,唐代渐成风景名胜。宋代颍州 为东京汴梁的畿辅之地,为南北漕运和商旅要道。从宋仁宗庆历年间起,晏殊、 欧阳修、吕公著、苏轼、赵德麟等文人名士先后知颍州,颍州及其西湖遂不断见 于文人笔端。 公元 1049 年(宋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爱其民淳讼简而物 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间……思 颖之念未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颍诗后序》)。并与 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后退居。公元 1067 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 修出知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稿,得自南京以后诗 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 年后,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州。这组《采桑子》

欧阳修全集

欧阳修全集(50首)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玉楼春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蝶恋花 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玉楼春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少年游 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吟魄与离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 临江仙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欧阳修采桑子的主题 引导语:欧阳修的《采桑子》这首词想必有不少人都学过,那么你知道这首 词的主题是什么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宋代: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主题 欧公在此词中借啸傲湖山而试图忘记仕途的坎坷不平, 表达了视富贵如浮云 的情趣。词中用语平实却极有表现力。 采桑子·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 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 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 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译文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 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 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 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 这份安谧。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 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 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 州西湖的暮春景,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 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情景交融,真切动人。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 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而由此引 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 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 “飞

欧阳修《采桑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②凉生。莲芰③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 ①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②轩槛:长廊的栏杆.③芰:指菱。 1.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3分) 3.词中说“西湖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4 分) 4.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

景;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4分。答出一种感观1分,对应分析1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2.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3分。“喜爱”,1分;“悠然闲适”,1分“超凡脱俗”,1分。意思对即可。] 3.①花草繁茂(岸、汀花草繁茂),②湖平岸静(湖面广阔平静、湖岸幽静沉寂),③月色清幽,④莲香宜人。(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4.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西湖风光好,你看那夕阳映着晚霞的暮色,岸上的花坞,长满水草的小洲一片橙红。宽广的湖面波平似镜,小船横靠在那静寂无人的岸边。浮云消散,西南方露出了明月。傍水的栏杆边上凉风习习,带来了阵阵莲荷清香。这拂水的凉风,吹醒了游人的酒意。

欧阳修字永叔

欧阳修字永叔, 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 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 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 因家里贫穷, 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 在地上学习写字。幼年时, 欧阳修就聪敏过人, 读书过目不忘。等到 成年时, 更是超群出众, 卓有声誉。 宋朝立国已有百余年, 而文章体裁仍然承袭五代之陈规遗风, 行文措 辞刻意雕琢, 追求对偶, 以至于文风污浊不振, 士人大多因循守旧, 所 作文章见识浅薄, 格调不高。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 曾想创作古文并借此大力提倡, 以改变当时的文风, 但因笔力不足而 未能如愿。欧阳修随叔父欧阳晔任职于随州时, 在当地一大姓李氏 家的废书筐中发现了唐代韩愈的遗稿《昌黎先生文集》, 读后十分 仰慕。于是用心寻求其中的精义, 以至于废寝忘食, 决心要追赶他, 和他并驾齐驱。 仁宗天圣八年( 1030 ) 正月, 晏殊主持礼部考试, 欧阳修列为第一名。三月,崇文殿御试中甲科第十四名, 荣选为甲科进士, 并被任命为西京 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 一起作古文, 议论时事, 二人互为 师友, 又结交梅尧臣, 吟诗作歌, 相互唱和, 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 后欧阳修回京返朝, 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 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 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 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

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 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 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任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后, 聘请欧阳修为书记官。欧阳修笑而谢绝 说“: 我昔日的举措岂是为了一己之利? 我们虽然同时被斥退,但也不 必同时升迁。”过了很久, 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 以后又改任为集 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 , 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 事更动, 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 增加谏官, 任用天 下有名之士, 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 仁宗都询问他 以治国执政之事, 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 都在从事改革, 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 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 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 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 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 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 党人”。从此, 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 欧阳 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 君子以志 同道合结为朋党, 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 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我以为小人是没有朋党的, 只有君子才有。小人所喜好的是利禄, 所 贪求的是金钱财物, 当他们的利害关系相同时, 就暂时互相援引, 结 为私党, 这是伪朋党;当他们见到利益时, 就会争先抢夺, 或者利益抢 完后就互相伤害, 即使是血肉兄弟, 亲朋好友, 也不能共存, 所以说小

汉本-论欧阳修词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作为北宋的第一代词人,欧阳修词的风格无论是深婉、清疏还是俊洁,均呈现出特有的深致——他词的主体内蕴了他对人生、生命的意义的感悟与感叹,易词作表现出厚重的思致性。深入探究欧阳修词,其主体风格在以下三方面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一、深隐幽婉的意境,通过与冯延已、晏殊两人词的比较,欧阳修在营造意境上则更注重以描摹执著深沉的感情为胜。二、清新通俗的语言,用平白如话的语言展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与人文情怀。三、生动形象的人物,欧词中所涉及到的女性群体较为庞大,词人站在女性的角度上,从女性心里深处着笔,体察女性情感和内心的隐曲,突出女性喜怒哀乐的情趣好尚,这样的词作风格对后世词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欧阳修词作风格深致清疏俊洁

目录 引言 (1) 一、深隐幽婉的意境 (2) 二、清新通俗的语言 (3) 三、形象生动的人物 (4) 结语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论欧阳修词的艺术特色 引言 词使于唐而盛于宋,他曾经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深深地吸引过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广大听众和读者,也为后世人们所肯定和传诵。作为独具特征的唐宋词风,固然是由一个个词人的具体创作实践形成的,而不同词人的创作还具有不同的个性和风格,但是他们都处于唐宋这个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的网络之中,在总体的创作风格上,又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非个人的或超个人的倾向,使词在诗歌以外形成“别是一家”的风格特征。 身为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在词作方面也有很多的革新,他被薛砺岩《宋词通论》称为宋词的“四大开祖”【1】之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人生感受;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面开拓,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欧阳修词作之所以能有这些方面的革新是与他生活的体验有密切关系的。他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直,见义勇为,他的部分“雅词”表现出性格中的这个侧面。而他的日常私生活,尤其是年青时候的生活,则颇为风流放任。他自己说过:“三十年前,尚好3.嗜酒歌呼,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答孙正之第二书》)因而也写了一些“世俗之气”的艳词。直到庆历五年,欧阳修因“张甥案”被贬,由于受到打击,他对以外那种纵情歌酒宴会的行为有所收敛,但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并未戳伤,在词里他用“白发戴花君莫笑”、“自首相逢,莫话哀翁、但斗樽前语笑同”、“便须豪饮放青春,莫对新花羞白发”来作自我安慰,表现出不服老的精神。从而致使这个时期的词作很少出现别离、情爱题材,更多的是抒写词人对人生的真实体验和宦官生涯的深沉感慨。欧阳修是至情至性之人,情之所至时往往用疏快、疏放之语出之,也有的坦言说出,“毫无假借,直起直落,大开大合,表现豪放疏快的。”【2】容易走到出豪的路上去,这是词所不能接受的,欧词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的疏快中自有品格,平和中透露着沉着,使豪放词产生隽永的效果。这样的褒奖虽有偏颇之处,但在总体尚是合乎事实的,王国维《人间词语》云:“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3】。由此来看,欧词这个时候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则是清疏隽永,它以疏朗旷放和平和沉着的表现形式,揭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命意蕴。后期,欧词的风格由于内蕴了他再次受到官场中的风波“长媳案”的沉痛和凄厉,词风又有所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开其中,一首《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反映了作者退居后的心境和心态,繁华富贵之后的清谈与平和,平淡,并不乏味;寂寞,也并不感伤。除此以外,这一时期的作品的另一个突破就是他借鉴和吸取了民歌的“定格联章”等表显手法,创作了两套分咏十二月节气的《鱼家傲》“鼓子词”。其中有几首写采莲女的浪漫欢乐和爱情苦恼,格调清新,也具有民歌风味。在宋词史上,欧阳修是主动向名歌学习的第一人,由此也造就了其词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歌咏西湖的十首《采莲子》就集中体现出这种风格特征。 上述可见,欧阳修的词并不只是局限在晚唐,五代那个时候的词文化圈子里,词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上,也不是用语言、俗语、庄重、艳丽可以说清楚的,就融通游国思《中国文学史》所说:“洗涮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味气味和婉约情调,使词格清疏俊洁的方面发展。”对此,叶嘉莹也发表过意见,说欧阳修是以“意兴”为词,于是“表现出欧词之既有飞扬豪放之气,也有沉着深厚之致的特殊风格。”(《唐宋名家词稿》)“风格”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被注解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借用豪塞尔的话来说,风格“只能从文化的惯例基础中抽引出来,历史的诸结构,例如传统、习俗、技术水平、流行的艺术效应、盛行的趣味原则、主要的论题等等,确立了客观的、理性的,超个人的目标,对心理功能的非理性的自发性确立了界限,并与后者一起形成了我们标之为风格的东西。”关于欧阳修词词风这一块的研究现今更多的是停驻与风格嬗变、个性的发扬和题材的拓展这些内容上,大多数发表的文章或论文中都会提出“冯延己词,晏同叔得其致,欧阳永叔得其深”这一总结性的话语,但是对其词风究竟是如何体现这个“深”的却没有作更深入的剖析。因此很有必要关注欧阳修词的文本,从小从细重新

欧阳修诗词解释大全

欧阳修诗词解释大全 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以下是J.L分享的欧 阳修诗词解释大全,更多宋代诗人诗词请关注文学网。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宋朝诗人、史学家。与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欧阳修代表作品: 《画眉鸟》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译文】 来到树林里,看到画眉鸟在开满红红紫紫山花的枝头自由自在地飞翔,听到它们在高高低低的树梢上随着自己的心意尽情愉快地唱歌,不由得感慨到:如果把它们锁起来,即使是锁在金笼里,它们也不会唱出这样美妙的歌声了。因为自由是生活愉快的先决条件。鸟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 《玉楼春》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译文】 自从分别之后,不知你已经到了何方?眼里心中都是凄凉与愁闷,生出不尽的忧愁!你越走越远,最后竟断了音信;江水是何等的宽阔,鱼儿深深地游在水底,我又能向何处去打听你的消息? 昨夜里大风吹得竹林处处作响,传递着深秋的韵律,每一片叶 子的声响都似乎在诉说着怨恼。我有心斜倚着单枕,希望梦中能与你相遇,可惜梦做不成,无奈灯芯,又在秋风中燃成烬。 《踏莎行》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其古诗全文如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 人更在春山外。 【翻译】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 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梦中作》作者为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古诗词全文如下: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译文】

欧阳修生平介绍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以荻杆画地教他识字。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先后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历任知制诰、翰林学士、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但多次被贬,又多次起用。神宗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的身分辞职,归于颖州(今安徽阜阳)。次年卒,谥文忠。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继承了中唐古文运动的传统,并吸收了北宋初期诗文革新的成果,把诗文革新运动推向了高潮。他一方面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又不轻视文,把文章与“百事”联系,反映现实。这种理论散见于《答吴充秀才书》、《送徐吴党南归序》、《与张秀才第二书》等中。他还用自己诗、赋、文各方面的艺术创作,为诗文革新提供了良好的范例。苏轼评论他的作品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李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成果斐然。他的政论文充分发挥了儒家思想中注重国计民生的优秀成分,为政治斗争服务,如《与高司谏书》、《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等。他状物写景及叙事的散文摇曳生姿,从容委婉。《释秘演诗集序》、《醉翁亭记》、《泷冈阡表》等是这方面的佳作。欧阳修的赋也极具特色。他的《秋声赋》,采取散文句法,把秋夜写得生动可感,且变唐以来赋的“律体”为“散体”,在赋的发展上,有重要意义。欧阳修又是个博通古今的大学者。他与宋祁(998~1O63)一起重编《唐书》,还自著《五代史》,后人称之《新唐书》和《新五代史》。欧阳修继承韩愈“文从字顺”的传统,但避免了韩愈尚奇好异的作风,散文内容充实,迂徐流畅;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而又严密,语句轻快圆融而不滞涩。这种平实的散文风格在当时起了示范作用。欧阳修的诗成就不若散文,但也不同凡响。在流传下来的800多首诗中,多数是官场应酬、亲友赠答之类。但一些作品反映了人民痛苦生活,揭露了社会黑暗,如《食糟民》、《边户》等。此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再和明妃曲》,斥责统治者的昏庸误国,对妇女的不幸表示同情。他还有一些诗,以清丽俊美之笔,或咏物写景,或述怀言志,如《画眉鸟》、《戏答元珍》、《晚泊岳阳》等,都给人平实亲切之感。欧阳修的诗也是学习韩愈的,也写过一些奇崛险怪的诗,如《凌溪大石》等。但他主要学习韩愈诗歌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以清新自然、平易流畅纠险涩雕琢之弊,对扫除西昆派的浮艳文风,有良好作用。不过,一些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较明显,意境略差。欧阳修也是北宋著名词家之一。欧词收在《六一词》和《醉翁琴趣外编》中的有200多首,大部分描写爱情。与他在散文和诗中表现出庄重的儒者面目不同,他的词情意缠绵,风流深婉,如[踏莎行]上阙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缠绵清丽,真挚动人。欧词中还有直抒个人抱负的作品,多作于后期。他题咏颖州西湖的10首[采桑子],表现了襟怀豪逸的洒脱情怀和自我宽慰的情绪。[圣无忧]“世路风波险”等也不全是悲观的呻吟。欧阳修的一些词,向清疏峻洁的方向发展,一洗晚唐、五代的绮靡习气和富贵氛围。这说明作者已开始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与诗文革新运动遥相呼应,对苏轼豪放派词人和秦观等婉约派词家均有一定影响。冯煦说他“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概括了欧阳修在宋词发展中的地位。欧阳修在诗歌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在《梅圣俞诗集序》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论点,揭示了生活和创作的密切关系,在文艺理论上有较普遍的意义。他的《六一诗话》,以随笔漫谈的形式论诗,开诗话、词话之先河。欧阳修的著述,今存《欧阳文忠公全集》、《欧阳文忠公集》。

欧阳修的词《南歌子》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欧阳修的词《南歌子》宋词赏析及注释翻译 南歌子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注释] ①南歌子:唐教坊曲名。又名《春宵曲》、《十爱词》、《南柯子》、《水晶帘》、《风蝶令》、《宴齐山》、《梧南柯》、《望秦川》、《碧窗梦》等。 ②凤髻金泥带: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的发髻。 ③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④入时无:赶得上时兴式样么?时髦么? ⑤怎生:怎样。 译文 头用凤钗及金丝带梳饰成发髻,手持如掌大的龙形玉梳。夫妻相扶含笑走到窗边。喜欢说“眉色深浅赶得上潮流吗?” 妻子依偎着丈夫摆弄笔管,初次试描刺绣的花样。轻易地耽误了刺绣的时间,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赏析] 此首爱情词,写新婚夫妻的甜密。特殊之处是该词脱去一般相思离别或花前月下寄情之陈规,通过新婚女子的特殊妆梳和深情的语言及动作表情等的描写,活现了新婚少妇对丈夫的一片纯情,以及其对幸福的爱情生活的珍视和向往。全词以生活的顺序,表现新妇在闺房向丈夫示爱的细节,人物动作性强,神态毕现,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这是北宋欧阳修的一首小词,写一女子的慧黠可爱。 这首词,没有清朝词论家们所看重的微言大义,没有所谓的“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有的,是词人三言两语之中,所勾画出来的呼之欲出的生动形象——一个聪慧玲珑,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子。 很多人在解释这首词的时候,都把这位女子,定位为新嫁娘,想来是受了“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的影响。但是我觉得没有必要如此胶柱鼓瑟。何况,从词中的语气,那雅谑的成分,远远大于唐诗中新嫁娘的小心谨慎——她分明笃定了自己的画眉深浅入时,却偏偏要问,她知道这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因此,我更倾向于以为,这是一个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女子,爱的流露。她深知自己的可爱,也深知自己的被爱,但是,她偏偏不肯显露直接地表示出来,而是巧妙地借唐人的诗句,借鸳鸯的含意,含蓄而分明地暗示出邀宠的心意。也由此,把她的慧黠充分地表达出来。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一个娇俏动人的女子的形象,已经是跃然纸上了。

欧阳修的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 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

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 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C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 “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 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欧阳修诗词

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苏轼评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 赋似李白”。但欧阳修虽素慕韩文的深厚雄博,汪洋恣肆,但并不亦步亦趋。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深入浅出,精炼流畅,叙事说理,娓娓动听,抒情写景,引人入胜,寓奇于平,一新文坛面目。他的许多政论作品,如《本论》、《原弊》、《上高司谏书》、《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等,恪守自己“明道”、“致用”的主张,紧密联系当时政治斗争,指摘时弊,思想尖锐,语言明快,表现了一种匡时救世的怀抱。他还写了不少抒情、叙事散文,也大都情景交融,摇曳多姿。他的《释秘演诗集序》、《祭石曼卿文》、《苏氏文集序》等文,悼念亡友,追怀往事,情深意挚,极为动人;他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诸作,徐徐写来,委婉曲折,言辞优美,风格清新。总之,不论是讽世刺政,还是悼亡忆旧,乃至登临游览之作,无不充分体现出他那种从容宽厚、真率自然的艺术个性。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 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在诗歌创作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其它一部分诗作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欧阳修一生著述繁富,成绩斐然。除文学外,经学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有独到见解;金石学为开辟之功,编辑和整理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上千,并撰写成《集古录跋尾》十卷四百多篇,简称《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史学成就尤伟,除了参加修定《新唐书》250卷外,又自撰《五代史记》(《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在滁州时,自号醉翁。

文言文《宋史欧阳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后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曰:“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令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为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减)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曰/勿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B.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C.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D. 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把头发盘成发髻,然后戴上帽子,表示已成年。 B. 疏,文中指我国古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的奏章。 C. 左迁,降低官职。我国古代某些时期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D.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同义词还有“致事”“休致” “乞骸骨”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阳修以文交友。他考中进士任官后,与尹洙交往,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互为友;与梅尧臣交往,吟诗作歌,相互唱和。 B. 欧阳修为人正直。范仲淹被贬,欧阳修上疏为其辩解,被贬为夷陵令。后范仲淹出使陕西,请他作掌书记,他笑谈进退,辞而不受。

欧阳修的7首采桑子译文及赏析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译文】 百花过后的暮春,西湖风景依然美好,凋残的落红,任游人踏得狼藉遍地,漫天飘飞的柳絮迷迷蒙蒙,垂柳的枝条纵横交错,整日里暖风融融。 喧闹的笙歌散尽,游人离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顿觉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回到屋中,我垂下窗帘,一双燕子穿过细雨蒙蒙,翩翩回到巢中。 【赏析】 这首词写颖州西湖暮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寄情湖山的闲淡自适的胸臆。格调清丽明快,平易自然。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作者通过热情赞扬残春之美,写出退居时闲适、恬静心情。 下片写游人散去,西湖显得格外幽静,“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的复杂微妙的心境。“始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春空”二字创造出空旷、寂静、闲适的意境。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双燕归来”暗喻了欧阳修的退居颖州,身心获得了官场没有的自然闲适,在寂寞之中让燕子软语呢喃与其作伴聊以慰藉的心境,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产生,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才可解释认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之所在。 这首词通篇写景,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译文】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采桑子》组词中的一首。它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颖州(今安徽阜阳)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 词的上片,轻舟短棹,一开头就给人以悠然自在的愉快感觉。以下数句展开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不仅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跟绵长的堤影掩映着,看到的是一幅淡远的画面;而且在短棹轻纵的过程

章望之字序欧阳修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章望之字序欧阳修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校书郎章君, 尝以其名望之来请字, 曰: “愿有所教, 使得以勉焉而自勖者。 ” 予为之字曰表民,而告之曰: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言出而为民信,事行而 为世法,其动作容貌皆可以表于民也。故纮綖延冕弁以为首容,佩玉玦环以为行 容, 衣裳黼黻以为身容。 手有手容, 足有足容, 揖让登降, 献酬俯仰, 莫不有容, 又见其宽柔温厚、刚严果毅之色,以为仁义之容。服其服,载其车,立乎朝廷而 正君臣,出入宗庙而临大事,俨然人皆望而畏之,曰:“此吾民之所尊也。”非 民之知尊君子,而君子者能自修而尊者也。然而行不充于内,德不备于人,虽盛 其服,文其容,民不尊也。 名山大川,一方之望也,山川之岳渎,天下之望也。故君子之贤于一乡者, 一乡之望也;贤于一国者,一国之望也;名烈著于天下者,天下之望也;功德被 于后世者,后世之望也。孝慈友悌达于一乡,古所谓乡先生者,一乡之望也。春 秋之贤大夫,若随之季良、郑之子产者,一国之望也。位于中而奸臣贼子不敢窃 发于外如汉之大将军;出入将相,朝廷以为轻重,天下系其安危,如唐之裴丞相 者,天下之望也。其人已殁,其事已久,闻其名,想其人,若不可及者,夔、龙、 稷、契是也。其功可以及百世,其道可以师百王,虽有贤圣莫敢过之者,周、孔 是也。此万世之望,而皆所以为民之表也。 传曰:“其在贤者,识其大者远者。”章君儒其衣冠,气刚色仁,好学而有 志。其烊恍藓跗渫猓而辉然充乎其内,以发乎文辞,则又辩博放肆而无涯。是数 者皆可以自择而勉焉者也,是固能识夫远大者矣。虽予何以勖焉,第因其志,广 其说,以塞请。庆历三年六月日序。 6.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服其服,载其车载:装载 B.功德被于后世者被:覆盖 C.其絜然修乎其外絜:高洁 D.是固能识夫远大者矣 识:识别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古之君子所以异乎众人者 相与枕藉乎舟中 B.俨然人皆望而畏之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其在贤者,识其大者远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词鉴赏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诗词鉴赏 生查子·元夕 宋代: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一作:满)译文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了衣裳。 注释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一作“月到”。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鉴赏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

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 《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 家欧阳修所作的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 极喜爱颍州西湖的景 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有关欧阳修采桑子风 格,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欧阳修采桑子风格一】 上片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 由此引出“群 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 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 絮、 垂柳等意象, 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 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 贯穿伤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 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 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 ” 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 “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 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 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始 觉”是顿悟之辞,这两句是从繁华喧闹消失后清醒过来的感觉,繁华喧闹消失, 既觉有所失的空虚, 又觉获得宁静的畅适。 首句说的“好”即是从这后一种感觉 产生, 只有基于这种心理感觉, 才可解释以为“狼藉残红”三句所写景象的“好” 之所在。 最后二句,“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写室内景,以人物动态写与自 然景物映衬相结合, 表达出作者恬适淡泊的胸襟。 末两句是倒装, 本是开帘待燕, “双燕归来”才“垂下帘拢”。结句“双燕归来细雨中”,意蕴含蓄委婉,以细 雨衬托春空之后的清寂气氛,又以双燕飞归制造出轻灵、欢娱的意境。 这首词通篇写景, 不带明显的主观感情色彩, 却从字里行间婉曲地显露出作 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此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 尤其最后两句 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 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 西湖花时过后,群芳凋零,残红狼藉。常人对此,当觉索然无味,而作者却 面对这种“匆匆春又去”的衰残景象, 不但不感伤, 反而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 宁静谧的美趣。这种春空之后的闲淡胸怀,这种别具一格的审美感受,正是此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