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例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儿童哮喘控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儿童哮喘控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关于儿童哮喘控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目的:了解并探讨儿童哮喘患者的控制情况。

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就诊于儿科门诊的哮喘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共收集患者102例,其中2~4岁16例,4~16岁86 例,合并过敏性鼻炎28 例,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02 例哮喘患者中,控制良好58.82%,未控制41.18%。

其中2~4岁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低于 4~16岁哮喘患者控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低于单纯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情况不理想,控制率仍未达到 GINA 等指南的要求,如何建立有效的管理模式,提高规范化治疗患者比例,从而提高儿童哮喘控制水平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儿童哮喘;控制儿童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系统疾病。

近年来,该病的趋势不断上升。

严重影响儿童患者的健康成长及生活质量。

虽然医学界在哮喘的治疗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很大部分的患者没能达到理想的控制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变化,影响哮喘控制的因素变得多样化,由于基因多态性存在,不同哮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敏感性可能不同,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患儿哮喘常常更难控制,生活环境中还存在许多触发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接触过敏原、过敏食物、气候变化等都会影响哮喘控制水平。

因此了解儿童哮喘控制现状,对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估,对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个体化干预从而改善哮喘控制成为目前哮喘研究的热点,对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对象选择将2016年1 月至12 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102 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哮喘诊断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修订)标准,其中年龄2~16岁,平均年龄7.79±3.48 岁,2~4岁患者16 例,4~16患者86 例;男68 例,女34 例;病程3个月至10年,平均11.1 ±10.8 年;其中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28 例。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96例临床观察论文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96例临床观察论文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96例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96例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进行临床分析。

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的96例患者,随机把其中的48例作为研究组,用孟鲁司特钠治疗;剩下的48例做为对照组,用酮替芬进行治疗,并从两组的一般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的疗效、疗程和复发率和对照组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性(p 0.05),具备可比性。

1.2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了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 x±s)表示,数量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3治疗方法对研究组的患者进行解痉止咳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酮替芬进行治疗,剂量为1mg,一天两次;对照组的患者服用的是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每晚顿服进行治疗。

两个组的患者都采用药物进行治疗,且疗程都为2个月。

1.4疗效标准临床控制标准:患者的症状完全消失,即使偶尔会轻度发作但不需要进行药物的进一步治疗就可以得到缓解;显效:患者哮喘的发病次数和发病程度都有较为明显的减少,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能够很好地缓解病症。

好转标准:患者哮喘的症状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但仍需要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扩张剂持续进行缓解。

无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2 结果2.1临床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有明显的差异,两者进行比较存在差异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症状的改变及疾病复发率两组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和消失的时间,以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的症状改善和消失时间都比对照组短,疾病的复发率也比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3 讨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和哮喘很相似,此外还与环境、遗传和感染等情况有关。

至今没有治疗的特效药物,而在治疗的的过程中采用较多的是孟鲁司特纳和酮替芬。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期管 理 的药 物治疗计划 。根据临床控 制水平进 行哮 喘评估 ,逐
哮喘 9 6 例, 均符合《 褚福棠实用儿科学 》 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 , 其 中男 5 6例 ,女 4 0例 ,年龄 3 1 4岁 。根据患儿有无 日间症状 ,
有无 日常活动和活 动受 限 ,有无 夜间症状或 因哮 喘发作 而憋醒 ,
给家 长发 放 “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 ” ,根据分值评 价近段时间哮喘 控制 水平 。督 促患儿使 用简易 峰流速仪 ,根据测 定的最大 呼气
并维持 哮喘 临床 控制儿 童病例数 明显增多 ,疗 效确切 ,具有 显
著的临床意义 ,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推广使 用。 参 考 文 献
【 1 1陈育智 ] . 儿 童哮喘的定义与诊 断 [ J ] .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 0 0 7 , 2 2 ( 9 ) :
有无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 ,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 ,有无哮喘急 性加重 ,将哮喘分为控制 、部分控制 、未控制。9 6例患儿根据初
次诊断分为控制 3 5 例 ,部分控制 4 0 例 ,未控制 2 1 例。
1 . 2 方 法
级调整 治疗方案 ,维持控 制和明确维 持控制所需要 的最低治 疗 级别 和治疗剂量 ,最大 限度地降低治疗 费用和 提高安全性 。在 哮 喘管理 中与患儿及父母 建立伙伴关 系 ,提供进 行 自我管理 技 能 的训 练。使用 儿童哮 喘控制测试 ,可提供可反 复使用 的客 观 指标 ,有 助于加 强医生和 患者间 的交 流 ,也便 于基 层医疗单 位 中患者哮喘控 制评估 。督 促哮喘儿 童家 中使用 峰流速仪 ,通 过
哮喘控 制 7 5 例 ,部分控制 1 8 例 ,未控制 3 例。结论 : 对 哮喘儿童实行 规范化 管理 , 具有显 著的临床意义 ,值得基层 医院儿科推广使用。

规范化管理教育和吸入激素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效果

规范化管理教育和吸入激素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效果

规范化管理教育和吸入激素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教育和吸入激素对小儿哮喘患者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施吸入激素治疗,对照组100例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10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规范化管理教育,观察并比两组患儿干预后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肺功能指标FEV1、SPO2、PEF高于对照组,且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规范化管理教育和吸入激素在小儿哮喘防治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与心理状态,有效提升患儿整体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值得被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教育;吸入激素;心理状态;小儿哮喘;整体疗效。

小儿哮喘病在临床中是一种较常见呼吸性疾病,其常见临床症状有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等,且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1]。

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常用雾化吸入激素治疗,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不十分理想。

所以,在治疗该疾病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十分必要。

相关研究表明,对小儿哮喘病进行吸入激素治疗时应用规范化管理教育,对防治小儿哮喘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故此,选取我院收治200例小儿哮喘患者作为参考样本,探讨采用吸入激素治疗小儿哮喘病时应用规范化管理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男49例,女51例,年龄2~13岁,平均(6.37±4.04)岁;观察组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3~12岁,平均(6.43±4.12)岁。

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雾化吸入激素治疗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如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护理等。

小儿支气管哮喘病96例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病96例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病96例临床治疗观察与分析作者:党景东张新春周翠红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提高治愈率。

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哮喘病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病例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进行临床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

结果经过精心治疗,本组9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中,治疗组临床控制27例(56.25%),显效10例(20.83%),有效8例(16.67%),总有效率93.8%;对照组临床控制15例(31.25%),显效10例(20.83%),有效10例(20.83%),总有效率82.0%。

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联合给药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同时家庭还需要积极配合,出院后做好预防工作。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亦称之为小儿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

对易感者此类炎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症状小儿哮喘既往认为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低,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儿科患病率以1~6岁较高,于学龄期后逐渐下降,初发年龄3岁,以内者占84.8%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呼吸急促、呼气延长、发作性喘息,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1990年、2000年两次全国儿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城市儿童哮喘平均发病率为0.91%和1.54%,2013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城市儿童哮喘总患病率为3.01%,比10年前增加一倍[1]。

因此加强对小儿哮喘病的诊断,提高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病痛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哮喘病患者,均符合临床小儿哮喘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中男27例,女21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6.5岁。

儿童哮喘年度总结(3篇)

儿童哮喘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尤其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童哮喘的现状,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我们特对此进行年度总结。

二、儿童哮喘发病率及趋势1. 发病率:根据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1.5%。

其中,城市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于农村儿童。

2. 趋势: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与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儿童哮喘病因及影响因素1. 病因:儿童哮喘的病因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因素等。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哮喘病史的儿童,其哮喘发病率较高。

(2)环境因素:环境污染、装修污染、二手烟、宠物皮屑等均可诱发哮喘。

(3)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过敏原等可导致哮喘发作。

2. 影响因素:(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渐降低。

(2)性别:男性儿童哮喘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3)地区:城市儿童哮喘发病率高于农村儿童。

四、儿童哮喘临床表现及诊断1. 临床表现:(1)反复咳嗽、喘息、胸闷、气促等症状。

(2)夜间或清晨发作。

(3)运动、接触过敏原等诱因下症状加重。

2. 诊断:(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哮喘症状、诱因等。

(2)体格检查:观察呼吸音、心率、血压等指标。

(3)辅助检查: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等。

五、儿童哮喘治疗及管理1. 治疗原则:(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个体化治疗方案。

(3)长期规范化治疗。

2.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包括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等。

(2)免疫治疗:适用于过敏原明确且常规治疗无效的儿童。

(3)中医治疗:根据中医理论,采用中药、针灸等方法治疗。

3. 管理措施:(1)建立哮喘病历,详细记录病情变化。

(2)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定期随访。

(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及患儿对哮喘的认识。

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
F.2005
[5] 王 红艳 .奥美 拉唑 治疗消 化性溃 疡 108例 分 析 ,中国现 代 药物 应用 ,
2010,4(6):113
[63 尧 郁.奥美 拉 唑三联疗 法治 疗 Hp阳性 消化 性 溃疡 60例 疗 效观 察 , 药物 与临床 ,2010,17(¨):56
2.2 做好 哮喘 儿童 的管 理教育 工作 2.2.1 利用 哮 喘之 家定 期开展 形式 多样 的宣教 活 动 ,来 提 高患 儿 及 家 长对哮 喘 的认识 ,达到 科学 防治 的 目的 。从 专科 病 例 中我 们 选 择 出 确 诊为 哮喘 的儿 童列 入我 们哮 喘 之 家成 员 ,并 邀 请参 加 我们 免 费 举 办 的 一 些 活 动 ,如 哮喘知 识讲 座 ,知 识 竞 赛 ,收看 有 关 防治 哮 喘 录相 ,冬 、夏 令 营 等 ,同 时赠送 哮 喘防 治资 料 ,如 “关于 哮 喘 ,你 和你 的家庭 做 什 么 ”等 系 列 丛 书 。哮喘 之家 活动 我们 一般 安排 在双休 日和寒 暑 假 。两 年期 问 我 们 哮 喘 之 家 举 办 活 动 19次 ,参 加 人 员 达 到 126人 ,提 高 了 哮 喘 儿 童 治 疗 的 依
从 性 。 2.2.2 接受 专科 医 生 或 专 科 护 士 的规 范 化 治 疗 指 导 和 用 药 指导 。
首先 讲解 什 么是 哮喘 以及 哮喘 的诱发 因素 、注 意事 项 和避 免方 法 ,并根 据 哮 喘发作 规 律 ,先兆 征象 ,及 时作 出应对 ;其次 ,强 调坚 持 长 期每 天 吸人 激 素 治疗 的重 要性 ,不 得 自行减 量或停 药 ;教会 患儿 及家 长正确 使 用 吸入 装 置 ,掌 握 吸药技 术 ,并 给以测 试和 训练 ,根 据患 儿年 龄 、病 情选 择 合适 的吸 入装 置 。一般 情况 下 ,4岁 以下 选 择 PMDI+储 雾 罐 ,6岁 以上 儿 童 选 择 PMDI或 干粉 吸 人器 ,婴 幼 儿则 选 择 带面 罩 的 吸人 装置 ;最 后 ,教 会 患 儿 及 家长正 确使 用峰 速仪 (PEF)和 记录 哮喘 日记 ,以便 及早 发 现 病情 变 化 , 指 导 用 药 ,并 了解 哮 喘 控 制 情 况 。

儿童哮喘之家2023年工作总结及反思

儿童哮喘之家2023年工作总结及反思

儿童哮喘之家2023年工作总结及反思年工作总结及反思2023年已经过去了,正如时间的车轮一样,匆匆而过。

对于儿童哮喘之家而言,这一年注定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儿童哮喘之家2023年的工作,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希望通过这次总结与反思,我们能够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工作和服务质量。

回顾2023年,儿童哮喘之家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绩。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始终秉持“关注儿童健康,关爱每一个呼吸”的理念,为儿童哮喘患者和家庭提供了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

以下是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

一、优化医疗服务2023年,儿童哮喘之家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服务,提升了患儿的就诊体验。

我们引入了先进的哮喘管理技术,通过定期的宣教活动和诊疗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哮喘的病情和治疗方法。

我们还更新了医疗设备,提高了治疗效果和诊断精确度。

二、加强科研与学术交流儿童哮喘之家一直致力于促进儿童哮喘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2023年,我们成功组织了若干场专题学术会议和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讲授最新的哮喘研究成果和治疗技术。

此外,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医学会议和论坛,与其他医疗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儿童哮喘研究的进步。

三、加强社区宣教活动作为一个专业的儿童哮喘机构,儿童哮喘之家非常重视对社区的宣教工作。

2023年,我们组织了多场社区宣教活动,通过讲座、义诊和海报展示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儿童哮喘的相关知识和预防方法。

我们还编写了一本儿童哮喘健康手册,向社区发放,提高了儿童哮喘的认知度和防治意识。

四、健全医疗管理体系2023年,儿童哮喘之家进一步健全了医疗管理体系,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

我们加强了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我们还优化了就医流程,提供了在线挂号和预约服务,方便患者就诊。

此外,我们与保险公司合作,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报销服务。

以上是儿童哮喘之家2023年工作总结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例儿童哮喘的规范化管理回顾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的规范化管理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方法:对96例哮喘儿童实施规范化管理。

结果:患儿经1~2年的规范化管理,哮喘控制75例,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3例。

结论:对哮喘儿童实行规范化管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推广使用。

【关键词】儿童哮喘;规范化管;临床控制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7-0115-01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近年来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中国儿童的病率显著上升,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制订合理的儿童哮喘规范化管理,用尽可能少的药物达到治疗目的,使这一慢性的身心疾病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本院自2009年3月对于哮喘儿童规范化管理,现对96例哮喘儿童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儿科门诊诊断支气管哮喘96例,均符合《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6例,女40例,年龄3~14岁。

根据患儿有无日间症状,有无日常活动和活动受限,有无夜间症状或因哮喘发作而憋醒,有无需接受缓解药物治疗,肺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有无哮喘急性加重,
将哮喘分为控制、部分控制、未控制。

96例患儿根据初次诊断分为控制35例,部分控制40例,未控制21例。

1.2 方法
哮喘治疗方案是在以患者哮喘控制水平为主导的一个持续循环
过程中进行的。

每三月复查1次,根据哮喘控制水平修改治疗方案,最终达到临床控制。

如果目前治疗方案不能使哮喘达到控制,治疗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

当患儿达到哮喘控制后(须经过3个月才可确认)并至少维持3个月以上,考虑减量治疗。

如果患者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治疗下仍能维持哮喘控制,而无哮喘症状复发至少1年,才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建立患儿哮喘档案,教会患儿掌握简单的自我管理方法。

给家长发放“儿童哮喘控制测试”,根据分值评价近段时间哮喘控制水平。

督促患儿使用简易峰流速仪,根据测定的最大呼气峰流速监测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就诊或升级治疗,控制病情,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避免住院治疗。

对哮喘儿童及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普及。

儿科医护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普及,鼓励其参加患儿的治疗方案制订。

使之对哮喘这个慢性疾病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如病因、病情严重程度、危害、预后以及坚持治疗的益处。

消除患儿及家属的错误看法,增强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经常就诊的自觉性及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减少哮喘治疗失控。

发放心连心医患沟通卡,成立哮喘儿童之家,为患儿及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育患儿在任何情况下都应采取避
免或减少哮喘危险因素的措施。

2 结果
96例患儿经1~2年的规范化管理,哮喘控制75例,部分控制18例,未控制3例。

3 讨论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

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将最终迁延发展为成人慢性持续性哮喘,肺功能严重受损,个别患者甚至完全丧失活动能力。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通过规范化管理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1]。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9年对96例哮喘儿童实行规范化管理,制定儿童哮喘长期管理的药物治疗计划。

根据临床控制水平进行哮喘评估,逐级调整治疗方案,维持控制和明确维持控制所需要的最低治疗级别和治疗剂量,最大限度地降低治疗费用和提高安全性。

在哮喘管理中与患儿及父母建立伙伴关系,提供进行自我管理技能的训练。

使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可提供可反复使用的客观指标,有助于加强医生和患者间的交流,也便于基层医疗单位中患者哮喘控制评估。

督促哮喘儿童家中使用峰流速仪,通过连续测定肺功能密切监测哮喘严重程度及评价对治疗的反应。

健全随访制度,加强医患沟通,普及哮喘知识[2]。

最终达到哮喘的临床控制。

本组临床研究证实对哮喘儿童实行长期规范化管理,达到并维持哮喘临床控制儿童病例数明显增多,疗效确切,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基层医院儿科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育智.儿童哮喘的定义与诊断[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43-644.
[2]韩忠.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9):644-646.
(收稿日期:2013-02-04)(编辑:王春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