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电力电子技术

第19章电力电子技术

19.1电力电子器件

19.2可控整流电路

19.3逆变电路

19.4交流调压电路

第19章电力电子技术

本章要求:

1. 了解晶闸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2. 了解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可控原理和整流电压与电流的波形,了解单结晶闸管及其触发电路;

3. 了解逆变电路、变频电路和交流调压电路及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19.1电力电子器件

19.1.1 电力电子器件的分类

(1) 不控器件

器件的导通和关断无可控功能。如整流二极管(D)。

(2) 半控器件

器件的导通可控,但关断不可控。如普通晶闸管(T)。

(3) 全控器件

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均具可控的功能。如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晶体管(GTR)、功率场效晶体管(VDMOS)及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

电力电子器件的符号

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要性能指标

电压、电流、工作频率。

K G

A T K

A D K G A

GTO G S D VDMOS B

E GTR G E C IGBT

(S ilicon C ontrolled R ectifier)19.1.2 晶闸管

晶闸管是在晶体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它的出现使半导体器件由弱电领域扩展到强电领域。

晶闸管也像半导体二极管那样具有单向导电性,但它的导通时间是可控的,主要用于整流、逆变、调压及开关等方面。

优点:

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动作迅速、维修简单、操作方便、寿命长、容量大(正向平均电流达千安、正向耐压达数千伏)。

G 控制极1. 基本结构

K 阴极阳极A P1P2

N1N2

晶闸管具有三个PN 结构K

G A (b) 符号

(a) 外形晶闸管的外形、结构及符号

体三个PN 结

P1

P2

N1

N2

K G A 晶闸管相当于PNP 和NPN 型两个晶体管的组合

P P N N N P A

G K +

K

A T 2T 1_P 2N 1N 2I G I A P 1N 1P 2I K G

2. 工作原理在极短时间内使两个

三极管均饱和导通,此

过程称触发导通。形成正反馈过程

G 2B i i =1B G 22C i i i ==β2C 11C i βi =2

B G 21i i ==ββE A > 0、E G > 0

A K G E A +_R T 1

T 2E G _+G

21i ββG

2i βG i 2B i

E A +_R T 1

T 2E G A 2B i G

2i βG i G

21i ββ_+

K 晶闸管导通后,去

掉E G ,依靠正反馈,

仍可维持导通状态。

2.工作原理

E A > 0、E G > 0

G 2B i i =1B G 22C i i i ==β2C 11C i βi =2B G 21i i ==ββ形成正反馈过程

G

晶闸管导通的条件:

(1)晶闸管阳极电路(阳极与阴极之间)施加正向电压。

(2)晶闸管控制电路(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电压或正向脉冲(正向触发电压)。

晶闸管导通后,控制极便失去作用。依靠正反馈,晶闸管仍可维持导通状态。

晶闸管关断的条件:

(1)必须使可控硅阳极电流减小,直到正反馈效应不能维持。

(2)将阳极电源断开或者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间加反向电压。

正向特性反向特性

U RRM U FRM I G2 > I G1 > I G0

U BR I F U BO 正向转折电压

I H O

U I I G0

I G1I G2+_

+_反向转折电压正向平均电流维持电流 U 3. 伏安特性

曲线

)

4 . 主要参数

(1)正向重复峰值电压U DRM

晶闸管控制极开路且正向阻断情况下,可以重复加在晶闸管两端的正向峰值电压。

一般U

DRM 比正向转折电压U

BO

低100V 。

(2)反向重复峰值电压U RRM

晶闸管控制极开路时,可以重复加在晶闸管两端的反向峰值电压。

一般U

RRM 比反向转折电压|U

BO

|低100V 。

(3)正向平均电流I F

环境温度为40°C及标准散热条件下,晶闸管处于全导通时可以连续通过的工频正弦半波电流的平均值。

π)(sin π21m π0F I t td I I m ==?ωωI F

t

π2πi

如果正弦半波电流的最大值为I m , 则

普通晶闸管I F 为1A —1000A 。

(4)维持电流I H

在规定的环境和控制极断路时,晶闸管维持导通状态所必须的最小电流。

晶闸管型号及其含义导通时平均电压组别

共九级, 用字母A~I 表示0.4~1.2V

额定电压,用百位或千位数表示

取U FRM 或U RRM 较小者

额定正向平均电流(I F )

(晶闸管类型)

P --普通晶闸管

K --快速晶闸管

S --双向晶闸管晶闸管

K P

普通型如KP5-7表示额定正向平均电流为5A,额定电压为700V 。

双向晶闸管

特点:相当于两个晶闸管反向并联,两者共用一个控制极。晶闸管双向触发导通。U A2>U A1时

控制极相对于A 1加正脉冲,u GA1> 0,晶闸管正向导通,电流从A 2流向A 1。

U A2

控制极相对于A 1加负脉冲,u GA1< 0,晶闸管反向导通,电流从A 1流向A 2。

工作原理:

(a ) 结构图(b)G A 1P N

P N

A 2

N N N

(b ) 符号控制极第二电极T A 2G A 1

可关断晶闸管

符号:K

G

A

GTO

特点:控制极加正触发信号,晶闸管导通;控制极加负触发信号,晶闸管关断。GTO 全控示意图

K G A

i G i A

R E A i G i A

19.1.3 功率晶体管、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1. 功率晶体管

这种晶体管主要作为功率开关使用。

2. 功率场效应晶体管

这种场效应管的漏极电流较大,可达几百A;耐压较高,漏-源电压可达千伏;效率较高、速度较快。

3.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这种晶体管综合了功率晶体管和功率场效应晶体管的优点,具有较高的电压与电流和工作频率,其关断时间可缩短到40ns。

19.2可控整流电路

19.2.1 可控整流电路

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1) 电阻性负载

u < 0 时:

若u G = 0,晶闸管不导通,。u u u ==T ,0O 。

0,T O ≈=u u u u < 0 时: 晶闸管承受反向电压不导通,

u O = 0, u T = u ,故称可控整流。

控制极加触发信号,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导通,

~u

u o R L +–+u T +––

T i o

ωt

g

u O 工作原理ωt 1π2πu 2 <0 时:可控硅承受反向电压不导通

。u u u ==T , 0O 即:晶闸管反向阻断

:1t ω加触发信号,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导通。

0T ,O ≈=u u u ωt u

O 晶闸管不导通。,,~00g 1=u t ωu 2 > 0时:。

u u u ==T ,0O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试题及解答

第九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一、 单项选择题 *1.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 C ) A 、正、反向电阻相等 B 、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 C 、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 D 、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 *2.电路如题2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 ,当U i =3V 时,则U 0的值( D )。 A 、不能确定 B 、等于0 C 、等于5V D 、等于3V **3.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 )PN 结的器件。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晶体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 D )。 A 、单向导电性 B 、滤波作用 C 、稳压作用 D 、电流放大作用 *6.稳压管的稳压性能是利用PN 结的( D )。 A 、单向导电特性 B 、正向导电特性 C 、反向截止特性 D 、反向击穿特性 8.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C ) A 、确定静态工作点Q 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D 、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9.射极输出器电路如题9图所示,C 1、C 2足够 大,对输入的交流信号u 可视作短路。则输出电压u 0 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B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小于且近似等于输入电 压 C 、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 D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11.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 负载电阻R L 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 A 、减少 B 、增大 题2图 题9图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B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

一、 选择题 6、欲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削弱,应采取的反馈类型是(D ) A .串联反馈;B 并联反馈;C .正反馈;D.负反馈。 7、由一个三极管组成的基本门电路是(B ) A .与门;B .非门;C .或门;D.异或门。 8、在脉冲门电路中,应选择(B )的三极管。 A .放大能力强; B .开关速度快; C .价格便宜;D.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高。 9、数字集成门电路中,目前生产最多且应用最普遍的门电路是( D ) A .与门;B .非门;C .或门;D.与非门。 24、对半导体而言,其正确的说法是(C ) A .P 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为空穴,所以它带正电; B .N 型半导体多数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所以它带负电; C .P 型半导体和N 型半导体本身都不带电; D .在N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子,自由电子是少子 25、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某晶体管3个极的电位分别为9V 、4V 、3.7V ,则这3 个极分别为(A ) A . C 、B 、E ; B .C 、E 、B ; C .E 、C 、B 。 26、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某晶体管3个极的电位分别为-6V 、-2.3V 、-2V ,则这-2.3 V 的那个极为(B ) A .集电极; B .基极; C .发射极。 27、在放大电路中,若测得某晶体管3个极的电位分别为6V 、1.2V 、1V ,则该管为(C ) A .NPN 型硅管;B . PNP 型锗管; C .NPN 型锗管;D . PNP 型硅管。 28、对某电路中的一个NPN 型硅管测试,测得U BE >0,U BC >0,U CE >0, 则此管工作在(B ) A .放大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 29、对某电路中的一个NPN 型硅管测试,测得U BE <0,U BC <0,U CE >0, 则此管工作在(C ) A .放大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 30、对某电路中的一个NPN 型硅管测试,测得U BE >0,U BC <0,U CE >0, 则此管工作在(A ) A .放大区;B .饱和区;C .截止区。 31、晶体三极管的控制方式为(B ) A .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 B .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流; C .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压。 32、场效晶体管的控制方式为(C ) A .输入电流控制输出电压; B .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压; C .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 33、射极输出器(A ) A .有电流放大作用,没有电压放大作用; B .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有电压放大作用; C .没有电流放大作用,也没有电压放大作用。 34、某测量放大电路,要求输入电阻高,输出电流稳定,应引入(B ) A .并联电流负反馈; B .串联电流负反馈; C .串联电压负反馈; D .并联电压负反馈。 35、与D C B A ???相等的为(C ) A .D C B A ???;B .)()(D C B A +?+;C . D C B A +++。 36、与BC A A +相等的为(B ) A .A+B ;B .A+BC ;C .BC A +。 37、若1=+=AC B A Y ,则(C )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 主编 ) 习题 A 选择题 2.1.1 (2) 2.2.1 (2) 2.2.2 (1 ) 2.3.1 (1) 2.3.2 (3) 2.4.1 (2) 2.4.2 (3) 2.4.3 (2) 2.4.4 (1) 2.5.1 (2)(4) 2.5.2 (1) 2.7.1 (1) 2.8.1 (3) 2.8.2 (2) 2.8.3 (3) 2.8.4 (3) B 基本题 2.2.3 U=220V,I 1=10A , I 2=5√2A U=220√2sin (wt )V U =220<00V i 1=10√2sin (wt +900)A i 1=10<900A i 2=10sin (wt ?450)A i 1=5√2

i ′=(4?j3)A =5e j (?36.90 ) i ′=5√2sin (wt ?36.90)A 2.4.5 (1)220V 交流电压 { S 打开 I =0A U R =U L =0V U C =220V S 闭合 U R =220V I = 220V 10Ω =22A U L =0V U C =0V } (2)U=220√2sin (314t )v { S 打开 { U R =wLI =10?22=220V U C =1 wc I =220V Z =R +j (wL ?1wc =10+j (10?1314? 1003140)=10 Ω I =U Z =220 10 =22 } S 闭合 {I =U |U |= 22010√2 = 11√2A U R =RI =110√2V U L =wLI =110 √2V U C =0V Z =R +jwL =10+j ?314?1 31.4 =10+j10 Ω } } 2.4.6 √R 2+(wL )2=U I √16002+(314L )2= 380I30?10?3 L=40(H) 2.4.7 { √R 2 +(wL ) 2 =2228.2 => 62+(314L )2=121 2 =>L =15.8(LL ) R =U I = 120 20I =6( Ω) } 2.4.8 I= U √R 2 +(2πfL )2 = 380 √2002 +(314?43.3) =27.7(mA) λ=cos φ1=R Z = 200013742.5 =0.146 2.4.9 W=2πf =314rad /s wL=314*1.65=518.1 I=U |Z |= √(28+20)2 +581.1 =0.367(A) U 灯管=R1?I =103V U 镇=√202+(518.1)2?0.367=190V U 灯管+U 镇=203》220 j2∏fL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期末试题汇总

第九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 C ) A 、正、反向电阻相等 B 、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 C 、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 D 、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 2.电路如题2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 ,当U i =3V 时,则U 0的值( D )。 A 、不能确定 B 、等于0 C 、等于5V D 、等于3V 3.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 )PN 结的器件。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晶体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 D )。 A 、单向导电性 B 、滤波作用 C 、稳压作用 D 、电流放大作用 5.稳压管的稳压性能是利用PN 结的( D )。 A 、单向导电特性 B 、正向导电特性 C 、反向截止特性 D 、反向击穿特性 6.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C ) A 、确定静态工作点Q 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D 、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7.射极输出器电路如题7图所示,C 1、C 2足够大,对输入的交流信号u 可视作短路。则输出电压u 0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B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小于且近似等于输入电压 C 、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 D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8.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负载电阻R L 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 A 、减少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大小不变,符号改变 9.在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常将耦合电容视作短路,直流电源也视为短路,这种处理方法是( A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 C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不正确。 D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不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正确。 10.P N 结加适量反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 A 、变宽 B 、变窄 C 、不变 D 、消失 11.题11图示三极管的微变等效电路是( D ) 题2图 题7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 第8章 习题解答

习 题 8 8.1 已知倒T 形电阻网络DAC 的反馈电阻R F =R ,U REF =10V ,试分别求出4位DAC 和8位DAC 的输出最大电压,并说明这种DAC 输出最大电压与位数的关系。 解 4位DAC 的最大输出电压 4 REF omax 44 10(21)1159.37(V)22U R U R =- ?-=-??=- 8位DAC 的最大输出电压 8 REF omax 88 10(21)12559.96(V)22U R U R =- ?-=-??=- 由此可见,最大输出电压随位数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大。 8.2 巳知倒T 形电阻网络DAC 中的反馈电阻R F =R ,U REF =10V ,试分别求出4位和8位DAC 的输出最小电压,并说明这种DAC 最小输出电压与位数的关系。 解 4位DAC 的输出最小电压 0REF omin 44 10 2110.63(V)22U R U R =- ?=-??=- 8位DAC 的输出最小电压 0REF omin 88 10 2110.04(V)22U R U R =- ?=-??=- 由上可知,在U REF 和R F 相同的条件下,倒T 形电阻网络DAC 的位数越多,输出最小电压越小。 8.3已知某D/A 转换器电路输入10位二进制数,最大满度输出电压U m =5V ,试求分辨率和最小分辨电压。 解: 其分辨率为 10 11 0.0010.1%211023 =≈=-, 因为最大输出电压为5V ,所以,10位DAC 能分辨的最小电压为: mV V V LSB 5005.010231 5121510=≈?=-? = 8.4已知某D/A 转换器,最小分辨率电压为U omin = 5 mV ,最大(满刻度)输出电压U omax = 10 V ,试问此电路输入数字量的位数n 应为多大? 解: V N 005.01 21 10=-?, 2000005.010 12== -N , 20002≈N , 11≈N 所以,该电路输入二进制数字量的位数N应是11。 8.5 已知10位R -2R 倒T 型电阻网络DAC 的R R =F ,U REF =10V ,试分别求出数字量 为0000000001和1111111111时,输出电压o u 。 解:输入数字量为0000000001时的输出电压

《电工学-电子技术-下册》期末试题汇总

2013年电工学下册复习试卷《内部资料》 第九章: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第十章:基本放大电路 一、单项选择题 1.若用万用表测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的方法来判断二极管的好坏,好的管子应为( C ) A 、正、反向电阻相等 B 、正向电阻大,反向电阻小 C 、反向电阻比正向电阻大很多倍 D 、正、反向电阻都等于无穷大 2.电路如题2图所示,设二极管为理想元件,其正向导通压降为0V ,当U i =3V 时,则U 0的值( D )。 A 、不能确定 B 、等于0 C 、等于5V D 、等于3V 3.半导体三极管是具有( B )PN 结的器件。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晶体管的主要特性是具有( D )。 A 、单向导电性 B 、滤波作用 C 、稳压作用 D 、电流放大作用 5.稳压管的稳压性能是利用PN 结的( D )。 A 、单向导电特性 B 、正向导电特性 C 、反向截止特性 D 、反向击穿特性 6.对放大电路进行动态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C ) A 、确定静态工作点Q B 、确定集电结和发射结的偏置电压 C 、确定电压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0 D 、确定静态工作点Q 、放大倍数A u 和输入、输出电阻r i ,r o 7.射极输出器电路如题7图所示,C 1、C 2足够大,对输入的交流信号u 可视作短路。则输出电压u 0与输入电压u i 之间的关系是( B )。 A 、两者反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B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小于且近似等于输入电压 C 、两者相位差90°,且大小相等 D 、两者同相,输出电压大于输入电压 8.在共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其他参数不变只有负载电阻R L 增大时,电压放大倍数将( B ) A 、减少 B 、增大 C 、保持不变 D 、大小不变,符号改变 9.在画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时常将耦合电容视作短路,直流电源也视为短路,这种处理方法是( A )。 A 、正确的 B 、不正确的 C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不正确。 D 、耦合电容视为短路是不正确的,直流电源视为短路则正确。 题2图 题7

电工与电子技术第二版陶桓齐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定律 练习题解答(6) 1-3 一只额定电压为V 220,功率为100W 的白炽灯,在额定状态下工作时的电阻和电流各为多少? 解:根据功率表达式 则此时流过白炽灯的电流和白炽灯中的电阻分别为 1-5 某一直流电源,其输出额定功率P N = 200W ,额定电压U N = 50V ,内阻R 0 = 0.5Ω,负载电阻R 可以调节,其电路如图1-15所示。试求: (1)额定工作状态下的电流及负载电阻; (2)开路状态下的电源端电压; (3)电源短路状态下的电流。 解:(1)电路如解题图3所示,当S 闭合时,根据 额定功率表达式 则 又根据额定电压表达式 那么 (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和开路状态下电源端电压等于 电动势电压,所以 (3)电源电路短路时负载电阻为零,则短路电流为 1-7 在题图1-7中,五个元件代表电源或负载。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通过实验测量得 知 (1)试标出各电流的实际方向和电压的实际极性; (2)判断那些元件是电源?那些是负载? (3)计算各元件的功率,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否平衡? 解:(1)各元件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各元件电压的实际极性如解题图4所示。 (2)根据U 和I 的实际方向来判定,当U 和I 的实际方向相反时即为电源(注意,U 的实 际方向指的是电位降落的方向,即从正极指向负极),否则为负载。据此,元件1和元件2为电源,其余的全为负载。 (3)根据解题图4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分别为 根据功率平衡的关系,带有负号的功率之和应和带有正号的功率之和相等,即得 上式表明电源发出的功率和负载取用的功率是平衡的,注意,此法也是验证解题结果正确与否的方法之一。 1-8 试求题图1-8所示电路中A 点、B 点和C 点的电位。 解:参照解题图5可知,四个电阻上的电压降均由电流I 所产生,电流的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其大小为 根据某点的电位即该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令参考点V D = 0 , 则电位V A 、V B 和V C 分别为 1-9 试求题图1-9所示电路中A 点的电位。 解:参照解题图6,该电路图上半部分的电路为一闭合电路,可产生电流I ,因此在1Ω和2Ω电阻上均产生电压降;而电路图下半部分的电路不闭合,故4Ω电阻上无电压降。那么,该电路中的电流和电位V A 分别为 A 12 13 I =+= , V 56I 236I 1V A =+--=+-= 1-12 计算题图1-12所示两电路中a 、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 a () b (题题1-12 4 4 6 3 5 4 33 3 2 22 题图1-12 解:图(a )

秦曾煌 电工学下册 电子技术课后答案

第14章 本书包括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电路的分析方法、电路的暂态分析、正弦交流电路、三相电路、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直流电动机、控制电机、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等内容。 晶体管起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发射结必须正向偏置,集电结反向偏置。 晶体管放大作用的实质是利用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的电流分配关系实现能量转换。 2.晶体管的电流分配关系 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其各极电流关系如下: C B I I β≈ (1)E B C B I I I I β=+=+ C C B B I I I I ββ?= = ? 3.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和三个工作区域 (1)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入特性曲线反映了当UCE 等于某个电压时,B I 和BE U 之间的关系。晶体管的输入特性也存在一个死区电压。当发射结处于的正向偏压大于死区电压时,晶体管才会出现B I ,且B I 随BE U 线性变化。 (2)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反映当B I 为某个值时,C I 随CE U 变化的关系曲线。在不同的B I 下, 输出特性曲线是一组曲线。B I =0以下区域为截止区,当CE U 比较小的区域为饱和区。输出特性曲线近于水平部分为放大区。 (3)晶体管的三个区域: 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此时,C I =b I β,C I 与b I 成线性正比关系,对应于曲线簇平行等距的部分。 晶体管发射结正偏压小于开启电压,或者反偏压,集电结反偏压,晶体管处于截止工作状态,对应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此时,B I =0,C I =CEO I 。 晶体管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CE U 很小时,晶体管工作在饱和区。此时,C I 虽然很大,但C I ≠b I β。即晶体管处于失控状态,集电极电流C I 不受输入基极电流B I 的控制。 14.3 典型例题

电工学 期末复习天津理工大学

《电工与电子技术C 》直流电路部分补充题 一.单选题 1 图 示 电 路 中,理 想 电 压 源 发 出 的 功 率 P 为 ( )。 (a) 6 W (b) -6W (c) 18 W U I 6V 2S S 2 Ω 4 A 6 V . .+ 2 图 示 电 路 中,I S1 ,I S2 和 U S 均 为 正 值,且 I S2 >I S1 ,则 供 出 功 率 的 电 源 是( )。 (a) 电 压 源 U S (b) 电 流 源 I S2 (c) 电 流 源 I S2 和电压源 U S I I U S1S2S .. + 3.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当 -12 V 电 源 单 独 作 用 时,A 点 电 位 为 -6 V ,那 么 当 +12 V 电 源 单 独 作 用 时 ,A 点 电 位 V A 为 ( )。 (a) 9 V (b) 6 V (c) 3 V A 12V 1KΩ2KΩ- 12V u +12V R 2 k 1 k ..ΩΩ 4. 图 示 电 路 中,理 想 电 流 源 发 出 的 功 率 P 为 ( )。 (a) 6 W (b) -24 W (c) 24 W U I 6V 2S S 2 Ω 4 A 6 V . .+

5. 在 图 示 电 路 中,已 知 U S = 12 V , I S = 2 A 。B 、A 两 点 间 的 电 压 U BA 为( )。 (a) -18 V (b) 18 V (c) -6 V U I A B S S Ω 3+ 6. 图 2 是 图 1 的 等 效 电 压 源 电 路。已 知 图 2 中 R 0 的 值 是 5 Ω,那 么 图 1 中 R 的 值 应 是 ( )。 (a) 1 Ω (b) 3 Ω (c) 4.5 Ω A B 图 1图 29 Ω 2 Ω 2 ΩS 1U R R U 0S A B +-+- 7. 理 想 电 压 源 的 外 接 电 阻 越 大,则 流 过 理 想 电 压 源 的 电 流( )。 (a) 越 大 (b) 越 小 (c) 不 能 确 定 8. 理 想 电 流 源 的 外 接 电 阻 越 大,则 它 的 端 电 压 ( )。 (a) 越 高 (b) 越 低 (c) 不 能 确 定 二. 填空题 1、把 图 1 所 示 的 电 路 改 为 图 2 的 电 路,其 负 载 电 流 I 1 和 I 2 将 。 2A I I I I 1 2122V 1Ω1Ω1Ω1Ω 2V 2A 图 1 图 2+

电工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 1-1 指出图1-1所示电路中A 、B 、C 三点的电位。 图1-1 题 1-1 的电路 解:图(a )中,电流 mA I 512 26 .=+= , 各点电位 V C = 0 V B = 2×1.5 = 3V V A = (2+2)×1.5 = 6V 图(b )中,电流mA I 12 46 =+=, 各点电位 V B = 0 V A = 4×1 = 4V V C =- 2×1 = -2V 图(c )中,因S 断开,电流I = 0, 各点电位 V A = 6V V B = 6V V C = 0 图(d )中,电流mA I 24 212 =+=, 各点电位 V A = 2×(4+2) =12V V B = 2×2 = 4V V C = 0 图(e )的电路按一般电路画法如图, 电流mA I 12 46 6=++=, 各点电位 V A = E 1 = 6V V B = (-1×4)+6 = 2V V C = -6V 1-2 图1-2所示电路元件P 产生功率为10W ,则电流I 应为多少? 解: 由图1-2可知电压U 和电流I 参考方向不一致,P = -10W =UI 因为U =10V, 所以电流I =-1A 图 1-2 题 1-2 的电路 1-3 额定值为1W 、10Ω的电阻器,使用时通过电流的限额是多少?

解: 根据功率P = I 2 R A R P I 316010 1.=== 1-4 在图1-3所示三个电路中,已知电珠EL 的额定值都是6V 、50mA ,试问哪个电 珠能正常发光? 图 1-3 题 1-4 的电路 解: 图(a )电路,恒压源输出的12V 电压加在电珠EL 两端,其值超过电珠额定值,不能正常发光。 图(b )电路电珠的电阻Ω=Ω==12012050 6 K R .,其值与120Ω电阻相同,因此 电珠EL 的电压为6V ,可以正常工作。 图(c )电路,电珠与120Ω电阻并联后,电阻为60Ω,再与120Ω电阻串联,电 珠两端的电压为V 41260 12060 =+?小于额定值,电珠不能正常发光。 1-5 图1-4所示电路中,已知电压U 1 = U 2 = U 4 = 5V ,求U 3和U CA 。 解: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对回路ABCDA 可写出方程 U 1+U 2-U 3+U 4 =0 U 3= U 1+U 2+U 4 = 5+5+5=15V 对回路ACDA 可写出方程 U CA +U 3-U 4=0 U CA =U 4-U 3=5-15=-10V 1-6 欲使图1-5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0,U S 应为 多少? 解:因为电流I=0, 所以I 1=I 2= A 205154 .=) +( U S =5×0.2=1V 图1-5 题1-6的电路 1-7 在图1-6所示三个电路中,R 1 = 5Ω,R 2 = 15Ω,U S = 100V ,I 1 = 5A ,I 2 = 2A 。 若R 2电阻两端电压U =30V ,求电阻R 3 。 解:A R U I 215 30 25=== A I I I 725514=+=+=

电工学(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部分-第六版-秦曾煌主编Word版

17.3典型例题 例17.1 一个负反馈放大电路其开环放大倍数. A =1000,若要求电路的非线性失真从开 环状态的10%减小到闭环状态吼的1%,试计算该电路的负反馈系数. F 及闭环放大倍数.F A 。 解:由于引入负反馈可使非线性失真减小1+.. A F 倍,因此根据题意有 ..11101A F =+%%, 则.. 990.0091000F A === . . .. 1000 100110000.009 1F A AF A = = =+?+ 例17.2 电路如例17.2图所示,试用瞬时极性法判断电路中级间反馈的极性。 Uo (a) Ui Uo (b) 例17.2图 解: 正、负反馈的判断可用瞬时极性法。反馈的结果使净输入量减小的反馈为负反馈,使净输入量增大的反馈为正反馈。 在图(a )所示电路中,电阻 1 f R 引入级间交、直反馈;由于2C 的隔直作用, 2 f R 引 入交流反馈。在1T 的基极加一对“地”的瞬时极性为正的信号,并标上“⊕”,第一级为 共射组态,输出与输入反相,故1T 的集电极信号电压对“地”的瞬时极性为负,并标上“○一”。 第二级也为共射组态,故2T 集电极信号瞬时极性为“⊕”, 2 e U 与 2 b U 同相,即发射极 瞬时极性为“○一”。

由于 2 e U 为“○一”,经电阻 1 f R 馈送至1T 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一”,使1 T 管b 、e 间的净输入信号增加,故 1 f R 引入的级间反馈为正反馈。 由于 2 c U 为“⊕”,经电阻 2 f R 馈送至1T 管发射极的信号瞬时极性也为“⊕”,使1 T 管b 、e 间的净输入信号减弱,故 2 f R 引入的级间反馈为负反馈。 在图(b )所示电路中,电阻2R 引入级间交直流反馈。 运算放大器电路反馈极性的判断同样可采用瞬时极性法。运放通常有两个输入端,即反相输入端U -和同相输入端U + 。前者和输出0U 相位相反,后者和输出0U 相位相同。 设同相输入端U +有一瞬时增量“⊕”,则1A 的输出01U 瞬时极性为“⊕”,01U 经3 R 接到 2 A 的反相输入端。所以0U 瞬时极性为“○一”,经 2 R 馈送回1A 反相输入端,使净 输入信号( ' i i f U U U =-)增加,故引入的是正反馈。 例17.3 分析例17.3图所示电路中级间反馈为何种组态。 (a) + Uo _ +Us _ (b) 例17.3图 解: 通常反馈组态的讨论是针对交流反馈而言的。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是:将 0U 短路,若仍有反馈信号,为电流反馈;若无反馈信号存在,则为电压反馈。 在图(a )所示电路中,1R 接在1T 的发射极和3T 的发射极之间。设1T 管基极有一瞬时增量“⊕”,则1T 管的集电极 1 C U 为“○一”,2T 管的集电极为“⊕”,3T 管的发射 极为“○一”。 3 e U “⊕”经电阻1R 和 1 e R 馈送到 1 T 管发射极的信号也为“⊕”,使 1 T 管

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 A卷及答案

XXXXX2014 /2015 学年第一学期 13 级xx专业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期末试卷(A卷)学院: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已知图中 U1=2V, U2=-8V,则UAB= -10 。 2.有三个6Ω的电阻,若把它们串联,等效电阻是 18 Ω;若把它们并联,等效电阻是 2 Ω; 3.电路中任意一个闭合路径称为回路;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交点称为节点。4.直流电路如图所示,R1所消耗的功率为2W,则R2的阻值应为 2 Ω。 5.在直流电路中,电感可以看作短路,电容可以看作断路。 6.电阻元件是耗能元件,电容元件是储能元件。 7.在纯电阻交流电路中,已知电路端电压u=311sin(314t-60o)V,电阻R=10Ω,则电 流I= 22 A,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φ= 0o,电阻消耗的功率P= 4840 W。 8.式QC=I2XC是表示电容元件在正弦电路中的无功功率计算公式。 9.电感元件是一种储能元件,可将输入的电能转化为磁场能量储存起来。 10.对称三相电源是指三个幅值相同、频率相同和相位互差120o的电动势电源。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电路中两点间的电压高,则( B )。 A.两点的电位高 B.两点间的电位差大 C.两点的电位一定为正 D.两点的电位一定为负 2.下图中电流I为( A )。 A.1A B.2A C.-1A D.-2A 3.某电阻元件的额定数据为“1KΩ、2.5W”,正常使用时允许流过的最大电流为( A )。A.50mA B.2.5mA C.250mA 4.正弦电压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C )。 A.-30o B. 0o C. 30o D. 150o 5.三相对称绕组在空间位置上应彼此相差( B )。 A.60°电角度 B.120°电角度 C.180°电角度 D.360°电角度 6.在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应( B )在负载两端。 A.串联 B.并联 C.任意接 7.角频率ω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A )。 A.ω=2π? B.ω=1/? C.ω=π? D.ω=? 8.我国使用的工频交流电频率为( B )。 A.45Hz B.50Hz C.60Hz D.65Hz 9.正弦交流电流的频率为50Hz,有效值是1A,初相角90°,其瞬时值表达式为( B )。A.i(t)=sin(314t+90°)A B.i(t)= 2sin(314t+90°)A C.i(t)=cos(314t+90°)A D.i(t)= 2cos(314t+90°)A 10.自耦变压器不能作为安全电源变压器的原因是( B )。 A.公共部分电流太小; B.原副边有电的联系; C.原副边有磁的联系。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B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工学与电子技术B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一含源二端网络,测得其开路电压为100V ,短路电流为10A,当外接10 Q负载电阻时,负载电流是(B) A. 10A; B.5A; C.15A; D.20A. 2、电动势为10V、内阻为2 Q的电压源变换成电流源时,电流源的电流和内阻是(C) A. 10A , 2 Q; B. 10A , 2 Q; C. 5A , 2Q; D. 2A , 5 Q. 3、正弦交流电压u=100sin(628t+60 o)V,它的频率为(A) A. 100Hz ; B. 50Hz ; C. 60Hz; D. 628Hz . 4、一阻值为3Q、感抗为4 Q的电感线圈接在交流电路中,其功率因数为(B) A. 0.3; B. 0.6; C. 0.5; D. 0.4 5、电力系统负载大部分是感性负载,要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常采用(B) A .串联电容补偿;B.并联电容补偿;C.串联电感补偿;D.并联电感补偿。 6、欲使放大器净输入信号削弱,应采取的反馈类型是(D) A .串联反馈;B并联反馈;C.正反馈;D.负反馈。 7、由一个三极管组成的基本门电路是(B) A .与门;B.非门;C.或门;D.异或门。 8、在脉冲门电路中,应选择(B)的三极管。 A .放大能力强;B.开关速度快;C.价格便宜;D.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高。 9、数字集成门电路中,目前生产最多且应用最普遍的门电路是(D) A .与门;B.非门;C.或门;D.与非门。 10、在Y形联接的三相对称电路中,相电流与线电流的相位关系是(C) A. 相电流超前线电流30 o; B.线电流超前相电流30 o; C.相电流与线电流同相; D.相电流超前线电流 60 0。 11、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线电压指的(A)的电压。 A .相线之间;B.零线对地间;C.相线对零线间;D.相线对地间。 12、三相四线制供电的相电压为220V,则线电压为(D) A. 220V; B. 250V; C. 311V ; D. 380V. 13、纯电感电路中,(C) A.电流与电压同相位; B.电流与电压反相位; C.电压超前电流90 o;D .电压滞后电流90 0。 14、阻值为4 Q的电阻和容抗为3 Q的电容串联,总复数阻抗为(D)Q A. Z=3+j4 ; B. Z=3-j4 ; C. Z=4+j3 ; D. Z=4-j3。 15、额定电压都为220V的40W、60W和100W三只灯泡串联在220V的电源中,它们的发热量由大到小排列为(B) A. 100W、60W、40W ; B. 40W、60W、100W; C. 100W、40W、60W; D. 60W、100W、40W。 16、应用戴维南定理求含源二端网络的输入等效电阻的方法是将网络内的电动势(D) A .串联;B.并联;C.开路;D.短接。 17、用一只额定值为110V/100W 的白炽灯和一只额定值为110V/40W的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当开关闭合时,(C) A.能正常工作; B. 100W的灯丝烧毁; C. 40W的灯丝烧毁; D.两只灯丝全烧毁。 18、有一220V/1000W 的电炉,今欲接在380V的电源上使用,可串联的变阻器是(B)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二章课后答案

2.4.5 有一由RLC 元件串联的交流电路,已知Ω=10R ,H L 4.311= ,F C μ3140 106 =。在电容元件的两端并联一短路开关S 。1)当电源电压为220V 的直流电压时,试分别计算在短路开关闭合和断开两种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I 及各元件上的电压R U ,L U ,C U ;2)当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时,试分别计算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电流及各电压的有效值 解:1)电源电压为直流时 短路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 由于输入为直流,感抗0==L X L ω,0=L U V U R 220=,22A == R U I R 短路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C X ,电路断开0A =I ,0==L R U U , 220V =C U , 2)电源电压为正弦电压t u 314sin 2220=,可知314=ω 开关闭合时,电容被短路,0=C U 感抗Ω== 10L X L ω,A 2112 2 =+= L X R U I V I U L L 2110X == V I U R R 2110X == 开关断开时,电容接入电路容抗Ω== 101 C X C ω,感抗Ω==10L X L ω 22A ) (2 2 =-+= C L X X R U I V I U L L 220X == V I U R R 2110X == V I U C C 2110X == 本题要点:电阻电容电感性质,电容隔直通交,电感阻交通直;相量计算

2.4.10 无源二端网络输入端的电压和电流为V t u )20314(sin 2220 +=, A t i )33-314(sin 24.4 =,试求此二端网络由两个元件串联的等效电路和元件的 参数值,并求二端网络的功率因数以及输入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解:由电压和电流相位关系可知,电压超前电流,为感性电路 Ω=== 504 .4220I U Z 电压和电流相位差 53)(-33-20==? 6.053cos = Ω===3053cos 50cos ?Z R Ω===4053sin 50sin ?Z X L 有功功率W UI P 8.5806.0*4.4*220cos ===? 无功功率ar 4 .7748.0*4.4*220sin V UI Q ===? 本 题 要 点 : i u C L C L I U Z R X X X X j R Z ???∠∠=∠=-∠-+=+=arctan )(R )X -(X 22C L 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功率三角形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目录 电工电子学课后习题答案 (1)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 (2) 练习与思考 (2) 习题 (4) 第二章正弦交流电 (14) 课后习题 (14) 第三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29) 第四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41) 第五章基本放大电路 (43)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46) 第七章数字集成电路及其应用 (54) 第八章Multisim简介及其应用 (65) 第九章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65) 第十章数据采集系统 (67) 第十一章直流稳压电源 (69) 第十二章变压器与电动机 (71) 第十三章电气控制技术 (77) 第十四章电力电子技术 (80)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定律与分析方法练习与思考 1.4.2(b) a 1.4.2(c) a b 1.4.3(a) b 55215 5 ab ab U V R =+?= =Ω 1.4.3 (b) a b 66642 6 ab ab U V R =+?= =Ω 1.4.3 (c)

a b R 10651040 5 ab ab U U V R =+=?+= =Ω 1.4.3 (d) a b 12 4 s s u u I= I= 9 12 :230 36 ab s ab ab KVL u u u V R I+- I= =- 6 ? =+1=3Ω 3+6 1.4.4 (2) R

2424 34311515155b b b b V V R R V V R R --I = I =-+I = I = 1234 1243:b b b b b KCL V V V V R R R R V I =I +I +I +515-6- 5- = + + 求方程中2121+9+9 ==50k 100k 9 :=150k 100k b b b b b b b V V V V R R V V KCL V V 6-6-I = I = 6-+ =b :650KI+100KI 9=0 1 100KI=15 I=A 10k 1 =650k =1V 10k KVL V -+--? 习题 1.1 (a ) 5427x A I =+-= (b ) 10.40.70.3x A I =-=- 20.30.20.20.1x A I =-++= (C) 40.230 x ?I = =0.1A 60 30.20.10.3x A I =+= 2x 10?0.3+0.2?30 I = =0.6A 1.5 10.30.60.9x A I =+= 1.2 30.010.30.31A I =+= 4 9.610.319.3A I =-=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知识点总结 模拟电路处理模拟信号,数字电路处理数字信号 第14章半导体器件 1.本征半导体概念 2.N型和P型半导体的元素、多数载流子和少数载流子、“复合”运动 3.PN结的单向导电性,扩散运动,漂移运动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等效电阻(14.3.8) 5.稳压二极管的工作区 6.三极管的放大电流特性(非放大电压)、输出特性曲线(放大区、截止区、 饱和区),判断硅管和锗管、PNP型和NPN型(14.5.1,14.5.2,14.5.3) 第15章基本放大电路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动态分析,计算电压放大倍数(远大 于1,输入输出电压反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2.静态工作点的稳定: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组成 3.非线性失真: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高)、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低) 4.射极输出器的组成、静态分析(估算法、图解法)、动态分析(微变等效电 路法、图解法),计算电压放大倍数(接近1,但小于1,输入输出电压同相)、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5.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耦合方式三种:变压器耦合、阻容耦合(静态工 作点相对独立)、直接耦合(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零点漂移) 6.差分(差动)放大电路:针对缓慢变化的信号,采用直接耦合,共模信号,差 模信号,抑制零点漂移,电路对称性要好 7.功率放大电路状态:甲类、甲乙类、乙类,为避免交越失真,需工作在甲乙 类状态下 第16章集成运算放大器 1.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理想化条件:开环电压放大倍数∞,差模输入电阻∞,开 环输出电阻0,共模抑制比∞,工作区:线性区和饱和区 2.虚短、虚断

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第4章习题解答

第4章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与 功率放大电路 4.1 图4.1所示为场效应管的转移特性,请分别说明场效应管各属于何种类型。说明它的开启电压th U (或夹断电压p U )约是多少。 GS GS (a) (b) (c) 图4.1 习题4.1图 解:(a) N 沟道 耗尽型FET U P =-3V ; (b) P 沟道 增强型FET U T =-4V ; (c) P 沟道 耗尽型FET U P =2V 。 4.2 某MOSFET 的I DSS = 10mA 且U P = -8V 。(1) 此元件是P 沟道还是N 沟道?(2) 计算U GS = -3V 是的I D ;(3) 计算U GS = 3V 时的I D 。 解:(1) N 沟道; (2) )mA (9.3)83 1(10)1(P GS DSS D =-?=-=U U I I (3) )mA (9.18)8 3 1(10)1(P GS DSS D =+?=- =U U I I 4.3 画出下列FET 的转移特性曲线。 (1) U P = -6V ,I DSS = 1mA 的MOSFET ;(2) U T = 8V ,K = 0.2mA/V 2的MOSFET 。 解: (1) (2) 4.4 试在具有四象限的直角坐标上分别画出4种类型MOSFET 的转移特性示意图,并标明各自的开启电压或夹断电压。 解: 4.5判断图4.2所示各电路是否有可能正常放大正弦信号。

解: (a) 能放大 (b) 不能放大,增强型不能用自给偏压 (c) 能放大 (d )不能放大,增强型不能用自给偏压。共漏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