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干茧公证检验与缫丝生产间相关指标差异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数据与自动缫丝生产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数据与自动缫丝生产工艺设计方法研究

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数据与自动缫丝生产工艺设计方法研究毕海忠;陈浩;方成;杨成卫【摘要】本文对公证检验数据与缫丝生产工艺设计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基础设计方法,从而发挥公证检验数据在缫丝企业原料选择和工艺设计等方面的有效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8(000)009【总页数】8页(P42-49)【关键词】桑蚕干茧;检验结果;工艺设计方法【作者】毕海忠;陈浩;方成;杨成卫【作者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山东省纤维检验局;云南省纤维检验局;四川省纤维检验局【正文语种】中文自2007年开始,中国纤维检验局坚持遵循“重过程、重验证、重质量、重效果”的工作原则,严格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工作要求,严格执行公证检验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通过严密组织、科学施检、体现作用、完善管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至2017年末,全国共建设并投运了18家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实验室,累计检验桑蚕干茧51.56万吨,约占桑蚕干茧生产总量的25%,经济总额约600亿元。

公证检验结果在市场交易以质论价、指导蚕农品种优选、改进养殖方式、提高蚕农收益、改进烘茧工艺、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同时,通过定期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综合质量状况、质量风险预警信息、配合推进区域质量评价和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服务茧丝绸产业健康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公证检验数据与缫丝生产工业设计参数的相关关系,提出基础设计方法,从而进一步发挥公证检验数据对于原料选择、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的有效作用。

1 缫丝生产工艺设计现状生丝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缫丝生产工艺设计是生产的关键。

缫丝生产工艺设计是缫丝企业在原料茧投产之前,根据原料茧质量指标和产品质量要求,结合自身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设计生产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缫丝工艺和技术措施,使原料茧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生产工艺设计关系到产量、质量和消耗等重要指标,是缫丝生产中重要的环节,贯穿于整个缫丝生产过程中,是缫丝生产企业技术管理的基础。

不同煮茧工艺对茧丝质量指标影响的比较分析

不同煮茧工艺对茧丝质量指标影响的比较分析

不同煮茧工艺对茧丝质量指标影响的比较分析何晓蓉;陶立全;李豫伟;梁海丽;莫百春【摘要】影响生丝质量的主要指标是洁净和限度偏差,不同的煮茧工艺对蚕茧的解舒率和洁净指标影响很大.本文通过对煮茧机的改造和煮茧工艺的改进,提高了蚕茧的解舒率和洁净指标.【期刊名称】《中国纤检》【年(卷),期】2014(000)013【总页数】3页(P85-87)【关键词】生丝;煮茧工艺;解舒率;洁净【作者】何晓蓉;陶立全;李豫伟;梁海丽;莫百春【作者单位】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广西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1 现行煮茧方法的现状目前国内缫丝生产企业基本采用真空渗透法煮茧,但一些企业用长笼煮茧机生产时不按规定操作,影响了解舒率的提高。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茧子经过真空浸透后直接用于缫丝,没有经过高温煮茧,丝胶没有充分膨润。

(2)茧子虽然经过蒸煮,但蒸煮时间不够,中、内层达不到适熟程度,影响茧丝顺序离解。

(3)茧子在高温水中的调整时间不够,茧子各层煮熟程度不均一。

(4)茧子在茧笼的状态也是影响茧子煮熟程度不均一的原因之一。

2 试验方案本文分别用不同煮茧方法和工艺技术要求煮茧。

并按照企业标准和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标准要求对企业试验样茧进行检验,检测结果与企业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煮茧工艺对蚕茧解舒率、洁净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程度。

2.1 缫丝生产企业所用煮茧工艺(方法1)(1)流程:机外渗透→煮茧机内煮茧(蒸煮)→调整部调整茧子煮熟程度→出茧。

(2)参数:煮茧机一周回转时间:10min;蒸汽温度:(99±1)℃;煮茧时间:约100s;调整部温度:约75℃;茧子高温煮茧时间:约100s。

2.2 煮茧试验机使用的煮茧工艺(方法2)(1)流程:机内浸透→煮茧(蒸煮)→水煮→降温调整→出茧。

中国桑蚕茧生产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桑蚕茧生产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桑蚕茧生产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桑蚕茧生产国之一,桑蚕茧生产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

评价桑蚕茧生产效率以及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提高产量和质量,推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桑蚕茧生产效率可以通过多个指标来评价,包括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单位工时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产量是衡量一个产业规模的重要指标,而单位面积产量和单位工时产量能够更好地反映产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劳动生产率则是评价桑蚕茧生产效率的重要指标,它能够衡量单位劳动投入所能创造的产出。

影响中国桑蚕茧生产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的因素分析:1.农业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对桑蚕茧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包括灌溉设施、种养殖设备、道路建设等。

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同时也能提高桑蚕茧的质量。

2.科技水平:科技水平是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驱动力。

在桑蚕茧生产中,科技进步可以通过培育高产种、改善养蚕环境、优化种植技术等方式提高产量和质量。

此外,科技的应用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3.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对于桑蚕茧生产效益的提高也起着重要作用。

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可以促使他们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同时,资金的投入也可以用于农业科技研发、设备购置、灌溉施工等方面,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4.政策支持:政府在桑蚕茧生产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因素。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提供贴息贷款、减免税费、设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等,鼓励农民从事桑蚕茧生产,提高他们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5.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决定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因素。

对桑蚕茧的需求大、价格好,农民将会更加努力地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市场需求的稳定和价格的合理性对于桑蚕茧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评价桑蚕茧生产效率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结构性能差异研究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结构性能差异研究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结构性能差异研究
章琪超;江文斌;傅雅琴
【期刊名称】《现代纺织技术》
【年(卷),期】2015(023)001
【摘要】为了更好地了解鲜茧缫生丝与干茧缫生丝在结构性能上的差异,以同一产地的蚕茧为研究对象,分别缫制成鲜茧生丝和干茧生丝.对生丝的力学性能、纵向形态、表面基团、结晶度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生丝进行泡丝处理,对浸泡后生丝的力学性能、相关的品质指标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在纵向形态、微观结构上差别不大;抱合、洁净成绩基本相同,但与干茧丝相比,鲜茧生丝的初期丝胶溶失率较大,断裂伸长率较小,清洁成绩较低.经过泡丝工序后,鲜茧丝的抱合、清洁、洁净性能明显低于干茧丝,这对后续的织造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页数】5页(P1-5)
【作者】章琪超;江文斌;傅雅琴
【作者单位】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杭州310018;浙江理工大学杂志社,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43.2
【相关文献】
1.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J], 蒋小葵;许建梅;盖国平;赵栋;赵骆建;张惠娟;谢国强
2.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的耐微脱胶性对比 [J], 盖国平;李艳;蒋小葵;黄瀛;沈晓明
3.鲜茧缫生丝与干茧缫生丝的性能对比 [J], 黄继伟;洪基武;林海涛;程谦伟;蒋芳;罗文
4.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J], 朱良均;杨明英;邢秋明;谢启凡;金君;胡彬慧
5.鲜茧生丝/干茧生丝浸渍前后质量对比研究 [J], 卜献鸿;陈祥平;刘季平;丁忠建;陈江;傅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茧丝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茧丝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茧丝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茧丝投入应用前期需要做好有效质量检验工作,继而为茧丝加工生产工作良性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将针对茧丝质量检验展开研究,了解茧丝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茧丝质量检验问题表现和实际诱因提出针对有效的优化对策。

降低茧丝质量检验难度和出现各类问题的可能性,推进茧丝质量检验协调有效开展,借此引导有关机构采取高质量茧丝进行后续加工生产工作。

关键词:茧丝;质量检验;问题;对策引言尽管茧丝检验可以帮助加工生产机构了解茧丝的质量和各方面性能参数信息,但是不可否认茧丝质量检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为诸多不合理因素干扰而出现问题,直接影响茧丝检验效果,茧丝质量和加工生产工作实施效果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为此,就应从茧丝质量检验工作现实开展要求和各项问题入手确定关联优化对策。

在合理方法和规范流程支持下开展茧丝质量检验,从而为茧丝加工生产提供高质量原材料支持。

1茧丝质量检验存在的问题1.1检验机构不够专业茧丝质量检验前期没有遵循合理完善要求组建专业机构,或者各个基础机构之间协调配合力度下降,这就会影响茧丝质量检验的专业性和具体工作现实开展效果。

茧丝质量检验机构不够专业,也会影响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茧丝质量检验中的参与力度,相关人员难以评价专业条例针对茧丝质量检验展开有效全面管理。

造成茧丝质量检验受到人为因素干扰,茧丝质量检验专业性也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1.2茧丝检验内容不准进行茧丝质量检验时没有对具体内容进行全面规划,这就影响茧丝质量检验基础内容的合理性和具体工作的现实开展效果。

并且茧丝质量检验关联性和协调配合力度会受到很大影响,这也会造成茧丝质量检验缺乏合理参考依据支持,茧丝质量检验现存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处理,茧丝质量检验结果与后期加工生产优化调整之间也存在明显差距,这也会加大茧丝质量检验出现各类问题的可能性。

1.3茧丝检验方法单一应用在茧丝质量检验中的方法过于单一,这就影响基础方法在茧丝质量检验中的作用,相关工作也难以在准确合理技术方法支持下顺利开展。

浅析干茧茧层率与缫折的关系

浅析干茧茧层率与缫折的关系

农对茧层率的概念认识不足。 近年来 , 不少蚕农甚至出售还未断丝的鲜茧。 在丝厂与茧站之间所进行
的干茧交 易中 , 通过 了解 干茧茧层 率预测 缫折 , 而较为准确地 推算 出吨丝茧本 的也不 多见 。而干茧 进 茧层 率 的高低 直接影 响到出丝率 , 出丝率 的高低又直 接反 映出吨丝茧本 和效益 , 干茧茧 层率与缫 折到
底有 怎样 的关 系呢?
大 家都知道 , 常不论 干茧 茧层 率如何 , 通 在试 样或 缫丝 生产 中 , 都会 有 茧层 丝胶 溶失 、 吐 和蛹 长 衬 。调 查 中我们 发现 , 在解舒 率和缫丝 ( 试验 ) 工艺基本 不变 的情 况下 , 茧层 丝胶 溶失量会 随茧层率 的
变化略有变动 , 而长吐量和蛹衣量则基本不变。 其结果是, 丝量与茧层量的多少成正比, 缫折和茧层率 的高低成反比。 等粒、 等量不同茧层率的几批茧子 , 在解舒率和工艺条件都接近而稳定的情况下, 其茧
在 缫丝生产 中如何 降低缫 折 , 降低原 料成本 , 提高经 济效益 ?这涉及 到鲜茧 收烘 、 干茧购 买 、 缫丝 工艺 、 设备 和操作等诸 多 因素 。我们从 事缫丝 、 工艺管理 多年 , 通过 对大量数 据 的分 析和研究 表 明 : 在 缫丝生产影 响缫折 的诸 多 因素 中 , 干茧茧 层率是最 为关键 的主要 因素。但我们 在 日常收购 中发 现 , 蚕
【 要] 摘 在解舒率相对稳定 的情况下 , 干茧茧层率 如果 出现变化 , 干茧出丝量也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与缫
折 的关系如何?近年来 , 我们就这个问题作 了系统的资料搜集 、 分析 、 研究 , 并与生产实绩对照。找出了干茧
茧 层 率 与缫 折 的关 系 。
[ 关键词 】 干茧茧层率 ; 缫折 ; 吨丝茧本 ; 效益 【 中图分类号】 86 [ S8 ;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0 6 67 2 1 ) 1 0 8 lo —15 (0 1O —0 3 —2

桑蚕茧分级标准的比较剖析

桑蚕茧分级标准的比较剖析

桑蚕茧分级标准的比较剖析张剑飞;曹清明;李小林;叶晶晶;吴建梅;胡祚忠【摘要】桑蚕茧有多个分级标准,干茧标准和鲜茧试缫标准以解舒丝长等作为主要指标,适用的鲜茧标准又以干壳量分级,很多标准与蚕茧价值相关性不大.目前,干、鲜茧国家标准不一致,还有不少地方标准;此外,同一茧样按不同标准划分的等级差异大,不仅造成蚕茧等级混乱,更是“仪评”难以实施的重要原因.蚕茧标准需要修订或重新制订,修订成一个以体现蚕茧价值的质量指标为主的统一标准,日本茧检定、印度鲜茧计价等方法值得借鉴参考.为此,文章提出了相关修订建议.【期刊名称】《丝绸》【年(卷),期】2015(052)004【总页数】6页(P19-24)【关键词】桑蚕茧;标准;概况;日本茧检定;印度鲜茧计价【作者】张剑飞;曹清明;李小林;叶晶晶;吴建梅;胡祚忠【作者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丝绸进出口公司,四川南充637000;南充市丝绸进出口公司,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7.1中国茧丝绸生产和出口量在国际上居主导地位,但是茧丝绸质量差,其根源是缺乏质量意识,没有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1],没有科学的评茧办法、标准及价格杠杆来推动蚕农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高产优质,实现蚕业的现代化[2]。

提高蚕茧质量,关系丝绸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中国桑蚕茧出丝率水平低于日本、巴西、南朝鲜,仅居第4位[3]。

为使茧丝流通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质量监督,维护市场秩序,贯彻国办发[2001]44号文件,国家四部委于2002年发布了《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即[2002]28号令;国家质监总局2003年又颁发了《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即[2003]43号令。

要求茧丝经营者必须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进行仪评收茧[4]。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
吴水明;殷剑频
【期刊名称】《蚕桑通报》
【年(卷),期】2009(40)2
【摘要】@@ 1 问题的提出rn蚕茧质量优劣的一个主要判断指标是蚕茧解舒率,解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蚕茧的解舒丝长和出丝率.优质蚕茧对解舒率的要求是不低于60%,出口茧要求在65%以上,而近几年来,桐乡市蚕茧质量在不断下降,特别从去年开始,每期蚕茧质量都不够理想,至今年春期蚕茧的质量更差,解舒率下降到了54.7%,相比去年的68.8%下降了14.1百分点(中秋期蚕茧质量更差),机缫不能缫丝.【总页数】3页(P36-38)
【作者】吴水明;殷剑频
【作者单位】浙江省桐乡市蚕业管理站,浙江,桐乡,314500;桐乡市梧桐街道农经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
【相关文献】
1.影响蚕茧质量因素分析 [J], 郑蜀云
2.论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J], 宋照银;
3.影响宿豫区蚕茧质量的因素分析和发展对策 [J], 王路成;张永辉;茆顺河
4.浅谈影响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J], 赵毅
5.影响临沧蚕茧质量的因素及对策措施 [J], 王文生;赵如林;陈兴明;陈定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蚕干茧公证检验与缫丝生产间相关指标差异原因分析作者:陈浩毕海忠杨磊来源:《中国纤检》2011年第21期摘要重点分析了上车茧率、解舒率和解舒光折等3项指标公证检验结果与缫丝生产间的差异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了选茧、煮茧、解舒工艺对检验结果一致性和准确性的关系,提出了缩小相互间差异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公证检验;缫丝生产;差异原因;解决方法桑蚕干茧公证检验是指桑蚕干茧经营者,在桑蚕干茧交易结算前,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桑蚕干茧的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公证检验证书的活动。

自2007年9月开始,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在茧丝交易市场、蚕茧收购加工、缫丝生产等茧丝生产和交易的主要环节实施了公证检验制度。

截止到2011年,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已经实施了4个年度,公证检验桑蚕干茧总量达10万吨以上,涉及桑蚕干茧产品经济价值逾60亿元,生丝产品经济价值近80亿元,公证检验结果得到了公证检验环节交易方的普遍认同。

通过不断地对桑蚕干茧公证检验结果与缫丝生产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在上车茧率、解舒率、解舒光折、毛茧出丝率和毛折等5项主要指标之间,公证检验和缫丝生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由于毛折和毛茧出丝率指标值是由上车茧率和解舒光折两项指标的结果决定的,因此本文仅对上车茧率、解舒率和解舒光折等3项指标在公证检验和缫丝生产之间的差异原因进行对比分析。

1上车茧率指标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中指出,上车茧率为上车茧重量对剥选后样茧总重量的百分率。

上车茧是指能缫制正品生丝的桑蚕干茧,上车茧率指标直接反映了原料的有效利用率。

通过对比分析该指标在公证检验结果与缫丝生产间的差异发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公证检验与缫丝生产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即公证检验是要准确反映样品(代表交易的桑蚕干茧货批)的内在质量,与市场行情和经营策略无关,而实际生产中是为了追求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二者间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对以下几类下茧的判别方面:1.1内印茧根据GB/T 19113—2003《桑蚕鲜茧分级(干壳量法)》,内印茧指蚕结茧后蚕或蛹病死或伤死后的体液浸出污染茧层的蚕茧。

在缫丝生产中的煮茧阶段,内印茧经过高温水煮后污渍会渗出茧层,在缫丝生产时会产生黑点丝,影响生丝品质,降低生丝产品等级,因此,缫丝企业在选茧时会通过“灯光选茧”等辅助手段将内印茧作为下茧,即使在选茧时没有被选出,在缫丝生产过程中发现时也要及时剔除,不得作为上车茧进行缫丝生产。

公证检验按照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在进行切剖检验时按每1%的内印茧率调整上车茧率0.3%来进行计算,这主要基于内印茧污染茧层的程度不尽相同,为保留其剩余的利用价值,经过综合数理统计,采用系数方法对内印茧的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调整。

因此,这两种对内印茧的处理方式,对上车茧率会产生影响,具体的影响程度见例1。

例1:某庄口的选茧上车茧率为92.00%,内印茧率为3.50%,漏选下茧率为0.00%,根据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相关公式,公证检验的上车茧率为91.03%。

实际生产时,不进行调整折算,上车茧率为88.50%,因此,二者间上车茧率指标值相差2.53%(绝对值)。

1.2绵茧绵茧指茧层浮松,缩皱不清,手触软绵的茧,可分为软绵茧和硬绵茧两类(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

绵茧茧丝间胶着力小,强力较低,在高温水煮和浸泡条件下,缫丝时极易产生糙疵和小纇,从而降低生丝洁净指标等级。

洁净是决定生丝等级的主要质量指标,因此,缫丝企业为提高生丝的洁净指标等级,在选茧时对绵茧的遴选严格,不论是硬绵茧还是软绵茧,均作为下茧选出。

公证检验是按照国家标准将严重影响洁净指标等级的软绵茧作为下茧,而影响洁净指标等级不甚明显的硬绵茧作为上车茧,故对绵茧的不同处理方法也是上车率差异产生的原因之一。

1.3油茧油茧指茧层表面油斑总面积大于0.2cm2的茧(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

油茧所缫制的生丝,在织成织物后,会影响织物的染色效果。

生丝产品的销售大部分为订单销售模式,在生丝产品生产前,已经确定了产品的等级及相关质量要求,因此,当生丝购买方对织物颜色指标作明确要求时,缫丝企业在选茧过程中,油茧将作为下茧予以全部选除;当生丝购买方对该项指标未作出明确要求时,缫丝企业在选茧过程中,则一般只将油印印渍颜色较深且油斑面积大的茧作为下茧选除。

公证检验则是根据国家标准,将油斑总面积大于0.2cm2的蚕茧均作为下茧,对油斑的颜色深浅程度不作补正考虑。

油茧的选取方法不同对上车率指标差异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1.4柴印茧柴印茧指茧层有严重印痕的茧,分为单条柴印、多条柴印、平板柴印和钉点柴印四种类型(GB/T 9111—2006《桑蚕干茧试验方法》)。

由于蚕茧的价值较高,近年来蚕茧又一直处于卖方市场,缫丝企业原料短缺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为了追求原料最大利用率,除了生产5A 级、6A级高品质等级的生丝以外,缫丝企业在选茧过程中对柴印茧的选取不甚严格,对于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平板柴印茧、单条柴印茧和多条柴印茧均作为上车茧,投入缫丝生产。

而在生产高品质等级生丝时,对柴印茧的选取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

公证检验时,将达到国家标准规定的各类柴印茧均作为下茧予以选除。

因此,柴印茧选取结果对上车茧率指标的影响是造成公证检验与缫丝生产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2解舒率指标解舒率指缫丝粒数对添绪次数的百分率(GB/T 15268—2008《桑蚕鲜茧》),解舒率是反映蚕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性指标。

解舒是指缫丝时茧丝离解的难易程度,解舒率高,表示茧质好,茧丝容易离解,利于缫丝,反之则表示茧质差。

蚕茧解舒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台时产量、生丝品质、原料消耗的高低。

凡解舒好的蚕茧,质量好、消耗低;凡解舒不好,缫丝时落绪多、质量差、消耗大。

公证检验采用的设备为自动缫丝测试仪,与缫丝企业生产设备原理一致,理论上应与实际生产数据基本一致,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公证检验结果与实际生产间存在正向或负向的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产生在以下几个方面:2.1空添和多添自动缫丝测试仪自动化程度高,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并不是完全不存在,通过连续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设备会发生有效添绪效率和添绪准确性下降的现象,特别是设备未按照设备校准规程进行规范调校和检定时,空添和多添发生的几率明显增加,此时试验人员若不能准确判断并及时正确处置,将使试验数据偏离真实值。

要解决此类问题,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2.1.1做好相关机构性能调整和煮茧等准备工作,减少空添和多添现象的产生(1)自动缫丝测试仪相关机构性能的准确调整。

在解舒试验前,根据样品茧幅度的大小,及时调节给茧口宽度、给茧口水位和给茧槽茧量,从而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是若给茧口宽度过宽,有可能多粒茧左右并排同时进入给茧口,易产生多添,若过窄则供试茧不能顺利进入给茧口,易造成空添。

给茧口宽度可按样品平均茧横幅度的1.4~1.6倍进行调整。

二是若给茧口水位过高,有可能多粒茧上下重叠同时进入给茧口,易产生多添,若过低则供试茧不易进入给茧口从而导致空添。

正常的水位高度应与试验茧斜立时的高度基本一致。

三是各给茧口茧量要均匀,防止重叠和挤压。

给茧口总的供试茧粒数春茧应在150粒以内,夏秋茧应在180粒以内。

四是添绪执行机构和给茧机构的动作正常有效。

各动作执行机构要功能正常且配合良好。

当添绪杆动作不到位或捞茧爪与添绪杆铰接点相对位置过短,易造成添绪杆击打力度不足,抛茧无力,有绪茧不能准确进入缫丝区而产生空添,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2)煮茧效果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煮茧指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煮茧设备和工艺条件,将试验用干茧样品进行水煮处理,利用水和热的作用,把茧丝外围的丝胶适当膨润和溶解的工艺过程。

煮茧使茧丝相互间的胶着力减弱,有利于解舒试验,是桑蚕干茧检验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序。

经煮茧后的干茧样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渗透适当、适熟均匀、无浮茧”的试验要求,否则,会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

一是渗透不够或不匀时,易产生浮茧。

浮茧一方面影响自动缫丝测试仪捕集机构对落绪茧、蛹衬的捕集和分离装置的自动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影响试验人员对空添和多添现象的准确判断,因为落绪茧和蛹衬不能及时被捕集时,就会大量地浮于缫丝区水面上,与正常的绪下茧混杂在一起,当产生空添和多添时,试验人员无法进行准确判断;二是渗透过度时,绪下茧会沉在缫丝区底部,当发生添绪时,样茧被抛入缫丝槽后会沉入底部,此时发生空添或多添,被抛入的样茧在落入缫丝区后也会与绪下茧混杂在一起,由于从缫丝区落入落绪茧与蛹衬区需要一段时间,试验人员不易对每次添绪都进行全程观察,从而无法准确判断和处置;三是煮熟茧在缫至内层前并没有浮茧,但到了内层后却产生大量浮茧,同样会造成落绪茧、蛹衬与绪下茧的混杂,因为茧的内层落绪次数会占到总落绪次数的50%以上,落绪次数多则添绪次数多,从而增加了试验人员对空添和多添现象错误判断的几率。

2.1.2提高空添和多添现象判断准确性及处置及时性,保证有效添绪的正确率鉴于自动缫丝检测设备运转状态和蚕茧自身特性,当空添和多添发生时,需要试验人员进行准确判断并及时予以正确处置,消除试验误差,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是试验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迅速、准确判定的能力。

试验时注意力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在离开试验设备时必须停车,不能出现无人值守或由其他车台人员兼顾的情况发生。

二是针对空添和多添问题的产生,准确判定对试验结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处理。

当发生空添时,应及时按缫丝控制屏上的“误添”键,发生多添时,及时去除多添茧,这是空添和多添最基本现象,在及时发现后是比较容易处置的。

在实际试验过程中,会出现比较复杂的情况。

例如:当一个给茧槽有多粒茧被同时抛入缫丝区后会出现多种情况,被抛入的茧全部被添上,这属于多添,应及时去除多添茧,若其中一粒被添上,其他并没有添上时,对试验结果没有影响,应视为是一次正确添绪,若全部没有添上,则是一次空添,应按“误添”键一次;当缫丝开始阶段时,被添有绪茧被抛入缫丝区后,由于供试茧重量相对较大,再加上捞茧爪赋予的初始速度,被添茧会先落入缫丝区底部后再逐渐被拉至缫丝区水平面上,由于这段时间差,该粒茧易被判定为空添,当缫丝在临近结束时,供试茧大多为薄皮茧,因为薄皮茧的茧丝纤度绞细,绪下茧粒数会很多,发生空添和多添的几率会增加,正确判定难度相应增加。

以上各类情况在检验时均会出现,因此,当解舒试验人员注意力不集中、忙于其他操作或由于添绪次数太多而不能完全分清时,就会采用一个估计数来进行处置,而这个估计数会与试验人员心理状况、样品茧质好坏、添绪次数多少、添绪准确性高低、设备调试状况等因素紧密相关,而且在添绪次数较多时,试验人员并不是每发生一次空添和多添就处置一次,而是默记累加一段时间后再统一进行处置,这样在累加的过程中,试验人员既要进行正常的操作,又要观察空添或多添现象的发生并进行判断处置,就极易导致估计数与真实值发生偏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