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束的 MR成像

合集下载

前交叉韧带MRI怎么看?

前交叉韧带MRI怎么看?

前交叉韧带MRI怎么看?概述:前交叉韧带,也即前十字韧带,是人体膝关节维持前向稳定最重要的韧带结构,前交叉韧带损伤多因外伤暴力因素所致,表现为膝关节的不稳定感和错动感。

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首先可通过查体快速判断,常用查体方法有前抽屉实验、轴移实验等,其次也有部分医院配备了膝关节稳定测试仪可辅助诊断。

影像学MR 检查能明确显示出前交叉韧带是否损伤及损伤分度,有相对明显的优势。

1、MR 扫描方法下肢外旋 10 ~15°,使前交叉韧带位于矢状面上,或者使扫描层面倾斜(矢状斜位)使前交叉韧带位于图像矢状面上。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前交叉韧带,可采取3 mm 层厚扫描。

通常行矢状(斜)、冠状、横断面扫描。

矢状面扫描可清楚地显示前交叉韧带的全貌,而冠状、横断面扫描可提供补充信息,特别对疑难病例,三维重建(立体效果好但图像对比差)也有助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

2、解剖前交叉韧带为 3~4 cm 长的带状结构,其纤维相互平行,起于胫骨平台前方内侧,止于股骨外髁内侧面的最后方。

与 Blumensaat 线的关系:按 Bemaro 和 Hertel(1996)的四分法,从侧面看前交叉韧带在股骨附着的中点,其前后方向位于后上象限的远下角,它相当于在沿 Blumensaat 线测得的后髁最大直径的 25% 处(后为0%,前为100%),远近端方向位于垂直于Blumensaat 线的股骨髁高度的 25% 处(上为 0%,下为 100%)。

前交叉韧带中段的直径较两端细。

在膝关节接近完全伸直时,前交叉韧带呈直线走向,屈膝时轻度弧形。

膝关节伸直时前交叉韧带的前部纤维平行于 Blumensaat 线。

根据髌下滑膜皱襞(又称粘膜韧带)的形状和范围不同,前交叉韧带可被滑膜或髌下滑膜皱襞所覆盖。

3、正常 MR 图像前交叉韧带正常 MR 图像为界限清晰的直线走向纤维束信号。

①当纤维束致密时,MR 图像为界限清晰带状低信号。

②当纤维束呈扇形走向,MR 图像可以表现为中等信号。

后交叉韧带的MR成像

后交叉韧带的MR成像

后交叉韧带的MR成像一、解剖和正常MR表现后交叉韧带起自胫骨平台中央的后下部,斜向前、上、内走行,止于髁间窝的前内侧面,长约32-38mm,主要功能为限制胫骨后移位。

后交叉韧带也可划分为较粗大的外前束和较细小的内后束,但解剖和MR均难以区分。

MR矢状面是显示后交叉韧带的最佳方位,常可完整显示在单层矢状面上,或显示在连续的两层矢状面上。

在膝伸直位扫描时,后交叉韧带呈轻度迂曲的束状低信号影,边界清晰,跨越于股骨髁间窝与胫骨平台之间,各部粗细较一致。

在各序列上,后交叉韧带多呈均匀明显低信号影,但股骨端信号常可局限性轻度增高,其原因可能为局部粘液变性或魔角效应导致。

在膝屈曲位扫描时,后交叉韧带可绷紧。

MR冠状面和横断面可辅助观察后交叉韧带。

冠状面上,后交叉韧带表现为较宽的带状均匀低信号影,边缘清晰;横断面上,后交叉韧带表现为扁平椭圆形、半圆形或类圆形低信号影,边缘清晰,位于髁间窝区域。

二、后交叉韧带撕裂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交叉韧带损伤,约占所有膝关节损伤的5-20%。

在膝关节屈曲时,胫骨近端前方受到强大外力为最常见的损伤机制,可见于落地伤或汽车档板伤。

其次,极度过伸或过屈伤也可损伤后交叉韧带。

约30%的后交叉韧带损伤为孤立性,其临床症状和体检均不典型,容易造成诊断延误;70%则同时合并有其他韧带、半月板或关节囊的损伤。

后交叉韧带撕裂最易发生于韧带中部(约68%),其次为近端(约19%)和远端(约13%)。

后交叉韧带也较容易出现部分撕裂(约占47%),其次为完全撕裂(约占45%),撕脱骨折则相对少见(约占8%)。

发生于中部和远端的慢性后交叉韧带撕裂,有很强的瘢痕修复能力。

MR诊断后交叉韧带撕裂比较容易,主要表现为形态异常和信号异常。

形态异常主要为韧带连续性的中断(完全或部分),韧带的异常增粗或变薄;信号异常主要为裂口处和韧带残端的异常T2W高信号。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主要发生于胫骨附着部,骨折块多向前上方移位。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束的MR成像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束的MR成像
I
T2WI
T2WI
T2WI
thanks
意义
MRI精细诊断ACL两束的病理改变,有助于临床确认 不同程度的 ACL损伤,对选择不同粗细置换替代物、 制定重建手术方案、评估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 MR磁场强度: 0.2T 1.5T 3.0T ? 成像最佳平面:横断面、冠状面、斜冠状面、斜
矢状面
注意事项
? 体位摆放严格 ? 扫描基线角度精确 ? 严重骨性关节炎影响显示清晰度 ? 选择合适的扫描平面
检查
? 受检者:仰卧位 ? 扫描仪:Siemens TrioTim 3.0T 体部线圈 ? 检查时长:10-20min
扫描序列
? 矢状面T1WI,层厚 3-4mm,层间距4mm ? 矢状面、横断面 T2WI,层厚3-4mm ,层间距
4mm ? 矢状面T2WI-FS,层厚 3-4mm ,层间距4mm ? 冠状面T2WI-FS ,层厚3-4mm ,层间距4mm
新技术汇报
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 束的MR成像
前交叉韧带ACL解剖
? 前内束 AMB:分布于股骨止点后上部分和胫骨 止点前内部分,主要限制胫骨前移
? 后外束 PLB:分布于股骨止点前下部分和胫骨止 点后外部分,主要限制胫骨旋转
意义
对于ACL损伤患者,保留 AMB或PLB与残端重建 ACL,有助于血管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内、移 植肌腱再血管化及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的建立,有 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高清动图学前交叉韧带MRI诊断,经典珍藏版!

高清动图学前交叉韧带MRI诊断,经典珍藏版!

⾼清动图学前交叉韧带MRI诊断,经典珍藏版!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稳定结构,ACL损伤已成为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及时准确诊断对⾻科医⽣来说具有⼀定的挑战性。

今天早读为⼤家带来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清动图详情,值得⼤家学习参考!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诊断膝关节结构较复杂膝关节损伤机会多DRCTMRIX线照⽚⽆法显⽰。

CT亦⽆法显⽰韧带、半⽉板等结构。

某些⾻折对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有意义!MRI利⽤⼈体组织的T1和T2的时间不同,形成对⽐是其成像基础。

可清楚地显⽰⾻、软⾻、半⽉板、韧带、肌⾁等。

MRI诊断必须以解剖学为基础!MRI与体格检查及关节镜结合诊断准确率才更⾼!(⼀)MRI的扫描⽅向1.斜⽮状⾯:⼀般以横断⾯为定位像,在标准⽮状⾯定位的基础上,将扫描线内旋15°-25°;或以冠状⾯为定位像,平⾏于韧带长轴进⾏扫描。

2.斜冠状⾯:⼀般以⽮状⾯为定位像,沿韧带长轴进⾏扫描。

3.轴状⾯:扫描层⾯平⾏于膝关节间隙。

(⼆)ACL的正常MRI表现各序列均为低信号。

韧带平直,边界清楚,有较好的张⼒。

韧带内可有脂肪及滑膜条纹影。

(三)ACL损伤的MRI分级Grade1:韧带内损伤,⽆长度改变。

Grade2:韧带内损伤并长度延长。

Grade3:完全性韧带撕裂。

Grade1、2级是部分损伤。

Grade3级是完全损伤。

(四)ACL最好的观察层⾯最好的观察层⾯是斜⽮状⾯。

必须结合横断⾯和冠状⾯。

(五)ACL⾓度⽮状⾯ACL与髁间窝的顶部形成⼀个13°的夹⾓。

(六)ACL最常见的撕裂部位韧带实质部>韧带股⾻髁附着部>韧带胫⾻附着部。

(七)ACL损伤直接征象1)ACL本⾝的形态和信号异常:2)不连续:有韧带的低信号,但中断不连续。

⼀般见于新鲜损伤。

3)⽅向异常(ACL 下垂征):有较完整的韧带低信号,但⽅向异常,呈下垂状。

6条膝关节主要韧带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影像对照总结!

6条膝关节主要韧带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影像对照总结!

6条膝关节主要韧带的核磁共振和关节镜影像对照总结!摘要:磁共振成像及其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和处理中的深入了解是一个骨科医生的基本技能。

本综述的目的是通过磁共振成像以及通过手术时的关节镜术中所见,提供对正常的和受损伤的膝关节韧带的解剖结构的描述。

病灶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后外侧韧带、前外侧韧带和髌股内侧韧带。

磁共振成像(MRI)和关节镜检查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变得密切相关,这可能是由于磁共振清晰的成像质量,各大医院磁共振检查的普及性以及做磁共振这项检查时的舒适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虽然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对于判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关节镜手术是至关重要,但仍需常规获得磁共振成像以评估先前存在的损伤和相关的损伤,以便制定手术计划。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回顾了许多膝关节的主要韧带,集中在磁共振成像和关节镜下看到的它们正常和损伤状态下的外观,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骨今中外前交叉韧带(ACL)全磁共振成像(MRI)正常状态前交叉韧带的磁共振成像评估通过使用液体敏感序列和高速自旋回波矢状位序列。

它的纤维从股骨外侧髁的内侧斜行到胫骨前平台上。

当从矢状面观察时,它的轴线应该与Blumensaat’s线几乎平行,或者比Blumensaat’s线的斜度稍大(图1A)。

其在关节内的长度不超过38毫米,未受到损伤时处于紧绷状态。

它的宽度不超过11 毫米,并且它的宽度会随着其在胫骨附着处的尺寸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从定性上来说,它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始终高于其邻近的后交叉韧带 (PCL),且更加不均匀(图1A)。

前交叉韧带包含两个不同的束,其名称与胫骨平台上的解剖止点相对应:前内侧(AM)束和后外侧(PL)束。

前内侧束的口径稍大一些,在核磁共振成像上可以看起来不那么紧绷,因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在膝关节伸展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这部分韧带则处于放松状态。

而后外侧束在膝关节伸展时显得更加紧绷。

受损伤的状态核磁共振成像对前交叉韧带完全性断裂有很好的诊断能力,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大于90%,优于体格检查。

膝关节韧带的MRI表现,一篇总结到位!

膝关节韧带的MRI表现,一篇总结到位!

膝关节韧带的MRI表现,一篇总结到位!膝关节韧带包括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外侧副韧带(LCL)、囊韧带、板股韧带、髌支持带、横韧带等,其中最易损伤的是前交叉韧带和内侧副韧带。

今天来分享膝关节韧带正常和损伤后的 MRI 表现,记得收藏~(图片点击后可放大查看)正常前交叉韧带的 MRI 表现ACL 包括两束纤维:前内束(AMB)和后外束(PLB)。

由于两束间或旁边有脂肪组织镶嵌,在容积效应影响下,ACL 的MRI 信号不匀并高于其他韧带。

膝关节屈曲状态下,较长的 AMB 绷紧,较短的 PLB 松弛;膝关节伸直状态下,AMB 松弛,PLB 绷紧。

矢状位 T1W1 MRI 成像,冠状位 T1W1 MRI 成像前交叉韧带损伤的 MRI 表现当膝关节部分屈曲,胫骨过度外旋或者膝关节完全伸直,胫骨过度内旋时,胫骨直接前移而损伤 ACL。

ACL 损伤部位韧带中段最常见,其次是股骨髁附着点,胫骨附着点少见。

正常ACL 呈索带状低信号结构,边缘平直光整。

ACL 损伤的MRI 信号取决于损伤的程度及时间。

完全撕裂:特点是 ACL 连续性中断,韧带的断端可有或无移位或缩。

由于完全性撕裂伴发出血水肿,韧带周围紊乱结构常常掩盖 ACL 影像。

完全性撕裂伴发其他结构损伤(如胫骨附着点的撕脱骨折、MCL 撕裂和半月板撕裂等)的机率显著高于部分性撕裂。

左图:矢状面T1W1像,前交叉韧带区呈现出紊乱的中低信号结构,ACL显示不清。

右图:矢状面T2W1像,上述低信号紊乱结构变为不规则的高信号,其内见ACL连续性中断,前交叉区可见不规则的低信号ACL碎片。

部分撕裂:ACL 部分撕裂 MRI 征象不如完全撕裂典型。

由于 ACL 内或周围出血水胂,MRI 表现为 ACL 全段或局部信号升高、增粗和边缘模糊,韧带周围出现大片水肿、出血或疤痕形成,关节囊积液。

部分ACL 撕裂多伴有韧带松弛现象,原本平直形态变弯曲,可向前拱起或呈现波浪状。

膝关节外伤MRI诊断--唐忠仁--定稿

膝关节外伤MRI诊断--唐忠仁--定稿



前交叉韧带


四、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
(1)韧带纤维完全断裂。 (2)约70%为ACL中间部断裂,其次为股骨附着处断裂,约占20%。 (3)胫骨附着处完全断裂少见。 MRI表现: (1)韧带纤维不连续。 (2)ACL完全断裂较易诊断(诊断正确率90%以上)。
前交叉韧带

四、前交叉韧带中段完全断裂
桶柄状撕裂

骨关节外伤MRI诊断
海阳市人民医院 放射科 唐忠仁
磁共振图像的基本知识
DR
T1WI
PDW-SPAIR
磁共振图像的基本知识
DR
T1WI
PDW-SPAIRFra bibliotek前交叉韧带


一、解剖
(1)前交叉韧带(ACL)位于关节内,滑膜囊外。 (2)平均长度为38mm,宽为11mm,纤维呈螺旋状排列贯穿全长。 (3)前交叉韧带主要由前内束(AMB)及后外束(PLB)两条纤维 束构成。 (4)AMB构成ACL的前部,容易损伤。 (5)ACL在股骨附着处长度约23mm,与胫骨附着处相比略显脆弱。 (6)ACL在胫骨附着处长度约30mm,呈扇形附着于胫骨棘到内侧半 月板前角之间。

前交叉韧带

二、正常前交叉韧带
前交叉韧带


三、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特征
(1)ACL断裂在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为常见。 (2)原因为:与PCL相比,ACL纤维较细及其附着部位解剖学上的脆 弱性。 (3)女性发生ACL断裂的概率为男性的4-8倍,据报道这与女性激素 相关。 (4)典型症状为受伤者自述有砰然断裂音,表现为迅速增大关节血 肿。关节血肿病例中有60%~80%为ACL断裂。

前交叉韧带斜矢状位MR成像研究

前交叉韧带斜矢状位MR成像研究

c s si rd wo,a c u tn o . % .I g si o pC:Th r r 4c s si rd n ,ac u tn o 0 a d a e ng a et c o n igfr6 7 o ma e n Gr u e ewee5 a e g a eo e co n ig fr9 n n
The M R i ng f no m ala e i r c u i t i a e t i b i e s g tali a i fndi s o r nt r o r c a e lg m n n o lqu a i t m g ng
G ONG — o g ,G N G n — n Yid n O Ho g ja g,H U n ,ZHAN G n i Pe g Do g
ca e l a n n o o t ies a n n r c d r . eh d Th n l s so g e i r s n n e i g so h n e a t r— it i me ta d t p i z c n i g p o e u e M t o s g m e a a y i fma n tc e o a c ma e ft e k e n e i
【 摘 要】 目的 观 察 基 于 膝 关 节 MR2 z + f 图 像 的 重 建 图像 对 前 交 叉 韧 带 显 示 效果 , 化 扫 描 程 序 。 方 法 分 D T wI s 优 析6 o例 前 交 叉 韧 带 MR检 查 图 像 , 检 查 方 法 分 A、 、 按 B C三 组 进 行 观 察 分 析 。A 组 : 规 扫 描 标 准 矢 状 位 图 像 ; 常 B组 : 基 于 A 组 图像 的斜 矢 状 位 重建 图像 ; C组 : 矢 状 位 扫 描 图像 。观 察 三组 图像 对 前 交 叉 韧 带 的 显 示 情 况 。将 图像 分 二 级 进 斜 行评价 : I级 为前 交 叉 韧 带 1幅 图 像 完 整 、 晰 显示 ; 清 Ⅱ级 前 交 叉 韧 带 1幅 图像 不 能 完 整 显 示 , 连 续 两 幅 或 三 幅 图 像 才 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检查
受检者:仰卧位 扫描仪:Siemens TrioTim 3.0T 体部线圈 检查时长:10-20min
扫描序列
矢状面T1WI,层厚 3-4mm,层间距4mm 矢状面、横断面T2WI,层厚3-4mm ,层间距
4mm 矢状面T2WI-FS,层厚 3-4mm ,层间距4mm 冠状面T2WI-FS ,层厚3-4mm ,层间距4mm
意义
MRI精细诊断ACL两束的病理改变,有助于临床确认 不同程度的ACL损伤,对选择不同粗细置换替代物、 制定重建手术方案、评估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具有重 要的临床意义
影响因素
MR磁场强度:0.2T 1.5T 3.0T 成像最佳平面:横断面、冠状面、斜冠状面、斜
矢状面
注意事项
体位摆放严格 扫描基线角度精确 严重骨性关节炎影响显示清晰度 选择合适的扫描平面
T2WI-FS
T2WI
T2WI
T1WI
T2WI
T2WI
叉韧带前内束和后外 束的MR成像
前交叉韧带ACL解剖
前内束 AMB:分布于股骨止点后上部分和胫骨 止点前内部分,主要限制胫骨前移
后外束 PLB:分布于股骨止点前下部分和胫骨止 点后外部分,主要限制胫骨旋转
意义
对于ACL损伤患者,保留 AMB或PLB与残端重建 ACL,有助于血管神经纤维长入重建的韧带内、移 植肌腱再血管化及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的建立,有 利于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