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网箱养殖利弊分析讲解
三峡库区网箱养殖弊大于利

三峡库区网箱养殖弊大于利
李学辉
【期刊名称】《环境经济》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随着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2005年6月其初期蓄水发电,长江三峡库区水位上升至海拔155米,库区长江段及其支流水域扩大,形成了众多的
库汊和河湾,给发展网箱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
由此,为了增加收入、尽快致富,库区许多人看准了见效快、受益大的网箱养殖业,纷纷投资购买网箱、鱼苗、饵料等,迅速地加入到网箱养殖大军中。
库区一些地方政府的部门和官员为了让农民奔康、下岗工人就业,也利用各种方式,采用不同的手段,在各种不同的场合,鼓励发展网箱养殖业。
于是三峡库区网箱养殖近两年迅速发展起来,并初显规模,发挥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其势头方兴未艾。
截至笔者发稿,仅湖北省三峡库区就已经有网箱养殖面积数千亩投入生产,整个三峡库区还有几万亩的网箱面积正在建设和规划中。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李学辉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9
【相关文献】
1.深海网箱养殖与传统网箱养殖比较研究 [J], 景发岐
2.三峡库区生态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技术探索 [J], 黎春;王春生;陈朝飞
3.在重庆三峡库区进行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鲤鱼试验 [J], M.C.柯里默;周恩华;张建
4.三峡库区生态网箱养殖滤食性鱼类试验 [J], 黎春;王春生;陈朝飞
5.三峡库区网箱养殖瓦氏黄颡鱼的可行性分析 [J], 万松良;温周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网箱养鱼的优缺点

网箱养鱼的优缺点网箱养鱼现在在我国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养鱼模式。
在我国各地基本上都有分布,网箱养鱼相对于传统的养鱼模式来说。
有着很多优点,也是很多人选择网箱养鱼的主要原因。
不过网箱养鱼也有着一些缺点,那么网箱养鱼的优缺点具体有哪些呢?下面专业人士就为大家来简单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一、优点1、成本低、产量高在进行网箱养鱼的时候,我们虽然需要根据养殖数量,准备对应的网箱,投入网箱的成本。
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养鱼模式来说,网箱养鱼投入的成本是低于传统养鱼的。
不管是在饲养方面、管理方面还是捕捞等各个方面,其成本投入都是比较少的。
而且网箱养鱼的产量也是比较多的,正常情况下,在一个40平左右的区域进行网箱养鱼的。
那么大部分鱼类的产量几乎可达到上万公斤。
2、节省土地、价格高网箱养鱼是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的,在进行传统池塘养鱼的时候,如果没有池塘的话,那么还需要占用土地开发池塘。
而网箱养鱼则可直接在江河、水库中进行,不需要争地争水。
同时在传统养鱼时,需要用到的曝气机、诱饵机等养殖设备,在网箱养鱼时基本都是用不到的。
而且网箱养鱼的整体质量是要比较高的,因此市场价格也要高出传统养鱼产出的鱼类。
二、缺点1、药物使用不便大部分鱼的抗病能力还是比较差的,因此我们在养鱼的时候,是需要经常投入药物进行防病的。
而在进行网箱养鱼的时候,如果发现有寄生虫或者是病毒的话,不仅投放药物不方便。
而且投放的药物剂量也要高出十多倍,对药物的稳定性及养殖安全性都是非常不利的。
如果重量比较大的,还会影响到鱼的新成代谢。
并且这几年来,环保时国家着重注意的重点,如果手续不齐而私自进行的话,被查到可能会被清除。
2、比例高、难防灾刚刚也说了,网箱养鱼的比例是比较高。
每个网箱中的密度都比较大,所以鱼的天然饵料要求也会提高,而大面积养殖的话,天然饵料将会是比较缺乏的。
并且相对于传统养鱼来说,网箱养鱼不像池塘养鱼那样,能够良好的控制天灾、自然灾害等。
例如如果遇到水灾的话,那么网箱基本上是无法抢救回来的,养殖也会因此而功亏一篑。
三峡库区溪河船体网箱和浮架网箱养鱼技术

4 1 1 鱼 苗 进 箱 常规 苗种培育人箱规格为全 长 3 5 7 .
农 业 部 19 92年 至 20 年连 续 下 达 丁 01 三 峡工 程 云 阳库 区农
业 科 技 开 发 性 移 民” 、 期 重 点 科 技 项 目, 西 南 农 业 大 学 和 一 二 箱 船 两边
云阳县 政 府 共 同最 担 ,淡 水养 殖 综 合 技 术 开 发 ” “ 毖 水 产 养 “ 和 名 殖示 范” 是其 子课 题 之 一 , 本着 为 充 分 利 用 开 发 三 蛱 工 程 建 成 后 所 形成 的广 阔 的库 区 水 面 资 源 , 备 拄 术 和 人 可 , 使 库 区 移 民 储 井 住 得穗 、 致 富 , 题 组 在 云 阳— — 开 县 的 澎 馔 河 小 江 电 站 上 游 能 课 进 行了 船 体 网 箱 和 浮 架 网箱 养 鱼 试 验 与示 范 、 得 了较 理 想 的 取 效 果 , 文 就 其 技术 经驻 总结 如 下 。 该
维普资讯
耍 霸蒋 季技 苯
峡 库 区溪河 船 体 网箱 和浮 架 网 箱养 鱼 技 术
郑 永 华 1唐 洪 玉 1 熊 波 陈新 明 , 川 , 和 平 , , , 刘 刘
(. 1西南 农业大 学水 产系 ; 重庆市 云 阳县农 业局 ; . 2 3 重庆市 云 阳县高 阳镇嗣箱 渔场 )
l 网箱船泊位及 浮架 网箱地点的选择
应选 择在 溪阿 的洄 流 水 湾 和 其 他 流 速 较 小 的 避 风 处 , 深 3 水 6m, 面 开 阔 、 阳 。 污 染 的 水 域 : 一 般 当 流 速 为 0 0 ~ 水 向 无 4
三峡库区网箱养鱼对周围水质的影响

三峡库区网箱养鱼对周围水质的影响黄程;邓春光;许令;幸治国;翟斌【期刊名称】《中国给水排水》【年(卷),期】2009()12【摘要】以朱衣河二道河湾回水区网箱养鱼水质的现场监测结果为基础,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网箱养鱼水域的现状进行了营养状态评价,并用污染物浓度等值线法进行了网箱养鱼对周围水质的影响分析。
结果表明:网箱养鱼及其影响区的水体综合营养状态均为轻度富营养,水质污染程度为轻度污染,其综合营养状态变化总趋势为网箱养鱼区大于网箱影响区;网箱养鱼影响区的Chla浓度明显高于网箱核心区,其余污染物浓度的平面分布总趋势是由网箱核心区向网箱影响区由高向低变化;若以超河流背景断面浓度5%作为划定超背景污染带的标准,则朱衣河二道河湾网箱养鱼引起CODMn、NH3-N、TN、TP和Chla超背景的污染面积分别为35 000、22 500、23 760、54 000和16 000 m2,分别是网箱养鱼区面积(3 900 m2)的9、5.8、6.1、13.8和4.1倍。
【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三峡水库;网箱养鱼;周围水质;影响【作者】黄程;邓春光;许令;幸治国;翟斌【作者单位】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奉节县环境监测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24【相关文献】1.大宁河菜子坝汇流口网箱养鱼对周围水质的影响 [J], 黄程;邓春光;吴光应;幸治国;刘学斌2.网箱养鱼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J], 熊洪林;王志坚3.三峡库区万州段投饵网箱养鱼对底泥水化因子的影响 [J], 石广福;郑永华;蔡深文;姚维志;谢全志4.三峡库区溪河船体网箱和浮架网箱养鱼技术 [J], 郑永华;陈新明;等5.三峡库区溪河船体网箱和浮架网箱养鱼技术 [J], 郑永华;唐洪玉;熊波;陈新明;刘川;刘和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峡水库渔业发展对策探讨

1 2 渔 业资 源 . 1 2 1 饵 料 生物 资源 ..
三峡水库蓄水 前 , 有浮游植物 8 余属 , 0 以硅藻和绿藻居多 ; 浮游动物 7 余种 ; 0 常见的底 栖动物有 2 0多种 ; 水生维管束植物
4 余种 。其 中, J 0 支流 中的生 物种类 更 丰富。三峡 水库 蓄水后 , 由于水流变缓 , 透明度增 加 , 机物和营养盐类增 加 , 有 有利于浮 游生物的生长 和繁 殖 , 种类和数 量都显著 增加。浮游藻类 的 其 种数增至 10 5 多种 , 以绿藻 和硅 藻为主, 底栖生物的数量也显著
峡 移 民 问题 。
无规律可言 , 但是在汛期 , 位低 、 水 流速大 , 由于泥沙吸附颗粒 态
磷, 总磷含量达到最 高…。根据 长江流域水 环境监测 中心 的监 测数 据 , 流 的 总 氮 、 磷 含 量 分 别 达 到 1 5 g 和 干 总 .8 m/ L
026m /( 1 , 胡征 宇和 蔡 庆 华 (06 报 道 的 2 3 .3 gL表 ) 与 20 ) .8
m / ̄ 0 24m / gt .7 gL较一致 , 已超过富营养级高限。 均 近期 的研究显示 , 峡水 库蓄水后 , 三 总氮 、 总磷 含量与蓄 水
同时 , 三峡水库的环境 保护也将 面临一些新 问题 , 区的部 库 分支流、 库湾 已经严 重污染 , 总氮 、 总磷含 量超标 , 蓄水后流速降
箱养殖 , 并建议 进行 生物 治理 , 养殖 容量 范 围内开展 渔业 规 在 划。本 文分析 了三峡水库 的渔业资源 、 水质现状 、 网箱养鱼对水
环境的影 响, 并结 合我 国近年来 湖泊渔业 的最新理论 , 探讨 了三 峡水库 的渔业发展对策 。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的危害
2、排泄物 鱼类摄食饵料,一部分被消化用于增加体重和活动消耗,而另一些 未被消化吸收的将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被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又有 一部分转化为氨和尿素被排泄出鱼体,二者都溶入养殖水体中。 一般认为摄食的饵料中有20% -30%被鱼类以粪便的形式排入水中。 大量的氮磷进入水体,促使水体的富营养化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
将由网片制成的箱笼,放置置在有一定水流、水质清新、溶氧量较高的湖、河、水库 等水域中。可实行高密度精养,按网箱底面积计算,每平方米产量 可达十几至几十千克。
采用网箱养鱼的优点:
(1)不论湖泊,江河和水库,大多数水体都能进行网箱养鱼。 (2)可大量节约养鱼用的土地面积,且不与农争地,也不与工、农业争水。 (3)可提高水库、湖泊的鱼产量。 (4)捕捞方便,可随时提供活鱼。 (5)能实现渔业机械化作业。 这里还有另外一种投资方式,建立一个海上渔场,打造一个海上的休闲娱乐 平台,集饮食、娱乐(钓鱼、放生等)为一体的休闲场所,打造双重收入。
网箱养殖的危害
1、残饵 用网箱养殖给食性鱼类,需要投放大量的人工饵料。由于投饵量过 大,超过鱼类摄食量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不能被网箱养殖的鱼类所 摄食的人工饵料会沉入水底形成残饵。国内外有关文献表明,投喂 的饵料只有25%~35%用于增加鱼类体重,65%~70%残留于养殖水 域环境中。残饵中通常含有氮、磷和有机物等营养物质,分解时会 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分解转化为溶解态营养盐,增加水体污染。
网箱养殖的危害
3、化学药品 网箱养殖鱼类密度大.一旦发生鱼病,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为了预防鱼 病的发生,消除敌害生物,需要向水体直接泼洒漂白粉等各类化学药品 (或通过挂袋的方式)和含药品的饵料,当水体的药剂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对水体产生污染,甚至可能会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危害到整个 生态系统。从网箱养殖对水体的影响来看,残饵和排泄物是主要的污染 源 ,而且未被及时分解的残饵和排泄物沉入水底,在厌氧酌作用下, 还会发生二次污染
水库网箱养殖情况汇报

水库网箱养殖情况汇报近年来,水库网箱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其在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本文将对水库网箱养殖的情况进行汇报,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该养殖方式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水域选择。
水库网箱养殖的水域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选择水质清澈、富含氧气的水域,这有利于养殖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其次,要注意水域的温度和流速,这对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养殖水域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养殖效果的最大化。
二、养殖品种选择。
在水库网箱养殖中,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类品种也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养殖品种包括鲤鱼、鲈鱼、鲫鱼等。
这些鱼类在水库网箱中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对水质的要求较低,是非常适合进行水库网箱养殖的品种。
在实际养殖中,我们要根据水域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养殖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
三、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是水库网箱养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我们要注意定期清理网箱,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投喂,保证鱼类的营养需求;定期检查网箱,防止网箱损坏导致鱼类逃逸。
此外,我们还要关注鱼类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养殖密度,以保证鱼类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
四、养殖效益。
水库网箱养殖的效益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通过实际养殖情况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水库网箱养殖相比传统养殖方式,具有投资小、回报快的特点。
同时,由于水库网箱养殖的水域选择灵活,可以充分利用水库资源,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
因此,水库网箱养殖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在水库网箱养殖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水域的管理和保护、养殖环境的改善等。
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水库网箱养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养殖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水库网箱养殖作为一种新型的养殖方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水库网箱养鱼可行性报告

水库网箱养鱼可行性报告1.引言水库网箱养鱼是指在水库中搭建网箱,利用水库水体养殖各类淡水鱼类的一种养殖模式。
本报告旨在评估水库网箱养鱼的可行性,包括其优势、挑战和发展前景。
2.优势分析2.1充分利用水库资源水库是储存和调节水资源的重要设施,但其水体闲置时无法充分利用。
搭建网箱在水库中养殖鱼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库资源,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
2.2优质水质条件水库的水质通常比较清澈,富含氧气,适宜鱼类生长。
网箱养鱼可以充分利用水库优质的水质条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鱼类健康成长。
2.3降低养殖成本水库网箱养鱼相比传统养殖方式,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水库中存在大量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可以作为鱼类的天然饵料,减少对人工饲料的依赖,从而降低养殖成本。
2.4增加养殖规模水库网箱养鱼具有较大的养殖规模潜力。
水库面积广阔,可以搭建大量的网箱,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由于鱼类在水库中具备较大的活动空间,可以有效减少鱼类疾病的传播,增加养殖成功率。
3.挑战分析3.1环境保护压力水库网箱养鱼可能对水库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大量的鱼类排泄物和饲料残渣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质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因此,在实施水库网箱养鱼时,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投喂饲料,防止环境污染。
3.2疾病防控难度大水库网箱养鱼由于鱼类密度较高,容易引发疾病传播。
疾病的防控对于养殖成功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加强对鱼类疾病的监测和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保障养殖效益。
3.3法律法规限制水库属于国家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区域,养殖活动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
在进行水库网箱养鱼前,需要了解和遵守当地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合法合规。
4.发展前景4.1市场需求广阔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对淡水鱼类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渐扩大。
水库网箱养鱼可以提供优质的淡水鱼类,满足市场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水库网箱养殖利弊分析简介:投饵式网箱养鱼在在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水域水质的影响较大,成为众多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给养殖水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对水体的污染,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条件以及水污染现状,初步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投饵式网箱养鱼的必要性,并对三峡水库的渔业养殖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网箱养鱼富营养化三峡水库1 前言多年来,我国的淡水渔业的养殖模式普遍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造成对江河湖泊和水库的过度利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环境质量下降,如追求高产而实施的化肥养鱼直接增加了水体氮磷含量,为提高“家鱼”成活率而过量捕捞食鱼性鱼类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等。
目前我国淡水渔业的收入每年仅80多亿元,而天然湖泊和水库(即人工湖)的水体污染所造成的损失却远高于此。
据水利部最新的全国淡水资源质量评价,我国131个有养鱼的大型湖泊中,达富营养化程度的湖泊67个。
城市近郊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普遍偏高,如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云南滇池、合肥巢湖及武汉东湖等均达到高度富营养化程度。
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环保以及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发电,水库基本形成,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工作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目前国家花费大量的国债资金治理库区的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其它污染源如集镇污水、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更艰巨的工作也将进一步展开。
三峡水库建成后为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域条件,熊天寿提出了建立三峡库区渔业经济管理机构,发展名特优渔业养殖的构想;陈昌齐等人提出了在消落带发展渔业,并对重庆库区的渔业利用进行了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些地方和部门已在库区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
本文通过分析长寿湖投饵式网箱养鱼的污染问题,论证在三峡水库限制网箱养鱼的必要性。
长寿湖水库的网箱养鱼造成水质污染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三峡水库应该借鉴长寿湖水库网箱养鱼的教训。
对于投饵式网箱养鱼,如果不加以限制,将为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保护增加更大的难度。
2 网箱养殖对水质的污染一些受污染的水库、湖泊水体,除了受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污染外,渔业对水体的过度利用也是重要污染源之一。
根据测算,养殖一吨淡水鱼,产生的粪便相当于20头肥猪的粪便量,其中污染最重的是投饵式网箱养鱼,例如北京的密云水库发展网箱养殖鲤鱼,亩产在两万公斤以上。
网箱养鱼对局部水域污染的贡献率达到31.3%,对水库潜在富营养化的贡献率达到32.1%。
网箱养殖对水域的过度开发,使原有的水草资源遭到破坏,使“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
例如,阳澄湖原来水草的覆盖率很高,水质清晰,而现在阳澄湖围栏养蟹(300元/亩湖面),全湖布满网围,水草稀少,水质混浊,闻名全国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的命运令人担忧。
3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及对水质的影响3.1 长寿湖渔业养殖状况长寿湖位于重庆市长寿县境内、龙溪河下游,水域面积约约10万亩,总库容为10.27亿立方米,最大水深50米,平均水深约为10米,是重庆市最大的水库,同时也是重庆市重要的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
多年来,随着养殖业的无序发展,长寿湖水质已受到严重污染,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已很严重,湖泊的饮水、旅游等综合功能正在衰退,极大程度地限制了湖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长寿湖水质污染问题,已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按照长寿湖上游营养物质的输入情况,湖区养殖业产量应在30公斤/亩左右,但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推广实施肥水性网栏养殖后,养殖业产量迅速增加到300公斤/亩,使湖区水体受到严重污染,并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现象。
在八十年代末以前,长寿湖以淡水敞养为主,污染主要来源于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养殖污染较小,湖区水质总体上可达到III类水质。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长寿湖主要的污染来源由上游的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步转变为养殖业污染。
九十年代初,长寿湖实行大水面淡水养殖与网箱养殖并重的养殖方式。
至1995年,网箱养殖达到高峰,规模为40亩左右,年投饵料9000吨,湖区水质由轻污染转化为中度污染。
“九五”期间,长寿湖养殖方式和规模再次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改良网箱养殖品种,逐步将网箱养殖规模减少到4亩;二是放弃大湖面淡水养殖,引进并推广肥水养殖技术,在湖区6万亩水域实行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
1998年,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鸡粪4000吨、化肥2000吨;1999年,投放鸡粪2000吨、化肥5000吨。
目前,由于全湖区大面积肥水性网栏养殖投放大量的鸡粪、化肥,长寿湖水质已全面恶化,部分水域甚至变黑发臭。
3.2 长寿湖的富营养化现状监测表明,长寿湖总氮、总磷、化学耗氧量、非离子氨等污染指标严重超标;蓝藻大量繁殖,湖区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同时,湖区底泥中总氮、总磷含量急剧增加,污染严重,远远超出长寿湖的天然净化能力。
长寿湖养殖业的无序发展不仅使长寿湖养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鱼类出现崎变,对长寿湖旅游业的发展以及饮用水源也构成严重威胁。
2002年6、7两个月长寿湖出现大面积浮萍疯长的情况,位置在板桥以下的岳家沟、赵家坡、高家屋脊、鹤尤粮站四处,总面积超过2000亩。
对竹子滩、岳家沟、赵家坡口、赵家坡中等4处的采样分析结果见表1,监测时间为2002年7月9日。
用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7]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表1中的监测值的评价结果为:竹子滩TLI(∑)=59.64(轻度富营养化)岳家沟TLI(∑)=71.26(重度富营养化)赵家坡口TLI(∑)=71.62(重度富营养化)赵家坡中TLI(∑)=70.50(重度富营养化)3.3 长寿湖的渔业养殖污染负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物质有20余种,其中氮、磷是最重要的控制因素。
长寿湖流域氮、磷污染物来源主要是上游来水、渔业养殖投料,直接入库的点源(生活和工业)、农业面源、大气降尘及降雨很少,可以忽略不计。
进入长寿湖的氮、磷污染负荷见表2。
上游来水主要是龙溪河,表1中的负荷是根据2001年对长寿湖上游龙溪河的监测值计算的。
近年来长寿湖网箱养殖平均年投饵料4000吨,其氮含量为4.5%、磷含量为2.3%;投化肥3000吨,其中氮肥约占70%,主要是碳酸氢铵和尿素,平均含氮量31%;磷肥约占30%,主要是过磷酸钙,平均含磷量7.3%。
从表2中可以看出,网箱养鱼投料进入长寿的氮约占总量的17.1%、而磷负荷达到了54.6%。
表1 长寿湖水质监测数据项目/地点高锰酸盐叶绿素* 透明度水温TP TN 深解氧(mg/L) a(mg/m3) (米) (℃) (mg/L) (mg/L) (mg/L)竹子滩 4.66 13.03 1.2 30 0.0369 3.58 9.94岳家沟 4.93 52.34 0.65 30 0.148 3.20 9.94赵家坡口 5.13 61.20 0.63 30 0.142 2.89 11.6赵家坡中 5.05 52.30 0.62 30 0.135 2.6 11.1表2 河流入湖污氮磷项目总量总氮含量总氮负荷总磷含量总磷负荷(t/a) (t/a)上游来水15.1亿m3 2.67mg/L 4035 0.087mg/L 131.4饵料4000t 4.50% 180 2.3% 92.0氮肥2100t 31% 651磷肥900t 7.30% 65.7合计4866 289.1养鱼投料投肥所占比例(%) 17.1 54.64 三峡库区发展网箱养殖的历史和现状库区内有鱼类150多种,隶属7目19科,占长江水系鱼类总数的70%以上。
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有70余种,有的是长江上游的特有种,表现出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多样性、地理分布与区系结构复杂的特点,为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研究场所和发展空间。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四川盆地的一些长江流域的主要支流相继筑坝蓄水,江河的流速减缓,河面加宽,河水变深,人们注意到开发水库的渔业潜力。
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把江河水域作为养殖水面看待,采取天然增殖和人工增殖的办法,规定禁渔区和禁渔期,限制捕捞规格,取缔有害的渔具渔法,并向江河投放大量的鱼苗、鱼种,增加了江河鱼类资源的蕴藏量,这是利用河流型水域发展养鱼的初步尝试。
近10多年来,又把水库网箱养鱼的技术移植到江河中来,开发江河水域的渔业潜力,如涪江百里网箱养鱼长廊,具有一定规模。
针对已经富营养化的支流水域,采取小型网箱养鲢、鳙,也有一定的效益。
江河、池塘、稻田和水库渔业构成了四大渔业基地。
在江河网箱养鱼实践中,还创造了多种形式,如框架网箱、金属网箱和船体网箱等。
2003年6月,三峡水库开始蓄水到135米水位,以后逐步达到正常蓄水位175米。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的淹没范围从坝址至上游约660km的江津附近。
水库穿行于川东低山丘陵和川鄂中低山峡谷区,干流库面宽一般为700~1700m,宽于1300m的库段分布在万州至丰都约150km库段;支流库面宽一般为300~600m;三峡水库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8]。
枯水期在175m蓄水位下,与天然状况相比,坝前水位抬高了100多米,河道平均水面宽986m,比天然河道水面拓宽1.5倍;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河道增加9倍;断面平均流速为0.17m/s左右,比天然河道平均流速减小了4倍,坝前深水区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04m/s 左右,比天然河道流速减小了将近5倍。
丰水期,水库在145m蓄水位下平均水面较天然河道拓宽0.2倍(20%),平均过水面积比天然状况增大1倍,流速减小0.6倍。
而在水库淹没区内,随着水位抬高,流速减小显著。
坝前10km范围内的深水区,145m蓄水位下断面平均流速只有0.54m/s,而天然河道的流速为2.66m/s,蓄水后坝前流速比天然河道状况减小了约4倍左右。
支流小江的回水末端开县城区段,当三峡水库坝前蓄水位达170~175 m时,开县主城区河段呈水库特性。
由于小江开县城区段地形平坦,水库高水位运行时主城区基本形成大湖湾,开县段河宽由原来的50~100m变成500~1200m,水域面积加大,水深增加,流速减缓,枯水期流速相对于天然情况要小得多。
研究表明,南河在三峡水库175 m正常蓄水位情况下的流量和流速值,最小月平均流量仅为2.45 m3/s、平均流速0.006 m/s;而天然情况下同期平均流量为2.45 m3/s时,其流速值为0.16 m/s,断面平均流速比天然情况下的平均流速减小约26倍,接近天然湖泊的情况。
由此可见,三峡水库建成后的水文条件变化,为发展网箱养鱼创造了有利的水文条件,特别是在支流、库弯等相对静止的水域,适合发展网箱养鱼。
5 发展三峡水库渔业养殖的建议长寿湖多年来的渔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但造成的水质污染却是灾难性的,难以在短时间内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