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之家
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日本传统住居的现代变奏 朱海明

筱原一男的住宅设计:日本传统住居的现代变奏朱海明摘要:本文尝试对筱原一男住宅设计中的元素进行分析,通过解析“无用的空间”、“正面性”、“平面分割”、突出的结构和无装饰的器物等筱原先生住宅设计中的重要特征及其传统来源,希望能理解日本建筑传统现代化的筱原路径,为中国建筑传统的现代传承提供镜鉴。
关键词:筱原一男;住宅设计;日本传统住居正文:位于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其现代建筑在经过了多代建筑师的传承之后,似乎已经被公认为获得了一种“日本性格”。
日本的当代建筑尽管有丰富的变化,其中却是有一种日本的气质贯穿其间。
这种气质并非是外来的,而是自发的,和我们对日本整个国家的观感有深刻的一致性。
这种建筑日本性,可以追溯到以筱原一男为代表的日本建筑师的先驱探索。
一、筱原一男和上世纪中叶的日本建筑筱原一男(1925-2006)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在东京工业大学就读、任教并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筱原一男1967年完成博士论文《日本建筑的空间构成的研究》,而他对日本传统的建筑实验则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当时的日本正处在二战之后的再建设高峰,主流的建筑思想是关注建筑的工业化、现代化,推崇柯布发起的现代主义。
筱原先生身处于这样的时代,却选择“向后看”,将传统作为自己创作的“出发点”,这在当时无疑是一股逆流。
但如今回看,数十年过去,这股逆流却赢得了日本建筑界普遍的肯定和尊重。
二、日本传统住居1要理解筱原一男的设计实践与日本传统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先了解日本传统住居的基本情况。
日本传统住居主要有竖穴式住居、平地式住居、寝殿式住居等多种形式。
日本竖穴式住居出现在绳文、弥生、古坟时代,当时人类走出原来居住的洞穴,在平地上建造住处。
为了获得与洞穴相类似的居住环境,人类在平地上挖出圆形的洞穴,在其上搭建木棚来遮风挡雨。
这就是最开始的日本竖穴式住居。
在日本的飞鸟、奈良时期,日本贵族受中国文化影响,建造了寝殿式的宅邸。
寝殿式的建筑规模较大,建筑规整,柱网呈方格网状,已经类似于中国的官式建筑。
采访多木浩二_追忆筱原一男_坂本一成

采访多木浩二:追忆筱原一男Interview With Koji Taki: Remembering Kazuo Shinohara 坂本一成KAZUNARI Sakamoto 翻译:李一纯采访者:坂本一成简介 坂本一成研究室主宰、法政大学客员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东南大学客座教授。
被采访者:多木浩二简介 东京大学文学部美学科毕业。
原千叶大学教授。
专攻艺术学、哲学。
同时进行建筑、现代美术、舞台艺术等的批评活动。
主要通过18世纪末至今的政治、社会、艺术、文化等相关方面,集中关注于历史哲学问题。
主要著作:《可以生存的家》;《“物”的诗学》;《西西弗斯的笑——安塞尔姆·基弗的艺术》;《建筑·梦的轨迹》;《杂学家的梦》;《进步与灾难——现代主义梦的百年》。
1 多木、坂本对谈风景(左为是多木浩二,右为坂本一成)摘要 这篇对谈是筱原一男逝世后,东京工业大学建筑学系刊《ka031·筱原一男特集》(2007)的卷首文章。
同时作为该大学教授和前筱原研究室成员的坂本一成对多木浩二进行了采访并被整理成文,这也是第一次。
关于这篇对谈,系刊编辑给出的小标题如下:“最初的相遇”、“看待/思考筱原一男 究竟是怎样一件事?”、“唤醒人类的非合理性”、“与现代建筑相对的异端”、“从‘意义分析’到‘构成分析’”、“确定的事物/不确定的事物”、“形式主义的变迁”、“筱原一男思考过与并未思考过的”。
关键词 筱原一男;异端的空间;可以生存的家ABSTRACT This dialogue transcript was published as the intro article in the periodical ka031 (2007) run by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Building Engineering i n T o k y o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i n commemorating Kazuo Shinohara. Kazunari Sakamoto, a former member of Shinohara Lab and a professor in 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t that time, had once engaged a s p e c i a l c o n v e r s a t i o n w i t h c u l t u r a l historian Koji Taki, which unfolded around several interesting topics specified by the editor: such as, “the first meeting with Kazuo Shinohara”, “what does it meanto see / think about Kazuo Shinohara?”, “how to evoke the irrationality of human being”, “as an unorthodox modernist”, “from semantic analysis to compositional analysis”, “the certainty / uncertainty of things”, “an evolving formalism”, “what Shinohara has or has not thought about”.K E Y W O R D S K a z u o S h i n o h a r a ; u n o r t h o d o x s p a c e ; l i v e d -i n h o u s e s (Ikirareta-Ie)中图分类号 TU-80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3.05.042文章编号 1000-0232(2013)05-0042-07作者简介 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译者简介 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研究科,建筑学硕士研究生2 谷川的住宅, 1974年3 白之家,1966年(此图详见P8的图1d)4 花山南的家,1968年1 最初的相遇 坂本:至今已有为数不少的人发表过筱原一男论。
对立_筱原一男作品的内在结构_多木浩二

筱原一男研究 Studies on Shinohara Kazuo / 南方建筑 / South Architecture 2013.506 对立:筱原一男作品的内在结构Oppositions: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of Kazuo Shinohara's Work多木浩二KOJI Taki翻译:冯 江译校:刘东洋摘要 通过追踪筱原一男建筑生涯的轨迹,文章分析了他从1966年的白之家到1980年代不同风格时期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讨论了分割与对立、空间反转、混沌、裸形、机器、野性、基因性形式等概念,探究了筱原一男作品的内在结构。
筱原一男的作品以不变的对立关系为基础,演化出诸多的构成变化,他为建筑引入了一种独特的途径,旨在为时代完成对意义的重塑。
关键词 筱原一男;内在结构;意义;对立ABSTRACT Through tracing the locus of Kazuo Shinohara’s architecture career, the article concentrates on an analysisof the intrinsic structure in the works autonomously developed by Shinohara, attempting the correlational analysis of his works from the 1966 House in White into the 1980s, discussing the concepts such as division and opposition, the reversal of space, nakedness, machine, savagery, and Geno-form etc. With this invariant relation of opposition as a base, Shinohara's work has evolved through a great range of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He has introduced a unique approach to architecture, aiming toward the rehabilitation of meaning in his上原的住宅,室内contemporary era.KEY WORDS Kazuo Shinohara; intrinsic structure; meaning; opposition 中图分类号 TU-80;文献标识码 ADOI :10.3969/j.issn.1000-0232.2013.05.006文章编号 1000-0232(2013)05-0006-11作者简介 (1928-2011),日本思想家、艺术评论家;曾任东京造形大学教授、千叶大学教授、神户艺术工科大学客座教授译者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广州,510640)译校者简介 自由撰稿人2013.5 South Architecture / 南方建筑 / Studies on Shinohara Kazuo 筱原一男研究 07筱原一男自述走向“零度机器” 我最近的兴趣集中在“零度机器”理念上。
建筑设计中的抽象与具象

浅谈建筑设计中的抽象与具象摘要:“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所有的实践活动过程的描述,比如科学实验。
但这一说法在建筑设计中,也许尤为典型。
在这里,我首先想把“具体”定义为一种“建造”,把“抽象”定义为“建造之前”,如此,表示我们想要关注过程——一个设计诞生的过程。
关键词:具体;抽象;筱原一男abstract: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from the abstract to the concrete”, which is a description of the marxist philosophy for all practical activities, such as scientific experiments. however, this has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perhaps particularly typical. here, i first want to “concrete”definition of a “construction”, “abstract”is defined as “construction before”, so, we want to focus on process - a design process of the birth.keywords: concrete; abstract; shinohara male中图分类号: tu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所有的实践活动过程的描述,比如科学实验。
但这一说法在建筑设计中,也许尤为典型。
在这里,我首先想把“具体”定义为一种“建造”,把“抽象”定义为“建造之前”,如此,表示我们想要关注过程——一个设计诞生的过程。
1999年 华伦·巴菲特 致股东的信

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致股东函董事长的信1999波克夏海瑟崴股份有限公司致所有股东:本公司1999年的净值增加了3.58亿美元,每股A股或B股的帐面净值皆成长了0.5%,累计过去35年以来,也就是自从现有经营阶层接手之后,每股净值由当初的19元成长到现在的37,987美元,年复合成长率约为24.0%。
在年报中所谓的每股数字系以A级普通股约当数为基础,这是本公司在1996年以前流通在外唯一的一种股份,B级普通股则拥有A级普通股三十分之一的权利。
首页上的数字完全显示出我们1999年的成绩是如何的不理想,这也是个人歷年来表现最差的一年,不管从绝对数字或是与S&P 指数比较皆是如此,当然相对数字是我们比较在意的,只不过时间一久,相对较差的数字其绝对数值肯定也不会理想到哪里去。
即使是顽皮豹探长也知道谁是去年真正的犯人:没错! 就是我本人,而我个人的表现让我想起一位成绩单上满是F跟一个D的四分卫,偏偏又遇到一个体谅人的教练轻声说到:「孩子,我想你把太多的时间摆在单一的科目之上了。
」我所指的单一科目就是"资金的分配",而很显然的我在1999年所获得的成绩就只有D,除此之外表现最惨的要算是Berkshire的股票投资组合了,至于该为这件事负责的,除了少部份的投资是由GEICO公司的Lou Simpson管理外,其余全部都要归咎于我本人,我们几件大型的投资标的,由于本身1999年的经营情况不佳,导致公司股价表现远落后于大盘,不过我们仍然对它们所处的产业情有独钟,同时也愿意继续与它们同在,只是它们的挫败严重影响到我们去年的表现,而且也不确定何时才能够回归正轨。
Berkshire 1999年积弱不振的表现,更导致公司的股价大幅下滑,相较之下,1998年的股价反而表现的比本业还好,去年可说是刚好相反,直到年报发佈之日止仍是如此,当然就长期而言,公司股价的表现大致上还是会与本业的表现相当。
尽管去年表现不佳,不过Berkshire 主要的合伙人-查理孟格,跟我本人仍然预期Berkshire 未来十年实质价值的成长率应该可以略微超越S&P 指数同期的表现,当然这种事没人敢打包票,不过我们依旧愿意以我们所有的身家作为担保,大家应该都知道,我个人的身家有99%以上都摆在Berkshire,我跟我内人从来就没有卖过一张Berkshire的股票,而且除非哪一天真的不够钱花,否则我们永远不会考虑出售任何一张股票。
建筑学报0510-篠原一男

显然,视觉并非是这些戏剧性的全部。 被唤起的身体知觉与视觉形成的紧张关系也 是空间的魅力所在。“白之家”的中心柱却 被非中心化的视觉反复戏虐。视觉的优先性 在质疑的目光之中丧失了空间的主宰权。篠 原一男在视觉的透明性上罩上了一层知觉的 薄纱。“我认为空间之中必须要有回响”[6], 从现代主义“机器”到“生产意义的机器”[7], 从透明到不透明,从传统出发的篠原一男显 然已经从文化的沃土中觉察到未来的动向。
在 2014 年 4 月 19 日举办的“篠原一男回顾展论坛”上,“篠原一 男学派”的建筑师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进行了讲演与对 谈,回顾了他们 3 位与篠原一男的关系,讨论与评价了其在日本当代 建筑中的存在与影响。本次特集全程记录这次论坛的内容,包括了“篠 原一男建筑展论坛实录”和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奥山 信一“关于篠原一男的对谈”;收录了本特集特邀学术主持人郭屹民对 篠原一男作品中日本性分析《从传统到现代——再读篠原一男的动机》 论文及其对伊东丰雄、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 3 位的专访 ;另有东南 大学葛明老师在带领学生制作“蓼科山地的初等几何计划”展出模型 过程中的思考文章。
基于“侘寂”美学理念的建筑色彩处理研究

基于“侘寂”美学理念的建筑色彩处理研究摘要:“侘寂”本是日本传统美学文化之一,但随着人民生活态度的淡然及追求的转变,设计师转变思路,将其应用于建筑色彩上,起到独特效果。
从无印良品和苹果等这些案例的成功可知侘寂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深受业界的认可和喜爱,对建筑空间色彩的设计也是基于此种原因。
正是由于侘寂美学独特的精神底蕴文化,将精华运用到建筑色彩处理当中,弥补了现代建筑设计的精神内涵的缺失,对今后建筑设计的色彩处理部分有很大研究价值。
关键词:侘寂;传统美学;建筑色彩;设计风格一、“侘寂”-美学独具一格的色彩特征“侘寂”与“物哀”、“玄幽”、“意气”统归为日本美学的四大意识,随着现代美学的发展,侘寂往往是揭露事物最质朴的美,一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其色彩处理自然强调突出事物化繁为简的高级感。
从现有的侘寂风设计案例分析,白色、水泥灰、物质原本色基本上可以定位成风格的固有色调。
早在日本就有白色是诸神常幻化成动物的传说,象征着纯洁、神圣、归一,被视为日本审美核心色。
在日本古代,“雪月花”意为白色,象征日本四季自然审美形态,体现了日本人自然观与色彩观[1]。
(一)侘寂风常用色彩侘寂风设计大多以物质本身最自然的色调为主。
例如,家具就应该用其材质的裸色,原木在外的木纹持有独特的回归自然的品质,从色度和颜色的质感都在体现素净和原生态。
再如石质的工艺品,不经打磨和上釉,最初粗糙的色彩感容易表现生活的不完美和沉寂。
特有的高级灰色调,例如亚麻色、石青色、檀木色和水泥灰,其并不是起到添加和渲染作用,而是在降低物体的精致,重在陈述物质的本质。
通过少之又少的靓丽色,表现出在生活中侘寂淡泊浮华的态度,是一种更高级的写实手法[2]。
(二)侘寂风色彩处理特点[3]1、原生态色调突出物质最初质感,舍弃高亮度高饱和的色彩,以灰色调、中性色调为主,更突出空间的肌理美。
2、陈旧的色泽会突出物质本身的时间感,讲述生活中历经岁月的物质独特的美感。
P4G中文版剧情流程攻略(完整版)

【序章】离开了自己熟悉的都市,我在列车上隐约看到了那时的光景.奇怪的长鼻子老人,和白头发的女性。
时间与空间的狭间?我将要面对巨大的灾难?到底……是什么,是梦么?==================================================================【4.11】(调查青色的蝴蝶可以用来存档)也许是旅行导致的疲劳吧,头一直疼的厉害,到家后,想到以后一年就要在这里度过,不免有许多感慨呢,吃饭的时候如同一家人的寒暄,可是叔叔却被电话叫了出去,果然警察的工作很忙呢,表妹到是意外的成熟,只是模仿电视里卡通人物“JUNES”唱歌的时候会表现出童真的一面,打开冰箱里面还有吃的,只是味道就,唉,果然,叔叔生活的也是一塌糊涂呢。
冰箱里有冷炒饭上楼的楼梯旁随便堆放着一些书籍和电话簿,挂历之类的东西(存档位置)。
唉,累的全身都快散架了,今天就早点睡觉好了。
夜晚是如此的漫长,诡异的梦境,绵延的迷雾中,我与那个人影厮杀着,他是谁,我又在做什么,所谓密团又是什么,不想让我知道真相,可恶,狡猾的家伙,居然跑掉了……============================================================================== 【第一部分,怪雾和杀人案】【4.12】自我介绍中,选择【谁是败逃武士啊】勇气UP回家的途中道路居然被封锁了,搞什么,早上学校下雾不让大家回家从遇到的叔叔口中得知道,原来,发生了猎奇杀人事件……山野真由美,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具尸体,被挂在了房子顶上。
大家倍受惊愕,只能各自回家了============================================================================== 【第二部分:困惑的前辈】【4.13】杨介为我的到来进行了小小的庆祝,我也认识了小西早纪前辈,不过看上去她好似有什么烦恼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E
A
2 1
B
建筑一层平面
室内家具
D
C
空间的功能性和导向性消失
私密性
一层不同功能的私密程度
室内空间向室外渗透,空间界定暧昧
空间分析2
在空间的私密程度上,建筑是由绝对私密的卫生间+相对私密的二层卧室+相对 开敞的一层卧室+较开敞的客厅组成。可见空间的私密程度是与功能相挂钩的。在空间比例上,筱 原一男的白之家与他早期的作品久我山的家具有相同的比例。都是1:2的关系,而这也恰好是黄金 分割点的关系1/3,卧室正好位于卧室与客厅的黄金分割点上。
————————————
场地分析
交通分析图
高度分析图
总图
白之家是筱原一男为儿童文学学校的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一共3个 人所没计的木结构的2层小住宅。住宅位于东京的郊外,从主要道路可以 直接通达建筑入口。住宅的北侧有明显高差,北侧道路旁是一个休闲中心。 很多道路都伸入地块内部。主要道路离住宅所在地不远,而且基地旁有— 个小型停车区域。
+
南侧的庭院
+
连续房间进深的方向性 经过外廊面向庭院的方向性
=
白之家
+
单独的房间
+
象征外廊的支柱 类似庭院功能的客厅
+
=
单独房间进深的方向性
经过支撑柱面向客厅的方向性
平面分析3
通过对房屋中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整个房屋的中心都坐落在建筑的重心——支撑柱上。它 不仅是传统的象征,也是整栋建筑的支撑点。大空间起居室位于房屋的一侧,所以起居室的中心位于房 屋的一侧,所以整个房屋属于偏心的多层透空空间。
住宅地基
住宅楼板
住宅支撑柱
住宅的墙体
住宅的门窗
住宅的屋顶
白之家三视图
流线分析1
二层流线
一层拉门开启的 地方都种有绿色植物。 既起到改善环境的效 果,对相邻住宅等又 起到了一定的阻隔作 用。 图中的流线分析 为人们进入住宅的步 行流线。由于门窗的 无导向性,人们进入 房间有多种选择,呈 开敝的局面,这达到 了步行上的连续。人 们步入卧室上楼梯进 入二层。二层有三个 窗口, 一个对客厅上 空,另外两个窗户较 小,面对室外,为了 确保卧室一定的私密 性。
门 窗 分 布
白之家内墙与外墙
建 筑 墙 体
白之家结构分析图 萨夫伊别墅的墙体关系
结构分析2
西方建筑的外形形象基本是一个箱体。在箱体上开设小洞口,加上柱式就是古典 主义:将箱体涂成白色,开设带形开口就是柯布西耶风格:在四边设置玻璃并镶上H形钢就变成密斯的风格, 即使有屋顶大多也是戴在箱体之上的。虽然创造内部空间的方法不同,但是总体来说,结构主体都是箱体。 而日本建筑的外形上基本都是屋顶。也就是说屋顶和地板,通过立柱将屋顶和地板支撑起来,再在中间划分 空间,最终围合内部空间。建筑总共141 .3m2,总共两层,服务于三口之家。建筑的空间划分十分简单,按 2:1的比例划分。两层居室一层客厅,卫生间位于建筑的西北角。卧室的窗整层通高,有良好的视线和通风效 果。但是对于传统住宅的私密程度不是很高,而且二楼的卧室略显压抑。
进屋流线
出屋流线
立面分析1
东立面
南立面
西立面
北立面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通过平面与立面的 相对应和立面的 黑白底图上我们可以看 出,建筑所有的窗或者 门都是根据建筑功能所 排布的。毕竟符合功能 的空间才是美的空间。 我们发现其实日本 建筑的窗既是门,门既 是窗。它同时起到了阻 隔空间和采光的作用。 而它的窗与门与室内高 度的比例都是1:1:1。 这都与日本的传统特点 密不可分,日本一直注 重如何实现与庭院,或 者更为广义上的自然 融为一体的室内,所以 在我们看来能通往庭院 的地方的窗即是门,门 即是窗,强调最大限度 的融合。
空间 排列 顺序
=
把空间违合起来
久我山的家
=
+
1:2:1
+
=
1=1/4+1/2+1/4
白之家
=
+
=
2:1
1=2/3+1/3
结构分析1
在结构上,建筑本身的窗也起到了门的作用,把它们并置后,我们发现它们的高度是一样的。而 且大量的门窗也强调了房屋的流通性。 把门窗去掉后,只留下墙——内墙和外墙。当我们把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 也如此解构时,它们方形的外墙竟如此相同,都采用大窗和简洁的空间划分。 建筑的结构由地基、外墙、内墙、楼板、 结构柱、门窗和屋顶组成。既简单又复杂,空间既明确又模糊。明确的是建筑结构的构成,模糊的是建筑的箱体性和屋 顶性。
平面分析2
日本传统住宅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连续的房间+外廊+南侧庭院,而且连续房 间进深的方向性与经过外廊面向庭院的方向性总成直角。在筱原一男的白之家中 对日本传统特性进行了抽象。长向进深的单独房间+象征外廊的支撑柱+具有庭院 功能的客厅,而它们所形成的方向性互为直角。
日本传统住宅
+
连续的房间 外廊
流线分析2
卫生间与卧室的远离会造成主人一定程变上的使用不便。但对于外面来访的 客人的使用和卫生间的气味起到了一定的隔离作用。 进屋的流线主要是去卧室和卫生间,我们可以看到流线十分简洁明了。出屋流线是从二层卧室出 去和去卫生间。这里就会产生不便,如果孩子住在二层,晚上要去卫生间的话,必然会经过一层的 卧室,这对—层的卧室也是一种干扰。进出孩子的卧室必然要经过父母的卧室,虽然有一定的干扰性, 但是却加强了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性。
+
+
=
空间分析1
推拉门是最能起到空间连通的作用,而且日本建筑的推拉门上还采用半透明的材料制成,更起到连 通空间的作用,这种半透不透的效果使空间更加暧昧。当把建筑的辅助性家具去掉后,住宅的入口开始 模糊化。是A? B? C? D?E还是F?而当空间1和2之间的推拉门打开的时候,空间产生了交融。 空间上的暖昧性。当门窗都打开的时候,室内空间向外渗透,模糊了室内与室外的界限,使空间更加暖昧。内部空间的互融和无导向 性都形成了空间的暖昧性。空间上的连续性,来自于欧洲现代主义对白之家产生的影响。通过支撑柱对廊子的象征,取消了廊子,这样创 造出了更为开放的空间,使起居室、餐厅、楼梯等相互连接,并通过较大玻璃面与外部相连, F 使室内外融为一体。这种开放空间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特征。
经典建筑分析
筱原一男——白之家(house in white)
筱原一男简介
筱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1925-2006)1925年 出生于日本静冈县,1953年毕业于东京工业大学后 留校任教,1987年后在东京工业大学任教授。2006 年7月15日在日本川崎市医院逝世,终年81岁。筱原 一男日本著名的建筑实践家和建筑教育家,曾任教于 东京工业大学,日本一批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例如 伊东丰雄,长谷川逸子,都曾师从筱原一男。筱原一 男是当时最受人关注的住宅建筑家,他试图把日本传 统空间的原型通过抽象的手法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去。
白之家(第一样式)
未完成的家(第二样式)
上原街道的住宅(第三样式) 东京工业大学百年纪念馆(第四样式)
建筑名称 白之家又名白色 住宅 所在地区 东京都杉並区高 井户 设计时间 1964.5-65.11 竣工时间 1 966年 设计师 筱原一男 主体构造 木造 构造设计 津下一英 旌工 藤田组 家具设计 高滨和秀、大桥晃朗 家具制作 青岛商店 建筑规模 地上2层 建筑面积 141.3 m2( -层107.5m2 二层33,8m2)
三种原空间和四种样式:
1964年8月,《日本建筑师》刊登了筱原的经典之作“三种原空间”。文章阐明了他正在发展的建筑理 论基础,即存在三种类型的“具象实体”空间,包括功能空间(functional space)、装饰空间( ornamental space)和象征空间(symbolic space),它们共同作用,构成了建筑的基本形式价值。 筱原一男将其自身的作品按照思想的展开归纳为样式。“第1样式”是热衷于日本传统,并从中提取出 “分割/连接”、“正面性”的手法的时期。“第2样式”则转向在无机立方体外壳中加入名为“龟裂的 空间”的强烈的垂直性空间。“第3样式”筱原提出了“裸形的事物”。“第4样式”:“激进的混沌” 、“现代· 之后”、“随机的噪音”。
环艺1301 姚其洲
材料分析
建筑主要是木造建筑。屋架结构和支撑柱、 室内地板都是木制材料。窗是玻璃材质,墙是 混凝土材质。 玻璃材质
混凝土材质
木头材质
室内图片
综合评述
白之家是筱原一男为一个三口之家所作内设 计。在日本高密度的前提下,探讨了小型住宅的 可能性。而且在不失现代感的同时又抽象了日本 的传统空间,达到了象征性的追求。 白之家坐落于郊区,建筑的基地环境其实并 不理想,建筑师就在已有的环境下发挥最大的创 造性。此时的建筑植被,被赋予的不单单是美化 作用,它们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 在室内,卧室、圆柱和起居室都是对日本传 统空间的抽象化、象征性处理,在空间上,结构 上,白之家又极具暖昧性。边界的模糊是空间暧 昧、混沌。现代的白色箱体与传统的日本屋顶, 又是一种暖昧的组合。白之家展示了传统与现代 的完美结合。 总之,白之家在场地设计的考虑上和对传统空 间的抽象性上,都做到了极致的表现。伴随着筱 原一男对住宅建筑的执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 建筑师,直至今天。
建筑概况 背景介绍 20世纪60年代是公共建 筑备受关注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50 年代小住宅的时代结束,代之以华丽 的巨大建筑潮流的开始。以新陈代谢 为代表的建筑论、城市论、未来论的 不断发表也是这一时期。以大规模建 筑物以及城市开发为主要对象的争论 同时也影响到了住宅。在这样的年代 筱原一男的“住宅即艺术”,“住宅 必须是美的‘等理论,备受瞩目。
平面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