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城市铁路发展分析我国通勤铁路的现况
利用图标分析我国近5年的铁路建设情况

利用图标分析我国近5年的铁路建设情况一、我国铁路行业市场概况1、铁路建设据帕尔格雷福世界历史统计,至2020年美国铁路营业里程15.0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比美国约少0.42万公里。
目前只有美国和中国的铁路营业里程超过10万公里。
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导致人均铁路里程及铁路网密度跟国际前列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我国铁路建设具有巨大潜能。
2015-2020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统计从全国铁路路网建设现状来看,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3万公里,截止2021年年底,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从我国铁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铁路里程发展仍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不仅如此,其中高铁里程3.79万公里,位于世界第一。
至2021年2月30日,安九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4万公里,可绕赤道一圈。
从历史来看,在2021年基建总体低迷的情况下,全国铁路固定投资完成7489亿元,铁路投资也略有减速,比上年同期减少4.2%,为近几年来最低。
未来铁路建设速度将随着铁路网逐渐完善而放缓。
2、运输生产2015-2020年我国铁路客运量与货运量情况2020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22.03 亿人,比上年减少14.57亿人,下降了39.8%;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45.52亿吨,比上年增长1.40亿吨,增长3.2%。
我国铁路客运量在2015-2019年呈持续增长状态,2019年铁路旅客发送量36.6亿人,为历史最高峰。
到2020年疫情原因客运量大幅下降甚至低于2015年的25.35亿人。
而我国铁路货运量在此期间大体保持增长趋势。
铁路货物运输较旅客运输而言,受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影响稍小。
主要大宗商品货运量(煤炭、石油、钢铁及有色金属、金属矿石及矿建材料等)占铁路货运量比重较大;其中,煤炭为最主要产品。
但近几年该比重有小幅下跌的趋势,2016-2020年从52.88%下降至47.4%。
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

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城市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对几个主要城市的交通情况进行了分析。
一、城市交通的基本情况(一)北京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和复杂交通网络的城市。
其交通特点主要包括:1、道路资源紧张:城市道路建设难以跟上机动车增长的速度,导致道路拥堵成为常态。
2、公共交通发达: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系统覆盖广泛,但在高峰时段仍面临较大压力。
(二)上海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交通状况也备受关注。
1、交通流量大:由于经济活动频繁,人员和货物流动量大,交通流量一直处于高位。
2、多样化的交通方式:除了传统的公共交通,还有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兴交通方式的补充。
(三)广州广州作为南方的重要城市,交通具有自身特点。
1、道路规划复杂:由于城市发展历史和地理因素,道路规划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2、对外交通枢纽:承担着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功能,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紧密。
(四)深圳深圳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
1、智能交通发展迅速:积极应用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
2、交通需求增长快: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不断增加。
二、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一)交通拥堵这是各大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
在高峰时段,道路上车辆排起长队,通行速度缓慢。
不仅浪费了人们的时间,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公共交通分担率有待提高尽管公共交通在不断发展,但仍有很多人选择自驾出行,导致公共交通的分担率相对较低。
(三)交通设施建设不足部分城市的道路、桥梁、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
(四)交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交通执法不严格等问题在一些城市依然存在,影响了交通的顺畅运行。
三、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分析(一)城市规划不合理一些城市在早期规划时,没有充分考虑到交通需求的增长,导致功能区分布不合理,居民出行距离过长。
高铁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高铁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高铁交通成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亮丽名片。
高铁列车凭借其高速、稳定、舒适的特点,已在中国大地上辐射出绚丽的光芒。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高铁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我们有必要对高铁的现状与未来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高铁的发展现状。
中国高铁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就建成了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
此后,中国高铁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高铁网的拓展使得城市间的交通更加便捷,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提供了强大支持。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长、速度最快的高铁网,高铁列车不仅覆盖了大部分一、二线城市,还延伸到了许多三、四线城市,极大地提高了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
然而,高铁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是高铁建设过程中的投资问题。
高铁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往往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这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其次是高铁线路的运营问题。
以目前的票价定价策略,高铁线路的运营收入很难覆盖日常运营成本,这使得高铁运营公司面临着亏损的困境。
最后是高铁与其他交通方式的竞争问题。
虽然高铁的快速、稳定使其成为了很多人出行的首选,但随着航空、公路等交通工具的进一步发展,高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服务质量和运营成本控制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展望一下高铁的未来趋势。
首先是技术的改进与升级。
高铁列车的设计和制造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环保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更节能的动力系统、更智能的控制系统等。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高铁的智能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例如,高铁车站的自动化管理、车票的电子化等。
其次是高铁线路的拓展与国际合作。
中国已经成为了高铁技术和设备制造的全球领先者,未来中国高铁的国际合作将会进一步加强,高铁线路将更广泛地拓展到世界各地,推动世界高铁事业的发展。
最后是高铁服务的多样化与个性化。
铁路时政分析总结范文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铁路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到铁路改革的深入推进,铁路时政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铁路建设、运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对我国铁路时政进行分析总结。
二、铁路建设1. 高速铁路快速发展自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截至目前,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效率。
2. 城际铁路建设加速为满足城市间通勤需求,我国城际铁路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共有20多条城际铁路项目开工,涉及城市40余座。
城际铁路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城市间互联互通水平。
三、铁路运营管理1. 提高服务质量近年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强服务质量建设,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通过优化售票流程、加强客运服务、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等措施,铁路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2. 优化运输组织为提高铁路运输效率,铁路部门不断优化运输组织。
通过实施列车重联、增加列车班次、提高列车编组密度等措施,有效提升了铁路运输能力。
3. 创新服务模式为满足旅客多样化需求,铁路部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例如,推行“互联网+铁路”服务,实现线上购票、退票、改签等功能,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
四、铁路改革1. 股权制度改革为推进铁路改革,我国铁路企业开展了股权制度改革。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铁路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2. 运营体制改革铁路运营体制改革是铁路改革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铁路部门推进了铁路局改革、货运改革等,旨在提高铁路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铁路改革的重要任务。
通过优化运输结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等措施,铁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总结总之,我国铁路时政在铁路建设、运营管理和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北京市郊铁路S2线旅客出行特征调查分析

北京市郊铁路S2线旅客出行特征调查分析钟绍林;李静;钱丙益【摘要】目前我国市郊铁路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运营现场的第一手资料还比较缺乏。
通过对北京市郊铁路S2线沿线车站旅客的抽样调查,文章归纳和分析了旅客的出行特征,包括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收入特征、出行目的、集散方式等,以期为市郊铁路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郊铁路S2线的旅客以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学生为主,旅客中70%以上是以旅游为出行目的,相比旅游,上下班和公务出行等所占比例较小,旅客每周乘坐的次数也较少,北京市郊铁路S2线没有达到充分发挥通勤的功能,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
%Suburban railway is booming in China at present, but we are faced with a shortage of firsthand information a-bout its oper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rid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ssengers on this line, including passengers`age composition, 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 their payload and propensity to consume, their taste in traveling etc. On the basis of a sampling survey on passengers at stations along Beijing S2 suburban railway, we have got results that are valuable for the strategy of railway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passengers of Beijing S2 suburban railway are employees of enterprises and students, with more than 70% of them taking trains for traveling. But comparing with the tourists, the commuters and business travelers are out of proportion, and the ridership on this line is far from being saturated. Beijing S2 suburban railway could not fulfill itscommuting function and bring about economic benefit,which becomes the focal point of analysis in this paper.【期刊名称】《高速铁路技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北京;市郊铁路;旅客;出行特征;调查分析【作者】钟绍林;李静;钱丙益【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21由于市郊铁路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运行距离长等优点,在城市不断扩大的今天,世界各大城市都十分重视发挥市郊铁路的作用。
《2024年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开行快慢车对策研究》范文

《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开行快慢车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地铁网络日益繁忙,尤其是中心城区外的地铁线路,面临着客流量大、线路拥挤、运营效率低等问题。
为了提高地铁运营效率,满足市民出行需求,本文对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开行快慢车对策进行研究。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北京市作为国内一线城市,地铁网络覆盖面广,承担着巨大的客流运输任务。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地铁线路的拥挤程度日益加剧,运营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开行快慢车是提高地铁运营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对快慢车策略的研究,可以优化地铁线路运营组织,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缩短乘客出行时间,缓解地铁线路拥挤状况,提升市民出行体验。
三、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现状分析目前,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客流量大,高峰时段拥挤;二是线路拥挤,列车运行速度受限;三是运营效率低,难以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对地铁线路进行优化,开行快慢车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
四、快慢车对策研究4.1 快慢车定义及特点快慢车是指在不同区段上以不同速度运行的列车。
快车主要在客流较大的区段上运行,以缩短乘客出行时间;慢车则主要在客流较小的区段上运行,以提供更多的运输能力。
快慢车策略具有灵活、高效、节约运输资源等优点。
4.2 快慢车实施条件实施快慢车策略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地铁线路具备足够的运输能力;二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先进可靠;三是车站设施完善,方便乘客换乘;四是客流分布较为集中,具备开行快车的条件。
4.3 快慢车对策实施方案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外地铁线路的现状,可以采取以下快慢车对策实施方案:(1)根据客流分布情况,合理划分快车和慢车的运行区段。
在客流较大的区段上开行快车,缩短乘客出行时间;在客流较小的区段上开行慢车,提供更多的运输能力。
(2)优化列车运行图,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通过科学合理的列车运行图,确保快车在客流较大的区段上以较高速度运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发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交通运输系统的现状及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经济发展的推动,北京市的交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交通问题已成为制约北京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之一。
因此,了解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及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改善北京市的交通状况和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概况,包括交通运输网络的构成、主要交通方式的使用情况以及运输需求的特点等。
其次,重点分析北京市交通运输面临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出行不便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的发展。
最后,本文将展望北京市交通运输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旨在解决当前的问题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通过对北京市交通运输现状的全面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对策建议的提出,可以为北京市交通运输的改善与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本文也将深入研究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为北京市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信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市的交通运输将迎来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框架进行介绍,包括主要章节的标题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如下所示: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北京市交通运输概况2.2 北京市交通运输问题3. 结论3.1 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前景3.2 对策建议在引言部分之后,正文部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是北京市交通运输概况和北京市交通运输问题。
在正文部分分析完交通运输现状后,结论部分给出了北京市交通运输发展前景以及对策建议。
整篇文章的结构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北京市交通运输的现状和发展。
1.3 目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和探讨北京市的交通运输现状,深入了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前景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摘要:一、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二、我国铁路网络的现状三、我国铁路运输的优点和挑战四、未来我国铁路发展的趋势和规划正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优点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简要概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自19世纪末清政府时期开始,我国就开始修建铁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八纵八横”为主骨架的全国铁路网。
二、我国铁路网络的现状截至2023,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超过3.6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70%以上。
我国铁路网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的格局。
三、我国铁路运输的优点和挑战我国铁路运输具有以下优点:1.速度快: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长途旅行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出行效率。
2.运能大:铁路货运能力强大,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3.成本低:相较于航空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然而,我国铁路运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铁路网覆盖不足:虽然我国铁路网已经覆盖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但仍有部分偏远地区尚未通铁路。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铁路网密集,而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仍需加强。
3.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实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
四、未来我国铁路发展的趋势和规划未来我国铁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高速铁路网将进一步优化:构建“全国1小时、城市群2小时、都市圈半小时”的高铁出行圈,提高铁路运输的便捷性。
2.普速铁路改造升级:提高普速铁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和货运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北京城市铁路发展分析我国通勤铁路的现况
发表时间:2019-07-18T15:52:44.84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8期作者:杨珉沣[导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比较棘手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01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拥堵成为各大城市比较棘手的问题。
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体系是大城市的不二选择。
一百多年来,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速度相当迅速,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经历了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特别
是近十年的飞速发展,借鉴当今世界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趋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有了城市轨道交通,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有所缓解。
通勤铁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30年代,列车在专用的电气化线路上运行,承担城市中心到郊区的运输。
到了上世纪70年代,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工业结构、住宅结构和商业网点发生较大变化,逐渐出现了一个大城市从向心集聚转向离心分散发展的转折吋期,即郊区化过程。
现代城市的发展产生两个方向的运动特征:一部分人向郊区流动,这些人对生活质情耍求较高,原因是郊区的自然和生活环境较中心城区好很多,导致城市布局向多中心方发展,新城或郊区组团便产生了;另一方面,郊区和新城的上班族向中心城聚拢,导致中心城的开发建设要向立体化发展才能容纳更多的人口。
人口的两个方向的流动导致很多人在郊区或新城居住而在市中心工作,产生流向集屮且时间性差异明显的大量客流。
于是,以市中心为核心,覆盖周围地区,承担中心与邻近市镇间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的通勤铁路便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要组成部分。
二、通勤铁路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对通勤铁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甚至命名较为混乱,比如有郊区线、市郊铁路、市域快线等等,议至还有人称为铁路公交的。
笔者认为,广义的通勤铁路要以功能定位为基准,无论是国铁制式还是地铁制式,只要满足下面功能定位的轨道交通都可以称为通勤铁路。
①要为中心城新城之问的通勤、通学、商务、公务、旅游、休闲、购物和探亲等乘客捉供快速的公交通服务:
②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市区内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共同构成多层次的轨道交通体系;
③支撑和引导大城市由单中心向多小心发展形态转变、促进新城的发展。
三、通勤铁路的线路适用性通勤铁路线路的适用性是指既有铁路改造为市郊铁路后,综合考虑线路是否满足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布局结构协调性如何,既有铁路走向与市郊客流走向一致性如何,沿线景观风貌怎样;线路能否满足市郊客流的出行需求,比如发车间隔长短;既有铁路改造的工程量和工程难度怎样以及工程造价、运营费用和开发情况如何等。
四、北京市通勤铁路的发展现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一2020年)》强调在市域范围内积极构建“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这一新的城市空间结构,改变目前单中心均质发展的状况,通过对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解决中心城过度聚集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同时,通过构筑新的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发挥中心城、新城和镇的福射带动作用,保障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于是,在“两轴一两带一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维础上,形成中心城一新城一镇的市域城镇结构。
在这个规划的基础上,北京共开通运营三条通勤铁路,分别为S2线、副中心线和怀密线。
北京的通勤铁路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其中,S2线开通于2008年8月6日,是在京包铁路和康延支线上开行的通勤列车,是北京市的第一条市郊快速通勤铁路运输系统。
该线路开通时由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北站始发,途经西城区,海淀区,昌平区,延庆区和张家口市怀来县,终点为延庆区的延庆站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的沙城站。
怀密线又称S5线,,是为满足市民前往怀柔区、密云区旅游、通勤出行需求,并为怀柔科学城、雁栖湖、古北口等重点功能区提供快速轨道交通支撑而建设的市郊列车。
起自昌平区黄土店站,经怀柔北站至密云区古北口站,全长135.6公里,共设黄土店、昌平北、范各庄、怀柔北、黑山寺、古北口6座车站。
城市副中心线为满足从北京市中心至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早晚高峰职工通勤的需求,于2017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采用“京通号”动车组,利用西长线、北京地下直径线、京哈线至通州站开行市郊列车,衙门口站至通州站间线路长度38.8km,沿途自西向东设置北京西、北京、北京东、通州和乔庄东5座车站。
五、北京通勤铁路的适用性分析目前在运行的北京通勤铁路,均存在以下特点与问题:(1)、路线均是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大前提下利用既有铁路改造而成的,符合城市发展规划布局,满足提出的“中心城+新城+镇”的市域布局结构。
其走向分别为城市中心连接市郊西北、东北以及副中心,为沿线上班族以及风景区游客提供了方便。
(2)、所有线路发车间隔均较长,其中车次最多的S2线,间隔也在30min以上,怀密线每天只对开两对,副中心线只在早晚高峰运行共四对,均不能实现随到随走,不能满足真正的通勤需要。
(3)、采用原有的国铁进出站以及检票模式,市民需要持实名制市郊铁路一卡通、中铁银通卡或铁路磁质车票、电子票乘车,大大降低了乘坐的便利性。
通过对北京市通勤铁路的适用性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目前北京市通勤铁路的建设与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当初建设时候的效果。
六、结论与展望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网络越来越完善,既有铁路参与城市交通将会加强卫星城与中心城之间旳联系,所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既有铁路改造为通勤铁路线路的适用性主要从城市发展和规划、交通服务水平情况、工程改造难易程度和经济性四方面综合考虑。
如果与城市空间布局相协调并支持城市规划和发展,为乘客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由既有铁路改造为通勤铁路的难度不大并且经济性很好,线路适用性好。
而北京市目前通勤铁路的适用性不是很理想,还需要进一步改造升级,这也是摆在我国通勤铁路发展上最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毛保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周翔民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城乡建设,
3、杜佳文我国市郊铁路规划建设布局模式研宄城市交通,
4、李希方废弃铁路转换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可行性分析科学论坛
5、何静我国市郊铁路技术的发展模式构想上海铁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