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道机车现状及发展
2024年铁路机车车辆市场前景分析

铁路机车车辆市场前景分析引言随着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铁路扮演着重要角色。
机车车辆作为铁路运输的核心设备之一,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前景进行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
1. 市场发展状况铁路机车车辆市场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其规模和影响力与铁路运输行业紧密相关。
近年来,全球铁路运输体系不断完善,铁路线网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同时,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消耗的问题,铁路交通逐渐受到关注,从而刺激了机车车辆市场的发展。
2. 市场趋势分析2.1 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铁路机车车辆市场正面临着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发展的浪潮。
新一代机车车辆往往具备更高的运行速度和运载能力,并且在能源利用效率上有较大改进。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车车辆的运行更加精确和高效,能够及时检测和修复故障,提高运行安全性。
2.2 环保节能趋势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铁路机车车辆市场正逐渐向环保节能方向发展。
新一代机车车辆普遍采用更加清洁的能源,如电力和液化天然气,以替代传统的煤炭和柴油。
这些环保节能的措施不仅符合环保要求,也能够降低运营成本。
2.3 区域差异和需求变化不同地区的铁路交通需求存在差异,因此铁路机车车辆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
一些快速发展的地区,如中国和印度,对铁路机车车辆的需求很高。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欧洲和北美,对于机车车辆的技术水平和环保程度有更高的要求。
3. 潜在机会和挑战3.1 潜在机会随着铁路交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铁路机车车辆市场正面临着巨大的潜在机会。
新铁路线路的建设和改造工程需要大量的机车车辆来支撑,而智能化和环保节能的需求也为机车车辆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3.2 挑战与竞争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和竞争。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机车车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成为了差异化的竞争要素。
2024年铁路机车市场分析现状

铁路机车市场分析现状引言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对铁路运输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当前铁路机车市场进行分析,探讨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根据最新数据,全球铁路机车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
2019年,全球铁路机车销售额达到X亿美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得益于不断增长的铁路运输需求以及铁路基础设施的发展。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全球铁路机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公司垄断。
这些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庞大的产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销售网络。
此外,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使得一些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
这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价格来争取市场份额。
市场驱动因素铁路机车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铁路运输需求增长: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扩大,铁路运输需求逐渐增加。
相比其他交通方式,铁路具有更低的运输成本和更高的运输效率,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
2.环保意识增强:由于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政府推行的环保政策也对铁路机车的需求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比汽车和飞机,铁路运输对环境影响较小,更加环保可持续。
3.技术升级推动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机车的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例如,电动机车和高速铁路的发展,提高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和安全性,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增长。
市场挑战尽管铁路机车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一些挑战:1.高成本制约发展:铁路机车的研发和制造成本较高,这限制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进入。
同时,市场竞争也使得价格压力不断增加,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带来挑战。
2.技术创新压力:随着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新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
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性能和降低成本,以在竞争中保持竞争力。
3.政策和法规限制:各国在铁路运输领域有一定的政策和法规限制。
企业需要遵守这些规定,同时也需要了解各国市场的需求和特点,才能更好地进入市场。
2024年铁路机车车辆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铁路机车车辆市场调查报告1. 摘要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的铁路机车车辆市场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市场规模、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相关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2. 引言铁路机车车辆作为铁路运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载货物和旅客的重要任务。
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铁路机车车辆市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报告将通过调查和分析,全面展示当前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情况。
3.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3.1 市场规模根据调查数据显示,铁路机车车辆市场在过去几年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
据我国铁路总公司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总数达到XXX台,同比增长X%。
市场规模仍然庞大,但增速逐渐放缓。
3.2 竞争格局在铁路机车车辆市场中,存在着若干主要的竞争企业。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大连机车车辆厂、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市场份额等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国际上也有一些厂商在中国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分析4.1 客货运市场需求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客货运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客货运市场对铁路机车车辆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发展,对高速机车车辆的需求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4.2 技术升级与更新需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铁路技术的不断革新,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和更新。
新技术的应用,例如自动驾驶技术和节能环保技术,对市场需求产生了重要影响。
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研发和推广新一代智能机车车辆。
5. 市场发展趋势5.1 电气化力度增加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能源消耗的限制,铁路机车车辆市场将逐渐实现电气化。
电气化机车可以有效减少排放,提高运行效率。
预计未来几年,电气化机车车辆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
5.2 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铁路机车车辆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铁道机车现状及发展

3、0号机车
1882年10月,中国第一次 从英国纽卡斯尔的史蒂芬森机 车厂购进了两台机车,由于它机 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人们便 把它称为0号机车.
0号机车没有导轮和从轮, 只有两对动轮,车轴排列为0-20式,动轮直径为812.8毫米.
它们比较幸运,有识之士 将其中一辆保存下来了,成为中 国乃至世界现存古老的机车之 一.
厂还有四方厂、太原厂、铜陵厂.
10、其他型号的蒸汽机车
1跃进型调车用蒸汽机车,代号YJ. 1958年济南机车厂设计 制造,1961年停产,唐山、牡丹江、武昌、济南等工厂共制 造202台.机车全长18326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60公里,模数 牵引力千牛,轴式1-3-1.
2星火型蒸汽机车是地方铁路使用的小型蒸汽机车,由大同 工厂1960年设计,长春工厂试制成功,代号XH.1961年停产, 长春、牡丹江工厂共制造48台.机车全长13480毫米,构造速 度每小时25公里,模数牵引力75千牛,轴式0-4-0.
4、解放型机车
从 1950 年到 1952 年末,青岛四方机车工厂抓紧修复组装了首批 20 台蒸汽机车. 铁道部将这批1-4-1轴式机车定为 ㄇㄎ 1 型音:摩科, 注音符号,编号2101-2120号, 1959年变更机车型号后改称为 解放型,代 号JF .
2101 号是这批机车的首台, 它于1950 年9 月修复完毕,正逢新中 国成立一周年前夕,滕代远部长亲自批准命名为国庆周年号简称国庆号, 镌刻铜匾镶在车身上,向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尽管不是真正意义上我国 自己制造的第一台火车头,但在很长时间内还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国产 第一台
二、蒸汽机车的基本结构
• 蒸汽机车由锅炉、机械、走行、煤水车四个主要部 分组成.
• 1、锅炉部:燃料在炉床上燃烧,使锅水吸收燃料放出 的热能变为具有一定压强的蒸汽,并将蒸汽贮存在锅炉 中以备使用.
2024年铁路机车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铁路机车市场调查报告概述本报告是对铁路机车市场进行的调查研究。
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对铁路机车市场的发展现状、竞争态势、前景展望等进行分析,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情况,并为其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市场现状分析1.市场规模:铁路机车市场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内,铁路机车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
2.市场细分:铁路机车市场主要分为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等几个主要细分市场。
其中,电力机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
3.主要竞争对手:铁路机车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外知名制造商,如中国南车、巴西EMD等。
4.市场驱动因素:需求的增加、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支持政策推动了铁路机车市场的增长。
此外,铁路运输的环保、高效等特点也促使了铁路机车市场的发展。
市场前景展望1.发展趋势:预计未来几年内,铁路机车市场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和现代化列车管理系统的引入,电力机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2.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铁路机车市场将不断出现创新技术,如智能化控制系统、高效节能动力系统等,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
3.市场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全球交通需求的增加,铁路机车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会。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和拓展国际市场来抓住这些机会。
市场竞争策略1.品牌建设: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美誉度,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技术研发: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以满足市场需求并保持市场竞争力。
3.合作共赢: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以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4.国际拓展: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根据不同地区的需求制定适应性的产品和销售策略,实现市场多元化。
总结本报告对铁路机车市场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并对市场现状、前景展望和竞争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现状及发展

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现状及发展
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的现状是在不断发展并且不断更新。
中国国家铁路机车主要由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两大类构成。
电力机车是我国国家铁路主要的牵引机车。
随着高铁和城际铁路的快速发展,电力机车的数量不断增加。
现在,中国国家铁路机车主要使用交流电力机车,其中包括有分高速列车和普速列车两种类型。
内燃机车是中国国家铁路机车中的另一类重要机车。
主要用于铁路的调车和一些次要线路运输任务。
内燃机车分为柴油机车和燃气机车两种。
随着我国铁路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内燃机车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国家铁路机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不断升级: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的技术不断升级,包括牵引力、安全性能、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提升。
2. 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国家铁路机车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以适应铁路运输的需求。
目前,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的数量已达到了一个庞大的规模。
3. 国产化程度提高: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技术水平,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的生产逐渐向国内转移。
越来越多的机车开始采用国产零部件和技术,提高了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的自主研发能
力。
总之,我国国家铁路机车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更高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和更高的效率发展的。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的规模不断扩大,国家铁路机车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同时,我国还将加强与国际机车制造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国家铁路机车的技术水平。
2023年铁路机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2023年铁路机车行业市场环境分析铁路机车是铁路运输中最基础和关键的一种交通工具,对于保障运输安全、提高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铁路机车行业市场环境也日益复杂和多元化。
本文将分析铁路机车行业市场环境。
一、政策环境我国政府对于铁路运输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近年来,我国投入巨资加强和完善铁路设施建设,实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加快推进铁路运输发展。
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发展规划,推动了铁路机车行业的发展并提高了市场需求。
近期出台的《“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是提出了推动智能铁路机车的发展,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燃油机车等相关政策,这将对铁路机车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二、市场需求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日益壮大,铁路运输的整体需求逐年增加。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统计,2020年全年铁路货物运输量达47.55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铁路机车的使用量占到了相当一部分。
同时,高铁、城际铁路等城市化铁路交通快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开发也带动了铁路机车的需求。
市场需求的增加对于铁路机车行业具有积极影响。
三、市场竞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铁路机车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
国内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经验等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实力和市场份额。
对于国内铁路机车企业来说,要抓住市场机遇,增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创新型发展,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要通过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提高,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技术升级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铁路机车行业也面临着技术升级和创新的压力。
国内外铁路机车生产企业在技术、质量、服务方面的差异也逐渐扩大。
而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成为铁路机车行业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
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铁路机车的安全性、智能化、自监管和自诊断能力,提高铁路机车的综合使用效益。
综上所述,铁路机车行业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都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中国铁路电力机车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电力机车的现状与发展铁路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命脉,深刻影响着所在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土安全、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和地缘政治的深入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凸现铁路产业的比较优势。
全球范围内对铁路运输需求的上升,促进了机车车辆制造业的发展。
在铁路牵引动力中,电力机车具有其他机车无可比拟的优势。
由于速度快、爬坡能力强、牵引力大、不污染空气,因此发展很快。
一、我国电力机车的发展:中国电力机车在40多年的风雨中不断发展进步,前后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开发了四代产品,累计研制17种机车共生产2500多台。
在1983年以前,中国电力机车发展缓慢,主要原因:(1)基础差。
(2)中国铁路政策:重修建铁路,轻机车车辆制造。
(3)中国铁路牵引动力政策是“内电并举,以发展内燃机车为主”。
(4)先进技术引进少。
(5)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的干扰。
第一阶段,1956一1968年,是中国电力机车早期引进仿制。
1956年,中国政府提出:要迅速地、有步骤地研制使用电力机车。
1957年,中国组织了一个由第一机械工业部、铁道部以及高校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电力机车考察团,于1958年初赴前苏联考察。
考察团用半年时间,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以当时前苏联新设计试制成功的H60型铁路干线交直流传动电力机车样机为基础,结合中国铁路规范,选用单相交流工频25kV电压制,作出了机车的设计方案。
考察团回国后,组成电力机车设计处,在前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了全面设计。
1958年底,湘潭电机厂在株州电力机车工厂等厂所协助下,试制出了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6Y1型干线电力机车。
6Y1小时功率3900kw,最高速度100km/h, 6轴。
机车经环形铁道运行试验,由于作为主整流器的引燃管不能正常工作返厂整修。
1959年起,株州工厂和株州电力机车研究所(下称株洲所)等厂所联合对6Y1机车进行了多次试验,做了很多改进,到1962年共试制5台机车,并在宝凤线上试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内燃机车早期试制的5年(1958~ 1963)
技术特征: (1)机车或柴油机基本上是仿制 国外的产品;
(2)直流电力传动匹配二冲程中 速柴油机和四冲程高速柴油机;
(3)液力传动匹配四冲程高速柴 油机;
(4)设计技术水平低,可靠性差。
•
2、机械部:通过蒸汽在汽机内的工作,将热能变为 机械能,以带动机车动轮转动。 • 3、走行部:承担机车上部重量,将机械部所作的功 变为牵引力使列车运行,并保证机车顺利通过曲线。 • 4、煤水车:装载煤、水、油和存放机车工具及备品 的处所。
三、蒸汽机车的简单工作过程
• 蒸汽机车的简单工作过程如下: • 燃料在机车锅炉火箱内的炉床上燃烧,产生的热能 经锅板及大小烟管传给锅水成为蒸汽,并贮存在锅炉 内部。使用时由导汽管导入汽缸内,推动鞲鞴移动。 推动动轮作回转运动使机车运行。
7、人民型机车
1957年,大连工厂对胜利型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命名为人民型,代号RM。 机车全长23252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110公里。模数牵引力177千牛,轴式23-1 。1958年起由四方工厂试制生产,1966年停止生产,共制造258台。 1001号为四方机车车辆厂于1958年4月生产的第一台人民型机车 ,人民 型机车的动轮直径1750毫米,是国产机车中最大的。
• (二)接车轴配列分类
• 按照车轴配列分类是将机车的导轴、动轴和从轴的 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来表示。例如: • 前进型机车,其轴列式为1-5-1,具有一根导轴、 五根动轴和一根从轴; • 胜利型机车,其轴列式为2-3-1,具有两根导轴、 三根动轴和一根从轴; • 工建型机车,其轴列式为0-3-0,只有三根动轴, 没有导轴和从轴。
3、“0”号机车
1882年10月,中国第一 次从英国纽卡斯尔的史蒂芬森 机车厂购进了两台机车,由于 它机身上有一个大大的“0”字, 人们便把它称为“0”号机车。 “0”号机车没有导轮和从 轮,只有两对动轮,车轴排列 为0-2-0式,动轮直径为812.8 毫米。 它们比较幸运,有识之士 将其中一辆保存下来了,成为 中国乃至世界现存古老的机车 之一。 “0”号机车是我国珍贵的 文物,1985年曾飘洋过海,被 送往日本在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3)工建型工矿及调车用蒸汽机车(代号GJ),大连厂设计, 1958年9月太原机车厂生产出第一台。太原、成都厂生产至1961年, 共制造122台。机车全长9735毫米,构造速度35km/h,模数牵引力 144千牛,轴式0-3-0。 (4)红旗型蒸汽机车(代号HQ)是大连机车厂于1958年设计试制 成功的干线蒸汽机车,车轴式为1-5-0 。由于固定轴距较大,经常挤 坏道岔;又因无从轮转向架,高速时摆动较大等原因,由大连机车 厂和唐山工厂生产三台后,没有继续生产。 红旗型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由大连机车车辆厂设计人 员用20天时间完成设计,用一个多月时间完成样车试制。 (5)蓉建型机车是成都机车工厂为地方铁路设计制造的窄轨蒸汽机 车。1959年制造出首台,至1965年停止生产,共制造70台。轴式04-0 ,轨距762mm。 (6)援朝型蒸汽机车、1965年为越南研制的货运米轨蒸汽机车, 1970年停产,共生产67台,构造速度70km/h,轴式1-4-1,由大连 机车车辆厂制造。
1804年英国人理查德 ·特里维西克制造出世界上第一 台在轨道上行驶的蒸汽机车;1814年,英国的斯蒂芬森制 造出一台 5吨重的“皮靴”号蒸汽机车,这通常被认为第 一台成功的蒸汽机车。 解放前,我国没有机车制造业。解放后将原来的机车 修理工厂改建成制造厂,并逐步建立了具有现代化设备的 机车制造工业。从1952年以来,我国成批制造了解放型、 人民型、建设型、前进型等蒸汽机车近万台。 1988年12月21日我国最后一台大型蒸汽机车——前进 7207号机车在大同机车厂交验出厂,标志着蒸汽机车时代 的结束。
◆内燃机车简史
我国内燃机车经历了50多年的发展,经过了 早期试制、定型生产 、自主开发、采用先进技术 开发新型内燃机车四个阶段,累计生产了4代、 200多种型号的18000 多台内燃机车(至20 09年末)。内燃机车产品,也经过了试制产品、 第一代产品、第二代产品、第三代产品四个阶段。 目前正在开发生产第四代产品。
8、前进型机车
1956年9月,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台干线货运蒸汽机车在大连机 车车辆厂终于试制成功。当时定名为和平型(代号HP),“文化大 革命”期间又改为反帝型(代号FD) ,1971年再改为前进型,代号 QJ。 前进(QJ)型0001号蒸汽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厂1956年制造的 中国第一台4轴煤水车的干线货运机车,轴列式1-5-1, 全长26.10米, 构造速度80公里/小时, 模数牵引力33290公斤。
5、建设型机车
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 工厂在解放型机车的基础上, 又进行现代化改造,设计了 建设型干线货运蒸汽机车, 代号JS,并于1957年试制出 第一台。该机车性能有了较 大地提高,达到较先进的水 平。构造速度85km/h,全长 (机车加煤水车)23337mm。 模数牵引力250千牛,轴式14-1。建设型到1988年止, 共生产1916台。
(三)机车标记
机车标记用来标明机车型别、主要特征和机车号码,每 一台机车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记。 蒸汽机车标记由三部分组成:机车型别由汉语拼音字母 表示、主要特征的辅助记号由数字下标表示,机车号码由数 字表示。例如QJ101
二、蒸汽机车的基本结构
• 蒸汽机车由锅炉、机械、走行、煤水车四个主要部 分组成。 • 1、锅炉部:燃料在炉床上燃烧,使锅水吸收燃料放 出的热能变为具有一定压强的蒸汽,并将蒸汽贮存在 锅炉中以备使用。
பைடு நூலகம்、“解放”型机车
从 1950 年到 1952 年末,青岛四方机车工厂抓紧修复组装了首 批20 台蒸汽机车。 铁道部将这批1-4-1轴式机车定为 “ㄇㄎ 1 型(音: 摩科,注音符号),编号2101-2120号, 1959年变更机车型号后改称 为 “解放”型,代号JF 。 “2101 号”是这批机车的首台, 它于1950 年9 月修复完毕,正 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前夕,滕代远部长亲自批准命名为“国庆周年号” (简称国庆号),镌刻铜匾镶在车身上,向祖国献上了一份厚礼。尽 管不是真正意义上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台火车头,但在很长时间内还 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国产第一台” 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 “解放”型2121号,构造速度80km/h,全长(机车加煤水车) 22634mm。这种机车随后成批生产,到1960年“解放”型停止生产 时,共制造了455台。
10、其他型号的蒸汽机车
(1)跃进型调车用蒸汽机车,代号YJ。 1958年济南机车 厂设计制造,1961年停产,唐山、牡丹江、武昌、济南等 工厂共制造202台。机车全长18326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 60公里,模数牵引力137千牛,轴式1-3-1。 (2)星火型蒸汽机车是地方铁路使用的小型蒸汽机车, 由大同工厂1960年设计,长春工厂试制成功,代号XH。 1961年停产,长春、牡丹江工厂共制造48台。机车全长 13480毫米,构造速度每小时25公里,模数牵引力75千牛, 轴式0-4-0。
中国铁道牵引动力的发展及动车组简介
主要讲授内容
• 蒸汽机车的发展
• 内燃机车的发展 • 电力机车的发展 • 动车组发展简介
◆蒸汽机车简史
一、蒸汽机车的分类和表示法
• (一)按用途分类 • 1、客运机车:要求能高速平稳地运行,其动轮直径较 大,并在前方装设二轴导轮转向架,如人民型和胜利 型机车。 • 2、货运机车:要有较大的牵引力和粘着重量,动轮 较多,动轮直径较小,汽缸直径较大。在动轮的前方 装有单轴导轮转向架,如前进型和建设型等机车。 • 3、调车机车:我国铁路没有专门用于调车的蒸汽机车。 为便于通过道岔及小半径曲线,要求调车机车的固定 轴距较短;为了前后了望方便和有足够的牵引力,调 车机车应有较短的车身和直径较小的车轮。
“龙”号机车行驶了不久便被命令停驶,因为消息传到了 北京,“都中言官复连奏弹劾,谓机车直驶,震动东陵, 且喷出黑烟,有伤禾稼。奉旨查办,被勒令禁驶”。 由于清政府刚刚建立的北洋海军舰艇急需燃料煤,经过 开平矿务局和李鸿章的疏通斡旋,“龙”号机车恢复开行, 以后便一直在使用,直到从英国运来了两个车头。 “龙”号机车退役后曾存放在北京府右街交通陈列馆,当 时还可以生火行驶,以供观览。1937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北 京后,将该馆迁移到和平门内的一条胡同里,以后这台中 国制造的著名机车便离奇地失踪了。
6、胜利型机车
1956年四方机车车辆工厂试制出第一台胜利型客运蒸汽机车,代号SL。构 造速度110km/h,全长(机车加煤水车)22618mm,轴式为2-3-1 。 这种机车到1959年停止生产时,共制造了151台。 胜利型干线客运蒸汽机车投入运用后,使长途直达旅客列车扩大了编组, 客车数量由9辆增至 13辆,取得了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9、上游型机车
上游型工矿用蒸汽机车(代号SY) 是大连厂与唐山厂1959年联合设计的,曾 命名为工农型。1960年在唐山厂制造出第 一台并作了部分修改,改名为上游型。机 车全长21643mm,构造速度80km/h,轴式 1-4-1。
1964年转入批量生产后,唐山厂与四 方厂合作,对上游型蒸汽机车进行了改进 设计。改进后的机车具有性能良好、经济 实用、结构可靠的优点。唐山厂为满足厂 矿企业的需要,在1988年我国干线蒸汽机 车停产后,仍继续生产至1996年,共制造 了1769台,其中一台于1993年出口到美国 作为蒸汽旅游机车用途。此外,生产上游 型蒸汽机车的工厂还有四方厂、太原厂、 铜陵厂。
•
在汽缸内工作完了的废汽,由安装在烟箱内的废汽 喷管排出。通过废汽的引射作用,把烟箱内的燃烧气 体一并由烟筒排入大气,同时烟箱内造成部分真空, 空气就由炉床的下部继续不断地补充进来,以保证火 层的良好燃烧。这样,就使汽机的工作和锅炉的工作 相结合,形成自动通风调节作用。
四、我国蒸汽机车发展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