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精品作文】改革开放意义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由一个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下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大市场活力的经济体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国际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社会政治稳定,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们就是在这种历史性的跨越中,使社会主义更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1. 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209407亿元,年均递增7.9%。其中1979~2006年年均增长9.6%,是新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世界同期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2.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跨过2万亿美元台阶,跃居世界第四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份额由2001年的4.2%提高到2005年的5.0%。人均GDP则由1978年的257元提高到2006年的15930元。
二、改革开放对发展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义
1.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 起基础性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政改的问题
中国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体制还不完善,一些矛盾暂时得不到解决,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一种形态的社会制度建立后,不可能是立即就完美无缺,往后就一成不变的,而是必然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又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发展过程。促进和推动这一变化发展的动力根源于该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也开始认识到中国的问题在很大意义上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而且其他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政治问题引发。政治是经济的一种集中表现,它产生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同时极大的影响经济发展。所以在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同时必须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三个有利于”的条件下继续积极稳妥的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论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作者:何苗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7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就是改革开放。
如何改革以及开放到什么程度要求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国情分析社会矛盾之后做出准确定位。
对改革开放的深入阐释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意味着中国在摸索中发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马克思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问题研究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社会基本矛盾中体现了社会形态发展演进的必然规律。
其中,促进社会各个阶段变化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变革。
对中国来说,改革开放作为主要动力促成了社会形态发展的演进。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是改革开放的基石。
一、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马克思通过对社会的基本矛盾研究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任何一种社会都有的基本矛盾,属于社会的普遍规律范畴。
这两种矛盾的内在运动过程决定着社会性质和社会形态。
中国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充满智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形态理论,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符合中国社会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论。
但是,由于处在社会形态和道路的探索阶段,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没能准确的判断和分析中国的实际情况,因此,没有正确处理好两个矛盾就没能找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路径。
中国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的社会建设探索阶段出现了大跃进等左倾错误都是没有处理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结果。
中国的伟大正在于及时的纠正错误,分析根源重新找到出路。
改革开放就是在吸收了历史经验教训,并且深刻研究马克思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得出的重要治国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就是改革开放。
如何改革以及开放到什么程度要求中国共产党针对中国国情分析社会矛盾之后做出准确定位。
对改革开放的深入阐释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意味着中国在摸索中发现了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改革开放是一次革命性变革改革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不從思想上开拓创新就无法真正实现破旧革新。
2023年党政考试《入党考试》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试卷号:25

2023年党政考试《入党考试》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贰(答案参考)(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50题)1.【判断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正确答案:正确2.【判断题】科学发展观坚持协调发展和统筹兼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正确3.【填空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上,把提高()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正确答案:实体经济、供给体系质量4.【单选题】入党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A.执行党的决定B.执行党的路线C.执行党的政策正确答案:A5.【判断题】科学发展观,是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正确答案:错误6.【填空题】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正确答案: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7.【单选题】最先在中国提出“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蔡和森正确答案:C8.【填空题】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归根结底在于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
正确答案:建设缺失、组织涣散、宽松软9.【判断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我们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追求政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正确答案:错误10.【判断题】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

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领导下的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道路,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
本文将详细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独特之处和成功经验,以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逐步引入市场机制,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同时,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至今):在这一阶段,中国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3.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至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2年至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期。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径1.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领导,最重要的保障是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重要的保障是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答案:C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B 主题C 主线答案:B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答案:C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答案:B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答案:A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B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答案:C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答案:C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B.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C.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答案:B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过程特征中,揭示其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
如何全面正确的理解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P161
历史背景:
1国内:“文革”十年内乱,党、国家、 人民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政局混乱、 经济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国民经 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2国际:世界经济因新科技革命更快发 展,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 大,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改革开放的目的:P162
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 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 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 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 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 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 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 列。
对外开放P170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的基本国策: 一、提出:1、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 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 述。2、1984年党的12届3中全会把实行改革 定位基本国策。 二、依据: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 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 观点。 三、基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繁荣富强
完毕
谢谢观看
为什么要对外开放?P170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 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 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 史的深刻总结。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 吸取人类文明的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 会主义的需要。 4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如何全面正确的理 解改革开放?
成员:陈金浪 陈丽丹 陈晓冰 黄倩雯 黄慧君 揭春婷 李小翠 江韵琪 刘小源 杨黛凤
小 平 同 志
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什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第一,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第三,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改革开放的动力、方法及意义探析

特区实践与理论 二〇一八年 第二期PRACTICE AND THEORY OF SEZS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
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涉及动力、方法及意义等方面。
一、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国策。
40年来,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引领下,成绩斐然有目共睹。
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成绩的表面,而应该深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从理论上挖掘改革开放的“强大的动力”,以便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② (一)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动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③改革开放的动力、方法及意义探析叶胜红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涉及动力、方法及意义等方面。
在改革开放的动力方面,要求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动力方向,全面理解改革开放的动力源泉,自觉把握改革开放的评价标准;在改革开放的方法方面,强调要妥善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等;在改革开放的意义方面,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是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必由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习近平;改革开放;动力;方法;意义中国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5706(2018)02-0031-06①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69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之路、进步之路、希望之路、复兴之路。
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它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一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我们将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发展的思想精髓,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
社会和谐,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
二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从国内来看,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的权利意识包括公共权利意识普遍增长,人民群众对充分享有民主政治权利、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有序参与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也必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新要求。
民主政治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保障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呼唤着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相配套,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化时代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合作,这既增强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的认识,也促使我们吸收世界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推动我国民主政治的发
展。
三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改革开放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改革开放激发了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使人们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迅速增长,文化消费能力、文化欣赏水平与文化鉴别能力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改革开放使文化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使文学艺术日益繁荣,文化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面向群众、面向市场的优秀文化产品不断涌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化精品不断增多;改革开放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出版、广播电视、演出、音像、娱乐、网络文化等文化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当务之急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同作为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社会、以科学理论指引航向、以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以崇高精神鼓舞斗志、以优秀道德培育风尚,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深化改革开放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主要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缩小城乡、区域发展任务艰巨;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我国为什么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而且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答案既简明又清楚;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们党汲取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经验后作出的战略选择,是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
因此,中国未来的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
我们坚信: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一定会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