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考试重点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题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资源

1.广义信息资源的定义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信息活动要素指: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

2.信息资源的组成要素

(1)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

(2)为某种目的而生产信息的信息生产者的集合;

(3)加工、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信息技术的集合;

(4)其他信息活动要素(如信息设备、设施、信息活动经费等)的集合。

3.信息化资源化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在早期并不是资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又信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基础和条件。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并称为世界三大资源,也是第三大资源。

信息资源化,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之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信息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益重要

(2)与此同时,人类自身的认识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价值观在不断演变

(3)进入信息时代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形成了以创造型信息劳动者为主体,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工具体系为基本劳动手段,以再生性信息为主要对象,以高技术型中小

企业为骨干,以信息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新一代信息生产力,在这种生产力情况下,信息成为

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在以质能转换为主体的传统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争夺主要表现在占有土地、矿产和石油,而今天,信息资源日益成为争夺的重点

4.社会经济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

5.信息化指数的计算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步算术平均法和二步算术平均法。计算方法见P10例题

6.我国学者研究的信息产业综合指标体系包括的六个方面:

①信息产业发展潜在力;

②信息产品开发力;

③信息产业生产力;

④信息资源流通力;

⑤信息资源利用力;

⑥信息产业平衡力。

(信息资源流通力;信息资源利用力是直接测度信息资源作用的变量)P12

7.从信息资源进行管理的角度出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划分比较适宜:

(1)记录型信息资源;

指由传统介质和各种现代介质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如各种书籍、期刊、数据库、网络等。

可分为: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是信息资源存在的基本形式,也是信息资源的主体。

(一次信息,也常被称为原始信息,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二次信息,对一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后的产物,即对无序的一次信息的外部特征如题名、作者、出处等进行著录,或将其内容压缩成简介、提要或文摘,并按照一定的学科或专业加以有序化而形成的信息形式

三次信息,按给定的课题,利用二次信息选择有关的一次信息加以分析、综合而编写出来的专题报告或专著,如综述报告、述评报告、研究报告、技术预测、数据手册等等。)

(2)实物信息资源;

是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某种样品、样机,它本身体表一种技术信息。

(3)智力型信息资源;

指人脑存储的知识信息,包括人们掌握的诀窍、技能和经验,又称为隐性知识。如

(4)零次信息资源。

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类的口头传播的信息。咨询服务也属零次信息。

零性信息具有: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储性检索性等典型特征。

8.信息资源具有的一般经济资源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

①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

②稀缺性。

③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9. 信息资源的特殊性

①共享性,②时效性,③生产和使用不可分性,④不同一性,⑤驾驭性

10.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与记录型信息资源的区别。

实物型信息资源是通过实物本身来传递和保存的一种技术信息,这类信息资源不能直接进入信息系统,要对其进行管理,必须先将它转换成记录型信息;智力型信息资源主要存储于人的大脑中,绝大多数内容只可意会,无法言法,因此管理起来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零次信息是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其存在形式、传播渠道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难于存储和积累,管理起来难度大。以上三类信息资源都不像记录型信息资源具有固定的形式和较稳定的传播渠道,管理起来相对难度较大,信息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记录型信息资源,但也不可忽视其它类型资源的管理。

11.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与信息的大量存在是否存在矛盾。

信息资源的稀缺性与信息的大量存在不存在矛盾,这是因为:①信息资源的开发需要相应的成本投入,经济活动行为者要拥有信息资源,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信息虽然大量存在,但要将信息变成资源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于一个经济活动行为者因其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其信息资源的拥有量是有限的。②在既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任何信息资源都有一固定的不变的总效用,当它每次被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时,资源使用者总可以得到总效用中的一部分,并获取一定的利益。随着被使用次数的增多,这个总数效用会逐渐衰减,直到该资源被“磨损”掉。所以说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样,虽然大量存在但同时具有稀缺性。

12.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

(1)经济功能。

现代理论认为,除了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外,信息也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信息要素的注入有助于提高生产力中劳动者的素质,缩短劳动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及熟练过程,使各生产要素以较快较佳的状态进入生产运行体系,从生产过程的时效性上表现与发挥其生产力功能。信息资源还具有直接创造财富,实现经济效益放大的的功能。信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

(2)管理与协调功能。

信息流能够反映物质和能源的运动,社会正是借助信息流来控制和管理物质能源流的运动,左右其运动方向,进行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具体到一个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协调功能主要表现为协调和控制企业的五种基本资源以实现企业的目标。这五种资源包括人、财、物、设备和管理方法(即所谓“5M”),主要体现在:①传递整个企业系统的运行目的,有效管理“5M”资源;②调节和控制物质与能源流的数量、方向和速度;③传递外界对系统的作用,保持企业系统的内部环境稳定。

(3)选择与决策功能。

信息的这种功能广泛作用于人类选择与决策活动的各个环节,并优化其选择与决策行为,实现预期目标。信息的这种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没有信息就无任何选择和决策可言;没有信息的反饭馈,选择和决策就无优化可言。信息在人类的选择与决策活动中还发挥预见性功能。

(4)研究与开发功能。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在前面人已经取得相应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人类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各个阶段,都需要获取和利用相关信息,掌握方向、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生产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

13. 对于企业来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1)决策问题。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需要科学的决策,需要积极而有效地运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来武装头脑。

(2)具体操作问题。有个科学的决策,决策实施需要具体的操作,有时还需要反复实践。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1.人类社会信息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传统管理阶段:以信息源的收集、管理为重点

②信息管理阶段:试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信息流的控制

③信息资源管理阶段:强调从多种角度对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及相关要素实行综合管理。

人类社会信息过程图

2.信息资源管理产生的背景

背景1:信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带来了许多新的、复杂的难题,新的信息媒介和信息传播方式,在社会的广泛应用中产生了许多始料未及的、传统的管理无法应付的问题。

背景2: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使其效益达到最大化。

3.卢泰宏的“概念框架”中信息管理不同阶段的管理特征。

卢泰宏同志曾用“概念框架”的方法来研究和比较信息管理不同阶段的特征,将信息管理划分为传统框架、网络框架、微观框架、系统框架、政策框架和资源框架。

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可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两方面。总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

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1)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合理组织、规划信息资源开发,确保相关的潜在信息资源能及时、经济地转化为现实的信息资源

(2)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主要是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原则合理组织信息资源的分配,确保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3)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主要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完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保障体系

5.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

(1)信息资源管理开辟了管理新天地

(2)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是使信息资源真正得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

(3)加强信息资源管理有利于保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合法权益

6.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

(1)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国家统一的指导和管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使信息资源的开发成果不仅成本低、价格廉,而且能很好地做到三

个“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需求、贴近用户),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需要。

(2)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资源管理真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开发出来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及时、有效的利用。

(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机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管理网络的建设,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建立在较高的起点和良好的社会基础上。

7.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与内容

(1)宏观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信息资源管理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

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主要是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等来组

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使信息资源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在不影响国家的

信息主权和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最有效的利用。

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主要任务是从总量上和结构上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带有总量和全局性质。

(2)中观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地区、各行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部门通过制定地区或行业性

政策法规和管理条例,来组织、协调本地区、本行业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以及本

地区、本行业与其他地区、其他行业间的信息资源交流关系,使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

开发利用活动在总体上与宏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不相冲突的同时,能更好地符合本地

区、本行业的客观实际,并体现本地区、本行业的利益。

中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本地区、本行业范围内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

利用活动,因而由此引发的一切管理效果都是针对本地区、本行业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而言

的,具有明显的区域或行业性质。

(3)微观管理

微观层次的信息资源管理是最基层的信息资源管理,一般由各级政府部门、信息机构和企业

等基层组织负责实施。其主要任务是认清组织内各级各类人员对信息资源的真正需求,合理

组织、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8.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是指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

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网络来实现的,作为基本技术手段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是现代信息资源管

理特别关注的重要领域。

(2)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和利益诱导作用,促使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从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的活动,是一种间接组织和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手段。

(3)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用以协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各种有关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是指凭借国家政权的权威,采取命令、指示等形式来直接控制和管理信息资源及其相关活动。

9.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具有下述主要功能:

第一,调节功能,包括调节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各个机构之间、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第二,控制功能,即通过价格、税率、利率等经济杠杆引导各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向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靠拢;

第三,核算功能,即借助价格、税收、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核算劳动耗费,比较投入产出,平衡社会需求;

第四,监督功能,即借助会计、统计、审计、银行、监管、稽查等手段同,根据法律和规章,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机构及其与政府、职工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监督管理。

第三章信息资源优化配置

1.资源配置和效率的概念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最大限度减少宏观经济浪费和现实社会福利最大化而对现代技术成果与各种投入要素进行的有机组合。

效率指的是现有生产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与其与提供的人类满足之间的对比关系。2.帕累托边际条件

(1)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分配达到最优。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2)生产要素在不同产品部门投入达到最优

①生产两种产品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同

②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α和β所使用的两种要素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3)产出的组合达到最优。这一条件需要综合消费者和生产者两方面的因素,因而被称为生产与交换之间的帕累托最优条件。生产与消费的是最优关系要求:任意两种物品的边际转换率

(MRT)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MRS)相等。

3.福利经济学定律

当完全竞争市场达到长期均衡时,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自动满足。这一结论被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律。完整描述:

如果一个经济符合以下条件:

(1)消费者偏好具备完整性、反射性和可传递性,需求是非饱和的,消费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成

立。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成立。

(3)规模报酬不变或递减

(4)生产消费均不在外部经济

那么,每一个完全竞争的一般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

这一定律的逆定律即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二定律:在与第一定律相同的前提条件下,每一种帕累托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都可通过适当在消费者之间分配禀赋后的完全竞争一般均衡来达到。

4.资源配置的概念

信息资源配置的对象显然不仅限于静态存量信息的集合,其内容也不只是已有信息集合的布局与组织管理,而是应当面向宏观国民经济的运行,调配包括信息资源在内的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资源、金融资源等各种资源,以保证整个社会的信息产出数量和产出结构优化。从横向看,它应考虑产业配置和行业配置;从纵向上看,它应包括信息的生产、扩散、组织、交换、利用的全过程。

5.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和纵向配置

资源的横向配置反映为部门、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宏观布局。

信息信源的横向配置包括区域配置和行(产)业配置:

(1)信息资源的区域配置。信息资源没有必要在地区间均匀地分布,更应优先考虑选择在经济技术发达的地区投入资源发展信息生产,然后,再通过改进信息的交流和扩散机制,推动信息

的广泛传播和利用。

(2)信息资源的行(产)业配置。

信息资源的纵向配置是只指有符合资源增值的投资项目,才能吸引资源的流入

信息资源的横向与纵向配置是互为条件、互相影响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当纵向的配置目标偏离预期目标(企业的效益下降)却仍然能得到资源的投入时,如果资源总供给量并未增加,那么,横向的信息资源优化配置一般也无法实现;反之,当信息资源的横向配置并不符合优化原则,即总体布局达不到合理要求时,信息资源的短缺与闲置并存便不可避免。

6.信息福利

(1)在直接的意义上,个人的信息福利取决于他们各自消费多少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务。

(2)在间接或者说在整体的意义上,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在很多时候并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一种“体系性活动”,它通过增加物质产品的产出使既有的福利边界向上移动。由此而引起的福

利水平提高在广义上同样可以视为信息福利。

B

W’ A的信息福利

7.信息资源配置机制

(1)市场配置机制,即市场通过价格杠杆自动组织信息的生产和消费

(2)政府配置机制,即政府利用政策、法律、税收工具,或通过直接投资和财政补贴来调整信息产出

(3)产权配置机制,即通过调整和明晰产权,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8.信息资源的市场配置

(1)市场可以减少信息生产的不确定性

(2)市场能自动地使企业、个人甘冒创新风险,为信息生产提供动国

(3)市场通过价格信号引导信息生产

(4)市场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创新

(5)市场制度有助于培育创新的主体——企业家

9.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机制

(1)一般均衡假定不能成立

(2)信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

①并非所有的信息活动都是直接面向市场的

②一部分信息服务,如图书馆服务,是作为公共物品免费提供给公众的,政府决不能因为不

赚钱就关掉所有图书馆

③信息产业是一种“体系性产业”

基于(1)、(2)两个方面的原因,在宏观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上,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

的,必须由政府直接参与并主要依靠政策引导和政府直接投入来保障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

总量水平

10.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应集中五个主要目标: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公共信息服务

(3)教育

(4)科学研究

(5)制度建设

11.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功能

(1)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调集功能

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调集功能同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地减少闲置,或者说对闲置

信息资源的唤起,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存量信息资源;二是迅速地调集各种资源,开发出

适合市场需求的信息,通过增量的优化改进信息资源配置效率。

(2)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生长功能

所谓信息资源配置的生长功能,就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更多的在产品价

值构成中融入技术的成分

(3)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辐射功能

上述三个方面功能的全面发挥,是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标志,也是构造信息资源配置机制的

基础。

12.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层次

资源配置效率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即:企业经济效率、行业经济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率。企业经济效率与行业经济效率均指产出/投入最大化,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单个企业生产的有效率肯定能使整个行业是有效率的。同样,行业的有效率也并非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充分条件。资源有效配置所强调的是整个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但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必定要求行业有效和企业有效。换言之,行业有效和企业有效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

13.信息资源有效率的衡量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1)信息生产的有效性

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是信息资源配置有效的基本条件。信息生产的有效性是指企业在生产可能

性边界上生产,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增加一种信息商品产量只能靠减少其他信息商品的产

量,不可能再找到另外一种生产方式增加一部分信息产品的产量而又不减少其他信息产品的

产量,即信息生产的产出/投入最大化。

(2)各种信息商品的生产比例的有效性

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要求不仅用有效的方式生产,而且要求能最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即生产出来的信息产品能够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3)信息市场与交换的有效性

14.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质

信息资源在空间上的合理配置,通过协调信息资源在时效、区域、部门数量上的分布,使信息资源的布局更加合理,从而在既定的资源约束条件下,使得用户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同时,也使得存量信息资源发挥最大效用。

15.资源的共享模式

(1)垂直型(纵向)共享,是指具有隶属关系的某一系统内的各图书情报机构在不同层次之间协作共享信息资源的一种方式,所有下级馆(所)都与中尽馆(所)相连结,并利用中心馆(所)的文献信息资源。

(2)水平型(横向)共享,指一个地区内不同系统、不同专业图书馆(所)之间的资源共享模式。

(3)网络型共享,是指全国所有图书情报机构之间都可直接相互联结,共享信息资源。

16.网络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1)网络带宽的问题

(2)电子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3)语言障碍问题

(4)网络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5)信息安全问题

(6)网络公平问题

17.网络信息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容

(1)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时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这种配置从时态上

有过去、现在和将来之分,从时段上又有连续与不连续之分。

(2)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

网络信息资源的空间矢量配置是指网络信息资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部门之间的分布,实质上是在不同使用方向上的分配。

(3)网络信息资源的品种类型配置

第六章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1.网络信息资源的类型

网络信息资源是一切投入互联网络的电化信息资源的统称。

按照信息交流方式,可划分为正式、非正式和半非正式三种类型;按照信息组织方式,可划分为文件、数据库、主题目录和超媒体四种类型;按照信息的内容,可划分为科技、政治与法律、商业与经济、文化与教育、娱乐、保健等多种类型。

常见的有:

(1)图书馆目录

(2)参考工具书

(3)全文资料

(4)其他

2.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

(1)数量庞大、增长迅速

(2)内容丰富、覆盖面广

(3)传输速度快

(4)共享程度高

(5)使用成本低

(6)变化频繁、难测

(7)质量良莠不齐

3.网络信息资源的技术管理

(1)网络信息组织技术。保证网络信息的有序性的利用的方便性

网络信息组织是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情报学方法为主要支撑手段的,目前主要有文件、数据(仓)库、主题目录和超媒体四种基本组织方式

①文件组织方式

文件组织方式把相关的网络信息按照统一的规则和方法组织成文件,并借助于专门的文件

管理系统来对这些文件进行管理。在这种方式中,网络信息的存取是以文件为基本单元的。

②数据(仓)库组织方式

数据库方式是在文件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方式区别于文件方式的重要标志在于

其存取的基本单元不是文件,而是从整体的观点来规划和设计的具有一定结构和规律的信

息,因此在较高程度上杜绝了网络信息的冗余和不一致现象,提高了用户的信息利用效率

和方便性

③主题目录组织方式

主题目录方式组织网络信息的基本做法是先按照某种事先确定的概念体系结构建立等级

式主题目录,然后以超文本连接的方式将不同学科、专业、行业或区域的信息按照主题目

录的分类要求逐级组织起来。

①超媒体组织方式

超媒体技术是超文本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体,可将文字、图表、图像、视频、音频

等多媒体信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起来。

4.基于超媒体模型的数据库优点

(1)超媒体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之间是真正的无缝连接,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请求和数据转换

(2)在DBMS层次上支持超文链,从而使链的实现更加高级、更适合超文本系统的特点

(3)可以更加有效地在超文本系统中进行并发控制、安全性控制、版本控制、事务处理等管理工作

(4)同时支持过程性查询和导航式查询,满足了不同应用的需要

(5)从DBMS层次支持多媒体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建模和管理功能,从而增加了对多媒体信息的表达与存储能力

5.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1)密钥技术

密钥技术由明文、密文、算法和密钥四要素构成。

(2)安全控制技术

①访问控制

②数字签名

③鉴别技术

(3)安全防范技术

①防火墙技术

②病毒防治技术

③信息泄漏防护技术

6.网络信息产业的结构划分

按照经济行为者在网络信息活动中所承担的职能和分工的不同,网络信息产业一般可以分为网络信息提供业、网络信息组织业、网络技术服务业、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业、网络信息服务业、网络管理协调业等分支行业。

网络信息提供业主要是搜集、生产、改造和提供网络信息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的集合;

网络信息组织业主要是从事网络信息的加工整理、筛选评价和分析挖掘的个人或组织的集合;

网络技术服务业主要是指提供网络信息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网络软件、网络应用信息系统开发的行业;

网络基础设施提供业主要是指为网络提供各种硬件设备的行业;

网络信息服务业主要是指以网络为主要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撑手段面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行业;

网络管理协调业主要是指为了维护网络的正常运行,从技术、操作、维护诸方面对网络进行管理、协调和控制的行业;

网络用户群体是指利用网络功能和信息资源的个人或组织的集合。

7.网络信息市场的特点

(1)辐射面极其广泛

(2)网络信息服务提供商日益增多

(3)网络信息用户众多

(4)网络信息交易直接、迅速

(5)网络信息市场的非对称性

(6)网络信息市场容易失灵

8.网络信息政策

网络信息政策是国家信息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针对互联网络的特殊性而制订的有关规范、管理和发展网络信息活动的行为准则和指南。

9.网络信息政策的内容框架

(1)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发展政策

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发展政策涉及互联网络建设和发展的模式、目标、战略、步骤和重点,

反映了各国政府建设和发展互联网络总的计划的基本观点,它具体又包括网络信息服务、网

络安全和防卫、网络基础设施等系统的建设和发展政策。

(2)信息网络资源政策

信息网络资源政策包括信息内容以及与信息内容相关的技术、人才、投资等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网络资源政策由下述具体政策构成

a.网络信息内容政策

b.网络技术政策

c.网络人才政策

d.网络投资政策

(3)网络信息产业政策

(4)网络信息市场政策

10.因特网知识产权问题

(1)域名保护问题

(2)商标保护的地域冲突问题

(3)暂时复制问题

(4)其他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问题

11.网络信息法律的作用

(1)规范和约束网络信息活动主体行为

(2)改善网络信息活动客体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3)促进网络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

12.网络信息伦理及其作用

网络信息伦理是指在网络信息活动中被普遍认同的道德观念和应遵守的道德标准,是伴随着经济网络化、网络社会化而出现的新的伦理概念。

网络信息伦理的主要作用在于帮助个人或组织科学地认识网络社会道德生活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并自觉地指导和矫正自身的信息行为,使其符合网络社会基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从而使网络社会各种人际关系及其他社会关系变得和谐和友善。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库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 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B. 决策支持系统阶段 C. 电子数据处理阶段 D. 数据综合处理阶段 2.下面关于DSS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DSS是解决结构化和半结构化问题的信息系统 B.DSS中要求有与MIS中相同的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 C.DSS不仅支持决策者而且能代替决策者进行决策 D.DSS与决策者的工作方式等社会因素关系密切 3.ES的特点不包括()。 A.掌握丰富的知识,有专家水平的专门知识与经验 B.有通过学习或在运行中增长和扩大知识的能力 C.自动识别例外情况 D.有判别和推理的功能 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条件包括科学的管理基础、领导的支持与参与 及()。 A. 报表文件统一 B. 数据代码化 C. 建立组织机构 D. 建立专业人员队伍和培训 5.在因特网中用E-mail发送邮件,实现的实体间联系是()。 A. 1:1 B. 1:n C. n:1 D. m:n 6.为了解决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应提供某两种结构之间的映像,这两种结构为 ()。 A. 物理结构与用户结构 B. 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 C. 逻辑结构与用户结构 D. 概念结构与逻辑结构 7.系统结构化分析和设计的要点是()。

A. 由顶向下 B. 由底向上 C. 集中 D. 分散平等 8.在各种系统开发方法中,系统可重用性、扩充性、维护性最好的开发方法是 ()。 A. 原型法 B. 生命周期法 C. 面向对象的方法 D. 增长法 9.在诺兰模型中,开始对计算机的使用进行规划与控制是在()。 A. 集成阶段 B. 成熟阶段 C. 控制阶段 D. 数据管理阶段 10.企业系统规划法的基本概念是:()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地付诸实 施。 A.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B.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C. 自上而下,由总到分 D. 由总到分,自上而下 11.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 为()。 A. EDP、DSS、MIS、EIS B. DSS、EDP、MIS、EIS C. MIS、EDP、DSS、EIS D. EDP、MIS、DSS、EIS 12.DSS的工作方式主要是()。 A. 人机对话方式 B. 键盘操作方式 C. 交互会话方式 D. 非交互会话方式 13.专家系统有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即知识库和()。 A. 数据库 B. 推理机 C. 方法库 D. 决策模型 14.处理功能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决策树、决策表和()。 A. 结构化语言 B. 数据字典 C. 数据功能格栅图 D. E-R图 15.在医院,患者与医生的关系是属于()。 A. 1:1 B. 1:n C. n:1 D. m:n 16.系统开发中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它采用先确定()模型,再设计() 模型的思路。 A. 实体,用户 B. 用户,实体 C. 逻辑,物理 D. 物理,逻辑

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绪论(基本概念)1、信息定义(判断) 是用于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2、信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 3、信息的性质(选择,判断,案例分析,会用来分析问题) 1)普遍性2)客观性3)动态性4)可识别性5)可传递性6)可处理性(变换性) 7)可度量性8)可共享性9)依附性10)时效性11)转化性12)可伪性 13)无限性14)层次性15)相对性16)知识性17)转移性 4、知识定义:P287 知识是经过人得思维整理过程的信息、数据、形象、意象、价值标准以及社会的其他符号化产物 5、知识的基本特征P287(7+3增值性、非遗传性、依附性) 1)隐含性2)实体性3)共享性4)主观性5)价值性 6)复杂性7)变化性8)增值性9)非遗传性10)依附性 6、知识的分类(按载体):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7、资源定义: 窄派定义:自然资源,即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资源。 宽派定义: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可以用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并且具有一定量积累的客观存在形式。 8、资源的分类(分类准则很多) 从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划分 (1)物质资源:向人类提供材料(类比人的体质) (2)能量资源:向人类提供动力(类比人的体力) (3)信息资源:向人类提供知识和智慧(类比人的智力) 9、信息资源(广义,简答) 一是狭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社会文化信息、市场信息等。 二是广义的理解,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的集合、信息生产者的集合、信息技术的集合。 10、信息资源的特征(3+6个)(简答、选择)P7-11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4)共享性5)时效性6)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7)不同一性8)驾驭型 9)累积性与再生性 11、简述信息资源管理产生背景 (1)信息经济的崛起(2)信息观念的转变(3)信息技术的发展(4)企业的根本转变 12、信息资源管理(概念P15) 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3、信息资源管理手段和方法 1)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2)信息资源管理的经济手段3)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 4)信息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 14、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1)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管理的开发利用协调一致、有条不紊

(完整word版)信息资源管理(第三版)张凯 主编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

信息资源管理 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总分人分值15 20 30 24 11 100 得分 得分评阅人一、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1.5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 错选均无分。) 1.信息采集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 A.需求分析B.确定采集途径和策略 C.采集实施D.结果评价 E.整理数据和编写报告 2.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可将信息划分为:()A.资料B.知识 C.语法信息D.语义信息 E.语用信息 3.信息职业包括以下哪些类型:( ) A.知识生产与发明者B.知识分配与传播者 C.市场调查、管理及咨询人员D.信息处理与传输人员 E.信息设备劳动者 4.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作用包括:( ) A.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B.鼓励开发 C.扩大计算机销售D.促进计算机应用事业的发展 E.调整开发者、销售者、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5.下面正确的描述是:( ) A.强制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推荐性国家标准代号为“GB/T”。 B.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C.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D.只有国有企业才有权利和义务按照《标准化法》的规定制定企业标准。 E.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6.制定项目计划常用的方法有:( )

A.工作分析结构表(WBS) B.甘特图 C.ER图D.PERT图 E.CPM图 7.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隐患具体可分为数据和信息安全隐患、软件系统安全隐患、网络安全隐患和设备安全隐患。产生这些隐患的原因中,哪些属于信息系统本身的缺陷:() A.系统开发过程中,程序调试和检验不严格,很多错误没有被发现,造成了系统运行时遇到特定情况造成系统混乱; B.设备的故障(如机器发生故障,网络发生故障,电源发生故障等等)对系统所产生的危害; C.系统设计没有考虑防止误操作和严格的输入校验措施,以至某些随机的误操作或关键性输入错误发生时,弄乱了整个系统内部的数据; D.突发性灾难(如火灾、水灾、地震、雷电等)对系统设备和数据产生的危害; E.系统开发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系统保护、系统备份等安全性措施,当外界环境或技术故障发生时,整个系统陷于瘫痪; 8.以下哪些属于知识产权:( ) A.商标权B.名称标记权 C.著作权D.版权 E.专利权 9.维护即对系统进行修改,由此可能对系统带来一定的副作用,主要因为:( ) A.对数据结构的修改B.源代码修改可能产生新的错误 C.系统中文档删除D.数据维护 E.源代码修改,而不对相应文档更新造成源代码与文档不一致 10.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过程中应编制的主要技术文档包括:( ) A.可行性研究报告 B.总体设计说明书 C.测试计划 D.操作手册 E.项目开发总结 得分评阅人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11.信息资源管理---- 12.知识产权---- 13.标准化---- 14.项目管理---- 15.政府信息化----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数学模型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就是管理人员设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 2 目前,社会上将办公自动化以英文名称简写为(OA)。 3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就是( 知识)与(信息)。 4信息的三要素就是 (信源)、(信宿)与(载体)。 5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实施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息运动的循环称为 (信息循环)。 6 在数据传输中,数据沿通信线路可以向两个方向传递,但不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传送,属于 (半双向通信方式)。 7 软件模块的独立性往往就是用两个指标来度量的, (内聚)性度量其功能强度的相对指标, (耦合)性则用以度量模块间的相互联系的强度。 8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就是(DDS)。 9 对信息世界中的有关信息经过加工、编码、格式化等具体处理,便进入了(数据世界)。 10 数据交换方式,常用的三种基本方式就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12 系统分析阶段就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13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通常简称(CASE)技术。 14 UML 把软件系统开发分成五个阶段: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程)与测试。 15 (电子商务)就是指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16 (误码率)就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17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为(信息)。 18 信息资源通常包括信息及其(载体)。 19信息理论的创始人就是(香农)。 20 管理信息的处理应满足的要求就是: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21 (模块)就是这样的一组程序语句,它包括输入、输出、逻辑处理功能,内部信息及其运行环境。

(完整版)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赖茂生)复习重点整理

信息资源管理 第1章绪论 小题 1、信息: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 和运动状态。 2、信息资源:就是指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以信息为核心的各类信息活动要素 (信息技术、设备、设施、信息生产者等)的集合。 3、依据信息源的层次及其加工和集约程度,信息源可分为一次信息源,二次信息源,三次 信息源,四次信息源。 4、依据信息源的内容类别,信息源可分为五类信息源:1. 自然信息源;2. 社会信息源; 3. 经济信息源; 4. 科技信息源; 5. 控制信息源。 5、依据信息源的运动方式,信息源还可分为静态信息源和动态信息源两大类。 6、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1. 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 稀缺性3. 使用方 向的可选择性 7、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相比较特殊性:1. 共享性2. 时效性3. 生产和使用中的 不可分性4. 不同一性5. 驾驭性6. 累积性与再生性 8、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资源一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9、信息资源管理(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IRM),是指管理者(如中央或 地方政府部门、企业或事业单位)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规划、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10、信息资源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确定为:保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 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11、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也可相应地划分为宏观管理、中观管理和微观管理三个层次。 简答 1、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从其性质来划分,信息资源管理的手段主要有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四大类。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

《管理信息系统》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三大资源是指( ) A.信息、能源和物质 B.信息、生物和能源 C.信息、宇宙和生物 D.信息、宇宙和能源 2.数据资料含有信息量大小的标志是( ) A.数据记录的条数多少 B.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的大小 C.输出信息表格的复杂程度 D.引起人们注意力的程度 3.描述业务逻辑所使用的流程图叫做( ) A.管理功能图 B.数据流程图 C.业务流程图 D.表格分配图 4.目前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结构,大多数为( ) A.层次结构 B.关系结构 C.网状结构 D.链表结构 5.下述对数据文件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数据文件包括建立文件结构和输入数据两步 B.数据文件是数据项的有序集合 C.数据文件中记录个数是固定不变的 D.数据文件中的数据项数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允许改变 6.关于管理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用计算机后才能产生管理信息 B.管理信息都是为高层领导提供决策支持的 C.管理信息是管理数据加工的结果 D.管理信息没有时间性 7.管理信息系统是分层次的,最下层的处理是( ) A.从数据库中存取数据 B.进行业务处理 C.从业务处理系统提取数据 D.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8.详细调查和对调查结果的系统化分析是( ) A.原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前提 B.原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前提 C.新系统逻辑模型设计的前提 D.新系统物理模型设计的前提 9.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 A.将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B.将原系统的逻辑模型转换 为物理模型 C.将系统分析阶段的逻辑模型转换为物理模型 D.将系统逻辑模型转换为功 能模型 10.下列对数据字典叙述正确的是( ) A.编制和维护数据字典简单方便 B.编制数据字典的工作量较少

信息资源管理试题

1、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通常要对信息资源进行较好的管理,不属于常见管理方法的是(D )。 A:数据库管理 B:人工管理 C:文件管理 D:自然管理 2、在日常生活里经常发生的事情中,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是(C)。 A、每隔-段时间整理更新一次家里的电话号码本 B、整理个人电脑中的资料,将不同类型的资料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C、用数码相机拍照片 D、根据自己的喜好,整理浏览器中的收藏夹 3、下列日常生活经常发生的事情中,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是C A、为自己的研究资料建立数据库 B、整理个人电脑中的资料,将不同类型的资料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中 C、用媒体播放器播放音乐 D、整理手机中的电话号码簿 4、关于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A.人工管理、文件管理、数据库管理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B.文件管理只能通过“资源管理器”来管理 C.人工管理完全可以取代数据库管理 D.数据库管理完全可以取代人工管理 5、陆军同学上高中后,离开家成了一名住宿生,每个月生活的各项费用不得不自己安排,为了管理好自己的财务,陆军同学用,下列哪种方案是最佳选择?(C ) A:用文字的形式把每天的收入和支出记录下来 B:不做计划,不做管理,花到哪里是哪里 C:用“电子表格’’做一个简单的财务管理工作簿,来管理收入和支出 D:把每个月的收入平均分摊到每一天,每天花完 6、一学期下来,张明同学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的各科学习资料已经在电脑上积累了上千个电子文件,为了自己今后查找和使用的方便,张明同学准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请你帮他在下列方法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D) A:创建一个文本文件,记录每个资料文件在计算机上所存在的路径 B:把全部文件打印出来,然后堆放在书架上 C:为这些文件专门建一个网站 D:利用“资源管理器”对这些文件按不同学科、题型分类存放到相应的文件夹 7、下列英文缩写中,意思为“个人数字助理”的是(B)。 A、FTP B、PDA C、MP3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整理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社会33(8题)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2.试述信息的功能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6.社会信息化指数法的优劣是什么 7.什么是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的核心内容与特点是什么 8.世界各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主要有哪些 1.什么是信息信息有什么特征 维纳: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 钟义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以及这种方式/态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的状态。 认识论层次:信息就是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极其变化方式,是反映出来的客观事物的属性。 特征:(1)普遍性(2)表征性(3)动态性(4)相对性(5)依存性(6)可传递性(7)可干扰性(8)可加工性(9)可共享性(10)可转换性 2.试述信息的功能 信息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人类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媒介 信息是人类思维的材料

信息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 信息是重要的人类资源 3.信息社会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说有哪些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 4.衡量信息社会的标准是什么 定性标准 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指标应包括: (1)以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系统为基础设施; (2)提供通信服务,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通信产业向多方面发展; (3)信息通信系统的多样化和使用范围的广泛化。 定量标准 恩格尔系数:食品开支与家庭消费支出总额之比。 信息系数:以表示与信息有关消费占每个家庭全部开支的比例。 信息系数主要表明家庭消费信息物品和服务的倾向,而不能准确地显示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程度。 西方学者比较公认的信息社会的主要数量指标是信息产业和信息人员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一是信息产业的产值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 二是信息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全部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 5.什么是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及信息设备、信息应用系统等来装备整个社会各个领域,使信息

信息资源管理(马费成,第三版)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1.1信息与信息资源 1.1.1信息的概念及其发展 本体论层次的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 认识论层次: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同时考虑语法,语义,语用的全信息 1.1.2信息资源的内涵 狭义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集合 广义 人类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1.1.3信息资源的特征 作为经济资源: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稀缺性(是经济资源最基本特征)、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与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驾驭性(信息资源的这一特征意义最为重要)、累积性和再生性

1.1.4信息成为资源的背景和条件 信息成为资源,既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是随意而来的人类认识演变和深化的结果 1.2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1.2.1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目标不仅是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预期结果,而且是指导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所以首先确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目标十分重要 总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要达到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体 系统和被管理的客观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确保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一 致,有条不絮得进行,使各类信息资源以更高的效率,效能和更低的成本 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充分发挥应 有的作用 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资源管理的分目标 信息资源开发分目标 信息资源利用分目标 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分目标 任务 制定信息资源的开发战略,规划,方针和政策 制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资源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复习

1企业流程重组: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企业目标或任务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2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话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做到:1.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程序2.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3数据字典:数据字典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源数据 的目录,对数据流程图中的各个元素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内容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4关键成功因素发(CSF法):关键成功因素指的是对企业成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CSF法就是通过分析找出使得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然后再围绕这些关键因素来确定系统的需求,并进行规划 5.信息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技术,信息生产者,货币 6数据结构:描述了某些数据项之间的关系。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也可以由若干个数据结构组成;还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和数据结构组成。数据字典中对数据结构的定义:1.数据结构的名称和编号2.简述3.数据结构的组成 7数据流:数据流由一个或一组固定的数据项或数据结构组成。定义数据流时,不仅要说出数据流的名称,组成等,还要指明它的来源、去向和数据流向等。 8外部实体:外部实体的定义包括:外部实体编号、名称、简述及有关数据流的输入和输出 9数据存储: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保存的场所。它在数据字典中只描述数据的逻辑存储结构,而不涉及它的物理组织10程序效率:程序效率是指程序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 11管理信息是什么系统: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通讯设备及其他信息处理设备,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存储、加工、运用、更新和维护,以提高组织作业运行、管理控制、战略计划效率,整体提高组织效率和竞争力的人机系统。 12管理上的可行性:指管理人员对开发应用项目的态度和管理方面的条件。主管领导不支持的项目肯定不行。如果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很大,就有必要等一等,积极的做工作,创造条件。管理方面的条件主要指管理方法是否科学,相应管理制度改良的时机是否成熟,规章制度是否齐全以及原始数据是否正确等 13数据处理的目的:数据处理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把数据转换成便于观察分析、传送或进一步处理的形式。2从大量的原始数据申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依据。3科学地保存和管理已经过处理(如校验、整理等)的大量数据,以便人们能方便而充分地利用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 14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点表现在:1.数据调用方便,只要按少量键,便可以控制整个系统的运行2大量使用图表形式来显示 整个企业或直到基层的运营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和异常情况及时报警 15模块化设计思想:模块化是一种重要的设计思想。这种思想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为一些规模较小、功能较简单的,易于建立和修改的部分。 16系统实施: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系统实施是指将系统设计阶段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实现,将原来纸面上的、类似于设计图式的新系统方案转换成可执行的应用软件。 17信息主管CIO:是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承担有关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导工作 18信息: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19数据:数据是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它本身并没有意义。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20:原型法:与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不同,原型法不注重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全、系统的调查与分析,而是本着系统开发人员对用户的需求的理解,先快速实现的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管理信息系统 21封装:为实现各式各样的数据传送,将被传送的数据结构映射进另一种数据结构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应用科学方法论中的分类思想,将近似或相似的一组对象聚合成类,采用各种手段将相似的类组织起来,实现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映射。 封装性: 22数据流程:数据流程是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加工和输出的全过程。信息原始数据经采集后,输入计算机系统,进行模式或统计运算,或按用户的特殊要求编制某种专门程序来加工处理数据,然后输出结果数据。输出结果一般都应说明或反映某一领域内客观事物自然属性的特性和规律性。 23代码:代码是代表事物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也就是程序员用开发工具所支持的语言写出来的源文件,是一组由字符、符号或信号码元以离散形式表示信息的明确的规则体系 24功能过程分解:功能分解就是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25模块化程序设计应注意:1.模块的独立性2.模块划分的大小要适当3.模块的功能要简单4.共享的 功能模块要集中 26管理信息:管理信息是指那些以文字、数据、图表、音像等形式描述的,能够反映组织各种业务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和时间上的变化程度,并能给组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情报资料。管理信息都是专门为某种管理目的和管理活动服务的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试题(期末考试)(B卷答案)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30分) 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数学模型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资源,为组织的运行、管理、分析、计划及决策等职能服务的集成化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管理人员设施组织目标的有效工具。 2 目前,社会上将办公自动化以英文名称简写为(OA)。 3 知识经济时代的基本生产要素是( 知识)与(信息)。 4信息的三要素是(信源)、(信宿)与(载体)。 5信息从客体传输到主体经过接收、处理、实施各环节反馈到客体,形成一个信息运动的循环称为(信息循环)。 6 在数据传输中,数据沿通信线路可以向两个方向传递,但不能在两个方向同时传送,属于(半双向通信方式)。 7 软件模块的独立性往往是用两个指标来度量的,(内聚)性度量其功能强度的相对指标,(耦合)性则用以度量模块间的相互联系的强度。 8 决策支持系统的英文缩写是(DDS)。 9 对信息世界中的有关信息经过加工、编码、格式化等具体处理,便进入了(数据世界)。 10 数据交换方式,常用的三种基本方式是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12 系统分析阶段是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 13 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技术通常简称(CASE)技术。 14 UML 把软件系统开发分成五个阶段:需求分析,(分析),设计,(编程)和测试。 15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子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 16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可靠性度量指标。 17 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称为(信息)。 18 信息资源通常包括信息及其(载体)。 19信息理论的创始人是(香农)。 20 管理信息的处理应满足的要求是: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21 (模块)是这样的一组程序语句,它包括输入、输出、逻辑处理功能,内部信息及其运行环境。 22模块的(聚合)指模块内各个组成之间的凝聚程度。 23 (物流)是指企业中由原材料等资源投入企业,经过形态、性质的变化,转换为产品而输出的运动过程。 24信息模型的主要要素是(实体)。25(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请把答案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在信息系统开发、运行的整个费用中最大的费用是( B )。 A.用在开发中的硬件费用 B.用在开发中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的开发费用 C.系统调试和转换的费用 D.运行和维护阶段的开支 2.系统设计应包括( D )。 A.系统性、可靠性 B.经济性、灵活性 C.安全性、系统性 D.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3.数据流程图的建立是在( C )。 A.系统分析阶段 B.系统设计阶段 C.系统实施阶段 D.系统规划阶段 4.对某些特定对象而形成的文件的集合构成( A )。 A.数据库 B.文件 C.文件系统 D.数据结构 5.( C )属于管理信息系统分析阶段的内容。 A.模块划分,程序设计,人员培训 B.选择计算机设备,输出设计,程序调试 C.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 D.程序设计,设备购买,数据准备与录入 6. 在文件管理系统中,任何文件的存取都要先查(B ) A、索引表 B、主文件目录表 C、关键字 D、文件名 7. 系统设计的原则之一是(C) A 严格遵循可行性分析报告 B 主要考虑技术的先进性 C 体现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可变性 D先详细设计后总体设计 8 下列那一个是输出设备(C) A 鼠标 B键盘 C 数/模转换器 D 模/数转换器 9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 ) A 系统软件是应用软件基础上开发的 B 系统软件应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 C 系统软件与硬件密切相关 D系统软件与具体应用领域无关 10 通常可用传输速率描述通信线路的数据传输能力,传输速率指的是( C ) A 每秒钟可以传输的中文字符个数 B每秒钟可以传输的字符数 C 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比特数 D每秒钟可以传输的文件数 11 软件的结构化开发过程各阶段都应产生规范的文档,以下那

信息管理重点

信息的定义 (1) 信息是用来消除未来的某种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创始人香农的观点 (2)信息是与外界相互交换的内容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观点 (3)信息是事物变化或差异的表现于光远的观点 (4)信息是一切事物运动的方式和状态,以及对这种方式或状态的反映和表述钟义信的观点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在信息管理界,信息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信息的特征 ①信息存在的依附性、普遍性与客观性 ②信息产生的主观性、加工性与可开发性 ③信息运动的储存性、传递性与共享性 ④信息利用的价值性、时效性与整体性 信息的分类 (1)按照主体的认识层次: 语法信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是什么形式) 语义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逻辑内在含义(是什么意思) 语用信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效用价值(有什么用处)信息管理关注的主要是语用层次上的信息现象。 (2)按信息载体和存储方式划分 文献型信息:它包括由传统介质(纸张、竹、帛)和各种现代介质(磁盘、光盘、胶卷等)记录和存储的知识信息。 实物型信息资源:由实物本身来存储和表现的知识信息。如样品、样机,本身代表一种技术信息。 (3)加工程度:从信息管理的角度看,信息按加工深度分为一次信息(原始信息)、二次信息(对原始信息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三次信息(管理决策信息)。 零次信息:是通过直接交流获得的未经过人脑进行加工和组织的信息资源。即口头传播的信息资源。获取方式:通过谈话、咨询、旁听、聚会、讲演、会议、教学、电话交流等。 一次信息:是以零次信息资源为基础,对自然状态和社会表象的信息以及大脑存储的信息进行初步加工,经过文字、图像等各种方式表达的信息资源。这类信息资源末经过系统化的组织。通常表现:讲演、手稿、日记、录音、录像、广告等,具有原创性、表达性等特点。 二次信息:是指在一次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加工整理所得到的信息资源。如专著、论文、报告、剧本等。 三次信息:是对大量的二次信息资源进行浓缩、编排、综合而产生的系统化成果。如:科学评论、书评、各种资料汇编、信息检索工具(书目、文摘、索引)、综述、述评等。具有工具性、综合性、系统性的特征。 信息资源的内涵及功能 内涵: 狭义的理解: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的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管理信息系统考试题库

1.用二维表数据来表示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A) A.实体-联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 2.一般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它是以( B ) A.计算机硬件为主导的系统 B.人员为主导的系统 C.机构为主导的系统 D.计算机网络为主导的系统3.下列选项中属于关键成功因素法内容的是( C ) A.了解组织结构B.识别职能部门的功能和关系C.分析信息需求D.制定组织目标 4.信息系统规划的准备工作包括进行人员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 C )A.高层管理人员、分析员和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B.高层和中层管理人员、规划领导小组成员 C.分析员、程序员和操作员 D.高层、中层和低层管理人员 5.下列选项中,对初步调查叙述正确的是( B ) A.调查目的是从总体上了解系统的结构 B.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有关组织的整体信息、有关人员的信息及有关工作的信息C.调查分析内容主要为人员状况、组织人员对系统开发的态度 D.初步调查是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6.改进风险对策的关键是(D )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规划 D.风险监控 7.原型法的主要优点之一是( A ) A.便于满足用户需求 B.开发过程管理规范 C.适于开发规模大、结构复杂的系统 D.开发文档齐全 8.在数据流程图中,系统输出结果的抵达对象是( A ) A.外部实体 B.数据处理 C.数据存储 D.输出设备 9.系统详细调查需要弄清现行系统的基本逻辑功能和( B ) A.组织机构 B.外部环境 C.信息流程 D.基础设施 lO.关系到信息系统能否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是确定新系统的( A ) A.外部环境 B.管理模式 C.业务流程 D.数据流程图 11. U/C矩阵中,C代表(D) A、使用 B、完成 C、功能 D、创建 12.如果数据流程图呈束状结构,则称它为( B ) A.变换型数据流程图 B.事务型数据流程图 C.顶层数据流程图 D.分层数据流程图 13.某学生的代码(学号)为2009001,这个代码属于( D) A、数字码 B、字符码 C、混合码 D、助记码 14.数据库设计的起点是( A ) A.用户需求分析 B.概念结构设计 C.存储结构设计 D.物理结构设计

2019秋《信息管理》复习资料

2010秋《信息管理概论》期末复习及答案 备注:(答案我是根据你们上传的网上资料,如有错误,请马上修改,重发。班主任)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共20空,20%) 2、名词解释(共4个,20%) 3、判断题(共10题,10%)选择题(10%) 4、问答题(共5题,50%) 二、考试形式:采用半开卷考。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综合练习(以作业内容为主要依据) 一、填空题 1、纵观人类信息管理活动所采用的手段与方法,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和(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 2、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标志,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现代信息管理时期。 3、从信息管理的起源角度,有三个领域认为信息管理起源于它们的工作,分别是 ( 图书馆领域)、(工商企业管理领域) 和( 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三个领域。 4、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面角度,信息管理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是技术特征,另一方面是( 管理理念)特征,它们共同构成了信息管理的内涵与特色。 5、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定的图书馆四项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 6、人们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分别有(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队伍管理。 7、一般认为,信息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8、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个要素。 9、全信息的三要素分别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语用信息) 10、联合国经合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种类型,即(事实知识)、(原理知识)、(技能知识)、(人际知识)。 11、物质、能量、( 信息)是一切客观事物的三个基本方面。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建立和发展了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科学,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12、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分别是:(经济功能)、(管理与协调功能)、选择与决策功能、研究与开发功能。 13、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边缘学科,它的诞生以(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提出为标志。 14、大众信息交流的媒体主要有( 印刷媒介)和( 电子媒介)两大类。 15、对现代组织而言,组织的宣传活动是其向外输出信息的主要方法手段,宣传活动可分为三类:(公关宣传)、(广告宣传)和标识系统宣传。 16、一般说来,组织信息交流分为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和组织(外部)的信息交流两种形式。 17、大众信息交流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提供娱乐。 18、目前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代表是(计算机技术)。 19、(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

信息资源管理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信息交流:又称信息传播,是指通过特定的符号系统,利用一定的信息通道,使信息跨越空间和时间实现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收者之间的传输和交换行为。也是一个双向、非对称循环的过程。 2人机共生律:用机器广泛的适应范围弥补人的不足,用人的智慧来补偿机器智能的缺陷。3信息资源:广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狭义上,认为信息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后的用用信息的集合。 4网络信息资源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信息资源涵盖了软件、数据和信息、用户、演示程序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环境,人员,资金等要素,而狭义的网络信息资源则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再现出来的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 5网络信息安全是指组成网络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妥善保护,系统中的信息资源不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到破坏、更改或泄漏,网络信息系统能连续正常运行。 6信息化是向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地位的社会—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由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向难以捉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根本性改变。 7准时生产系统JIT(Just In Time)是由日本制造商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生产出由恰当的零部件、产成品,把生产中出现的存储和等待时间及残次品等均祝为一种浪费。8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的创造性智力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积累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也可称为智力成果权。知识产权存在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知识产权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的理解包括一切人类智力创作的成果。狭义的知识产权指的是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期刊、绘画、雕塑、摄影、电影、唱片、电视广播等。 9工业产权是指人们在工业领域通过脑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一种专有权主要包括:1.创造成果权:如专利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2.识别性标记权,如商品权、产地标记权等。 10数据挖掘也是一种常用于知识获取的工具。数据挖掘:也是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DD,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理解的模式的高级处理过程。 11辅人律:在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取更多的自由和解放。 12拟人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困难,不断地获得更多的自由与解放。 13企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利用最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控制实现自动化。 14产业信息化:是指以信息技术改造原产业,使其成为生产自动化、机器智能化和办公自动化的信息产业,以及构造以信息带动其他因素流动的产业关系。 15社会信息化:就是通过早国民经济和社会体系内,系统全面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推动经济运行规则、社会组织形式和人民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转折的过程。 二、选择填空 1、通信系统有六部分组成:信源、编码器、信道、噪声源、译码器、信宿 2、与四种信息器官对应,信息技术包括分别用于辅助这四类信息器官的“信息技术四基元”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对应感觉器官、思维器官、神经器

信息资源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人们通常对信息管理的认识与把握至少表达出五种不同的含义:_,_,_,_,_。 (信息内容管理/信息媒体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产业或行业的队伍管理) 2.在20世纪60年代,“知识经济”的萌芽就开始出现,未来学家们所预言的一个依赖知识和信息甚于依赖传统劳动力和资本生产要素的经济形态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初见雏形。进入20世纪80年代,“_”和“_”两个经济术语正式诞生。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3.1998年,世界银行发表了题为《_》的年度报告,标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形成。(知识促进发展) 4.简而言之,__就是对知识加以管理。 (知识管理) 7.知识的特性是利用知识创造价值的基础,它具有__、__、__、__。 (共享性/隐含性/增值性/资源性和波粒二相性) 8.知识的“__”是矛盾的统一,是“知”与“识”的统一,道出了知识的真谛。 (波粒二相性) 9.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__、__和__这三个要素。 (组织/人/信息技术) 10.__是信息管理思想发展到一定的历史时期所出现的一个新的阶段。(知识管理)3 z/ k _1 {6 11.关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四种看法。一是__;二是__;三是__;四是__。(阶段说/等同说/包含说/映射说) 12.知识管理技术可以按照以下分类思想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是__;二是__;三是__;四是_—。(过程分类/矩阵分类/层次分类/技术成熟度分类); 13.现代信息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距今不过20多年的时间。' 14.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协同研究的产物,其中对其影响最深、最主要并对它的理论形成极具建设性的学科包括__、__与__。(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传播学) 16.__是用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信息) 17.__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状态和规律的表征,也是关于事物运动的知识。(信息) 18.信息是抽象的,具有__和__。信息在空间的传递称谓__,在时间上的传递称谓__。(有用性/可传递性/通信/存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