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自由基聚合-PVC悬浮聚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液法,因为对环境有污染,目前已不采用。
PVC的悬浮聚合产品型号 电石法:SG-(1-8)型(采取国家标准)
乙烯法
39
39
40
40
5.4.2 PVC 悬浮聚合原料
单体——氯乙烯(VCM)
生Baidu Nhomakorabea路线
电石路线 (乙炔路线)
电石水解产生乙炔与HCl经催化加成得到的氯 乙烯;
此路线能耗高,原料纯度不高。
石油路线
的颗粒尺寸
助分散剂
用于提高空隙率,用量直接影响 着初级粒子凝聚的松紧程度和树 脂内孔隙率的大小,也即是影响 增塑剂吸收率的高低。
日本可乐丽公司PVA LM22(醇解度为40%)
47
47
引发剂——复合引发体系 为控制聚合度,聚合温度一般为50~60℃,根据聚合温度 选择引发剂,其原则是聚合温度下引发剂半衰期2h为宜。 油溶性引发剂、中高活性复合引发剂 TX23(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为高活性引发剂; TX36(过氧化(双)3,5,5-三甲基己酰)为中活性引发剂; 两者混合使用,基本可以保证聚合反应前后反应速率基 本相等。
ln [I] = −kd t [I]0
100
80
随聚合时间延长,[I]逐渐减小
60
,速率降低,如何维持反应过
40
程的匀速进行?
20
0
0
20
40
60
80
100
t,min
12
12
2
(2)聚合度的影响因素 ¾ 引发剂用量(大多数聚合体系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度减小) ¾ 反应温度(一般而言T增加,聚合度减小) ¾ 链转移反应(实现调聚目的)
(1)吸附在表面, 形成很薄的保护膜; (2)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 使液滴变小。
无机粉末分散剂: 滑石粉、硅酸镁、硫酸钡、MgCO3等。
包围液滴,起机械隔离作用。
21
21
22
22
5.3 悬浮聚合机理
(1)单体液滴的分散及均相 成粒机理
① 搅拌
带条状
剪切作用
② 界面 张力

粘合
剪切力和界面张力构成 动态平衡,使液滴维持 一定的平均细度。
第五章 自由基聚合工艺 ——PVC 悬浮聚合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PVC
张高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项目知识框架
自由基聚合 机理回顾
悬浮聚合机 理回顾
PVC的悬浮 聚合工艺
PVC 概述 PVC 悬浮聚合原料 PVC 悬浮聚合机理 PVC 悬浮聚合生产工艺 PVC树脂新产品
X
X
CH2 CH + CH CH2
X
X
CH2CHCHCH2 XX
CH CH + H2C CH2
X
X
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和聚合条件有关
St(styrene):偶合终止为主; MMA(methyl methacrylate):> 60℃,歧化终止为主,
< 60℃,两种终止方式均有。
4
4
(4)链转移反应
活性链可向单体、引发剂、溶剂或大分子等物质转移。
差于PP和PE
31
31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建筑领域——门窗异型材、塑料水管
32
32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化工设备——化工管道、容器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电器、电缆绝缘(代替大部分橡胶)
33
33
34
34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汽车工业——内装饰材料:方向盘握把、仪表盘、脚垫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软质PVC管、膜、薄片——日用品、包装材料
组分 含量,%
组分
含量,% 组分 含量,%
乙烯 丙烯 乙炔 丁二烯
0.0002 0.0002 0.0002 0.0002
1-丁烯-3-炔 乙醛
二氯化物 水
0.0001 0
0.0001 0.005
HCl
0
铁 0.00001
42
42
7
分散剂
常用分散剂
聚乙烯醇 纤维素醚类(如羟丙 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 维素等) 明胶
27
28
28
性能不足: 热稳定性差: 100℃以上开始分解, PVC加工的熔融
温度为160~210℃——加热稳定剂、增塑剂、抗氧剂
抗冲击强度较低,耐寒性差:极性非结晶性高聚物, 分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硬而脆——增韧改性
耐热性能差:热形变温度70~80℃,连续使用温度为 65℃ ——结构控制,增大分子间作用、交联
2
2
5.1 自由基聚合概述
自由基聚合机理
(1)链引发反应 (2)链增长反应
. I kd 2R .R + M kl
链引发速率是控制整
. RM 个聚合速率的关键。
RCH2 CH + CH2 CH
X
X
RCH2CHCH2CH XX
3
RCH2CH [ CH2CH ]n CH2CH
X
X
X
3
(3)链终止反应
CH2 CH + CH CH2
链转移反应的应用
调聚反应:调节 与控制聚合度 如PVC、SBR、 PP
5
5
自由基聚合反应特征
¾ 在微观上可明显区分为链的引发、增长、终止、转移等基
元反应,其中引发速率最小,是控制增个反应的关键。
¾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
¾聚合反应时间极短,不能停留在中
间聚合物阶段,反应混合物主要由单 体和聚合物组成;在聚合过程中,聚 合度变化较小。聚合度与聚合时间基 本无关。
43
43
聚乙烯醇分散剂:所得聚氯乙烯为疏松型棉花球状的多 孔树脂,吸收增塑剂速度快,加工塑化性能好,“魚眼” 少,热稳定性好。
从悬浮聚合成粒机理看,高 醇解度的PVA分散剂一般分子 量较高,作为主分散剂,负载 在PVC颗粒表面,亲水性羟基 向水相伸展,形成较厚皮膜, 具有较强保胶作用,控制粒径。
单体、引发剂、水、分散剂(悬浮剂)
自由基聚合特有 的聚合方法
油溶性
15
15
优点:
(1)以水为分散介质,环保价廉。 (2)聚合体系粘度低、温度易控制、产品质量稳定。 (3)由于没有向溶剂的链转移反应,其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一
般比溶液聚合物高。
(4)与乳液聚合相比,悬浮聚合物上吸附的分散剂量少,有 些还容易脱除,产物杂质较少。
25
25
(4)颗粒形态的控制 颗粒形态:产物粒子外观形状及内部结构
颗粒形态影响因素——单体类型
¾ 聚合物能溶于单体,小液滴内是均相聚合,倾向形成球形、 致密、透明珠状物。
¾ 聚合物不溶于单体,小液滴内是非均相聚合或沉淀聚合, 先生成小的初级粒子,再通过初级粒子并聚得到产物,形成 近似球形、疏松、不透明珠状物。
Cl
CHCl Cl H C CH2 CH
CHCl
缺陷导致PVC见光或受热后,易发生脱氢、 脱氯及脱氯化氢反应,在PVC分子链结构中 产生大量双键,造成稳定性和老化白度下降。
30
30
5
性能特点:
与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等助剂混溶性好,可加工 成从硬质到软质的各种塑料制品
阻燃性好
电绝缘性优良 耐酸碱、耐溶剂性良好
石油裂解气分离出的乙烯经氯化或氧氯化反 应合成二氯乙烷,再裂解生成氯乙烯;
(乙烯路线) 此路线经济合理。
41
41
5.4.2 PVC 悬浮聚合原料
单体——氯乙烯(VCM)
铁离子、乙炔等杂质尽可能低,防止在聚合时形成分子链缺
陷,影响热稳定性;
乙烯法VCM质量明显优于电石法。
氯乙烯单体杂质含量要求
疏松程度与分散剂密切相关
26
26
颗粒形态其它影响因素: 分散剂种类和用量 搅拌强度 水油比 聚合温度 引发剂种类和用量
27
5.4 PVC的悬浮聚合工艺
5.4.1 PVC 概述
PVC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用于工 业、建筑业、农业、日用生活、包装、电力、公用 事业等领域。 PVC与PE、PP、PS、ABS并称世界五大通用树脂, 且以其突出的性价比在社会生活当中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45
46
46
分散剂——一般采用复合分散体系
PVA型号 醇解度 作用类型
作用
ALCOTEX 80
ALCOTEX 7206
ALCOTEX 552P
80% 72% 55%
主分散剂
高保胶作用,分散能力不强,主 要用于二次凝聚后形成的多细胞 结构的树脂颗粒的包裹稳定,以 控制粒径
低保胶类,使PVC树脂有较好的 主分散剂 空隙率,也可较好控制PVC树脂
44
44
而低醇解度的PVA分散剂 一般分子量较小,吸附速 度快,作为助分散剂,负 载在PVC初级粒子表面,同 时富含的乙酰氧基向PVC颗 粒伸展,形成较薄皮膜, 并通过初级离子并聚形成 较高的孔隙率,且具有较 高的吸油率。
45
分散剂 纤维素醚类(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等)
分散能力较PVA强,但保胶能力较弱。
单体液滴如何稳定分散?
分散剂和分散作用
分散剂的作用: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对单体液滴起保 护作用,防止单体液滴聚集,使单体-水这一不稳定的分 散体系变为较稳定的分散体系 。
20
20
保护胶类分散剂——水溶性高分子物质
合成高分子: 聚乙烯醇、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 聚丙烯酸盐、聚乙烯吡咯烷酮;
天然高分子:纤维素衍生物(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羟乙基纤维素等)、明胶等。
17
17
悬浮聚合的分类
均相悬浮聚合 聚合物溶于单体,形成透明的小珠。 (珠状聚合) 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悬浮聚合。
离子交换树脂
18
18
3
悬浮聚合的分类
非均相悬浮聚合 聚合物不溶于其单体,形成不透明的小颗粒。 (沉淀聚合) 如氯乙烯、偏二氯乙烯、三氟氯乙烯和四 氟乙烯的悬浮聚合。
PVC
19
19
29
29
分子结构缺陷:
CH2 CH CH CH2 Cl Cl
CH CH2 CH2 CH
Cl
Cl
¾头头键接和首首键接; ¾分子链中乙烯基结构和烯丙基氯;
CH CH CH CH2 Cl
¾链转移反应导致的叔氯和叔氢; CHCl Cl
¾歧化生成端部双键。
Cl C CH2 CH
CH CH2 CH CH2
CH2
[M]
R

Rp = kp(
fkd
)
1 2
[
M
][
I
1
]2
kt
[I]
kd、kp 、kt
8
8
Rp×104/(mol•L-1•S-1) ln([I]/[I]0)
¾聚合速率与单体浓度的关系
12
10
8
6
4
2
0 012345678 [M]/(mol•L-1)
R

Rp
=
kp(
fkd
)
1 2
[M
][
I
1
]2
kt
9
自由基聚合反常现象 自动加速现象
分散 分散剂
球形液滴
亚稳态
23
23
(2)聚合场所
单体液珠内,一个单体小液滴即相 似于一个孤立的本体聚合体系。
24
24
4
(3)聚合过程控制
聚合到一定程度(转化率15~30%),液滴发粘。必须 加一定量的分散剂,在液滴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粘结。
单体转化率在20-70%范围为结块危险阶段。 当转化率达到85%以后,液滴已经转化成弹性固体粒子, 粘结危险性减弱。
35
35
36
36
6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PVC糊涂敷织物——人造革
PVC的主要应用领域 PVC发泡制品——塑料模板、拖鞋、隔热隔声材料
37
37
38
38
PVC的聚合方法
悬浮法(S-PVC),生产75%的PVC
PVC的聚 合方法
乳液法 (E-PVC),生产10%的PVC 本体法(M-PVC),生产~10%的PVC
13
13
自由基聚合实施方法
均相、非均相? 自动加速现象?
14
14
5.2 悬浮聚合概述
一个小液滴相当于本 体聚合的一个单元
借助机械搅拌和分散剂的作用, 使不溶于水的单体
以小液滴悬浮在水介质中,并始终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
单体在微珠内反应形成高聚物。高聚物一旦形成,靠自
身重沉淀下来,即可得珠状产品。
基本组分:
(2)采用半衰期适当的引发剂:匀速聚合, 如PVC悬浮聚合(半衰期为2h的引发剂);
(3)采用活性特高的引发剂:初期聚合速 率很大,中后期逐渐减小。
11
11
¾聚合速率与引发剂的关系 引发剂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R≈
Rp
= kp(
fkd
)
1 2
[
M
][
I
1
]2
kt
Rd


d [I ] =
dt
−kd [I ]
(5)颗粒形态较大, 易于分离(后处理)。聚合物颗粒直 径一般在0.05-0.2mm,有些可达0.4 mm,甚至超过1mm。
16
16
缺点:
(1)工业上采用间歇法生产,而连续法尚未工业化。 (2)反应中液滴容易凝结为大块,而使聚合热难以导
出,严重时造成重大事故。 (3)悬浮聚合法目前仅用于合成树脂的生产。
MMA,BPO,benzene
9
¾聚合速率与速率常数的关系——与聚合温度的关系
R≈
Rp
= kp(
fkd
)
1 2
[M
][
I
1
]2
kt
− Ed
kd=Ad e RT
ln kd=lnAd − Ed RT
10
10
¾聚合速率与引发剂的关系 引发剂(浓度和活性)对聚合速率影响
(1)采用低活性引发剂:初期慢、中期加速 、后期又转慢,转化率-时间曲线呈S形;
分子量与时间的关系
6
6
1
¾在聚合过程中,单体浓度逐步降低,聚合物浓度相应提
高,延长聚合时间主要是提高转化率,对分子量影响较小。
¾少量(0.01~0.1%)阻聚剂足以使自由基聚合反应终止。
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转化率与时间的关系
7
7
自由基聚合动力学
聚合动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聚合速率和分子量
(1)聚合速率的影响因素
. . 链转移 Mx + YS ktr MxY + S
. . . . 再引发 S + M ka
SM
M kp
SM2
M kp
SM3
...
链增长 Mx + M kp Mx+1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ka≈kp ,则Rp不变 ka < kp 则Rp减慢,缓聚 ka = 0 则Rp=0,阻聚
对分子量的影响
向小分子转移,聚 合度减小,向大分 子转移,聚合度可 能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