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病理制片技术处理失当问题的探讨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在院内常规病理诊断中,病理技术起着关键性作用。
然而工作人员在相关操作过程中极易产生病理技术差错,影响病理诊断结果,导致疾病误诊情况增加,从而降低院内整体医疗质量及治疗安全,对医院的名誉造成损害。
于是,本文就针对我院病理科室内常见的技术差错这一问题展开深入调查和全面分析,整理总结出现差错的主要原因,同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关键词: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在病理科常规诊断过程中,技术人员负责操作仪器、制作标本、配制溶液试剂以及整理保管所有病理资料等系列工作,可见病理技术在病理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据相关调查发现,在进行病理技术操作过程中,容易引发多种技术差错,病理诊断结果随之受到不良影响,导致疾病误诊率增加,医院声誉受损等[1]。
由此可见,为有效提高对患者病情的诊断效率和准确率,保证其能够接受科学合理的治疗,在日常工作中病理科技术人员应当更加小心细致,尽可能减少或避免病理技术的差错事件。
本文就着重对我院病理科室内的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进行全面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加以预防。
1.常见病理技术差错通过详细分析现状,深入调查院内情况后,我院工作人员统计整理出以下几点常见病理技术差错:①患者送检的标本时常出现缺少、混淆或丢失等情况。
②标签与患者实际情况不符,时常出现A患者的标本编号被贴在B患者标本上。
③患者送检的申请单与实际标本不相符。
④一般情况下,技术人员在进行切片操作或制作组织标本之前,需要经过脱水溶液,而在此类过程中时常会发生溶液浓度不足或试剂配错等情况,导致切片制作和诊断困难[2]。
⑤患者的病理资料经常出现丢失不见的现象。
2.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结合上述常见的病理技术差错现象,深入分析探究其中原因,得出以下结论:①操作制度不够完善;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没有深刻认识到病理技术重要性,进而导致执行不力。
②在收取患者标本时未严格按规定进行检查、核对;器皿内未存放组织或组织太小,经脱水操作后无法正常制片;在包埋流程中因技术人员镊取方法不恰当导致组织从镊子上滑脱[3]。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引言】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是病理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病理诊断与治疗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一些常见问题,如标本制备过程中的问题、染色结果异常等。
本文将深入探讨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病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正文】1. 标本制备问题标本制备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对后续的组织切片、染色和诊断结果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标本采集不规范:标本的采集应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包括标本的大小、存放液的选择等。
如果采集不规范,可能导致样本质量下降,影响后续的分析和诊断结果。
对策: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标本采集技术与规范意识。
(2) 标本制备不合理:在标本制备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组织硬化不彻底、切片不准确等问题。
对策:建立标本制备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操作步骤和参数进行标本制备。
(3) 标本保存问题:标本的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存放液不合适、温度不稳定等,可能导致标本质量的下降。
对策:建立标本保存管理制度,确保标本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保存。
2. 染色结果异常问题染色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中另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病理学家对组织和细胞结构的观察与分析。
然而,在染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1) 染色剂质量问题:染色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使用劣质的染色剂,可能导致染色结果不清晰、显色不均匀等问题。
对策: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染色剂,并定期对染色剂进行质量检测。
(2) 染色时间控制不当:不同染色剂的染色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如果染色时间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染色结果过淡或过重,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对策:根据染色剂和标本的特点,合理调整染色时间,确保染色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常见问题及处理对策

Ji l i n Pr o v i n c e , Ch a n g c hu n 1 30 0 21 , Ch i n a ma k i n g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s e c t i o n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 Me t ho d s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h i gh e r p r o ba bi l i t y .Re a g e n t s r e a g e nt ,i n s t r u me nt r e a s o n ,e n v i r o nme n t a l
甚 至使 得 病理 组 织受 到一 定污 染 ,由此 现 误 诊现 象 。所 以 制 片过 程 中需 观 察 试剂 变 化 ,按 照标 本 量 大小 立 即更 换 试 剂 ,保证 组织 处理 具有 合理 性。 3 . 4 严格 执行包 埋及 切 片操作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与应对策略探讨目的分析总结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的原因,从而探讨有效应对措施。
方法选取180例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手术室留取病理标本的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研究组针对管理缺陷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术中病理标本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研究组标本袋封口不严、标本质量不合格率均为2.22%,无患者姓名不一致的情况,病检单字迹不清发生率为1.11%,与对照组的12.22%、13.33%、8.89%和11.1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标本处理时间、核对时间、查找报告单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回执单丢失率为3.33%,对照组为15.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发生原因,采取有效改进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标本质量,缩短标本处理和核对时间,提高病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标签: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应对策略;原因分析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与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具有紧密关系,通过术中留取病理标本,能够获得与活体时较为相似的组织与细胞成分和形态,更有助于提高病理诊断结果的可靠性[1]。
术中病理标本管理不当,不仅会给患者临床诊断造成困难,还会给患者造成较大损失。
因此,如何对术中病理标本进行有效管理,也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内容。
随着近年来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加,术中病理标本采集数量也明显增多,使得术中病理标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加凸显,成为影响临床诊治效率的重要因素[2]。
术中病理标本留置过程各环节均会影响标本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因此,该文就术中病理标本管理缺陷存在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探讨有效改进对策,以提高对术中病理标本的管理效果,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于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该院手术室留取病理标本的患者中选取180例,其中普外科62例,妇科39例,骨外科22例,泌尿外科19例,脑外科18例,其他科室20例。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目的探讨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
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病理资料50份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改进组和未改进组,每组25份,对两组病理资料的制片质量及诊断价值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其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及解决策略。
结果两组常规病理技术日常工作中的问题主要发生在标本的接收、取材和制片环节,未改进组优质切片15张,良6张,差4张,优良率为84%;改进组优质切片21张,良3张,差1张,优良率为96%,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认真核对接收标本、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取材并制片有利于提高制片的质量,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标签:病理技术;制片质量;问题与对策病理技术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病理学诊断、研究的发展,对医疗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其常规的工作包括标本固定、脱水、透明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则会影响医师的诊断[1-2]。
为更好的进行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工作,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可靠地依据,本文将病理技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其影响制片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病理科接收的50份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改进组为针对病理技术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改进后的病理资料,未改进组为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病理技术工作中质量问题前的资料。
为保障两组资料的可比性,研究使用同种方法进行病理检查过程中涉及的取材、染色、切片的环节。
1.2方法比较两组制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同时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注意收集标本接收、取材和制片过程中是否存在标本组织、是否对申请单资料进行严格审查、是否及时登记、制片时突发情况的处理等。
切片的分级标准如下:优,该切片薄厚均匀、无污染和刀痕、平坦无褶皱、编号清楚、贴服端正,有利于临床医生根据切片所提供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做出诊断;良,该切片有少量褶皱、色彩清晰度稍差,但可以辅助临床医师进行正常的观察和诊断;差,切片清晰度差、确诊困难,不能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依据,基本不能正常使用。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方法对策分析摘要:病理技术作为病理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疾病的诊治、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就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现阶段在病理诊断、档案管理、标本处理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标本处理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
病理技术在临床医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受到一定的重视。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好坏,与病理诊断的结果以及准确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旦病理制片过程中出现偏差,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1.病理技术质量控制过程中常见问题1.1病理诊断不明确病理诊断不明确的情况在医院的病理诊断过程中时有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
在进行一些书写工作时,部分工作人员的书写不够规范、相关病史的描述不够准确等因素都会影响后续对病情的判断,甚至会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此外,国家对于标本处理的相关工作有一项《国家病理科室标准管理办法》,但是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会忽视相关的规定,往往根据工作经验或是工作习惯省略掉一些步骤。
这样的做法会影响病理的诊断结果,降低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影响到病人的治疗进程[1]。
1.2档案管理不规范病理档案的管理对患者的病理诊断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部分医院对于病理档案的管理不够规范,影响了病理结果的准确性。
病理档案的资料十分重要,具有很高的价值。
部分医院的病理资料存在字迹模糊,甚至出现错填、漏填的现象。
影响了档案资料的准确性。
有些医院对于档案的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甚至没有专门的病理档案管理人员,这些因素都会使病理档案的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1.3标本处理不得当在处理标本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也会对病理分析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第一,在放置标本时,工作人员会把原本应该放在密闭容器中的样本放置在敞口容器中。
这样会造成固定液蒸发,影响后期的病理分析结果。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20131024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摘要:目的通过对病理科日常病理技术中遇到的切片案例进行分组实验比较从而探讨更好的技术解决办法。
方法对我院病理科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病理科收录的病理组织共计60份设置为改进组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后的组别;对照组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前的组别,并根据是否制定解决办法前后的不同切片的实际效果进行比对,并就病理学观察诊断的难易度进行分析。
结果统计两组在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主要包括:接收标本环节、取材环节和制片环节。
对病理切片按照质量分为三个级别:改进组制片的整体质量要优于对照组别的质量。
其中改进组优等的切片为25例,良好切片为4例,劣质切片只有1例;有效制片率达到了96.6%。
而对照组中优等切片有18例,良好切片7例,劣质切片5例,有效制片率为83.8%。
两者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病理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常规病理标本处理的效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有效制片率。
关键词:病理技术病理染色组织切片在病理科室中,活体组织的正确检测对于病患的疾病诊断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而病理技术的准确操作,对于获得精准的病理诊断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常规的病理切片技术中,包括了对组织标本的固定、脱水处理、透明、蜡浸、包埋、切片、漂洗、烘烤、染色、封片等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过程。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教科书或者教材上根本没有描述的情况,或者是一些对于结果至关重要但是在标准程序中被忽略的决定性细节技术等。
将这些常见的问题和细节进行归纳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
可以有效地提高常规病理技术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制片有效率和病理诊断率。
为以后的病理技术工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取了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病理科收录的病理组织共计60份,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设置改进组30例,对照组30例。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的问题与对策摘要】目的分析病理技术室在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消除因病理技术质量控制不力给病理诊断带来的问题。
方法从2010年7月开始对本院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着手,加强对病理技术人员的培训,规范HE切片制作要求,并将所有病理资料记录建档,比较实施严格管理前后病理技术质量控制效果。
结果对病理技术室实施严格管理后,病理技术质量有显著提高,错漏事件发生率及病理制片失败率较实施前均有下降。
结论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严格执行之后,病理技术室工作质量及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使病理切片制作准确、可靠,为医院病理诊断正确率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病理技术 HE切片病理组织病理标本质量控制病理技术室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门,其管理质量对病理学诊断、研究的发展以及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益均具有决定作用。
病理技术是技术人员熟练掌握病理知识及驾驭各类试剂、仪器的结果,同时也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基于此,必须要加强对病理技术质量的控制,使病理技术工作顺利开展。
本文针对病理技术室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对策,现报道如下。
1 病理技术质量控制常见问题1.1病理检查申请单问题临床医师往往为了图方便,在病理检查申请单中没有写上患者的详细地址及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且申请单中字迹潦草,使人难以辨认。
值得强调的是,申请单中普遍缺乏以往患者所做过的病理检查记录,缺乏参考。
1.2病理标本的预处理问题为了防止标本感染,盛装病理标本的容器必须是密封的。
然而,在实践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在将标本送检时是将标本装在敞开的容器中的,这样使标本中的固定液稀释、挥发或受到空气的污染。
1.3 HE切片制备问题在HE切片制备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使得切片厚薄不均,切片跟着蜡块左右移动或者蜡带无法形成;此外,由于切片干燥保存不善,切片上常有划痕、皱缩,甚至破碎不完整。
此外,由于苏木素染色及伊红染色不当,使得胞核、胞质的对比度及清晰度大大下降,影响临床诊断[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9期
・1 0 5 3・
关 于 病 理 制 片 技 术 处 理 失 当 问题 的 探 讨
唐从 国( 南方 医科 大 学附属 小榄 医院病理 科 广 东 中山 5 8 1 ) 24 5
【 摘要 】 结合 多年 来的 实践经验 , 绍 苏木 精和伊 红 ( E 常规制 片全过 程应 注意的要 点 , 介 H ) 并重 点分 析脱 水 , 切
一
,
节点记录的时间 , 其作用在于能实时监控标本流 向, 使 立应 急 预案 。这 需 要 我们 在实 际工 作 中不 断 总结 和 摸 得工作有序 , 责任明确 , 杜绝了报告时间的随意性 , 提高 索 。
了工作 人 员 的责任 心和 患 者 的满 意 度 。其 二 , LS当 在 I 中设 置倒 控制程 序 , 医学 检验 的质 量 控 制不 在 局 限在 使 检验科 内部 , 使检 验前 质 量控 制成 为 可 能 。正 如文 中 而
片, 染色各环 节技 术处理 失 当的原 因和纠正 办法。说 明一张好 的常规切 源自是提 高病理诊 断准确 率的保 证。
【 关键词 】 病理
制片技 术
处理 失当
先 辈们 曾指 出 : 一 张 好 的 常规 切 片是 保 证 正 确 病 m “ m宽 蜡边 即可 ; 片 4~ m均 匀 。 切 6I , z 理 诊 断 的关 键 。 ”病 理 切 片质 量 的好 坏 , 接 影 响 诊 断 2 脱 水 时的错 误 与 纠正 ( 直 以开放 式脱 水机 为例 ) 的及 时性 与准 确性 。本 文 介 绍 了 笔 者 多 年来 用 以 减 少 2 1 脱 水 篮操 作 失 误 如 进 入 了 石蜡 , 取 出 脱 水 盒 . 可 在制 片过程 中由于处 理失 当所 造 成 的误 诊 、 漏诊 方 面 的 冷却凝 固、 剥除石蜡 ; 也可更换新 的脱水盒 ; 蜡后 , 浸 脱
参 考文 献
[ ] 万海英 , 1 金骑兵 , 李冬 , 等. 用于我国临床实验 室的条形码标本 适 信息管理系统 [ ] J .中华检验 医学杂 志, 0 4 2 ( ) 5 1 5 3 2 0 , 7 8 :3 — 3 . [ ] 邱骏 , 2 周正康 , 张正 春 , 等.条形码 技术在实验室 自动化建设 中的 应用 [ ] 临床检验杂志 , 0 8 2 ( )4 0 4 1 J. 2 0 , 6 :1 — 1 . 6 [ ] 万海英.检验标本 流程中信息节点控制 的临床价值 [ ] 3 J .临床检验
面, 通过信息 ( 包括条码 、 个人信息、 顺序号或库位号等 ) 息 、 内质控 失控 处 理 。 室 查询 , 速、 迅 准确找 到该 标本 。 总之 ,I 对于医学检验的影响是深远的 , LS 它从工作
3 讨 论
流程 , 工作制度以及工作理念等各方面影响着 医学检验 医学检验是以检验标本为主线 ,I LS的引入 , 使检验 工作 。需要 指 出的是 LS在带 给 医 学检 验 便捷 的 同时 , I 前、 检验 中 、 验后 全 面 质量 控 制 成 为 可 能 和有 效 。其 不合 理 的设置 也会 带来 安 全 隐患 。 因此 , 当在 一些 重 检 应 对 时 间节点 的监 控 正如 万海英 等 所 描述 这 些 流程 要环 节 , 急诊 、C 如 IU设 立 绿 色 通 道 和 在 LS瘫 痪 时 设 I
~
熔点 5 ℃2~ ; 3h 包埋低温 、 快速 ; 冷凝蜡块应修边 留 2 3 1 蜡 带 问题 .
蜡带 弯 曲 , 块 的上下 缘不 平行 、 蜡 硬度
232 标本保存节点 标本检测结束后 , .. 按照上传仪 系 统 中引入对 话 框 、 音 报 警 提 示 和 颜 色 警 示 , 强 了 声 加 人 机对话 , 能够对 工 作人 员 提 醒 处 理 紧急 事 务 , 危 急 如 器 指令 时 的顺 序或 按 照标本 入 库 时 的库位 号 排列 上架 , 存放在指定 的冰箱 中。LS中将建 立该节点 的查询界 值 的处 理 。以及 及 时 纠 正 工作 中 的失 误 如 补 全 患 者 信 I
临床经验 , 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 水篮跳过石蜡 回到固定液 内, 可从无水 乙醇开始 , 即无 1 在 制片 操作 过程 中应 注意 的 问题 水 乙醇 两 缸 , 缸 3 i, 酮 两 缸 , 每 0mn 丙 每缸 1 n 浸蜡 5mi, 0 h。 11 选 材 选择 瓶 口宽大适 当 的容器 收取 标本 ; O 1 5 ~2. . 5~1 . 倍于标本 的固定液及时充分固定 , 一般采用组织渗透率 22 机 器 故 障 脱 水 篮 停 留 空气 中, 织 块 干 固须再 . 组 为 1 m h 渗人组织 的深度 只达 2~ m 的 1% 甲 水 化 , 5 :2水 、 水 乙醇 、% 碳酸 钠溶 液 中浸 8— /, m 3r n 0 用 :3 无 5 醛; 如肝 、 脾等大标本 , 可正 中切开 以保证充分 固定 ; 如 1 h 2 再脱水 。取材太厚 , 周边脱水 了, 可修薄已浸了石 脑及眼球 , 可用悬 吊法 固定。选择有代表性 的病变 , 大 蜡 的组织 , 再按下列程序处理 : 将组织浸入二 甲苯内 2 0 小、 厚薄约 1e l m× . m; m× e 0 3c 内镜 、 诊刮等小组织 , 3 i 去蜡 ; 0mn 将组织放入 四氢呋喃 3 9 i, 0~ 0mn 使组 伊 红染 色后 小纱 布包 好 , 签 固定 。 牙 织 脱水 , 肉眼见 到组 织 已透 明 ; 放人 二 甲苯 内 1 i 0mn促 12 操 作 要求 按 时 间顺 序 各 级 乙醇 和 脱 水 剂 , 分 进 其透 明 ; . 充 人三 道石 蜡 , 每道 3 4 i; 0~ 5mn 重新 包埋 。 透明 1 3 i, 5— 0mn 有利石蜡 的渗入 ; 浸蜡温度高 于石蜡 3 切片 时的错误 与 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