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

合集下载

组织制片技术-病理检验技术PPT

组织制片技术-病理检验技术PPT
➢ 固定液分为常用固定液和选择性固定 液两大类。
1.常用固定液
➢ 浓度10%福尔马林(浓度4%甲醛) 配制:取40%的甲醛1份加水9份混合即成。 优点:渗透力强,组织收缩小,固定均匀; 固定后组织硬度适当 ; 可增加组织韧性 ; 成本较低,可用于固定和保存大标本。
1.常用固定液
➢ 浓度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7.2-7.4)
定效果。 注意:因乙醇的渗透力弱,固定速度慢,细胞核
着色不太理想,所以用其固定的标本取材 要薄。
1.常用固定 ➢ 乙液醇-甲醛固定液(A-F固定液)
配制:95%乙醇或无水乙醇9份,加40%甲醛1份混 合而成。
特点:此液同时兼有固定与脱水作用,尤其适用于 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固定。
➢ 乙醇-醋酸-甲醛混合固定液(AAF固定液)
(二)固定的方法
➢ 浸泡固定法:最常用。用于浸泡固定液的体积不 得少于标本体积的5倍。
➢ 注射或灌注法:多用于整个器官或尸体的固定。 ➢ 微波固定法:主要用于少量或小块组织快速制片
时的固定。 ➢ 蒸汽固定法:主要用于可溶性物质、血液或细胞
涂片及某些薄膜组织等小而薄标本的固定。
(三)固定的注意事项
病理检验技术
组织制片技术
学习内容
➢ 组织块的处理 取材 固定及固定液选择 洗涤、脱水、透明 浸蜡、包埋
➢ 组织切片 切片机原理 切片技术
学习目标
取材、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脱水

剂等概念
握 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等技术操作
熟 悉
组织切片制作的基本程序
了 常用固定液的配制和应用 解
配制:浓度40%甲醛10ml、冰醋酸5ml加入95%乙 醇85ml混 合而成。

简述病理组织制片的基本技术流程

简述病理组织制片的基本技术流程

英文回答:Pathological tissue production i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technique in clinical pathology and is carried out for in—depth research into the morphology and immunisation of tissue specimens。

The technical processes include specimen collection, tissue fixation, dehydration, transparency,immersion of waxes, wrapping, slices, de waxes, dyes and seals。

The first is sample collection, which is usually taken from surgery or piercing, followed by fixed liquid tissues and cell proteins。

Post—fixed tissues require dehydration to gradually replace moisture in tissues by gradual leaching in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ethanol or isopropanol。

This is followed by transparent treatment, leaching the dehydrated tissue into the transparency agent, removing the dehydration agent and gradually making it transparent。

第07章 病理制片

第07章 病理制片




二、冰冻切片法
冰冻切片在组织学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对
病理学中的临床手术的快速诊断其意义更大。 冰冻切片多用于新鲜组织,甲醛固定组织和 冰箱冷藏组织等。组织块不经任何包埋剂而直接
放在制冷台上冷却后再进行切片。
三、快速石蜡切片
操作过程:


先取病变组织于AAF中固定3-5分钟。
时间分配
时间长短均可 2—5h 2—5h 2—5h 20 min 30 min 30 min 15 min 10 min 10 min 1h 1--2h 1--2h
表6-3 外检组织脱水,透明和浸蜡时间表 程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项 目
70%乙醇 80%乙醇 90 %乙醇 95 %乙醇 95 %乙醇 无水乙醇 无水乙醇 二甲苯 二甲苯 二甲苯 石蜡56℃—58℃ 石蜡56℃—58℃ 石蜡56℃—58℃
三、常用脱水剂的使用方法
1、乙醇(Alcohol 酒精)
沸点78.4℃,为最常用的脱水剂。脱水能力 强,并能使组织硬化,能较好地与二甲苯透明剂 相溶合。 其缺点是易使组织收缩、变脆。导致这些缺 点是因为组织在高浓度乙醇(无水乙醇)中停留 时间较长,或者加温脱水的温度过高。在日常中 一般脱水从70%乙醇(人体组织从75%)开始,由 低向高的梯度脱水。
目的就是除去组织中“透明剂(如二甲苯
等)而代之以石腊,并渗入组织内部,把
软组织变为适当硬度的蜡块,以便切成薄
片。
浸蜡的方法: 是将组织经过二甲苯透明
以后,并立即投入到液体石蜡中去。在浸蜡 时组织必须经过数次纯石蜡(石蜡Ⅰ、Ⅱ、 Ⅲ),这样可以使石蜡中剩余的透明剂完全 除尽,以免影响切片质量。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病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通过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疾病诊断及治疗方案。

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作为病理学检查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概述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部分,以便进行显微镜检查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被称为“制片”,其一般包括如下步骤:1.组织预处理:该步骤包括固定、清洗、脱水、透明化等几个关键步骤,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形态并易于切割。

2.切片:该步骤使用病理切片机将组织样本切割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切片,通常在3~10μm之间。

3.染色:该步骤是为了使组织样本结构更易于识别,通常使用的染色剂有常规的血液学染色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剂等。

二、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重要性正确的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帮助病理学家准确判断疾病病变的类型、性质及病变程度等。

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诊断: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提供病理学家直接观察、评估组织标本,从而给出准确的疾病诊断。

例如,肿瘤和白血病等疾病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使用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来确诊。

2.治疗: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对病人进行治疗方案的定制。

例如,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判断某种瘤细胞是否对某种药物敏感,从而在治疗中选用更加有效的药物。

3.预后: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还可以帮助病人对病程进行预测和评估。

例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通过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可以评估肿瘤对治疗的响应并进行预测,从而评估病人的预后。

三、病理标本切片技术中存在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病理标本切片技术虽然在现代医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挑战:1.样本收集限制:某些类型的病理标本很难取得,例如甲状腺和胰腺的病理标本。

2.自动化技术发展不足: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许多自动化切片仪器,但其切片精度和效率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

未来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1.数字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制片过程中得到的显微镜图像数字化,实现对图像的分析和存储。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

病理组织制片总结一、背景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是一项重要的临床辅助诊断技术,通过取得患者组织标本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制备出显微镜下可观察的薄片,以供病理医师进行病变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对病理组织制片的步骤、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进行总结。

二、病理组织制片步骤1. 标本采集与固定标本采集是制备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应该准确地选取代表性的病变部位进行采集。

常用的标本采集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穿刺采样和切片检查等。

采集后,应迅速进行固定处理,以防止组织成分的破坏和细胞学改变。

2. 组织处理与包埋组织处理包括去除标本中的血液、脂肪和黏液等非组织性成分,并进行组织切片的预处理。

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包括脱水、清洁和透明化等。

之后,将组织标本置于蜡块中,进行包埋处理,以固定组织结构。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包埋完成后,使用病理切片机将蜡块切割成薄片,并将其放置在载玻片上。

然后,进行染色处理,常用的染色方式包括血液涂片染色和特殊染色等。

染色后,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组织的形态和病变特征。

4. 显微镜观察与诊断将制备好的组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通过对组织形态、细胞结构和病变特征的分析,病理医师可以得出初步的诊断结论。

对于一些复杂的病变,可能还需要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学分析或分子生物学检测等进一步的检查。

三、病理组织制片注意事项1. 标本采集与保存标本采集应准确、全面,避免采集到非病变或代表性不足的组织。

采集后,应尽快放入合适的固定液中进行保存,避免组织变性和细胞改变。

2. 组织处理与包埋组织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去除标本中的血液、脂肪和黏液等非组织性成分,以避免对组织结构的干扰。

在包埋过程中,应确保组织蜡块的质地均匀,以避免制备出的组织切片质量不佳。

3. 组织切片与染色在进行组织切片时,应遵循操作规范,保证切片的厚度和质量。

染色时,应准确掌握染色剂的使用方法和浸泡时间,避免染色效果不理想。

4. 显微镜观察与诊断显微镜观察是病理组织制片的核心环节,病理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观察技巧和分析能力。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

组织制片技术原理与流程及切片机的使用组织制片的特点组织制片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生物学等学科观察和研究组织、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病理变化的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用固定剂固定组织、细胞以及各种亚细胞器,保持组织的微细结构,制成薄片,并用不同的染色方法增加各部分的色差,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或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显示组织、细胞内的某些化学成分,并可进行形态和化学成分的定量分析。

随着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组织制片也为原位显示细胞内基因表达提供了基础。

一石蜡包埋切片制作石蜡不溶于水而溶于二甲苯等有机溶剂,故固定好的组织须先用乙醇、丙酮、正丁醇等脱水剂脱去组织中的水,后用二甲苯等透明剂置换出乙醇,此过程即脱水、透明。

再用石蜡渗入组织块,冷凝后变硬,即浸蜡、包埋,就可在切片机上切片了。

1.固定细胞、组织离体后要迅速用相应的固定剂固定,使蛋白质沉淀、变性、凝固,保持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和抗原性。

一般用多聚甲醛、FAA、丙酮或Carnoy于4℃并向固定过夜。

2.脱水与透明固定后的组织须由低浓度到高浓度的乙醇逐级脱水,一般为50%、70%、85%、95%、和100%(3次)3.渗蜡与包埋渗蜡是石蜡置换组织块中透明剂的过程,一般用熔点为52-60℃的石蜡。

透明后的组织块先于1/1体积的二甲苯与石蜡中37℃渗透过夜,后温度调至58℃换入纯石蜡继续渗透,一般每间隔3h换一次纯石蜡,直到无二甲苯气味即可进行包埋。

4.切片与展片先用刀片修去组织块周围多余的石蜡,一般保留2mm左右的石蜡,修整成梯形的组织块,以便于展片时蜡带的分离。

先加热刀片,后把修好的组织块快速粘到方形的小木块上,冷凝后即可进行切片。

一般组织切片的厚度为6-12um,切片速度以40-50次/min为宜,用毛笔托起蜡带,分割后依次放到洁净的载玻片上,蜡带的光滑面朝下放,后滴上适量的蒸馏水放至展片台上于37-40℃烤片过夜。

5. 染色、脱水、透明与封片染色一般是双重染色或单染,番红与固绿是常用双重染色法,而苏木精是最优良的核染色剂。

病理技术(概述)

病理技术(概述)

• 4.移入流水中,洗涤30~60min,使 组织呈鲜兰色或天兰色(兰化)。 5.移入伊红液中,浸染2~5min,如 着染缓慢 , 可在伊红液中加入冰 醋酸 (100ml伊红液加1~2滴冰 醋酸)以助染。 6.移入水中,洗去伊红浮液,并用纱 布擦净玻片上的多余染料。
• (三)脱水: 1.去玻片上的水分后多入80%酒精中脱 水,约1~2min, 如在酒精中褪色很快时, 可迅速移入95%酒精或返回伊红液中复 染。 2.移入95%酒精中(二瓶)脱水,约2~ 4min。 3.移入无水酒精(100%酒精)彻底脱水, 约4~8min。
脱 水
用某些溶剂逐渐将组织内吸收的水分置换出 来,以利于透明剂和石蜡的渗入,这一过 程叫脱水。
常用脱水剂的种类
1. 2. 3. 4. 5. 酒精 丙酮 正丁醇 叔丁醇 异丙醇
酒精:为最常用的脱水剂。高 浓度的酒精对组织有强烈的收 缩和脆化的缺点,因此组织在 水洗后不能立即投入高浓度的 酒精中。应在不同浓度的酒精 里逐渐脱水,一般在可从70% 酒精开始80%、95%、100% 酒精,逐步脱水。
组织透明
当组织全部为透明剂占有时,光线可以透 过,组织可呈现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这 中现象称为组织透明。
目的:使石蜡能浸入组织块,便于包埋。多数脱 水剂不能与石蜡相混合,必须通过透明剂的作用 长能浸蜡包埋。
透明剂的种类
• • • • 二甲苯 苯和甲苯 氯仿 苯甲酸甲酯 • 香柏油 • 冬青油 • 松油醇
闽东医院 病理科
张 驰 2015.12 .04
病理技术
• 病理技术是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是病理学研究中的方法学,是病理 诊断的基础。常规病理是病理技术 最重要的部分,任何病理诊断离不 开它。
常规病理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
(6)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
可用水冲洗干净后再放入固定液中。
(7)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固定后,或多或少会产生收缩现
象,有时甚至完全变形。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二、固定
定义
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组织细胞内所含 物质尽量保持在生活状态时形态结构和位置的过 程。
• 苏木素是一种碱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碱 性物质染成蓝色,如细胞核中的染色质等; 伊红是一种酸性染料,可使组织中的嗜酸 性物质染成色,如多数细胞的胞质、核 仁等在H.E染色的切片中均呈红色。
H.E染色程序如下
• 脱蜡 • 脱苯 • • 染色 • • 透明 •
复水 脱水 封固
切片脱水透明要彻底
浸蜡的
注意事项
首先,应保证所用石蜡的质量,尽量不含杂质,否则易造成 切片刀刀口受损或切片破碎、划痕增多。
其次,浸蜡用的石蜡熔点应控制在55~58℃。蜡温过低,浸 蜡不良;蜡温过高回烫伤组织,是组织收缩、变硬、切片 时易脱片、卷片。
再次,要控制好浸蜡时间。时间过短,蜡没有完全渗入组 织、组织过软;时间过长,造成组织硬脆。两者均可造成 切片困难。另外,应尽量去除沾在组织上的二甲苯,在浸 蜡。
脱水的方法
自低到高溶度依次进行,使组织中 所含水分逐渐减少直至被脱水剂代 替。
脱 水 机
透明
定义
用某些化学试剂将组 织中的脱水剂置换 出来,以利于浸蜡 和包埋,因组织块 浸入这此试剂后常 呈半透明状
透明
目的
Ö透明是制片过程中很重要的环节。大 多数脱水剂不能和包埋剂(如石蜡) 混溶,而透明剂即可与脱水剂混溶, 又能和包埋剂(如石蜡)混溶,能起 到桥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基本流程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通过将病理标本切片、染色和覆盖玻片,使得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这项技术在医学诊断、研究和教学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面将介绍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

1. 标本采集与固定
病理组织制片的第一步是标本采集与固定。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组织或细胞标本进行采集。

常见的标本包括切除标本、活检标本等。

采集后,标本需要立即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成分的稳定。

最常用的固定剂是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

2. 组织处理与包埋
固定后的标本需要进行组织处理与包埋。

首先,将固定的标本进行去除固定剂的处理,然后用乙醇逐渐脱水,最后用苯麻油进行透明处理。

透明处理后,标本需要被包埋在石蜡中,以便后续的切片操作。

3. 切片与染色
石蜡包埋的标本需要进行切片与染色。

首先,使用组织切片机将石蜡块切割成薄片,通常厚度为4-6微米。

切片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使其展开。

然后,将切片依次浸泡在染色剂中,进行组织染色。

不同的染色剂可以突显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例如血液常规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4. 脱脂与覆盖玻片
染色后的切片需要进行脱脂与覆盖玻片。

首先,将染色后的切片依次浸泡在醇中,去除多余的染色剂。

然后,使用透明剂将切片与玻片粘结在一起,使其固定。

最后,将覆盖玻片放在切片上,使用压力将其压平,使切片与玻片紧密结合。

5. 干燥与封装
覆盖玻片后的切片需要进行干燥与封装。

将覆盖玻片的切片放置在干燥箱中,通过温度和时间控制,将其彻底干燥。

干燥后,将切片放置在干燥剂中,以防止切片吸湿。

最后,将切片放入切片盒中,进行封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基本流程包括标本采集与固定、组织处理与包埋、切片与染色、脱脂与覆盖玻片以及干燥与封装。

这一流程确保了病理标本的形态结构得以保留,并使其能够被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的应用广泛,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病理学研究和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病理组织制片技术将继续在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