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标准病理制片流程
病理标本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规范

病理标本的检查和取材的制度、流程与操作标准1.取材前阅读申请单中的内容,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
2.核对申请单的编号与标本的编号、标本的份数是否相符。
3.对于核对无误的标本应按以下程序取材:3.1.小标本和不完整的标本通常为活检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
3.1.1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数量〔少量时精确计算,多量时进行估计〕、大小〔假设干mm或cm;多量时聚拢测量〕、形状、色泽和质地等。
3.1.2少量的小标本应全部取材制片。
3.1.3多量的小标本,原那么上全部取材制片;数量过多时,可尽量多地取材制片,剩余的标本应置于4%的中兴甲醛中妥善保存备用。
“立埋〞,即将黏膜面与包埋盒的底面垂直。
3.1.5使用镊子夹取标本时须严防挤压组织。
3.2大标本通常为手术标本,应按如下标准取材:3.2.1记录切除标本的手术类型。
3.2.2应描述和记录送检标本的大小〔三维长度,mm或cm〕、形状、色泽、外表、质地等,球形或接近球形的标本可测其直径〔mm或cm〕。
必要时称重〔g或kg〕。
3.2.3检查切面:通常沿标本长径切开或剪开〔囊性标本时〕,描述和记录其形状特点,例如囊性和实性及其所占比例、色泽、质地、纹理、坏死;囊肿壁的厚度及其内外外表、囊腔内容物及其性状等,有的脏器,例如前列腺、胰腺、甲状腺等,应间隔一定距离〔甚至间距2mm左右〕做多个平行切面,检查有无微小肿物。
3.2.4带有脏器的标本,应描述和记录病变处与有无脏器的毗邻关系特点。
3.2.5必要时,绘简图说明巨检病变的特点和解剖学关系,病注明取材部位的编号,以便镜检时定位。
3.2.6切取有代表性病变区域的组织制片,适量包括与病变区域毗邻的“正常〞结构和坏死组织等。
3.2.7完整切除的肿瘤标本,切取的组织块应包括其包膜,较大的肿瘤应酌情多处包膜取材。
3.2.8切取组织块的刀具必须锋利,严防挤压组织。
3.2.9切取组织块的数量,依巨检病变的具体情况酌定,一般以满足诊断需要为准。
病理实验流程

Pathology
抗原修复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2)煮沸热修复:电炉或者水浴锅加热0.01mol/L枸橼酸
钠缓冲溶液(pH6.0)至95℃左右,放入组织切片加热 10~15min; (3)微波热修复:在微波炉里加热0.01mol/L枸橼酸钠缓 冲溶液(pH6.0)至沸腾后将组织切片放入,断电,间隔 5~10min,反复1~2次; (4)酶消化方法: 常用0.1%胰蛋白酶和0.4%胃蛋白酶液。 胰蛋白酶使用前预热至37℃,切片也预热至37℃,消化时 间约为5~30 min;胃蛋白酶消化37℃时间为30 min。
Pathology
组织的处理(机器操作):
包括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是制作优 质切片的关键,一旦组织处理有欠缺,往往导致 无法挽回的后果。
(1)制片过程按操作流程进行。 (2)包埋用石蜡必须过滤。 (3)试剂必须按要求及时更换。
Pathology
切片:
• 切片是制片技术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影响切片质量的因素
Pathology
特殊检查需要:
当某些特殊检查需要保持组织的抗原性或酶的活性不 被破坏时、或某些细胞成分在常规染色时无法显示时,也 需采用冷冻切片技术。例如: 确定细胞内脂肪作特殊染色时,需要作冷冻切片; 肾穿刺活检的荧光标记; 酶组织化学或某些特殊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等,也需要作 冷冻切片。
显示胶原纤维染色(VG及Masson), 显示网状纤维染色(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 显示抗酸杆菌染色(苯酚碱性品红法), 显示真菌和糖原染色(PAS)。
Pathology
三 、 相关技术简介
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应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原理,在石蜡切片组织、 冷冻切片组织、细胞涂片及细胞培养爬片上进行检测抗 原或抗体的特异性定位的方法,称为免疫组织化学法, 即用免疫学的方法进行组织化学检测。 适用于蛋白水平上组织的抗原或抗体检测。
病理痰标本制片流程

病理痰标本制片流程1. 标本采集。
- 由临床医师按要求采集痰液,一般要求患者晨起后用清水漱口,然后用力咳出深部痰液于无菌容器中。
2. 标本固定。
- 将采集到的痰液立即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中,固定液的量应为痰液体积的5 - 10倍,固定时间一般为6 - 24小时。
3. 脱水处理。
- 从固定液中取出痰液,依次放入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进行脱水。
- 70%乙醇,浸泡1 - 2小时。
- 80%乙醇,浸泡1 - 2小时。
- 90%乙醇,浸泡1 - 2小时。
- 95%乙醇,浸泡1 - 2小时。
- 100%乙醇(Ⅰ),浸泡1 - 2小时。
- 100%乙醇(Ⅱ),浸泡1 - 2小时。
4. 透明处理。
- 将脱水后的痰液放入二甲苯(Ⅰ)中透明15 - 30分钟。
- 再放入二甲苯(Ⅱ)中透明15 - 30分钟。
5. 浸蜡处理。
- 将透明后的痰液放入已融化的石蜡(Ⅰ)中,浸蜡1 - 2小时。
- 再放入石蜡(Ⅱ)中,浸蜡1 - 2小时。
6. 包埋。
- 用镊子将痰液从浸蜡容器中取出,放入包埋框中,倒入融化的石蜡,迅速将包埋框置于冷水中冷却,使石蜡凝固成块。
7. 切片。
- 将包埋好的蜡块固定在切片机上,调整切片厚度为4 - 6μm,进行切片,将切下的切片漂浮在40 - 45℃的温水上展平。
8. 贴片与烤片。
- 用载玻片将展平的切片捞起,使切片贴附在载玻片上,然后将载玻片放入60 - 65℃的烤箱中烤片1 - 2小时。
9. 脱蜡至水。
- 将烤片后的载玻片放入二甲苯(Ⅰ)中脱蜡5 - 10分钟。
- 再放入二甲苯(Ⅱ)中脱蜡5 - 10分钟。
- 然后依次放入100%乙醇(Ⅰ)、100%乙醇(Ⅱ)、95%乙醇、90%乙醇、80%乙醇、70%乙醇中各浸泡1 - 2分钟,最后放入蒸馏水中浸泡2 - 3分钟。
10. 染色。
- 常用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精 - 伊红(HE)染色。
- 将脱蜡至水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染色5 - 10分钟,然后用流水冲洗10 - 15分钟。
申请病理会诊流程

申请病理会诊流程以下是申请病理会诊流程的更口语化版本:1. 找对医生:看门诊:先去看医生,他们觉得需要做病理检查,就会建议你去做。
2. 病理检查:取样:在医生指导下,可能要做个活检(比如穿刺、切片),或者尸体解剖,取出病变组织。
送检:把样本送到病理科,填个表,写清楚你是谁、取了哪儿、医生咋说的。
3. 病理制片:处理样本:病理科收到样本,先把它固定好、脱水、包埋,变成可以显微镜看的样子。
染色切片:然后把样本切成薄片,染上色,做成能在显微镜下看的病理切片。
4. 病理诊断:医生看片: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仔细看切片,看看细胞长啥样、组织结构咋样,给出初步诊断。
专家会诊:如果诊断有困难或者需要进一步确认,病理科会找内部或外部的病理专家一起讨论。
5. 出具报告:写报告:病理医生根据诊断结果,写个病理报告,详细说说看到了什么、诊断是什么、有啥建议。
发报告:报告写好后,发给主诊医生或患者本人,作为看病的重要参考。
6. 申请会诊:提出申请:主诊医生或患者对病理诊断有疑问,或者想找个更牛的医生看看,就可以申请会诊。
填申请单:填个申请单,写清楚患者是谁、原病理报告大概说了啥、为啥要会诊。
7. 选定会诊机构:找专家:根据病情需要,找一个水平高、经验丰富的病理诊断中心或知名医院病理科。
问清楚:先问问人家会诊怎么申请、需要啥材料、多少钱。
8. 提交材料:寄样品:按照会诊机构的要求,把原病理切片、蜡块、临床资料等寄过去。
交钱:根据收费标准,交个会诊费。
9. 等待会诊:专家讨论:会诊机构收到样本后,组织病理专家重新看看,或者大家一起讨论,得出会诊意见。
等结果:会诊意见出来后,会诊机构会出具会诊报告,寄回给申请人。
10. 后续处理:看报告:主诊医生或患者收到会诊报告后,跟原病理报告对比一下,看看会诊意见是啥意思。
调方案:根据会诊结果,主诊医生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者让你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以上就是申请病理会诊的基本流程,目的就是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给看病提供科学依据。
标准病理组织制片和染色技术

02
1、石蜡:
切片蜡___软蜡50℃以下,酶,保存抗原活性 (纯度高密度好) 硬蜡50℃以上-62∽64℃ 工业石蜡___质地较差,价格便宜 纯度低,熔点不准确
2、根据组织的不同选用:
60∽62℃-----皮肤、骨组织、硬纤维瘤 58℃以下----作免疫组化酶
01
恒温箱温度一般高于石蜡熔点4∽5℃ 浸蜡可分三级 软蜡 54---56℃ 硬蜡 58---60℃ 硬蜡 60—6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2
涂片法-如:血液、精液、痰、胸腹水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3
磨片法-主要用有钙盐坚硬材料,牙齿、介壳、坚骨-手工磨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04
分离法a、压片法-动终板的制备b、撕碎法c压碎法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二、取材(实验病理、临床病理、尸解诊断)
实验病理取材 动物的杀死:动物杀死方法很多,根据动物大小、种别、观察目的而定。
乙醇结构式 CH3 · CH3 · OH 水的结构式 H2O
···H---O ···H---O ···H---O ···H---O ···H---
H
R
H
R
乙醇的羟基(-OH)和水形成氢键, 水分子与乙醇分子逐步缔合在一起。
乙醇与水相混容的原理:
常用的脱水剂 强,使组织硬化,和二甲苯互溶。 缺点:使组织收缩,变脆。 强,收缩厉害。临床病理用于快速脱水 ,既脱水又透明使组织收缩小不硬化 既脱水又透明皮肤、骨 叔丁醇发松子醇 根据组织大小、类别、种属、分别安排
. 临床活检取材: 注意事项: 请单位姓名与标本一致,防止混乱差错。 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干涸坏变,固定液 多少。 材时描写:大小,形态,色泽,硬度等。 麻或针帽大小组织——染伊红?:镜纸 包好 见肿瘤取材方法:略。
病理诊断报告工作制度模板

病理诊断报告工作制度模板一、总则病理诊断报告是医疗机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为确保病理诊断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工作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病理科(室)病理诊断报告的制作、审核、签发和管理等工作。
二、组织架构与职责1. 病理科(室)负责人:负责病理诊断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对病理诊断报告的质量全面负责。
2. 病理医师:负责病理标本的检查、诊断和报告撰写。
3. 病理技师:负责病理标本的处理、制片和染色等技术操作。
4. 病理诊断审核医师:负责对病理诊断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 病理诊断签发医师:负责对审核通过的病理诊断报告进行签发。
三、工作流程1. 病理标本接收:病理科(室)收到临床科室送检的病理标本后,应及时进行登记、核对和处理。
2. 病理制片:病理技师根据标本类型和诊断需求,进行切片、制片和染色等操作。
3. 病理诊断:病理医师在仔细观察制片后的病理切片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病理诊断,并撰写病理诊断报告。
4. 病理诊断审核:病理诊断审核医师对病理诊断报告进行审核,重点关注诊断的准确性、完整性和规范性。
5. 病理诊断签发:病理诊断签发医师对审核通过的病理诊断报告进行签发,并加盖病理科(室)印章。
6. 病理诊断报告发放:病理科(室)应及时将签发的病理诊断报告送达临床科室,并确保报告的安全、保密和及时性。
四、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1. 病理科(室)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对病理诊断报告的整个流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2. 定期对病理医师、病理技师等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考核,提高病理诊断报告的质量。
3. 病理科(室)应定期组织病理诊断报告质量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4. 鼓励病理科(室)参与国内外病理诊断报告质量标准的制定和交流,不断提升病理诊断报告的质量水平。
五、记录与归档1. 病理科(室)应详细记录病理诊断报告的制作、审核、签发和发放过程,确保可追溯性。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

病理切片制备步骤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病理学研究的重要步骤,通过对组织样本的切割、染色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
一、组织采集和固定1. 组织采集:首先需要采集患者患病组织样本,可以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或尸检标本。
2. 组织固定:将组织样本放入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其他适当的固定液中,固定时间为6-48小时,确保组织细胞结构不变。
二、脱水和包埋1. 脱水:将固定的组织样本置于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中,逐渐去除水分。
2. 渗透:将脱水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渗透剂中,使组织透明并与蜡充分渗透,以便进行切片。
3. 包埋:将渗透后的组织样本置于熔融的石蜡中,使组织固定在石蜡块中,以便进行切片。
三、切片和染色1. 切片:用旋转式切片机将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切割成厚度为3-5微米的切片。
2. 染色:将切片放入不同的染色剂中,如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以便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四、封片和观察1. 封片:将染色后的切片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加入透明封闭剂,覆盖玻璃片,制成玻璃切片。
2. 观察: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结果判断组织结构的变化,帮助医生做出疾病诊断。
以上就是病理切片制备的详细步骤,每一步都需要仔细操作和精心处理,以确保获得准确的组织切片和可靠的诊断结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专业医学工作者咨询。
【2000字】第二篇示例:病理切片制备是一项关键的医学实验技朧,用于观察疾病组织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正确的切片制备步骤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切片制备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1. 采集标本:需要从患者身上采集组织标本。
这通常由有经验的医生或技术人员完成,确保采集到的标本完整、无损伤,并配有详细的临床信息。
2. 杀灭固定组织:采集到组织标本后,需要立即将其置入适当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
病理切片步骤流程

病理切片步骤流程
一、病理标本接收
1.标本登记
(1)标本信息登记
(2)核对患者信息
2.标本处理
(1)标本初步处理
(2)定位需要切片的部位
二、标本固定
1.选择固定液
(1)根据标本类型选择固定液
(2)浸泡标本使其固定
2.固定时间
(1)确定固定时间
(2)控制固定时间以保证标本质量
三、组织脱水
1.醇度递增
(1)逐步使用不同浓度醇溶液脱水
(2)保证组织彻底脱水
2.渗透剂处理
(1)使用透明剂处理标本(2)保证标本透明度
四、组织包埋
1.包埋模具准备
(1)准备标本包埋模具
(2)注入包埋剂
2.标本定位
(1)将处理好的组织放入模具(2)调整标本位置
五、切片制作
1.切片机设置
(1)设置切片机参数
(2)切割标本制作薄片
2.切片染色
(1)染色处理
(2)固定染色结果
六、镜检与诊断
1.镜下检查
(1)镜检准备
(2)医生进行镜检
2.病理诊断
(1)根据切片结果进行诊断(2)生成病理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封片
• 将已透明的切片滴上树胶,盖上盖玻片封固。待树胶略干后,贴 上标笺,切片标本就可使用。
请观看视频~~~
• HE染色过程:
•1 • 将已入蒸馏水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水溶液中染色数分钟。 •2 • 酸水及氨水中分色,各数秒钟。 •3 • 流水冲洗1小时后入蒸馏水片刻。 •4 • 入70%和90%酒精中脱水各10分钟。 •5 • 入酒精伊红染色液染色2—3分钟。
• 脱水、透明:
• 染色后的切片经纯酒精脱水,再经二甲苯使切片透明。
• 浸蜡,包埋:石蜡 • 将已透明的组织块置于已溶化的石蜡中,放入溶蜡箱保温。待石蜡完全 浸入组织块后进行包埋,冷却凝固成块即成。包埋好的组织块变硬,才 能在切片机上切成很薄的切片。 • 切片、展片、烤片: • 将包埋好的蜡块固定于切片机上,切成薄片,一般为5—8微米厚。切下 的薄片往往皱折,要放到加热的水中烫平,再贴到载玻片上,放45℃恒 温箱中烘干。
• 工具/原料
• 固定液——甲醛(福尔马林) • 脱水剂——酒精 • 透明剂——二甲苯 • 石蜡 • 脱蜡剂:二甲苯 • 至水剂:酒精 • 染色剂:苏木精水溶液,酒精伊红染色液 • 生理盐水、蒸馏水、PBS实验必备溶剂
适用范围 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
• he染色实验具体步骤 • 1 取材,固定:固定液——甲醛(福尔马林)
----------------杨飞城
• HE染色操作步骤 • 苏木精 — 伊红染色法 (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 , 简称HE染色法 ,石蜡切片技术里常用的染色法之 一 。苏木精染液为碱性 ,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 质与胞质内的核酸着紫蓝色 ;伊红为酸性染料 , 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HE 染色法是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教学与科研中最 基本、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方法。
• 脱蜡、至水、染色: • 脱蜡剂:二甲苯
•
•
脱水剂:酒精
染色剂:苏木精水溶液,酒精伊红染
• 染色液
• 染色前,须用二甲苯脱去切片中的石蜡,再经由高浓度到低浓度 酒精,最后入蒸馏水,就可染色。 • 苏木精(Hematoxylin,H)是一种碱性染料,可将细胞核和细胞 内核糖体染成蓝紫色,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具有嗜碱性。伊红 (Eosin,E)是一种酸性染料,能将细胞质染成红色或淡红色,被酸 性染料染色的结构具有嗜酸性。
• 从人或动物新鲜尸体上取下组织块(一般厚度不超过0.5 厘米)投入预先配好的固定液中(10%福尔马林,Bouin氏 固定液等)使组织、细胞的蛋白质变性凝固,以防止细胞 死后的自溶或细菌的分解,从而保持细胞本来的形态结 构。
Hale Waihona Puke • 修剪,脱水,透明:脱水剂——酒精 • 透明剂——二甲苯
• 不同组织固定时间不同,固定成功后需要修剪25px*25px*5px,放 入包埋盒中,流水冲洗(去除组织中的固定液)30分钟。至于不 同浓度的酒精脱水,一般用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酒精作脱水剂,逐 渐脱去组织块中的水份。再将组织块置于既溶于酒精,又溶于石 蜡的透明剂二甲苯中透明,以二甲苯替换出组织块的中酒精,才 能浸蜡包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