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西⽅城市规划理论分析 导语:城市的历史是城市的社会⽂化内涵,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为习惯与⽂化价值观点,是城市居民的社会⽣活需求。
只有尊重历史,才能利⽤城市规划的⼿段使城市朝着居民理想的⽅向发展,才能营造建设充满⽂化内涵的及独具特⾊的城市。
1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1近代西⽅城市规划思想的产⽣背景 ⼯业⾰命以后,西⽅普遍进⼊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期,产⽣了以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时期西⽅城市中的⼈⼝和⽤地急剧扩张,各种新的空间要素不断出现,城市的蔓延已⼤⼤超出了⼈们的预期,也超出了⼈们常规⼿段的驾驭能⼒。
城市形态呈现出⽝⽛交错的花边形态和明显的拼贴特征,城市环境的异质性增强,特⾊⽇渐消失,质量⽇渐下降。
这时⼈们强烈的认识到,有规划的设计对于⼀个城市的发展是⼗分必要的,只有通过整体的形态规划,才能摆脱城市发展现实中的困境。
1.2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名元和复杂的,例如Camn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个基本事件 (I)⽥园城市(Garden City, E. 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Burnham) (3)公共卫⽣改⾰(Public Health 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Owen )、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 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 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1.3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1.3.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 Kruekeb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 (1) 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职业时期; (2) 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近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综述

注:基金项目:河南省南阳市规划局基金项目( 。 ?>>A!0>?=M)
参考文献: W ! X D *’)F6,Y6& GD ZD [ 9.))()/0’3 ZD ;D D T,’))()/ ’)F 9-)4&-, -U <’)F G656,-H36)4 : 9’L6L ’)F *’46&(’,L $ R&F, 6FD 1 , 90’&,-446L5(,,L: I06 *(+0(6 9-3H’)7 , !"">D W ? X <’)/ C-)D Q&P’) G6L(/): I06 ;36&(+’) V\H6&(6)+6D 2D ]D : ^’) 2-L_ 4&’)F Z6()0-,F ,!""MD W R X %-0, 90’&,6LD T,’+6 *’Y()/ : G656,-H()/ I-S) 96)46&LD *’() O4&664L ’)F Q&P’) ^(,,’/6L, Q&P’) <’)F :)L4(4.46 , ?>>?D W M X ‘-4,6& TD D K’3,() *D ;D , Z6() :D ’)F K’(F6&D G-)’,F K , *’&Y46()/ ;L(’) T,’+6L:;44&’+4()/ :)56L436)4, :)F.L4&7 ’)F I-.&(L3 4- 9(4(6L, O4’46L ’)F 2’4(-)L D 26S ]-&Y: J(,67 , ?>>!D WA X 吴志强 D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 W C X D 城市规划汇刊, $ >? 1 D ?>>>, W # X 于海漪 D 近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历史与反思 W C X D 华中建筑, $ >R 1 D !""" ,
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三章1

未来主义缆车站
——第三章 现代பைடு நூலகம்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桑· 伊利亚(Antoni Santa’ Elia, 1888-1917 )的未来城市设想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2、L.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 规划思想: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Futurism)城市设想: 安东尼奥· 伊利亚(Antoni Santa’ Elia)的未来城市设想 桑·
未来派是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 利出现的文艺流派, 它对现代生活的运动、 变化、速度、节奏表 示欣喜,他们否定一 切文艺规律和传统, 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 的未来的艺术。
1925年发表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2、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1)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柯布西埃在该项规划中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他在城市的中心区规划了 一个地下铁路车站,车站上面布置出租飞机起 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 大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 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之间可以由地铁和郊区 铁路线来联系。 1930年布鲁塞尔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上,柯布 西耶提出了“光明城”的规划,进一步表达了 他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1)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1922年,柯布西埃在《明日之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 对城市人口密度、交通、绿化等城市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索,阐述了他从 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 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他认为现代城市的恶魔就是它的 高密度开发,对此的策略就是反其道行之,去进一步提高城市密度。
教学课件第三节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功能分区的思想对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
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传统追求平面构图与空间气氛效果的形式主义规划思想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02
对《雅典宪章》的基本评价
城市截然分明的功能分区使其成为秩序美与技术美相结合的机械社会,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信息论:研究信息本质的科学,研究如何运用数学理论描述和度量信息的方法以及传递、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
控制论:研究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系统方法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对城市复杂性的认识和系统把握
压力山大提出城市生活是很多方面交织在一起、互相重叠的“半网状结构”。是以系统的观念研究城市复杂性的重要起点。
02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 共同之处是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规模较小的城市。 根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倾向于社会改革。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标志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的两种基本指向: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强调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复杂性。
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再认识与改进
01
02
03
强调城市规划是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因此应该由过去终极式的蓝图编制转变为过程型的规划。
强调要以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种种要求。
03
02
01
运用系统、数学方法分析、模拟城市
计量方法在城市规划分析、预测中的运用达到了高潮。计量方法试图将城市发展与规划纳入可精确计算、预测的轨道。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简述

图2
图3
轴。该规划为由两条相距 2 km 的平行超高速道路
穿越整个东京湾,其 3 层交通,不同尺度的环形相交对应
着不同的车速。城市轴中部,布置行政机关、情报
中心、控制中心、商业服务以及文化娱乐设施。随
着城市的扩大,城市轴可以不断地向前延伸,在轴
的两侧,布置生活单元。垂直交通核构成巨大的柱
3.4 布局手法
边环境,互为景致,达到“校在景中,景色映城”的
整体布局遵循基地现状条件,通过点、线、面 效果。另外强化绿化系统的整体性和渗透性,即
列,其间设梁,托起空中的建筑,从而形成开放的
地面活动空间,地下设停车场,整个城市轴的交通
与运行非常有序。
这一规划虽未实施,但却给我们带来了重要
的启示。在方法上,通过“带形”或“城市轴”在人的
尺度与超人尺度间建立一个连续性的秩序,把建
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统一成整体,通过循环分层的
交通流线构成统一的城市空间各要素的线索,在
2006 年 第 5 期 ·43·
勘察设计
ARCHITECTURAL DES IGN MANAGEMENT
欧文认为未来社会将按公社组成,土地划归 国有,分给各种公社,实现部分的共产主义。最后 农业公社将分布于全世界,形成公社的总联盟,而 政府消亡。他以极大的热情和抱负,毅然动用自己 的大部分财产创建共产村,但最后却失败了。包括 后来傅立叶的法郎吉和卡尔的“依卡利亚”共产主 义移民区等,也都先后失败。在资本主义社会,根 本不存在理想世界的城市,他们的实践虽在当时 未产生实际影响,但他们的天才思想,为今后的 “田园城市”、“卫星城市”等理论的形成起到了重 要的作用。 1.2 花园城市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4
欧文把城市作为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 出“协和新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2000~3000人,更低面 积每人0.4公顷,全村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生 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会 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5
傅里叶的法郎吉 Phalanges 主张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组织公共生活。他的空 想比欧文更为极端,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巨大建筑物中。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ppt课件

给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
﹐宣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
金﹐在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
──莱奇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
的韦林(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ppt课件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ppt课件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
生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
ppt课件
21
3. 柯布希埃的集中主义城市——现代城市设想
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 较小的城市来吸引大城市中的人口,从而解决大城 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与此相反,柯布西埃则指望 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人口进一步集中的基础 上,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
ppt课件
22
这两种思想界定了当代城市发展的两种基本指向: 城 市的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这两种规划的思路也显示了两 种完全不同的规划思想和规划体系,霍华德的规划奠基于 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的,因此在其论述的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 社会经济的关注;柯布西埃则从建筑师的角度出发,对建 筑和工程的内容更为关心,并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 造整个社会,这正如他的名言“建筑或革命”所展示的。
赖特认为现代城市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 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 类城市应该取消,尤其是大城市。他要创造一种新的、分 散的文明形式,它在小汽车大量普及的条件下已成为可能。 汽车作为“民主”的驱动方式,成为他反城市模型也就是 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支柱。他在1932年山版的《消失中的 城市》中写道,未来城市应当是无所不在又无所在的, “这将是一种与古代城市或任何现代城市差异如此之大的 城市,以致我们可能根本不会认识到它作为城市而已来 临”。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与理论演变

一、西方现代城市规划主要思想和理论演变1.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及学说格迪斯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最早注意到工业革命、城市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强调人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揭示了决定现代城市成长和发展的动力。
在1915年出版的著作《进化中的城市》中,他把对城市的研究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通过周密分析地域环境的潜力和限度对于居住地布局形式和地方经济体系的影响关系,突破了当时常规的城市概念,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框架。
他指出,工业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造成了一些地区的城市发展显著的集中。
在这些地区, 城市向郊外的扩展已属必然并形成了这样一种趋势,使城市结合成巨大的城市集聚区(Urban Agglomeration)或者形成组合城市(Conurbation)。
在这样的条件之下,原来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应当成为城市地区的规划,即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的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格迪斯认为城市规划是社会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城市规划要得到成功就必须充分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城市。
他运用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的观点,揭示了城市在空间和时间发展中所展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复杂性,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通过实地勘察了解所规划城市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因素,把城市的现状和地方经济、环境发展潜力以及限制条件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在这样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进行城市规划工作。
他的名言是¡°先诊断后治疗¡±,由此而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调查¡ª¡ª分析¡ª¡ª规划¡±,即通过对城市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城市未来发展的可能,预测城市中各类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依据这些分析和预测,制定规划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的宣言-《雅典宪章》 (1)《雅典宪章》的主要内容
①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功能分区,指 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
②追求城市规划的终极理性方案。 ③认识到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仍然强调“城
市计划是一种基于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科学”。 ④认识到人民的利益是规划的基础,但认为公众见识短浅。 ⑤阐述了城市与周围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提出保护具有历
4.霍华德与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1)《明日的田园城市》的思想:社会改革 《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明日的田园城市》
霍华德不是担任形体规划师角色,他实际上是一个社 会改革者。
(2) 田园城市体现了城乡一体发展的思想
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 旧社会结构形态。 “城市用地1000英亩,农业用地5000英亩,人口 32000人”。
(4)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
①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发生根本转移; ②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 ③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
思想与实践体系。 ④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
5. 现代机械理性规划思想 (1)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理论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实践: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
欧文在印地安那州购买了一块地,设计建造了一个正 方型的大公寓,可以容纳1500人居住。里面有食堂、 厨房、幼儿园、礼拜堂、讲堂、小学校、图书馆、医 院以及各类人员的住房。大公寓四周,是农场、牧场 和各类工厂。
(4)傅立叶的法郎吉(Phalanges)
傅立叶设想的理想社会是“和谐社会”,社会基层单 位是自给自足、独立的“法郎吉”。法郎吉是傅立叶 设想的一种生产消费协作团体。
(4)霍华德与柯布西埃规划思想比较
共同之处是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
霍华德: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规模较 小的城市。
根源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倾向于社会改革。
柯布西埃: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 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从建筑师的角度,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 整个社会。 霍华德与柯布西埃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模式,标 志了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中的两种基本指向:分散 发展与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1923年发表论文《走向新建筑》, 明确提出了机械美学的观点和相应的理论 体系。 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的空间美,认为 最代表未来的是机械的美。房屋只是“居 住的机械”。“只有驴子才会走出曲折的 线条。”
1922《明日城市》(The City of Tomorrow)
“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反对传统的街道和广场, 追求由严谨的城市格网和大片绿地组成的充满秩序与 理性的城市格局,在城市中心建筑富有雕塑感的摩天 楼群换取公共空地,体现几何形体之间的协调与均衡, 透射出纯粹的几何秩序“美”、功能理性“美”。
史意义的建筑和地区。
(2)对《雅典宪章》的基本评价
①功能分区的思想对工业革命时期城市中存在的问 题起到缓解和改善的作用。 ②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对传统 追求平面构图与空间气氛效果的形式主义规划思想 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③城市截然分明的功能分区使其成为秩序美与技术 美相结合的机械社会,否认了人类活动要求流动的 、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
美国建筑师莱特是一位纯粹的自然主义者。广亩城 市理论将城市分散发展推向最为极端的状态。 1932年出版《消失的城市》(The Disappearing City),随后出版《宽阔的田地》(Broad acres) 提出了广亩城市的设想。
广亩城市: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 业方格网上。借助汽车和廉价电力将人类从城市中 解脱出来,发展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居住与就 业相结合的布局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在这种实质上反城市的“城市”中,每一户周围都 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 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连接,沿着这些公路,建设 公共设施、加油站等,自然地分布在整个地区。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是对由“权贵主义”垄断建筑设 计的重大反叛,明确提出“为大众服务”的概念。 新“精英主义”(Elitism)的产生:不是为精英服务, 但却由精英领导。 柯布西耶、莱特
2.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规划思想
柯布西耶:现代建筑运动与城市规划的激进分子与 主将,影响现代建筑运动、现代城市规划的最重要 的巨人,对于西方建筑与城市规划中“机械美学” 思想体系和“功能理性”思想形成、发展,具有决 定作用。
(2)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再认识与改进
强调城市规划是动态适应调整的过程,因此应该 由过去终极式的蓝图编制转变为过程型的规划。 强调要以多种可能的发展方案来适应城市未来发 展的种种要求。
(3)运用系统、数学方法分析、模拟城市
计量方法在城市规划分析、预测中的运用达到了 高潮。计量方法试图将城市发展与规划纳入可精 确计算、预测的轨道。 城市并非完全客观的可通过计算模拟来认知的自 然物质,它本身的复杂性特别是不断变化的社会 性,使得定量方法不可能完全准确掌握城市发展 的规律。
(4)系统论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面临的挑战
纯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能解决城市中的社会问题。 1970年代系统论思想受到严峻挑战,认为系统规划不 仅没有改善城市居住条件,反而割裂了城市内部。 1980年代系统理性规划思想逐渐失去主导地位。
2.特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二战以后,西方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急剧膨胀, 各种大城市病接踵而至。 二战以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中,“适度分散”已经 基本成为共识,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成为特大城 市功能与空间重组的重要理论基础。 大伦敦规划 大巴黎规划
控制论:研究系统控制和调节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系统方法在西方城市规划领域中的运用,主 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对城市复杂性的认识和系统把握
压力山大提出城市生活是很多方面交织在一起、 互相重叠的“半网状结构”。是以系统的观念研 究城市复杂性的重要起点。 强调城市发展的动态性和各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 用的重要性、复杂性。
④规划师对城市的认知停留在物质空间层面,对各 种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不予理睬,认为城市规划是 扩大了的建筑学。
⑤理性主义所要求的事物非此即彼、黑白分明的。 而城市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并非唯一、确定的物质对 象,还是活生生的城市社会、丰富的城市生活。
4.极度分散主义与有机疏散思想 (1)莱特及其广亩城的思想
(3)城市美化运动
城市中的中产阶层逃离城市中心区,移居空气和环 境良好的郊区。
美国1850年末开始公园运动(Parks Movement)。 1893年,芝加哥举办了哥伦比亚世界博览会(the Word Columbian Exposition),目的是通过城市美 化建设,建立一个“梦幻城市” 。这次世界博览会 使城市美化运动在美国全面展开,并对现代城市规 划体系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社会城市
“田园城市” 只是实现“社会城市”的局部试验和 示范。霍华德本人更喜欢用“社会城市”而不是“ 田园城市”来表达他的思想。(p29)
一个面积12000英亩、人口58000人的中心城市和若 干个面积6000英亩、人口32000人、名称和设计各异 的田园城市,共同组成总面积66000英亩、总人口 250000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
城市有机疏散的方式: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 集中,对集中点进行有机分散 有机疏散理论对二战后的城市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城市的弹性规划,动态规划, 连续规划等。
三、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城市规划的系统分析时代
老三论的诞生:系统论、信息记与控制论。 系统论:创始人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非。三原则: 第一,系统观点,即有机整体性原则;第二,动态 观点,即自组织原则;第三,组织等级观点。 信息论:研究信息本质的科学,研究如何运用数学 理论描述和度量信息的方法以及传递、处理信息的 基本原理。
英国于1875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公共卫生法 《Public Health Act》。
(2)环境保护运动 新型工业城市遍布英国全国,被称为蘑菇城 (Mushroom Town)。城市坐落在铁、煤矿、港口、 棉花产区,人口高度密集,生活环境恶劣。
英国颁布《工人阶级住宅法》(The Housing of the Working Class Act),提出了旧住宅改造的 标准,如对给排水、道路、房屋日照、室内日照等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城市规划的雏形开始形成。
第三节 西方近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资本主义初期的城市规划思想
1.社会经济背景:工业化、工业城市、城市问题
(1)城市急剧爆炸的时代 工业革命导致新型的工业城市迅速生长,城市摆脱了 几千年来一直作为政治、军事堡垒的“寄生”角色, 真正成为经济生产与人类生活的中心。 英国城市化水平:1750,20%;1830,超过50%;19世 纪末,超过80%。伦敦人口,1800年86万,1850年236 万,1900年453万。
空想社会主义城市的意义
(1)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2)从社会制度方面考虑。提出将社会改造与城市
建设相结合以提出解决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3.三大运动 (1)公共卫生运动
公共卫生运动起源于城市化发展初期。由于人 类聚居模式的改变,导致了传染病的迅速蔓延。
欧洲各国开始关注城市环境整治和基础卫生设 施建设,最主要的工程是城市上下水道、垃圾处 理和环境卫生设施建设。
(3)柯布西埃城市规划思想的贡献和争议 在1950年代,昌迪加尔和巴西利亚的规划由 于严格体现了功能分区思想,布局规整有序, 得到了普通的赞誉。
印度昌迪加尔
巴西利亚
196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规划领域对人文、 社会因素的重视,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规划 思想受到了怀疑与批判。 许多非西方的发展中国家,柯布西耶的思想 具有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