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对西方城思想史的认识西方城规划思想史纲读后感

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报告摘要:本文是学生本人通过规划原理课的学习,结合了课本及《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和其它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对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形成的自己的认识。
按历史时间顺序将规划分为几个大的时期,其中包含了从古希腊文明开始至今的西方各阶段历史背景及规划思想的重要转折。
其中有引用文献原话,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发展,1945年后西方城市规划理论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指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读完《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使我对整个西方规划从古至今的发展有了一个较之清晰完整的认识。
我将全书所介绍的规划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大的历史阶段,结合其他文献,对每个阶段的内容概括如下:一.原始的起源:古希腊到文艺复兴首先将产业革命以前,即差不多到文艺复兴时期归为第一阶段,这一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还都十分古朴,简单。
城市形态仅仅需要满足人们的日常住行,唯一大规模的规划建设是教堂宗庙等工程,没有现在的交通、环境等问题的困扰,城市在人民或者君主手中几乎可以被随意布置、发展。
古希腊时期,大约公元前1000年,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造就了古希腊人独立意识、决断性格及闲暇、优雅的生活态度。
集体自尊心理和确信依靠集体就能战胜外界强大压力的信念,生发出对社区整体的自我崇拜以及对城邦精神的尊崇与向往。
虽处于奴隶社会,但却不存在很大的权力和干预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
当时的人们认为:“城市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地享受轻松的生活。
”大量住宅小而简朴,贫富混居,城市缺少统一而严正的规划。
但是公共空间却丰富多彩,庙宇盛行(实质是人们节日欢乐的殿堂和公共活动中心)。
当时的城市规划和建筑中,突出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
这可以说是后来整个人本主义的思想历史的发源。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纲要

城市建设相关思想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古希腊雅典广场雅典卫城希波丹姆斯模式的代表——米利都城2、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罗马营寨城古罗马城市的中心广场群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西方中古时期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中世纪的城市规划思想圣密启尔山城中世纪的帕多瓦城威尼斯城2、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崇尚人体完美尺度理想城市模式罗马改建规划格里芬的堪培拉规划3、绝对君权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巴黎城市的中轴线凡尔赛宫的总平面Haussmann 的巴黎改建规划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城市——新协和村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
近代历史上的空想主义源自于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T.More(1478-1535)的“乌托邦”(Utopia)概念。
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实践虽然在当时的西方世界中没有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其进步思想对后来的城市规划思想、理论(包括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近代人本主义规划思想的两位大师1、霍华德田园城市思想“田园城市”对近现代城市规划发展的重大贡献在于: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
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
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4.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他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史纲1

第1章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思想概述 1、 西方城市规划的发展经历了两次重大的转型 第一次,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 古典城市规划运动 ,科学意义 第二次,60年代末70年代初 后现代城市规划,人本主义—思想核心
明朝 北京城 清朝 园林、离宫别馆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 古 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唯物主义、尚文、小尺度的城市空间 代 城 帝国观念(股罗马时期)唯心主义、尚武、大尺度城市空间 市 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强调防御功能和政治需要,封闭性强,着眼与道 路网与建筑群。 总结:历史上东西方发展有许多像是,帝王权威突出轴线。 两个繁荣时期小结:“光荣归于希腊,伟大归于罗马。“ 中——文明禁锢-中世纪——自然主义盛行,尊重自然地形 古——重启心灵——文艺复兴时期——高压与精英主义的理想思维 时——绝对君权时期——唯理与古典主义 期 中世纪,以教堂为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反映当时商业兴盛和城市生活多样化的城市理论和城市 模式。有些学者认为,中世纪城市和谐同意的美。 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高雅与精英 主义的营造思维,尊重文化与后继者原则,两种规划思想的分野与交 融。 16世纪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巴洛克、古典主义 城市规划领域 巴洛克与古典主义风格始终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一般认为社会契约 论、 人权思想是社会三大支柱。从思想上来说,鼓吹功利主义与实用 主义的请教学说——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 自由主义则从政治和社会制度,保证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证主义促进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飞速发展。 城市规划的内容主要着眼于道路网和建筑群的安排,因而是建筑学的组 成部分。 《雅典宪章》《马比丘宪章》《威尼斯宪章》《北京宪章》 小结: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古希腊文明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
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于发展:公元前11世纪希腊半岛及其周围地区出现氏族国家,公元前8世纪时逐步出现了数十个城邦国家,随着各城邦之间社会,经济,文化交往的频繁及共同防御的需要逐渐形成一个成为“希腊”的统一文化与民族的地区。
从建筑和城市艺术的角度来看将古希腊的文化分为四个时期:1荷马文化时期(公元前12~公元前8世纪)2古风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3古典文化时期(前5世纪~前4世纪)4希腊化时期(前4世纪末~前2世纪)。
其中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
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1.唯物主义认识观:古希腊思想是从一种唯物主义的自然哲学的探索开始的。
2.人文主义思想:从总体而言,古希腊的思想是人文的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4.公平平等的政体意念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 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共和制城邦是希腊最先进的城邦,希腊城邦的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古希腊人把城市定义为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生活而保持很小的规模的社区。
2. 人本主义的生活形态:从人本主义的的意义上讲雅典卫城及Olympia的宙斯圣地等并不是膜拜圣灵的圣地而是市民公共活动的中心。
3. 积极的公共生活与丰富的公共空间:古希腊以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海洋文明和开放的人群性格以及优越舒适的自然景观造就了古希腊人积极的公共生活,积极的公共生活进一步的促使公共空间丰富起来,半公共场所,许多开敞的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宏伟的雅典卫城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四.理想城市的规划形态1. 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想国家(城市)的探求:苏格拉底提出城邦和城市生活的自然发展,其学生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强调“理想国(城市)是用绝对的理性和强制的秩序建立起来的。
”首先: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角色来重整城市秩序,其次:城市居民应分为各阶层,并让哲学家(集智力和智慧于一身)来当国王治理国家;亚里士多德则提倡建立中产阶级统治的国家2. 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古希腊的公共建筑以及建筑群中,突出反映的特征是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以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即使雅典也没有明确的强调人工规划,代表作为雅典卫城,其建筑布局以自由的,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原则。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读书笔记“要想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取得并且认识这种过渡里所包含的思想。
”——黑格尔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把握事物发展演变的脉络,它是理解现在、把握未来的钥匙。
我们想借鉴国外城市规划史的先进经验,却不了解其理论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整体精神,仅仅注意了形似,汲取的也只是历史的种种片段,这样导致我们的指导极少成功。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背景及思想,以便于正确地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去之糟粕、取之精华。
这本书对西方两千五百多年来的城市规划形成、发展演替中的庞杂离理念、思想和主流精神,按十个阶段进行系统地梳理,从总体上理清了西方规划思想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使人文(人本)主义、公正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而善于理性思辨、交流争论的人们更重视公共空间的建设。
于是,公共建筑及建筑群成为公共活动的中心,它们追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及同自然环境的协调,代表的是雅典卫城,其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布局手法,在规划史上获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随着古希腊美学观念的逐步确立及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一种典型的城市规划模式产生了——希波丹姆模式。
该模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道路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和美。
该模式后来被用于希波战争后城市重建及罗马的营寨城。
这种模式为城市专制主义的滋生创造了条件,和现代建筑运动所推行的机械城市的“秩序美”异曲同工,19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城市机械理性缺陷的批判就在于此。
第二章帝国理想——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在罗马由共和制转变为帝制的漫长过程里,国家扩张、财富积累,人们挥霍奢华、物质生活腐朽,此时形成了享乐主义、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风气及信仰。
罗马的城市建设也世俗化(大规模奢华的公共浴池、斗兽场、宫殿、剧场等)、军事化(坚固的城墙、大跨度桥梁、远程输水道等)、君权化(帝王宣扬政绩的铜像、凯旋门、纪功柱、广场等),重要公共建筑的布局、城市中心的广场群乃至整个城市的轴线体系,投射出王权至上的理性与绝对的等级、秩序感。
1900年后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回顾讲解

三、大城市组织的有机疏散:
E.Saarinen的大赫尔辛基规划
E.Saarinen 于 1918 年在编制大赫尔辛基规划时提出的。 1942年出版《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书详尽地 阐述了这一理论。 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城市 发展的原则是可以从与自然界的生物演化中推导出来的。
亚历山大对城市复 杂性的表述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二、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
右图:马里兰州的格林 贝尔特市(Crennbelt), C. 斯坦(Clarence Stein) 的方案,这个“花园城 市”被分解为若干超级 街区,每一超级街区 含有学校、公园以及 一系列围绕露天停车场 而造的附属居住建筑, 结构为树形。 左图: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社区研究和建设组织”的 方案,五个一群的邻里形成村落,交通网把这些村落和 一个新镇连接起来,结构为树形。
(succession)。
三、城市空间结构模型及其发展
五、 邻里单位理论与Radburn规划
C.A.Perry于1939年提出的邻里单位 (neighborhood unit)理论,目的是要在汽车 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于居民 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
境。
Perry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的
的趋势。他写道:“美国不需要有人帮助建造广亩城 市,它将自己建造自己,并且完全是随意的”。
二、二战后至1960年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反功能理性主义思想:亚历山大对城市复杂性的表述 2 反城市化的美学思潮 3 大城市空间的疏散与新城运动 (1)大城市的空间疏散理论:阿伯克隆比的大伦敦规划、大 哥本哈根的指状规划、巴黎平行切线结构规划 (2)卫星城(新城)的建设:欧文的卫星城模式 内容提纲 (3)伦敦三代卫星城:哈罗、坎伯诺尔德(朗科恩)、米尔 顿.凯恩斯 4 系统规划理论:人体系统、城市生态环境科学思想的兴 起 5 战后历史环境及建筑保护运动 6 公众参与:阿恩斯坦的参与阶梯 7 Team 10 的“人际结合”规划思想 8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实用 主义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整理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Ps:1.由于其中每个段落的具体内容均为解释所列出小标题的内容,经过前2章的总结,我发现我所总结并不能代表各位看官的想法,所以从第三章开始,在每个分段小标题下,我只会总结段落的中心思想,不列出其内容(内容的提炼各位可通过观察题目自己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内容。
)2.在每个小标题后均有页码标示。
第一章文明基石-古希腊时期的城市规划思想(一)西方古典文明的圣地1.古希腊文明的极高地位——西方古典文化的先驱与欧洲文明的摇篮p22.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p2-p4起源:公元前11世纪,在爱情海边的希腊半岛及其周边的小亚细亚沿海、地中海沿岸及黑海沿岸某些地方,存在氏族国家,经过不断的战争,逐渐形成了数十个相对稳定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各城邦之间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抵御外敌时也团结起来,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称为“希腊”的统一名族与文化地区。
发展:从建筑与城市艺术的角度讲古希腊的文化(文明)分为四个时期前12世纪-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前8世纪-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前2个阶段为古希腊文化孕育成长的阶段)前5世纪-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圣地建筑群)前4世纪末-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书上详细介绍了每个时期发生的事件)3.希腊的古典文化价值体现:不仅体现在艺术形态上,更支撑了后来欧洲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复兴,并从根本上影响了当今西方社会的民主意识形态与基本政体架构形式。
P3(二)古希腊思想与文明的内核p4-p7A.唯物主义的认识观B.人本主义的思想B.理性思想的逻辑思维D.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书上有对上述4个思想的解释,大家可以根据题目见仁见智)希腊哲学的特质:非宗教的人本精神和讲求思辨的精神(三)古希腊的城市生活形态1.城邦、公民与城市社区精神p7A.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的比较雅典城邦:雅典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自由民的所有成员),以公民大会等形式参加国家大事,城邦里经常组织体育竞技、音乐会、诗歌会、演说等公共活动,以促使平等、自由和荣誉意识的增长,维系公民的城邦主义观念。
【文章】《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

虽然在规划实践中,一位优秀的规划师看上去并不一定熟谙历史上成名的各种规划理论,但他一定是一位深知其行为结果的人。从这一点上看,规划是一项预设目标并制导过程的工作。因此可以清楚,只有深刻理解时间上的因果关系的人,更进一步说,只有深刻感知因果关系并能预设结果,控制原因的人才可能是一名优秀的规划师,而这种深刻的感知可能就是一种准规划理论。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表明,规划的核心属性是时间上的预测和控制,而建筑学的核心属性是空间创造。但是,如果把城市认定为一个空间范畴,那么规划与城市的结合后,城市规划,即对城市的规划,那就是对空间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达到这项空间目标过程中时间上的制导了。从规划的核心实质出发,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规划理论的核心由此可以理解为:本位理论(能做什么):规划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区域与城市发展中能发挥什么作用。过程理论(怎样做):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规划必须拥有什么手段和机制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2 关于规划理论的定义、讨论及发展史划分
2.1 对规划理论下定义的困难
长期存在着一种概念上的混淆。由于城市规划工作,所以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都被引进了城市规划,于是读一些其它领域的书便成为了新一代规划师和规划学者的追求,这本来很好。然而错误又出现了,不少人将这些规划领域外的理论当作规划理论本身。注意,规划中的理论和规划的理论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4 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Donald Kruekeberg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段:(1)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2)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文主义的思想,从“自然哲学”的研究到
探求人的“社会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思想路
线的自然引申。
3.理性思辨的逻辑思维。古希腊的哲学源于人
们对自然的思考,努力去发现各种规律。
4.公正平等的政体意念。社会公正的意念被置
于政体建设的中心位置。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所设计的城市是按照
“社会几何学家”的理想理念设计的,即圆
并享受人生具有的权力、自由与幸福。
2.城市建设活动的世俗化,总督府、市场、
图书馆等与教堂一起构成了城市的新中
心。
3.古典主义在建筑群与城市总体布局中强调
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规则的
集合形体,强调统一性和稳定感。
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的比较
巴洛克是文艺复兴的一个分支和变形,典型做
法是彻底抛弃西欧中世纪中自然、随机的空间
公元前750年------公元前300年:伊特鲁里亚时期1.古罗马国家先后
经历了城邦时
代、共和时代和
帝国时代。
2.古罗马国家的存
在完全是依靠强
力保证的,强力
指的是罗马军队
和国家行政机
器。
3.罗马人的精神日
益世俗化。
1.世俗化,城市中的神庙退
居次要地位,公共浴池、
斗兽场、宫殿、府邸大量
出现。
2.军事化,出现了营寨城。
学艺术价值,将一定得体系引入大自然,结果使自然和几
何学之间差距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完全消失。
12世纪------15世
纪:西欧封建社会
的盛期。
3
15------16世纪:文艺复兴从本质上看,文艺复兴
是资产阶级为了动摇封
建统治和确立自己的地
位而在上层建筑领域掀
生活对人本主义的追求,人应该欣赏
空间组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
种种社会活动,基本上都是围
绕大大小小的教堂而展开的。
1.宗教世界观统治了物质与精神领域的一切,《圣经》成为
最高的权威。
2.凌驾于王权之上的神权。
3.11世纪以后,西欧社会就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许多辩论,世俗权力的地位逐渐提高。
公元4世纪------
公园9世纪:西欧
城市规划思想史纲总结表格
时间背景城市生活形态规划思想
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荷马文化时期1.古希腊文
化孕育成
长的阶段。
2.公元前六
世纪波斯
侵入亚欧,
造成名族
的迁徙和
融合。
1.城邦的社会基础是公民。
2.对城市的定义:是一个为着自身美好的生活而
保持很小规模的社区,社区的规模和范围应当
使其中的居民既有节制而又能自由自在的享受
衰落,拜占庭强大。
2
9世纪------12世纪:西欧封建社会形成的初期。期。2.9------10世纪,手工业分化,
带动商业。
3.11---12世纪,城市发展出现
质的飞跃。
4.11------13世纪的城市自治
运动,本质上讲是一场反封建
的斗争,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做
好了铺垫。
5.12世纪后期在一些城市中出
是世界公民。
5.强烈的实用主义态度,通过城市规划追求切身生活范围内的种种
现实利益。
6.凸显秩序思想,将广场通过运用轴线系统、对比强调、透视手法
建立整体的城市空间秩序。
7.采用大比例模数,不以人的尺度作为参照。
8.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公元前510年
------公元前30
3.君权化,广场、铜像、凯
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
间的核心。
4.罗马人把城市造成了一个
享乐的容器,忽视了城市
的文化与精神功能。
1.伦理化倾向,追求不断满足享受的种种现实技法。
2.快乐主义与个人主义,罗马公民完全沉浸在享乐中。
3.唯心主义,真理就是主观感觉和印象,没有什么客观真理存在。
4.超级国家的思想,人类应该生活在一个世界城邦中,每一个人都
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古典文化时期1.雅典联合
各个城邦
与波斯军
队展开决
战,在希波
战争中获
胜。
2.建造了雅
典卫城。
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2世纪:希腊化时期1.伯罗奔尼
撒战争造
成希腊城
邦解体。
1
2.马其顿人
入侵地中
海,建立包
括全希腊
在内的马
其顿帝国。
公元前146年希腊为罗马所灭
形加放射。
6.不追求平面视图上的平整,而是乐于顺应各
种复杂的地形已构成活泼多变的城市。
7.希波丹姆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与数
的和谐,强调棋盘式路网,城市公共中心明
确规整,代表城市:米利都城。但是这种模
式也给城市生活的活力以及城市的进一步发
展带来了桎梏。
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5世纪:古风文化时期
年:罗马共和时期
公元前30年------
公元476年:罗马
帝国时期
公元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后来成为了拜占庭。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入侵西欧。1.中世纪指的是从西
罗马灭亡到14、15
世纪欧洲资本主义
制度萌芽(文艺复
兴这其中的封建时
1.教区与社区和二唯一。当时城
市的整体结构、城市的分片区
4.追求理想王国的城市图景,数与宇宙关于美
得规律决定了城市必然存在理想的形态。
5.建筑和城市规划成为一种深刻和高雅的文艺
构思,普通人不可企及。
6.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都非常珍惜和慎重地
对待前人留下的艺术作品,恪守着城市和谐
与整体的艺术法则。
轻松地生活。
3.许多希腊城市都以方格网划分街坊,贫富住户
混居在同一街区,仅在用地大小与住宅质量上
有所区别。
4.对于小规模的城市,基本上不可能存在具有很
大政治权利的宗教。
5.雅典卫城不是膜拜的禁地,更是市民公共活动
的中心。
6.广场最后变成了希腊城市中最重要的、最富活
力的中心。
1.唯物主义的认识观,“原子论”、“宇宙数学结
格局,将建筑风格的原理放大到城市,通过建
立整齐、具有强烈秩序感的城市轴线系统,来
强调城市空间的运动感和序列景观。城市道路
格局一般采用环形加放射,并在转折的节点处
用高耸的纪念碑来作为过渡。
1.人文主义与乐观主义,“人是世界的美”。
2.美是客观存在的,是内在的,是和谐完整的,
是符合“数”的规律的。
3.唯物主义自然哲学观开始孕育。
现了大学组织。
4.凸显了以教堂为核心的空间组织。一般格局很一致:在教
堂前面有围合感较强的广场,道路基本以教堂和广场为中
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并逐渐形成蜘蛛网状的道路系统。
5.城市总体结构布局都非常自然,无论是景观还是尺度都非
常接近人,建筑环境亲切可人,每个城市都有它的环境特
色,是所谓的“自然主义”。
6.从城市设计角度看,中世纪和谐的城镇环境具有极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