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筹资视角的中西部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研究
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发展的思考——基于四川、西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调查

New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ystem in West Reg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 邓燕云[1]
作者机构: [1]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出版物刊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7-22页
主题词: 西部;农村合作医疗;持续发展
摘要:文章根据社会调研材料和档案资料,以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案例为基础,主要从资金筹集、管理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研究分析,阐述影响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运行的主要因素。
文章表明,中国政府在农村合作医疗中所进行的创新,在资金筹集及其管理协调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参与是西部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短时间内得以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原因,并建议从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平的角度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以完善,以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政策的连续性和权威性。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可持续农业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可持续农业研究摘要:可持续农业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然而,在我国部分贫穷的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还没有摆脱依赖自然资源生存的状况,加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自然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污染向乡村的转移,自然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重要内涵。
扎实推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应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农业,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开发,健全法律监督机制,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可持续农业;自然生态环境;建设新农村;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中图分类号:F12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6959(2006)06-0060-05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 agriculture)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旨在能使全球农业持续下去的新的农业发展理论和发展模式。
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1988)提出,可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够接受的农业。
可持续农业强调的是人类自身发展与农业生态生产能力之间的协调,并且这种协调必须建立在持续性、发展性、公平性和共同性的可持续原则基础上。
可持续农业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时代主旋律的今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农业应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共识和具体行动。
一、可持续农业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中国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爱、对农村繁荣的关心、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2006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又指出:“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集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筹集模式研究关键词:合作医疗;公共卫生;财政资金一、医疗卫生产品性质界定任何社会中,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都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健康,减少疾病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可能带来的危害。
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几乎是无限的,而社会所能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则是有限的。
医疗卫生需求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应采取什么样的提供方式才能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在社会成员以及不同医疗需求之间进行公平分配,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和必须清晰界定的问题。
公共卫生和一般医疗需求的界限是比较明确的。
中国的现实状况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医疗需求,而只能优先满足所有人的基本医疗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尽可能地满足更多人的更多医疗需求。
因此,必须对医疗卫生需求的属性进行界定,根据不同属性确定不同的提供方式。
从总体看,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具有纯粹公共产品特征的公共卫生需求与服务。
包括免疫、传染病控制、妇幼保健、环境卫生和健康教育等,这类医疗卫生产品具有明显的公共产品特征,其保障效果直接涉及广大公众的利益,甚至关乎国家和社会安全。
而且通过预防性医疗公共产品的提供,能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更有效地发挥医疗的效用。
典型的公共产品特征决定了这部分产品或需求的提供主体是政府,财力支持是财政资金,居民可免费享用。
第二类,具有准公共产品特征的基本医疗需求与服务。
主要是指能够保证社会成员基本健康的、对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
要想使所有公民的这部分需求都得到满足,则必须全面强化政府的作用,通过其向全体公民提供能够对绝大部分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控制、以药品和诊疗技术为内容的基本医疗服务,从而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
典型的准公共产品特征决定了这部分产品的提供应以政府投资为主,由其确定保障公众基本健康的药品和诊疗项目目录,统一组织采购并以尽可能低的统一价格提供给所有需求者;个人则根据自身需求对具体产品进行购买。
即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大部分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但也需要个人少量付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障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成为了重要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出现,旨在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可持续的医疗保障。
然而,这一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也逐渐浮现。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中国政府为解决农民医疗保障问题而推出的一项医疗保险制度。
这一制度于2003年在江苏省试点,此后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该制度的实施,使得农民可以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避免了因家庭负担过重而因病致贫的情况。
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为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医疗服务机会。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然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的特殊性质,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不确定的。
即便是已经发病的农民,他们也不一定会到医院就诊。
其次,所涉及的医疗费用问题也很复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需要涵盖到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门诊、购药等方面的费用。
如何控制这些费用的发生,以及谁来控制这些费用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也需要重视。
这一制度的节支难题,使得各地政府在推行这一制度的时候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可持续性的解决途径针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问题,有一些可行的解决途径。
首先,需要改变目前的农民对医疗服务的认识和态度。
政府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等多种途径,增强农民对医疗服务的了解和信任程度,提高他们的就医意愿。
其次,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与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
医疗服务机构应依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规定的医疗服务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治。
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管理,降低不必要的浪费。
最后,需要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新型农合医疗筹资工作调研报告

新型农合医疗筹资工作调研报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我国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为农村居民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加剧,新型农合医疗的筹资问题也日益严重,如何提高筹资的效率和质量,成为了当前在新型农合医疗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探讨了新型农合医疗筹资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研结果显示,新型农合医疗的筹资主要依靠两种方式:一是政府提供的财政补贴资金,二是农民自我筹资。
其中,政府补贴资金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筹资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调查,许多地方政府对于新型农合医疗的补贴力度不够,经费缺口严重,导致农民普遍出现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另一方面,农民自我筹资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首先,由于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他们缴纳的医疗费用无法保证,因此,很多贫困家庭无法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
其次,农民缴纳的费用数量不能够满足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因此,加大拓展筹资渠道、探索新的筹资方式十分必要。
在解决筹资问题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做好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政府应该增加新型农合医疗的财政扶持力度,拓宽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渠道,降低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开展成本,加大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
二、加强新型农合医疗基金管理,实现资金长效运转。
政府要完善新型农合医疗基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基金预算、调配、使用和管理流程,确保基金的长效运转。
三、提高农民参保积极性,拓展筹资渠道。
政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鼓励农民参保:降低保费标准;提高保障水平;增加保障内容,扩大保障范围。
同时,政府还可以拓展筹资渠道,如“绿色通道”、捐助、慈善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
四、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对新型农合医疗的认识。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型农合医疗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农合医疗的了解和认识,让农民认识到新型农合医疗的重要性和优势,增加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认同感。
农民参合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中西部地区7省10县的农户调查

f t r lig e s o ri i to a e i 9. u u e wil n s fpatcpain r t s 7 9% n r s e t ey o u a e i e t s r e a a i n r la d W e tr e p ci l n r r lr sd n u v y d n Ce ta n sen v t
Ch n .47. ia 9% r r lr sd n s u d rtn he c ne t f NRCMS a d 1 3% t i k t a:h s iaiai n r i u s — u a e i e t n e sa d t o tn s o n 9. h n h i o p tlz to e mb r e me tp a sa mp ra tr l n l y n i o n oe.Th e ul o g si g e so d ls o t tr r lr sd n s a tcp to e a ir t e r s t fLo itc Re r s i n Mo e h w ha a e i e t ’p rii ai n b h v o u
卫生政策研究 21 生 ! 箜 鲞笠 ! 02
・
医 疗 保 障
・
农 民参合 视 角 下 新 型农 村 合 作 医疗 可持 续 : 发展研 究
— —
基 于 中西部 地 区 7省 1 0县 的农 户调 查
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性发展思路研究

农村 合作 医疗 制度 的实施 与推 广 , 就 是 切 实 为 农 改进的策略
民的健康 卫生 问题保 驾护 航 , 解 决 农 民 的 实 际 看 病 问 题 。 可 以 为 农 民 因 为 没 有 钱 去 看 病 的 贫 穷 状 况 提 供 一 新 农 合 的顺 利 开 展 。 在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制 度 推 行 的 过 程
民 解 决 具 体 农 村 医 疗 合 作 机 构 实 施 的 制 约
顺利 许 多 , 也 就 能更 好 地 服 务 广大 人 民群众 , 缩 短 城 乡距
离, 进 一 步 推 动社 会 主义 的发 展 。
因素 。 农 村 合 作 医 疗 的 主 要 筹 资 方 式 依 然 是 靠 国 家 财
上 实 现 了小 康 家庭 的 水 平 , 于是 人 民 对 于 自 己的 身体 健 康 状 况 开 始 关 注起 来 。然 而 , 农 村 合 作 医疗 在 时间的推 移 下 , 逐 渐 地 走 向 了下 坡 路 , 不 能 够 真 正 地 为 人 民服 务 , 变成 了一 个 躯 壳 。因此 , 有 必要 就 农
作 医疗制 度逐渐 地 显现 出它 的不足 与缺 陷 , 许 多 问题 药费 等 做 第一 手 资金 准 备 。 不仅如此 , 国家 还需 要 安排 专
具体 的 得不得 及时地解 决 , 造 成 它 的滞 后 性 , 也 不 能 彻 底 地 为 门 的监督 制 度来 对 农村 合作 医疗 机 构 的从业 人 员 、 农 民办实 事 , 做 到 真正 的惠 民和利 民 的政策 。
实施 机 构 实行 监 督 与 监 管 ,以 防 出现一 些 弄 虚作 假 的现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筹资问题及对策论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筹资问题及对策研究摘要:作者对新型农村合作医闻中筹资问题及对策做了研究。
关键词:新农合筹资问题对策研究1 概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
也就是说,新农合是一种政府组织支持、农民互助共济的大病统筹基金制度。
自2006年,中央政府提高了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户的补助标准,对每位参合者的补助提高到了20元,地方财政的补助标准也有所提高。
此外,中央政府将中西部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市辖区和东部部分省份困难地区的县(市)也纳入了补助范围。
新农合筹资机制明确了筹资各方的责任,弥补了传统合作医疗没有明确的筹资标准及筹资方法的缺陷。
新农合采取每人平均筹资的制度,这主要是出于方便、平等的考虑。
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存在问题随着政府资助费用的不断增加、补偿比例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病农民从新农合制度中收益,农民参加新农合的热情越来越高。
然而,新农合基金的筹集和稳定增长是新农合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面对新农合筹资仍然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探讨与改进。
2.1 资金来源单一且不稳定,存在农民停缴风险从目前的筹资渠道来看,以国家补助和个人缴费为主,集体扶持基本属于空白,筹集到的资金总额有限。
有限的资金决定了补偿范围和比例的局限性,参合农民只能享受有限的疾病种类服务和医疗费用偿付,导致了新农合较低的支付收益率,使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一定程度折扣,最终影响农民的参合率和筹资水平提高,制约了新农合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不同地区的资金筹集情况和农村医疗补偿需求情况却存在显著差异,造成资金来源总体上并不稳定。
2.2 资金征收与使用效率低下新农合在推广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农民自筹部分“收取难”的问题。
需要“合管办”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的筹资,筹资成本相当高。
同时由于历史上存在的以“合作”为名义的种种不合理收费等原因,造成部分农民对乡镇干部上门做工作持逆反心理,加上一些乡镇干部本身素质不高,导致筹资困难程度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 的筹资顺序是 自 下而上的 ,即中央政府 出资是
以地方政府出资为基础 的。因此 , 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的到位时间一般 比较滞后 ,这样 的财政资金拨付方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中西部地 区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 ( 0 9 Y J C 7 9 0 0 2 0 ) 。
需 要 动 用 大量 的 工作 人 员 , 随着新 农 合 的 不 断运 行 ,
的湖南 、 山西 、 甘肃 、 内蒙古 、 黑龙江 、 贵州 、 重庆等 7 个省 ( 直辖市 、 自治 区) l O 个县 ( 市) ① 的调查数据 , 从
筹资 的视角对 中西部地 区新农合 的可持续发展进行
2 . 筹资 水平逐 年提 高
算、 差额多退少补 ” 的办法 , 但 是新农合仍然坚持 自
下 而 上 的筹 资顺 序 ,国家 财政 按 照农 民人 头 预拨 补
助资金仍然是以农 民个人缴费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
确 实 足额 到位 为 前提 。2 0 1 0年 中央再 次 调 整 中央财 政补 助拨 付 方 式 , 改 变 了筹 资顺 序 , 中央 财政 首 先根 据上 一 年筹 资 情况 下 达 补助 资 金 预算 ,真 正实 现 了
上, 农 民个人筹资方式逐渐趋于合理。 ( 2 ) 中央 财政 筹资 方式 。中央财 政 的筹资方 式 也
经过 了一个 不 断 调 整 的过 程 , 新农 合 试 点 以来 , 各 级
1 . 筹 资方 式逐 渐趋 于合 理
新农合 的筹 资方 式包括农 民个人的筹资方式 、
中央财政的筹资方式 、 地方各级财政 的筹资方式等。 不 同的筹资方式对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同的 影 响。从近年来 中西部地区新农合筹资方式的实际 运行情况来看 , 筹资方式逐渐趋于合理 , 促进了新农
分析 。
一
该筹资方式成本高 、 效率低 的弊端逐渐暴露。为此 ,
些地 区开始探索新的筹资方式 ,包括 :滚动式筹 资、 农村信用社存款扣缴的委托筹资 、 涉农补贴扣缴
一
( 协议委托筹资 ) 等 。不 同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和筹 中西部地区新农合筹资现状
、
资效率存在很大 的差异 ,优缺点也各不相 同。总体
;通讯作者。
① 包括望城县 、 宜章县 、 柳林县 、 中阳县 、 友谊县 、 赤水市 、 荣 昌县 、 甘谷县、 武山县 、 四子王旗等 l 0 个县( 市) 。
基于筹资视角的中西部地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研究 \ 李瑞锋等
卫生经济研究 2 0 1 3年 I期总 第 3 0 9期
式 ,给新农 合 补偿 工作 带来 了一定 的 困难 。从 2 0 0 7 年开始 , 中 央 财政 采 取 “ 当年 全 额 预拨 、 次 年 据 实 结
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 以下简称新农合 ) 基金 的筹 集是建立新农合制度 的前提 ,也是新农合制度发展 的重要基础。从新农合试点开始 , 相关文件就确定 了 多方筹资的基本原则 , 明确提 出: 农 民以家庭为单位
合的可持续发展。 ( 1 ) 农民个人筹资方式。参合农民个人筹资方式 在不 同地 区存在很大 的差异 ,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 看 ,
试点初期大部分地区采取的是 乡村干部等工作人员
上 门收取 的方 式 。 据调 查 , 2 0 0 5年全 国 1 5 1 个样 本试
自愿参 加新 农合 ,按时足额缴纳合作 医疗经费 ; 乡 ( 镇) 、 村集体要给予资金扶持 ; 中央和地方各级 财政 每年要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完善的筹资机 制除 了坚持 多方筹资的基本原则外 ,还涉及筹资主 体 的意愿 、 筹资标准 、 筹资方式 、 筹 资政策保障等具
! 煎型窒煎鱼堡匿查!
卫生经济研 究 2 0 1 3 年1 期总第 3 0 9期
基于筹 资视 角的 中西部地 区新农合可持续发展研 究
李瑞锋 , 何敏媚 , 高莉敏
( 北京 中 医药大 学管理 学 院 , 北京 1 0 0 0 2 9 )
摘要 : 从筹资角度分析 中西部地区新农合发展现状 , 结果显示 : 新农合筹资方式逐步趋于; 农 民个人筹资水平适 中。文章进一步探讨 了新农合筹资存在的问题 : 筹资标准确定欠科学及调整机制还没有建立 ; 省级财政补助标准存在明显 的省间差异 ; 财政 困难县的新农合 财政负担相对较重。在此基础上 , 提 出了进一步完善新农合筹资机制的政策建议 。 关键词 : 新型农村合作 医疗; 筹资 ; 可持续发展 ; 中西部 中图分类号 : R 1 9 7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7 7 8 ( 2 0 1 3 ) 0 1 — 0 0 3 5 — 0 4
看 ,许多省份地方财政 的补助资金拨付仍然是 以下 级财政补助资金 的到位为前提 ,筹资顺序并没有改 变。2 0 1 0年随着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拨付方式的再次 调整 , 地 方财政 也 相继 出台 文件 进行 调 整 , 基 本 实 现
了省 级 财 政 补 助 不 以下 级 财 政 补 助 到 位 情 况 为 前 提, 与中 央财政 一 样 , 实现了“ 当年 预拨 , 次 年据 实 结 算” , 对 新 农合 基 金 的稳定 运 行 和 可持 续 发 展具 有 非 常重 要 的促进 作用 。
体 内容 。建 立稳定可靠 的筹资机制是新农合可持续 发展的关键 。本文利用 2 0 1 0年 l 一 7月对 中西部地 区
点 县中 , 在第 一年度 ( 指2 0 0 3 年7 月 1日一 1 2月 3 1 日) 有4 0 . 4 %的 县 实行 上 门 收取 的方 式 , 有 2 9 . 2 %的 县实行上门收取与农 民 自行缴纳相结合 的方式 ( 秦 其荣 , 2 0 0 6 o上 门收取与宣传动员工作相结合 , 在试 点初期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 极大地方便 了农 民,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