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

合集下载

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

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

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参战后前半年,三次战役还有穿插成功的案例,到了四次五次战役时就只有美军小部队穿插共军,而共军却无法重拾国内战争时期的故伎。

原因也是如此,缺少通讯设备,缺少技术人员,基层官兵素质差,纯靠多年战乱打下的战场感觉走。

碰到国军这样同一技术档次的对手,共军基层政治素质过硬,指挥结构紧凑自然占据机动优势;碰美军完全机械化而且完全现代化正规的指挥调度体系就完全没有作用了。

反而是美军穿插共军的结果。

所以后来大陆在苏联的帮助下实施正规化建设,这就是朝鲜的教训,信息时代也是如此。

有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仗,国民素质和军队建设联系是很紧密的。

条顿人对于世界历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完善了拿破仑的统帅部(参谋本部)的功能。

建立了军官团制度,杀戮成了一门科学而离艺术越来越遥远。

这是区分旧式军队和现代军队组织形式的重大区别!(毛奇)朝鲜战争中前期PLA步兵素质优秀,在缺乏通讯器材的情况下屡次大胆实施穿插迂回,机动动作极其精妙。

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些优秀的步兵军官和军人并不是现代化标准化训练带来的结果,而是长期战乱下养成的战场嗅觉所致。

美军连队战术动作,比如说建立阵地,是建立在条令,图上作业,受过训练的军官根据形式做出判断,然后自然有各级军士督促实施的基础上的。

抢占山头,火力配置等等,并且有分析,评估,总结的机制。

美军的防御工事一般来说是非常简陋的,临时性质的。

即使有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完善防御,美军的工事仍然显得非常简单,因为他们一般被认为是临时性的设施。

在美军的野战手册中,其实详尽地说明了工事堡垒以及障碍物的规格,结构。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对付一支轻装的,缺乏重炮,装甲车和空中优势的部队,根本没有必要建设坚固的纵深的防御工事,海军陆战队学会了挖日本人的狗洞(foxhole)——深挖的防御炮弹的散兵坑,能容纳一名士兵立姿战斗。

1949年出版的美军野战手册(US Army Field Manual)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详尽地介绍了从单兵掩体到碉堡到支援火气的布置以及壕堑防御系统。

美军步兵夜间战斗战术,看看和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同

美军步兵夜间战斗战术,看看和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同

美军步兵夜间战斗战术,看看和你想象中的有什么不同夜晚巷战中,相比阿富汗伊拉克对手,美国具有夜视优势,在能见度有限时攻击部队更易于逼近敌军防线或实施穿插,但强大的对手也拥有大量各类夜视设备,在建筑物密集区指挥和控制部队非常难,士兵都会直觉性地靠拢在一起。

必须不断注意防止士兵们群聚在一起。

地形使士兵容易迷失方向。

确认目标也很困难。

士兵通过夜视设备所看到的和平时不一样,容易引起混乱,士兵可能见到任何东西都会开火,也可能犹豫很久才开火。

目标识别不正确是导致自相残杀的主要原因,地图上应该标注特色的建筑物,清理完成的房间和大楼应该清楚标明,应该谨慎使用空中支援力量。

.建筑物诸多反射面可能引起信号错误,特别是激光测距仪和激光目标指示器。

尘埃微粒悬浮在空气中,可能导致热成像仪无法使用。

烟和尘会影响夜视设备的效果。

雾会降低热成像设备捕获长距离目标的效果。

武器枪口火光会导致士兵暂时失去夜视能力,强光灯或照明弹也会引起夜视设备失效。

能见度有限时使用反光带、发光灯标记前线部队、伤亡人员、已清除的建筑和房间、武器位罝,其使用必须遵循部队的标准作业程序。

相同的标记不得长时间使用,其含义应该不定时改变,防止敌人掌握标志的含义。

限制使用曳光弹和燃烧弹以防止火灾,火灾会影响微光夜视仪和热成像仪的使用,城市灯光也会影响夜视设备的正常使用。

发电厂的控制很重要。

控制发电厂就使得部队控制了背景照明,切断街灯的电源比射灭街灯容易得多。

能见度有限时无法避免观察效能的降和炮火准确性下降。

.黑暗中应缓慢行动,保持对地雷、诡雷和敌人阵地的警惕性。

攻击部队应该标明已经清除过的速筑和房间,并告知支援部队。

.如果使用手电筒应远离头部或胸部,降低被敌人发现后击中的损伤程度。

.在进攻行动中,部队必须知道每个士兵在什么位置,。

进攻时,根据敌方火力敌地形移动技术。

排长指挥一个班来支持另一班的运动。

指明了火力的位置、通往它的路线、敌军阵地。

压制,破击点,排长指定一个小队作为突击队,班长用手持式激光指示器控制对敌人阵地进行精确射击。

步兵战术系列之一单兵战术训练技巧大全

步兵战术系列之一单兵战术训练技巧大全

步兵战术系列之一单兵战术训练技巧大全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战术训练技巧大全单兵战术训练是指对单个士兵进行的战术训练。

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士兵在各种情况下完成战斗任务的能力。

主要内容有攻防战斗和警戒、侦察、夜间等基础课目中的单兵动作。

进攻战斗中的单兵动作,主要训练利用地形地物,敌火下运动,准备冲击与反冲击,打炸敌坦克等内容。

防御战斗中的单兵动作,主要训练进行防御准备,防敌原子、化学和火力袭击,抗击敌坦克和步兵冲击,消灭突入之敌等内容。

警戒、侦察,主要训练担任步哨、哨、游动哨和侦察员时的动作。

此外,还训练着装与,判定方位,简易通信,观察与潜听,静肃行进,按方位角行进,与敌夜视器材作斗争等内容。

专业训练各专业部队、分队、专业人员为掌握本职工作专业知识和技能所进行的训练,目的是提高各专业兵在各种条件下履行战斗职责及在编成内协同动作的技能。

一般分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和专业战术训练。

具体内容根据各专业兵的武器技术装备、任务特点而有所不同。

士兵通常由部队组织实施训练,指挥军官、技术军官通常由专业技术院校实施训练。

专业训练,技术性强,内容繁多,通常按不同专业和不同人员选定训练内容,在完成专业基础训练前提下,进行应用训练,特别是复杂气象条件下适应性训练。

训练中强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重视一专多能和专业能手,以求在各种复杂情况下,迅速、准确、熟练完成战斗任务。

夜间训练为提高部队夜间作战能力而进行的训练。

根据夜暗和使用夜视器材对军队行动的影响和夜战要求组织实施。

主要内容:夜间行进、观察、判定方位、通信联络、利用地形地物、伪装等基础知识训练;夜视器材的使用及与对方夜视器材作斗争,夜间武器装备的操作和战斗使用等技术训练;夜间战斗的组织指挥、协同动作等战术训练。

夜间训练,以战术训练为主,通常在昼间训练基础上进行。

我军夜间训练早已经常化、制度化,训练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现代夜战规模的扩大和夜视技术、夜视器材的发展和广泛使用,提高军队夜间指挥控制、隐蔽机动和协同作战能力,已为各国普遍重视。

二战美军步兵防御战术

二战美军步兵防御战术

根据1942和1944年的《步兵连》野战条令在前沿防御阵地展开的美军步兵班。

士兵们藏身于仓猝挖成的单人或双人散兵坑,挖工事所产生的弃土也可能被雪掩藏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以射击将敌人阻止在主抵抗阵地前,当敌人抵达主抵抗阵地时以近战将其击退。

”通常在破碎地形上,一个步兵排的防御正面可宽达250码,在开阔地上(射界更宽阔)可以部署得更分散。

各班的火力配系要能形成联锁的火制地带。

外侧的一对红色虚线标出了图中央的步兵班的射界边限。

内侧的红色虚线划出了部署在该班翼侧的步兵班与该班的火力重叠区。

人员利用沟渠和地褶隐蔽移动。

(1)勃朗宁自动步枪加强班防御阵地,并能向邻近班的前方侧射;(2)步枪兵组成防线的主体,排长根据地形给他们分配“射击扇区”。

如果目标位于加兰德步枪的射击死界,手榴弹已摆好做近距离防御之用。

(3)副排长(中士)的位置在主抵抗线之后,在那里他能监管一个更宽阔的扇区,并能和排长保持视线和声音的联系。

(4)由火力排配属步兵排的60mm迫击炮的一名观察员,配置在视野良好、靠近排长并能与他所属的迫击炮组通过手势交流的位置。

(5)中尉排长位于最便于观察和指挥的中央位置,他的无线电步话机使他可在任何战斗中与连长保持联系。

(6)该排的传令兵通过口头传达来自排长的信息和命令。

(7)配属的60mm迫击炮组位于一个与观察员距离不超过100码的隐蔽阵地,要遵照“以火力覆盖通向本排防区的最危险的路径”的战术意图选择阵地位置。

(8)轻武器弹药和机枪弹搬运手的隐蔽处,该阵地不仅隐蔽而且与贮藏武器的凹坑很近。

(9)配属的.30 口径机枪组。

他们将会保存火力,直到敌人成为容易打中的目标。

(10)邻近排翼侧的步枪兵。

排间保持着紧密联系,特别是在森林中或有其他障碍物的情况下。

步兵战术图解,同等兵力下志愿军零伤亡全歼美军,运气很重要

步兵战术图解,同等兵力下志愿军零伤亡全歼美军,运气很重要

步兵战术图解,同等兵力下志愿军零伤亡全歼美军,运气很重要1953年7月,为了配合其他地区的进攻,三十三师九十七团在美军四十五师一个排防守的997高地上搞了一次佯攻行动,意在造成攻取997高地的态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997高地,虽然是做做样子的佯攻,但美军阵地前沿有鹿砦和两道铁丝网,开阔的地还有一条加宽了的壕沟和一条地雷场,右边是峭壁,左边是森林,山高路窄,敌人交叉火力封锁着谷地(下图白色虚线处),所以一样马虎不得,稍有麻痹大意就是流血和伤亡,团长营长连长都到前线反复观察地形,多次研究打法怎么攻怎么撒,并想定了几种方案以防有意外的发生,1953年7月13日21时整,预定的金城反击战在一干多门大炮齐射中开始了,一解被美军炮火欺负了三年的闷气,晚上九时多,第一轮火炮袭击后,敌人表面工事就被摧毁大半。

接着第二轮第三轮袭击后,敌人表面工事基本都被摧毁了,由九十七团三营八连二排组成的突击排开始沿着山脊出发,这时大雨滂沱,前进的道路全部是泥泞,敌人挖的壕沟灌满了水,,一行人深一脚浅一脚的在雨水中艰难前行,有些地方滑得站不稳脚,有些地方两腿陷进去拔不出来,许多人接连在滑溜的路上跌倒,浑身沾满泥污。

平时几分钟就杀到敌人阵地的速度足足走了二十分钟,不过天气差也有天气差的好处,大雨阻止了敌人的飞机的袭扰,也阻碍了守卫997高地的美军的视线,在这二十分钟里美军也没有开枪阻止突击排的行动,见如此顺利,带队的连长宋价则临时决定把本来的虚张声势的假进攻改为再往前几步看看,当二排爬上997高地阵地前沿时,守敌的暗堡里才发现有人,开始射击,突然的开火压制住尖兵的前进,连长先指挥着机枪压制暗堡射孔,一名喷火兵从暗堡的射击死角绕过去,用喷火器攻击暗堡,把正在射击的敌人烧成烧猪,爆破小组趁机通过障碍往暗堡塞入一枚手榴弹,把暗堡的没死的美军被赶出坑道,四散向主阵地上跑,天黑路滑,美军也跑不快,结果全被击倒,二排顺势扫荡阵地上其他工事,把在阵地上躲雨的美军都堵在工事里消灭干净,二排无人伤亡,完成任务后按原路返回,本来佯攻成了一撞了大运的歼灭行动,在这个战例中,大家会发现即使双方兵力相当,敌人也非常容易就被歼灭,这是因为防炮工事和坑道都很小(内部越大建造的工程量就越大,一般都不造太大,因为篮子不能放太多鸡蛋,怕一发炮弹全完),这种工事都是三面封闭,一面只有一个供一人出入的出口(太大的话不利抗击弹片),攻方在阵地外面,可以从容展开,布置封锁火力,只要一支冲锋枪封住出口,把守方压制在防炮工事和坑道里,另一个人跑到上方往里扔手榴弹或直接炸毁出口是很容易的事,而里面的人除一个人有机会向外开火之外,其余人只能看热闹(其实开火也没什么用,这类工事一般都在战壕里,出入口前面是战壕的墙壁,开火也打不到什么。

美军步兵巷战战术手册(1)

美军步兵巷战战术手册(1)

FM90-10-1野战条令NO.90-10-1 1993年5月12日发布步兵城市战斗技巧必读参考资料野战条令发布日期7-7 机械化步兵排和班1985年3月15日7-7J机械化步兵排和班(布莱德利)1986年2月18日7-8 步兵排和班(步兵,空降、空中突击、别动队步兵)1992年4月22日7-10 步兵步枪连1990年12月14日7-20 步兵营(步兵,空降、空中突击步兵)1992年4月6日7--30 步兵、空降和空中突击旅作战行动1981年4月24日34-130 战场情报准备1989年5月23日71-1 坦克和机械化步兵连1988年11月22日71-2 坦克和机械化步兵营1988年9月27日71-3 装甲和机械化步兵旅1988年5月11日100-5 作战行动1986年5月5日101-5 参谋机构的组织和行动1984年5月25日101-5-1 行动的术语和符号1985年10月21日推荐书目略序言世界各地城市地带的不断增长已经改变了战场的面貌,城市地带的军事行动(MOUT)成为了欧亚大陆战场的组成部份。

它包括了所有具有人工特征的地形,如城市,城镇,村庄,在人工建筑区域的战斗的特点就是在城市,城镇,村庄内部为之而战。

美军的交战对象中混杂了大量平民的可能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各单位在使用本条令中介绍的技巧时必须遵守指挥部规定的交战规则和陆战法律。

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在组织下属单位训练时必须将第3章至第5章的内容加以浓缩。

这份条令为步兵在人工建筑区域与有组织的敌人(无论是否与平民混杂)作斗争提供了指导方针和技巧。

一些技巧也可以用于镇压城市暴乱、反游击战和反恐怖作战。

这些内容在条令FM7-98和FM90-8会有更详细的阐述。

条令中的技巧也不适于在需要补偿和修复的地区作战,所需技巧在FM19-15中有阐述。

此条令的出版者为美国陆军步兵学校,反馈意见请寄佐治亚州本宁堡……E-MAIL:DURANTEE@。

术语表ADA 防空炮兵AGS 装甲火炮系统ANGLICO 空中和海上炮火支援联络队AP 穿透装甲的;杀伤人员的APC 装甲人员输送车APDS-T 曳光脱壳穿甲弹APFSDS 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T 反坦克ATGMs 反坦克制导导弹ATTN 注意AXP 医疗交换点BDAR 战损评估和修理BDU 电池显示单元;作战服BFV 布雷德利步战车BMNT 开始天明BMPs 苏俄步战车BTRs 苏俄装甲车CA 民事CAS 近距离空中支援CEV 战斗工程车CFV 战斗车CI 配置项目;指挥信息,反情报CN 一种催泪毒剂COLT 战斗观察和激光目标指示队CP 指挥岗位CS 战斗支援;化学烟幕;一种催泪毒剂CSS 战斗勤务支援DA 陆军部DEA 毒品管理局DPRE 被转移人员、难民和被疏散人员DS 直接支援ECM 电子对抗EOD 爆炸物处理EPW 敌方战俘FA 野战炮兵FAC 前方航空管制员FAE 燃料空气炸弹FASCAM 可抛撒地雷FAST 前方地域支援队交通管理所用的自动货运系统FBI 联邦调查局FCL 最终调整线FEBA 战斗区域的前方边缘FIST 火力支援队FLIR 前视红外FLSC 塑性直列装药FM 野战条令;调频FO 前方观察员FPF 最终保护火力FPL 最终保护线FRAGO 断续的命令FSB 最终的分段运输基数FSE 火力支援单元FSO 火力支援指挥官G3 负责行动与计划的参谋长助理G5 负责民事的参谋长助理GS 全般支援GPS 全球定位系统GSR 地面监视雷达GRREG 墓穴登记HC 氯化氢HE 高爆炸性HEAT 高爆炸性反坦克弹药(空心装药破甲弹) HEAT-MY 多用途高爆炸性反坦克弹药HEI-T 高爆燃烧曳光弹HMMWV 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悍马)IAW 与……保持一致ICM 改进后的导弹ID 识别IPB 战场情报准备ITOW 改进型“陶”式导弹ITV 改进型“陶”式导弹发射车J5 计划和政策参谋LAW 轻型反坦克武器LCMS 激光对抗系统LD 出发线LIC 低强度冲突LOGPAC 后勤包裹LOS 视线LTC 中校MBA 主战区域MCOO 改进型组合障碍物MDP 流星通信平台;主要防御位置MEDEV AC 医疗后送METT-T 可得到的任务、敌人、地形、部队和时间信息MOPP 任务导向的保护性态势MOUT 城市居民地军事行动MP 军事警察MRB 摩步营MRR 摩步团MSR 主要供给路线NATO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BC 核、化、生NCA 国家指挥权NCO 非委任军官(士官)NEO 非战斗员撤离行动NOENVD 夜视器材NVG 夜视眼镜OOTW 非战争军事行动OP 观察点OPCOM 行动控制OPLAN 行动计划OPORD 行动命令OPSEC 行动安全PA 公共事务PAC 人员和行政中心;塑性弹药容器PDDA 动力驱动的净化器PE 可能的错误PEWS 排早期预警系统POL 石油、燃料油和润滑油PSYOP 心理战PW 战俘RCLR 无座力炮REMs 遥控传感器ROE 交战规则RP 参考点;红磷RPG 苏制反坦克火箭筒S1 副官(美国陆军)S2 情报参谋S3 作战和训练参谋(美国陆军)S4 后勤参谋(美国陆军)S5 民事参谋(美国陆军)SALT 支援武器联络组SAW 班用支援武器SEAD 压制敌防空火力SEAL 海空陆小队(海豹突击队)SF 特种部队SIDPERS 人员就职分配标准系统SMAW 肩射多用途突击武器SOF 特种作战部队SOP 标准作战程序STB 超局部漂白SWAT 特种武器与战术队(民间警察)TAACOM 军区域控制TF 任务部队TI 技术检查;技术情报TM 技术手册;组(制图)TNT 三硝基甲苯TOC 战术行动中心TOW 管射、光学跟踪、有线制导导弹TP-T 曳光弹打靶练习TRADOC 训练与条令司令部TTP 战术、技巧和程序UA V 无人驾驶飞机UCMJ 军事审判制服代码US 美国USAF 美国空军USMC 美国海军陆战队USN 美国海军VT 可获得的时间WP 白磷第8章武器的使用和效果本帐是要给技术手册和野战手册中增加关于武器的性能和对普通目标的效果的内容。

美国“地面勇士”单兵系统

美国“地面勇士”单兵系统

美国“地面勇士”单兵系统美军“地面勇士”单兵系统是构成其数字化部队的重要支柱之一。

20世纪80 年代末,美国陆军提出“士兵现代化计划”,其中关键项目是“士兵综合防护系统”。

美陆军投资1200万美元,从1990年开始技术预研,并于1992年9月至11月进行了“士兵综合防护系统”技术演示。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士兵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

同时,美国还实施了一项“增强型士兵系统”计划,其目的是把“ 士兵综合防护系统”证实了的合适技术变成要装备部队的系统。

1993年,美陆军将“增强型士兵系统”计划更名为“21世纪地面勇士”计划,它强调利用美国微电子技术的优势,把“士兵系统”作为一个节点纳入数字化的C4I网络之中。

1996年美国陆军将“21世纪地面勇士”和“第二代士兵系统”合并成统一的研究工作,简称为“地面勇士”计划。

该计划于1999年开始生产,预计到2011年将有3.4万名士兵装备“地面勇士”系统。

正在研制的“地面勇士”C4I单兵系统集单兵防护、单兵战斗武器和单兵通信器材于一身,它包括头盔、防弹服、单兵枪械、“三防”装备、计算机、电台等从头到脚的整体装备。

“陆地勇士”系统将装备步兵和战斗支援士兵,包括突击队员、空降兵、空中突击队、轻型和机械化步兵。

美国陆军在1994年开始”陆地勇士”这项计划的。

一份工程和制造发展合同被授予给了雷神(Raytheon)系统,然后是休斯飞机公司。

计划设计了最初的能力(前”陆地勇士”纲要1),和接下来的”陆地勇士”Stryker互操作能力(前”陆地勇士”纲要2)。

美国陆军”陆地勇士”是一种单兵使用的一体化战斗系统,这种系统能够给士兵提供增强的战术感知、摧毁力和生存力。

2003年2月,一份合同被授予给了综合动态决策系统(现在是综合动态C4系统)来提高”陆地勇士”系统与美国陆军数字通信的一体化能力,提高与Stryker旅战斗车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减轻系统重量。

由综合网动态C4系统领导的工业组包括综合动态地面系统、计算机科学公司、凯撒光电有限公司、欧米加训练组,PEMSTAR,PEMSTAR太平洋顾问和泰利斯通信。

美国“地面勇士”单兵系统(图)

美国“地面勇士”单兵系统(图)

美国“地面勇士”单兵系统美军“地面勇士”单兵系统是构成其数字化部队的重要支柱之一。

20世纪80 年代末,美国陆军提出“士兵现代化计划”,其中关键项目是“士兵综合防护系统”。

美陆军投资1200万美元,从1990年开始技术预研,并于1992年9月至11月进行了“士兵综合防护系统”技术演示。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把士兵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

同时,美国还实施了一项“增强型士兵系统”计划,其目的是把“士兵综合防护系统”证实了的合适技术变成要装备部队的系统。

1993年,美陆军将“增强型士兵系统”计划更名为“21世纪地面勇士”计划,它强调利用美国微电子技术的优势,把“士兵系统”作为一个节点纳入数字化的C4I网络之中。

1996年美国陆军将“21世纪地面勇士”和“第二代士兵系统”合并成统一的研究工作,简称为“地面勇士”计划。

该计划于1999年开始生产,预计到2011年将有3.4万名士兵装备“地面勇士”系统。

正在研制的“地面勇士”C4I单兵系统集单兵防护、单兵战斗武器和单兵通信器材于一身,它包括头盔、防弹服、单兵枪械、“三防”装备、计算机、电台等从头到脚的整体装备。

“陆地勇士”系统将装备步兵和战斗支援士兵,包括突击队员、空降兵、空中突击队、轻型和机械化步兵。

美国陆军在1994年开始”陆地勇士”这项计划的。

一份工程和制造发展合同被授予给了雷神(Raytheon)系统,然后是休斯飞机公司。

计划设计了最初的能力(前”陆地勇士”纲要1),和接下来的”陆地勇士”Stryker互操作能力(前”陆地勇士”纲要2)。

2003年2月,一份合同被授予给了综合动态决策系统(现在是综合动态C4系统)来提高”陆地勇士”系统与美国陆军数字通信的一体化能力,提高与Stryker旅战斗车的互操作能力以及减轻系统重量。

由综合网动态C4系统领导的工业组包括综合动态地面系统、计算机科学公司、凯撒光电有限公司、欧米加训练组,PEMSTAR,PEMSTAR太平洋顾问和泰利斯通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新图解美军步兵单兵防御战术-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参战后前半年,三次战役还有穿插成功的案例,到了四次五次战役时就只有美军小部队穿插共军,而共军却无法重拾国内战争时期的故伎。

原因也是如此,缺少通讯设备,缺少技术人员,基层官兵素质差,纯靠多年战乱打下的战场感觉走。

碰到国军这样同一技术档次的对手,共军基层政治素质过硬,指挥结构紧凑自然占据机动优势;碰美军完全机械化而且完全现代化正规的指挥调度体系就完全没有作用了。

反而是美军穿插共军的结果。

所以后来大陆在苏联的帮助下实施正规化建设,这就是朝鲜的教训,信息时代也是如此。

有什么样的人,打什么样的仗,国民素质和军队建设联系是很紧密的。

条顿人对于世界历史的一大贡献就是:完善了拿破仑的统帅部(参谋本部)的功能。

建立了军官团制度,杀戮成了一门科学而离艺术越来越遥远。

这是区分旧式军队和现代军队组织形式的重大区别!(毛奇)朝鲜战争中前期PLA步兵素质优秀,在缺乏通讯器材的情况下屡次大胆实施穿插迂回,机动动作极其精妙。

但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这些优秀的步兵军官和军人并不是现代化标准化训练带来的结果,而是长期战乱下养成的战场嗅觉所致。

美军连队战术动作,比如说建立阵地,是建立在条令,图上作业,受过训练的军官根据形式做出判断,然后自然有各级军士督促实施的基础上的。

抢占山头,火力配置等等,并且有分析,评估,总结的机制。

美军的防御工事一般来说是非常简陋的,临时性质的。

即使有几天甚至几个星期的时间来完善防御,美军的工事仍然显得非常简单,因为他们一般被认为是临时性的设施。

在美军的野战手册中,其实详尽地说明了工事堡垒以及障碍物的规格,结构。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表明:对付一支轻装的,缺乏重炮,装甲车和空中优势的部队,根本没有必要建设坚固的纵深的防御工事,海军陆战队学会了挖日本人的狗洞(foxhole)——深挖的防御炮弹的散兵坑,能容纳一名士兵立姿战斗。

1949年出版的美军野战手册(US Army Field Manual)总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验,详尽地介绍了从单兵掩体到碉堡到支援火气的布置以及壕堑防御系统。

这一套手册简直就是为韩战而准备好的,它被证明在韩战战场上及其有效,上面甚至专门介绍了在寒冷气候下的野战工事建设,这些是基于德军在东线的经验写成。

而志愿军总体来说还是没有脱离旧式军队的架构,志愿军连队的战术动作,是依赖身经百战的军官,士兵的个人素质,和战场感觉。

经验告诉他们何地可以抢占山头,可以设置阵地。

何时穿插等等。

美军经验的总结是依靠科学统计,逐步完善“条令”。

志愿军依赖的则是口耳相传。

限于文化素质,经验丰富的军官军士,他们往往很难把自己的那种战场感觉归纳总结,进行科学量化。

如同女真入主中原后素质迅速下降,后期朝鲜战场的共军步兵单位的素质也急剧下降,一个道理。

所以50年代大陆开始正规化建设,着手建立军官团。

作战单位防御基本原则美国军队在所有梯队采用的都是三三制,从团级到班级。

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有三个营,一个营有三个连,一个连有三个排,一个排有三个班。

这样一个师就有9个营,一共是27个连,81个排。

一般进行防御的时候,一个梯队采用的战术是:“两个顶上,一个后备”。

也就是说一个师的防线上一般放两个团防守,一个团在后方作预备队。

而每个团的防线上,也是两个营在前沿阵地,一个营在稍后的位置作预备队。

每个连也是类似:两个排前沿,一个排靠后。

这样算起来,一个师81个排,真正在前沿阵地防守的只有16个排,其他的部队要么在后面的位置提供交叉火力支援,要么就是作为预备队部署在第二线,第三线。

其实在每个连里面,作为预备队的排随时要参与支援,提供火力,并不能算真正的“预备队”。

有的情况下,部队的防御正面太宽,所有的部队都排在长长的战线上,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预备队,这是司令员要尽量避免的情况。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还是会抽调一些部队作为预备,比如一个营被迫把三个连并排在阵线上,而这时候可能就要从一个连抽调一个排来作为营级支援单位,随时派往薄弱环节。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附属单位常常被拉来充作步兵,比如伙夫啊,司机,工程兵等等,有时候甚至连炮兵都不得不拉过来作为步兵战斗。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这是一个标准的步兵排在一个小山包布防的情况。

将它的三个步枪班分别部署在三个马蹄形阵地中。

所有的步枪兵都在散兵坑中掩护,每个班的BAR勃朗宁自动步枪(实际上就是轻机枪)——图中的红色小方块,部署在马蹄形阵地的突出部位,用来为整个防御扇面提供火力掩护。

而每一支BAR还有一个后备射击点,用来转移阵地。

多数散兵坑是单人的,也有少数是双人坑。

在整个排的防区的左侧,有从连队火器排调来的轻机枪(黄色长箭头),用来掩护整个阵地的左侧。

而连指挥部则部署在山脊制高点。

黄色的作战单位为预备队和支援单位。

朝鲜战争中的美军防御战术美军在进行防御作战的时候,所谓的“防线”其实并不是一条“线”,而是以一个排,或者一个班为单位,占据地形上的有利位置,形成一个个小防御圈,小堡垒。

这些防守位置的具体选择是根据地形而定的,通常挖好战壕,散兵坑,然后在前方设置障碍物。

这一个个的火力点和防御点构成了所谓的主防线(the main line of resistance ——MLR)但它并不是形象上的一条“线”,其实是有一个个的班或排的防御点组成的。

当敌人靠近主防线的时候,他们首先就会受到炮兵的打击,包括加农炮和迫击炮,然后就是步兵武器的直接射击,机枪,步枪,防坦克火力等等。

采用这种两梯队防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战斗时能够提供共同的火力支援,每个作战单位的火力配置并不是都是直接向前的,有交叉火力,包括来自侧翼的,友邻单位的火力,在两个单位之间都挖有交通壕。

典型的防御模式就是一个排防守一个地域,会得到来自连队的支援火气的支援。

如果在复杂地形下,比如断层,浓密森林,也许一个排会分成两个班防守两个地域。

防守地域并不总是视野开阔的,要善于利用一切地形,例如森林,河流,小溪,沼泽,断层....防守一个山谷或桥梁也许只需要控制两边的制高点就行了。

在主防线之前,是前哨线,通常由团级单位建立。

在朝鲜战场上,前哨被射击成了战斗前哨防线。

前哨通常被部署在步兵火力射程之外,在那些拥有很好的视野,可以监视敌军最有可能进犯的路线的地方,一般在主防线前方4000到6000码左右。

前哨的规模也由地形和通往主防线的道路数量决定。

一般前哨布置排级的兵力,他们首要的任务是防止敌军奇袭,阻止敌军巡逻,报告敌军动向。

在前哨很少布置重火力,因为要考虑到敌人大举进攻的时候,前哨部队要快速撤退到主防线,一般在主防线也预留有前哨部队的工事,撤回后马上投入防御作战。

团级、营级、连级的预备队可以通过好几种方式投入作战:(1)他们可以增援一个即将被敌军攻陷的位置.(1)当一个地点被敌人占领后,他们可以马上发动反攻.(3)当一个地点遭遇猛烈攻击的时候,他们可以前去减轻压力.(4)他们可以建立第二道防线,阻止敌军的突破。

(5)他们可以随时调动到暴露的侧翼的保证安全。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预备队可能会布置第二道,第三道防线来阻止敌军的突破。

高地防守:高地是很理想的观察点,防线和火力点,因为向上仰攻是很困难的。

防守高地的准则是在“军用山脊”构建防线,而不是地理上的山脊,军用山脊要求不能有观察和射击死角。

在那里防守,敌人很难登上来。

这原本是美军野战手册的教条,但是在朝鲜战场发现,共军的火炮总能轻松地打中山腰的工事。

于是防御阵地重新被布置到了地理山脊,在那里形成一的阵线就像是在刀锋上,敌人的炮弹要么飞过去了,要么打低了,很难命中。

那山脚的观察死角和射击死角怎么办呢?通过从主防线挖一条交通壕前出,在合适的地点构筑一个机枪阵地,架上一挺机枪就行了,敌人攻势猛时就退回来,敌人小规模袭扰就用机枪压制。

组织防御的过程中,主防线和前哨线的设置已经讨论过了。

在各梯队中,作战单位互相之间的防区界限也是必须要划清的,这是为了限制友邻单位进入对方防区,或者向友军防区开火。

友军可以派出巡逻队到对方防区,甚至向对方防区提供火力支援,但这些行动必须得到很好的协调。

在两个前出的作战营后方,要划定团级作战的预备战线(regimental reserve line——RRL),在RRL后面就是后备的那个营和各种各样的团级作战装备:包括团指挥部(regimental command post——CP),急救站,弹药补给点(ammunition supply point——ASP),勤务连,还有反坦克炮和加农炮连。

事先在地图上要标明联络点,在作战中,军官可以到联络点与上级联系,或者与友邻部队协调火力。

从地图上开,一个团的后方就是师级预备队的驻扎点,即预备的那个团,再后方就是炮兵和支援补给单位的驻地。

前线阵地的宽度由地形决定,比如,一个团可能将一个营部署在很窄的,但是敌人最有可能进犯的方向上,而将另外两个营部署在很宽在正面,而那里敌人的威胁将比较低。

遇到河流等敌人不易发动大规模攻击的地域,防守部队可能部署较稀。

下表给出了装备M1 贾兰的步枪并且得到了支援火力的部队的标准前线宽度,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还要根据地形和敌情来判断。

前线阵地宽度(英码)梯队:班 50-100排 200-400连 400-600营 800-1500团 2000-3000战线的防御纵深也是由地形和任务决定的。

作战单位必须有足够的防御纵深,保证能够部署二线防御,后备队,预留单位之间的机动空间,部署支援装备的驻地。

连和营级单位必须有足够的纵深,为迫击炮和防空炮提供一定的有掩护的地形,使得支援火力和后勤单位能够在敌人的射击死角得到庇护。

下表给出了建议纵深。

前线阵地纵深(英码)梯队:排至少 200连 400-600营 700-1200团 1500-2000朝鲜战场的防御特点朝鲜是一个极度多山的地形,各种断层,悬岩遍布。

韩战的最初阶段是1950年的6月到8月之间,联合国军一路撤退,一直被打到釜山防线,在釜山防线艰苦的防守后,到了9月,终于突破了北韩的防御,然后又一直把北韩军队追到北朝鲜。

中国人在11月份发动了突然袭击,联合国军再次被打到南方。

到了1951年夏,联合国军恢复了元气,能够将战线在38线附近稳步前推,收复失地。

到了1951年11月12号,联合国命令停止一切反击,因为正在进行的停火谈判。

从那时候一直到1953年7月停火,主要战事一般都是静止防守和局部的进攻,为的是收复一些有利的地形。

这一阶段的战事,看起来好像回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壕堑战,在155英里的横跨大陆的战线上,一座山峰,一条小河的逐个争夺。

机动战仅仅发生在突破敌军的时候和反击敌军渗透的时候。

一个师的前线有时奇迹般的达到了60,000码宽,大大超过了正常情况。

一个团有可能负责3500-5000码宽的正面,有时候甚至达到10000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