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合集下载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作用分析
(3)病情观察:对于呼吸急促,缺氧明显的患儿 给予氧气吸入并适当抬高头部。防止心力衰竭发生: 心力衰竭是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最常见发症 及主要致死原因。遵医嘱予以心电监测。每天监测水 肿患儿体重,限制水、钠摄入,给予低盐饮食,根据水 肿调整药物。若心率在 180 次/min 以上、呼吸在 60 次/min 以上,并伴有心音低顿、肝脾短期增大等心力 衰竭症状,迅速报告医生予以强心、利尿、镇静等抢 救处理[4]。
9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圆园员9 年 12 月 第 9 卷 第 35 期
(4)患儿家长沟通工作: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极易 合并肺炎,绝大多数患儿病情反复发作,较难彻底治 愈。加之绝大多数家长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缺乏一 定的认知和了解,所以不能理解疾病的机理及治疗 目的,因此就存在恐惧、焦虑心理,甚至会对医患间 的信任产生怀疑。所以我们需要安排专业且沟通能 力较好的护理人员与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将疾病机 理及医疗护理治疗的目的及时告知家长,取得家长 充分信任,便于我们更好更方便的开展护理工作。 针对护理人员方面:要求我院护理人员必须与治疗 医生共同合作,加强对患儿的严密监测。提前对护理 人员进行统一且规范的培训,要求所有的护理人员 认真且全面地完成护里工作。
研究对比两种模式下两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 以及临床指标用时情况。 1.4 统计学
SPSS22.0 计算,计量资料用 曾依s 表示,行 t 检 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行卡方检验。两组 数据以 P 值在 0.05 区间表示统计学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数据显示观察组患儿心率、呼吸频率较对照组 稳定,肺部湿啰音、咳嗽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 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见表 1。
(5)健康教育:指导家长学会正确的日常护理措 施。交代家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要注意休 息,不宜过度运动,防止过度哭闹,以免加重心脏负 担。饮食方面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提供营养 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喂养时避免过饱过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婴幼儿期发生的心脏先天性发育异常,是造成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容易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引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其中肺炎是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理干预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尚不够清晰。

本文将就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

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发热、胸闷、气短等症状。

在治疗上,首要目标是积极控制感染,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保持呼吸道通畅。

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呼吸道护理:对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呼吸道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度,减轻肺部感染症状。

2.心理护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心理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建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增强免疫力。

3.饮食护理:患儿肺炎时可食欲不振,饮食护理能够帮助患儿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

4.睡眠护理:睡眠是患儿恢复身体机能的重要保障,调整患儿的睡眠环境,保证充足睡眠对恢复有积极作用。

三、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1.呼吸道护理的重要性2.心理护理的积极影响科学合理的饮食护理能够保证患儿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康复,改善治疗效果。

4.睡眠护理的益处良好的睡眠环境,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患儿加快体能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四、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中,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呼吸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等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提高免疫力,加速康复。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充分重视护理干预的重要性,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引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疾病,其合并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因肺部感染对小儿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故合并肺炎的治疗备受关注。

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希望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现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由于患儿年龄小、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心功能相对薄弱,往往病情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仅仅依靠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护理干预的意义1. 促进肺功能康复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呼吸道清洁、体位引流等方法,帮助患儿恢复肺功能,促进肺部病变的吸收,加速肺炎的康复进程。

2. 减少并发症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儿的并发症,避免并发症的发展对患儿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3. 促进患儿康复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能够给予患儿良好的心理护理和情感支持,增强患儿的治愈信心,有助于患儿更快地康复。

三、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1. 做好呼吸道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 合理饮食根据小儿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保证患儿获得足够的营养,增强体质,促进康复。

4. 定期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防止病情恶化。

四、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肺功能康复,加速康复进程,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良好的护理干预还能够降低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患儿的全面康复。

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郝欣

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郝欣

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郝欣发布时间:2023-06-07T07:34:15.443Z 来源:《健康世界》2023年5期作者:郝欣[导读]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小儿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儿给予全面护理干预。

结果:探究组患儿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全面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FVC、FEV1、FEV1/FVC指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绵阳市妇幼保健院绵阳市儿童医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小儿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儿给予全面护理干预。

结果:探究组患儿各项指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过程中给予全面护理能够进一步改善FVC、FEV1、FEV1/FVC指标,提高患者家属对护理内容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护理干预;效果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被植物、病毒、遗传因素等影响[1],导致心脏发育异常,出现的先天性疾病。

其临床发病率较高,由于血管发育异常因此血流流向发生改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儿的死亡。

近年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据相关研究显示,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结合疾病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探究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内容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38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小儿作为本次探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儿给予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各项指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研究人员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130名,按照患儿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其中接受治疗较早的一组称为基础组,接受治疗较晚的一组为实验组,两组患儿人数皆为65名。

将常规护理给予基础组的患儿,将全面性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的患儿。

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肺功能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肺功能、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基础组的患儿(p<0.05)。

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给予护理干预,提高了患儿的恢复进程,降低了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并且使患儿的肺功能得到逐步改善,于患儿的治疗而言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于先天性心脏病而言,其是小儿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种。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血管发育出现了异常,致使血液流向发生改变。

导致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为:电磁辐射、遗传基因、营养缺乏、病毒以及药物等。

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极易导致患儿死亡。

在最近几年小儿先天心脏病合并肺炎的发病几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关人员对此种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希望通过护理干预可以辅助该疾病的进一步治疗。

本文选取了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130名,对这130名患儿实施常规护理与全面性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产生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患儿资料本项研究中选取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皆是于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儿科接受的治疗,选取的患儿总共有130例,按照患儿治疗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基础组与实验组,基础组的65名患儿使用常规的护理,实验组的65名患儿使用全面性护理干预。

基础组患儿中包含女性30名,男性35名,3.76岁是基础组患儿的平均年龄,患病类型为:肺动脉瓣狭窄伴动脉导管未闭的患儿有16名,房间隔缺损的患儿有23名,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有14名,属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儿有5名,属于法洛四联症的患儿有7名。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然后探讨了护理干预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应用情况。

随后对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最后强调了护理干预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肺炎、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流行病学特征、作用机制、应用情况、优势、局限性、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期或出生时就存在的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异常。

这种疾病在小儿中较为常见,占所有出生缺陷的25%左右。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是指患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同时患有肺部感染引起的肺炎,病情相对较为严重,治疗难度较大。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在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症状,严重时可引起心功能不全和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生命。

对于这类患儿的治疗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经证明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有效控制炎症症状、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改善心功能等。

本文旨在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护理干预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护理干预手段,减少肺炎导致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作用机制,深入了解其对疾病发展的影响。

2.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

3.评估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在胎儿发育期间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的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是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心脏结构异常引起心血管循环系统的异常增加,导致呼吸道感染引起肺炎。

这种疾病对患儿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于这一病症的干预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中,护理干预是一项重要的手段。

通过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病情,促进其康复。

本文将从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护理干预的内容1. 病情观察:对患儿的病情进行仔细观察,包括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 出入量观察:对患儿的进食量、尿量、出汗量等进行观察记录,及时发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

3. 呼吸道护理:保持患儿呼吸道畅通,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炎的发生。

4. 营养支持:提供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保证患儿的营养摄入,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5. 心理护理:给予患儿良好的心理支持,减轻恐惧和焦虑,促进康复心理。

6. 家属教育: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的配合度。

二、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意义1. 提高治疗效果: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治疗效果,及时发现和处理患儿病情的变化,防止病情的恶化。

2. 促进患儿康复:科学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缓解患儿的病情,减轻症状,促进其康复。

3. 减少并发症: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4. 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干预还可以帮助患儿有效地控制疾病,减轻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5. 促进患儿健康发展: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 缓解症状:通过科学的呼吸道护理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缓解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护理论著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20年第36卷第28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脏畸形疾病,这类患儿多数伴有发育迟缓、肺动脉高压等情况,导致其机体各系统功能、免疫力均较差。

对于此类患儿,一旦合并发生肺炎后,会导致其病情要比正常同龄儿童更严重,治疗更为棘手[1-2]。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往往起病较急且病死率较高,加之患儿机体各项机能较差,因此,临床在对这类患儿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情况给予科学的护理干预,方可达到改善其治疗效果的目的[3]。

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有效护理模式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8年9月-2020年2月收治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68例,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两组,各34例。

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个月~6岁,平均(3.4±0.6)岁。

对照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0.2~5岁,平均(3.2±0.6)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⑴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⑵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

①情绪管理: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年龄比较小,缺乏表达能力,因此护士很难以语言沟通的方式获取有效信息,也难以借助常规的语言来安抚平复患儿的情绪。

因此,护士在对患儿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要采取抚摸、肢体接触等方式,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态度和蔼可亲,可以采取讲故事、玩游戏、玩玩具或者是播放患儿喜爱的动画片等方式来帮助患儿平复情绪,减少哭闹[4]。

②并发症预防:强化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增加监测次数,严密观察患儿的肢体血液循环情况、穿刺部位、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

在此基础上,定时对患儿进行血压监测,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或者并发症先兆症状,则需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其进行相应的处理。

③呼吸道管理:严密关注患儿的呼吸道情况,着重关注其口doi:10.3969/j.issn.1007-614x.2020.28.083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有效护理模式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目的探討临床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小儿CHD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优质护理与延续护理。

对比两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结果及出院后复发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时间[(1.79±0.81)d]、呼吸稳定时间[(1.83±0.36)d]及肺啰音消失时间[(8.11±1.42)d]均短于对照组[(2.30±0.65)、(2.14±0.73)、(12.41±1.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康复出院率(100.00%)高于对照组(87.879%),出院后半年内的复发率(9.375%)低于对照组(30.3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对于小儿CHD合并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有积极影响,可促进患儿心率、呼吸指标恢复正常,加快疾病症状的消退,加速其康复,并且再次复发可能性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combined with pneumonia.Methods The 65 pediatric CHD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2 to March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32 cases)and the control group (33 cases).Both groups were given routine care,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the regular nursing care and continuous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The heart rate recovery time,respiratory stabilization time,pulmonary rales disappeared time,treatment outcome and recurrence after discharge of the pediatric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heart rate recovery time [(1.79±0.81)d],respiratory stabilization time [(1.83±0.36)d] and pulmonary rales disappeared time [(12.41±1.52)d] 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oth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2.30±0.65),(2.14±0.73),(12.41±1.52)d],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treatment,the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discharge rate (100.00%)of pediatric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7.879%),recurrence rate in the six months after discharge (9.375%)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0.303%),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ctu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D children combined with pneumonia,which can promote the normal recovery of heart rate and respiratory index,promote the regression of disease symptoms,accelerate their recovery and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recurrence.[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neumonia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型小儿心血管类疾病,因血管发育发生异常,导致血液流向出现变化,一旦CHD合并肺炎甚至重症肺炎,在欠缺治疗及时性的情况下,就会危及患儿生命[1-2],同时大量研究表明,在治疗过程中对该类患儿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其治疗效果会更为显著。

为确定护理干预对小儿CHD合并肺炎的影响,寻求优质护理模式辅助治疗,帮助患儿更好地康复,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小儿CHD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不同护理,考察优质的临床护理对小儿CHD合并肺炎治疗康复有积极的干预作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5例小儿CHD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

研究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4±0.9)岁;体重(14.3±2.1)kg;PDA 16例,ASD 8例,VSD 5例,TOF 3例。

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5±0.8)岁;体重(14.4±2.2)kg;PDA 17例,ASD 9例,VSD 4例,TOF 3例。

两组PDA病例均行手术疗法。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提供舒适且安静的住院病房环境[3-4],保持同患儿相适宜的室内温湿度,以促进患儿病情快速康复;严密注意患儿体位及病情,必要时可予以镇静或氧气,缓解其缺氧状况;对病房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5],叮嘱患儿家长必须穿探视衣才能探视患儿。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与延续护理,优质护理包括:①专业护理。

适当吸氧,适当泵吸或雾化吸入[6-7]可必特(1.25 ml)与普米克(10 mg),间歇雾化吸入亦可。

严密监测血氧饱和度变化[8],如有危及情况须立即上报给值班医生处理[9]。

当患儿心力衰竭,则可给予其利尿剂及强心剂,如给予洋地黄,则须注意监测患儿血药浓度。

对严重心力衰竭者,可采取多巴酚丁胺(5~10 ml)结合等比例多巴胺再配葡糖糖注射液持续泵入治疗,必要时须上呼吸机辅助治疗。

②术前术后护理。

术前,医护工作者需同家长沟通,待了解患儿心理后,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性的疏导[10],以消除其烦躁心理。

术前需完成包括药敏试验及抽血化验等一应检查工作,术后需严密监测患儿心率、意识状态、呼吸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11]。

③家长沟通与宣教。

由于多数家长对CHD知识的了解较匮乏,在不了解病理机制与治疗目的的情况下,常处于恐惧焦虑状态,甚至可能降低医护患间的信任度[12],因此,应向患儿家长详细阐述该病的机制与相关医护措施的目的,争取对方信任,促进医疗护理整体工作的进行。

在出院期间,护理人员可分阶段以患儿家长为对象,开展患儿日常护理类宣教工作。

由于患儿病例病情急重,加之营养状况不佳,抵抗力较低,倘若未能及时加以纠正,将导致患儿死亡[13]。

延续护理包括:在患儿康复出院后,应制定随访计划继续随访,并在随访期间指导患儿家长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对患儿进行正确护理,并认真观察发现家长存在的护理问题,予以及时纠正、解决,如此一来便可减轻患儿疾病复发率,提高护理质量,使患儿得到更好的生活护理,这样也进一步疏解了患儿家长的不安情绪,既提升了患儿生存质量,又建立、加强了护患信任。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与肺啰音消失时间,观察两组患儿治疗结果与出院后半年内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儿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的比较研究组患儿的心率恢复时间、呼吸稳定时间及肺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结果及出院后半年内复发情况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康复出院率高于對照组,出院后半年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本研究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做好日常生活与病房环境护理,注意保持温湿度的适宜性,镇静可缓解缺氧,紫外线消毒可防止患儿呼吸道处感染症状加重。

优质护理则包含专业护理、术前术后护理、家长沟通与知识宣教三部分。

CHD 患儿在合并肺炎后,常常有呼吸困难状况出现,严重时甚至可引发呼吸或心力衰竭等危险症状,尤其在合并重症肺炎后,呼吸状况所受影响最为严重,因此专业护理中着重强调了吸氧、吸痰、呼吸道以及用药等护理对患儿的重要性。

而术前术后护理则主要应对的是PDA手术护理,鉴于部分CHD患儿仅仅依靠保守治疗便可获得满意疗效,而其他不适用保守治疗的患儿或者重症型CHD患儿,只有及时地进行手术才能达到治疗干预目的[14],例如当PDA病例正在动静脉结扎围手术期时,焦躁不安甚至恐惧等情绪在患儿家长身上有明显体现,出于对术后病情恢复的顾虑,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往往不足,因此术前准备阶段,需给予家长心理护理,而在术后护理中则主要强调外界环境以及饮食或精神状态等护理内容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