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实训课--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先天性心脏病》真题及答案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先天性心脏病》真题及答案

主管护师儿科护理学《先天性心脏病》真题及答案导语:先天性心血管病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

随着心脏诊断方法及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进展,目前绝大多数先天性心血管病均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和手术矫正治疗,预后较前有明显的改观。

(6~9题共用题干)?男4岁,因怀疑先天性心脏病就诊。

?6?首先去检查?A?血常规?B?脑电图?C?血钙、磷测定?D?胸部X线摄片?E?腹部B超?答案:D?解析:先天性心脏病拍胸片主要是了解心外形、位置及肺血情况。

?7?该患儿口唇粘膜青紫,轻度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4肋间听到2~3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减弱,为确诊应做的检查是?A?脑电图?B?头部CT?C?心肌酶谱?D?右心导管造影 ?E?腹部B超?答案:D?解析:除心脏彩超外,心导管检查是先天性心脏病明确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根据口唇粘膜青紫,轻度杵状指趾和特征性心脏杂音,本患儿考虑为法洛四联症。

?8? 2个月后患儿出现发热伴咽痛,2周后出现头痛。

右侧巴氏征(+),WBC 18×10?9/L,中性0.86,淋巴0。

14。

考虑合并A?肺炎?B?脑出血?C?脑脓肿?D?心肌炎?E?结核性脑膜炎?答案:C?解析:法洛四联症可合并脑血栓,若为细菌性栓子,则形成脑脓肿。

本患儿呼吸道感染2周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外周血象提示细菌感染存在,故考虑合并脑脓肿。

?9.合并症治愈后,进一步治疗的方法为?A?预防外伤?B?长期抗生素预防感染?C?应用激素?D?口服维生素?E?施行心脏手术?答案:E?考题涉及的考点及练习题:先天性心脏病概论一、先天性心脏病分类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临床根据左右两侧心腔及大血管之间有无特殊的通道及血液分流的方向分为三大类(表l2—12—1):(一)左向右分流型(潜在紫型)。

正常时由于体循环压力高于肺循环,左心的压力高于右心,故血从左向右分流而不出现青紫。

当肺循环压力超过体循环时,右心的压力超过左心时,出现右向左分流而出现青紫。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作者:夏伟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5年第05期【摘要】通过38例先心病并肺部感染患儿的护理工作总结护理经验,并通过治疗护理前后患儿BNP水平,评价治疗护理疗效。

结果显示精心的护理是使患儿尽快恢复的重要措施,其中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观察是关键,健康教育、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是重点。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肺部感染;护理体会【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xperienc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by summarizing the 38 cases of nursing experience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pulmonary infection.In addition, level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was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nursing. Meticulous care is the important measure to recover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keep the air way open and observe the condition are critical, health education, lif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are are the key factors.【Key word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ulmonary infection; Nursing experience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胚胎时期心血管发育异常而导致的一组出生缺陷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

小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

小儿重症肺炎伴心力衰竭的护理小儿肺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由不同病原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性反应,如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微循环障碍、休克、中毒性脑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既为重症肺炎[1-2]。

重症肺炎是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病死率可高达21%[3]。

因此,合理高效的专业护理对提高重症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意义重大。

标签: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护理肺炎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大多见于婴幼儿,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或气候多变时发病多见。

本病可原发,也常可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及麻疹、百日咳等急性传染病之后,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咳嗽伴有白色泡沫黏痰,还有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缺氧发绀、肺部啰音等。

肺炎时由于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

可因毒素、缺氧代谢异常引起心力衰竭、循环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

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而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

1临床表现1.1呼吸系统(轻症):发热、咳嗽、气促(三凹征)。

1.2循环系统(重症):心肌炎的表现: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ST段下移T波倒置;心力衰竭的表现:心率突然加快>180次/分;呼吸频率加快>60次/分;突然季度烦躁不安,明显发绀,面色灰白,指甲微血管充血时间延长;肝肿大,颜面部、下肢水肿,少尿或者无尿[4]。

1.3神经系统:烦躁或者嗜睡,意识障碍,前囟隆起,脑膜刺激征阳性,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者消失等。

1.4消化系统:轻者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呛奶、呕吐腹泻。

重者发生中毒性肠麻痹,严重腹胀、肠鸣音消失、亦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2护理诊断2.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2.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排痰功能不足有关2.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2.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脓胸等。

3护理措施3.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对痰液粘稠者应雾化吸入,利于痰液稀释。

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一、心脏的胚胎发育原始心脏于胚胎第2周开始形成,4周时心房和心室是共腔的,8周房室中隔形成,成为具有4腔的心脏。

所以,胚胎发育2~8周为心脏形成的关键期,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形成主要在这一期。

二、胎儿血液循环和出生后的改变胎儿与出生后血液循环比较A胎儿期B出生后由母体循环完成气体交换由肺循环完成气体交换多为混合血,心、脑、上半身血氧含量高于下半身静脉血和动脉血分开卵圆孔、动脉导管、静脉导管开放卵圆孔、动脉导管、静脉导管闭合肺动脉压与主动脉相似,肺循环阻力高肺动脉压下降,肺循环阻力低右心室高负荷左心室高负荷出生后循环的改变出生后脐血管阻断,呼吸建立,肺泡扩张,肺循环压力下降,从右心经肺动脉流入肺的血流增多,使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的血流量增加,左心房压力增高。

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时,卵圆孔瓣膜功能上关闭,到出生后5~7个月,解剖上大多数闭合。

自主呼吸建立后血氧增高,动脉导管壁收缩。

足月儿约80%在出生后24小时形成功能性关闭,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95%婴儿生后一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若动脉导管持续未闭,可认为有畸形的存在。

脐血管血流停止6~8周后完全闭锁,形成韧带。

三、正常各年龄小儿心脏、心率、血压的特点1.心脏特点(1)心脏重量:新生儿的心脏相对较成人大,其重量约为20~25g,1岁时为出生时的2倍;5岁时为出生时的4倍;9岁时为出生时的6倍,青春期后心脏重量的增长为出生时12~14倍,达成人水平。

(2)心脏容积:出生时,心脏4个腔的容积为20 ~22ml,1岁时达到出生时的2倍,2岁半增大到3倍,近7岁时5倍,约为100~120ml;其后增长缓慢,青春期始心脏容积仅为140ml;以后增长又渐迅速,18~20岁时,心脏容积已达240~250ml,为出生时的12倍。

(3)心脏位置:新生儿心脏位置较高并呈横位,心尖搏动在第四肋间锁骨中线外,心尖部分主要为右心室,2岁的以后,小儿心脏由横位逐渐转成斜位,心尖搏动下移至第五肋间隙,心尖部分主要为左心室。

先心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技巧

先心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技巧

先心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技巧张鹃鹃1㊀李少珂2㊀宗㊀娜1㊀刘㊀盼1㊀李敬菲1㊀陈㊀莹1作者单位:1 450014河南郑州,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2 450016河南郑州,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ʌ摘要ɔ目的㊀探讨总结先心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技巧.方法㊀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的先心病患儿63例,在一般专项护理及专科护理方面的特殊护理体会.结果㊀64名患儿,放弃治疗2例,余均痊愈出院.其中4例在肺炎未痊愈时手术治疗,术后痊愈出院.结论㊀1 先心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在通过特殊护理技巧,能够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 内科治疗效果不好,外科手术矫治心内畸形后,有助于肺炎痊愈.ʌ关键词ɔ先天性心脏病;重症肺炎;护理技巧ʌ中图分类号ɔR 47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1059-01㊀㊀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易并发肺炎,如不能及时准确治疗,将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1].在儿科病房,护士必须具备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的能力,同时对治疗效果负有直接责任[2].现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患儿64例汇报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64例患儿中:室间隔缺损21例,房间隔缺损5例,动脉导管未闭7例,合并以上两种至三种共11例,房室间隔缺损4例,完全性肺静脉以为引流2例,共同动脉干2例,中重度肺动脉狭窄3例,法洛四联症7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2例.所有患儿均有呼吸困难和心功能障碍症状.入院后给予解痉平喘㊁止咳化痰㊁抗菌药物应用等常规处理措施,根据先心病类型及症状体征,积极应用强心㊁利尿㊁扩血管等心功能支持治疗[3,4].住院期间行心脏畸形矫治手术6例,4例在肺炎未痊愈时接受急诊手术,2例在肺炎痊愈后手术.2㊀结果64例中,2例放弃治疗(合并肺静脉梗阻的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共同动脉干1例),余均痊愈出院;2例在肺炎持续加重时急诊手术,2例在肺炎反复变化时急诊手术.2例肺炎痊愈后,行心脏手术,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3㊀护理技巧体会4 1㊀一般专项护理㊀除在环境要求㊁消毒和手卫生等方面外,总结以下几点护理技巧:①充分睡眠,必要时镇静[5]:非病理性反复哭闹,给予小剂量的水合氯醛镇静,甚至可以8小时一次给予镇静.烦躁哭闹㊁肺部分泌物增多呈现恶性循环性,加重心肺复旦.镇静在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同时,定时的吸痰,又并不影响呼吸道分泌物排出.②合理饮食:充足营养,适当限水[6],避免加重心脏负荷.中度以上的缺水导致痰液粘稠,不利于排出,我们采用高频次的勺子喂水,在不加重心脏负荷的前提下,充分湿润咽喉部,减少不适感,有利于分泌物排出.③心理护理:建立患儿家长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整个治疗的基础,除外常规心理护理外,作者认为:通过 做 传递给家长信心远大于口头的宣教,护理人员时刻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言行举止 进行护理操作是满怀信心,解答家长疑问是斩钉截铁,对于自己工作的科室和医院是发自内心的热爱,点点滴滴都能够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家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更加优质的完成医患协作.4 2㊀专业护理㊀专业护理方面有以下几点特殊护理经验如下:①生命体征观察:体温不仅仅是记录体温计,必须注意四肢皮肤温度与后背等的核心温度,如四肢温度与核心温度差异大,注意心功能监测.②吸痰:由于重症肺炎我们常常采取镇静和定时吸痰,吸痰的动作迅速,由于患儿常处于睡眠状态,常能在患儿重度哭闹前进入气管,彻底吸痰,期间注意心率变化,如果降至吸痰前水平,立即停止吸痰.5㊀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大血管畸形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持续存在,导致重症肺炎罹患率增加,病情复杂[7].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仅承担肺部护理等内容,还必须时刻观察病情变化,甚至为手术时机选择提供依据.对于内科治疗效果不好的和病情呈现加重-缓解-加重循环出现的患儿,需要急诊或限期手术矫治心脏畸形.手术时机的选择标准:①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超过12小时;②感染指标明显下降;③肺部啰音明显减轻,吸痰量明显减少,颜色变浅;④精神等一般情况明显好转.其中③④项,护理人员的描述诊断是重要依据.在合并重症肺炎的先心病患儿具体诊疗过程中,护士承担具体的㊁庞杂的一线工作:首先,护理操作必须准确㊁有效,观察务必详细,比如肺部体疗㊁具体饮食指导㊁陪护的指导㊁环境卫生的管理等等各项基础护理措施的实施,在治疗过程中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其次,观察仔细,比如精神状况㊁痰的量及颜色的细微改变,甚至生命体征的波动情况等等,是不容易准确的客观记录的,这些变化在评估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再次,护士和患儿与家长接触是最频繁的,护理人员的精神状况㊁工作态度等等往往直接影响患儿和家长的心理状态[9].在对先心病患儿并发重症肺炎的护理过程中,对我科护理人员提出以下要求:第一㊁优秀的操作技术㊀穿刺㊁吸痰等扥基础操作是重中之重,并发重症肺炎的先心病患儿,护理需准确㊁迅速㊁有效,护理操作必须是优秀.第二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㊀先心病的畸形千变万化,对于先心病患儿入院,作者要求本科护理人员必须明确一下内容:①肺血增多还是肺血减少;②基础病变是否合并紫绀;③是否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或右心室流出道狭窄.第三㊁护士应该有责任意识㊀护士的时间绝大部分属于患者,疾病加重的早期,如果护士能够首先发现,就可以避免所谓的患儿突然窒息㊁突发心脏骤停等事件.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参与到患儿的诊疗过程中,所有护理人员必须明确:儿科的治愈率㊁好转率㊁满意度等等,和每一项护理有直接相关.虽然先心病患儿的出生率在减少,但终究会有一定出生率.我们总结的先心病患儿合并重症肺炎的护理技巧,还需持续总结,不断进步.参考文献[1]㊀林兰芳,李柳婵,袁俭勤.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4,12(34):3205-3206.[2]㊀曹芳敏,曾白兰.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减少小儿肺炎患者并发症的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9):28-29 [3]㊀李莹莹.重症肺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病例分析[D ].重庆医科大学,2014 [4]㊀刘丽华,彭映雪,谢佩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措施[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0):52-53 [5]㊀吴娟.小儿肺炎护理措施与效果分析[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4):41-42.[6]㊀郑杰.小儿肺炎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76-77.9501。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儿科护理》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儿科护理适用专业:护理总学时数:54学时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微生物与免疫、护理药理学、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传染病护理。

后续课程:顶岗实习二、课程定位:该课程是护理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

以儿科医学理论和护理理论知识为向导,为临床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学生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应全面掌握现代儿科护理学的理论,形成科学的儿科临床护理思路,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现代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儿童提供整体护理。

三、课程设计思路坚持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及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运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行动导向、模拟教学、情境教学、理实一体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护理程序编排教学内容,融合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裂痕,逐步摆脱“医疗+护理”的传统模式,并充实和增设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学生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对儿科常见病病人进行观察和初步分析,并能正确处理。

(2)能够进行儿科常用护理技术的操作。

(3)能进行学习和更新儿科护理学及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1)掌握小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不同生理状态下的健康教育。

(2)熟悉小儿各系统疾病的护理。

(3)了解小儿生长发育的监测须知。

3、职业素质目标:(1)具有严谨的护理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人文素质、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证,约占考试内容比例的20%。

五、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1、课程概述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学

E.完全性大血管错位
动脉导管未闭当有显著肺动脉高压时发生青紫的部位是
A.左侧肢体
B.右侧肢体
D
C.上半身
D.下半身
E.全身
第二节 常见先天性心脏病 病理生理
法洛四联症
❖包括以下4种畸形
➢肺动脉狭窄(最关键)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
法洛四联症血流示意图
法洛四联症
临床表现
1、发绀:出生后发绀逐渐加重为主要表现。
预期目标。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心脏的胚胎发育
❖胚胎第2周:形成心脏 ❖胚胎第4周:有循环作用 ❖胚胎第8周:形成四腔心 ❖妊娠第2~8周是心脏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是预防先天性心血
管畸形的重要时期。此期间受到某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 的影响, 导致心血管发育畸形,导致先天性心脏病。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2岁:左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外侧1cm。 ➢ 3~7岁: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处。 ➢ >7岁: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0.5~lcm处。
心率:年龄越小,心率越快。由于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身体组 织需要更多的血液供应,但心脏每搏输出量有限,所以只能通 过增加搏动次数来满足需要。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慢,进食、 活动、哭闹和发热可影响导致心率增快,一般体温每增高1℃, 心率每分钟可增加15次。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 脐带结扎
3 动脉导管
关闭
2 卵圆孔 关闭
第一节 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二)胎儿出生后血液循环的改变
❖ 脐带结扎:出生后脐带结扎,脐带胎盘血液循环停止。脐血管在血流停 止后6~8周完全闭锁,形成韧带(肝圆韧带和膀胱脐韧带)。
❖ 卵圆孔关闭:婴儿出生后肺循环建立,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血液增多 ,左心房压力因而也增高,当左心房压力超过右心房压力时,卵圆孔则 发生功能上的关闭,出生后5~7个月,卵圆孔解剖上大多闭合。

儿科护理肺炎课程设计

儿科护理肺炎课程设计

儿科护理肺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肺炎的定义、病因、分类及临床特点。

2. 学生能够掌握儿科肺炎的护理评估、诊断及治疗原则。

3. 学生能够了解肺炎的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对肺炎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

2. 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肺炎患儿的护理措施,如氧疗、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等。

3. 学生能够制定针对性的肺炎患儿护理计划,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护理工作在肺炎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责任感。

2. 学生能够关爱肺炎患儿,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3. 学生能够关注儿科护理领域的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儿科肺炎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儿科护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临床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应变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今后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肺炎概述:病因、发病机制、分类及临床特点。

2. 儿科肺炎的护理评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3. 儿科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临床诊断、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抗生素治疗原则。

4. 儿科肺炎护理措施:氧疗、雾化吸入、胸部物理治疗、营养支持、液体管理。

5. 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

6. 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预防措施、家庭护理、康复训练。

7. 教材章节:《儿科护理学》中关于肺炎的相关章节。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肺炎概述、护理评估。

第二周: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第三周:儿科肺炎护理措施、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第四周:健康教育与康复护理。

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使学生全面掌握儿科肺炎护理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肺炎的基本理论、病因、诊断和治疗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四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
实训目标: 能够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 分析 和
确立护理诊断 / 问题,初步具有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实施 病情观
察, 出现重症肺炎心衰时能进行急救的能力, 具有对先天性心 脏病和小
儿肺炎进行预防宣教和康复指导的能力, 建立关爱患儿的护 理职业情感。
知识储备: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的主要症状、 体征,
以及重症肺炎的表现,肺炎的治疗要点,先天性心脏病和肺炎 患儿的护理
评估要点、主要护理诊断 / 问题、护理措施 技能储备 :健康史采集及护
理体检、 实训过程 任务一:入院护理评估
1. 情景 有一2
月男婴,因“
咳嗽气喘 2天,发热 1天”入院,父亲怀抱患 儿
急匆匆走进儿科病房。
2.
问题 假若你是当班护士,在入院评估中,对该患儿应询问哪些健 康史?
重点进行哪些护理体检?怎样问?如何检查?
3.
要求 3 —4 个同学一组,模拟上述患儿的入院护理评估。 首先要计 划、
分工,撰写模拟情景剧,然后分别扮演患儿父母、护士、医 生,进行情
景模拟演练,最后进行展示与评价。
任务二:护理案例分析
1. 案例 假若经过评估,获得资料:

(1)健康史:患儿 2 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 伴气喘, 1天前,
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 37.5
c,
伴痰鸣,平时吃奶数口后气促需停歇,一向多汗,无发绀,

无恶心、呕吐、腹泻,院外未用药。患病来,患儿精神差,哺乳 量差,
大小便正常。
患儿系第 3胎,第 3产,足月顺产。生后人工喂养,喂养量 可。
母孕两个月时曾感冒。已按时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无 不良反应;
否认传染病接触史。父母及二个姐姐体健,非近亲婚 配,否认家族中遗
传性、过敏性或急、慢性传染病患者。患儿出 生时为低体重儿, 曾因
高胆红素血症在附近医院治疗, 住院期间, 查心脏彩超示:先天性心
脏病,具体类型不详。
(2) 护理体检: T37.7 c , P 148次/ 分, R 50次/分, 体重
4Kg。神志清,呼吸呈点头状,鼻翼煽动,唇周轻度发绀,三凹 征阳性,
双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大量细湿啰音。心前 区无隆起,心尖
搏动弥散,可触及震颤,心界不大,左界位于左乳线 上,右界接近右胸骨线,
心率 148 次 / 分,律齐,心音低钝,心前区 可闻及SMH/6级吹风样杂音,
向四周传导。四肢肌肉松弛,肌张力 差。
( 3)辅助检查:胸片:双肺纹理增粗,双下肺野见较多小斑片 状阴
影,肺动脉段膨隆,左心缘饱满。
2. 问题

(1)该患儿目前最主要的护理诊断是什么?诊断依据有哪些? (2)
患儿突出的医护合作性问题有哪些?遵医嘱治疗时应注意 什么?
( 3)患儿有可能发生的潜在护理诊断是什么,如何预防?
(4)针对上述的护理诊断 /问题,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
3. 要求

( 1)分为 4 人小组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写出讨论意
见,由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2)演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护理操作措施
任务三 病情观察及病情变化应对
1. 情景 患儿入院后不久,突然出现病情变化, 呼吸、心率加快, 全
身明显发绀,面色发灰,颈静脉怒张,触诊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 家长惊
恐不已。
2. 问题

(1)患儿为什么会突然出现上述病情变化, 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
( 2)针对上述状况, 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应备好的急救 药
品呢?
3. 要求 分组讨论并回答上述问题,模拟演示上述患儿的紧急救 护措
施。
任务四:健康教育
1. 情景 经过及时救治,患儿病情稳定,进一步治疗之后,患儿 体温
恢复正常,咳嗽等症状消失,准备出院。
2. 问题 对该患儿及父母应进行哪些健康教育?

3. 要求 分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模拟演示对该患儿父母的健康 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