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PPT课件

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V不变时,降低物化劳动消耗即C,是降低生 产成本,增加M和增长财政收入的主要途径。降低生产资料耗费, 要根据生产资料的性质区别对待
财政收入概述
7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 来 1、源财政收入与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的关系
在社会总产品一定且C不变时,V部分增大,M部分减少,相反V部 分减少,M部分则增大。因此,充分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劳动 生产率,对增加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有着重大意义。
财政收入概述
9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3、V是财政收入的补充
V是指以劳动报酬的形式付 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从我国 目前来看,V虽构成财政收入的 一部分,但它在全部财政收入 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这是因为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低工资制度, 劳动者个人的收入普遍较低, 国家不可能从V中筹集更多的资 金。
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如烟、酒、化妆品等)所获得的一部分收入
④
,实质上是由V转移来的。
⑤
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业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其中一部分是通过 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财政收入概述
11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4、C中的个别部分构成财政收入
补偿价值C中的基本折旧基 金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构成财政 收入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中 一般已不适宜将折旧基金列为 财政收入,但是,由于实行国 民生产总值型的增值税,仍有 一部分C通过增值税成为财政收 入。
财政收入概述
8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财政收入的基本原则
财政收入的经济来源
2、M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2)

• 三、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 • (classification by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fiscal revenue )
• 财政收入分类应该同时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
• 一是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主要反映财政收入过程中不同的征集方式以及通过各 种方式 取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 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 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 ,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 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 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
“通货膨胀税”
•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被喻为 “通货膨胀税”。
•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国家增发纸币虽然可达到取得一部分财政收入的目的,但势必造 成纸币贬值,物价水平提高,从而使得人民用同额的货币收入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 比以前减少。由于它实际上是政府以通货膨胀方式向人民征收的一种隐蔽性税收,所 以称“通货膨胀税”。
•
• 2007.12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 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这次国有 资本收益收取对象为中央管理的一级企业,收益将按一定比 例上交中央财政。
•
《办法》对中央企业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国有独
资企业,应交利润的比例,区别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
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
• 新纳入企业名单,包括教育部、中国国际 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企业,国家广播电影 电视总局直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文化部 直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中国文化传 媒集团公司、中国动漫集团公司,农业部 直属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广东省 农垦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 财政收入分类应该同时采用两个不同的标准:
• 一是以财政收入的形式为标准,主要反映财政收入过程中不同的征集方式以及通过各 种方式 取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 一张100美元的钞票印刷成本也许只有 一美元,但是却能购买100美元的商品 ,其中的99美元差价就是铸币税,是 政府财政的重要来源。使用别国的货 币,就是主动放弃了大量的财富。
“通货膨胀税”
• 政府因向银行透支、增发纸币来弥补财政赤字,降低人民手中货币的购买力,被喻为 “通货膨胀税”。
• 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国家增发纸币虽然可达到取得一部分财政收入的目的,但势必造 成纸币贬值,物价水平提高,从而使得人民用同额的货币收入所能购得的商品和劳务 比以前减少。由于它实际上是政府以通货膨胀方式向人民征收的一种隐蔽性税收,所 以称“通货膨胀税”。
•
• 2007.12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会同国资委发布了《中央 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管理办法》,《办法》规定这次国有 资本收益收取对象为中央管理的一级企业,收益将按一定比 例上交中央财政。
•
《办法》对中央企业拥有全资或控股子公司的国有独
资企业,应交利润的比例,区别不同行业,分三类执行:
第一类为烟草、石油石化、电力、电信、煤炭等具有资源
• 新纳入企业名单,包括教育部、中国国际 贸易促进委员会所属企业,国家广播电影 电视总局直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文化部 直属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中国文化传 媒集团公司、中国动漫集团公司,农业部 直属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公司、广东省 农垦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和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财政学-陈共第七版)PPT课件

第四节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及非税收入分析
一、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一)税收与非税收入 两者的关系:相互补充 我国非税收入的种类: 政府性基金收入 专项收入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罚没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其他收入
2020/10/13
15
(二)政府收费的性质与特殊作用
0.2000
0.1500
0.1000
0.0500
年份 2020/10/13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7
二、我国财政收入变动趋势的实证分析
(一)总体评估 由于我国长期执行以收定支的方针,所以财 政收入的变动趋势与财政支出的变动趋势基 本一致。
财政收入 GDP
13
二、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 政策思路
适度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财政收入规模适当 调节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及增长边际顷向
通过“收支两条线”和税费改革,控制预算 外收入。
对现行税制进行有增有减的结构性调整 “以收定支”与“以支定收”相结合
2020/10/13
14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17
2020/10/13
8
(二)1978-1995年财政收入占GDP比 重逐年下降的原因及影响
特点: ➢ 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慢于GDP ➢ 由于预算内财政收入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
要,所以预算外及制度外收入迅速膨胀,政 府收入被肢解。 ➢ 中央财政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下 降 ➢ 居民储蓄和银行贷款急剧增长
2020/10/13
11
第三节 中国当前财政收入 规模水平的分析
第7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税收收入所 占比重 (%)
72.7 78.0 84.3
83.1 86.4 87.8
82.9 85.0 86.4 89.9
80.3 80.6 82.4 82.8 90.9 91.5
表7-2 世界各类国家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比例的比较
非税收入 所占比重 (%)
27.3 22..0 15.7
16.9 13.6 12.2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第二节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第三节 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1
第一节 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
(classifications of fiscal revenue )
二、收费和预算外资金
(user charges and extra-budgetary revenue )
预算外收入(亿元)
预算外 资金收入
中央政府性基金 合计
相当于预算内财 政收入的比例
3893.3 2826.0 3082.3 3385.2 3826.4
1063.7 1143.5 1349.0 1365.2
3893.3
52.6
3889.7
45.0
4225.8
42.8
4734.2
41.4
5991.6
38.8
17.1 15.0 13.6 10.1
19.7 19.4 17.6 17.2 9.1 8,5
18
全部政府收入和财政收入中收费所占比重的计算
全部政 府收入 (亿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财政收入 (亿元)
全部
其中收 费收入
预算外 资金收入 (亿元)
政府收入 收费比重 (%)
财政收 入中收 费比重 (%)
第7章 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分析

规费
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 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 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 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通常包括两类:
行政规费 司法规费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使用费
使用费是按受益原则对享受政府所提供的特定 公共品或劳务相应地支付的一部分费用。 收费标准是通过特定的政治程序制定的,通常 低于该种物品或劳务的平均成本。
全部
其中收 费收入
41.0 153.0 427.3 615.8 561.9 835.57 417.1 613.2 761.5 813.7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1479.4 1716.9 3534.8 5645.7 8648.7 10301.3 12540.8 14101.7 16178.3 18586.8
相对数指标: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增长的弹性系数 增长的边际倾向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财政收入增长弹性和边际倾向
年份 1978 1979 1995 1996 1997 1998
财政收 入弹性
2.24 0.11 0.78 1.16 1.73 2.72
财政收入 边际倾向
0.611 0.034 0.087 0.124 0.189 0.315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三、“乌纱帽”逼出高指标 “一手高指标,一手乌纱帽” “会吹的干部有官做”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县乡财政虚高,会造成两个后 果:一是上级对下级的转移支付要 减少;二是上解的比例要增加,说 白了就是“吹牛要交税”。
《财政学》(第四版) 陈共 主编
四、专家会诊“财政水分”。 造假的人或机构固然可憎,但更可 憎的是“ 诱使”造假的制度环境。 1 、改革现行的干部考核和任用机 制,绝不能让“会吹”的干部有官 做。
第7章 市财政收入分析

5
数据说明
特征名称
特征说明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再生产活动。主要
资额(x7)
通过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税源,进而拉动财政税收收入整体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x8)表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讲,政府财政收入来源于当期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国家 经济政策不变、社会秩序稳定的情况下,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 密切的相关性,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其财政收入的规模就越大
大数据,成就未来
市财政收入分析
2021/7/14
目录
1
目标分析
2
数据准备
3
特征工程
4
模型训练
5
性能度量
大数据挖掘专家
2
背景
➢ 财政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满足公共 支出需要的重要经济基础。
➢ 财政收入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财力和相关政府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职能范围的重要指标。只有在 组织财政收入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各种物质利益关系,才能达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达到优化资源配 置,协调分配关系的目的。
配收入(x4)
能带来财政收入更快和持续的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居民在消费商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税费,税费又是调节生产规模的手段之一。在商品
性支出(x5)
经济发达的如今,居民消费的越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就越大
年末总人口(x6) 在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既定的条件下,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与地方人口数呈反比例变化
大数据挖掘专家
大数据挖掘专家
16
特征工程
➢ 虽然在数据准备过程中对特征进行了初步筛选,但是引入的特征太多,而且这些特征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重 复。
财政学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分析-PPT精品文档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3
从动态角度看:组织财政收入、筹集 财政资金的过程。 从静态角度看: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 和渠道集中的一定量的 货币资金。 狭义的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 广义的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4
二、财政收入分类及结构分析 (一)财政收入结构
【结构分析的结论】
要想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加强对 税收的征管;同时,运用经济政策, 发展经济,使税源充裕。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14
(四)财政收入来源分类及结构分析 1.按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 (1)分类
国有经济收入 集体经济收入 个体经济收入 其他经济收入
2019/2/24
51304.03 61316.90
税收收入 (亿元)
16996.56 20466.14 25723.48 30865.83 37636.27 45612.99 54219.62
税收收入/财政收入 (%) 89.9 94.2 97.5 97.6 95.9
88.9 88.4
13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10
2.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的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的最大优点:突 出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见下表)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11
1979-2019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年份
1979 1980 1986 1990 2019 2019 2000 2019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3
从动态角度看:组织财政收入、筹集 财政资金的过程。 从静态角度看:是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 和渠道集中的一定量的 货币资金。 狭义的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 广义的财政收入: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4
二、财政收入分类及结构分析 (一)财政收入结构
【结构分析的结论】
要想增加财政收入,就要加强对 税收的征管;同时,运用经济政策, 发展经济,使税源充裕。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14
(四)财政收入来源分类及结构分析 1.按收入来源的所有制结构 (1)分类
国有经济收入 集体经济收入 个体经济收入 其他经济收入
2019/2/24
51304.03 61316.90
税收收入 (亿元)
16996.56 20466.14 25723.48 30865.83 37636.27 45612.99 54219.62
税收收入/财政收入 (%) 89.9 94.2 97.5 97.6 95.9
88.9 88.4
13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10
2.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的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形式构成分析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的最大优点:突 出了税收在财政收入中的重要地位。 (见下表)
2019/2/24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11
1979-2019年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年份
1979 1980 1986 1990 2019 2019 2000 2019
第7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zhǔbiān)
共四十九页
6.市场价格随市场供求关系而上下浮动,主要是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发生再 分配,随着价格的上下浮动也会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1)提高农副产品收购 价格,而销价不动。财政要对粮食部门和商业部门给予补贴,表现为财政收 入的减少;如果同时提高销价,财政要对居民给予补贴,表现为财政支出的 增加。(2)生产资料提价,财政不大可能增加收入,因为从生产资料提价所增 加的税收,几乎要被使用生产资料的加工部门因成本上升从而利润下降所减 少的税收全部抵消。(3)能源、交通价格的提高,许多缺乏自我消化(xiāohuà) 能力的企业,也需要财政给予补贴,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增加财政支出), 如此等等。那么,既然价格是影响财政状况的重要因素,反过来财政状况也 是影响价格改革和价格放开的重要因素,就是说改革价格体制和放开价格要 和财政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
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合资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
入、个体经济收入等。(2)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
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商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 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 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zhǔbiān)
《财政学》(第五版) 陈共 主编(zhǔbiān)
共四十九页
价格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
1.财政收入是一定量的货币收入,它是在一定的价格体系 下形成的,又是按一定时点的现价计算的,所以,由于价格变 动引起的GDP再分配必然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减
2.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价格总水平升降 的影响。随着价格总水平的上升,财政收入同比例(bǐlì)增长,则表 现为财政收入的“虚增”,即名义收入增长而实际收入并无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大体上与财政收入原则相同,如 70年 代末的原则:
a.兼顾需要与可能,有利于国家高速积累资金; b.贯彻党的经济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c.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等。
2.西方的税收原则
(1)效率原则:
a.最少干预私人经济,避免引起资源配置的扭曲 b.税收造成的效率损失应最小,因为几乎所有税收都有效率损失 c.税收的征收费用最低
2.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1)对我国财政收入至关重要
a.过去大体占1/2 b.改革开放前期几乎没有,但考虑企业亏损补贴,还是数额庞大 c.目前有出现庞大国有企业利润,但主要不是竞争性行业的,而 是垄断行业的
(2)对西方财政收入微不足道
西方国有企业收入→扣成本→扣公司所得税→还政府贷款利息→大 体留给企业,还不够,还要政府贷款,尤其是隐性补贴
(1)从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看:
a.我国的财政增收能促进经济发展 b.西方的财政增收将阻碍经济增长
(2)财源建设与财政收入的关系看:
a.我国靠财政收入安排直接投资开拓财源 b.西方主要靠财政收入不干预、扭曲市场活动, 由市场开拓财源
2.经济体制的影响
(1)从我国看,国家所有制加计划经济,才能在整个 社会“兼顾三者利益”,这实际上是国民收入都是国家 的,国家怎么分的问题 (2)从西方看,国家也有国民收入分配政策问题,但 严格地说,不是国家和财政在“兼顾三者利益”:
(1)预算上的差异:西方的公债不列为预算收入,预 算收入大体只有税收。而我国的公债曾经是列为预算 收入的
(2)财政收入上的差异:我国的财政收入还有利润上 缴和预算外收入,而西方基本上没有这一收入
(3)财政理论差异:只有税收才是公共产品价格,才 是市场经济下真正的和基本的财政收入,其他的如特 权收入,国有经济收入,都是非正常的,是封建收入 的残余
3.起着不同的作用
(1)对我国来说:利润上缴和利润留成等方式,对整 个经济直接起着重要经济杠杆作用 (2)对西方来说:对整个经济作用很有限(没有收入 就无所谓调节)
4.不同的企业亏损补贴状态
(1)大量的和一定的补贴。 (2)全社会性的和部分行业的补贴。 (3)盈亏相抵的和大致只是补贴的。 (4)计划经济的直接杠杆和市场经济的间接杠杆。
第二节 利润上缴形式
一、中西方差异
1.有无该形式的差异
(1)我国存在着该形式 (2)西方基本上不存在
a.严格意义上的利润上交形式是计划经济式的,即我国 式的统收统支的利润上交形式,西方没有 b.西方的利息、股息等上交,是市场式的,不是国家自 己经营的结果,而是所有者的收益 c.不是如我国那样的基本经济形态
2.经济模式的影响: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1)不同的经营体制:
a.我国当时国家也是企业的经营者,能够统收统支。因为指 令性计划经营,也必须统负盈亏。
b.西方政府不是经营者,不能全取走。 (2)不同的运行模式:
a.我国国家直接全面安排指挥整个经济活动,大部分的利润 也不能留在企业,否则难以指挥和支配企业活动。投资是关键。
二、差异原因
1.从所地位,利润上交是国有制体 现,整个社会的利润集中到财政手中,当然占财政 收入比重大。 b.西方私有制,利润主要是私人的,也主要应留 给个人,不能成为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
(2)国有企业不同的盈利状况来看:
a.我国国营企业主要是营利性的,而绝大部分企 业是国营企业,正常情况下整个社会应当是营利的, 所以国营企业本身就能够营利并追求营利目标。 b.西方国有企业主要是非营利性的:一是处于市 场失效领域;二是政府主要目标是社会目标,而不 是利润目标。
资本经营预算问题?
第三节 税收原则
一、中西方的差异
1.中国的税收原则 (1)大体上停留在古典学派水平
a.平等原则:人民根据自身纳税能力来承担政府经费开支。 b.确定原则:人民根据税收条例纳税,内容、时间、地点、 手续都应明确。 c.便利原则:征税应尽量从简。 d.节俭原则:征税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开支,减少征管费用。
三、西方做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1.关于“开拓财源”的问题。发展经济来增加财政收 入是对的,但不应当直接开拓财源
(1)关于“经营财政”的问题 (2)关于“效益财政”的问题
2.关于“兼顾三者利益”问题 3.关于“区别对待”问题
(1)计划经济时期的“区别对待”问题,是否应当结合利润上 缴来认识? (2)改革开放时期的“区别对待”如何看?
第七章财政收入的比较分析
2.西方的原则
(1)没有明确提出“收入原则” (2)安排收入的考虑
– a.先考虑支出规模,以支定收 – b.从公共产品价格的角度来看待,以市场方式
来分析 – c.依据公共选择论分析,从政治制度和政治程
序看问题 – d.大体上以税收原则来取代财政收入原则
二、差异原因
1.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决定性影响
b.西方国家不能直接控制安排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也无 所谓取走企业利润的问题。微利可以留在企业。
三、西方经验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市场经济下,利润上缴是否可以成为主要的财 政收入形式?
我国国有企业曾经的大规模亏损和目前的大规 模赢利,应如何看待,如何处理?
为什么说利润上缴是计划经济的典型表现之一 ? 如何从利润上缴及其再投入的角度,看待国有
(2)公平原则:
a.横向公平:使税前具有相同福利水准的不同纳税者,税后仍拥有相同的福 利水准 b.纵向公平:税前具有不同福利水准的纳税者,应交纳不同的税收,作出同 等的效用牺牲 c.受益原则:纳税人应根据所享受的公共产品边际效用纳税(税收价格、实 际的效率原则) d.支付能力原则:即具有相同纳税能力的人们应交纳相同的税金,而具有较 高纳税能力的人则应交纳较多税金的原则
a.个人收入,市场决定 b.公司积累,资本决定 c.政府再分配政策调节
3.从“区别对待”看
(1)中国是典型的计划经济的做法,它服务于 全面国有化 (2)在市场经济下,税收应当一视同仁,不应 区别对待
市场活动→公平竞争→双方条件的公平→税收平等
4.公共选择论看,反映了政治运作体系和方 式的不同
5.西方的税收原则代替财政收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