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册等腰三角形说课稿

等腰三角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腰三角形》,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2章第3节第1课时。下面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将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起,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体系与脉络。

首先, 我们来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等腰三角形是在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与轴对称之后编排的,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应用,同时也是今后探究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直线垂直等的重要依据,它所应用的观察-发现-猜想-论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今后研究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

数学思考: 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

问题解决: 通过学生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和解决问题来突出重点。由于现阶段学生把文字命题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在于等腰三角形性质的证明,我将通过折纸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来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现阶段学生已了解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爱问、求知欲强、想像力丰富,会进行简单的说理,但他们对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较差。

三、教法学法分析:

教需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探索、归纳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交流为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合作、交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兴趣着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并使其思维能力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得到锻炼.

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我将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四、教学过程设计

也就是说课的重头戏,我的教学过程将围绕以下四个环节展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体验新知,学以致用;小结升华、布置作业。首先进入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触及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使其思想与本节课的内容—等腰三角形发生联结.所以,上课伊始,在美妙的音乐中,我会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含有等腰三角形模型的一些图片。

之后联系已学的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我会向学生介绍腰底边顶角底角等相关概念,并给学生设疑:等腰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有没有自己特殊的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板书)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说过: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现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为此,我设置了合作交流、探究新知这一环节并通过以下四个活动展开:剪等腰三角形实验探究—等腰三角形性质概括总结—等腰三角形性质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

首先我将带领学生进入活动1: 剪等腰三角形

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从本质上认识等腰三角形,我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分组活动,剪等腰三角形。

剪完以后,我会请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展示所剪三角形,并讲解自己的剪法,学生的想像力是相当丰富的,剪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仅展示了以下四种剪法:

(1) (2) (3) (4)

如图(1)的操作,剪出的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图(2)中,学生先画出了一个等

腰三角形,再把它剪下来,图(3)为教材中的剪法,得到了这样一个等腰三角形,按图(4)的操作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将它们拼在一起则为等腰三角形。为方便下一步使用,对于采用第(4)种剪法的学生,我会建议他们用第(3)种剪法再剪一次。

对于活动1的处理,我跟教材上是不同的。大家都知道,教材知识具有系统性,一般编写得比较简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创造性地去教.我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二是让学生明白剪腰三角形有很多方法,辨析最简单的方法。

接下来进入活动2: 实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让学生将刚才所剪的等腰三角形标上字母后,对折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分小组观察并完成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单,在实验单上,我设置了2个问题:

(1)等腰三角形ABC是轴对称图形吗?

(2)对折后的△ABC重合的部分是什么?

之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在投影仪下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根据学生所填实验单,我会引导学生将符号语言转化为自然语言, △ABC两底角相等是显而易见的,我会引导学生发现:折痕AD在△ABC中具有三重身份。

通过前2个活动的铺垫,在活动3,让学生概括总结出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通过前3个活动,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会了他们怎样进行数学思考。

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严谨性,我们得到的实验结果需要理论上加以推证,因此,我设计了活动4: 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

性质1的证明对于现阶段学生有2个难点:一是将文字性命题转化为符号语言,二是怎样添加辅助线,在这个环节为突破第1个难点,我会先就性质1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对学生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完成转化。

为了突破第二个难点,我会提示学生,由前面试验中的折痕我们容易想到过A 点添加辅助线,由于△ABC得折痕具有三重身份,所以性质1的证明方法不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