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法的影响

合集下载

袁明国际关系史习题答案

袁明国际关系史习题答案

袁明《国际关系史》思考题答案绪论国际关系史:主要指国际社会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发展及演变的历史过程。

国际关系体系:指一批独立或较独立的政治实体的集合,这些政治实体相当频繁地、按照大致规则的过程相互作用。

国际体系的结构(或称国际格局):一般最重要的是国际权势的基本分布状况及其重大变化,它们在现代尤其突出地表现在强国的数目、规模及其事实上的等级排列,连同强国的兴起、衰落及其力量对比更替。

第一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和欧洲五强的崛起一、名词解释:三十年战争:发生于1618年至1648年,它是欧洲封建时代向资本主义时代跨进,中世纪国际关系转向近代国际关系交替时期在欧洲所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是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

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镇压捷克新教徒,“掷出窗外事件”成为“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索。

战争从德国内部的教派之争逐渐发展到后来的争权夺利、扩疆拓土的混战。

一方以法为首,包括瑞典、丹麦以及德意志新教诸侯;另一方以神圣罗马帝国为首,包括西班牙、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天主教诸侯。

战争绵延三十年,历经四个阶段,最后法国、瑞典占优势。

三十年战争的结局,破除了中世纪以来形成的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确立了主权平等和独立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欧洲建立了一个相对均状态的政治格局。

《乌得勒支和约》:1700年的西班牙王位结成战争,吸引了欧洲列强的注意力,英荷乘机与法作战,神圣罗马帝国则鼓动德意志诸邦与丹麦瑞典结成反法同盟。

后来由于同盟内部的分歧和法在西班牙地位的稳固各国不得不妥协,终于与1713年4月签订合约。

内容:(1)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得到恢复和加强,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发挥重大作用;(2)菲力浦五世保留了西班牙王位,但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法西两国永远不合并;(3)英国在合约中受益最多,保住了海上优势,国际地位逐步上升;(4)法国的霸权不复存在,尽管保住了大陆强国地位,但海上势力被大大削弱了;(5)肯定了普鲁士的存在为日后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奠定了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及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及三十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及三⼗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象征三⼗年战争结束⽽签订的⼀系列和约,签约双⽅分别是统治西班⽛、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与国家独⽴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被誉为“影响世界的100件⼤事”之⼀。

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是以主权国家的建⽴为标志的。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的主权国家。

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的主权国家。

威斯特伐利亚公会以及在会议上签订的合约确⽴了国家主权平等、领⼟主权等原则,从⽽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下⾯介绍⼀下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签订的背景和在欧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三⼗年战争。

三⼗年战争⽰意图战争背景15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德教、加尔⽂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

哈布斯堡王朝极⼒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和波兰贵族的⽀持。

法国为称霸欧洲,⼒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的势⼒。

这些国家都⽀持新教联盟。

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年战争的导⽕线。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波希⽶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世为波西⽶亚国王。

斐迪南⼆世下令禁⽌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

1618年5⽉23⽇,武装群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抛⼊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年战争的开端。

国际关系题目

国际关系题目

1、威斯特伐体系特点及其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影响:答1、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特点(1)是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也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涵内容最广的一个体系,并对后来的国际关系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2)加剧了德意志和欧洲的分裂,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成了一种多元整治格局,为欧洲建立了多极体制和均势,但却未能给欧洲带来和平。

欧洲国家间频繁发生的战争和频繁变换的结盟成为当时国际关系的常态。

现实政治和利益成为各国付诸战争或联结同盟的主要出发点,而不再是跨国利益和宗教信仰。

(3)主要反映的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但欧洲国际格局的变化和大国间的战争已经开始影响到它们的海外殖民地,并对殖民地的命运产生重大影响。

(4)其形成代表着欧洲走出中世纪的步履,事实上促成一场全球变局。

2、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产生与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其影响:第一,开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第二,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并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经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确认了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第三,首次创立并确认了条约必须遵守和对违约的一方可施加集体制裁的原则;第四,承认新教和旧教享有同等的权力,打破了罗马教皇神权统治下的世界主权论,世俗专制的封建王权得到加强。

第五,在欧洲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构的制度,各国普遍建立了外交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2、英国、普鲁士、俄国的崛起过程及其原因:答:英国崛起原因和过程:1、英国当时通过三角贸易,积累大量财富并转化为资本。

2、英国建立一套自己的军政治理论,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奠定“海上霸主”的地位,并且世界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英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4、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完成,生产力大大提高。

1、通过三次英荷战争,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荷兰被迫承认《航海条例》并彻底丧失海上强国的地位,由此英国走上海上霸权的道路。

高二【历史(统编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下)-教学设计

高二【历史(统编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下)-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二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下)
教科书
书名: 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教学人员姓名单位 Nhomakorabea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结合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史实,从长时段考察国际法的发展,理解其作用和局限性;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恰当运用史料作为证据,对所探究的问题—国际法的原则及其作用—进行论述并形成历史解释;了解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进步,有利于协调国家之间的关系,制止侵略,促进和平以及国家之间的合作。
3.联合国的成立
讲述联合国在维和方面的有效性
4.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简述;提问;课后思考
讲述、分析、探究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影响
3.外交制度的建立和维也纳体系
概述外交制度建立和维也纳体系后国际法的发展。通过材料,探究列强对国际法所持的态度及其原因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国际联盟的建立
分析材料,理解国际联盟成立的必要性及其局限性
2.《非战公约》的签署
通过材料,对《非战公约》进行恰当评价
教学重点: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国际法的原则;对国联、《非战公约》的评价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概括总结第一课时的内容,提出本课主题: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格劳秀斯与国际法基础的奠定
结合材料,分析、介绍格劳秀斯提出的国际法原则
2.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建立

国关史考题范围 及部分答案

国关史考题范围 及部分答案
(2)欧洲各国通过这次维也纳会议确立了维也纳体系,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时调整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在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殖民地)形成了难得的和平环境。因此,维也纳体系是欧洲大国们妥协退让的产物,具有不平衡的特点,该体系中矛盾重重,尽管大国后来极力维护这一体系,可它还是没能阻挡住波澜壮阔的欧洲革命的冲击,1848年维也纳体系瓦解
3,对于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且已经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进行的任何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从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
这项咨文代表了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政策,以后就被称为“门罗主义”。音从咨文的措词来看,似乎是非殖民主义,反专制主义的,当时在防止拉丁美洲新独立 的国家遭受欧洲反动的神圣同盟国宰割的威胁,以及阻止英国在拉丁美洲扩充政治实力、建立殖民地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进步的意义。同时,对美国来说,门罗主义在运用时实际上就日益演变成为侵略性的,并充当美国对外扩张的工具了。(以上是基本内容,至于国际关系的分析结合当时美国与欧洲 拉美的国际关系以及未来发展来谈)
2 了解战后西方同盟体系的建立
(北约 欧共体 等各个组织建立的过程 时间 变化 作用 影响)
七 简析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及其意义
题目答案记不住了,核心就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尼克松又宣布,此主义代表美国对全世界的基本立场,是美国对待其全球主要盟国的方针的中心。狭义上,这个主义只限于美国调整其海外义务,以及与其盟友的关系;广义上,还包括对中苏政策的总方针,即“实力”加“谈判”。尼克松在1970年的国情咨文中,就提出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并指出后两点是对共产党国家政策的两个方面。在以后一些政策声明里,他又把这一“新战略”与“尼克松主义”交替使用。而一些高级官员直接把上述“三大支柱”称为“尼克松主义”。这个主义是尼克松政府多极均势外交的指南,在其任内,美军退出了越南战场,改善了中美关系,把战略重点转向苏联,从而调整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它是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一次重大调整,标志着从杜鲁门主义开始的冷战、遏制政策的结束,成为以后几届政府外交政策的出发点。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战争直接原因:皇帝马提亚(1612-1619)对波希米亚(捷克)新教徒实行镇压政策。波希米亚保有较大自治权,议会和新教教会继续存在,皇帝则试图保持天主教势力在波希米亚占统治地位。1618年,波希米亚王位空缺,马提亚违背“大诏书”,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公爵担任国王,迫害新教徒。新教徒反对,矛盾激化。5月23日,“掷出窗外事件”。
6、 东欧
俄国与波兰、立陶宛、瑞典争夺波罗的海东岸地区和商道。1569年,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合并。16世纪呈上升趋势,17世纪中期后衰落。
二、“三十年战争”
在神权受到削弱的条件下,欧洲世俗专制政权之间争夺权力与财富的集中体现。战争的爆发是由宗教问题引起的,但宗教因素在战争中很快不是主要因素。战争彻底打破了罗马神权下的世界主权,建立了欧洲世俗专制王权国家间的国际秩序。
二、路易十四对“天然疆界”的追求
路易十四演戏黎塞留和马扎然的对外扩张政策,梦想实现法国所谓“天然疆界”的宏大计划。扬言要“夺取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成为全欧洲的主宰“。
1、“遗产战争”:法国霸权政策的重点是夺取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削弱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1667年,向西班牙发动战争。1668年法西签订《亚琛和约》。“遗产战争”在英、荷、瑞干涉下结束,说明势力过分强大的法国已对现有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其扩张政策已引起了欧洲各国的警惕。法国的让步也反映了法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多国为敌,路易十四因此更加重视外交的联合分化作用。荷兰因在反法联盟中充当主角,成为法国下一个战争目标。
1、 第一次英荷战争,1652-1654
2、 英国参与法西战争
英西矛盾体现在殖民地和宗教问题上。西班牙支持法国投石党运动。法国希望同英国结盟。共和国初期,英法交恶,贸易战上升为外交战。克伦威尔认为不宜同强法敌对,英法关系趋于缓和。1659年11月,法西《比利牛斯条约》。斯图亚特王朝复辟,英西关系改善,化敌为友。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docx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docx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的一种国际秩序,也被称为威斯特法伦体系。

它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时欧洲和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法律秩序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于1648年,由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南特和约两个和约组成。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三十年战争,南特和约结束了法国宗教战争,将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定格在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体系的核心原则是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尊重,通过平等和谈判解决争端,以维护和平与稳定。

首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现代欧洲国际体系的基本框架。

根据这一体系,各国彼此承认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避免使用武力。

这种国际秩序的建立对于当时疲惫不堪的欧洲各国而言,重塑了和平的前景,为后来的国际关系奠定了基础。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第二个历史作用是加强了国际法的地位。

根据这一体系,国家之间的关系应遵循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定。

这标志着国际法成为国际关系的基础,国家间的纠纷不再通过战争解决,而是通过和平的手段,包括仲裁和外交协商来解决。

国际法的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种秩序和法治框架,促进了国家间的和谐与合作。

此外,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推动了欧洲各国的政治重组。

在三十年战争之后,欧洲众多小国家纷纷整合,形成了现代国家的雏形。

由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了国家主权的原则,各国不再通过帝国或宗教联盟进行外交斗争,而是通过与其他主权国家的关系来求得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不仅在政治上重构了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也为之后欧洲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对于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第一个以国际和平为目标的国际体系,它成为了其他地区各国进行国际秩序建设的重要参考。

它强调了国家主权和国际法的重要性,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发展和平共处的范例。

总而言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它为欧洲国际关系的重塑提供了基础,加强和发展了国际法,推动了各国政治的重组和现代化,同时也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际秩序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

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3

121导学案: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基础知识】(一)专制王权国家的产生1.背景:(1)经济: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的兴起,需要强大的保护。

(根本原因)(2)政治: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得到加强。

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的觉醒。

(3)思想: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日益显现。

2.产生过程:①英王的专制统治建立(16世纪)②法国王权达到顶峰(1718世纪)③欧洲国家纷纷成为国家④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探究一】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专制王权国家:主权在君国家权力掌握在一个人手里,他的命令就是至高权威民族国家: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

【探究二】专制王权在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结束了封建割据,维护了国家统一;是新兴城市的保护者,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是早期民族国家的象征和情感纽带。

(二)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1.背景(1)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①英国:13世纪,英语出现在英国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

②法国: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使用法文撰写。

③影响: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法国大革命及,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表现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的崇拜;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3.特点(1)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2)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4.影响(1)冲击了中世纪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3)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形成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当代外交与国际法的影响:
4、开始确立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各国普 遍建立了驻外使节,进行外事活动。
小结:
威斯特伐利亚和会及其签定的和约是国际关系 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对近代国际法的建立 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际法是在国际 关系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国际法体系产生 的主要条件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形成和兴起。威 斯特伐利亚和会既是国际关系史上一个划时代 的事件,也是近代国际法产生的标志。
研究动态
• 涉及本主题的代表性著作: 1、《和平与战争》:1648—1989年的武装冲突
与国际秩序》,(加)卡列维·霍尔斯蒂 2、一些国际关系史著作: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对当代外交与国际法的影响:
1、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结束 国际战争的先例。这一先例在国际关系史上产 生了重要影响,为近代以后的国际会议提供了 初步经验。而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会议也 正是1648年所召开的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对当代外交与国际法的影响
研究动态
中国知网上的相关研究动态: 1、有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论文约有50篇
左右; 2、有关“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论文约有66篇
左右; 3、有关“威斯特伐利亚会议”的论文约有2篇左

研究动态Biblioteka 以本主题为主的专著:国内尚无彻底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威 斯特伐利亚和约”等为专题的研究著作
综合参考文献:
1、王绳祖《国际关系史》(第一卷),P61-63 2、金正昆《外交学》,P185-188 3、王铁崖《国际法》,P427-428
logo
本次课题结束,谢谢
对当代外交与国际法的影响:
2、在实践上肯定了早期出现的一些国际关系准 则。和约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的国界,承认了 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表明国家主权、国家领土 和国家独立等原则已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遵守 的准则。这些原则也成为近代国际法的主要内 容。
对当代外交与国际法的影响:
3、创立了条约必须遵守、对违约国可实施集体 制裁的案例。近代意义上的条约始于《威斯特 伐利亚和约》。所谓条约必须遵守原则就是指 缔结条约以后,各方必须按照条约规定,行使 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违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