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一、艺术于美术

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艺术活动:是大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

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功能1审美价值;2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和陶冶功能,(3)娱

乐功能等。

艺术分类

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美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美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美术这个专用名词,在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艺术”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科学;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二、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

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一)模仿说

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二)游戏说

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游戏也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三)表现说

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四)巫术说

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主要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主要包括:

(一)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二)雕塑

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三)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四)建筑艺术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物的首要功能;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四、学前儿童美术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艺术方式。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所显示正是他们对世界感性的、直觉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他们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和情感性特点。

儿童与成人开袋世界的眼光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特的,事物在他心里的样子往往迥异于成人眼睛所看到的样子。(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里活动的反映,是其心里表象的图式化。组合成奇特的画面,是他们自我心中思维方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认为艺术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表现说,这种理论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可以说所有儿童的美术创作都具有“表现主义”的色彩。满足儿童交流宣泄情感的需要是儿童美术的特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及意义

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实质主要完成艺术教育中艺术审美、创美的任务。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

美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感知上表现为知觉过程的整体性与直觉性;在记忆上表现为具体形象记忆占优势;在想像上有着独特的想象;在感情上表现为易共鸣、易移情。

其次,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性质是由美术自身的审美结构与特点所决定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其心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学前儿童中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加以从新组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艺术是无措的,自由创造和追求变化正艺术的追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艺术是无错的,美术活动的特点也是自由的,不带惩罚性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指大脑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心形象的心里过程。

创造性有赖于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动作,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少,因而他们的思维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富于想象和创造性。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第二章近代幼儿美术教育

第一节西方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西方近代儿童美术教育

直到十八世纪后期,幼儿教育才渐渐自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齐(1782~1852)是瑞士女教育家。

福禄贝尔(1782~1852)是德国教育家。“恩物”意为神恩赐儿童的玩具。他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其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育模式。

二、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

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1865~1946)是一位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西泽克出生于波西米亚,童年时代宽松、自由的生活与所受的艺术熏陶。

西泽克的教育观点: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思想,持一种自然主意的儿童观,儿童艺术是神圣的主张“大人”严禁“入内”,既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作,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西泽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美术教育从过去的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这些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与本质论两大派别。

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

《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第一套在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之下,由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共性组织研制的。

该标准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体,二在社会。

第二节日本儿童美术教育

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

日本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图画法:是先由教师在纸上画上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简单的线。

二、大正时期日本幼儿美术教育

大正时期之前,日本美术教育基础上采取一种以临摹为主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临画教育”。大正时期,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一些教育家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性。这一时期,由画家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

所谓自由画是相对于传统的模仿、临摹而言。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可见自由画运动对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视。

三、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

日本幼儿美术教育还在造型表现方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在头脑中浮现表现对象的形象,这是第一个环节;用手操作,进行技术活动,这是第二个环节;传达内心活动是第三个环节。

第三节中国近代儿童美术教育

一、旧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

早在明代,我国的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游的特点

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

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游戏性的教育”。其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采取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儿美术教育

1949年后我国采用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凯洛夫教育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

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教育思想在幼教届很快得到传播,掀起了学习皮亚杰思想的热潮。美术教育中开始主意到的问题:

1: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到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的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2: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练习,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

3: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全班幼儿集体的美术活动,而且注意个别化的美术活动,重视个别儿童的兴趣、需要与个性的发展。

三、当代美术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培养目标方面,早期美术教育出现了两个误区

1;把美术教育同等于技艺教育。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的正确描写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养作为主要任务。

2;把美术作为实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为完成某一中心任务的从属部分,没有自身的独立地位和体系。

(二)在教育内容方面,强调对自然的模仿和再现。

(三)在教学方法,灌输法仍然被大量使用。

(四)更为严重的是还容易扼杀儿童潜在的自我创造意识和创造力。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分层次目标

目的和目标的关系:目标是目的的具体化

一、心理层次的目标

分为审美感知目标、审美情感目标和审美创造目标三大类。

美术教育的审美感知目标:培养学前儿童丰富而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教育的审美情感目标:激发学前儿童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学前儿童对形式和内容及其风格的体验。

敏锐的感知是积累丰富的内在感情的重要手段。

美术教育的审美创造目标:培养学前儿童的艺术创造力。

美术的核心在于创造。美术教育中的审美创造主要培养儿童通过美术操作活动体验美的模式,懂得表现自我,表现生命。

二、年龄层次的目标

(一)3岁—4岁(小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二)4岁—5岁(中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三)5岁—6岁(大班)儿童美术教育目标

(1)美术欣赏教育目标

(2)绘画教育目标

(3)手工教育目标

幼儿美术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具有特点: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对3岁—6岁年龄幼儿的不同层次的要求。

2、充分的考虑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幼儿自身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为单元目标和具体美术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指明了方向。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

一、低控制原则

低控制原则: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尽量少以成人的权威或规范束缚学前儿童的艺术活动,让他们自由,充分的体验和表达。

低控制原则的实施要点:1、给学前儿童自由选择美术内容的机会。

2、教学气氛尽量轻松、愉快。

3、注意作品评价的方式。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进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时,要处理好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关系,造成儿童身心的一种可持续发展。

发展性原则的实施要点:1、成人要避免功利化的美术教育取向。

2、在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知道,对学前儿童实施合理的美术课程,促进他们美术才能的发展。

三、因才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前儿童具体基础和接受能力,区别对待,使每个学前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材施教原则实施要点:1、尊重学前儿童的个别差异。

2、设立有弹性的美术课程。

四、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利用美术这种艺术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艺术具有典型的、基本的创造性。

人类个性创造性发展的关键期在童年。儿童时代是生命力勃发的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自由、最迅速的时期。

创造性原则实施要点:1、丰富教育内容,帮助学前儿童积累多种经验。

2、创造自由宽松的气氛,鼓励每个人的自由创造。

五、兴趣性原则

兴趣性原则:萌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将之引入以后的人生,给一生一个好的开端。兴趣性原则实施要点:1、培养学前儿童积极,快乐地从事美术活动的态度。

2、提供多种工具材料,刺激学前儿童美术活动的积极

性。

3、适当运用表扬、赞许和挑战、竞争来强化学前儿童

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引导学前儿童积极参与美术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和培养他们的美术能力和兴趣。

美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实践本身比成功或失败更为重要。

实践性原则实施要点:1、让学前儿童通过多种感官通道进行美术活动。

2、避免两个倾向即纯技巧和纯抽象的思想内容说教。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综观世界美育指导思想,大体上有如下几种:

一、灌输法

灌输法强调知识的灌输和吸收,但却不自觉地损害了儿童健康:1、将一个本

事完美整体的学生分裂。

2、教师中心主义及其导致的儿童素质下降。

3、使儿童丧失感知和直觉能力。

二、园丁法

园丁法特征:1、强调儿童的自然天真性,鼓励儿童自发的表现能力,尤其是

艺术表现力。

2、强调使用富有表现力的新奇媒介,作为引发、释放和发挥其潜在能力的手

段和工具。

3、提倡让儿童自己去探索和发现。

三、综合法

综合法的基本思路:人因该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某一领域的工匠或技师,

人有着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目标。

综合法产生背景:整个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产生了系统和综合的要求,这种快

速变化的社会有三大特点:短暂性、新奇性、多样性。

综合法特点:

1、强调环境对形成艺术能力的重要性(艺术能力指艺术创造的欣赏能力),

认为教师的质量和课程的设置在艺术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2

强调概念的作用大于媒介(包括工具),

3、不仅强调过程(探索、创造、求新的过程),而且强调作品(结果)。

四、对话法

对话式教育特征:

1、教师与儿童,家长与儿童,儿童与学习对象之间,不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

2、儿童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其学习不在是被动的接受,而是积极参与。

3、衡量一个人所受教育的标准,不再单纯看其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因该知道其来源,懂得其运用。

4、追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学科之间的和谐和整合。

5、对话意识必须消除自我中心意识,不一致的观点和行为对于产生新观念和产品更为有利。

6、对话教育着眼于破除种种极端倾向。

7、不管是教育还是受教育者,都因该感到自己也要接受教育。

对话方式基本形式:儿童与艺术品的对话;儿童与自然地对话;自我对话。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具体方法:

(一)作品临摹法

(二)情景观察法观察是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三)语言描述法语言指形象化的文学语言。

(四)联想迁移法通感是学前儿童感知的一个特点。

(五)游戏练习法

第五章学前儿童绘画教育

第一节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

一、学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阶段研究的有关论述

1、法国儿童画研究者吕凯把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

(1)偶然的写实阶段:又称涂鸦期

(2)不完全的写实阶段

(3)知的写实阶段

(4)视的写实阶段

2、心理学家柏特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七个时期:

(1)搔笔(2岁—6岁)a、无目的的线画b、有目的的线画c、模仿的线画

d、局限的线画

(2)线画(4岁)

(3)记叙的象征主义(5岁—6岁)

(4)记叙的写实主义(7岁—8岁)

(5)视觉的写实(9岁—10岁)

(6)压抑(11岁—14岁)

(7)艺术的复活(15岁)

3、哥仙修泰纳把儿童画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1岁—3岁)

(2)图式期

(3)对线及形发生感情的时期

(4)想表现得象实物的时期

(5)正确地表现形状的时期

4、布莱德拉把“错画”和“空想的象征表现时期”亦即儿童画渐具绘画的形象时期以后,分为三个时期:

(1)概念画时期

(2)用线表现画的时期

(3)以颜色构成空间画的时期

5、美国心理学家罗文斐尔德把儿童绘画发展分为五个阶段:

(1)错画期(2岁—4岁)

(2)前图式期(4岁—7岁)

(3)图式期(7岁—9岁)

(4)写实初期(9岁—12岁)

(5)拟写实时期(12岁—14岁)

6、我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涂鸦期(1岁—2岁)

(2)象征期(2岁—3岁)

(3)定型期(3岁—7岁)

(4)写实期(7岁以后)

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划分的研究

儿童画发展归纳为四个阶段:

(一)涂鸦期:(1)无意识涂鸦(2)有控制的涂鸦(3)圆形涂鸦(4)命名涂鸦

儿童产生涂鸦现象的解释:

(1)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婴幼儿的涂鸦是一种反抗和报复行为。

(2)柏特、罗文菲尔德等人认为儿童涂鸦可以获得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满足与快感

(3)涂鸦起源于模仿

综上所述,幼儿涂鸦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幼儿涂鸦学习活动表现为:(1)认知能力是儿童产生涂鸦活动的重要因素。(2)涂鸦是儿童有意识的模仿活动

(3)兴趣和联系是儿童涂鸦发展的动力

(二)象征期

(三)图式期

图式初期,大约从5岁到7岁左右,是儿童的形象思维发展最敏感的时期。图式后期,约7、8岁左右,相当于学龄初期的一、二年级学生。

从象征期到图式期,儿童画的特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表象符号的形成

(2)感觉的强调和夸张

(3)主观印象的表现

(4)写实期

第二节幼儿园不同年龄儿童绘画的各种呈现

一、小班

1、线的产生:线条是儿童画中最基本的陈分,线条也是人们用来表现二度空间最简单的式样

2、圆的世界:圆形产生于手的旋转运动,就像胳膊围绕着肩旋转形成的圆形轨迹一样,圆没有方向、没有棱角、是最简单的视觉样式。鲁道夫认为:当儿童处于圆形式为主的阶段时,他还根本不能分辨形状。因此,对于这些儿童来说,圆圈并不代表圆形性,而是代表某个具体事物的性质。

3、二维空间的影响:从儿童最初的画面来看,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基本上是通过二维空间形式出现的。没有前后、上下、远近之分,不能区分物体的立体性。而常常是一个用轮廓线包围着的物体的表层面,正、侧面混杂在一起。

4、教育的作用:

(1)儿童绘画的发展是与儿童认知发展同步进行的

(2)儿童对形状轮廓的掌握,是按照儿童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前进的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

(4)教师必须根据儿童对形象轮廓知觉掌握的规律,设计各种课题

5、形象轮廓线的发展:

(1)阳光放射式样发出的光线往往是由直线构成的

(2)以平面为主的表现方式是小班儿童的主要特征,但必须加强培养空间观念,这方面泥工、积木、结构游戏对加强三维空间概念是最适宜的手段

(3)各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加强儿童对物体的印象

二、中班(4岁—5岁)

符号性表象能力的发展是这个时期儿童画的重大特征:

1、线条:线条仍然是这个时期儿童中最基本的成分,直线和横线是他们普遍

运用的,用它画出人、树木、房屋等各种物体。

2、形状:儿童把握的是事物的粗略结构特征,以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空间。

一方面力图反映他自己所注意到的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添加了自己内心的主观图式。

3、大小、方向:儿童通过视觉已经能够区分别大小,但在儿童的画面中,大

小的准确性程度却很低。中班儿童,已经注意到在组合一个整体时的大小比例关系。

4、色彩:早期儿童的发展,形状先于色彩。4岁儿童开始对颜色发生兴趣,

他们会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选择,不再使用单色画。黄、绿、棕、紫、黑等颜色是这个时期儿童最常选用的

5、想象和情感:色彩和形状的每一种运用,都是用来创造意象

6、教育的影响:中班儿童画是在以儿童为主体,积极鼓励儿童主动地探索和

创造的环境中产生的。每一根线条,每一种形体,都来自于儿童直觉的感知、观察和想象,是他们的探索发现的结果。

三、大班(5岁—6岁)

1、用二度平面表现物体的各个方面:阿恩海姆所说,用轮廓线表现事物适合人类心理状态的最简单的和最习惯的表现技巧,儿童画的空间是通过二度平面表示出来的

2、基底线的突破—空间表现之一:用纸的底部或者划上一条底线作为地平线,在地平线上一字排列着物体,这种使用基底线的作画方式,是早期儿童画的特征之一

3、深度关系—空间表现之二:随着儿童认识事物和观察力的扩大,儿童对画面的处理更深入细致。儿童不仅画出物体的表面特征,还希望解剖内部,于是出现了“透明画法”。

4、构图:比较幼儿园中班来说,大班年龄的儿童更注意画面的整体效果。不仅从内容上,画面组织合乎逻辑,具有一定含义,物体之间有相互联系,从形式上也更讲究画面的平衡、对称和统一

5、色彩:儿童使色彩的范围扩大了。经常用的有:红、橙、黄、绿、蓝、黑、褚‘紫等。喜爱运用装饰性色彩,则是这个时期儿童的又一特色。在选择用色时,儿童为了使色彩鲜明,自发的运用冷暖、对比色。活波开朗属于强型孩子,使用色彩明快的颜色较多;胆怯、反应迟钝的孩子在使用色彩上杂乱,举棋不定,喜欢用中性色彩;自信,有主见的孩子喜欢用对比色表示强烈的情感。

6、情感、兴趣、想象:这个时期儿童的泛灵理论思想,即把事物视为有生命、有意向的一种倾向,在绘画中有明显的表现。儿童所以喜欢绘画的原因之一,不仅是因为它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把它作为一种表达内心世界的一种语言。

7、教育的影响:大班儿童画正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在教室正确的指导下,儿童有可能产生对绘画的兴趣和爱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第三节幼儿园儿童绘画造型的基础练习

一、线的练习

线是点运动所造成的轨迹,是一切造型表现的基本要素,也是幼儿从涂鸦开始进入绘画世界的途径。

线的构成练习,通常以直线和曲线为主。

儿童最原始的,用以表现思想的图画是从线开始的

线条的内容

1、表现线的力度和方向的直线与曲线

2、重力线和悬浮线

3、旋转、重叠的线

4、生长和构造形成的线

5、的线

二、形的感觉

形状是由点、线、面积、体积等要素组成的。

(1)圆和圆的组合

(2)方形和长方形

(3)部分与部分的组合和融合

三、色彩的感觉

色彩是造型艺术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形状与色彩的结合对于创造绘画是必需的。

(1)基本色训练:对年龄小的儿童可以先从认识原色红、黄、蓝开始

(2)认识间色:绿、橙、紫。

(3)认识无彩色:黑、白、灰。

(4)学会辨别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年龄稍大的儿童学会调色时,在纯色中加一点白色或黑色,就可以使颜色变浅或变深

(5)背景色和主题色

(6)用色彩表达自然界

(7)色彩的情感

(8)色彩的装饰

四材料的体验

由于每种材料都有其不同的特性,会给儿童带来兴趣和快乐,也是激励儿童创造性的手段之一

一是视觉的材料感练习,一是触感的材料感练习

(1)手指画:

(2)吹画

(3)蜡笔画

(4)彩色铅笔画

(5)彩色水笔画

(6)水色画

(7)水粉画

(8)水墨画

五装饰与美化

1、线的游戏:用一根曲线像散步似的,由画面的某一点开始,顺着手的运动方向,自由的转动,组合成一幅曲折交叉的形态

2、线和色的自由分割:用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的排列与组合自由分割画面,利用其互相间所产生的和谐与美的效果,给视觉产生美的感受

3、方形的结合:方形有长方和正方之分。它们都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

4、三角形的组合:三角形三根直线所围成的一个形态。当三角形的底边与画面的水平线成水平时,具有稳固的感觉

5、圆形的组合:圆形是由曲线组成的一种基本形态。它的空间具有充实、圆满及向外扩张的感觉

6、图案装饰:运用简单的图案花纹,如点、圈、线(直线、曲线、折线、水波线)、几何图形、民族传统花纹,在不同的纸形上装饰。

7、日常用品装饰:引导儿童观察生活中的工艺品

第四节幼儿园儿童绘画活动的指导分

题材内容分:有实物画、动物画、人物画、风景画、故事画、装饰画等。按使用材料的性质:有蜡笔画、油画棒画、彩色铅笔画、彩色水笔画、棉签画、手指画、印章画、水墨画、水彩画、纸板画等。

按绘画教学的形式分:有命题画、自由画。

一幼儿园绘画教学形式的类型

(一)命题画

教师提出绘画的主题和要求,幼儿按指定课题完成作品。

命题画的基本的任务是发展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能力,帮助幼儿学习新的技巧。使幼儿学会从特定条件的相互联系中去描绘物体,表现情节。教师提出的主题,是以周围环境为依据,以幼儿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自由画

自由画是在绘画题材、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对幼儿部加任何限制,完全按照幼儿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自由画的创导者是维也纳美术法兰兹-西泽克

自由画的目的是为了给儿童提供充分表现自己对自我生活的认识和情感的机会,使他们在没有压力,没有限制的条件下,得到自己的抒发情绪的机会,以促使他们独立性、创造性的发挥

自由画的范围,不以实物为对象,记忆画、想象画、幻想画属于此列

自由画的原则

1、创设自由而快乐的气氛。提供可供选择的作画工具。

2、由于自由画是孩子们兴之所至,有明显的个人作画动机,不需教师所引发。

3、对幼儿的绘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画技能不作过高的要求,以鼓励创造性、独特性为主。

4、自由画是一般在儿童分组活动、游戏活动时,或在家里进行、也可以配合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

二幼儿园绘画创作过程的指导

命题画和自由画在由谁确定绘画主题方面是有区别的,但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创作过程方面,除了上述特点以外,也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引发和激发儿童对绘画的兴趣

引起儿童对绘画的兴趣的范围包括:

(1)学习美术技能的动机:如美术材料的运用;设计的学习

(2)掌握知识的动机:目的在于发展儿童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概念。

(3)想象的动机:重点是引导儿童的构想、观念的独特性,强调个人的构思

技巧和独特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起兴趣的方法:

(1)语言讨论是一种基本的刺激儿童思考歹念形式。

视觉经验:录像、幻灯、图片是诱导儿童观察的重要手段。

(2)亲身体验:现场参观、询问、调查。

(3)材料经验:让儿童直接对造型材料作尝试、实验和研究。

(4)感觉经验: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获取外在信息,训练敏锐的感知能力

(二)从生活经验中挖掘题材

指导儿童绘画就要孩子们的生经验中挖掘题材。

(1)从儿童生活的经验,包括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出发:对儿童直接生活的描写,是儿童画最主要的题材。

(2)从他们觉得惊讶、好奇,希望进一步探索的心情出发。

(3)从看到的事件、听到的故事出发。

(三)重视观察和引发各种感觉

(四)培育主动的构想

围绕主题,创设一定的情景,提供各种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启迪幼儿的情感,使他们广开思路

(五)绘画的的评价

可以用启发对话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其目的的主要是谈谈一些造型要素,鼓励美的感知觉和潜能的发展

(1)讨论菲巨象的画:可以寻找儿童画中的一、二种造型要素

(2)讨论具象画:可以寻找孩子画中的具象表现

第六章学前儿童手工教育

学前儿童的手工教育是教师引导儿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工具,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且可触摸的、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第一节学前儿童手工创造的心理过程

手工创造过程,一般包含意图、构思与设计、制作与装饰三个阶段

一意图阶段

意图就是动机,即制作一件手工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意图的出现既是创作的前提,又是创作的开端。目的不同,其制作过程的其他环节也会有所不同。

学前儿童的手工制作的意图分为自发型和诱导型。

二构思与设计阶段

构思就是立意、构想。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想象和思维,,对手工作品的造型。结构、色彩、装饰、成品效果、性能等各种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以及与手工作品本身相关的各种外部制约条件进行全面的计划与思考的过程。

构思的第一步就是要考虑手工作品的用途,是实用的,装饰用的,还是作为玩具来玩耍的。,

构思的第二部就是对所要创造的新形象进行内在加工。

构思这一内在加工分为三个环节:一是选择形象、捕捉形象,即制作者在头脑中搜寻,选择已有表象,把它们作为创造新形象的基础。二是对这些已选择好的表象进行阶段造型、构成、色彩诸方面的加工。改造与重组。三是通过比较,筛选出最佳方案。

“因意选材”既反映出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受制于意图与构思,也反映出意图与构思的准确而充分的表达必须以相应的材料作为依托,二者是互为依存的关系

“因材施教”属于逆向思维方式,即通过对一个非具象的形态痕迹联想到某一具体事物,并创造出形象来。

由于学前儿童直觉的、半逻辑思维的特点,因而他们对手工制作的构思与成人有显著的区别。

三制作与装饰阶段

制作是借助人的加工技巧对材料进行加工,改变材料的形态,从而实现设计方案的施工过程。制作的方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利用原材料直接加工成型;二是把原材料裁切成零部件,再对零部件进行加工,然后组装成型为成为;三是通过中介环节来间接成型的。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技艺至关重要。

点状材料的制作多为加工成型

线状材料的制作,常用盘绕、编织、排列、拼接、垒积、插接、焊接等技法,也属于加法。

面状材料的制作,既有加法,也有减法。

块状材料制作的技法主要有锯、削、刮、剪、组合、拼凑、串联、焊接等,既有加法也有减法

学前儿童的制作与成人的制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他们的操作受其生理发育的

影响,不如成人那样的灵活与精确

学前儿童的制作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们的制作中有构思,有设计,制作与构思、设计融为一体。

装饰是手工创作的最后一个阶段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精选12篇)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一): 小房子(鞋印画) 一、活动目标: 1、利用鞋印的外形特征想像成各种事物进行添画,并能丰富画面资料。 2、能根据需要选择大小适宜的鞋子进行拓印,并能合理安排鞋印的方向。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像力,体验鞋印画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吸有各种颜料的海绵若干、大小不一样的鞋子若干。黑色铅画纸每人一张,每组粉笔若干、擦手毛巾每人一块。 2、多媒体课件一个、实物投影仪一台。 3、观察过隐藏鞋印形象的事物。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鞋印说说它像什么?(从花纹、整体外形等方面来说) 总结:小朋友说的可真多,我们能够经过添画让鞋印变成许多趣味的东西。 二、示范拓印的方法,感受鞋印变化的趣味性。 1、讨论:我们把鞋印变成什么呢?教师根据幼儿所说的想象物,选择一样进行示范。 (选一只喜欢的鞋子和喜欢的颜色,把鞋底放在海绵上,之后把两手放在鞋面上,用力往下按,让鞋底全部沾上颜色,用力按在纸上)重点讨论如何将鞋印印完整。 2、在印好的鞋印上用粉笔进行添画。(如:帆船、茄子等) 3、引导幼儿丰富画面资料。

4、欣赏课件: (1)讨论如何把鞋印变成汽车。(幼儿说出把鞋印看成汽车的**,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鞋印与所变物体,在结构上的对应关系。) (2)教师操作课件,幼儿欣赏各种不一样造型的汽车。 总结:刚才我们是用一个鞋印来变一样东西的,那么你们看这些鞋印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用这些大小不一样的鞋印也变成一样东西,能够变什么呢? (3)幼儿和教师一齐将多个鞋印变房子,重点讨论鞋印大小、方向的选择是否适宜。 三、幼儿操作。讲解操作要求,让幼儿注意操作常规。 四、评价: 表扬有创意、大小搭配适宜的幼儿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二): 趣味的色彩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周慧萱 摘要: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日益得到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她们的美术教育也逐渐被提出备受社会瞩目,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学术界也有不少的成果,而对于过去与当前的比较研究当前是较少的。因此我以我园的美术教研课题研究为依托、经过问卷调查和走访的研究方法来收集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各方面资料,然后进行比较,希望能给社会提供有关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问题的最新状况,从中探究更好的解决和开发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学龄前幼儿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乃至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各个领域和行业都和关注这个群体的发展,她们是中国社会的未来也是以后社会竞争和国力竞争的掌舵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问题,特别是能开发幼儿的智力、创造力的美术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就一直在上升发展,对于教育的关注度和投资也与年俱增,特别是近几年,幼儿教育更是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也解决了一些偏远地区的幼儿学前教育问题,但这个问题一直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相关的调查研究更是亟待深入。在这里,我希望经过对学龄前幼儿的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有足够的认识,然后经过问卷调查把握学龄前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从而分析她们的美术教育的问题哪些得到解决了,哪些仍需努力以及出现了哪些新问题。同时,尝

试提出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现状与解决策略 一、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一)、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 中国的幼儿教育服务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学龄前人口,据统计,中国有超过1亿的0-6岁的学龄前儿童,占世界同龄人口的五分之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报告公布数字表明,全球幼儿园毛入园率达到百分之三十七,其中四分之三的国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而中国仅为百分之四十点七五,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中国的学龄前儿童人口远远大于世界各国,而我们的幼儿教育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城镇幼儿教师专业率过低、农村幼儿教育普及较少;第二,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过低,无法留住固定的教师资源;第三,从业资格要求不严格,屡次出现虐童事件;第四,家长对与幼儿的学前教育问题不重视。 (二)、中国幼儿美术教育的现状 幼儿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教授幼儿如何绘画,并掌握绘画的技能技巧和知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完善其身心的健全发展,有利于幼儿精神文明的构建,然而在美术教授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当前中国幼儿美术教的现状:第一,把美术教育当做一种技艺来教授,模仿和再现能力是课堂的重点,忽略其在幼儿教育中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6复习课程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6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取向及制定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取向和内容,初步学会根据内容选择的原则来适宜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取向;美术教育各领域的活动内容。 【教学难点】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取向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6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的几种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由于人们对幼儿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社会需要,以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着差异,在制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时,也存在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以行为的方式陈述美术活动的目标。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美术潜能,通过美术经验实现创造性的成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采取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其长处在于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能被观察到的行为加以表述。这种目标取向在陈述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必然会遗漏许多很有价值的内容。 (二)过程目标 过程取向的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活动的结果,那么过程目标注重的则是过程。 (三)表现目标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育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是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在解决问题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表现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预期的结果。例如“利用纸上已有的矩形,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画”,这种目标可让幼儿摆脱行为目标的束缚,鼓励幼儿去表现自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本身的性质 (三)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体系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 《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和平电大《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 (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 (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那么美术

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 (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 中应用广泛。例如:建筑、工商业、服装、居室设计等都离不开美术。 A:日用品(例茶杯、壶、炊具、餐具)的造型审美。B:机械制造 专业,机械零、部件图的绘制、识读,零、部件的设计不仅要符合标 准,实用,还应美观好看,(尤其是外部表面的零、部件)。C:交通 工具:汽车等色彩与外观审美。D:商品包装外观E:广告业的装饰 装潢。都需要有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2)对审美水平的提高、性情的陶冶、情绪情感的引导、形象思 维的训练、感知能力的促进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 (一)美术的概念。 作品展示与分析:教材插图:一幅是梵高的《向日葵》,一幅是西 班牙画家米罗的作品《人投鸟一石子》。旨在向同学们展示美术的魅 力,使同学们对“美术”概念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1、先简单介绍画家的情况后,请学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有意 识地将有关颜色和线条等造型元素的探讨引入学生的视线,让他们说 说对画中一些颜色和线条的感受。 2、在你生活中都接触过哪些美术作品? 3、有人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可有可无。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1)启发学生了解画家运用的是一种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 (2)如:油画、壁画、浮雕、陶瓷玉石雕刻等等。 (3)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 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 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 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美术是指作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 造出可视的、静止的、平面的或立体的形象,表现其对周围世界的认 识、感受、信仰、生活理想和美好追求。 (二) 美术的种类 美术主要包括: 1、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 优秀教案

幼儿园美术活动教案优秀教案 一、活动名称:夸张画 二、班况分析: 本班幼儿为大班幼儿,大班幼儿已经建立起初步的美感,对于画面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水平,而且也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能、技巧,对于各种物体的形态的掌握较好。但在几次的欣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画面上的情节能富有想象的描绘,但对画面物体的形态和特征的概括却有很大的难度。这说明幼儿在欣赏中没有掌握运用概括的方法,在自身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有趣的夸张画欣赏活动,让孩子们从夸张的画面上能很容易的去感知概括人物的形态、特征。并理解如此设计的目的。力求使孩子运用夸张的技法描绘人物动作,形态及生活习性的特点,并初步感受夸张艺术表现形式的美。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中人物五表情与形态的夸张,并理解画面中的夸张绘画所表达的意义; 2、通过欣赏,初步尝试夸张画的练习。 四、活动重点:能够通过欣赏感知画面人物表情、形态上的夸张处,并理解其所表达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够通过欣赏,寻找可夸张的因素,并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来。 五、幼儿经验准备: 1、欣赏过卡通画作品,并能较好的理解作品; 2、有一定的绘画基础,能够表现人物特点。 六、环境材料: 1、夸张画“两个人” 2、彩笔、画纸 七、活动过程: (一)引入环节: 1、出示夸张画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他怎么了?“启发幼儿从画面寻找原因,并进行猜想。(此部分使幼儿对欣赏产生兴趣,即可以启

发幼儿从人物表情,动作上去猜想和判断,那他们猜想、判断的依据就是他们观察到的夸张之处。)

2、出示夸张画2,提问:“他怎么了?出什么事了?”鼓励幼儿猜想事情的原因以及夸张画1和夸张画2的联系。(启发幼儿从人物的情节夸张处去构思故事的原因或结果) 3、幼儿讲一讲“两个人”的故事,并引导幼儿给故事起名字。 4、教师介绍夸张画,并引导哟额再次寻找画面的夸张处,提问:“他们为什么把嘴画的这么大?”“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呢?”(理解夸张的作用,为幼儿的创作做铺垫,完成教学重点。) (二)创作环节: 1、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一些情节中人物的特点,并找到可以夸张的因素,引发幼儿想一想自己要创作一张什么样的夸张画。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 (三)分享作品环节: 讲一讲我的故事。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 发表时间:2019-05-09T10:52:43.67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作者:古丽坚乃提·阿塔伍拉[导读]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长大以后全面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中的美都展现出来 古丽坚乃提·阿塔伍拉(新疆墨玉县北京幼儿园新疆墨玉 848100)【摘要】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幼儿长大以后全面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美术教育能够展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多变的形状,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中的美都展现出来,用它把身边的一切事物介绍给幼儿认识,以此来激发出幼儿的审美能力。所以,美术教育是幼儿园重要的一门课程,要将它重视起来,不断的改善和提升幼儿园美术教育的能力,这也是幼儿教师们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美术教育;幼儿;改善和提升 中图分类号:G66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5-110-01 一、绘画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 孩子的画画和我们常人所理解得画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他们并不是要画一幅完整的画,而是要表达小小的自我。尤其是3岁以前的孩子,他们视觉发育非常快,事物在眼前呈现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需要把这些感受表达出来。可是这时幼儿语言发展并不完备,所以绘画就成了他们最好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成人看到一件新鲜的东西时,会有一种感受,会有表达的欲望,孩子也是一样。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新奇的。面对那么多的新鲜感受,孩子的表达欲望是极其强烈的。如果我们不让他们表达,他们就会感到压抑,会沉积在心里;如果我们给他们条件,让他们通过绘画,尽情的、充分的表达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释放、很敞开,心理发育也会因此很健康。 二、释放孩子让其充分发挥自己 很多时候,老师或者家长都会拿来教孩子练习涂、描、填之类的图画书,让孩子们看着进行绘画,其实这对孩子美术才能的发展是不利的。孩子的思维本来是发散的、变化的,可是当我们给了他们一个框框,他们就只能在固定的范围里涂色,或者只能按照规定去画,比如:树干一定要涂成棕色,西瓜一定是圆的、绿色的等等。孩子以后一画西瓜就是绿色的,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了,就不会再去想,如果把西瓜切开,就会变成红色。 1.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如果没有地方画,孩子就会在被子、衣服、墙上画,此时,家长或者老师会因为怕脏、怕乱而限制孩子画画。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个比较独立的空间,让他们感觉很自在,哪怕空间小一点也没关系,阳台、房间的角落都可以,同时要给孩子提供美术材料,例如:画笔、颜料等。 2.不要给孩子提供参照物。有时候孩子会对老师说:“老师,我画的不好。”他们这样说,是因为有一个所谓的“好”的参照物。这种参照物尽量不要有,不然孩子会觉得自己画不好这个物体,就不愿意表达了。 3.赞美孩子的作品。不要看到孩子画得不像,就觉得画的不好,其实我们成人也不可能画得很像的。画的像不像,是我们成人看世界的习惯,但绝对不是美术作品的衡量尺度,我们通常认为一副好的画应该把世界再现出来,其实更好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要表达画家的各种观念和创新。对孩子来说,在他们还不具备再现能力的时候,他们所要表达的完全是自己的感受,更具有想象和创造力。所以,对孩子的作品,我们应该多鼓励、多赞美,而不应该以成人所谓好坏的标准来评判它。 三、将色彩融入孩子的生活和情感 色彩是绘画里极大的奥秘,色彩的变化是无穷尽的。我们常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其实中间的颜色都被忽略了,但是孩子们的视觉感受和发育需要吸收非常丰富的色彩。如果在绘画的敏感期就练习调颜色,孩子就可以形成很独特的色彩感觉。可是,现在大部分老师、家长只会给孩子单一的笔,如:油画棒,画出来的颜色都是线条,孩子们要逼迫自己从线条里面去找色彩。要么就是让孩子涂色,其实涂色要涂成一片,才能看到颜色的效果,所以她并不是对孩子直接的色彩刺激。最好是给孩子提供干净、无毒的颜料,让他们调出颜色来。孩子们也可以去触摸、感受颜料的质感。 1.色彩和色彩交朋友。我给孩子进行美术活动时,通常会启发孩子:黄颜色喜欢交什么朋友?红颜色又喜欢交什么朋友?黄颜色交朋友以后,自己会怎么样呢?可以让一个孩子当红色,一个孩子当黄色,两个孩子互相拥抱一下吧!然后把这两种颜色一调和,就成了橘红或者橘黄,颜色就更加显眼了。这就是交朋友之后的结果,两个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孩子们就知道颜色是怎么回事。他们会感受到这个世界很美好。接着,孩子们就会一个个的去试,把很多颜色都调出来。比如:蓝色和黄色交朋友,就成了绿色。有的孩子还会说:“这个蓝色好孤独啊,所以就来找黄色玩了,然后绿色就变出来了。”这样,孩子的整个生活经验就都给调动起来。 2.妈妈是什么颜色的?世界上的每样东西都是充满色彩的。在孩子的眼里,妈妈也是有各种颜色的。我便教孩子们联想,比如妈妈是什么颜色的?妈妈漂亮的时候是什么颜色?有的孩子就会说,妈妈有好几种颜色,就像变色龙一样,因为她每天都换衣服。有的说,妈妈是黑色的,因为她生气、不高兴了。在我们班上就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是蓝色的,因为她这两天很忧郁。我便问他:“妈妈为什么忧郁呢?”孩子说:“因为我爸爸出差了,很长时间没回来,妈妈很累。”我又问:“为什么妈妈会很累啊?”孩子说:“因为奶奶生病住院了。”我再问:“那你妈妈高兴的时候是什么颜色的?”孩子就说:“她高兴的时候是粉色的。”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能够去理解、去感受、去联想,而且还敢于表达了。孩子内心的很多东西,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变得很快乐。 总之,孩子的心灵纯洁,充满灵性,他们的感受敏锐,想象力丰富,富有创造力,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兴趣、健康个性、审美与创造性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让孩子的美术教育回到孩子的生活世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美术潜能,我们应在遵循孩子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内容,创造宽松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选用恰当的方法,正确评价孩子的作品,让美术活动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使孩子们真正成为美术世界的主人。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教案:美丽的大蜗牛 1.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能用螺旋线画出贝壳,并大胆用线条、图案装饰。 2.尝试用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和用深浅两种颜色叠加过渡涂色,丰富画面色彩。 3.学习把主要物体画在中心位置,画得最突出的构图方法。 4.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简单的背景。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画纸、蜡笔人手一份 3.黑板,已画好的蜗牛轮廓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主题。 教师:小朋友,今天有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来到了我们课室里,它"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这是什么小动物呢?你们猜一猜是谁?(蜗牛) 二、利用课件,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蜗牛的样子是怎样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

和经验进行讲述,如贝壳--圆圆的,有美丽的花纹;身体--长长的,软软的等;) 2.教师:蜗牛身上有什么?什么形状的?壳上还有什么?(一圈一圈的螺旋线,还有许多小花纹,非常美丽!) 教师:贝壳的颜色怎样?(有棕色的、黄色的、红色的……) 教师:蜗牛的身体又怎样呢?(长长的、厚厚的)头上有什么?(一对触角、一双眼睛、还有一个小嘴巴) 三、教师讲解示范。 1、蜗牛长得这么可爱,我们一起把它们画下来吧。你们想怎样画呢?(鼓励幼儿大胆把想法说出来) 2、示范蜗牛的画法: 教师:那我们今天就画一只美丽的大蜗牛吧。 先在画纸的正中间,用螺旋线画出蜗牛的壳,再画上身体、触角、眼睛、嘴巴。

教师:蜗牛小时候很小的,后来它慢慢地长大,背上的壳也一圈一圈地跟着长大,终于长成了一个大大的壳。(提示幼儿:不要绕得太多,老师觉得绕4圈就最合适,线与线之间不要太密)再引导幼儿观察蜗牛壳在画纸上占的位置。引导幼儿把一只蜗牛画在纸的中心位置,画得大大的,让人一眼就能发现画纸上有一只大蜗牛。 教师:接着,画蜗牛长长的、厚厚的身体,还有一对触角、眼睛、小嘴巴。 (2) 用线条、图案装饰蜗牛的壳 教师:蜗牛喜欢美丽的壳,我们用线条和图案给它装饰一下。可以先用线条把贝壳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可以选用直线、斜线、波纹线等线条。 教师:除了线条,我们还可以画上美丽的图案,如圆形、心形、云朵形等。 学习两种颜色交替使用涂色 教师:接着,我们给蜗牛穿一件美丽的衣服。用两种鲜艳的颜色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7首页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能理解和初步运用各种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7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是一个包括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以及评价在内的完整体系。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首先就要制定明确科学的目标体系。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美术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环境,使他们在各种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各自的潜能,并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 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的需要,从而构建儿童审美心理的活动过程。幼儿园美术教育,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 1、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2、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 幼儿园中非正规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通过幼儿园在活动区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美术环境的创设,以及教师对幼儿随机进行的集体的的或个体的美术指导等方式进行。幼儿园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通常有如下几种: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 幼儿园小朋友的乐趣往往是在教案中的活动中而获得的。说明,教案在课堂上是经常要使用到的。幼儿园美术课教案范文,欢迎阅读。 幼儿园美术课教案一: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小鱼 活动目标 1、乐于大胆尝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了解热带鱼的基本的外形特征,以及各种鱼类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利用废旧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小鱼,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海底世界 2、废旧的鸡蛋盒、卡纸、各种颜料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认识海底世界的兴趣,了解海底各种各样形态及颜色的鱼。 1、播放课件《海底世界》 提问:我们看到海底世界里面什么最多? 2、讨论:鱼的的外型特征及颜色,它们都有什么相同

之处和不同之处?(幼儿自由交流回答) 3、小结:海底世界里鱼最多,鱼宝宝都有头,身体、尾、鳍,但是它们的身体上的颜色花纹有不一样的。 二、通过观察海洋被破坏的图片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提高环保意识。 1、带幼儿观察海洋被破坏的图片并讨论。 2、教师小结:我们要保护大海,保护小鱼,做个环保小卫士。 三、引导幼儿制作各种有趣的小鱼,发挥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1、出示材料。教师出示鸡蛋盒激发幼儿动手做各种漂亮的鱼宝宝送给大海妈妈。 2、讲解制作要求。教师出示范例,做详细的讲解。 3、幼儿分组创作。 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制作小鱼,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做出和别的小组不一样的鱼的颜色和花纹。 4、评价展示。 四、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做"鱼儿水里游"的律动,结束本次活动。 活动延伸 本次活动是小组合作,制作的小鱼数量有限,让幼儿回

幼儿园美术方法与重要性

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幼儿把自己关注的热点、感兴趣的事物和幻想的美好世界画在纸上变为现实。因此,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美术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启发幼儿自愿接受学习 二、鼓励幼儿自我发现、自我创造 三、教学内容、方法要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 四、客观、公平、合理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美术教学法教学大纲 一、教学对象和目的 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幼教专业的学生。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 在认识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主要任务的基础上,掌握幼 儿心理,研究美术课教学规律,提高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以熟练掌握幼儿园美 术教学的方法。 第四章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原则和方法 1、幼儿园美术教学的任务:①培养幼儿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对美术的兴趣;② 发展幼儿手的动作,教给幼儿简单的美术技能;③发展幼儿的智力;④培养幼儿 良好的品德。 2、幼儿园美术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①积极性原则;②直观性原则;③顺序性原则;④因材施教原则。 方法:①观察,②示范,③运用范例,④游戏法,⑤练习法。 第五章幼儿园绘画教学 l、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①教幼儿认识和使用绘画的工具材料,培养幼儿正确的绘画姿势。 ②绘画的内容、造型和构图。 ③颜色的运用。 ④装饰画 2、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种类和指导 物体画教学、情节画教学、意愿画教学、装饰画教学 3、幼儿园美术课的组织 课前的准备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幼儿美术教学法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幼儿美术教学法”是广播电视中专幼儿师范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理论知识,具备美术教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正确的教育观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具备一定的教学技能,包括:引导幼儿观察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运用自制教具进行教学的能力;制定美术教学计划和编写教学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上好美术课的能力;组织领导幼儿开展课外美术活动的能力;分析和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能力。 3、教学要求:

美术学毕业论文浅谈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及其重要性

浅谈幼儿美术兴趣培养及其重要性 画画是孩子可以拿笔的第一部作品,可能是一条曲线,可能是简笔画。那是最初的,也可能是最美的。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画画就承担了表现美、想象美、创造美的责任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多了幼儿极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却又会常常看见幼儿因技巧的足而感到学习的过程只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二者间的矛盾成了幼儿园美术教师共同探究的问题。尊重幼儿美术发展规律,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美术发展规律。幼儿要经过2-3岁的涂鸦期,4-5岁的象征期和6岁以后的图式期等几个主要阶段,也就是说幼儿的美术才能是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技能技巧的掌握、社会阅历的丰富等诸方面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变化的,我们从幼儿最初的美术作品中不难看出那些充满自然情感的象征性图案和那些夸张变形的物体,都是幼儿为了表达某些偶然的意向之作,由于这些最初的画面受外界影响较小,自然成熟的成分也就更少,因为这种浅层兴趣往往带有很大的情绪色彩,因此容易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水平上,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美术目标也从简单的传达上升到了希望表现自己的愿望高度上来了,也就是说己将原来表面的热情转化为了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动力了,为了帮助幼儿真正成为美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我是这样做的。注重美术活动中的情景创设。在美术活动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幼儿置身于轻松愉快的美丽的情境之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对事物的热爱,激发幼儿用自己特有的符号去展现事物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创新力。一、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有人称儿童画是唯一没有被完全污染的领域,是儿童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8首页 注: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指导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具体设计方法,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材料的设计;结合前面的章节的学习内容,尤其是第三章的内 容,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不同内省的美术活动进行指导。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指导方法的实际运用。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8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美术教育目标,选择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一切事先进行设计,并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对学前儿童施加美术教育影响的方案。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美术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环境,使他们在各种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各自的潜能,并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

【课堂小结】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设计 一、学前儿童绘画活动的设计 (一)绘画活动内容的设计 1、物体画 应强调将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图形组合的方式是儿童最基本的作画方法。它可以帮助儿童把握整体的形象与结构。同一个物体可有不同的组合形式。 2、情节画 3、图案装饰画 在色彩的使用上,不要同时使用过多的颜色,以免造成画面色彩的混乱。 根据儿童颜色视觉发展的特点,可选二至三种对比较大的颜色(如,红、 黄、绿),让儿童学习色彩的装饰。 (二)绘画活动材料的设计 绘画离不开纸和笔,为幼儿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绘画活动的第一步。绘画工具很多,如蜡笔、油画棒、记号笔、马克笔、彩色铅笔、彩色水笔、毛笔等等。 二、学前儿童手工活动的设计 (一)手工活动内容的设计 1、泥工 (1)小班儿童任意玩泥,任意塑造一些简单的形状,使其在玩泥中体验泥工活动的快乐。 (2)中班中班儿童的泥工活动要求儿童会塑造物体的主要特征,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表现出简单的情节,并能按意愿大胆塑造。 (3)大班为大班儿童设计的课题,要求能让儿童运用辅助工具盒材料细致、生动地表现物体的主要特征和细节。 2、纸工 儿童纸工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折纸、剪纸、撕纸和粘贴。 (1)小班小班儿童的纸工活动内容主要是以培养兴趣为主,初步学习纸工的简单知识和技能。为小班儿童设计的课题,主要是玩纸、撕纸和粘贴。 (2)中班中班儿童的纸工活动包括:折纸、撕纸、粘贴和少量的剪纸。具体内容有:学会一些简单的折叠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正方

幼儿园中班美术创意画幼儿园创意美术教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创意画幼儿园创意美术教案从小让幼儿接触、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喜欢并积极参加美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创意美术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泡泡泥塑面具 设计思路: 从小让幼儿接触、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喜欢并积极参加美术活动,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情趣,开展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日常生活中,万圣节、圣诞节、儿童节、幼儿园里,小朋友经常会看到形形色色的面具,他们常常戴上表演且爱不释手。如何激发幼儿制作自己喜爱的面具,运用绘画、捏泥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本次活动的初衷。手绘面具和泡泡泥塑面具由于材料不同,制作方法有明显的差异,本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借助适当的泥工工具进行搓、压、刻…通过想象、尝试创作出自己喜爱的面具,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愉悦与快乐。 活动目标: 1、利用泡泡泥的可塑性,塑制一个有趣的面具玩具。

2、运用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使面具造型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立体造型能力。 重点: 用彩泥塑造一个生动有趣的面具玩具,初步尝试立体造型。 难点: 培养幼儿发散思维,对面具的帘布作夸张与变形,使面具更有趣。 活动准备: 多种面具的形象、挂图、装饰品,人均可用的各色泡泡泥,纸浆面具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让幼儿观察许多泥塑面具的造型,直接导入课题。 二、基本部分 (一)讲述部分 1、师:“爸爸、妈妈平常带我们去逛街,都会看到玩具摊上常有出售各种面具玩具。有传统形象的京剧脸谱,也有现代动画片中机器人脸谱,有时我们还能看到藏族宗教节日用的鬼头脸谱面具,还有非洲黑人脸谱面具……这些脸谱面具既可以戴在脸上表演节目用,又可以挂在墙上作为一种壁挂装饰品。(介绍面具) 2、在什么节日里可以看到人们戴面具? 3、让幼儿观察数种脸谱,分析它们的脸部造型、头部装饰是怎样的? 4、问幼儿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脸部造型? 5、讲解制作方法: (1)先塑脸型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

浅谈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美育,培养人们热爱生活,促进知、情、意和谐发展,追求真、善、美相结合的人生境界。美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其它领域的教育无法替代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美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美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造型来再现现实,反应生活,表达孩子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欲望的。它所表现的对象十分广阔,从自然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风雨雷电,到社会生活、人物面貌特征等。幼儿用他们稚嫩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切感兴趣的事物,经过想象塑造出生动丰富的形象,具有巨大感人的力量。 通过美术活动,能不断地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助于幼儿可逆思维的训练。学习以多种方式去思考问题。美术活动特别能影响幼儿具体想象思维和空间观念的发展在美术活动中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手部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在任何时候,美术都是孩子所喜爱、乐于参与的一种活动。也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种类 (一)幼儿园绘画 1、油画棒画 油画棒,固体的油画颜料。与普通蜡笔相比,油画棒质地松软,色泽鲜艳、色谱较全,覆盖力强,更具表现力。纸张宜选择表面粗糙的图画纸、各种卡纸或水磨砂纸等。用油画棒作画十分的方便,手法多样,涂、点、挂刮、拓,并可综合运用,具有强烈的表现个性。

油画棒的涂色方法: (1)厚涂法包括:平涂填色法、过渡法、重叠刮色法(先用油画棒在纸板上图上各种所需要的颜色,再覆盖厚厚的一层颜色,接着用无油圆珠笔芯或其他英气在底版上刮画)。 (2)薄画法包括:单色薄画法、点彩法、映衬法。 2、线描与装饰画:绘画以其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构建出变化无穷的斑斓世界。其中线条的变化多端更是微妙之极:曲与直、长与短、粗与细、刚与柔、排列与交错、整齐与凌乱……线条不同方式的组合不时地给幼儿带来惊喜:线是多么的神奇!黑白色块的处理使画面更显生气盎然:方与圆、大与小、疏与密、阴与阳……孩子在画面上用对比鲜明的黑白色块进行装饰游戏是展现智慧,培养大胆、尝试创造的良好途径。 对于初学绘画的孩子来说,装饰线描画最容易出效果,方法就是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外轮廓,然后用点、线组成黑白灰的画面,夸张、变形地去装饰或表现,不用追求真实性,要鼓励幼儿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符号。 3、水粉画:可以在各种纸张、布、木板或墙上表现。基本表现方法:虚画法(轻轻平行运笔,在物体的边缘处提笔,有意留出白色边缘)、枯笔法(挤干水粉笔上的水分,蘸好颜料,从上向下运笔,并注意到由浅到深的过度)、撒雪法(蘸好白颜料,在画面上洒动,注意调和时水分要适中)、湿画法(用油画棒先描绘物体,再用清水吧要描绘的部分刷一遍,趁湿把两种颜色平涂,使其自然衔接)、结合法、蘸点法(平涂水粉色,然后用废旧的纸张蘸上颜料在画面上轻轻滴点染)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水粉画可以用水粉笔、棉签等工具进行绘画。例如小班的柳条、迎春花、一串红、小草等都可以用棉签进行作画。大班的点彩画大树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6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6首页 1、授课顺序:指《授课计划》中顺序次数 2、讲授课题:章/节题目,或实践教学课题等名称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取向及制定依据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三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内容 【教学要求】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取向和内容,初步学会根据内容选择的原则来适宜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的取向;美术教育各领域的活动内容。 【教学难点】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取向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 教案、黑板、粉笔等 【教学后记】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6次课讲稿 【复习旧课】 上节课主要学习了关于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的的几种主要理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功能与目的。 【引入新课及讲授新课】 由于人们对幼儿发展的规律、教育的社会需要,以及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看法存在着差异,在制定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时,也存在不同的目标取向。 (一)行为目标 行为目标是指在设计和实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时,以行为的方式陈述美术活动的目标。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发展美术潜能,通过美术经验实现创造性的成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采取行为目标的表达方式,其长处在于它具体性和可操作性。但是,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中,并非所有的内容都可以用能被观察到的行为加以表述。这种目标取向在陈述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时,必然会遗漏许多很有价值的内容。 (二)过程目标 过程取向的目标关注的不是预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出的目标。如果说行为目标关注的是活动的结果,那么过程目标注重的则是过程。 (三)表现目标 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育较少地期望儿童产生预期的行为,而是希望儿童能独特而富于想象地运用和处理美术材料。在解决问题及美术创造方面,也不存在单一的正确答案。表现目标关注的是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表现的某种程度上的首创性的反应形式,而不是预期的结果。例如“利用纸上已有的矩形,画一幅你最喜欢的画”,这种目标可让幼儿摆脱行为目标的束缚,鼓励幼儿去表现自我,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规律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科目本身的性质 (三)社会文化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要求 第二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体系 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总目标 《纲要》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艺术教育的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一)认知目标 (二)情感目标 (三)技能目标 (四)创造目标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一)各年龄阶段绘画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2、中班(4---5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3、大班(5---6岁)儿童绘画活动目标 (二)各年龄阶段手工活动目标 1、小班(3---4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 2、中班(4---5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 3、大班(5---6岁)儿童手工活动目标

幼儿园美术教育知识总结

幼儿园美术教育 一、活动设计(欣赏、创作活动) 二、目标、内容、方法、评价 (一)目标 制定目标的依据:儿童的发展、社会的需要、学科自身的性质 目标的撰写: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种目标扬长避短) (二)内容(绘画、手工、纸工、美术欣赏) 1.绘画内容 小班: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感兴趣的事情,鼓励用简单线条或线条与图形组合的方法来表现。 中班:幼儿观察过的,认识过的事物都可以选择,还可以针对性选择运用图形组合、图案花纹等让幼儿练习。 大班:比较复杂的建筑物,动植物,生活场景和情节等作为创作内容。还可以安排写生活动。 2.手工内容 1.手工工具、材料、及其性质 2.手工材料的基本制作技法 3.手工的题材:玩具、节日装饰物、游戏饰品、日常装饰用品 3.纸工内容 小班:培养兴趣为主,简单的知识和技能。玩纸,撕纸、粘贴等 中班:折纸基本折法、剪贴、发杂材料的粘贴

大班: 熟练使用工具、组合折纸、折剪等 4.美术欣赏活动内容 1.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绘画作品、雕塑作品、建筑艺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作品、儿童美术作品、周围环境,自然景观) 2.一定的欣赏知识和技能 小中班:渗透式,即使有专题欣赏活动要简短 大班:专题欣赏,用多种方式、材料来表达感受、 (三)方法 (1)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 讲授法:讲述(表述和说明)+讲解(分析和解释) 对话法: 教师、幼儿与美术作品三者之间平等的、对话式、双向交流式的关系 讨论法:适合大班 (2)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观察法: 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的观察 演示法:展示、示范、多媒体试听 (3)以指导为主的方法:实践活动 (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对话法为主):音乐匹配法、动作模仿法、对比法、联想法、情景法、 (四)评价:评价的标准适宜幼儿的发展,成人应给予尊重和理解,更多关注幼儿作品中的想象力、创造性、独特性和表现力等因素。 档案袋评价的误区:形式化,为了收集而收集、片面化为展示优势和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 幼儿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幼儿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活动,感染幼儿,并培养其美术审美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比较重要的艺术领域活动,但是基于幼儿园新教师占多数,她们对如何规范有效地组织美术活动了解甚少,对于本班年龄阶段的幼儿在美术方面发展特点也不是非常了解,常常出现幼儿的绘画作品不理想、作画常规混乱等现象 幼儿的绘画兴趣不是与身惧来的,而是依靠教师长年累月的培养,在绘画教学中,我们不能对幼儿进行单一的技能训练,而是通过一系类的方法手段,来增强幼儿绘画的兴趣画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画画之前,首先总是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的知识经验很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他们在观察时不能进行分析比较,还不能区别事物细小差别和复杂的空间关系。因此我们应教给他们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分析事物的主次,观察物象的比例、结构、动态,近大远小及空间位置等,使他们的观

察能够逐步深入,能够通过观察找出物象彼此之间的关系,辨别出异同,从而使幼儿知道,要描绘物象的基本部分的名称、形状、颜色、大小、空间位置以及用途等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美术活动《节日贺卡》时,我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纸片、漂亮的图案、剪刀、胶水、水彩笔和白卡纸。让幼儿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节日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有的粘贴的气球,有的粘贴的花,有的画的跳舞的和唱歌的,有的……。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赏时,每个幼儿的脸上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 重视幼儿的兴趣,但不能忽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依据幼儿不同兴趣“点”需要投放材料,教师要善于观察,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