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态软件的若干介绍

组态软件的若干介绍
组态软件的若干介绍

什么是组态软件 -----张强

组态软件:一般英文简称有三种分别为HMI/MMI/SCADA,对应全称为Hu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中文翻译为:人机界面/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目前组态软件的发展迅猛,已经扩展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远程诊断和维护以及在互联网上的一系列的数据整合。

1. 组态软件产生的背景

“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PC(包括工控机)相比以前的专用系统具有的优势日趋明显。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PC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由PC构建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拥有成本;PC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丰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强;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在PC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中,组态软件占据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应该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组态软件的出现,把用户从这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2. 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及国内外主要产品介绍

组态软件产品于80年代初出现,并在8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但在90年代中期之前,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国内用户还缺乏对组态软件的认识,项目中没有组态软件的预算,或宁愿投入人力物力针对具体项目做长周期的繁冗的上位机的编程开发,而不采用组态软件;

②在很长时间里,国内用户的软件意识还不强,面对价格不菲的进口软件(早期的组态软件多为国外厂家开发),很少有用户愿意去购买正版。

③当时国内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还不高,组态软件提供了对大规模应用、大量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处理并可以将处理的结果生成管理所需的数据,这些需求并未完全形成。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对项目来说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同时,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在1995年以后,组态软件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下面就对几种组态软件分别进行介绍。

①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

但是,早期的InTouch软件采用DDE方式与驱动程序通信,性能较差,最新的InTouch7.0版已经完全基于32位的Windows平台,并且提供了OPC支持。

②Fix:Intellution公司以Fix组态软件起家,1995年被爱默生收购,现在是爱默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Fix6.x软件提供工控人员熟悉的概念和操作界面,并提供完备的驱动程序(需单独购买)。Intellution将自己最新的产品系列命名为iFiX,在iFiX中,Intellution提供了强大的组态功能,但新版本与以往的6.x版本并不完全兼容。原有的Script语言改为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并且在内部集成了微软的VBA开发环境。遗憾的是,Intellution并没有提供6.1版脚本语言到VBA的转换工具。在iFiX中,Intellution的产品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网络进行了紧密的集成。Intellution也是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组织的发起成员之一。iFiX的OPC组件和驱动程序同样需要单独购买。

③Citech: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Citech具有简洁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员,而不是工控用户。Citech提供了类似C语言的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但与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脚本语言并非是面向对象的,而是类似于C语言,这无疑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难度。

④WinCC:Simens的WinCC也是一套完备的组态开发环境,Simens提供类C语言的脚本,包括一个调试环境。WinCC内嵌OPC支持,并可对分布式系统进行组态。但WinCC的结构较复杂,用户最好经过Simens的培训以掌握WinCC的应用。

⑤组态王:组态王是国内第一家较有影响的组态软件开发公司(更早的品牌多数已经湮灭)。组态王提供了资源管理器式的操作主界面,并且提供了以汉字作为关键字的脚本语言支持。组态王也提供多种硬件驱动程序。

⑥Controx(开物):华富计算机公司的Controx2000是全32位的组态开发平台,为工控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报警、数据报表及报告功能。作为国内最早加入OPC组织的软件开发商,Controx内建OPC支持,并提供数十种高性能驱动程序。提供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编译器,支持ActiveX组件和插件的即插即用,并支持通过ODBC连接外部数据库。Controx同时提供网络支持和WevServer功能。

⑦ForceControl(力控):大庆三维公司的ForceControl(力控)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力控也是国内较早就已经出现的组态软件之一。只是因为早期力控一直没有作为正式商品广泛推广,所以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大约在93年左右,力控就已形成了第一个版本,只是那时还是一个基于DOS和VMS的版本。后来随着Windows3.1的流行,又开发出了16位Windows版的力控。但直至Windows95版本的力控诞生之前,他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的一些项目。32位下的1.0版的力控,在体系结构上就已经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先进性,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基于真正意义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三层结构,而且其实时数据库结构可为可组态的活结构。在1999~2000年期间,力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新推出的2.0版在功能的丰富特性、易用性、开放性和I/O驱动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很多环节的设计上,力控都能从国内用户的角度出发,即注重实用性,又不失大软件的规范。另外,公司在产品的培训、用户技术支持等方面投入了较大人力,相信在较短时间内,力控软件产品将在工控软件界形成巨大的冲击。

其他常见的组态软件还有GE的Cimplicity,Rockwell的RsView,NI的LookOut,PCSoft 的Wizcon以及国内一些组态软件通态软件公司的MCGS,也都各有特色。

3. 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发展方向

目前看到的所有组态软件都能完成类似的功能:比如,几乎所有运行于32位Windows 平台的组态软件都采用类似资源浏览器的窗口结构,并且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设备、标签量、画面等)进行配置和编辑;都提供多种数据驱动程序;都使用脚本语言提供二

次开发的功能,等等。但是,从技术上说,各种组态软件提供实现这些功能的方法却各不相同。从这些不同之处,以及PC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组态软件未来发展的方向。

3.1数据采集的方式

大多数组态软件提供多种数据采集程序,用户可以进行配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驱动程序只能由组态软件开发商提供,或者由用户按照某种组态软件的接口规范编写,这为用户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由OPC基金组织提出的OPC规范基于微软的OLE/DCOM技术,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下,软件组件交互和共享数据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在支持OPC的系统中,数据的提供者作为服务器(Server),数据请求者作为客户(Client),服务器和客户之间通过DCOM 接口进行通信,而无需知道对方内部实现的细节。由于COM技术是在二进制代码级实现的,所以服务器和客户可以由不同的厂商提供。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服务器的数据采集程序往往由硬件设备制造商随硬件提供,可以发挥硬件的全部效能,而作为客户的组态软件可以通过OPC与各厂家的驱动程序无缝连接,故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采用专用格式驱动程序总是滞后于硬件更新的问题。同时,组态软件同样可以作为服务器为其他的应用系统(如MIS等)提供数据。OPC现在已经得到了包括Interllution、Simens、GE、ABB等国外知名厂商的支持。随着支持OPC的组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普及,使用OPC进行数据采集必将成为组态中更合理的选择。

3.2脚本的功能

脚本语言是扩充组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多数组态软件提供了脚本语言的支持。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内置的类C/Basic语言;二是采用微软的VBA的编程语言;三是有少数组态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类C/Basic语言要求用户使用类似高级语言的语句书写脚本,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调用组合完成各种系统功能。应该指明的是,多数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内组态软件,对脚本的支持并不完善,许多组态软件只提供IF…THEN…ELSE的语句结构,不提供循环控制语句,为书写脚本程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微软的VBA是一种相对完备的开发环境,采用VBA的组态软件通常使用微软的VBA环境和组件技术,把组态系统中的对象以组件方式实现,使用VBA的程序对这些对象进行访问。由于VisualBasic是解释执行的,所以VBA程序的一些语法错误可能到执行时才能发现。而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提供了对象访问机制,对系统中的对象可以通过其属性和方法进行访问,比较容易学习、掌握和扩展,但实现比较复杂。

3.3组态环境的可扩展性

可扩展性为用户提供了在不改变原有系统的情况下,向系统内增加新功能的能力,这种增加的功能可能来自于组态软件开发商、第三方软件提供商或用户自身。增加功能最常用的手段是ActiveX组件的应用,目前还只有少数组态软件能提供完备的ActiveX组件引入功能及实现引入对象在脚本语言中的访问。

3.4组态软件的开放性

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普及,生产现场数据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数据采集和监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现场的大量数据进行流程分析和过程控制,以实现对生产流程的调整和优化。现有的组态软件对大部分这些方面需求还只能以报表的形式提供,或者通过ODBC将数据导出到外部数据库,以供其他的业务系统调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需要进行再开发才能实现。随着生产决策活动对信息需求的增加,可以预见,组态软件与管理信息系统或领导信息系统的集成必将更加紧密,并很可能以实现数据分析与决策功能的模块形式在组态软件中出现。

3.5对Internet的支持程度

现代企业的生产已经趋向国际化、分布式的生产方式。Internet将是实现分布式生产的基础。组态软件能否从原有的局域网运行方式跨越到支持Internet,是摆在所有组态软件开

发商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限于国内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工业控制应用的程度,笔者认为,在较长时间内,以浏览器方式通过Internet对工业现场的监控,将会在大部分应用中停留于监视阶段,而实际控制功能的完成应该通过更稳定的技术,如专用的远程客户端、由专业开发商提供的ActiveX控件或Java技术实现。

3.6组态软件的控制功能

随着以工业P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集成系统技术的日趋完善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使用组态软件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组态软件的要求已不像过去那样主要侧重于画面,而是要考虑一些实质性的应用功能,如软件PLC,先进过程控制策略等。

软PLC产品是基于PC机开放结构的控制装置,它具有硬PLC在功能、可靠性、速度、故障查找等方面的特点,利用软件技术可将标准的工业PC转换成全功能的PLC过程控制器。软PLC综合了计算机和PLC的开关量控制、模拟量控制、数学运算、数值处理、通信网络等功能,通过一个多任务控制内核,提供了强大的指令集、快速而准确的扫描周期、可靠的操作和可连接各种I/O系统及网络的开放式结构。所以可以这样说,软PLC提供了与硬PLC同样的功能,而同时具备了PC环境的各种优点。目前,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产品有:法国CJ International公司的ISaGRAF软件包、PCSoft International公司的WinPLC、美国Wizdom Control Intellution公司的Paradym-31、美国Moore Process Automation Solutions公司ProcessSuite、美国Wonder ware Controls公司的InControl、SoftPLC公司的SoftPLC等。国内推出软PLC产品的组态软件还不见有,国内组态软件要想全面超过国外的竞争对手,就必须搞创新,推出类似功能的产品。

随着企业提出的高柔性、高效益的要求,以经典控制理论为基础的控制方案已经不能适应,以多变量预测控制为代表的先进控制策略的提出和成功应用之后,先进过程控制受到了过程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先进过程控制(Advanced Process Control,APC)是指一类在动态环境中,基于模型、充分借助计算机能力,为工厂获得最大理论而实施的运行和控制策略。先进控制策略主要有:双重控制及阀位控制、纯滞后补偿控制、解耦控制、自适应控制、差拍控制、状态反馈控制、多变量预测控制、推理控制及软测量技术、智能控制(专家控制、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等,尤其智能控制已成为开发和应用的热点。目前,国内许多大企业纷纷投资,在装置自动化系统中实施先进控制。国外许多控制软件公司和DCS厂商都在竞相开发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的工程软件包。据资料报道,一个乙烯装置投资163万美元实施先进控制,完成后预期可获得效益600万美元/年。从上可以看出能嵌入先进控制和优化控制策略的组态软件必将受到用户的极大欢迎。

4.结束语

用户的需求促使技术不断进步,在组态软件上这种趋势体现得尤为明显。未来的组态软件将是提供更加强大的分布式环境下的组态功能、全面支持ActiveX、扩展能力强、支持OPC 等工业标准、控制功能强、并能通过Internet进行访问的开放式系统。

HMI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简称。

HMI其实广义的解释就是“使用者与机器间沟通、传达及接收信息的一个接口”。

举个例子来说,在一座工厂里头,我们要搜集工厂各个区域的温度、湿度以及工厂中机器的状态

等等的信息透过一台主控器监视并记录这些参数,并在一些意外状况发生的时候能够加以处理。

这便是一个很典型的SCADA/HMI的运用,一般而言,HMI系统必须有几项基本的能力:

实时的资料趋势显示——把撷取的资料立即显示在屏幕上。

自动记录资料——自动将资料储存至数据库中,以便日后查看。

历史资料趋势显示——把数据库中的资料作可视化的呈现。

报表的产生与打印——能把资料转换成报表的格式,并能够打印出来。

图形接口控制——操作者能够透过图形接口直接控制机台等装置。

警报的产生与记录——使用者可以定义一些警报产生的条件,

比方说温度过度或压力超过临界值,在这样的条件下系统会产生警报,通知作业员处理。

iFIX组态软件简介

iFIX组态软件简介 培训内容: →iFix的概述及结构 →系统配置 →I/O驱动器 →工作台及画面介绍 →过程数据库及数据库编辑器 →画面对象及动画 →历史数据及趋势图 →报警及安全 一. iFix的概述及结构 1.iFix软件介绍 ●iFix 是一套工业自动化软件,为用户提供一个过程化窗口 ●为操作人员和应用程序提供实时数据 2.iFix 的基本功能 ●数据采集 ---与工厂I/O设备直接通讯 ---通过I/O驱动程序,与I/O设备接口 ●数据管理 --- 处理、使用所取数据 --- 数据管理 包括过程监视(图形显示),监视控制,报警,报表,数据存档3.iFix的概述及结构(续) 1)节点类型 概念:一台运行iFix软件的计算机称为一个节点 类型: ▲按功能划分: SCADA服务器 iClient客户端(VIEW或HMI节点) HMI Pak ▲按区域划分: ●独立节点 ---与网络中其他节点不进行通讯的节点 ●本地节点 ---描述了本地正在工作的节点 ●远程节点 ---在一个分布式系统中,不同于本地节点的节点 2)网络节点图 ●iFix用于连接工厂中的过程硬件

3)I/O驱动器 ▲过程数据 ●iFix用于连接工厂中的过程硬件 ●传感器和控制器数据送入过程硬件中的寄存器(过程硬件一般包括 PLC、DCS、I/O设备) ●iFix软件从过程硬件中获取数据 ▲I/O驱动器 ●iFix与PLC之间的接口称为I/O驱动器 ●每一个I/O驱动器支持指定的硬件 ●I/O驱动器的功能 --从I/O设备中读(写)数据 --将数据传/输至驱动镜像表(DIT)中的地址中 ▲iFix数据流 ●I/O驱动器读取过程硬件 --- I/O驱动器从过程硬件的寄存器中读取数据 ---该数据传入DIT ---驱动器读取数据的速率称为轮询时间(poll) ●SAC扫描DIT ---SAC从DIT中读数 ---该数据传入过程数据库PDB ---SAC读数的速率称为扫描时间 ●(工作台)Workspace向PDB发出请求 ---图形显示中的对象显示PDB的数据 ---其他应用可以向PDB请求数据 ▲过程数据库 1)扫描、报警和控制(SAC) ●SAC主要功能 -- 从DIT中读取数据 -- 将数据传至数据库PDB

组态软件概述

组态软件概述 1、组态软件是什么 组态软件是一种面向工业自动化的通用数据采集和监控软件,即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软件,亦称人机界面或HMI/M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Man Machine Interface)软件,在国内俗称“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在国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以理解为“组态式监控软件”。 “组态(Configure)”的含义是“配置”、“设定”、“设置”等意思,是指用户通过类似“搭积木”的简单方式来完成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功能,而不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也就是所谓的“组态”。它有时候也称为“二次开发”,组态软件就称为“二次开发平台”。 “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即“监视和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信号对自动化设备或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 简单地说,组态软件能够实现对自动化过程和装备的监视和控制。它能从自动化过程和装备中采集各种信息,并将信息以图形化等更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显示,将重要的信息以各种手段传送到相关人员,对信息执行必要分析处理和存储,发出控制指令等等。 组态软件提供了丰富的用于工业自动化监控的功能,用户根据自己工程的需要进行选择、配置等较为简单的工作来建立自己所需要的监控系统。 组态软件和行业无关,它可以广泛应用于机械、钢铁、汽车、包装、矿山、水泥、造纸、水处理、环保监测、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冶金、智能建筑、交通、食品、智能楼宇、实验室等等凡是涉及自动化监控的任何场合。 组态软件既可以完成对小型的自动化设备的集中监控,也能由互相联网的多台计算机完成复杂的大型分布式监控。还可以和工厂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机整合起来,实现工厂的综合自动化和信息化。 2、组态软件可以做什么 作为通用的监控软件,组态软件都能提供对工业自动化系统进行监视、控制、管理和集成等一系列的功能。同时也为用户实现这些功能的组态过程提供了丰富和易于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利用组态软件,可以完成的常见功能有: 可以读写各种各样的PLC、DCS、仪表、智能模块和板卡,采集工业现场的各种信号,从而对工业现场进行监视和控制。 可以以图形和动画等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工业现场信息,以方便对控制流程的监视;也可以直接对控制系统发出指令、设置参数干预工业现场的控制流程。 可以将控制系统中的紧急工况(报警)通过软件界面、电子邮件、手机短信、即时消息软件、声音和计算机自动语音等多种手段及时通知给相关人员,使他们及时掌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况。 可以对工业现场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等处理,将结果返回给控制系统,协助控制系统完成它们所不擅长的复杂的运算控制功能。 可以对从控制系统得到的以及自己产生的数据进行记录存储。在工程发生事故和故障的时候,利用记录的运行工况数据和历史数据,可以对系统故障原因等进行分析定位,责任追查等。通过对数据的质量统计分析,还可以提高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可以将工程运行的状况、实时数据、历史数据、警告和外部数据库中的数据以及统计运算结果制作成报表,供运行和管理人员参考。

组态软件介绍

组态软件,又称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译自英文SCADA,即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它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处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RTU System,Remote Terminal Unit)。 特点 组态软件在国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以理解为“组态式监控软件”。“组态(Configure)”的含义是“配置”、“设定”、“设置”等意思,是指用户通过类似“搭积木”的简单方式来完成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功能,而不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也就是所谓的“组态”。它有时候也称为“二次开发”,组态软件就称为“二次开发平台”。“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即“监视和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信号对自动化设备或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 组态软件是有专业性的。一种组态软件只能适合某种领域的应用。组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计算机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统)组态,PLC(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组态。人机界面生成软件就叫工控组态软件。在其他行业也有组态的概念,如AutoCAD,PhotoShop等。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控制中形成的组态结果是用在实时监控的。从表面上看,组态工具的运行程序就是执行自己特定的任务。工控组态软件也提供了编程手段,一般都是内置编译系统,提供类BASIC语言,有的支持VB,现在有的组态软件甚至支持C#高级语言。 组态软件大都支持各种主流工控设备和标准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还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组态软件的出现使用户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国外进口品牌组态软件 国外组态软件: 1、InTouch:Wonderware(万维公司)是Invensys plc“生产管理”部的一个运营单位,是全球工业自动化软件的领先供应商。 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

组态软件的现状、特点和功能

组态软件的现状、特点和功能 一、引语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还是计算机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组态软件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主要组态软件的现状,特点和其强大的功,并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二、概述 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正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的集成系统取代传统的封闭式系统,其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经济、开发周期短等鲜明优点。通常可以把这样的系统划分为控制层、监控层、管理层三个层次结构。 其中监控层对下连接控制层,对上连接管理层,它不但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且常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完成上传下达、组态开发的重要作用。监控层的硬件以工业级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为主,目前更趋向于工业微机。 组态软件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使用方法,其预设臵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 I/O设备,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专业厂商包括专业软件公司和硬件/系统厂商生产和提供各种组态软件产品。 三、组态软件的现状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组态软件产品按厂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国外专业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国内外硬件或系统厂商提供的产品,以及国内自行开发的国产化产品。 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国内组态软件市场大部分份额仍被国外几家组态软件占据,如:FIX、Intouch等[1]。而这些“洋软件”除了在功能完备性、产

组态软件介绍

组态软件介绍 组态软件,又称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译自英文SCADA,即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它是指一 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处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 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 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 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 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RTU System,Remote Terminal Unit)。 几种常用的组态软件 InTouch HMI为用户提供了今天的HMI 和监控应用所需的能力和通用性。 Wonderware 在研究与开发中进行了大量投入,保证为用户提供新型的、强大的、创新的产品。其结果是:各种公司可以把他们的精力集中于业务的运转方面,而工程师可以利用最新的软件技术。 InTouch 软件适合于部署在独立机械中、在分布式的服务器/ 客户机体系结构中、在利用FactorySuite 工业应用服务器的应用中,也可以作为使用终端业务的瘦客户机应用。 InTouch 还是实现了微软公司的"支持WindowsXP" 认证的第一个HMI 产品,可以从工作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和浏览器观看显示内容。 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是由北京 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公司开发的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MCGS5.5通用版是北京昆仑通态数十位软件开发精英,历时整整一年时间,辛勤耕耘的结晶,MCGS5.5通用版无论在界面的友好性、内部功能的强大性、系统的可扩充性、用户的使用性以及设计理念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是国内组态软件行业划时代的产品,必将带领国内的组态软件上一个新的台阶。MCGS能够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实时和历史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以及企业监控网络等功能。

Wincc组态软件介绍

一、组态软件概述及功能 组态软件是数据采集监控系统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的软件平台工具,是工业应用软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丰富的设置项日,使用方式灵活,功能强大。组态软件由早先单一的人机界面向数据处理机方向发展,管理的数据量越来越大。随着组态软件自身以及控制系统的发展,监控组态软件部分地与硬件发生分离,为自动化软件的发展提供了充分发挥作用的舞台。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的出现,以及现场总线尤其是工业以太网的快速发展,大大简化了异种设备间互连,降低了开发I/O设备驱动软件的工作量。I/O驱动软件也逐渐向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实时数据库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实时数据库是SCADA系统的核心技术。从软件技术上讲,SCADA系统的实时数据库,实质上就是一个可统一管理酌、支持变结构的、支持实时计算的数据结构模型。在实时数据库技术中,还有对工业标准的支持(如OPC规范等),对分布式计算的支持和对实时数据库系统冗余的支持,等等。 目前看到的所有组态软件都能实现类似的功能:几乎所有运行于32位windows平台的组态软件都采用类似资源浏览器的窗口结构,并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设备、标签量、画面等)进行配置和编辑;处理数据报警及系统报警;提供多种数据驱动程序;各类报表的生成和打印输出;使用脚本语言提供二次开发的功能;存储历史数据并支持历史数据的查询,等等。 二、WinCC简介 西门子视窗控制中心SIMATIC WinCC(Windows Control Center)是HMI/SCADA软件中的后起之秀,1996年进入世界工控组态软件市场,当年就被美国Control Engnieering杂志评为最佳HMI软件,以最短的时间发展成第三个在世界范围内成功的SCADA系统;而在欧洲,它无可争议地成为第一。 在设计思想上,SIMATIC WinCC秉承西门子公司博大精深的企业文化理念,性能最全面、技术最先进、系统最开放的HMI/SCADA软件是WinCC开发者的追求。Wincc是按世 界范围内使用的系统进行设计的,因此从一开始就适合于世界上各主要制造商生产的控制系统,如A—B,Modicon,GE等,并且通讯驱动程序的种类还在不断地增加。通过OPE的方式,WinCC还可以与更多的第三方控制器进行通讯。 WinCC V6.O采用标准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WinCC V6.0以前版本采用Sybase)数据库进行生产数据的归档,同时具有web浏览器功能,可使经理、厂长在办公室内看到生产

组态软件操作指南 概述

本章内容 KingSCADA软件结构 KingSCADA软硬件环境 KingSCADA与外部设备 KingSCADA软件结构 KingSCADA是一种通用的工业监控软件,它融过程控制设计、现场操作以及工厂资源管理于一体,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系统和应用以及信息交流汇集在一起,实现最优化管理。它基于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10/Windows Server 2008/Windows Server 2012等操作系统,并支持多语言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在企业网络的所有层次的各个位置上及时获得系统的实时信息与历史信息。采用KingSCADA开发工业监控系统,可以极大地增强用户生产控制能力、提高工厂的生产力和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成本及原材料的消耗。它适用于从单一设备的生产运营管理和故障诊断,到网络结构分布式大型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开发。 KingSCADA软件结构由工程设计器、画面编辑器及运行系统三部分构成。 工程设计器:工程设计器是一个应用开发设计工具,用于创建应用、创建监控画面、定义监控的设备、定义相关变量、命令语言以及设定运行系统配置等系统组态工具。 画面编辑器:在画面编辑器中用户可以绘制图形画面、设置动画链接、配置报警窗口、配置趋势曲线窗口等与图形有关的所有操作。 运行系统:工程运行界面,从采集设备中获得通讯数据,并依据画面编辑器的动画设计显示动态画面,实现人与控制设备的交互操作。 KingSCADA软硬件环境 1、硬件要求 ?硬件:Intel 酷睿2 双核4线程 ?内存:2G ?硬盘空间:KingSCADA完全安装占用空间需约350M,建议100GB硬盘。 ?显示器:VGA、SVGA或支持桌面操作系统的任何图形适配器。要求最少显示256色,推荐无限 色支持 ?鼠标:任何PC兼容鼠标 ?通讯:RS-232C ?USB接口:用于插入KingSCADA加密锁(软授权不用) (KingSCADA对于主频有一定要求,对于有较多逻辑脚本系统,建议2.3GHz以上) 2、软件要求 KingSCADA与外部设备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的操作系统语言版本:中文简体、英文、日文

DCS组态软件

DCS组态软件 组态软件:一般英文简称有三种分别为HMI/MMI/SCADA,对应全称为Hu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中文翻译为:人机界面/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目前组态软件的发展迅猛,已经扩展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远程诊断和维护以及在互联网上的一系列的数据整合。1. 组态软件产生的背景 “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PC(包括工控机)相比以前的专用系统具有的优势日趋明显。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PC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由PC构建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拥有成本;PC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丰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强;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在PC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中,组态软件占据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应该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组态软件的出现,把用户从这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2. 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及国内外主要产品介绍 组态软件产品于80年代初出现,并在8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但在90年代中期之前,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国内用户还缺乏对组态软件的认识,项目中没有组态软件的预算,或宁愿投入人力物力针对具体项目做长周期的繁冗的上位机的编程开发,而不采用组态软件; ②在很长时间里,国内用户的软件意识还不强,面对价格不菲的进口软件(早期的组态软件多为国外厂家开发),很少有用户愿意去购买正版。 ③当时国内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还不高,组态软件提供了对大规模应用、大量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处理并可以将处理的结果生成管理所需的数据,这些需求并未完全形成。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对项目来说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同时,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在1995年以后,组态软件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下面就对几种组态软件分别进行介绍。 ①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

[新版]mcgs组态软件介绍

[新版]mcgs组态软件介绍 MCGS组态软件介绍 一、什么是MCGS组态软件 MCGS(Monitor and Control Generated System)是一套基于Windows平台的,用于快速构造和生成上位机监控系统的组态软件系统,可运行于Microsoft Windows 95/98/Me/NT/2000等操作系统。 MCGS为用户提供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完整方案和开发平台,能够完成现场数据采集、实时和历史数据处理、报警和安全机制、流程控制、动画显示、趋势曲线和报表输出以及企业监控网络等功能。 使用MCGS,用户无须具备计算机编程的知识,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完成一个运行稳定,功能成熟,维护量小并且具备专业水准的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工作。 MCGS具有操作简便、可视性好、可维护性强、高性能、高可靠性等突出特点,已成功应用于石油化工、钢铁行业、电力系统、水处理、环境监测、机械制造、交通运输、能源原材料、农业自动化、航空航天等领域,经过各种现场的长期实际运行,系统稳定可靠。 二、MCGS组态软件的系统构成 1、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结构 MCGS 6.2软件系统包括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个部分。组态环境相当于一套完整的工具软件,帮助用户设计和构造自己的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则按照组态环境中构造的组态工程,以用户指定的方式运行,并进行各种处理,完成用户组态设计的目标和功能。 组态环境: 运行环境:

解释执行组态生成组态结果 组态结果应用系统数据库 MCGS组态软件(以下简称MCGS)由“MCGS组态环境”和“MCGS运行环境”两个系统组成。两部分互相独立,又紧密相关。 MCGS组态环境是生成用户应用系统的工作环境,由可执行程序McgsSet.exe支持,其存放于MCGS目录的Program子目录中。用户在MCGS组态环境中完成动画设计、设备连接、编写控制流程、编制工程打印报表等全部组态工作后,生成扩展名为.mcg的工程文件,又称为组态结果数据库,其与MCGS 运行环境一起,构成了用户应用系统,统称为“工程” 。 MCGS运行环境是用户应用系统的运行环境,由可执行程序McgsRun.exe支持,其存放于MCGS目录的Program子目录中。在运行环境中完成对工程的控制工作。 2、MCGS组态软件五大组成部分 MCGS组态软件所建立的工程由主控窗口、设备窗口、用户窗口、实时数据库和运行策略五部分构成,每一部分分别进行组态操作,完成不同的工作,具有不同的特性。 , 主控窗口:是工程的主窗口或主框架。在主控窗口中可以放置一个设备

第三章 MCGS软件的介绍

第三章 MCGS软件的介绍 3.1 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介绍 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种类繁多的控制设备和过程监控装置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已无法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MCGS工控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一些实际工程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方法,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工业控制软件存在的种种问题,使用户能根据自己实际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完成最终的自动化控制工程。 MCGS全中文工业自动化控制组态软件(以下简称MCGS工控组态软件或MCGS)是一套32位工控组态软件,可稳定运行于windows95/98/Me/NT/2000等多种操作系统,集动画显示、流程控制、数据采集、设备控制与输出、网络数据传输、双机热备、工程报表、数据与曲线等诸多强大功能于一身,并支持国内外众多数据采集与输出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电力、化工、钢铁、矿山、冶金、机械、纺织、航天、建筑、材料、制冷、交通、通讯、食品、制造与加工业、水处理、环保、智能楼宇、实验室等多种工程领域。 它的主要特点有:延续性和可扩充性,使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开发的应用程序,当现场(包括硬件设备或系统结构)或用户需求发生改变时,不需要做很多修改而方便地完成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封装性(易学易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所能完成的功能都用一种方便用户使用的方法包装起来,对于用户,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编程语言技术(甚至不需要编程技术),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个复杂工程所要求的所有功能;通用性,每个用户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利用MCGS工控组态软件提供的底层设备(PLC、智能仪表、智能模块、板卡、变频器等)的设备驱动、开放式的数据库和画面制作工具,就能完成一个具有动画效果、实时数据处理、历史数据和曲线并存、具有网络功能的工程、不受行业限制。 3.2 MCGS组态软件的整体结构 MCGS软件系统包括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个部分。组态环境相当于一套完整的工具软件,帮助用户设计和构造自己的应用系统。运行环境则按照组态环境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概述

MCGS组态软件的基本概述 MCGS全称为“监视与控制通用系统”。它是为过程控制和实时监测领域服务的通用计算机系统软件,具有功能完善、操作简便、可视性好、可维护性强的突出特点。 MCGS组态软件的功能 概念简单,易于理解和使用。 功能齐全,便于方案设计。 实时性与并行处理。建立实时数据库。 设立“设备工具箱”。

“面向窗口”的设计方法。 MCGS组态软件的特点 利用丰富的“动画组态”功能,快速构造各种复杂生动的动态画面。引入”运行策略”的概念。复杂的工程作业,运行流程都是多分支的。 MCGS 系统由五大功能部件组成,主要的功能部件以构件的形式来构造。 支持 OLE Automation 技术。 设立“对象元件库”,解决了组态结果的积累和重新利用问题。提供对网络的支持。 MCGS组态软件的系统构成 MCGS组态软件是由“组态环境”和“运行环境”两个系统组成。组态环境用于工程文件的编辑,运行环境则用于现场的运行。

MCGS组态软件的常用术语 工程:用户应用系统的简称。引入工程概念,是使复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更贴近于普通工程用户。 对象:操作目标与操作环境的统称。如窗口、构件、数据、图形等皆称为对象。 组态:在窗口环境内,进行对象的定义、制作和编辑,并设定其状态特征(属性)参数,将此项工作称为组态。 属性:对象的名称、类型、状态、性能及用法等特征的统称。 构件:具备某种特定功能的程序模块,可用VB、VC等程序设计语言编写,通过编译生成DLL、OCX等文件。用户对构件设置一定的属性,并与定义的数据变量相连接,即可在运行中实现相应的功能。

策略:是指对系统运行流程进行有效控制的措施和方法。 可见度:指对象在窗口内的显现状态,即可见与不可见。 组对象:用来存储具有相同存盘属性的多个变量的集合,内部成员可包含多个其他类型的变量。组对象只是对有关联的某一类数据对象的整体表示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均针对每个成员进行。 父设备:本身没有特定功能,但可以和其他设备一起与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的硬件设备。 子设备:必须通过一种父设备与计算机进行通讯的设备。如:plc、PIC采集卡等。

RockwellRSView32组态软件介绍

Rockwell RSView32组态软件简介 RSView32是基于组件集成并用于监视和控制自动化设备和过程的人机界面监控软件。RSView32通过开放的技术扩展了您的视野,达到了与其它罗克韦尔软件产品、微软产品以及第三方应用程序的高度兼容。 RSView32是第一个在以下方面发挥微软领先技术优势的人机界面软件 ·开放的图形显示系统通过OLE容器方式支持ActiveX控件--可供选择的第三方ActiveX 控件有数千种,用户可以方便地将现有解决方案添加到RSView32项目中。 ·通过对象模型的开发实现对RSView32核心功能的调用,同时也允许RSView32与其它基于组件技术的软件产品实现互操作。 ·以业界流行的微软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VBA)作为内置编程语言,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对RSView32项目的扩展和自定义。 ·支持OPC标准,可以快速、方便地与众多生产制造商的硬件设备实现可靠的通讯,同时还可以作为OPC服务器向其它OPC客户端提供服务。 ·采用了Add-On Architecture (AOA)插件技术扩展了RSView32的功能,将最新的技术集成到RSView32的内核中。 通过RSView32定制人机界面监控项目,您可以: ·与其它罗克韦尔软件产品相互协作,建立自己的监控项目并选择最能够满足应用要求的产品。 ·与微软产品实现数据共享。RSView32的标签配置、报警配置和数据记录都与ODBC 完全兼容。 ·与其它罗克韦尔自动化产品相互兼容,RSView32和RSLinx为数据采集、控制和传输提供了最为有力的组合。 ·可以在线对RSView32项目进行修改,这大大节省了时间而且不需要关闭整个生产进程。 ·重复利用标签数据库,RSView32可以重复利用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梯形图内创建的标签,只需要打开标签浏览器,用鼠标选取需要使用的标签即可。 ·通过系统级的安全设置和16个等级的项目安全设置来确保项项目安全运行 ·通过微软功能强大的内置VBA编程语言以及其它方便灵活的特点来实现您监控项目的自动化。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率 RSView32除了具备高质量人机界面监控软件的功能外,还提供独特的系列工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您的生产率。 ·在开发应用项目中,只需要点击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模拟运行。 ·无需对图形对象组进行分解就可以编辑组内对象,不影响与之相关的动画显示 ·通过"智能对象轨迹"功能,拖动鼠标定义图形对象的运动路径 ·通过标签占位符和参数文件实现一个图形画面代表多个设备 ·通过标签替代功能实现快速更换标签名和字符串 ·轻松导入在其它绘图应用程序中开发的图形 RSView32 报表功能 现在,有了通过预制报表格式,方便、快速地察看、打印、保存、导出RSView32报表

组态软件的若干介绍

什么是组态软件 -----张强 组态软件:一般英文简称有三种分别为HMI/MMI/SCADA,对应全称为Hu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中文翻译为:人机界面/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目前组态软件的发展迅猛,已经扩展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远程诊断和维护以及在互联网上的一系列的数据整合。 1. 组态软件产生的背景 “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在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PC(包括工控机)相比以前的专用系统具有的优势日趋明显。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PC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由PC构建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拥有成本;PC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丰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强;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在PC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中,组态软件占据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应该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组态软件的出现,把用户从这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2. 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及国内外主要产品介绍 组态软件产品于80年代初出现,并在8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但在90年代中期之前,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①国内用户还缺乏对组态软件的认识,项目中没有组态软件的预算,或宁愿投入人力物力针对具体项目做长周期的繁冗的上位机的编程开发,而不采用组态软件; ②在很长时间里,国内用户的软件意识还不强,面对价格不菲的进口软件(早期的组态软件多为国外厂家开发),很少有用户愿意去购买正版。 ③当时国内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还不高,组态软件提供了对大规模应用、大量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处理并可以将处理的结果生成管理所需的数据,这些需求并未完全形成。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对项目来说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同时,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因此,在1995年以后,组态软件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下面就对几种组态软件分别进行介绍。 ①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

组态软件发展趋势

◆概述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正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的集成系统取代 传统的封闭式系统,它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经济、开发周期短等优点。 通常可以把这样的系统划分为控制层、监控层、管理层三个层次结构。其中监控层对下连接控制层,对上连接管理层,它不但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完成上传下达、组态开发的重要作用。监控层的硬件以工业级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为主,目前更趋向于工业微机。组态软件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使用方法,其预设置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I/O设备,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专业厂商包括专业软件公司和硬件/系统厂商生产和提供各种组态软件产品。 ◆组态软件现状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组态软件产品按厂商可大致划分为三类,即国外专业 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国外硬件或系统厂商提供的产品,以及国内自行开发的国产化产品。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国内组态软件市场大部分份额仍被国外几家组态软件占据,如:FIX、InTouch等。这些“洋软件”在功能完备性、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并非所有方面都尽善尽美。—美国Wonderware公司的InTouch InTouch堪称组态软件的“鼻祖”,率先推出的16位Windows环境下的组态软件,在国际上曾得到较高的市场占有率。InTouch软件的图形功能比较丰富,使用较方便,但控制功能较弱。其I/O硬件驱动丰富,但只是使用DDE连接方式,实时性较差而且驱动程序需单独购买。它的5.6版(16位)很稳定,在中国市场也普遍受到好评。7.0版(32位)在网络和数据管理方面有所加强,并实现了实时关系数据库,但其实只是在SQL Server上增加了数据传输插件。在32位Windows环境下,InTouch已受到其他产品的猛烈冲击。—美国Intellution公司的FIX产品系列较全,包括DOS版、16位Windows 版、32位Windows版、OS/2版和其他一些版本,功能较InTouch强,但实时性仍欠缺,总体技术一般。其I/O硬件驱动丰富,只是驱动程序也需单独购买。最新推出的iFIX 是全新模式的组态软件,思想和体系结构都比较新,提供的功能也较为完整。但也许过于“庞大”和“臃肿”,对系统资源耗费巨大,用户最为明显的感受就是“缓慢”,提供的许多“大而全”的功能对于中国用户也并不适用。而且经常受Windows操作系统影响而导致不稳定。—澳大利亚CIT公司的Citect是组态软件中的后起之秀,在世界范

组态软件的现状、特点和功能

组态软件的现状、特点和功能 一、引语随着工业自动化水平的发展和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工业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还是计算机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组态软件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发展起来的。本文介绍了主要组态软件的现状,特点和其强大的功,并进行了一定的比较分析。。 二、概述 新型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正以标准的工业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的集成系统取代传统的封闭式系统,其具有适应性强、开放性好、易于扩展、经济、开发周期短等鲜明优点。通常可以把这样的系统划分为控制层、监控层、管理层三个层次结构。 其中监控层对下连接控制层,对上连接管理层,它不但实现对现场的实时监测与控制,且常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完成上传下达、组态开发的重要作用。监控层的硬件以工业级的微型计算机和工作站为主,目前更趋向于工业微机。 组态软件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能以灵活多样的组态方式(而不是编程方式)提供良好的用户开发界面和简捷的使用方法,其预设臵的各种软件模块可以非常容易地实现和完成监控层的各项功能,并能同时支持各种硬件厂家的计算机和I/O 设备,与高可靠的工控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结合,可向控制层和管理层提供软、硬件的全部接口,进行系统集成。目前世界上有不少专业厂商包括专业软件公司和硬件/ 系统厂商生产和提供各种组态软件产品。 三、组态软件的现状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组态软件产品按厂商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国外专业软件厂商提供的产品,国内外硬件或系统厂商提供的产品,以及国内自行开发的国产化产品。 从近几年的调查结果来看,国内组态软件市场大部分份额仍被国外几家组态软件占据,如:FIX、Intouch 等[1] 。而这些“洋软件”除了在功能完备性、产品包装、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外,并非所有方面尽善尽美。 美国Won derware 公司的In Touch。

关于组态软件的一些总结

关于组态软件的一些总结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计数的发展,要求计算机对现场的控制设备如PLC等的监控功能要求越来越强烈,也就是SCADA(stands for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SCADA它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分步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即智能数据采集系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下位机;另一个是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即上位机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系统。 下位机一般意义上通常指硬件层上的,即各种数据采集设备,如各种RTU、 FTU、PLC 及各种智能控制设备等等。这些智能采集设备与生产过程和事务管理的设备或仪表相结合,实时感知设备各种参数的状态,并将这些状态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特定数字通信网络传递到HMI系统中。必要的时候,这些智能系统也可以向设备发送控制信号。上位机HMI 系统在接受这些信息后,以适当的形式如声音、图形、图象等方式显示给用户,以达到监视的目的,同时数据经过处理后,告知用户设备各种参数的状态(报警、正常或报警恢复),这些处理后的数据可能会保存到数据库中,也可能通过网络系统传输到不同的监控平台上,还可能与别的系统(如MIS,GIS)结合形成功能更加强大的系统;HMI还可以接受操作人员的指示,将控制信号发送到下位机中,以达到控制的目的。 在应用了SCADA系统后,可以取得了以下社会和经济效益: ?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运行管理的安全性能和可靠程度; ?生产配方管理的自动化可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效率; ?极大地减低了生产人员面临恶劣工作环境的可能性,保证了工作过程中第一位的人员的安全性; ?可大大地减少不必要的人工浪费; ?通过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和管理,极大地提高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效率的竞争能力; ?系统通过对设备生产趋势的保留和处理,可提高预测突发事件的能力,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可极大地减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从而可带来潜在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SCADA系统现状 基于PC机Windows平台的SCADA上位机系统是目前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基于 95/98/NT/2000/XP平台的SCADA系统。目前,国际和国内市场上基于以上两种平台,应用比较广泛的SCADA上位机系统有:WondWare的InTouch、西门子公司的WinCC、澳大利亚的CiTech、美国Interlution公司的Fix、Rockwell的Rsview32意大利LogoSystem的LogView 等,国内的组态王,MCGS,力控等软件,这些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SCADA上位机系统的功能主要方面: ?数据采集与控制信息发送

组态软件简介

组态软件 简介 组态软件在国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以理解为“组态式监控软件”。“组 态(Configure)”的含义是“配置”、“设定”、“设置”等意思,是指用户通过类似“搭积木”的简单方 式来完成自己所需要的软件功能,而不需要编写计算机程序,也就是所谓的“组态”。它有时候也称为“二 次开发”,组态软件就称为“二次开发平台”。“监控(Supervisory Control)”,即“监视和控制”, 是指通过计算机信号对自动化设备或过程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 组态软件,又称组态监控软件系统软件。译自英文SCADA,即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它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处在自动控制系统 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 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 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RTU System,Remote Terminal Unit)。 组态软件是有专业性的。一种组态软件只能适合某种领域的应用。组态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工业计算机 控制中。如DCS(集散控制系统)组态,PLC(可编程控制器)梯形图组态。人机界面生成软件就叫工控组态软件。在其他行业也有组态的概念,如AutoCAD,PhotoShop 等。不同之处在于,工业控制中形成的组态结果是用在实时监控的。从表面上看,组态工具的运行程序就是执行自己特定的任务。工控组态软件也提供了 编程手段,一般都是内置编译系统,提供类BASIC 语言,有的支持VB,现在有的组态软件甚至支持C#高级语言。 组态软件大都支持各种主流工控设备和标准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 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还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 立自己的HMI 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 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 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组态软件的出现使用 户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 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 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