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
苏科八上2.4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科八上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苏科八上2.4升华和凝华(共19题)一、选择题(共12题)如图所示,冬天早晨窗户玻璃内侧常会附着一层冰花,冰花形成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A. 吉林冬天树上的“雾凇”B. 水蒸气在凉玻璃上形成水珠C. 冬季,堆在户外的“雪人”没熔化却变小D. 晾晒的湿衣服逐渐变干《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A. 冰棍“冒”出的“白气”B.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 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D. 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 樟脑丸变小B. 露珠的形成C. “雾凇”的形成D. 河水结冰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丸不断变小是凝华现象C.潮湿的衣服放在通风处能使蒸发加快D.烧开水时,壶嘴不断冒出“白气”是汽化吸热过程北方寒冷的冬季,早晨起床有时会在窗玻璃上看到美丽的冰花。
关于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花出现在窗玻璃的外侧B.冰花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D.冰花是水蒸气升华形成的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判断正确的是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汽化现象B.饮料杯中的冰块体积逐渐变小是液化现象C.冬天教室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凝华现象D.衣柜中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熔化现象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出热量的是A.熔化、升华、汽化B.凝华、升华、熔化C.汽化、液化、凝固D.凝华、液化、凝固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B.地面上的水消失,与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形成原理相同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消失过程中,需要吸热D.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以下有关物态变化现象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天,景区用喷雾来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B.夏天,凉爽的空调房间的窗户玻璃上会形成一层水雾,它的形成过程属于汽化C.冬天,“下雪不冷化雪冷”,这句俗语蕴含着“液化放热”的物理道理D.冬天,北方常出现雾凇的美景,它的形成过程是升华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 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 仲夏,草叶间露环晶莹C. 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 寒冬,窗玻璃上冰花晶莹剔透二、填空题(共3题)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填物态变化名称)。
初中苏科版物理八上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苏科版物理八上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盛夏,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C.金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2.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结霜C.干手机将手烘干D.冰霜消融3.从冰箱冷冻室取出冰棒时,往往会看到冰棒的包装纸外有一小层冰霜,这是因为()A.小水珠在冰箱内凝固而成B.水蒸气在冰箱内凝华而成C.冰箱内空气凝华而成D.冰箱外的水蒸气先液化,进冰箱内再凝固而成4.寒冷的冬天,早晨我们常常会看到铁丝网上的针状的霜,关于它的形成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空气凝华形成的D.空气凝固形成的5.在下列四种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汽凝华而成的是()A.雨B.霜C.雾D.露6.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变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这一过程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液化B.汽化C.升华D.熔化7.今年我省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如图所示),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A.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C.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8.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减少地方病的发生,有许多地方盐业部门推行食用加碘盐.在炒菜时,不宜将碘盐和油同时加热,这是因为碘在高温下很容易()A.凝华B.汽化C.熔化D.升华9.南极气温常低于﹣20℃,至少半年无阳光.根据科学研究,南极冰山不断缩小,连终年不见阳光的冰川也慢慢变少,这是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C.蒸发现象D.凝华现象二、多选题10.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1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衣箱内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B.冬天湿衣服放在室外冰冻后,衣服慢慢干了C.用久了的电灯丝比新时细D.放在盘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会变少12.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过程B.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放热过程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过程D.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是吸热过程1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升华现象14.下列关于冰棒所发生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B.剥去包装纸,冰棒冒“热气”是汽化现象C.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D.冰棒放入茶杯中,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1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热的是()A.初夏,旷野中有雾形成B.早春,湖中冰在消融C.深秋,草木上出现露水D.初冬,砖瓦上有霜生成16.在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的现象和所做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的水循环中人类最易影响的是地表径流B.地球和月球表面都可以看到不毛之地,土壤荒漠化C.如果月球上有水,那只能发生凝华和升华现象D.月球表面只有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三、填空题17.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18.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形成的,此过程中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四、实验题19.为了验证装在密封试管里的固态碘在受热时能直接变成气态,甲同学直接把密封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乙同学将密封试管浸入装有沸水的烧杯中,如图乙所示,结果两根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800℃.由上述信息判断,请回答下列问题:(1)沸水中加热的固态碘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2)酒精灯加热的固态碘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升温到熔点熔化后,再升温到沸点汽化.(3)分析甲、乙两位同学的实验方法,______更合理.参考答案1.D【解析】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刚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雾的消散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冰冻的衣服变干属于升华现象,故D正确;应选D.2.B【解析】干冰变小属于升华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A错;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故B正确;将手烘干属于汽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C错;冰霜消融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D错;应选B。
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课时跟踪练习(基础篇)

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课时跟踪练习(基础篇)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B.C.D.2.下列各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樟脑丸的消失是熔化现象,这是吸热的过程B.烧开水,壶嘴冒的白烟是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C.冬天,教室的玻璃外侧容易出现小水珠,这是液化现象D.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升华要吸热3.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可产生“白云”,使舞蹈演员好像在云中飞舞。
舞台上的这种“白云”是()A.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的小液滴B.干冰熔化后再蒸发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C.干冰迅速升华后变成的气体D.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4.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里面渗出来的5.“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首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B.“晶莹的露”是凝华现象C.“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二、多选题6.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三、填空题7.冬天的早晨,有时会看到霜,霜是水蒸气_______形成的;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这里医生利用了液体氯乙烷_______时(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_热(填“吸收”或“放出”)的原理。
精品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2.4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2.4升华和凝华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中都发生了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 卫生球放了一段时间会变小 B. 江面上逐渐形成了大雾C. 擦在玻璃上的酒精很快干了 D. 冰块吸热后逐渐熔化2.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 汽化和液化B. 熔化和凝固 C. 升华和凝华 D. 汽化和凝华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的是()A. 缥缈的雾B. 晶莹的露 C. 洁白的霜 D. 朦胧的雨4.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 熔化和汽化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 干冰变小B. 树枝上的霜C. 干手器将手烘干D. 冰雪消融6.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 干冰熔化吸热B. 干冰升华吸热 C. 干冰液化放热 D. 干冰凝华放热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寒冬公园里的冰雕逐渐变小 B. 衣橱里的樟脑丸,过些时间变小C. 利用干冰对食物保鲜 D.夏天湿衣服晾干了8.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B. 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夏天,水缸的外壁出9.在实验室里,关于利用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高温 B. 此时可以放热从而获得低温C. 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高温 D. 此时可以吸热从而获得低温二、填空题10.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的________ (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________侧出现冰花,这是________现象.12.出冷库比进冷库时重,这是因为________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 同步练习卷(无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卷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分)1.夏天在地面上酒水会感到凉快。
这主要是利用()A. 水蒸发时放出热量B. 水蒸发时吸收热量C. 水凝固时放出热量D. 水凝固时吸收热量2.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A. 汽化和液化B. 熔化和凝固C. 升华和凝华D. 汽化和凝华3.下列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 冬天一进屋,眼镜片上有一层雾B. 在热的饮料中加一些小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C. 衣柜里的樟脑丸越放越小D. 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身上比较冷4.医生在发烧病人身上擦酒精溶液,可以降低病人体温,下列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与其相同的是()A. 蒸笼冒“白气”B. 冰雪消融C. 樟脑丸变小D. 露珠变小5.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过了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因为()A. 汽化B. 升华C. 蒸发D. 熔化6.下列事例中的“小水珠”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青草上的露珠B. 冰凌上滴下来的水珠C. 山间的薄雾D. 壶嘴上方冒出的“白气”7.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B. 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 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D. 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8.下列事例中的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 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化成水B. 冬天,戴眼镜的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后镜片上会蒙上一层水珠C. 洗手后,用热风干手器可以很快将手烘干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9.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A. 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B. 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C. 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D. 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 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 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就增加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 B.C. D.1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 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C. 江面上大雾的形成D. 水在慢慢地结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8分)13.生活处处有物理,细心的小龙了解到在医院里对于小手术的麻醉,医生常用一种透明的、沸点为13.1℃的液体氯乙烷,喷涂在麻醉处,能把施行手术的地方“冻结”起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4升华和凝华 同步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一、单项选择题1.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作变化构成的,如图描画的物理现象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 〝飘渺的雾〞是汽化现象B. 〝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C. 〝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D. 〝轻柔的雪〞是液化现象2.一种新兴的时兴美食﹣﹣干冰辅佐制造的靓丽美食,在全国各大星级宾馆、酒店的菜谱中悄然出现.干冰特有的云雾效果再加上各位初级厨师们的出色手艺,使众多美食家们又一次享遭到了一种全新的沁人心脾的时兴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猛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少量〝白气〞,此〝白气〞是〔〕A. 干冰升华发生的少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构成的水蒸气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构成的小水滴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构成的小水滴3.用久了的日光灯两端内壁会变黑,这种现象中触及的物态变化有〔〕A. 汽化和液化B. 熔化和凝结C. 升华和凝华D. 汽化和凝华4.以下关于生活中罕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选项是〔〕A.在平地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由于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践上是应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5.电冰箱是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冷冻室的内壁上常附着一层霜,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发生的B. 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形成的C. 电冰箱电动紧缩机和冷藏室内照明灯泡的衔接方式是并联D. 夏天,翻开冰箱门看到的〝白雾〞是水分蒸发发生的水蒸气6.11月份,我国南方出现了大暴雪天气,有些中央雪的厚度到达30cm以上,高速公路被封锁,公交车停运,学校停课.雪的构成进程发作的物态变化是〔〕A. 凝结B. 液化C. 凝华D. 升华7.应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停止人工降雨的主要进程是:干冰在空中中直接变成气体,空中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冰晶下落时变成雨.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A.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时要放热B. 干冰直接变成气体是升华C. 水蒸气直接变成冰晶是凝华D. 冰晶下落时变成雨时要吸热8.将大批粉末状的樟脑装入烧瓶,用酒精灯渐渐加热,封锁在瓶内的树枝上逐渐出现小巧洁白的〝天然雪景〞,取出树枝,美丽的〝雪景〞会渐渐消逝,消逝时发作的物态变化是〔〕A. 汽化B. 液化C. 升华D. 凝华9.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冻肉解冻的进程是个放热进程B. 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 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D. 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外表的小水珠是从外面渗出来的10.以下现象不能够存在的是〔〕A. 烫手的冰B. 不烫手的开水C. 可熄灭的〝可燃冰〞D. 干冰在常温下先熔化再汽化二、填空题11.长春的冬天,教室窗玻璃的________侧〔选填〝内〞或〝外〞〕会出现窗花,它是由水蒸气发作________而构成的〔填物态变化〕.12.在课外小实验中,同窗们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参与过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构成,该白霜的构成是________〔填物质变化称号〕现象,在构成白霜的进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3.应用干冰〔同态二氧化碳〕的________.使运输的食品降温,防止食物腐朽、蜕变.14.即使0℃以下的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这是________现象,在此进程中,需求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南方的冬天,经常会下雪,雪的构成属于________现象.15.生活中的现象:樟脑丸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属于________现象.霜的构成、南方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雾凇属于________现象.三、解答题16.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下面挂有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周围冒〝白烟〞,请解释其中的〝粉〞、〝白烟〞各是怎样构成的?四、实验探求题17.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1〕密闭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大批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如下图,细心观察,会看到碘颗粒________,同时玻璃泡内弥漫了紫色的________,碘的这个物态变化叫________〔填物态变化称号〕,需求________.这种加热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2〕将碘锤从开水中取出,在冷却进程中细心观察,看到玻璃泡内发作的现象是________;这一进程需求________热.五、综合题18.阅读«二十四节气»回答题。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解析)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将少量干冰放入适量的热水中,会看到杯口产生大量“白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白气”是气态的水B.“白气”是干冰升华后形成的气态物质C.干冰升华过程中放热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2.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中。
下列选项中,对应水的物态变化名称正确的是()A.B.C.D.3.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4.中华诗词蕴藏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古诗词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5.下面四个有关生活实例的分析正确的是()A.北方寒冷的冬季玻璃窗上会产生冰花,是凝固现象B.晾晒在太阳光下的湿衣服不久会变干,是沸腾现象C.炒菜前滴入热锅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是升华现象D.医务工戴的护目镜内侧产生水珠,是液化现象6.“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需吸热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吸热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7.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将手上的水烘干C.冰雪消融D.树枝上的霜8.夏天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倒入常温的水中水面上会产生固体(如图),这固体产生的原因是()A.液态水放热升华B.液态水放热凝固C.液态氮吸热凝固D.液态氮放热凝华9.下列关于物质的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深秋的早晨,窗户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B.夏天,我们吃的冰棒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C.从冰箱取出可乐罐放在桌面,一会儿后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D.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丝先汽化后再凝华的结果10.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是汽化现象C.水在凝固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深秋的早晨,地面上经常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液化现象1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B.C.D.12.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朝露晶莹C.晚秋,霜打枝头D.严冬,滴水成冰13.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或“变小”的过程,放热的是()A.冰雕作品变小B.洗澡上岸身上水变少C.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D.碘锤放入热水中碘颗粒变少1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4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2.去年的12月6日,黑龙江伊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33度。
玩起泼水成冰游戏,瞬时间这种玩法在网络上追捧起来。
“泼水成冰”的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度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
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说法错误的是()A.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雪的形成D.开水提供水蒸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升华,升华需要放热3.科学家研发了一种“激光橡皮”,用它发出的激光照射显示字迹的黑色碳粉,可让字迹消失。
这是由于黑色碳粉发生了()A.熔化B.汽化C.凝华D.升华4.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樟脑球逐渐变小是升华现象B.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C.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D.往地面上洒水降温,利用了水蒸发吸热5.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将一把带的金属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口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A.熔化B.液化C.凝固D.凝华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样,一道儿白,…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
关于文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结冰”是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C.“热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D.“冰”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7.下列物态变化,属于蒸发现象的是()A.霜的形成B.水结成冰C.涂在皮肤上的酒精逐渐消失D.烧水时壶口冒出“白气”8.在“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和“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两个活动中,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主要目的是()A.都是为了受热均匀B.都是为了控制温度C.前者是为了受热均匀,后者是为了控制温度D.前者是为了控制温度,后者是为了受热均匀9.下列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寒冬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B.湿衣服被太阳晒干是汽化现象C.抗疫值班医护人员眼罩的镜片常常模糊不清,是空气液化形成的D.冬天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凝华现象10.将少量干冰放入适量的热水中,会看到杯口产生大量“白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同步测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2.2021年3月1日傍晚,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经过一天一夜坚守,抓住有利时机,分别在东海桃林镇、赣榆抗日山和灌云陡沟乡等地成功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关于人工增雨作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工增雨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B.人工增雨可以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是利用干冰凝华放热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3.丹东万达广场开业期间在门口摆放了很多冰雕作品,在寒冷的冬天,冰雕作品也会减小,下列现象中,与冰雕作品减小原因相同的是()A.用久了的灯丝会变细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C.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D.铁块变成“铁水”4.在实验室里,常用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 )A.吸热来获得高温B.放热来获得低温C.吸热来获得低温D.放热来获得高温5.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变黑,这是因为钨丝受热升华的钨蒸气遇冷又发生了()A.蒸发B.凝华C.凝固D.液化6.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二、填空题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小华的妈妈用毛巾在外面檫,可怎么也檫不掉,小华告诉妈妈,这不是灰尘,而是里面的灯丝受热发生________现象,然后又在附近内壁上发生________的缘故.8.在运送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________现象来获取低温,以防止食品变质。
9.冰山上的积雪有的________直接变成水蒸气,升人空中;有的________变成水,汇入江河.而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________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10.“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它说明了:霜是由于气温________而使空气中水蒸气发生凝华而形成的;雪后,由于雪熔化导致气温________,使人感到寒冷。
(选填“升高”或“降低”)11.在《千字文》中有“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并不是来源于露,而露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小水珠.12.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______;其中②、③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三、简答题13.夏天,小明为了解渴,去买一支冰棒。
售货员从冰柜里拿出冰棒,小明发觉硬梆梆的冰棒上粘着白花花的“粉”;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烟”;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茶杯外壁会出“汗”。
你能帮助解释这些现象吗?14.在插有小树枝的封闭烧瓶中,放入一些碾碎的卫生球粉末,然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停止加热后,烧瓶内树枝上会出现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四、实验题15.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并说明理由.你认为实验方案________更好些,你的理由是:________.参考答案1.C【详解】霜和雪都是固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凝华要放热;雾和露都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故选C。
2.C【解析】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升华,干冰在升华过程中吸热,使气温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直接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熔化变成雨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因此可以用抛射干冰的方法实现人工增雨,故A正确.B.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高空,利用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生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故B正确.C.人工增雨中抛射干冰,干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错误.D.碘化银在高空扩散,成为云中水滴的凝聚核,水滴在其周围迅速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他们将通过零度层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故D正确.故答案为C.3.A【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吸收热量.解:A、用久了的灯丝会变细,是钨丝在极高温度下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过程.符合题意;B、洒在地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成为水蒸气的结果.不符合题意;C、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珠.不符合题意;D、铁块变成“铁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物态变化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要留心观察,多加思考,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发生的现象.4.C【解析】固态二氧化碳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升华过程需要吸热。
所以固态的二氧化碳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周围环境温度降低。
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吸热来获得低温。
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干冰升华吸热在生活中有大量应用,运输食品时的制冷剂、人工降雨、舞台制作烟雾效果等;5.B【解析】日光灯通电时,灯内温度升高,日光灯的钨丝吸热升华,一部分固态的钨变成了钨蒸气,日光灯断电后会逐渐冷却,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管壁会放出热量凝华成固态的钨附着在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上,所以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故B符合题意为答案。
点睛: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是升华。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是凝华。
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变黑,钨丝经历了先升华,后凝华的过程;6.C【详解】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故选C。
7.升华凝华【解析】【详解】日光灯通电时,灯丝在高温下会发生升华现象变成气态钨,当气态的钨遇到冷的灯泡壁时,又会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固态的钨附着在灯泡上,所以物态变化过程是先升华后凝华.8.升华【解析】在运送食品的过程中,常使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吸收热量,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利用升华吸热来获取低温,以防止食品变质。
9.升华熔化蒸发【解析】冰山上的积雪有的由固态直接变成水蒸气,升人空中,属于升华现象;有的由固态变为液态,发生熔化变成水,汇入江河.而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变为水蒸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是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点睛:本题考查自然界中水的循环,判断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0.降低降低【解析】天气特别冷时,由于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变成霜,“霜前冷”说明了霜的形成条件;雪后,当温度升高时,雪会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是熔化现象,熔化时吸收热量,由于雪熔化导致气温降低,所以会感觉比较冷,“雪后寒”是物态变化中吸热的应用;11.凝华液化【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气态可以变成液态(属于物质的液化现象),也可以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物质的凝华现象).解: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放出热量液化而成的小水珠,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态小颗粒,霜不是由露变化来的,霜和露的前身都是水蒸气,所以“露结为霜”这样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凝华,液化.【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根据定义做出判断.12.④放热【解析】①凉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是汽化现象,是吸热过程;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放热过程;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是水凝固而成的,是放热过程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④;放热13.一支硬梆梆的冰棒刚从冰柜里取出,小明看到的白花花的“粉”就是霜,它是冰柜中的水蒸气在冰棒上遇冷凝华产生的;一剥去纸,冰棒会冒“烟”,这里的“烟”实质上是大量小水滴组成的雾,它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把冰棒放在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会出“汗”,这实质上是大量小水珠,它是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到被冰棒冷却了的茶杯液化而成。
【详解】冰棒上白花花的“粉”就是霜,它是冰柜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放出热量,直接凝华形成的;一剥去包装纸,冰棒上就冒“烟”,这里的“烟”实质上是大量小水滴组成的雾,它是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把冰棒放在茶杯里,由于发生热传递,茶杯的温度降低,茶杯周围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放出热量,液化形成小水滴,好像会出“汗”。
【点睛】认清热现象中物质所处的状态,“粉”是固态,“雾”是液态,“汗”是液态,再结合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4.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气态的卫生球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解析】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在封闭的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卫生球粉末受热就会升华变为气态,所以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卫生球蒸气就会重新凝华为固态的卫生球粉末,粘在树枝上,形成“雪景”.在此过程中,所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升华后凝华.点睛:本题通过实验考查了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5.二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解析】试题分析: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解:实验二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故答案为二;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点评】在做“碘的升华”的实验时,为了防止由于汽化而产生碘蒸气,故要控制温度低于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才能使实验现象更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