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 物态变化 单元测试(解析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物态变化》知识过关检测试卷及解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 物态变化》知识过关检测试卷及解析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物态变化》知识过关检测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A.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B.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1.5mC. 人的正常体温约37℃D. 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2.如图所示是加油站设有的“禁止使用手机”警示标志,该标志是为了防止拨打手机产生的电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容易()A. 液化B. 汽化C. 凝华D. 升华3.对下列图中物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B.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放出热量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D.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吸收热量4.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饭桌上的菜肴日益丰富,吃饭时发现多油的菜汤与少油的菜汤相比不易冷却。

这主要是因为()A. 油的导热能力比较差B. 油层阻碍了热的辐射C. 油层和汤里的水易发生热交换D. 油层覆盖在汤面,阻碍了水的蒸发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冬天,树枝上的冰凌B. 清晨,叶片上的露水C. 初冬,树叶上的霜D. 雪后,银装素裹6.诺贝尔物理学家奖颁发给了发现石墨烯的两位俄裔科学家,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熔点超过3000℃,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性质,根据石墨烯的性质,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A. 高压输电线B. 冲击钻的钻头C. 家用保险丝D. 电饭锅的锅胆7.如图所示物态变化现象中,不是放热的是()A. 雾凇的形成B. 河水结冰C. 樟脑丸逐渐变小D. 露珠的形成8.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与实际相差较大的是()A. 人的正常体温约37℃B. 可乐和冰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C. 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约24℃D. 昆明市夏季最高的室外温度约18℃9.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A. 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B. 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C. 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D. 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10. 下列描述基本符合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左右B. 初中学生的身高约为l.7cmC.初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D.人的步行速度约是5m/s11.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 先熔化,后液化B. 先升华,后凝华C. 先汽化,后凝固D. 先汽化,后液化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B.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C.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D.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13.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霜的形成 B.露的形成C.雾的形成 D.冰的形成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题型注释)________,认清它的________;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它的分度值为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5章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4章在光的世界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2018·广东深圳�龙文教育初二月考)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实像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在下列条件中,光沿直线传播的是()①在同种介质中传播②在真空中传播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④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3.(2018·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初二月考)下列左侧的各种光现象与右侧对应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B.水中倒影﹣﹣﹣﹣光的折射C.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D.海市蜃楼﹣﹣﹣﹣光的色散4.(2019·南昌市第十九中学初二期中)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A.光的反射B.坐井观天C.小孔成像D.平面镜成像5.(2020·黑龙江建华�初三三模)下面四幅图选自我们的物理课本,对其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图是一束光在密度不均匀糖水中的径迹,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曲线传播B.图中光发生漫反射时的光线看起来杂乱无章,因此光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如图是平面镜成虚像的光路图,因此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反射光线实际相交而成的D.如图是小猫叉鱼的图片,小猫眼中看到鱼的像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一些6.(2019·山东沂源�初二期中)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猿声”是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轻舟”的运动是以船上乘客为参照物的。

B.“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浓阴”和“倒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C.“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的;“太阳”是光源。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听出“钟”声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

【配套K12】[学习]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章末习题检测(基础篇)(含解析)

【配套K12】[学习]2018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章末习题检测(基础篇)(含解析)

《物体的运动》综合习题检测(基础篇)一、选择题1.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2.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A.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 B.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C.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 D.分度值为1cm的1.5m长的直尺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4.(多选)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5.工人师傅使用游标卡尺测得某零件长0.07530m,如果用你的三角板去测量,其结果应是()A.0.07m B.0.075m C.0.0753m D.0.07540m6.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 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a车 B.只有b C.只有c D.a车和c车7.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C.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大9.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A.小明先到达终点 B.张伟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二、填空11. “纳米”(nm)是的单位(填物理量);科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冠状病毒呈不规则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直径100nm,即cm。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_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测试题_教科版

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 分数一、选择题:(将符合题意的唯一答案题号填入对应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36分)1、 去年冬季我地气温最低达-5℃,正确的读法是A 、负5摄氏度B 、负摄氏5度C 、摄氏负5度D 、零下5度2、 在观察水沸腾实验时,图1所示是其中出现的四种现象。

下列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甲丙乙丁 C 、丁乙丙甲 D 、丙乙甲丁3、 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A 、夏天,把湿衣服晾干;B 、冬天,河面上结冰;C 、铁块化成铁水;D 、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棍冒“白气”。

4、 喝开水时很烫,用嘴对着水面吹气,很快就可以把水喝到嘴里,这是因为 A 、 凉气吹进杯内使水变凉;B 、 水面上的热蒸气被吹走使水变凉;C 、 吹气时使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加快,水蒸发快吸热多;D 、以上三个答案都正确。

5、 标准大气压下,在盛水的大烧杯A 内放着盛有80℃热水的大试管B ,如图2所示,当对大烧杯内的水加热时,烧杯内的水很快就烧开,若继续加热,试管B 内的水将A 、 到100℃就沸腾;B 、到100℃不能沸腾; B 、 管内水温保持80℃不变;D 、无法确定。

6、 在寒冷的冬季,房间玻璃窗的内表面结了一层冰花,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 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液化的现象;B 、是水蒸气遇冷先液化后凝固的现象;C 、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凝华的现象;D 是冰的凝华现象。

7、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是A 、 用衣架将湿衣服展开晾晒;B 、用热风干手器吹湿手;B 、 用保鲜膜把蔬菜包好放入冰箱;D 、喝开水为了不烫口,向水吹气。

8、 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准确程度,下面措施可行的是A 、 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B 、 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C 、 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粗一些;D 、 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玻璃管内径做细一些。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练习新版教科版

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练习新版教科版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 C )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

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C )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C )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

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B )A.120℃B.100℃C.90℃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B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D )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__态、__液__态和__气__态。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及答案.doc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教科版《第五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2011•宜昌)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盆放在阳光下,一盆放在阴凉处,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水温相比()A、在阴凉处的那盆水的温度高B、两盆水温度一样高C、在阳光下的那盆水的温度高D、无法确定2、(2011•怀化)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冰块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B、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C、地面瓷砖回潮冒“冷汗”,属于凝华现象D、樟脑丸变小,属于汽化现象3、(2011•衡阳)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4、沈括纪念馆要浇铸沈括纪念铜像.在用铜块浇铸铜像的过程中,铜块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升华,后凝华B、先凝华,后升华C、先熔化,后凝固D、先凝固,后熔化5、(2011•潍坊)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6、(2011•舟山)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A、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B、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C、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D、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7、(2011•湛江)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8、(2011•深圳)冬天,人说话时,可以看到口里呼出“白气”;夏天,打开冰箱时,也可以看到从冰箱里冲出“白气”.下列对这两次“白气”产生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B、冰箱里冲出的“白气”是冰箱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C、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液化产生的D、口里呼出的“白气”是口里的气体汽化产生的9、(2011•葫芦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吸热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10、(2011•北海)在加油站常看到一条标语“请熄火加油”,这一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事故,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很容易()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二、填空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用同一支温度计测0℃的水和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水的温度较高B. 冰水混合物温度较高C. 两者温度相同D. 无法比较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干冰给食品保鲜,利用了干冰汽化吸热B. 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放热C. 一瓶水被冰箱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表面会变湿,是由于水蒸气液化D. 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3.如图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液态B. 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C. 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D.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4.如下图所示,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 B. C. D.5.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缓蒸发的是()A. 将粮食摊开晾晒B. 把新鲜的水果装入保鲜盒后放入冰箱中C.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 用电热吹风机吹干头发6.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A. 变多B. 变少C. 不变D. 无法判断7.关于“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以下描述中正确的是()A. 开始加热时,水中就有大量气泡产生B.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C. 沸腾时,水的温度不断升高D. 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8.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升华的是()A.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 江面上大雾的形成C. 水在慢慢地结冰D. 灯泡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灯丝变细9.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温度持续上升B. 温度保持熔点不变C. 先上升,后来保持不变,最后又上升D. 先下降后上升10.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炖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 同时沸腾了B. 稍后也沸腾了C. 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D. 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11.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没有水,所有的生物都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0.03%,淡水的循环则显得非常重要,下列有关水循环的一些叙述不正确的是()A. 水循环的场所主要是在海陆空三个领域内B. 陆地上的水不一定是通过降雨的形式而来的C. 大气中的水蒸气是靠陆地和海洋中的水蒸发和沸腾上去的D. 水循环的主要物态变化有蒸发、液化、升华、凝华等二、填空题12.图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图所示的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13.观察水的沸腾:①水未达到沸点前,随着温度的升高,烧杯里脱离器壁上升的气泡数量逐渐________。

②水沸腾后,不断加热,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填“升高”或“不变”)。

停止加热,会看到杯内的水________沸腾。

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

14.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遇冷________形成的.15.如图所示,在草叶上的“露珠”,属于________ 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__ 热。

16.如图所示,甲、乙两图是某个同学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其中能正确反映沸腾现象的是图________;图丙是他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沸腾的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_,看图分析还可以知道,实验地的大气压比标准大气压________。

17.在加热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1)这三种物质中,________和________可能是同种物质;(2)________ 的质量一定比________ 的质量大.18.利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进行人工降雨的主要过程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是:干冰在高空中直接变成气体________,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________,冰晶下落时变成雨________.19.小红是一个小魔术迷.她把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医用酒精中,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空中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如图所示).这是因为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使手帕的温度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且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棉布的着火点.20.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人们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会________热.而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太低.21.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______(选填“吸热”或“发热”).22.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1个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是________温度计.23.指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夏天,湿衣服变干:________;(2)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________;(3)钢水浇铸成火车轮:________;(4)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冒出的“白气”:________;(5)夏天,吃雪糕解热:________;(6)冬天,玻璃窗上结的霜: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24.小红用图所示装置在实验室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红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指出图中其中的错误:________.25.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26.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________图中是沸腾前的情况。

(填“甲”或“乙”)(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________.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明同学发现:移开酒精灯,水马上停止沸腾.这说明沸腾过程中需要继续________,但温度________.(4)同时,小华也做了该实验。

他们根据各自的数据,在同一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图线,其中实线表示小明的图线,虚线表示小华的图线,水平部分图线重合。

若加热条件完全相同,整个过程中两人的操作都规范准确。

根据图线分析:你认为造成两同学图线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

(5)如图所示,甲为盛有水的烧杯,将乙试管插入甲容器水中(试管未碰杯底).当甲烧杯受到酒精灯持续加热后,乙试管内的液体会沸腾起来,根据给出的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如下表),可以判断出乙试管内的液体是________;四、综合题27.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锡的凝固点是________.(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状态.(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4)锡从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间隔内处于________状态.(5)在整个过程中放热的有________段.五、解答题28.在常温下给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下方都包裹含有酒精的棉花球,在一段时间内它们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相同吗?说出它们各自的液柱高度变化情况.29.将一支每小格表示1℃的常用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2℃,插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示数是92℃,那么(1)这支温度计的每小格实际表示的温度是多少?(2)某同学用这只温度计测一杯冷水的温度,示数是11℃,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解答】水的温度为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也是0℃,两者温度相同;故选C。

【分析】掌握摄氏温度的规定。

2.【答案】C【解析】【解答】解: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故A错误;B、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到凉爽,是由于酒精汽化吸热,故B错误;C、由于从冰箱取出的一瓶水,温度比较低,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故C正确;D、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D错误.故选C.【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3.【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示可知,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故A错;在BC段,该物质处于正在熔化的过程,要吸收热量,故B错;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3min,故C错;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故D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熔化图像的掌握情况。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4.【答案】B【解析】【解答】A图表示非晶体凝固时的图像,不符合题意;B图表示非晶体熔化时的图像,符合题意;C图表示晶体熔化时的图像,不符合题意;D图表示晶体凝固时的图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