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

反复朗读,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

1.中国古代智慧少年经典小故事导入课题。

2.了解复姓,学生讲讲《司马光》故事。

3.初读课文。

4.了解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不同特点。

5.揭示课题,指导写“司”。

【设计意图】以智慧少年的故事导入主题,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何不同,发现文言文的特点,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第二板块:细读,把握停顿节奏

1.认识本课生字词语。

2、细读课文。

(1)一读,意在正音。

(2)二读,重在停顿。

(3)三读,贵在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

因此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并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第三板块:品读,理解文本含义

1. 在文中找出相关人物及动作。

2. 品读句一: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1)理解“群儿戏于庭”的大意,并进行拓展训练,指导感情朗读。

(2)理解“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的大意,并指导感情朗读。

3. 品读句二: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1)理解“众皆弃去”的大意,模仿创造简短语句。

(2)抓住重点字“持”“击”,理解“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的大意,指导朗读。

4、感情朗读全文。

5、体会司马光的人物品质。

6.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理念,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对比探究“群儿”和“光”这些人物活动,解词悟文,体会人物品质。

第四板块:拓展,学会学以致用

尝试理解文言文《曹冲称象》片段。

【设计意图】课外拓展此版块安排了另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学习,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读通,明白大意即可,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板书设计

文言文司马光看图

持石击瓮看注释

勇敢机智沉着冷静朗读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内容精当简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的感受到课文内容,突出了文章重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说课稿

一、解读文本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本课《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消除他们对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破水流。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本课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不应该追求逐字逐句的理解,更不应该追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教学时应避免拔高要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在朗读和理解上可能会有些无从下手,但一二年级有过一些积累,如“人之初、性本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所以也不会太陌生。教学中可以采用图文对照、结合注释、反复朗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异同,初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多种形式朗读,把课文读准、读通,读出停顿和节奏,尝试背诵。

2.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插图等方法理解字词意思,理解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感悟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

3.通过反复朗读,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有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

教学难点:参考课后注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注重实效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朗读式教学法。经典小故事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学以致用——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的教学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运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对文言文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流利朗读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古文的意思;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感悟语言的艺术魅力,体会古文的韵味。运用启发引导的教学

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三、注重能力说学法。

教学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就是朗读。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

—细读—品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运用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四、板块推进说流程

第一版块:初读,感知文本特点以中国古代几位耳熟能详的智慧少年的故事导入主题,认识复姓。接下来比较与平时所学课文有何不同,发现文言文的特点,言简意赅,使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第二版块:细度,把握停顿节奏本板块除让学生过好生字关外,应重在读上下功夫。学生刚接触文言文,能否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首先引导学生断句,让他们明白应怎样停顿,然后通过自读,抽生读检查。并通过表情和适当的肢体语言范读,还原语言文字的形象,切切实实让学生感受到读书学习是一种乐趣。

第三版块:品读,理解文本大意“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基于此理念,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对比探究“群儿”和“光”这些人物活动,解词悟文,体会人物品质。

第四版块:拓展,学会学以致用随着有效教学框架的不断深入,课外拓展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可谓一举两得。所以此版块安排了另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学习,要求不能太高,只要读通,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