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差异

合集下载

英国浪漫主义和美国浪漫主义有什么不同?

英国浪漫主义和美国浪漫主义有什么不同?

英国浪漫主义和美国浪漫主义有什么不同?英国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归隐自然的倾向。

18世纪中后期的诗人罗伯特·彭斯(1759年-1796年)和威廉·布莱克(1757年-1827年7)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他们在英语诗歌文体和语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贵的尝试。

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其《苏格兰方言诗集》擅长抒情和讽刺,语言通俗;布莱克的《天真之歌》、《经验之歌》则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在20世纪大放异彩,影响了整个现代英诗。

然而,英国浪漫主义第一批真正的大师则是被称为“湖畔派”的三位诗人。

威廉·华兹华斯(1770年-1850年)是湖畔派诗人中成就最高者,他与“湖畔派”另一诗人萨缪尔·柯勒律治(1772年-1834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谣集》,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诗集中收录的诗歌大部分为华兹华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诗《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汉》亦收入其中,充满幻觉和奇谲的意象。

然而华兹华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则是长诗《序曲》。

骚塞的诗歌极富古之幽情,与世俗格格不入。

湖畔派三位诗人均蛰居于英国西北湖区,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的乡村生活,是浪漫主义文学中温婉清丽的代表。

乔治·拜伦(1788年-1824年)和雪莱(1792年-1822年)两位诗人将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他们和湖畔派诗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作品更具战斗意识和政治倾向。

雪莱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通过神话描写被压迫的人民的苦难和暴君的必然下场,预言革命一定会到来。

他的短诗《西风颂》、《致云雀》等音韵铿锵,更有“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等名句传世。

拜伦是19世纪上半期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一生游历各地,其诗作充满异域情调。

代表作《唐璜》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深入骨髓的检阅,发人深省。

在欧洲,拜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定义在最抽象的术语中,浪漫主义可以被认为是想象力自发性、富有远见的独创性、奇观和情感自我表达价值的胜利,它超越了平衡、秩序、克制、比例和客观性的经典标准。

In the most abstract terms, Romanticism may be regarded as the triumph of the values of imaginative spontaneity, visionary originality, wonder, and emotional self-expression over the classical standards of balance, order, restraint, proportion, and objectivity。

浪漫主义作家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在荒野中哭泣的先知声音,脱离社会等级体系。

The Romantic writers tended to cast themselves as prophetic voices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 dislocated from the social hierarchy.他们鄙视模仿古典模式是对所有重要角色想象的自主性的侮辱。

They scorned the imitation of classical models as an affront to the autonomy of the all-important creative imagination.浪漫主义虽然继承了启蒙运动的大部分人道和政治自由精神,但在很大程度上拒绝了它的分析理性主义,将其与当代商业、政治和道德哲学的冷酷计算思维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本-瑟姆的作品中)。

Although inheriting much of the humane and politically liberal spirit of the *Enlightenment, the Romantics largely rejected its analytic rationalism,associating it with the coldly calculating mentality of contemporary commerce, politics, and moral philosophy (as for example in the work of *Bentham).浪漫主义培养了各种形式的怀旧和原始主义。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最早是由德国人弗利德利希·施莱格尔于1797年在《雅典娜神殿》上所发表的《片断》中提出的。

而后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蔓延,形成了一种文学思潮。

他们的主要主张是:强调主观精神、个性主义和批判意识,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和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这些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

而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在五四时期产生的,1921年7月创造社的成立,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萌生。

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的浪漫主义都对情感极度推崇,且都提倡艺术目的论,而想象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对“五四”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郁达夫在《诗论》中写道:“无论诗歌小说里,若没有这样一种想象作用,那么情也就不能发生,思想也就无从传播。

西方浪漫主义推崇的个性主义也融入了中国“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中。

中国的浪漫主义在西方浪漫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一,中西浪漫主义虽然都对情感极为推崇,但两者所说的情感大不相同。

西方浪漫主义所说的情感包括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浪漫主义则大都主张表现同质的情感,或是内心郁积的愤闷,或是心中弥漫的愁苦情怀。

第二,“艺术无目的论”产生的缘由和意义不同。

西方浪漫主义者提倡“艺术无目的论”即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外在的目的和功利性,这种观念反映了人们自觉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价值以及对古典传统反叛的浪漫主义的根本精神。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虽然也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价值,主要不是像西方浪漫主义那样表现为对古典主义的反叛,而是表现为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与依存。

它与现实主义的冲突表现为对所谓“纯粹客观主义”的斗争,而与现实主义的依存则是出于对创作主体的行为维护和以艺术为本位的追求。

第三,中西浪漫主义虽然都强调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具体认识上仍存在着差别。

西方浪漫主义者大多认为,想象只是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完整版)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完整版)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美国浪漫主义与英国浪漫主义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定义在最抽象的术语中,浪漫主义可以被认为是想象力自发性、富有远见的独创性、奇观和情感自我表达价值的胜利,它超越了平衡、秩序、克制、比例和客观性的经典标准。

In the most abstract terms, Romanticism may be regarded as the triumph of the values of imaginative spontaneity, visionary originality, wonder, and emotional self-expression over the classical standards of balance, order, restraint, proportion, and objectivity。

浪漫主义作家倾向于把自己塑造成在荒野中哭泣的先知声音,脱离社会等级体系。

The Romantic writers tended to cast themselves as prophetic voices crying in the wilderness, dislocated from the social hierarchy.他们鄙视模仿古典模式是对所有重要角色想象的自主性的侮辱。

They scorned the imitation of classical models as an affront to the autonomy of the all-important creative imagination.浪漫主义虽然继承了启蒙运动的大部分人道和政治自由精神,但在很大程度上拒绝了它的分析理性主义,将其与当代商业、政治和道德哲学的冷酷计算思维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本-瑟姆的作品中)。

Although inheriting much of the humane and politically liberal spirit of the *Enlightenment, the Romantics largely rejected its analytic rationalism,associating it with the coldly calculating mentality of contemporary commerce, politics, and moral philosophy (as for example in the work of *Bentham).浪漫主义培养了各种形式的怀旧和原始主义。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乔治〃戈登〃拜伦
(George Gordon Byron,1788—1824) 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 批“拜伦式英雄”。 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 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积极而勇敢地投 身革命——参加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 并成为领导人之一。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华兹华斯的诗中,水仙花的彩色淹没在大量的细节之中,铺 陈大量细节,描叙了许多相关的事情。 正是由于运用意象的不同,王维的诗像是一幅色彩清新的中 国画;华滋华斯的《水仙花》却像一曲委细周详的低吟曼唱。 《鹿柴》描写鹿柴在春日傍晚时分的静穆清新,表现诗人脱离 喧嚣闹市,追求恬静出世的情绪。 以四个意象、极富特征地表现空灵幽静的情境。以声音衬寂 静。以光衬出暗。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斯塔尔夫人说过:“忧郁的诗歌是最能与哲理相一致的诗歌。忧 郁较之其他心灵状态更深地进入人的性格和命运。”忧郁是浪漫派作 家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有贵族倾向的作家以此表 达不满时代潮流的态度,以勒内为代表的“世纪病”是最集中的表现; 资产阶级作家对现实深感失望时,同样流露出忧郁感伤的情绪,也表 现出世纪病的症状。
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1770-1850年)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曾当上桂冠诗人。 其诗歌理论动摇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 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 动的发展。 他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 一,其诗句“朴素生活,高尚思考(plain living and high thinking)”被作为牛津大学 基布尔学院的格言。

试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比较

试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比较

试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比较作者:薛俊杰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8期[摘要]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手法,以表达理想、描绘自然、抒发人的真实情感为主要创作特征。

浪漫主义是在古典主义之后广泛流行于西方的文学思潮,在浪漫主义旗帜的影响下,一大批英美文学家创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展现了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

研究英美文学浪漫主义文学差异,可以有效指导文学创作活动。

本文首先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现状进行回顾,进一步从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特点、内容、形式、创作方法等方面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差异与共同点,从而说明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对当下文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美文学浪漫主义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16-02英美浪漫主义文学是比较文学领域里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文学题材、语言风格、作品形式、创作手法等几个方面,学界往往更热衷于对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作品的分析。

但是英美文学的浪漫主义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虽然有着相似的产生背景,却是在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下,诞生的以两种不同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浪漫主义风格。

一、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综述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范围广泛,方式方法多样,理论著作也十分丰富。

经过仔细梳理后,笔者认为当前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主要以平行研究方式进行,研究领域集中在对两种浪漫主义起源、主要作家作品评价等几个方面。

(一)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研究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起源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社会环境对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兴起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会在当时的背景下催生出浪漫主义文学创作思潮。

研究者主要关注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作品题材、表达方式、人物塑造、文学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研究方向集中在英美浪漫主义文学对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浅谈英语系下英美文学对比与分析

浅谈英语系下英美文学对比与分析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浅谈英语系下英美文学对比与分析重庆工程学院/林琳【摘要】在英语系中,英美文学是重点研究对象。

英美文学的对比与分析,需要从各个方面来谈。

本篇文章将从三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在英美的发展来简单进行对比。

【关键词】英语系 英美文学 对比 分析英国文学与美国文学是当今社会影响范围最为深广的两类文学,对于英美文学的研究屡见不鲜。

英美两国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美国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文化之间又有一定的共通性。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文学体系完备,文学发展依照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变化,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与文化的象征,十七世纪的革命诗人弥尔顿,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引导下的各个散文作家,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思潮影响下的诗人与剧作家,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艾略特、乔伊斯……而美国文学与本土文化息息相关,体现着多元化与复杂性。

在殖民时期,美国作家的作品受到英国文学的深刻影响,例如泰勒的诗得益于约翰•多恩和乔治•赫伯特的影响。

在独立革命时期,美国文学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学,在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的超验主义,极具本土特色的废奴小说。

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的现实主义文学逐渐开始发展,马克•吐温的乡土文学,詹姆斯的心理分析小说,以及黑人小说。

在两战期间,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了以海明威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

二战后期,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

英美文学的对比与分析范围比较广泛,本篇将以三大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在英美的发展来进行对比。

一、浪漫主义思潮时期浪漫主义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之上,以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直白夸张的表现形式,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浪漫主义思潮比较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与抒发,具有浓烈的主观色彩。

一是英美文学都是以诗歌为奠基石,但所占的立场不同。

浪漫主义文学分为积极与消极,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湖畔诗人”就是消极派的代表,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工业与文明十分的排斥,大力歌颂宗法制的自然与社会生活。

浅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差异

浅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差异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英美概况论文论文题*名:***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班级:英语12专3学号:**********浅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差异摘要:“Romanticim”(浪漫主义)这一形式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英国。

浪漫主义之间大部分是相通的,都注重道德,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直觉感受,并且认为自然是美的源头,人类社会是腐败之源。

随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有所发展和创新。

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而同一时期的作品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时间上来说,这次浪漫主义在英美两国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英国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都是发生于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表达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革命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经受了法国大革命以及英国大革命,而美国是“西部扩张”,然后浪漫主义的文学代表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关键字:浪漫主义发展和创新动荡对新生活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该形式的文学作品中是开山鼻祖,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则是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再根据本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做出相应的创新发展,以激起国民对于革命的爆发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所以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很容易看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子。

英国木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以及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都充分表露出浪漫主义的主色调就是反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肮脏以及统治者的不满,而追求大自然、追求正义讲究实际的道德观与人生观。

与此同时,看看美国的作家:欧文、库柏、坡、布雷思特,则反对传统的文化思想,反对旧的封建殖民主义的思想,追求浪漫主义情怀,在这点上看来,英美文学在浪漫主义的情怀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美国的文学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很容易发现,英国的文学对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查英美概况论文论文题*名:***学院:初等教育学院专业、班级:英语12专3学号:**********浅析英美文学中浪漫主义情怀的差异摘要:“Romanticim”(浪漫主义)这一形式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英国。

浪漫主义之间大部分是相通的,都注重道德,强调个人主义价值观和直觉感受,并且认为自然是美的源头,人类社会是腐败之源。

随后美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都有所发展和创新。

19世纪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而同一时期的作品对美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从时间上来说,这次浪漫主义在英美两国都发生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英国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都是发生于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下,表达人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渴望革命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经受了法国大革命以及英国大革命,而美国是“西部扩张”,然后浪漫主义的文学代表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关键字:浪漫主义发展和创新动荡对新生活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看,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该形式的文学作品中是开山鼻祖,而美国等其他国家则是在其基础上取其精华,再根据本国的社会现状以及基本国情做出相应的创新发展,以激起国民对于革命的爆发和对新生活的追求。

所以从美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很容易看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子。

英国木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以及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都充分表露出浪漫主义的主色调就是反对现实社会的黑暗肮脏以及统治者的不满,而追求大自然、追求正义讲究实际的道德观与人生观。

与此同时,看看美国的作家:欧文、库柏、坡、布雷思特,则反对传统的文化思想,反对旧的封建殖民主义的思想,追求浪漫主义情怀,在这点上看来,英美文学在浪漫主义的情怀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对美国的文学做深入的了解,就会很容易发现,英国的文学对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美国作家跟英国作家都处于相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以有着很多相似的优秀文化传统道德。

毋庸置疑,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起源于新英格兰的超验主义,表露的是不讲逻辑,不讲系统,只强调超越理性的感受,超越法律和世俗束缚的个人表达;呼吁文化复兴,反对美国社会的拜金主义;相信精神上的超越,相信无所不能的善的力量,强调善为万物之源。

这个超验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爱默生的人性本善和梭罗的自然才是神圣的“洁白无瑕”。

他们的代表作对美国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影响。

超验主义认为,“人类具有本能了解式认识真理的能力,能够获取知识。

”这一时期的美国代表作品如库柏的《皮袜子的故事》。

马克·吐温的《哈里贝里·芬历险记》等说明美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表露了当时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对于传统的文化思想有严重的抵触,心中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革命的渴望之情,其中就有英国文学的影子。

爱默生曾说过,“只有人的心灵的尊严才是最神圣的。

”这一点在美国文学中也有所体现。

英国的浪漫情怀起源于诗歌。

英国诗人彭斯和布莱克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后来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逐渐融入文学作品中。

美国的文学史上浪漫情怀最重要的阶段就是18世纪末到南北战争爆发。

而且美国的浪漫情怀受国外影响甚大,虽然英美文化传统在很多方面都一样,因而文学中的浪漫情怀也不可避免地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国家背景、社会发展现状和地域差异等各种因素导致英美文学中的浪漫情怀的不同点多于相似点。

英美文学中的浪漫情怀出现的时间、历史背景不同。

英国浪漫情怀起源于18世纪后期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诗人对当时社会工业革命的真实反映。

作者所抒发的浪漫情感与社会紧密相连。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英国转变为世界工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

农业时代被工业时代所取代,机器高速生产使这一时期的英国成为世界生产领域的龙头老大。

与此同时,产品也面临各国的需求,由于英国本土能源有限,所以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资源短缺状况。

社会最底层而且人口数量最大的工人们开始了大面积的能源开采以满足生产需要。

工人们的辛苦劳动与获得的价值不成正比。

统治者不顾人民群众的需要,把剥削压榨工人们而来的资本用来进行无休止的殖民扩张,在国外开拓无境的领地,在国内,政府用严酷的刑法对付人民群众,最后导致人民的反抗情绪日趋高涨,最终导致了宪章运动和议会的改革。

浪漫诗人们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有着深刻的感受,形之于诗,因而表现出空前尖锐的浪漫主义情怀诞生了。

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起源于18世纪末期,一直持续到南北战争爆发,这一时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阶段。

因为英、美两国许多传统相似,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受到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深刻影响。

但由于国家所处的环境不同,美国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动乱,地方运动此起彼伏,所以这一时期兴起了写美国本土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又强调自然对人的作用。

人类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人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自己,具有多样化特点的美国浪漫情怀诞生了。

英美浪漫情怀的流派不同。

英国的浪漫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一个是以赞美美丽自然风景为主,具有田园气息的消极“湖畔派”,与之对应的是充满时代气息和对现实社会不满想要破除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希望革命带来和平新生活的积极浪漫主义。

不同流派代表着不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消极的浪漫情怀充满对社会的各种失望,他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幻想创造了一种太平天国中理想的太平社会,他们逃避现实。

积极的浪漫主义则是面对现实社会有着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即使社会上存在着很多的不公平和黑暗,但是仍然能够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乐观主义态度面对人生的挫折以及社会和家庭赋予自己的压力。

相对于英国的两个流派而言,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更多的是强调对人物性格特征的表达,超验主义中这样说道:人是神圣的,必须强调人真实的感受,超自然的心态。

每个人必须充分依靠自己和相信自己,这样人类才能够团结在一起为人类社会的和平事业而奋斗。

英美浪漫情怀的定义和主题不同。

英国的浪漫情怀主要指的是反对现实,追求浪漫,这是当时英国残酷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

因为现实过于悲催,所以更多的浪漫主义诗人寄情于虚幻的情感和自己创造的不真实世界中,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最大安慰。

这也必然决定了英国浪漫情怀的主题是充满忧郁和苦难的。

而美国浪漫主义情怀则是反对传统,强调人的作用。

很多浪漫主义作品中的主人公都表现出了极为敏感的人性特征。

绝大部分作品都是赞扬个人和普通人,这几乎成了美国这一时期的文学信仰。

美国浪漫情怀既有对英国文学作品中浪漫主义的继承,又添加了许多新的元素。

它的主题表达的是美国人民乐观的情感和对社会发展相对满意的心态。

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容有许多不同之处。

美国的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如:美国第一位浪漫主义散文文体作家华盛顿·欧文的代表作《见闻札记》,它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和美国第一部伟大的青少年文学读物,重振了没落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小说,随后他在此基础上把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融入了这种体裁,还有《西班牙征服记》。

此外,另一代表人物就是詹姆斯·芬尼莫·库珀开创了两种流传极广的小说体裁,边疆传奇小说和海上传奇小说。

《皮袜子故事集》)包括《杀鹿者》、《最后的莫希干人》、《探路人》、《拓荒者》、《大草原》,被认为是迄今为止美国最接近史诗的作品。

他们的作品都流露出强烈的自然感情,反对这个黑暗的社会,讨厌现实社会的制度和对统治者的不满,渴望回归自然。

然而英国的代表人物有雪莱,雪莱诗歌的特色是充满对反动统治和黑暗社会的揭露与反抗、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空灵飘逸,激情乐观,没有阴郁色彩;采用象征手法,用浪漫主义的幻想来描绘理想世界。

还有华兹华斯(1770—1850),他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第一位大诗人,也是欧洲的大诗人。

因为他喜欢歌颂自然美,被誉为“自然诗人”。

他认为大自然有一种使人提高精神境界与道德价值的力量,所以他把自然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来歌颂。

让自然陶冶自己并激发灵感,自然是取之不尽的素材来源。

代表作《丁登寺》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感情。

总结英美两国文学中的浪漫情怀,英国浪漫主义所创造的是一种自然、想象的环境,反对古典主义,多以抒情为主,托物言志,抒发对现实的不满。

而且还强调音乐美,音乐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忘记烦恼与痛苦,并且还夹杂着不少哥特式的成分。

而美国的浪漫主义情怀则是派生的,具有派教主义的特点,反对道德上的约束,大力提倡通过教义使人思想开放,信仰加尔文教。

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风格,不论英美两个国家文学中的浪漫情怀相似处和差异处的多少,但是他们始终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这点就需要我们的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1]盖颖颖《时代文学月刊》 2012年02期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

[2]毛娟.“沉默的先锋”与“多元的后现代”:伊哈布·哈桑的后现代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

[3]王颖《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李顺春.论尤金·奥尼尔《琼斯皇》的表现主义手法[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03)。

[5]《转型时期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课题组课题组成员:聊城大学石兴泽,杨春忠.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处境尴尬[N].社会科学报,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