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PPT-泄泻

中医内科学PPT-泄泻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可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等。
分类
暴泻、久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泄泻的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原因、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需与痢疾、霍乱等疾病相鉴别。
02
中医对泄泻的认识
病因病机
感受外邪
外感寒、湿、暑、热等 邪气,导致脾胃运化功
03
现代医学对泄泻的认识
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肠道运动异常
肠道中的肌肉收缩不正常,可 能导致腹痛、腹泻或便秘。
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压力、焦虑和其他心理因素可 以影响大脑与肠道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能导致腹泻。
肠道感受性增加
患者对正常的消化过程反应过 于敏感,可能导致腹痛和腹泻。
肠道感染
某些感染,如急性肠炎,可能 引发腹泻。
肠内菌群失调
某些细菌过度生长或外来细菌 的入侵可能导致腹泻。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可能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泄泻 。
鉴别诊断
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腹泻的疾病进行鉴别,如克罗恩病、溃 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治疗方法可能 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生活方式 改变等。
葛根芩连汤
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等中药 组成,具有解表清里、升清降浊的 功效,适用于湿热泄泻、腹痛下痢、 肛门灼热等症状。
常用缩尿、养血 止血的功效,常用于肾阳不足所 致的泄泻、尿频尿急、腰膝冷痛
等症状。
肉豆蔻
具有温中行气、涩肠止泻的功效, 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泄泻、脘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症讲义课件.ppt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症讲义课件.ppt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证
西固区中医院 黄亚丽
胃痛
定义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近心窝 处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释义
胃——位于膈下,上口为贲门,接于食道,下 口为幽门,连于小肠
脘——胃腔。胃之上口贲门为上脘,胃之中部 为中脘,胃之下口幽门为下脘。
故胃痛也称胃脘痛,所谓“胃脘当心 而痛”(《素问·至真要大论》)
4.明清时代的中医文献,重点论述了本病的病 因病机及其辨证治疗。
《寿世保元》阐明了饮食不节致胃脘痛;《景 岳全书》强调了“气滞”这一因素,治疗以“理 气为主”。叶天士强调“久痛入络”,治疗胃痛 当明其在气在血,而施以理气活血之法。
范围
西医——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痉挛、胃下垂、胃黏膜脱垂症、 十二指肠炎、 功能性消化不良
出血。
4.素体脾虚
素体脾胃虚弱,劳倦过度,饮食所伤,久病→中焦 虚寒→脉络失于温养
热病伤阴,胃热郁火耗伤胃阴,久服香燥理气之品 →胃络失于滋养→隐隐作痛
现已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素质, 而且证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系单独遗传,互不 相干胃溃疡患者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 高3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ABO血型和 血型物质ABH分泌状态这二个基因特性有关。O型 血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其它血型高1.4倍; 血型物质ABH非分泌者患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分 泌者高1.5倍(正常人80%为分泌者),而非分泌 者O型血者的上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则高
溃疡的易感性;诱发消化性溃疡,甚至出现并发症。
3.情志不畅
据国外学者的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战时 多于平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中,1942 年比战前多3倍,1943年比战前多5倍。在某 些参战国居民中,亦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在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便秘ppt课件
2.情志失调忧愁思虑过度,或久坐少动,每致气机郁滞,不能宣达, 于是通降失常,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下行,而致大便秘结。
3.年老体虚素体虚弱,或病后、产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两亏,气 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血虚则津枯肠道失润,甚则致阴阳俱虚。阴虚则肠 道失荣而更行干枯,导致大便干结,便下困难;阳亏则肠道失于温煦, 阴寒内结,导致便下无力,大便艰涩。
学习要点:
胃痛的概念,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痞满的概念,辨证 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呕吐与反胃的鉴别,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 治;呃逆的辨证要点,分证论治;噎膈的概念,与梅核气的鉴别,分证论 治;腹痛的病机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泄泻与痢疾、霍乱的鉴别, 病机要点,辨证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痢疾的概念,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便秘的病机要点,分证论治。
11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直肠及肛门 疾病、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引起的便秘,以及肌力减退 所致的排便困难等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2
便秘的病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及感受 外邪。病机主要是大肠传导失司。
13
(一)病因
1.饮食不节饮酒过多,过食辛辣肥甘厚味,导致肠胃积热,大便干结 。或恣食生冷,致阴寒凝滞,胃肠传导失司,造成便秘。
《内经》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认为与脾胃受 寒、肠中有热等有关。如《素问·厥论》日:“太阴之厥,则 腹满腹胀,后不利。”《素问·举痛论》日:“热气留于小肠 ,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 汉代张仲景则称便秘为“脾约”、“闭”、“阴结”、“阳 结”,认为其病与寒、热、气滞有关。在治疗方面,张仲景 提出了便秘有寒、热、虚、实不同病机,创制了苦寒泻下的 承气汤、温里泻下的大黄附子汤、养阴润下的麻子仁丸、理 气通下的厚朴三物汤内服以及蜜煎导、猪胆汁导等外治通便 法,为后世医家认识和治疗本病确立了基本原则。

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痞满 ppt课件
痞满
2020/12/27
1
概念
指以自觉心下痞满,胸膈胀满,触之无形, 按之柔软,压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 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 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痞
2020/12/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 漫长
▪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 发
2020/12/27
18
病证鉴别
▪ 痞满与胃痛
▪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 ▪ 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以满闷不适为患,
可累及胸膈 ▪ 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病
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020/12/27
2020/12/27
10
病因
▪ 内伤饮食
▪ 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或过食肥甘,或嗜 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力,食滞内停, 痰湿阻中,气机被阻,而生痞满。如:《伤 寒论》云:“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 臭”;“谷入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 满。”
2020/12/27
11
病因
▪ 情志失调
▪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 横逆乘脾犯胃,脾胃升降失常,或忧思伤脾, 脾气受损,运化无力,胃腑失和,气机不畅, 发为痞满。如《景岳全书·痞满》言:“怒气 暴伤,肝气未平而痞。”
▪ 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主症,多兼饮
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
13
病机
▪ 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 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 的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即实 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 脾胃虚弱(气虚阴虚),虚实夹杂则两者兼而 有之。因邪实多与中虚不运,升降无力有关, 而中焦转运无力,最易招致病邪内阻

痢疾 PPT课件

痢疾 PPT课件
治法总结:清肠、化湿、解毒、调气、和血、温中、收涩、 理脾等。
20
三、证治分类
(一)湿热痢
1.症 状: 主症: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 血,黏稠如胶冻;
兼症: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舌脉:舌苔黄腻,脉滑数。
2.证机概要: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3.治 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4.代 表 方: 芍药汤加减
2.兼症:如下痢兼有表证者,宜合解表剂,外疏内通;夹食滞可配合消导 药消除积滞。刘河间提出的“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调气和血之法,可用于痢疾的多个证型,赤多重用血药,白多重 用气药。而在掌握扶正祛邪的辨证治疗过程中,始终应顾护胃气。
3.禁忌:对于古今医家提出的有关治疗痢疾之禁忌,如忌过早补涩,忌峻下 攻伐,忌分利小便等,均可供临床用药之时,结合具体病情,参考 借鉴。
(三)临床治疗:
1. 张仲景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 2.《丹溪心法·痢病》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
3
三、范围
1.以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 疾为主。 2.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 疾的症状者,均可参照辨证处理。
4
【病因病机 】
痢疾的病因有外感时邪疫毒和饮食不节两方 面, 病机主要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 络受 伤而成痢。 一、病因 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洁)
湿热、疫毒、饮食 壅滞于肠中,与气 血相搏,肠道传化 失司,脂膜血络受 伤,腐败化为脓血
湿邪内伤,脾虚湿 盛,运化失职,湿 浊内生,混杂合污 而下
大便次数虽多而 量少,排赤白脓 血便
大便溏薄,粪便 清稀,或如水, 或完谷不化,而 无赤白脓血便, 腹痛多伴肠鸣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全套课件)ppt课件

症状
病机 治法 方药
温燥
凉燥
头痛发热,微恶风寒,咳嗽 头痛鼻塞,恶寒发热,无汗,
少痰,咯痰不畅或痰中带血,咽干唇燥,干咳痰少,痰质
口渴喜饮,唇干咽燥,心烦,清稀。
大便干结。
舌干苔薄,脉象浮弦
舌红少苔,脉细数。
燥邪袭肺 肺津受伤
凉燥束表 肺气不利
清宣凉润
宣肺达表 化痰润燥
桑杏汤加减
药用苏叶、前胡辛散透表;
寒邪伤表,肺卫不宣 寒邪直中,伤及阳气
辛温发汗,散寒解表 助阳破阴,温里祛寒
方药
麻黄汤加减
四逆汤加味
三、暑 暑邪致病特点有三: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善发散 :
暑邪致病可致人体阳气亢盛,腠理开泄,而 致汗液过渡外泄,津伤气耗。 2、暑气通心: 若暑热内犯心营,心神被扰,可出现高热昏迷, 不醒人事等症。 3、暑多夹湿: 由盛夏时节,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湿热蒸腾, 故常见暑热夹湿的症状。
2、风性疏泄
3、风性善动
4、风性善行而数变
1. 易于侵犯人体的上部和肌表,故临床常见头痛, 感冒等病证。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 上先受之”。
2、其侵袭人体,可使肌腠开泄,故多见恶风,自汗等症状。
3、其临床表现多见动摇不定,所谓:“风胜则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如痉证的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即属于风。
故湿邪为病,往往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缠绵难愈。
2、湿性重 着⑴“重”即沉着,重着:湿邪困遏,阻滞气机的升降出入,清
阳不 升,在上则为头重如裹,昏蒙眩晕;在中则胸脘痞闷 胃纳不香;湿滞经络则四肢沉重,倦怠乏力。
⑵“浊”即秽浊:湿邪伤阳,气化不利,易出现水湿浊秽的病 症见面垢哆多,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混浊,妇女带下稠浊, 3、湿性趋下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太阴阳明论》),故湿邪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症讲义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胃病病症讲义ppt课件

虚证——感受外邪→虚实夹杂
②寒证←→热证
外寒、饮食生冷→寒积胃脘→日久可郁而化热→胃热证
因热而痛→复因生冷过度→寒热不调→寒热错杂证
②气滞←→血瘀
18
(2)日久不愈,变证丛生 ①胃热炽盛→迫血妄行 瘀血阻滞→血不循经 →便血、呕血 大量出血——气随血 脱→亡阳厥脱 脾气虚弱→不能统血 ②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火热内结,腑气不通 →厥脱危证(腹
气虚——胃痛隐隐,空腹痛甚,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大 便溏薄,面色少华,
舌淡脉弱
22
二、治疗原则
基本治则——理气和胃止痛,立足于“通”(通则不痛)
实证—— 祛邪为主 寒—散寒 热—清热
气—疏肝 理气
湿—化湿 血—活血化瘀 食—消食导滞
虚证——扶正为主 阴虚—养阴益胃 阳虚—温中健脾
虚实夹杂——祛邪扶正并举
陈皮—理气和胃——木香、乌药
甘草—益气和中
高良姜—温胃散寒——荜拨、干姜、吴茱萸、生姜
良附丸 香附—理气止痛
25
2.饮食伤胃证
症状——胃脘疼痛,胀满拒按—暴饮暴食,饮食停滞,胃 中气机阻塞
嗳腐吞酸—宿食不化,食浊之气上逆 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胃失和降, 气逆于上,食经吐出气机得顺 不思饮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 大便不爽—食积下迫,大肠传导失司 苔厚腻,脉滑—宿食停滞之象
出血。
11
4.素体脾虚
素体脾胃虚弱,劳倦过度,饮食所伤,久病→中焦 虚寒→脉络失于温养
热病伤阴,胃热郁火耗伤胃阴,久服香燥理气之品 →胃络失于滋养→隐隐作痛
现已一致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具有遗传素质, 而且证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系单独遗传,互不 相干胃溃疡患者家族中,胃溃疡的发病率较正常人 高3倍;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家族中,较多发生的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与ABO血型和 血型物质ABH分泌状态这二个基因特性有关。O型 血者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较其它血型高1.4倍; 血型物质ABH非分泌者患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率比分 泌者高1.5倍(正常人80%为分泌者),而非分泌 者O型血者的上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比对照组则高

中医内科学完整胃痛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完整胃痛ppt课件

病例的中医内科学思路
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治疗 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年龄、性 别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病因,进行 辨证分型,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 治疗方法。
三因制宜
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所处的环境以及季节变化 等,调整治疗方案。
胃痛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促进胃动力等药物是治疗胃痛的主 要方法。
内镜治疗
对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可采用内 镜下治疗。
手术治疗
当胃痛严重威胁生命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胃痛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 方面,其中饮食不节是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胃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
胃痛的病因包括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
病机
胃痛的病机主要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浊气内蕴,病位在胃,与肝、脾关 系密切。
胃痛的中医内科学定位
胃痛定位
胃痛属于中医学“内伤”范畴,主要涉及脾胃系 统,但也与肝、胆、胰等脏腑密切相关。
2
胃痛病因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 检查,可以明确胃痛的病因,如慢性胃炎、消 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等。
3
胃痛程度诊断:根据疼痛程度,可以分为轻度 、中度、重度疼痛,并可根据疼痛性质和伴随 症状进行综合评估。
胃痛的鉴别诊断
要点一
与胸痛鉴别
要点二
与腹痛鉴别
胃痛与胸痛有时难以鉴别,需注意胸 痛可能与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有 关,需要紧急处理。
02
胃痛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