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合集下载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

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论文一、审计风险模型要素组成(一)主要的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模型主要研究构成审计风险的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目前,审计界认可的一个基本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此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的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表明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量关系。

这种审计风险模型为制度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同时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往往也根据这个模型和对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决定审计程序或审计范围。

(二)审计风险模型逻辑关系剖析。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者的内在关系,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从定量方面看,是指审计风险可能造成各方面经济损失的一定限度的规定性。

审 1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探讨审计风险问题,目的是尽可能地把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上。

审计风险三要素的相互关系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根据上述公式,在既定的期望审计总风险水平上,注册会计师可以容许的最大检查风险为:最大可容许检查风险=期望审计总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

其中,检查风险=分析性复核风险×实质性测试风险。

2、从定性方面看,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程序中接受的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检查风险与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即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综合水平越高,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反之亦然。

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实质性测试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的确定,应当考虑将检查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

二、审计风险模型应用审计风险模型AR=IR×CR×DR,在风险导向审计方式下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审计的计划阶段和审计的终结阶段。

在审计计划阶段的运用,主要是根据计划检查风险水平确定将要实施的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所搜集审计证据的数量。

结合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结合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结合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1. 引言审计是指对企业、组织或个人的财务、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评价和发表意见的一种经济活动。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强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管理和财务风险也日益增多。

如何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财务风险成为了审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与传统审计方法相比,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能够更准确地评估企业风险,并识别出潜在的财务问题。

本文将结合实例来探讨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2.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的审计中,审计师主要依靠经验、直觉和查找过往记录的方法来评估企业的风险。

然而,这种方法无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高效、准确和实时的数据分析工具,也无法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和处理。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分析和风险评估技术,能够通过对企业数据的探索和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性和不正常行为。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分为金融风险模型和企业行为风险模型两种。

金融风险模型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数据,包括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在保证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以辅助审计师更好地洞察企业的经营风险。

企业行为风险模型则主要基于企业的业务模型、流程和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估。

企业行为风险模型中,通过分析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事务处理过程,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可能的欺诈行为等进行预判。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应用于各个行业领域的审计工作中,例如银行、保险、证券、贸易、制造等。

3. 案例分析以某制造企业为例,采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该企业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下面我们将以金融风险模型和企业行为风险模型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揭示该企业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

3.1 金融风险模型分析在进行金融风险模型分析时,需要结合企业的财务数据,包括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等,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审计风险模型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

审计风险模型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

索与创新审计风险模型在商业银行审计中的应用柳亚妮(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摘要:审计人员开发审计风险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是依据审计风险事项内在具有的逻辑关系(例如趋势、结构、关系等),由审计人员通过设定筛选、判断和限制条件建立起来的数学公式或逻辑表达关系式,用于检验发现审计风险的时间或空间形态的审计方法。

本文以某农商银行审计风险模型在审计中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索,以供参考。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商业银行审计应用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21)10(a)-0196-03 Application of Audit Risk Model in Commercial Bank AuditLIU Yani(Shaanxi Qinnong Rural Commercial Bank Co.,Ltd.,Xi'an,Shaanxi Province,710077China) Abstract:Auditors use the audit risk model for data analysis,it refers to the time or space status(such as trend, structure,relationship,etc.)that the audit items should have,the auditor establishes mathematical or logical expressions by setting judgments and constraints,and the technical method used to verify the actual time or space state of the audit matters.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audit risk model in auditof a rural commercial bank,for reference.Key Words:Audit risk model;Commercial banks;Audit;Application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下,商业银行对数据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各类业务信息系统产生海量的数据资源,业务风险也呈现多样化,这给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带来巨大的挑战。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

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

新审汁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及防范方法赵健敏摘要:当前传统的审讣风险模型在应用中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因此, 新审计风险模型的构建能够为防范审计风险工作提供帮助,不断提升审计能力。

鉴于此,文章以新审计风险模型作为出发点,分析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提岀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审计能力的提升等策略,为新审讣风险模型下不断提升防范审计风险水平而努力。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影响因素;防范方法传统审il•的风险模式为:审计风险二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并且将审计报表作为审计工作的最终体现,传统的审计模式采用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模式,不能够对审计整体工作进行掌握,就会在审计工作中出现审计资源配置不合理、设讣不科学等现象。

因此,新审汁风险模式的应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传统审讣风险模式的不足进行补充,能够切实的提升审汁水平,防范审计风险。

因此,新审计风险模型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成为现今较热的话题,如何对其进行应用,成为了审计人员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新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新审计风险模型将风险模型设计为:审il•风险二重大错报风险*检査风险。

因此,重大错报风险成为风险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新审计风险模式的一种创新体现。

但是这样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内容并不是将传统的设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相加,而是对传统审计风险做岀了适当的调整,通过提出了一种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一种全新的审讣理念,伟I绕这重大错报风险的进行评估和设汁,并且将风险控制在能够可接受的承受范羽,并将风险模式中的风险理念始终贯穿在审计始终。

(二)整体观新审计风险模型与传统审计风险模式中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就是改变以往的碎片化的审il•过程。

将审计风险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有大局调控的能力,将风险分为整体风险与个体风险,在分析整体风险的时候要始终考虑个体风险对整体风险的影响,同时要注重个体对整体的风险的影响。

浅谈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浅谈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浅谈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作者:蒋敏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克服了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提供了先进的方法与指导,提高了注册会计师发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能力。

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我国推行中还面临环境、成本、信息技术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阻力,未能广泛推行。

关键词审计风险模型重大错报风险问题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21世纪初,国内外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财务舞弊丑闻。

管理层舞弊与审计风险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已不容忽视。

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核心是启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我国也极力推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克服了传统模型的缺陷,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指导,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发现重大错报,提高了审计的效率与效果。

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局限性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源自1983年AICPA在其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47号(SAS47)《审计业务中的审计风险与重要性》,其计量模型表示为: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卓刂品缦?CR)€准觳榉缦?DR)该模型要求注册会计师应该首先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理地确定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范围,达到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低水平。

从理论上,传统审计模型没有缺陷,但实务中存在着局限性。

1、固有风险的评估可操作性低。

假设不存在内部控制的条件,单独评估固有风险难度很大,实务中往往为了谨慎性原则将固有风险假设为高水平,这样使注册会计师对固有风险的评估流于形式,同时导致了将大量审计资源分配到控制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中。

2、缺乏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的评估。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将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单独分离开来,导致注册会计师仅仅评估认定层次风险,而缺乏对财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的评估,导致“只见树木不仅森林”。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模型的探讨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和特点近年来,会计舞弊事件在世界各国频频发生,国内的“银广夏”、“蓝田”,国外的“安然”、“世通”……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神话”,先后因为不同的原因破产垮台,我们在这一个个令人扼腕的案例中都不难发现“审计失败”的影子,在这些名牌企业的背后又是一个个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在劫难逃。

到底是什么引发了这一次次的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充分说明注册会计师面临审计风险,因此,近年来国内外理论界和和实务界都掀起了研究审计风险的热潮,审计风险也逐渐成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导理念。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2006年颁布的新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认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二)审计风险的特点审计风险既有一般风险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1.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由于现在抽样审计技术的广泛运用及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注册会计师总要承担一定程度的做出错误审计结论的风险。

事实上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认识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改变审计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完全消除审计风险。

2.审计风险的时效性审计风险的时效性指就某项具体业务而言审计风险只存在于一定的时段之内,一旦超出了该时间区段,风险也就自动解除。

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签订的业务约定书规定了审计报告的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往往与一定的期限相联系。

3.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的而且又是普遍存在的,但不是说审计风险无法控制,通过注册会计师的主观努力可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而不至引发审计责任。

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审计过程的有效组织、审计质量的有效监督等诸多方面来降低审计风险。

二、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于2003年10月发布了一系列审计风险准则,其中包括《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准则》、《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和评估重大错报的风险准则》和《审计证据准则》。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整理分析
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审计发 现和建议。
报告撰写
撰写内容完整、逻辑清晰的审计报告,客观反 映审计结果和意见。
报告审议与报送
对审计报告进行审议,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然后报送给相关决策者和 利益相关者。
0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挑战与对 策
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
1
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 前提,包括人力资源、时间资源和物资资源等。
审计程序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审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
03
技能水平,以适应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需求。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重要基础,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内部控制程序,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 性。
特点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要求审计师全面了解被审计单 位及其环境,从财务报表的整体和宏观角度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针对不同风险因素实施个性化的审 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由于企业财务报表舞弊事件频发,审计师开始关 注企业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汇报人: 2023-12-31
目录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挑战与对
策 • 案例分析
0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基于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方法,它以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导向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环境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个性化的评估,并制定审 计策略和计划。

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及具体应用

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及具体应用

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及具体应用一、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工程领域的建设项目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最终的成功完成,工程审计风险模型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及具体应用,旨在为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二、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1. 风险识别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需要从风险识别开始。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工程项目所面临的各种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

这些风险可能来自于项目本身的特点、外部环境的因素以及管理层的决策等多个方面。

工期延误、成本超支、设计缺陷、施工质量、合同纠纷等都是常见的工程项目风险。

通过对这些风险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为后续的风险评估和控制奠定基础。

2.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还需要进行风险评估。

通过对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可以确定出哪些风险是需要重点关注和处理的。

在评估过程中,通常会使用风险矩阵、风险优先级排序等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筛选和分类。

3. 风险控制工程审计风险模型的设计构建还需要进行风险控制。

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上一步骤的评估结果,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措施来降低和控制工程项目所面临的风险。

在工期延误方面,可以采取加大监督力度、优化施工计划、加强沟通协调等措施;在成本超支方面,可以采取严格的成本控制和预算管理等措施。

通过这些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项目的成功完成率和整体运行效率。

1. 项目管理工程审计风险模型可以在项目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可以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风险预警信息,有助于他们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发现了某个风险已经趋于严重,就可以通过及时的干预和调整来避免更大的损失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案例讨论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
行审计
[提要]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实务的工具。

本文在分析该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讨论了如何使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进行审计。

特别指出由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的次优级状况决定了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对中国注册会计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83年提出的。

该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可以解决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具体认定层次的错报,发现经济交易和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发现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知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如果您需代写论文,可以咨询:QQ:357500023报。

从而将审计风险(此时体现为检查风险)控制在比较满意的水平。

但如果存在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也就是战略和宏观层面的风险,运用该模型便会捉襟见肘了。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被审计单位的战略经营风险分析为导向进行审计。

因此又被称为经营风险审计,或被称为风险基础战略系统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按照战略管理论和系统论,将由于企业的整体经营风险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作为审计风险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进行评估,是评估审计风险观念、范围的扩大与延伸,是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继承和发展。

在该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发布了一系
列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重新描述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IAASB,2003)。

由此,我们可以将目前审计执业界普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称之为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而将新模型称之为现代审计风险模型。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发展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但审计风险的内涵和外延却扩大了。

其中重大错报风险(risk of materialmisstatement)包括两个层次:会计报表整体层次(overall financial statementlevel)和认定层次(assertionlevel)。

(一)认定层次风险认定层次风险指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包括传统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认定层次的错报主要指经济交易的事项本身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发生的错报,企业管理当局由于本身的认识和技术水平造成的错报,以及企业管理当局局部和个别人员舞弊和造假造成的错报。

(二)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经营风险(简称战略风险)。

把战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1.从战略风险的定义来看:战略风险是审计风险的一个高层次构成要素,是会计报表整体不能反映企业经营实际情况的风险。

这种风险源自于企业客观的经营风险或企业高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

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在本身真实的基础上,怎样发现会计报表存在的错报,将审计重点放在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层次,而不从宏观层面考虑会计报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这很可能只发
现企业小的错误,却忽略大的问题;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解决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管理层通同舞弊、虚构交易或事项而导致会计报表存在错报怎样进行审计的问题。

2.从审计战略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是在系统论和战略管理理论基础上的重大创新。

从战略角度入手,通过经营环境—经营产品—经营模式—剩余风险分析的基本思路,可将会计报表错报风险从战略上与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在源头上和宏观上分析和发现会计报表错报,把握审计风险。

而将环境变量引入模型的同时,也将审计引入并创立了战略审计观。

3.从审计的方法程序来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注重运用分析性程序,既包括财务数据分析,也包括非财务数据的分析;且分析工具多样化,如战略分析、绩效分析等。

例如毕马威国际(KPMG)为应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理念与方法,研究制定了经营计量程序(BusinessMeasurementProcess,BMP),专门分析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下的经营情况,以确定关键经营风险如何影响财务结果。

BMP提供了一个审查影响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流的分析框架。

4.从审计的目标来看:现代审计是为了消除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增强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为达到此目标,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会计报表整体是不可信的,从而引进全方位的职业怀疑态度,在审计过程中把质疑一一排除。

而该模型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分析应用框架运用现代审计风险模型执行审计,一是将审计的视角从会计系统扩展到更广泛的经营管理领域;二是确定重大错报风险的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