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版本
侧钻井井控技术

溢流检测
在常规井中应用的各种井涌报警信号在 侧钻施工井中也同样适用。在常规井中,两 个最重要的报警信号是施工液池液面上升和 施工液返速增加。在低强度的井涌中,施工 液池液面上升常常更加敏感,这是由于地层 压力和渗透率低。而在强烈的井涌中,施工 液返速增加则常常 是较敏感的因素。
溢流检测
应特别注意漏失问题,无论来自任何一个井筒都是 十分危险的,这可能产生如下严重后果:一个井筒 发生漏失,而另一个井筒发生溢流。这种情况往往 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施工液池增量和施工液返速都 不能反映出来。针对这种复杂问题,应严密地监视 正常漏失速度和施工液液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一旦发生井涌,应判断溢流是来自动态井还是 静态井。在很多情况下,要根据作业条件和油藏特 性进行判断。但在某些情况下,往往不能直接做出 类似的判断。
压井措施
为使压井作业操作简单,与标准压井方法相比,使用比 重较高的压井液密度,一种选择方案就是基于侧钻施工 井接口处的深度来计算压井液的密度,见式 10。 ρ交压=ρm+Pd/(0.0098Hbh) 式中:ρ交压——侧钻施工井筒交会处所需压井液密度, g/cm3。 使用这一比重的压井液,当压井液返回地面时, 地面的套压和立管压力为零,这样就可将钻柱下入到静 态井中
井涌的预防
在井涌防治工作中,适合于常规井的各种技术基本都可以应 用于侧钻施工井中。有关文献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 由于侧钻施工井的井斜角比较大而井眼尺寸相对较小,就应 考虑额外的预防措施。 (1)在侧钻施工井中,如果进入油层的井段比较长并且 井眼倾角大,那么就有发生强烈井涌的潜在危险。 (2)在侧钻施工井筒中,由于井眼尺寸较小而井眼斜度 较大,当量循环密度相对较高。一旦循环停止,井底压力降 就比较大。因此,当循环停止时,检查井眼流动情况是很重 要的,以保证在无当量循环密度的条件下井眼的稳定性。 (3)由于侧钻施工井的井眼直径小,当起出钻柱时,抽 汲压力也比较高。因此,当进行起钻作业时,应控制起出速度, 并保证施工液的流变性适合这种作业。
石油钻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石油钻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石油钻井工程是现代化石油工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为了确保石油钻井过程的安全与高效,提高油井开发的质量和产能,制定一系列的施工技术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石油钻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进行全面的论述。
一、钻井工程施工技术概述钻井工程施工技术是指在合理地层选择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设备和方法,在钻设和周边地层中孔直径方向挖掘一定的深度和方位的孔洞,以便进一步开展石油勘探、开采或注水等工作。
钻井工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工程设计、工程方案、工程施工过程和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钻井设备和工具钻井设备和工具是保证钻井工程顺利进行的基础条件。
钻井设备包括钻井平台、钻机、钻井液循环系统等。
工具则包括钻头、钻杆、套管等。
钻井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行业标准和规程,同时要重视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检修。
三、孔的设计和钻井方案钻井过程中,钻井孔的设计和钻井方案的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钻井孔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层位、地层特征、钻井目标等因素,合理确定钻井深度和孔径。
钻井方案要详细规定各个作业环节的工作程序,如钻探作业程序、套管作业程序等。
四、钻井液循环系统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用于冷却和润滑钻头,还用于排除废弃物、控制井壁稳定等。
钻井液循环系统的设计应保证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减少事故风险。
同时,还应注意控制钻井液的性质和成分,以满足油井开发需要。
五、钻井作业流程钻井作业流程是指钻井过程中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执行的顺序。
通常包括场地准备、组织施工、钻井完了、测试、套管和井口工作等。
在每个环节中,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施工工艺的准确和安全。
六、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管理是钻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的现场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提供良好的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现场管理应包括组织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管理等方面。
七、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是钻井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
征11井钻井液施工技术

开 井 段
4 钻 井液体 系优 选
上 部 聚 合 物 抑 制 体 系 : 般 土 + 0 4 KP 7 . AM 十 0 3 .
~
二 开 上 部 井 段 11 —1 1 3 ~ 4 1 一l .3 .5 5 0 0 5 二 开 下 部 井 段 . 5 . 7 4 ~ 5 8 l 1 1 —1 1 O O 一 O 三 开 上 部 井 段 . 6 . 8 4 0 5 < 5 1 1 一1 1 5 —5 三 开 下 部 井 段 . 8 l2 5 — 6 < 3 11 一 _0 0 0 <l 5 <1 2
丁 河 组
4 5 ~4 4 泥 岩 、 砂 、 2O 50 细 粉砂 、 砂 岩 砾
易 掉 易漏
2 工 程 简 况
征 1 】井 一 开用 4 4 5 m 钻 头 钻 至 1 9 下 人 q3 . 4. r a 4 m, ,9 3
() 在 7 m * 1 8 3 表 套 。 二 开 用 ‘ 1 .1rm 钻 头 钻 至 易侵 易 漏 ;5 保 证 润 滑 性 能 有 难 度 。 具 体 施 工 是 : 原 浆 a r 4 .0 m l 1 5 3 a 基 础 上 逐 渐 加 入 HQ一 1 S N HWJ 1 S 、 P P、 一 、 MP一 1和 KF T 2 0 m, 人  ̄ 4 . rm *2 0 . 7 技 套 。 三 开 用 2 5 9 42 下 z4 5 a 4 01m 1. 2 使 钻 井 液 有 强 的 抗 温 能 力 和 防 塌 润 滑 能 力 , 进 一 步 , 更 ri 钻 头 钻 至 4 4 m 完 钻 , 测 一 次 成 功 , 入 1 7 8 m fl l T 50 电 下 7. r a
Na CO3 0 3 KP 2 + . AM + 3 S PNP+ 3 KFT 一 2十 4
塔河油田侧钻井施工技术

3 收稿日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010- 06 - 23
96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 年第 20 期
抗钙和抗高温能力; ③有良好的润滑性、 具有降阻防 卡和防塌能力; ④能很好地保护油气层, 减少油气层 损害。 现场多使用聚磺混油钻井液体系, 油水比控制 在 8: 81 左右以保证钻井液的润滑性。 8 钻井施工措施 81 1 开窗施工中铁屑的清除是钻进施工前的重要 工作。 如果开窗过程中因钻井液中的铁屑、 磁性物质 清除不彻底 , 仪器不能正常工作 , 会给后面的各项施 工带来巨大损失。 为保护井下仪器、 井下动力钻具并 确保施工顺利, 要求采取以下措施: ①开窗过程中尽 量清除钻井液中的磁性物质 , 确保返出地面的铁屑 不再返入井眼内 , 现场多采用强磁铁吸附铁屑; ②循 环时必须确保振动筛、 除砂器、 除泥器、 离心机工作 正常并全部启动 , 充分清除钻井液中的铁屑, 同时用 强磁铁继续吸附清除钻井液中的铁屑 , 确保钻井液 中的铁屑含量下降至最低值; 81 2 增斜段施工措施: 增斜井段施工因高造斜率的 需要, 全部使用动力钻具钻进, 因此井下易出现复杂 情况。 针对这一事实, 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在用动力 钻具钻进时 , 尽量简化钻具结构, 少用接头, 用加重 钻杆替代钻铤, 全井全部采用一级斜台肩钻杆 , 钻具 入井前必须严格进行探伤和现场检查; ②坚持定期 倒换钻具, 定期检查、 检测、 更换各种接头; ③在井眼 轨迹控制上 , 即要保证斜井段造斜率的需要, 又要控 制合适的井眼曲率。 一旦发现井下不正常 , 要及时查 明原因 , 及时起钻检查。 总的原则是在能满足轨迹需 要的造斜率的前提下, 以简化钻具组合及低度数的 动力钻具为宜, 以减少井下出现复杂情况的几率, 为 井下安全提供保障。 81 3 斜井段施工措施: 斜井段的重点是强调井下安 全 , 控制好井眼轨迹, 为进入水平段提供良好的施工 条件。 为了使井眼畅通、 防止卡钻和下钻遇阻划出新 井眼, 施工中严格执行设计, 控制造斜率 , 及时通井 修整井壁, 确保既能准确中靶, 又能为水平段复合钻 进施工打下好的基础。 81 4 水平段施工措施: 由于水平段比较长, 复合钻 进时相对来说扭矩最大, 岩屑携带困难, 井眼轨迹也 难以控制。因此在水平段采用了小度数动力钻具加 转盘的导向钻进施工方法, 配合MW D 无线测量系 统 , 及时监控井斜、 方位的变化趋势, 及时调整井眼 轨迹和钻进参数 , 尽量使实钻井眼在设计轴线附近。 在满足设计中靶要求的前提下 , 尽量少调整轨迹, 多 复合钻进 , 保证井眼平滑 , 减小井眼曲率 , 确保井下 安全。
侧钻技术

确定开窗深度要注意下述几点
• ㈠侧钻部位以上的套管必须完好,无变形、漏失、 侧钻部位以上的套管必须完好,无变形、漏失、 • • •
破裂等现象。 破裂等现象。 ㈡侧钻部分选择在事故井段或套管破裂井段以 20~30m处 上20~30m处,以利于有一定水平位移避开原井 眼。 尽力选择固井质量好、井斜小, ㈢尽力选择固井质量好、井斜小,地层稳定的 井段开窗,同时应避开套管接箍, 井段开窗,同时应避开套管接箍,以便有稳定的 窗口,侧钻、完井顺利进行。 窗口,侧钻、完井顺利进行。 出砂、窜漏严重的井,为保证侧钻效果, ㈣出砂、窜漏严重的井,为保证侧钻效果,水 平位移应大于出砂和窜漏的径向范围, 平位移应大于出砂和窜漏的径向范围,侧钻长度 与倾角均应大些,开窗位置也必然要高。 与倾角均应大些,开窗位置也必然要高。
四、侧钻方式的选择 根据: 根据: 侧钻的目的, 侧钻的目的, 地质情况、 地质情况、 井况、 井况、 侧钻方法等
举例
井下事故 套管损坏
一般在套管损坏处或事故 段以上20~30m的地方确 定窗口,采用非定向侧钻
钻达某特定位置 避开地层结构的破坏 区
要根据侧钻目的,选择斜向器; 确定侧钻位置,采用定向侧钻。
挤封油水层时应注意: 挤封油水层时应注意:
1、挤封前,要把所有挤封井段都冲露出 挤封前, 2、挤封时最好让水泥浆从井底替过全部 挤封井段后再进行挤封, 挤封井段后再进行挤封,以免因吸收性差 异而影响挤封质量。 异而影响挤封质量。 3、挤封水泥用量取决于油水层渗透率、 挤封水泥用量取决于油水层渗透率、 厚度、挤封半径、压力等因素, 厚度、挤封半径、压力等因素,一般按每 米用0.5~1t水泥计算 米用0.5~1t水泥计算 4、钻灰塞时一定丈量好钻具,计算好水泥 钻灰塞时一定丈量好钻具, 塞要留的深度。 塞要留的深度。
精编【技术规范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

【技术规范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IIQ/YCZJ延长石油油气勘探公司企业标准钻井工程技术规范油气勘探公司钻井工程部目录前言 (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钻前基建工程 (2)3.1 井位勘定 (2)3.2 井场布置 (3)3.3 井场土建工程 (3)4 公路工程 (4)5 验收 (4)6 钻井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5)6.1 水电安装 (5)6.2 机械设备安装 (5)6.3 井架安装和起升 (7)6.4 电气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8)6.5 气控系统安装要求 (9)6.6 顶驱安装、调试、使用 (9)7 钻井环境安全要求 (11)8 钻进作业 (12)8.1 钻进 (12)8.2 井身质量控制 (13)8.3 取心 (15)8.4 起下钻、接单根 (16)8.5 钻头 (18)8.6 钻具 (20)8.7 钻具探伤、试压、倒换、错扣检查制度 (20)8.8 螺杆钻具 (21)8.9 钻井仪表的使用和维护 (21)9 固井 (21)9.1 固井设计 (21)9.2 固井准备 (23)9.3 下套管 (26)9.4 注水泥施工 (27)IV9.5 尾管固井 (27)9.6 分级固井 (28)9.7 环空蹩回压候凝 (28)9.8 固井后期工作 (29)9.9 套管试压 (29)9.10 固井质量标准 (29)10 钻井液 (30)10.1井场钻井液实验室 (30)10.2 钻井液材料存放场所 (31)10.3 容器、设备 (32)10.4 钻井液性能 (32)10.5 钻井液的配制及维护处理 (33)10.6 钻井液固相控制 (34)10.7 井漏的防治措施 (35)10.8 储层保护 (35)10.9 钻井液材料使用及管理 (35)11 井控 (36)11.1 井控设计 (36)11.2 井控装置安装、试压、使用及管理 (38)11.3 钻开油气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 (43)11.4 钻井及完井过程中的井控作业 (48)11.5 溢流的处理和压井作业 (51)11.6 防硫化氢安全措施 (52)11.7 井喷失控的处理 (55)12 定向井、丛式井、水平井 (55)12.1 设计原则 (55)12.2 钻具组合 (56)12.3 定向钻进 (57)13 欠平衡钻井 (58)13.1 适用条件 (58)13.2 设计原则 (58)13.3 井口装置及设备要求 (58)13.4 施工准备 (58)13.5 施工作业 (59)13.6 欠平衡钻井作业终止条件 (60)14 气体钻井 (61)14.1 适用条件 (61)14.2 设计原则 (61)14.3 设备及场地要求 (61)14.4 施工准备 (61)14.5 施工作业 (62)14.6 气体钻井作业终止条件 (64)14.7 安全注意事项 (64)15 中途测试 (64)15.1 测试原则 (64)15.2 施工设计 (65)15.3 施工准备 (65)15.4 施工作业 (66)15.5 资料录取和处理 (68)15.6 HSE要求 (68)16 井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69)16.1 卡钻 (69)16.2 防断、防顿 (71)16.3 防掉、防碰天车 (72)16.4 防止人身事故 (72)16.5 其它 (73)17 完井和交井 (73)17.1 完井质量要求 (73)17.2 交井程序 (74)17.3 交井资料 (74)附录 A (75)(规范性附录) (75)井口装置基本组合图 (75)附录 B (82)(规范性附录) (82)井控管汇布置图 (82)图B.1 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示意图A (82)图B.2 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示意图B (83)图B.4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示意图D (85)附录 C (86)压井作业单格式 (86)C.1压井作业单封面格式见图C.1,内容见图C.2、表C.1和表C.2。
侧钻队岗位操作规程(3篇)

第1篇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我单位侧钻队在进行地质勘探、基础施工等侧钻作业时的操作规范,旨在确保作业安全、提高作业效率,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二、作业前的准备1. 人员配备: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资质,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
2. 设备检查:对侧钻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包括钻机、钻具、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 材料准备:准备充足的钻杆、钻头、切削液、润滑油脂等作业所需材料。
4. 安全措施:检查现场安全警示标志、防护栏杆、安全通道等,确保符合安全标准。
三、作业过程中的操作1. 启动钻机:- 确认设备周围无障碍物,人员安全距离。
- 启动钻机,缓慢进行空转,检查设备运行是否平稳。
- 检查切削液循环系统是否正常,确保切削液流量适中。
2. 钻进作业:- 根据设计要求,调整钻机角度和钻进速度。
- 严格控制切削液流量,防止切削液过少导致钻头磨损过快,过多造成浪费。
- 定期检查钻头磨损情况,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钻头。
3. 异常情况处理:- 如遇钻头卡钻、钻杆断裂等紧急情况,立即停止钻进,关闭电源。
- 分析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必要时停止作业,上报相关部门。
- 处理完毕后,确认设备恢复正常,方可重新启动钻机。
4. 安全操作:-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 非操作人员禁止进入钻机作业区域。
- 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四、作业后的收尾工作1. 设备维护:关闭钻机,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包括润滑、清洁、检查等。
2. 材料整理:清理现场,将钻杆、钻头等材料归位,确保现场整洁。
3.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钻进深度、切削液流量、设备运行状态等。
4. 安全检查: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离开。
五、附则1. 本规程由侧钻队负责解释。
2.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规程不一致的,以本规程为准。
通过以上规程的实施,旨在确保侧钻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钻井工程技术规范

钻井⼯程技术规范Q/YCZJ延长⽯油油⽓勘探公司企业标准钻井⼯程技术规范油⽓勘探公司钻井⼯程部⽬录前⾔V 1范围 1 2规范性引⽤⽂件 1 3钻前基建⼯程 2 3.1井位勘定 2 3.2井场布置 2 3.3井场⼟建⼯程 3 4公路⼯程 4 5验收 4 6钻井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5 6.1⽔电安装 5 6.2机械设备安装 5 6.3井架安装与起升7 6.4电⽓设备的安装及调试8 6.5⽓控系统安装要求9 6.6顶驱安装、调试、使⽤9 7钻井环境安全要求1 1 8钻进作业1 2 8.1钻进1 2 8.2井⾝质量控制1 3 8.3取⼼1 4 8.4起下钻、接单根1 6 8.5钻头18 8.6钻具19 8.7钻具探伤、试压、倒换、错扣检查制度20 8.8螺杆钻具20 8.9钻井仪表的使⽤与维护2 1 9固井2 1 9.1固井设计2 1 9.2固井准备2 3 9.3下套管2 6 9.4注⽔泥施⼯2 6 9.5尾管固井27 9.6分级固井27 9.7环空蹩回压候凝289.8固井后期⼯作28 9.9套管试压28 9.10固井质量标准28 10钻井液29 10.1井场钻井液实验室29 10.2钻井液材料存放场所3 110.3容器、设备3 1 10.4钻井液性能3 1 10.5钻井液的配制及维护处理3 210.6钻井液固相控制3 4 10.7井漏的防治措施3 4 10.8储层保护3 4 10.9钻井液材料使⽤及管理3 5 11井控3 5 11.1井控设计3 511.2井控装置安装、试压、使⽤及管理37 11.3钻开油⽓层前的准备和检查验收4 2 11.4钻井及完井过程中的井控作业47 11.5溢流的处理和压井作业50 11.6防硫化氢安全措施5 1 11.7井喷失控的处理5 4 12定向井、丛式井、⽔平井5 4 12.1设计原则5 4 12.2钻具组合5 4 12.3定向钻进5 6 13⽋平衡钻井57 13.1适⽤条件57 13.2设计原则57 13.3井⼝装置及设备要求57 13.4施⼯准备57 13.5施⼯作业58 13.6⽋平衡钻井作业终⽌条件59 14⽓体钻井59 14.1适⽤条件60 14.2设计原则60 14.3设备及场地要求60 14.4施⼯准备60 14.5施⼯作业6 1 14.6⽓体钻井作业终⽌条件6 2 14.7安全注意事项6 2 15中途测试6 3 15.1测试原则6 315.2施⼯设计6 3 15.3施⼯准备6 4 15.4施⼯作业6 5 15.5资料录取与处理67 15.6H S E要求67 16井下事故的预防和处理6716.1卡钻67 16.2防断、防顿69 16.3防掉、防碰天车70 16.4防⽌⼈⾝事故7 1 16.5其它7 1 17完井和交井7 2 17.1完井质量要求7 2 17.2交井程序7 2 17.3交井资料7 3 附录A7 4 (规范性附录)7 4井⼝装置基本组合图7 4 附录B80 (规范性附录)8 1 井控管汇布置图8 1 图 B.1 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意图A (81)图 B.2 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意图B (82)图 B.4闸阀编号及开关状态⽰意图D (84)附录C8 5 压井作业单格式8 5 C.1压井作业单封⾯格式见图C.1,内容见图C.2、表C.1和表C.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7855 (管理制度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版本 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侧钻井钻井液施工技术规范标准版本 操作指导:该管理制度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基本情况 套管开窗侧钻是老油田盘活报废井,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侧钻井与常规石油钻井相比,有如下特点: 1.辅助时间长,纯钻时间短; 2.开窗后即进入深部地层,没有快速钻进;3.受钻井液泵功率及钻具内径影响,钻井液排量仅为常规钻机泵排量的l/3-1/4左右; 4.一般采用31/2”钻杆施工,钻杆柔性大,限制了钻压、转盘转速的提高,机械钻速较低。泥浆公司从20xx年开始和原大港油田井下作业公司进行侧钻井技术服务,到目前为止,在油区内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共完成侧钻井180口。公司通过近几年的现场施工,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大港油区的侧钻井钻井液技术措施 二、施工技术措施 2.1钻井液准备 开窗前首先要进行钻井液准备,可以用2种方法: 2.1.1配浆 配方:清水+4-6%膨润土+0.5%纯碱 循环系统按标准要求安装完毕后进行配浆作业,基浆配好并充分水化后按设计要求补充各类处理剂,把钻井液性能调整到设计范围之内(粘度应走设计上限,以便开窗时能有效携带铁屑)。 2.1.2 倒运回收浆 若现场不具备配浆条件,可从公司倒运回收浆。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泥浆上井后开启固控设备清除固相,使坂含和固相控制在设计要求之内,然后按补充各种处理剂,使钻井液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2.2开窗钻进 2.2.1开窗时钻井液粘度应维持在设计上限,以便能有效携带铁屑,钻井液出口槽处应放一块强磁铁吸附铁屑。 2.2.2开窗后地层若是明化镇地层,泥浆粘度应逐渐降低到设计的中下限,以利于冲刷井壁;在馆陶组及以下地层,泥浆粘度应控制在设计的中上限,以利于保护井壁稳定、防止井塌。 2.2.3定向过程中保证钻井液中含油量达到3-5%,加入适量的乳化剂,使原油充分乳化,提高钻井液的润滑性能。在定向时,如果托压现象严重,可视返砂情况进行短起下破坏岩屑床,或加入适量的石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墨、塑料小球。 2.4钻进过程中,用好固控设备,及时清除有害固相,及时补充原油和磺化沥青等处理剂,保证钻井液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2.2.5钻进中定期进行短起下,每钻进80-100m或连续钻进24h进行短起下,保持井眼畅通。 2.2.6钻进时每班对钻井液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和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补充相应处理剂,保证钻井液流变参数能够满足井下安全施工需要。 2.2.7进入目的层前调整钻井液性能,泥浆密度走设计上限,降低钻井液失水严格达设计要求,适当提高粘切,加入油气层保护处理剂。 2.2.8侧钻井受设备条件限制,钻井液排量较小。工程上应控制钻井速度,以降低钻头附近环空钻井液中的岩屑浓度,防止沉砂卡钻。 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2.2.9施工中防油气水侵,如果钻进时发现有油气水侵时,应停止钻进,循环排气或搞短起下作业测后效,计算油气上窜速度,以确定合适的钻井液密度,避免盲目提高钻井液密度把井压漏。 2.2.10起下钻具要控制好速度并力求平稳,特别是在易漏层和油气层井段要减小抽吸和压力激动,避免发生井漏和溢流。 2.2.11如需对气侵钻井液进行加重,应在排完气后停止钻进的情况下进行,严禁边钻进边加重,加重速度要均匀,每个循环周密度增量应控制在0.05/cm3以内。 2.2.12完钻前调整钻井液性能,补充相应处理剂。钻完进尺后充分循环洗井,起出钻具,甩掉马达,改变钻具结构再通井,保证电测和下套管施工顺利。井斜超过30°可加入塑料小球或石墨和磺化沥青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打封闭,粘度高于井浆10s以上。 三、油气层保护措施 3.1进入目的层前,调整好各项钻井液性能参数,按体系设计加入油保材料,保护油气层。 3.2进入目的层井段,严格控制钻井液API失水在3-5ml,控制钻井液HTHP失水在设计之内,减少滤液对油气层的污染,从而保护油气层。 3.3钻进过程中,用好四级固控设备,尤其是离心机,保证固控设备完好率及使用率,及时清除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保持钻井液中含砂量低于0.3%钻进,减少钻井液中的亚微粒子进入油气层堵塞油气通道,同时严格控制钻井液密度不高于设计上限,从而保护油气层。 3.4钻进过程中严格维护好钻井液性能,防止卡钻或其它井下事故复杂,提高机械钻速,快速穿过油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气层,尽量减少钻井液对油气层的侵泡时间。 3.5下完油层套管循环钻井液时,将钻井液粘度降低至40-45s,有效地冲刷井壁形成的虚泥饼,保证侧钻井的固井质量。 四、事故复杂的预防和处理 4.1. 井壁稳定 由于侧钻井多使用120.65mm或118mm钻头完钻,小钻具具有钢性小、加压小、钻速低、周期长的特点,钻井液对裸眼井段的侵泡时间较长,井壁易垮塌,因此防塌是重点,在加足防塌材料的基础上,必须将钻井液密度、粘度控制在设计上限,失水控制在下限,有利于防塌。钻进过程中,如果返出的钻屑量大于井眼理论容积,并且伴有大块岩屑,上提遇卡,下放遇阻,起钻中途遇卡,下钻遇阻划眼,划眼过程中蹩泵蹩转盘等,证明发生了井塌。 4.1.1 钻井液密度是防塌的基础,因此,必须严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格按照设计维持钻井液密度。 4.1.2 在工程措施方面,注意控制起下钻速度和开泵,防止压力激动造成的井塌。 4.1.3 如果出现井塌现象,首先补充防塌剂、适当提高钻井液密度,同时适当提高钻井液粘度、切力,以提高钻井液的携岩能力,净化井眼,减少钻井液对井壁的冲刷。 4.1.4 如果井眼不规则,起下困难,在起钻时,可以用防塌类处理剂配制一定量稠塞打封闭。 4.1.5 如果上述措施还不能很快见效,而钻井液密度已达设计上限,则应与甲方协商,提高钻井夜密度。
4.2.井眼净化 清洁的钻井液是安全钻井和油层保护的基础,因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此应高度重视钻井液的固相控制。 4.2.1工程要配合泥浆适时搞好短起下钻作业,由于开窗后井斜较大,最好30-50m搞一次短起下,及时清除井壁上的虚泥饼、破坏井壁上形成的岩屑床。 4.2.2使用好四级固控设备,尤其是除砂器和离心机,降低含砂量,清除有害固相,确保井眼干净畅通。 4.2.3钻进过程中控制合理的泵排量,满足井眼净化的需求,一般使用120.65mm或118mm钻头的井眼,要求泵排量保持在8-10L/s。 4.2.4 如果前几项措施仍难以满足井眼净化的要求,可采用变排量,打段塞、变流型的方法进一步清洗井眼。打段塞的方法是:用大约5m3稠钻井液或稀钻井液(其粘度性能与井浆差别较大)清洗井眼,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返出后放掉。 4.3.润滑防卡 防卡主要从钻井液防塌、润滑、井眼净化、减少压差、工程措施方面入手进行。 4.3.1钻进过程中要及时补充原油等润滑剂,使含油量达到3-5%左右,控制泥饼摩阻小于0.08。 4.3.2如果有托压现象,立即加大固体润滑剂(膨化石墨)的投入,减少托压产生的及影响。 4.3.3 上部软地层快速钻井时,每打完一个单根后划眼一到两遍,使井底的岩屑返得高一些,避免下沉到扶正器位置造成泥包扶正器和钻头。 4.3.4 在接单根过程中,如果有遇卡现象,不要急于接单根,要充分循环干净,待井下正常后再继续施工。 4.3.5 钻进一定时间或一定深度,根据井下情生产管理 / Production Control 编号:RHD-QB-K7855 第 2 页 况,适时搞好短起下工作,清除虚泥饼,彻底消除井壁岩屑床,确保井壁清洁,井眼畅通。 4.4.井漏 馆陶底砾岩、生物灰岩、玄武岩及断层、油层可能发生漏失,这些井段应加强防范,防止漏失。 4.4.1钻进过程密切注意井口的返浆情况,加强坐岗,观察液面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4.2 要严格控制好起下钻速度,避免压力激动过大,压漏地层,坚持分段循环,下钻到底先以小排量开泵,循环正常后再增到正常排量,以免蹩漏地层。 4.4.3 为预防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井场必须储备充足的堵漏及配浆材料。 4.4.4 在钻进过程中,发现漏失小于3m3/h,可边循环边堵漏,如漏速大于33/h或不能建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