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_李宗华
武汉市机场河末端大型CSO_调蓄池的工艺设计

Vol. 22 No. S2中国建筑金属结构第22卷 第S2期 Sep. 2023 CHINA CONSTRUCTION METAL STRUCTURE 2023年9月137武汉市机场河末端大型CSO 调蓄池的工艺设计袁 尚1,廖华丰1,张碧波1,祝佳佳2,洪 磊1,朱 畅1(1.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武汉 430014;2.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桂林 541006) 摘 要: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是目前城市老、旧城区排水中急需解决的问题,CSO 调蓄池作为控制溢流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和功能,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以武汉市机场河CSO 调蓄池工程为例,着重介绍了全地下调蓄池的工艺设计,包含平面布置、竖向处理、除臭、通风等各环节,深入开展分析,针对性提出合理的设计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CSO 调蓄池;门式冲洗;离子除臭DOI: 10.20080/ki.ISSN1671-3362.2023.S2.0290 引言随着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颁布,各个城市开始对排水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及提质增效的建设,使得城市点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但面源污染仍不可忽视,特别是城市降雨径流污染。
降雨将空气中及地面上的各种污染物冲刷至地表水体,导致自然水体污染严重,在排水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有效工程措施,也是控制面源污染的最后一道防线。
因此,调蓄池在排水系统的设置显得十分重要。
近几年,像上海、南京、合肥等地各大城市已经建成几十座调蓄池,既有分流制排水系统中用于源头径流总量和污染控制的调蓄池,又有合流制排水系统中用于溢流污染控制的调蓄池,调蓄池的功能和型式也根据每个城市排水系统的布局和特点而各不相同。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机场河合流制排水系统的模拟分析,测算出控制溢流污染调蓄池的规模,同时对调蓄池的具体设计作出了详细介绍,对后续同类型排水系统调蓄池的设计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武汉城市圈三生功能时空格局及权衡与协同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从土地多功能与土地
利用类型的关系来构建三生功能分类体系已经成为
一个重要的研究思路。由于三生功能本质是一个功
能空间,不仅应关注其时空格局,更应该关注功能之
间的关系,而对三生功能关系的研究大多是探索单
一 功 能 的 集 聚 性 ,[11] 对 三 生 功 能 间 关 系 的 研 究 较
三生功能的分类与评价体系是合理构建三生功能
空间格局的基础。[3]目前该研究可以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归并分类对三生功能进行识别,划分出
三生功能的范围。朱媛媛等(2015)划定了限制开
发 区 三 生 功 能 的 范 围 ,并 给 出 具 体 的 优 化 措
施。[10](p26-32)另一类是从土地利用多功能的视角对三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利用不同年份的 遥感影像数据,运用 ArcGIS 空间分析方法对武汉城 市 圈 三 生 功 能 时 空 演 化 特 征 进 行 研 究 ,并 运 用 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对三生 功能之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进行研究,以期对该区域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保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64 ·
图 1 研究区示意图
局以及功能之间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包括 Pearson 简单相关系数、Kendall’s tua-b 秩相关
(二)数据来源。
系数和 Spearman 秩相关系数,其中 Spearman 秩相关
少,[7]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三生功能关系对于协调
优化三生功能意义重大。通过梳理文献发现运用相 关性分析、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来刻画功能之间此消 彼长的权衡关系与相互增益的协同关系已经广泛应 用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中, 之 [13](p2064-2078 )[14](p1379-1390) 后又被引入到研究耕地多功能,[15](p143-153)本文探索将 上述方法应用到三生功能间关系的研究中。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公布200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获奖项目的通知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公布200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
设计获奖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北省建设厅
•【公布日期】2005.11.24
•【字号】鄂建[2005]130号
•【施行日期】2005.11.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湖北省建设厅关于公布200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获
奖项目的通知
(鄂建[2005]130号)
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建委(建设局)、规划局,中央在鄂和省直各有关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规协秘字第[2005]038号文件和省建设厅鄂建办[2005]80号文件要求,省城市规划协会组织开展了湖北省2005年度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评选活动。
评委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及科学择优的原则,采取小组初评,大组评议、投票表决方式进行,共评出优秀城市规划设计项目78项(见附表),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9项、表扬奖14项。
经省建设厅网站公示无异议,现予正式公布。
附件:200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获奖项目名单
二00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附件:
2005年度湖北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获奖项目名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大创立项

附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立项一览表一、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其他成员项目指导教师201510520001 城市社区建设中居民公共空间意识研究杨奇鑫夏可恒范茹玥李望王浩谭明方郭俊霞201510520002 文科类大学生实习制度设计与效果评价——以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高校为例王子璇李曼周一流潘延朋李苗陈食霖刘明周201510520003 社区矫正:非政府组织介入模式研究——以上海市和武汉市为例苏日新张雪松范茹玥黄钰邹周谭明方陈薇201510520004 “地票交易”制度下构建农村土地网络交易平台的创新性研究--以重庆市江津区、云阳县为例吴昌盛袁茂杨雨静王向阳陈浩张鸿武201510520005 基于Hedonic模型的优质空气价格的量化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江汉区的房价为例朱亚男张岚万畅王平陈冠男罗良文201510520006 城际差异化视角下的还建房满意度分析及对策探究——基于北京、武汉、重庆、襄阳四市的调研王舒绮申婉君倪泽楷方璐王佳辰罗良文陈立兵201510520007 “分享经济”在中部省会城市的发展前景与模式研究——以“空中食宿(Airbnb)”在武汉的发展为例马玲娜陈中源熊思怡徐洋迈高红贵201510520008 武汉公共自行车运行模式的障碍性因素分析——基于PPP模式下的研究王浩蔡思远邱雯雯余付军张德胜廖涵杨波201510520009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以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滇西边境山区为例赵桂雪弓晓萌曹肖烈王竹龙佳希金荣学201510520010 农村土地流转电商模式实施效果及前景分析——基于安徽绩溪、浙江诸暨、北京延庆的实地调研曹立强朱耘婵肖雅婷李旋吕佳奇胡洪曙201510520011 “众创空间”背景下财政创投引导基金的运行效果及改善路径--基于江苏省苏州市、湖北省武汉市、陕西省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实证调查黄淑光周梦慈朱晓盼赵桂雪郎锐薛钢201510520012 公立医院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效果实证分析--以重庆市“新价改”失败为典型案例罗斯王怡丹李海斌胡超峰彭圣杰庞凤喜201510520013 土地指标交易市场效率与农民权益保护调查研究——以重庆、鄂州、宿迁三地地票交易试点为例张家豪刘璐璐张雪麒王璐金荣学201510520014 “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发展研究--基于湖北、江苏、山东三省的实证调研刘思清曹泉田萌陈嘉懿李雨欣王银梅201510520015 棚户区改造中居民对创新型货币化安置方式的满意度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韦意高嘉佳陈曦明月隋欣琦张东logistic模型201510520016 证券市场个体投资人处置效应与决策幸福感关联度仿真性实验李瑄孟豫孟湘李静菱罗昕婷过文俊李建华201510520017 科技型民营小微企业在新型P2P模式下的融资研究——基于TAM修正模型在武汉的实证研究刘娣韦玉杰柴娟李语迪李伟周奕201510520018 基于成本效益模型的自营土地流转信托模式的研究曾梦瑶陈泓舟尹皓钱铮郭子金唐彬201510520019 P2P网络借贷中出借人羊群行为及理性检验——基于拍拍贷平台的实证研究刘桂洲郑彬杰吴妍铭方玉冰王俨澄李芳201510520020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中金融服务网络平台的发展路径研究——以土流网为例宋美佼周国良杨维天原彤瑶卢春玩卢建新郭磊201510520021 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与农业信贷互联研究陈懿人杨诗雨乐恒君陈则宇翟青梅余洋郭磊201510520022 新能源汽车发展金融支持创新路径——指数分级基金发展研究魏羽璠张曦予冯涵岳正坤201510520023 C2B模式下互联网保险产品“碎片化”路径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关瑞雪王今朝徐莱张奕炜陈晓波袁辉余洋201510520024 地铁项目PPP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基于AHP模型的分析张文奚自超王琰林沈怡婷王露吕勇斌201510520025 电商大时代下实体零售业商业模式转型的探究——基于逆电商化的视角刘宇翔梁肇基陈晨迪王岳孔繁瑶欧阳志刚鲁臻201510520026 关于非政府投资进入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方式比较——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例吕可邹姣杨冰倩王亚昕张东王凌云201510520027 C2C模式下电商征税路径探究——以、武汉市、南通市为例祝彧方倩李芸婕万权蒋澜黎江虹陈晓星201510520028 地方政府政策违法审查实际处理机制研究——以深圳车牌限外政策为视角黄盼雷竣雯黄佳佳马增晖秦小建201510520029 知识经济背景下微信平台侵权问题的研究及规制机制肖家煜李政霖李南青王诗霓李欣妍江登琴李强201510520030 法官员额制政策实践优化研究——基于武汉、上海、合肥等地的实证分析陈启凡莫炜婷穆沐马增晖林秀凤徐涤宇蔡虹严本道201510520031 长沙县农村环保合作社的实证研究薛文童刘雨薇郑少美陈嘉帝杨雨静麻昌华尤明青201510520032 P2P网络贷款的法律监管现状及风险防控对策分析李湘孙忭冯毅捷张红赵芳春201510520033 一号专车法律风险及规制途径研究---以北京、济南、武汉、成都为例陈石刘岁涵文玉洁陈隽婕岑璐秦小建201510520034 解禁网购处方药的法律规制探究——以《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背景丁睿蒋远陈红莲高戬蒋亮麻昌华韩龙201510520035 私家车“挂靠”参与滴滴专车运营的法律问题研究——以武汉市、济南市为例唐荻孙浩天郝浩伟赵雨蒙何秀韩桂君张青波201510520036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实证研究----以厦门市、中山市和武汉市为例谢美锋吕佳奇柴甜甜秦思琦蔡虹201510520037 知识产权视角下创意资本化路径的实证探究——以武汉市大学生创意创业孵化器为例张苏华王施施杨树刘赫夏凯熊琦陈虹201510520038 数字音乐版权争夺背景下互联网音乐产业运营模式的探究——以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为例潘俊宇刘晓婕李环竹苏为正熊琦王永强201510520039解禁网购处方药的法律规制探究——以《互联网食品药品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背景曲向阳魏静朱钦钦许灵铭向森秦小建刘茂林201510520040 新司改背景下刑事侦查与起诉对接现状研究——以补充侦查为例朱钦钦陈笑笑冯冰冰曲向阳许阳春刘田玉夏勇201510520041 “治疗社区”戒毒模式在我国的本土化前景研究许阳春魏静黄辉唐万迎胡泉胡向阳201510520042 自发性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问题探究——以武汉市归元寺迎财神活动为例贺雄张闻捷黄珊珊戴佳伟龚嘉慧章昌志童德华胡向阳201510520043 《网络信息化时代个人募捐存在合理性及其规制——基于湖北武汉、河北保定两地的调研》王向阳庞万腾吕永乐裴晓研伍溥焦俊峰杨柳201510520044 高校-社区联动下外语服务创新模式研究-以建立社区外语服务站为例刘雪珂沈知涵龚权张青张宝元冯曼王娜201510520045 找佳教APP——手机里的家教顾问丁雨薇程零晨陈鸿斌马永娇李文怡陈敏201510520046 高校国际化背景下高校官方网站英译质量调查研究卢好李雅蓉邓小娟周罗党梁隽胡惮梁小华201510520047 翻译方向学生汉语能力培养现状及改善路径研究-以北京,上海,武汉部分高校语文类课程为例陈朝肖雅婷余爽周江梅祝欢冯文朱灵慧201510520048 高校舆情事件中微信对大学生态度的影响——基于武汉高校的实证调研蔡静康朱佳宁赵红媛刘佳欢李嘉恒刘兰珍范龙201510520049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少数民族文化——以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族文化传播为例何婷许建宝何丹阳林东丽黄思慧余秀才刘兰珍201510520050 武汉创建文明城市的舆论引导模式及效果实证研究陈保陶符彦豪许静谭晓鸥黄博文刘兰珍张静201510520051 新媒体时代下动画在传统民间艺术传播中应用的研究---以湘、鄂两地土家族傩戏为例唐海涛李孟澴陈旭亮安薛睿廖晨雨黄喜雨韩美群201510520052 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与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互动关系研究——以《奔跑吧兄弟》为例周鑫薇刘小青罗吉萍李馨梅黄旭胡德才阎伟201510520053 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绩效评价及其优化——以武汉市青桐计划为例牟恩民张林清刘洋华红庆刘俊宁昌会高尚201510520054 基于农户受偿意愿视角下湖北省耕地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徐乙冰严学文郑诗琦李玮琦张俊东倪瑞华邓远建201510520055 基于生育意愿转变视角的“单独二孩”政策效果评估蒯翊徐婉莹康雯张蓓刘祺李克克何雄201510520056 “智慧城市”背景下物流园区信息化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湖北省的实证调研费梦琪徐嬖文淡冰洁胡碧晴李美超刘仁军张璇201510520057 基于农户分化视角下的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李佳蓉陈星宇王若凡詹志林张爱婷宋敏邓远捷201510520058 土地流转电商化的可行性及方案探究——以阿里巴巴“聚土地”项目为例李萌居晓宇左保腾刘洋魏邈吴海涛郎晓娟201510520059 “互联网+”背景下第三方信用评估发展动因、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以芝麻信用为例陈铃汪子策潘泽伊蔡铭媛彭俊宁吴振球胡宗彪201510520060 消费者使用在线度假租赁O2O+B2C模式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胡碧晴王金晶阮华英傅淑娟陈铃黄漫宇高尚201510520061 智慧旅游背景下个性化定制游的消费者接受度分析——基于对O2O+B2C定制模式的探究孟杨郑莹丽赖燕芳顾耀黎官智慧杜鹏高尚20151052006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视角下武汉市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制约因素及最优路径探究——以东西湖区、新洲区为例杨露倪慧林海潮何琳李娴竹吴海涛邓远建201510520063 互联网经济下农资电商O2O模式的发展对策研究——基于武汉周边农村的实证研究李治军文静吴凡王婷闵程姚保升任巧巧201510520064 高龄农民工养老方式探究——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为例周菊含丁如宸李婉君何敏张玥王淑红项晨光201510520065 武汉市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实践及创新——“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对金电联行公司的借鉴冒珣王佳钰肖奕李婧莹吴伟波王华周奕201510520066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规范化问题研究——基于湖北省、浙江省的实地调研金瑶琪丁茜王羽晨张小婷张龙平刘冬姣201510520067 廉政建设背景下政府审计对腐败治理作用机制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内五市为例李欣桐刘聪周翔黄雨婷马宇忻张锦秀李璐201510520068 存款保险制度建立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研究黄伟煌庄泳泳王羽晨罗帅何威风201510520069 “互联网+”时代下,农民在土地众筹模式中的风险研究肖子豪黄千芷林靖钦黄仪刘如镜丁琳201510520070 多元福利视角下推广虚拟养老院的可行性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孙梦遥赵梦园马悦廖芳妮赵昕怡金静红201510520071 并轨制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会计监管如何实现?——基于武汉市的调查研究杜雨辰陈怡沈佳烨梁潇唐国平朱巧玲201510520072 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o2o模式的实证调研何可人宋鑫怡毛照文匡丽韫闫子璇汤湘希高文进201510520073 大数据背景下普惠金融对三农的效用研究——基于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刘诗豪蒋澜袁卢马英格史文静张志宏201510520074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效果分析及优化对策探究——基于彩票机构2014年会计制度改革的视角邹毅晨赵丹蕾张道龙雍艺雯徐雅芳许亚湖冉明东201510520075 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下我国银行财务管理变革探究——基于民生银行武汉分行DH支行的实证分析严雅琪吴子捷姜黎黎鲜然李璐赵纯祥201510520076 我国存量房房产税的成本和效用分析——以重曾中天汪瑞吴珣庞凤喜庆市试点困境为例韦婧媛危梦婕施先旺201510520077 出租车运营管理体制改革效应实证分析--以武汉市为例许琼沈天霞吴小宇徐斐鸿汪诗尧杜兴洋曾婧婧201510520078 新常态经济下制造业小微企业用工问题研究--以青岛、嘉兴为例李琛周佳佳宋振雷胡天舒蒋文莉郭圣乾201510520079 “互联网+”背景下养老服务产业的创新研究——以上海市、武汉市为例徐华莹佘哲吴欢婷刘然杨朝钦吕国营201510520080 中国城市盲道建设与使用情况调查研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冯周玉王俊棠傅丽颖胡江华荣成李云新庞明礼201510520081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空间分异及其治理研究——以武汉市50座自助图书馆为例付宇江杰尹念刘炎唐文海田艳平201510520082 B2C 模式下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新模式的构建及其前景探究——以湖北省为例杨钐曹宇琪姚娟宋官钰郝晨晓刘洪李占风201510520083 基于互联网触金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的探索——以阿里巴巴小额信贷为例李晓惠彭倩石炜彭圣杰程刚常金华葛翔宇201510520084 民营资本入注公立医院的可行性探究——以武汉市和佛山市为例李晶晶徐晚霞郑琦王巧玲陈小璐蒋峰201510520085 探究App泡沫化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武汉市为例万倩许瀛蒋彪杨书香李皙文张虎马忠明201510520086 普惠金融背景下湖北省农村妇女小额贷款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Logistic 和AHP的实证分析邬雪雅徐商海肖婷刘彻卢燕园周虹张志宏201510520087 可定制化的心理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吴天雄刘晗秦佚伦李志飞曾璇万少华康丽婷201510520088 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效用研究叶哲毛佳迪吕府红邓博文冯于羚吴洪波201510520089 “我爱我家”—基于物联网的家居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冯浩张佳铭田宁梦李媛胡沛屈振新201510520090 基于语义的智能校园信息微平台的研究与应用赵柳荫赵展浩庄安冬何世亮陈瑞民余传明刘朝阳201510520091 绿植对室内PM2.5的去除效能研究余雨陈婷曹艳晓201510520092 基于O2O细分领域的家居产业系统设计与实现文婉胡雅琴曾璇唐锋胡加亮金大卫201510520093 场地重金属污染及其环境健康风险——以大冶市镉污染为例吕府红毛佳迪杨佳琪叶哲左臻梓张敬东201510520094 基于语音识别的移动全能秘书的设计与实现罗慧芬李梦瑶罗楚凡向卓元201510520095 政府与NGO关于农村生态环境的合作治理模式研究——以武汉市五里界镇垃圾分类为例沈锦婷成思洁宋芙颖张玉珍明亮赵丽江魏捷201510520096 ppp模式下政府采购养老服务的实证分析及适用方案调研王亚玮李婕肖雅婷邬楚涵夏凯徐双敏201510520097 电视真人秀节目及其本土化研究——基于中国引进韩国真人秀节目的实证研究程冬禾彭婕钟媛张闻捷黄珊珊付思张力力201510520098 以财大外卖为例,对“最后一公里”短途物流的创业实践寇书萌吉源刘京东吴振球二、校级创新训练项目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其他成员项目指导教师XDC2015001 学术性社团对大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理论与实践——以模拟联合国为例周璇夏玥许志武夏勇魏益帆高碧峰万健琳熊波XDC2015002 武汉市红色遗址社会关注度研究--以武汉市大学生为主体刘淑捷黄怡云蔺书慧王谦杨波李薇雷倩XDC2015003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节能减排内部驱动机制研究——以武汉两型社会实验区为例金杨彬陈万莎李荣荣张琪洪闽陈食霖陈薇XDC2015004 基于城市 ETC 系统的交通拥堵收费制度设计及研究——以深圳、武汉为例殳蕴钰林小莎张文达石红龙媚杨虎涛陈立兵XDC2015005 全民创业背景下中小企业采用股权众筹模与其他融资模式交易成本比较分析郭大炜方智勇郭庆孙梦茜夏贤旺邹进文朱巧玲XDC2015006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制度效果的比较研究——以湖北长阳、江西永修、四川绵竹为例柴甜甜周筱雯杨晨晨鲍春艳谢美锋李小平林相森XDC2015007 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对智慧型城市的影响探究——以打车软件的运用对出租车行业的利弊影响分析为例沈彦杰张怡婷何青忆陈翌卿汪林莉朱巧玲张鸿武XDC2015008 电商下乡的现状分析及优化探究——基于青岩刘模式对红安模式的借鉴纪佳慧柏秀月黄豪李萌曲乐张霞XDC2015009 财政视角下家庭农场“三化”经营模式的困境及完善路径——基于上海松江、湖北武汉的实证研究丁嘉彬林铃刘春雨黄晓琳何秀赵兴罗XDC2015010 标准调整背景下,农村生源地助学贷款实施现状的调研--基于湖北秭归、陕西安康、甘肃镇原三地的实证分析李海斌张文涛谢雯黄一鸣张岚琪王宝顺XDC2015011 众筹融资方式对农户精准脱贫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黄冈蕲春县、延安延川县、太原娄烦县的实证分析孙雪朱耘婵陈彦廷李艳旭韩芳王金秀薛钢XDC2015012 “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扶贫工作的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途径——基于江西省吉安市、湖北省恩施州、陕西省咸阳市、甘肃省平凉市的实证调研胡超峰杜娟罗斯田婧张宇霄薛钢XDC2015013 跨区域河流治理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现状、困境与破解的实证分析--以国内首个跨省试点流域新安江为例郑瀚闻吴晴帆黄淑光杜娟颜新庞凤喜XDC2015014 利用电商C2B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绩溪县“聚土地”项目为样本章雯刘轲高雅余昌骞王逸菲金荣学XDC2015015 风控视角下P2P网贷平台放贷人参与行为研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证分析马恒一王枢纬陶俊淇朱珍珍武琳琳吕勇斌XDC2015016 动态参考价格下处置效应对投资者决策作用机制研究——基于z-tree平台的仿真实验李雅婷丁冀彤曹今盛王银瑞刘宛博雅吴建军李建华XDC2015017 商业地产O2O模式前景分析及长效化经营机制探索——基于二元选择Logit模型的实证研究梁华夏韦心怡龙佳希郑凯琪张佳铭王凌云龙驰XDC2015018 我国股权众筹融资模式及其现存风险的调查与研究朱雪萌覃梦伦林怡黄冠群张子越过文俊李建华XDC2015019 偿二代体系下保险资金投资PPP项目调查与优化——以上海、成都、武汉BOT项目为例杜韵怡王钦一爱卢成许之怿王懿萱陈红爱李建华XDC2015020 基于信贷评级制度的家庭农场融资模式优化探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任新月孙璇冯亚宁谢晨张珂张戡倪瑞华XDC201502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房市场均衡研究及政策建议——基于全国31个省级单位面板数据周咏雪张炜欣刘璐王子吴静吴建军XDC2015022 工业4.0背景下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实证研究——以工商银行湖北分行汽车供应链为例黎佳张兴瑞王钦一李楚君张绪悦李芳刘向华XDC2015023 Leonid Hurwic理论下PPP模式应用于“非自营自偿性”养老机构的实操方案设计——以四川、福建两省试点为例李敏悦陈敏周晓琳杨龙董昆明王凌云,吴焕军XDC2015024 我国股票市场暗流动性效应的实证检验——以上海证券交易所高频tick的冰山订单为例王伟冯雨缘邓雯丽岳正坤,马忠明XDC2015025 校园广告网络化:校园广告乱象新对策——以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邱彩红邓晶刘鑫罗攀登蒋芸倩王凌云陈旭XDC2015026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以“杭州银行”、“汉口银行”、“兰州银行”为例张晶王雨欣王莹格桑央宗周娜冀志斌XDC2015027 公共商品私人提供前景及可行性分析——以分析武汉市公共自行车项目模式为例陈昊天刘正余秀琴王资李若涵曹永华金荣学XDC2015028 “股权固化”背景下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的风险与法律保障探究——以广东佛山、江苏苏州为例张玲玉张可心姚丹妮马靖宇陈敬刚郭磊XDC2015029 新司改背景下公职律师制度构建路径探究——基于衡阳、武汉、上海的实证分析张海韵万权李家成王廷文许之怿徐涤宇XDC2015030 环境公益诉讼的瓶颈突破与制度完善探究——基于新环保法修订的思考胡夏敏戴佳伟焦华俊余茜胡心慧蔡虹熊琦XDC2015031 基于司法改革的背景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失当之研究一一以湖北为例王泽钧王秋贺孔令轩郑里许佳航池海平郭磊XDC2015032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运作考察周小倩申金磊袁萌宁高杰黄伟力严本道XDC2015033 寻求股权众筹效率与安全平衡点的研究——以武汉、上海为例王楠何晓玮李秋昀吕晴原飞韩龙韩桂君XDC2015034 村(居)委会对未成年人监护监督运行模式探究——以剥夺监护权第一案为背景王璐尹伟俊陈双庄丹黎明华张红李栋XDC2015035 环境公益诉讼的瓶颈突破与制度完善探究—周世郁胡夏敏胡心慧韩龙—基于新环保法修订的思考李瑾向前XDC2015036 “炒信”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基于C2C电商交易模式刘依佳梁梦晓童李明贾涛蔡公杰彭俊良XDC2015037 WEB 3.0时代下微商的运行机制与法律规制探究——以深圳、武汉、银川为例杨婕丁睿郭玮奇郑诗琦成慧玲赵金龙熊琦XDC2015038 “三权分置”的视角下农村土地经营权电商化流转模式研究——以淘宝“聚土地”项目中浙江诸暨、安徽绩溪试点为例李吕奇姜婉怡王宝珺王紫烟詹成静胡弘弘王永强郭磊XDC2015039 风险均衡视角下P2P网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研究陈斌斌李芮黎佳乐恒君苏毅伟波媛媛王永强陈晓星熊琦唐华芳XDC2015040 对微商运营过程中第三方交易平台法律责任研究——以微信为例吴天意杨雁婷谭辉陈曦杨治朋麻昌华陈虹XDC2015041 死缓制度现实合理性的实证研究李方美王晨王慕瑶刘东城陆迅童德华XDC201504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化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以浙江绍兴模式为例王美佳范欣梁芮吉熊安琪邹颜高飞丁友勤XDC2015043 深化医改背景下新农合发展困境及城乡并轨前瞻性探究—基于鲁、豫、鄂、皖、湘部分地区的实证调研陈笑笑马晓宇张勇李文君李凯赵芳春严本道XDC2015044 “穹顶之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思路的探索——基于新《环保法》实施马晓宇高智马文刚黄淑光毛庆胡向阳夏勇XDC2015045 农产品电商常态化发展及其法律规制的研究林锦艳雷伟孙紫瑞邓镇钟尹增煜赵芳春郭磊XDC2015046 基于文化缺省现象,分析当今字幕组对海外影视作品传播的影响——以YYETS字幕组翻译为例肖文豪廖敏琳刘志林王涛孙豪付黎旭XDC2015047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专业商务知识课程教学研究-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宋嘉韵赵静万瑾李春婷沈佳烨朱勇XDC2015048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文化产业融资新模式——众筹发展前景探讨鲁燕应一新裴宏宙谭宇杰马芸周新平XDC2015049 性犯罪报道对大学生传播效果的实证调查——武汉市、北京市、上海市大学生群体(不包括专科生)为例杨坪唐凯利胡利颖陈雨佳喻婷高海波XDC2015050 大数据背景下交互式报道的创新模式研究——以华尔街日报和腾讯新闻为例刘佳欢黄小燕张婷婷石薇王婷李道荣XDC2015051 媒体大学生记者团对于高校新闻人才培养的意义研究——以湖北日报大学生记者团为例徐琛李华韦基礼王丹杨诚刘兰珍范龙XDC2015052 互联网时代高校舆情工作传播新途径探索——基于武汉七校开展“四进四信”活动的实地调研康鑫宇周敏怡陆小婵周卷舒樊沐昀高海波徐锐XDC2015053 建立规范的大学生教育培训机构宣传平台——以武汉地区为创建试点王诠铨陈宏江王晗力赵莹米晓莉刘兰珍王大丽。
城市应急平台中网络地图发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全应急智能技术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决策传
达 问题 , 文采 用 WeGS技 术 , 用 B S架 构 开发 一 本 bI 使 / 个城 市公共 安全 应急 网络地 图发 布系统 。 以黄石 市 城
GSSre 是 一个 发 布企 业 级 GS应 用程 序 的综 合 平 I e r v I
维普资讯
城
市
勘
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 笠 07
文章编 号:6 2— 22 20 )6- 0- 3 17 8 6 (0 7 0 4 0
中I  ̄类号 :28 ! l l P 0
文献标识码 : B
城 市应急平 台中网络地图发布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一 一
周 玉清 , 罗灵 军 李 静 李宗华 肖勇 , , ,
括先进 的 GS功 能 , 且 用 行业 标 准 来 创 建 。Ac I I 并 rGS Sre 可 以处 理地 理 资料 , 应用 程 序调 用 的地 图 、 e r v 如 定 位 器和 GS软 件对 象 。 I
( ) a Xrme 3Mpt e
2 We G S概 述 bI
2 1 We G S功 能简 介 . bI
1 引 言
weGs b I 技术是传统的 GS 网络上的延伸 和发 I在 展, 具有传统 GS的特点 , I 同时也是 I e t n me 上地理信 t
息发布 共享和 交流协 作 的基 础 。为 了解决 城市 公共 安
得 网站提供 G S 据 、 I数 交互式 地 图 、 元数 据 目录 以及 目
( .重庆市地理信息中心 , 1 重庆 4 0 2 ; 2 00 0 ,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 中心 , 湖北 武汉
2015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成果名单

王璐瑶
2015035
武汉理工大学
设计方案《“互联网+”模式下的无人驾驶渡船》
2012
张康贺、刘聪聪、龚帅、杨甜甜、王祥
2015036
武汉理工大学
科研论文《Novel Polygonal Vanadium Oxide Nanoscrolls as StableCathode for Lithium Storage》
2012
李彬、蒋永鹏
2015022
华中科技大学
科研论文《广东东源县南园古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2013
赵苒婷
2015023
华中科技大学
科技制作《Euk.cement:基于活体真核细胞的自动胶结试剂盒》
2012
唐淑妍
2015024
华中科技大学
科技制作《Nanofingers:生物因子平衡的通用震荡缓冲器》
2011
李斯贝,欧阳维枝
2015047
中南民族大学
系列科研论文《OBS网络节点中数据多概率输出模型研究》等
2012
张晴、侯睿
2015048
中南民族大学
科研论文《Controlling hydrogenation selectivity with Pd catalysts on carbon nitrides functionalized silica》
2012
陈欢乐
2015045
华中农业大学
科研论文《Molecularly imprinted calixarene fiber f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four organophosphorous pesticides in fruits》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陈)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前言“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
要制定和完善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
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根据党中央《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和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要求,湖北省提出大力实施城镇化战略,以中心镇和边界口子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步伐。
大冶市还地桥镇作为大冶市西北部地区的中心镇、楚天明星镇,积极响应省、市号召,推进城镇化战略,以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把编制高水平、高起点城镇规划作为指导城镇建设发展的龙头和基础,是十分即时和必要的。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委托,与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共同编制《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
华中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编制工作组于2001年3月初进现场开展工作,在实地踏勘、调研资料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规划初步方案和正式方案的编制,于5月初向镇人民政府正式汇报了规划方案,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6月底,在大冶市建委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上,获得一致通过,7月底完成了《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
规划编制工作得到了湖北省建设厅、大冶市建委、大冶市规划局等各级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此表示感谢。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冶还地镇人民政府二○○一年七月项目名称:大冶市还地桥镇总体规划编制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规划资质,证书号:0270048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规划领导小组:姜笑山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书记张勇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镇长陈峰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副书记陈绪波中共大冶市还地桥镇委员会纪委书记王方稳大冶市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项目负责人:陈锦富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朱霞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注册城市规划师华中科技大学项目组成员:史晓华、杨小红、曹凤芹、潘哲张立勤、陈天华、徐振桑、周李郑伟军、李宏、朱军武还地桥镇人民政府工作组成员:柯和正还地桥镇建设办书记陈金柱还地桥镇建设办主任胡德山还地桥镇建设办主王志雄还地桥镇建设办主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一章总则1.1为适应还地桥镇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城镇建设提供管理依据,特制定本城镇总体规划。
融合POI数据的建成区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以武汉市为例

地理信息世界GEOMATICS WORLD 第28卷 第1期2021年2月2021.2Vol.28 No.1融合POI数据的建成区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以武汉市为例【摘要】人口数据空间化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主要采用夜间灯光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鲜有涉及关注点(POI)数据研究。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构建土地利用分类数据、POI数据与人口统计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到人口模型进而实现建成区人口数据空间化。
并以武汉市建成区为例,进行方法验证。
结果表明,不同尺度格网下反映出的武汉市人口分布空间特征不同,并且都与武汉市实际人口分布情况一致,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成区;人口空间化模型;POI数据;武汉市【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86(2021)01-0021-05Spatialization of Population Data in Built-up Area Merging with POI Data:A Case Study over Wuhan CityAbstract: The spatialization of population is important to refine the management of cities. While the existing population data spatialization methods mainly use the night light data and land use data with less adoption of POI data. This paper presents a population model using land use classification data, POI data and demographic data by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e applied it to the built-up area for the spatialization of population data, and validated the proposed approach at the built-up area of Wuhan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characteristic of Wuhan'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varies in different scale grids, and obtain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actu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Wuhan, which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Key words: built-up area;population spatialization model; POI data; Wuhan cityDU Zhiqiang 1,2, HUANG Dongning 1, DING Huoping 3, LI Xiangxiang 3(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Surveying, Mapping and Remote Sensing, 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9, China; 2.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of Geospatial Technology, Wuhan 430079, China;3. Space Star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086, China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1347)、预研项目“空间信息与地理信息融合”资助作者简介:杜志强(1970-),男,江苏扬中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虚拟地理环境和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并重点在综合减灾、三维城市建模等方向开展应用研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2卷第3期2009年6月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GEOMATICS&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YVol.32,No.3
Jun.,2009
收稿日期:2008-12-20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15B02)资助作者简介:李宗华(1962-),男,山东临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200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主要从事数字城市和规划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工作。
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李宗华,彭明军(武汉市城市规划信息中心,湖北武汉430014)摘要: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内容。该平台按照“数字城市”的理念和框架,集成了武汉市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实现了跨部门、跨平台的空间信息共享共用,为政府部门和相关行业提供在线的地理信息网络服务,在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关键词:数字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SDI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867(2009)03-0001-03
TheConstructionandApplicationofWuhanGeospatialInformationSharingPlatform
LIZong-hua,PENGMing-jun(WuhanUrbanPlanningInformationCenter,Wuhan430014,China)
Abstract:WuhanGeospatialInformationSharingPlatformisthecorecontentofdigitalWuhan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Accordingtotheconceptandframeworkofdigitalcity,multi-resources,multi-scaleandmulti-temporalgeospatialdataareintegratedintheplat-form,andonlineserviceareprovidedformulti-departmentandmulti-workplatforminWuhan.Keywords:digitalcity;geospatialinformationsharingplatform;urbanspatialdatainfrastructure;SDI
0 引 言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数字城市”理念和框架,采用统一的数据模型和数据标准,建立了全市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城市空间数据管理平台,提出并实现了跨行业、跨部门、跨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模式,打破了城市不同行业、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在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市政建设、交通监管、城市网格化管理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是“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内容,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1年被建设部列为全国城市数字化工程示范项目,在技术、管理、实施和应用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探索和尝试。2006年3月,项目成果顺利通过建设部组织的专家验收,被评为全国地理信息系统优秀应用工程金奖、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建设部节能减排推广项目,同时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示范工程。1 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构建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6个方面,即一个数据中心、一个网络体系、一套数据标准、一套更新维护机制、一种在线网络服务模式和一个共享服务软件平台。1.1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即全市建立一个地理空间数据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更新、维护和分发全市核心地理空间信息。该数据中心采用若干台IBM小型机、DELL服务器和DELL/EMC光通道磁盘阵列构建了服务器集群,采用Oracle数据库和ArcSDE存储空间数据,建立了域安全管理和数据备份机制。该数据中心集成了武汉市全市域8549km2
范围内历年的9大类30余种数百层的城市空间基础和专题信息,具体包括基准数据、基础地图数据、扩展地图数据、地籍地政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基础设施数据、政务地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和其他数据等,建立了丰富翔实的城市空间信息数据库,总数据量超过500GB,实现了海量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1.2 网络体系覆盖全市域的网络平台是地理空间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建设的基础。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选择武汉有线宽带IP城域网为骨干网,连接数据生产、管理和使用的相关部门的局域网。为保障信息安全,武汉有线网络提供了MPLS-VPN的安全服务,即武汉有线在本网边缘路由器上为空间数据的传输定义了专门的虚拟通道标记,使非授权的访问不可能截获和正确解开数据包,从而隔离了风险。同时,为了保障数据安全,避免内部配置错误导致的非法用户访问,对空间数据又进行了数据传输加密,如此两重安全机制确保了数据安全。由于采用了公共网络资源,使得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服务面的拓展十分方便。1.3 数据标准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管理和应用涉及到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方方面面,其工作的标准规范也来源于各个行业和部门。其中,最基础、最集中的标准规范来自城市建设、国家测绘、国土资源和信息产业等领域。我们贯彻这些部门要求的同时,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及时总结归纳,形成了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的工作框架、实施细则、数据标准和技术要求等相关要求和标准。1.4 更新维护机制通过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数据管理和更新维护机制。在组织管理上,采用了“集中建库管理、分工更新维护”的工作模式,空间数据集中存储在全市统一的数据中心,空间数据生产、加工和应用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负责数据的生产、更新和维护,做到“数源法定、部门联动、分工负责”,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现势性和有效性;在数据组织方法上,提出了“分层存储、分幅更新”的数据组织与更新策略,兼顾了数据生产、数据管理的需要,提高了数据组织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5 在线网络服务模式地理空间信息的服务模式有多种,我们通过城市宽带网络,向用户提供实时的城市空间数据的在线网络服务,实现了空间数据的共享共用。采用这种共享服务模式,全市集中维护一套城市空间数据,用户在直接调用各种空间数据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各自行业的专业应用,避免了对庞大空间数据的重复建设和维护,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1.6 共享服务软件平台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软件平台是空间数据集成管理和应用平台,为各类专题应用建设提供了统一的基础框架。该平台以Oracle和ArcGIS系列软件为平台进行搭建,通过这个平台,不但提供数据服务,也提供功能服务。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可以为各种应用开发提供基础框架和信息接口,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开发效率,节约投资,缩短子系统的开发周期。
2 地理空间信息平台的应用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政府各部门、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了空间数据基础平台,是城市各部门、各行业建设各类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的基础,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2.1 在城市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城市电子政务建设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如在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用该技术对业务审批进行了模式再造和流程再造,实现了图文信息管理一体化。在日常审批过程中,经办人可以随时通过计算机系统查询空间信息共享平台集成的审批红线、规划道路等项目审批的图形和文本信息,审查电子报件资料;在全局业务例会、技委会等审批决策会议上,通过实时调用共享平台,将审批事项的图形、属性信息和要素指标计算结果等投影在屏幕上,使决策活动更加科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提高了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该平台还在武汉市建委、公安交管局、环保局、林业局、统计局等相关委办局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开展了应用,效果显著。2.2 在城市网格化管理中的应用武汉市是建设部首批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之一,我们以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全市统一的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市区两级平台,为全市城市网格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通过项目建设,完成了全市范围内的网格、部件的集成建库工作,并通过城市宽带网向全市提供在线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网格城管员通过智能手机巡查辖区,遇到路面破损、路灯损毁、油烟扰民等城市管理问题,则现场用手机拍摄后回传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就能通过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准确定位,快速响应,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精确、高效、全时段、全方位的城市监督和管理。2.3 在数字市政中的应用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在数字市政建设中,尤其是在信息管网行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以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结合信息管网的业务需求,开发了信息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率先在市政设施部门和单位开展了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应用。项目建设以数字城市和数字市政为指导,立足信息管网行业,建立了信息管网数据库,有效集成了武汉市地下排水、燃气、电力、通信等管线数据,通过搭建信息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满足信息管线申报、批复、施工、覆土等环节管理的需要,实现政府部门与管线权属单位的信息资源共享,为信息管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撑,同时,为数字市政建设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宝贵思路。
2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09年2.4 在大型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项目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在武汉市城市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城市总体规划、城中村改造、大型乙烯选址、王家墩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决策支持服务。开展了数据挖掘与信息分析研究,先后总结提出了《武汉市“城中村”土地资源调查研究报告》、《基于GIS的武汉市城市用地增长趋势研究报告》、《土地利用数据更新与应用示范研究报告》等系列报告,为上百个大型项目的选址和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2.5 在公众服务领域的应用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一个在全市政务内网上运行的公共服务平台,出于地理信息和国家安全的考虑,该平台目前还不能运行在公众服务网络即国际互联网上,但我们仍然以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基础,立足城乡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业务,在不违反相关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在互联网上为社会公众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建立了网上“两室两厅一站”,将规划国土管理审批结果、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四线”控制信息、重点地区规划、基准地价、土地“招、拍、挂”等信息在网上以地理图形的形式进行发布,公开年度城市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土地储备、市政工程的范围等。通过“在建项目查询”,公开了建设工程审批的核位红线和审批指标,方便、透明,便于社会监督。建立了武汉市电子地图查询系统,提供武汉市域范围内行政辖区、道路、河流、乡级以上政府所在地和地名图形显示与信息查询,提供武汉市主城区内行政、企事业单位、街道路名、公交线路和其他公共设施基于空间位置的查询,并提供公交、出租车、自驾车行车路线查询服务等。3 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武汉市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城市宽带网实现了跨部门、跨平台的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消除了信息孤岛,实现了多领域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为城市其他部门进行系统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降低成本,促进了信息成果的社会化应用,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3.1 促进了信息集成与信息共享地理信息平台建设集成了大量的空间数据,包括基准数据、系列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地下管线、地名数据等,这些信息以前只为数据生产部门和少数部门所使用,通过集成建库,连接在政务专网上的用户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平台查询各种空间信息,有效促进了信息共享。3.2 提高了应用单位的信息化水平利用地理空间信息平台集成的空间信息,为武汉市各区政府,建委、交管局、环保局、林业局等相关委办局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在线网络服务和技术支撑,使得这些部门的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有了一个飞速的发展,由起步阶段或一般应用很快跨入高水平的应用,不但节约经费,而且节约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应用单位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3.3 减少了投入,节约了经费以前各个单位应用系统的开发都是各自为政、独立开发。地理空间信息平台为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基础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可极大降低系统开发周期,节约人力物力,减少投入。如武汉市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系统开发并投入运行,实现了全市统一的网格化管理系统,为全市的城市管理提供了低成本的统一联动平台。现在,该平台的应用节点已达38个,按每个节点500万元投入计算,比单独建系统可节约初期投入1亿多元。3.4 为数字城市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平台建设,完成了武汉市数字城市建设的探索,提出了地理空间信息在线服务模式,积累了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标准,培养了信息化人才,为武汉市各行业各领域的数字化工程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可作为全国其他城市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