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阅读题答案地震与海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精编范文】《海啸》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 (2页)

【精编范文】《海啸》阅读附答案-实用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海啸》阅读附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故事发生在日本。
一个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
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太郎,住在山头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闷热。
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
海水刹那间变成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
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
他急忙叫太郎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
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
太郎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海滩和村子里四百多人的生命。
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起火,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
”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郎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谷。
”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并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
”人们顿时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
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崖上。
1.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zhěn zhěng)救闷(mēn mèn)热即(jìjí)将2.照样子,写一写。
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海啸

2019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训练:海啸海啸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
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即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
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
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
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很多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很多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
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所以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
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
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
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
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
所以,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因为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
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
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
就世界来说,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
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
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2.第②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第②段加点的词“大多”能不能去掉?为什么?参考答案1.①海啸浪的波长很长②周期较长③海啸波的传播速度快④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等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
中考语文 阅读理解精选22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地震与海啸的关系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19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
2019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15.第一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16.请根据第二段文意,简要解释海啸。
(3分)17.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4分)①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②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
18.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4分)①海啸的形成与地震震级相关,强烈的海底地震一定会导致海啸。
②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与全球气候变化没有多大关系。
阅读理解答案:15.由新闻事件自然地引出了说明的话题--地震与海啸的关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16.海啸是主要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并造成巨大破坏。
(3分)17.①海底地震发生后,太平洋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2分)②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却没有引发大海啸。
2011届中考语文阅读理解复习题36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精练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
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
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
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
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
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
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
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
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
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
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
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
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
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
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所以虽然震级很强,但海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以及答案

关于地震与海啸的关系阅读以及答案14. 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表现大西北的精神风貌,表现作者对大西北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解析】注意分析作者描写的“左公柳”“民勤人”的特点,虽然作者描写的一个是植物、一个是民勤的人,但在他们的身上有着相同的精神品格:左公柳夕阳下默默伫立、身上刻着斑驳的伤痕、有顽强的生命力;民勤人肯吃苦、敢于向命运抗争、顽强、生命力强。
对比二者,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论左公柳还是民勤人都是顽强不屈、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思考作者塑造这两个形象的作用,要分析内容所在的位置、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注意分析语句“大西北并不苍白并不无奈的黄土地啊,总想为你唱支歌”等。
左公柳、民勤人都生活在大西北,是大西北特征的体现,作者这样写的目的就是要表现对大西北的赞美,展现大西北的精神实质。
15. (1)大西北的环境艰苦恶劣、生命的顽强抗争,会强烈震撼来自其他地方的孩子,使他们学会坚强、早日成熟。
(2)南方过于精致纤巧,过于脆弱,远没有大西北粗犷、坚韧。
(2)语句选自倒数第二段,这一段通过大西北、南方的对比,表现北方的有着高阔的天空、茁壮的生命绿洲等,由此推断,作者认为南方就没有了这种粗犷。
16.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想像的表现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胡杨林死而不屈的精神。
阳关古道苍凉美 14.根据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
(4分)(1)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答: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是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2)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答: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是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3)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答: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理和诗情。
16.结合文中对阳关古道的描述,谈谈你对“苍凉美”的理解。
(6分)答:①古代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如今已是平沙千里,广袤雄浑;②昔日“林草丰美”的.阳关古城,如今已是红沙渺渺,苍凉悲壮;③古人对生死离别的感慨,道尽人间沧桑,凄凉悲惋。
【小学记叙文阅读】“海啸”阅读答案

【小学记叙文阅读】“海啸”阅读答案①去年的一场大海啸,让人们谈海啸色变。
对海啸,好多人都想知道个究竟。
② 海啸是大规模海水运动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强大破坏力的巨浪。
这种海水运动产生的巨浪高达数十米,其传播速度可达每小时800公里。
如此高的连续几层水墙蕴含着巨大的能量,在冲上陆地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并会对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去年的印度洋海啸将一艘50吨重的船只从泰国海岸推到了岸上1.2公里的地方;1960年智利海啸形成的汹涌巨浪移动了数万公里,到达日本后造成了一些伤害。
从相关数据来看,海啸高达2米,木屋将在瞬间遭到破坏;海啸高达20多米,钢筋混凝土建筑也难以抵抗。
③凡是能引起海水置换或转移的因素都可能引起海啸,如:地震活动、海底山崩、火山爆发以及宇宙的影响等。
④ 海啸通常是由震级超过6.5级、震源位于海底以下不到50公里的海底地震产生的振荡波引起的。
振动后,振荡波在海面上以一个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就像向水中扔石头一样,涟漪从内向外传播。
因此,海啸不是单一的巨浪,而是一批波长较长的波浪。
13.请细读选文,概括出海啸的特征。
(2分)答复:14.第②段划线句主要运用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答复:15.第④段中,加点词语通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2分)答复:参考答案:13.波浪大、速度快、传播远、能量高(破坏力强)(共2分,每2分1分)14.举例子、列数字,具体说明(海啸能量大,)造成的危害严重(2分)15.不,它通常表明这只是一般情况(不排除特殊情况,或表明除地震外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海啸),反映了解释文本的准确性。
(2分)。
《海啸》阅读答案

《海啸》阅读答案《海啸》阅读原文监狱长海尔默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显得惊慌失措,他比谁都清楚马塔尔监狱总共关押了410名囚犯,其中还有85名死囚,而用不了多久整个监狱将被葬身海底。
海尔默用颤抖的手抓起电话,他想向上级请示一下,可是电话线路早已被海啸冲毁。
此刻马塔尔监狱的狱警们已经把监狱长的办公室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对死神的恐惧。
“我们已经没有时间转移犯人,如果再拖延的话连我们自己都将丧生,在撤离前我们不得不做出选择!”海尔默举起监狱囚室的钥匙下达了最后的命令,“司各特一号囚室,纽曼二号囚室,鲁米斯三号囚室,打开囚室大门让犯人暂时逃生去吧……”海尔默话音刚落,狱警们四散逃离,司各特和纽曼飞奔向囚室去执行监狱长的命令,惟独鲁米斯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狱警还呆呆地站在监狱长办公室里。
监狱长有些愤怒了:“疯了吗?还不走!难道要等海水淹没了你的脑袋才清醒吗?”“可是,可是还有四号囚室的门……”鲁米斯哆嗦着呼喊,声音很快被巨大的海浪冲击声淹没。
海尔默变得声嘶力竭:“四号囚室关押的都是死囚,对他们来说死是早晚的事情,难道你想把他们放出去杀人越货吗?”说完,海尔默激动地往门外跑。
鲁米斯向前一步紧紧拽住他的衣服,狠狠地盯着他:“现在他们将必死无疑,难道死囚就不是生命吗?”海尔默完全被这位平日里沉默文雅的老头的话震惊了,他无奈地指指自己的办公室:“如果你不怕接受被审判的命运,钥匙就在我抽屉里!”马塔尔监狱到处是夺路狂奔的犯人,四号囚室的大门已经被海水淹没,愤怒的死囚的吼声让人毛骨悚然。
鲁米斯深深吸了一口气潜入水底,“哐当”一声,囚室的大门终于打开了,死囚们带着生的渴望,呼啸着从老狱警身旁游过。
海啸过后,当初被放走的犯人回来自首了,他们被重新关押在一至三号囚室,可怕的是四号囚室却空空如也。
搜捕死囚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鲁米斯带上沉重的镣铐被关押进四号囚室。
“没有一个死囚会回来,你就等着接受审判吧!”监狱长海尔默“哐当”一声锁上了囚室的大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啸阅读题答案地震与海啸阅读训练题
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东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2时46分左右,日本东北部
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引发巨大海啸,整个东部地区受灾
惨重。日本强烈地震发生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
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在第一时间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
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
②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 。因
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
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那么地震是否一定会引起海啸
呢?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它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
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
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④大多数海低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
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 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
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
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⑤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
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
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
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⑥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
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
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
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⑦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
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
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比较深,因此虽然震级很强,但海
底地表上下错动幅度可能也比较小,因此没有形成海啸。
⑧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
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
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
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华网作者张家伟内容有改动)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3分)
6.请说说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分)
7.选文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如例句过长,中间
可用省略号省略),并说明其作用。 (4分)
8.第①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9.根据上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链接”,说一说此次日本大地震引
发海啸的原因。(4分)
【材料链接】日本岛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全球80%的地震发生于此,故而这一地带发生海啸次数亦最多,占
到全球有史可考的海啸记录的85%。
参考答案:
5.(3分)地震与海啸的关系(2分) 逻辑顺序(1分)
6.(3分)运用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本文说明对
象(说明内容);引出下文。 (共3分,各1分)
7.(4分)说明方法有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作比较等(任写一
项即可)
示例:①举例子。文中列举“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
8.5级强烈地震没有引发大海啸”的实例,具体说明了强烈地震也不
一定就会导致海啸。
②列数字。“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
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运用数字,准确地说明
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
③打比方。“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
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运
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海底地震发生后,海水发生
严重颠簸从而引发海啸的道理。
(共4分。说明方法1分,例子及分析3分)
8.(3分)不能去掉。因为“可能”表示估计、推测,表明地震有导
致海啸的倾向,但并非一定会发生。若去掉,就显得太绝对。(共3
分,意思答到即可)
9.(4分)世界上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日本正
处于此地震带,其东北地区发生强地震后,使太平洋边缘地带出现
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发生严重颠簸,从而
引发此次大海啸。 (共4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