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销犯罪侦查的难题及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如何应对网络传销案件的预防与打击

如何应对网络传销案件的预防与打击

如何应对网络传销案件的预防与打击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销案件也呈现出了日益增多的趋势。

网络传销以其隐蔽性和高效性,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网络传销案件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一些应对网络传销案件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社会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预防是最好的治理。

在网络传销案件的预防方面,宣传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网络传销案件的宣传,向公众普及网络传销的危害和特征,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同时,还应加大对网络传销案件的曝光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网络传销的危害性,从而避免上当受骗。

二、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力度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网络传销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网络传销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大对网络传销组织的打击力度,打击网络传销的头目,削弱其传销组织的实力,从根本上遏制网络传销的蔓延。

三、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打击网络传销网络传销案件往往跨地域、跨部门,因此,需要加强跨部门合作,形成合力打击网络传销。

政府、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共同打击网络传销,形成合力。

例如,公安机关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追踪网络传销组织的线索,司法机关可以依法追究网络传销组织的刑事责任,同时,还需要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同打击网络传销行为。

四、加强对网络传销人员的教育和帮助在打击网络传销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网络传销人员的教育和帮助。

网络传销往往是因为一些人的贪婪和无知而导致的,因此,需要加强对网络传销人员的教育和帮助,帮助他们认识到网络传销的危害性,引导他们走出传销组织,重新融入社会。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为网络传销人员提供心理辅导、职业培训等帮助,帮助他们重回正常的生活轨道。

技术侦查问题思考应对策略及运用论文(共6篇)

技术侦查问题思考应对策略及运用论文(共6篇)

技术侦查问题思考应对策略及运用论文(共6篇)第1篇:计算机网络犯罪侦查技术与应对策略随着我国通信技术和传媒行业的进一步融合,网络融合与数字媒体集成的进一步实效。

计算机网络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解放和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作出了巨大的不可忽略的贡献。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巨大利益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带来了一种不可忽视的新型犯罪形式即网络犯罪。

当我们面对网络犯罪时,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这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无法避免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大和融合,网络犯罪问题将会变得日益复杂。

面对积极发展的不断蔓延的网络犯罪态势。

如何预防发现及解决网络犯罪问题,成为了当前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1.计算机网络犯罪的形态计算机网络犯罪是随着通信技术和媒体行业的改革和变化而产生的,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的角度上看,计算机网络犯罪使人们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达到一个新的生产力水平高度之后,不可避免的产生的一种新的现象。

网络犯罪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必须具备一个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空间。

网络犯罪所发生的场所是人们称之为虚拟空间或第五空间的网络空间。

这是一个通过网络把一定区域内的人,机器,以及信息等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与现实生活有巨大区别的交往空间。

这是一个由技术所实现的,没有客观实体存在的空间。

这一空间在现实社会之中的巨大意义和价值体现在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之中。

在这一个一个完全虚拟的世界之中的犯罪行为是指:独立的个体或团体,通过一定的计算机以及其他的硬件设施,不经他人允许进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非法搜集个人的隐私信息,对个人进行敲诈,或者对计算机之中的数据进行篡改。

或者散播一些法律禁止的内容。

或者复制传播,运行一些妨碍他人计算机系统正常工作的病毒等违反虚拟世界法律法规的行为。

与传统的犯罪形式相比较,犯罪者在进行网络犯罪时,物质性的犯罪痕迹是没有的,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往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浅析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浅析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及对策

浅析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及对策非法传销案件一直以来都是大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类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和公安机关采取种种措施加以打击。

然而,非法传销案件仍屡禁不止,且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因此,针对这些特点进行对策制定是有效打击非法传销的基础。

本文将从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一、非法传销案件的特点1. 涉案人员数量大非法传销一般通过虚构高额收益、快速获得大量资金的虚假承诺,以及高额奖金和佣金等手段来吸引被害人参与。

这类案件往往组织有序,人数众多,成员甚至遍布全国。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时代,非法传销活动日益高效、隐蔽,导致案件涉及人员规模越来越大。

2. 诈骗手段巧妙非法传销组织一般采用混淆视听、虚构宣传、威胁恐吓等手段向被害人灌输各种虚假信息,涉及广告、社交媒体、短信、电话等多种形式。

同时,部分非法传销组织还采用“奖励制度”等口号,让受害人认为自己不仅可以快速致富,还可以获得额外的高额收益,从而如饥似渴地投入自己的资金。

3. 组织层级分明非法传销组织一般分成不同层级,上层人员掌握更多的权力和资源,而下层人员则负责拉拢新成员和推销产品。

组织层级分明的传销组织如同一个残酷的“平民游戏”,只有最后赢得胜利的人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利益,而最终的胜利者却并非是少数,而是极为有限的几个人。

4. 难以查证非法传销组织往往是隐蔽的,成员之间信任度高,关系紧密,非常不愿意吐露组织内部的情况,而且大多通过现金交易以及虚拟货币转账进行交易,难以提供具体的交易证据。

因此,调查和打击传销组织非常困难,并且很容易被曝光。

二、非法传销案件的对策1. 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对于遏制非法传销活动非常必要。

公安机关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和警示,例如,发布案例、展示被害人的现实案例、制定防传销宣传册、结合电视、网络等广告宣传等,全面向社会传播打击非法传销的决心和态度,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2. 打造联防联控机制针对非法传销组织,必须采取联防联控制度。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的预警及惩治对策初探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的预警及惩治对策初探

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的预警及惩治对策初探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销犯罪已逐渐剥离传统模式,转向借助网络为载体,大肆发展下线,谋取暴利,从而达到实现非法敛财的目的的网络传销犯罪。

与传统传销犯罪相比,网络传销犯罪的涉及领域更广、涉及人员众多、危害性更大,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智能型、欺骗性与隐蔽性保持在较高水平,公安侦查人员往往难以对其进行及时鉴别。

目前,在网络传销犯罪案件侦破过程中,存在着线索发现、侦查机制与手段不足,证据收集固定等实际问题,因此,根据网络传销犯罪的新趋势提高侦查与防范对策更是刻不容缓。

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大数据已成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话题,也是未来网络传销犯罪的侦防方向。

目前,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网络传销犯罪侦查与防范但是对网络传销犯罪的规制效果却不显著。

因此,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我国对网络传销犯罪的预警、侦查、防范、打击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结合在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的新趋势及大数据在侦查、防范中的运用,通过分析网络传销犯罪的预警,从侦查对策、防范策略两方面为有效打击网络传销犯罪提供借鉴和启发,以期进一步有效打击网络传销和锁定犯罪嫌疑人。

关键词:大数据;网络传销;预警;惩治对策Early Warning and Punishment of Internet MLM Crim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MLM crime has gradually been stripped of the traditional model, turning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s a carrier to develop the offline line and seek huge profit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llegal enrichment of the network MLM crim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LM crimes, the network MLM crimes involve a wider range of areas, involve many personnel, and are more harmful. They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intelligence, deception and concealment, and have brought many new challenges to the investigation work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case clue discovery, investigation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method, evidence collection and case disclosur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improve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new trend of network MLM crim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has become a hot topic at present, and it is also the detection direction of future 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s.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the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 are not significan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arly warning, investigation, prevention and combat of the network pyramid scheme crime in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 new trend of network pyramid scheme crime and the use of big data in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in the context of big data, and analyzes the early warning of network pyramid scheme crim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nvestig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prevention strategies, it provides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effectively cracking down on network pyramid selling crime, in order to further effectively crack down on network pyramid selling and lock criminal suspects.Key words: Big data; Network MLM; Early warning; Countermeasures目录绪论 (1)一、网络传销犯罪概述 (1)(一) 网络传销犯罪的概念 (1)(二)传销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1)(三)大数据对网络传销犯罪的影响 (1)二、网络传销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2)(一)网络传销犯罪的现状 (2)(二)网络传销犯罪的特点 (2)三、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的预警 (4)(一)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预警的原则 (4)(二)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预警的机制 (4)(三)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预警的措施 (7)四、当前网络传销犯罪的侦查难点及惩治对策 (10)(一)当前网络传销犯罪案件的侦查难点 (10)(二)大数据背景下网络传销犯罪的惩治对策 (11)参考文献: (14)致谢 (15)绪论大数据技术是运用云计算、数据库集成化建设等方法广泛搜集、整合信息,通过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挖掘以实现对侦破方向的明确,不断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侦查的进步。

传销活动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

传销活动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

传销活动犯罪特点、成因及对策近年来,公安部虽然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进行了严厉打击,但传销活动犯罪形势依然严峻。

就湖北省枣阳市为例,近两年来,组织领导、参与传销活动的违法犯罪现象愈演愈烈,传销活动犯罪案件呈递增趋势,成为制约枣阳社会治安的一大祸患因素。

而对于基层法检部门来说,传销犯罪也是一种相对新型的犯罪,通过对枣阳市近两年来传销活动犯罪的特点、形势进行分析,以期对传销活动犯罪进行梳理,从而更加有效地打击和预防传销活动犯罪。

一、枣阳市传销活动犯罪的基本态势和特点近两年来,枣阳市检察院共受理组织领导传销案件13件18人。

其中2011年受理1件1人,2012年受理4件7人,2013年1-9月份共受理8件10人。

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

1、传销犯罪具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层级结构从该市办理的13件18人传销犯罪来看,传销团伙均是具有一定形式和结构的具体组织,均是以在网上成立某投资有限公司、某投资基金会或某产业公司的形式,以购买股票、加入会员可返取巨额利润为诱饵,引诱股民成为会员,再由会员继续发展下线的模式运作。

并根据发展会员的数量或交纳会费的多少,按顺序组成层级,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返利依据,层层计酬。

在该院办理的13件传销活动犯罪中,发展会员最多的达到2万余人,涉案金额最高的达到5000余万元,组织、领导者有5人,成为枣阳地区最高领导的有2人。

2、传销犯罪人员主体具有特殊性一是传销犯罪人员主体以外来人员为主。

在该市办理的18人传销犯罪案件中,本地人仅有3人,其余15人均为来自河北、河南、广东、云南、北京等地人员,比例高达83%。

二是传销犯罪人员以中年人为主。

在18人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仅有3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有9人,比例达到传销犯罪人员总数的50%。

三是传销犯罪人员文化程度分散,总体文化程度较高。

在18人中,初中以下文化的有8人,大专以上文化的有6人,占总体涉案人数的三分之一。

四是传销犯罪人员大部分为无业人员。

关于网络传销犯罪的司法难题分析及其解决探讨

关于网络传销犯罪的司法难题分析及其解决探讨

关于网络传销犯罪的司法难题分析及其解决探讨作者:季娜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15期摘要传销组织利用网络技术设计虚假、违法网站,并以资本运作方式与电子制度改革为噱头,通过网络注册电子商务公司,利用网络漏洞,构建个人的网络平台,并利用网络营销作幌子,根据国家对互联网产业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变相骗取群众的入门费,并利用此类手段拉人头,发展大量的下线。

网络传销犯罪由于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加之现下比较自由的网络环境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的网络情况,给网络传销犯罪造就了一个更为便利的环境。

本文比较各国对于网络传销犯罪的分析及解决方式,结合当前互联网上交易安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深入研究网络传销犯罪,解决网络传销犯罪在司法方面的难题。

对法律缺位部分的司法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学界的观点。

关键词网络传销犯罪司法条例解决方法作者简介:季娜,河南检察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5.263网络传销犯罪是一种新兴的传销犯罪,因我国法律还未对其作出有效规制,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此类犯罪数量越来越多。

虽此前有部分学者对网络传销犯罪研究过,但这些研究基本都是根据几年前的资料进行的研究,其内容已不符合现下的发展情况。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之前研究已经不足以支持打击网络传销犯罪。

此次研究的网络传销犯罪发展情况,期望站在巨人的肩膀分析此类犯罪,通过研究网络传销犯罪的概述、具体案例、司法难题等研究网络传销犯罪,找寻网络传销犯罪案件的预防对策及解决方法,力求“快准狠”地解决此类案件。

一、网络传销犯罪概况(一)网络传销犯罪的定义根据法律规定,我们可以看出网络传销基本切合此定义。

网络传销犯罪是指传销犯罪组织以网络作为传销工具,传销组织的领导者设计网站作为诈骗平台,其以短期获得巨额利润为诱饵,用上线人员发展其他群众为传播方式,其获取利润的计算方法一般是由发展起来的其他人的数目计算,是社会不稳定、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网络传销的成因分析及监管对策

网络传销的成因分析及监管对策
动, 组 织更 严 密 , 包装更华丽 , 活动更隐蔽 , 更 加 反 复 顽 固 。所 以 , 打 击 网络传 销刻 不 容缓 , 任重 道 远 。
( 二) 网络 传 销 泛 滥 的 原 因

部 分 网络 传 销 分子 有 恃 无 恐 。 有 了生存 空 间 , 并 日益
“ 壮大。
神 话 的诱 惑 , 让 一般 人难 以抗 拒 。盘点 近 年来 查处 的 网络传 销 大 案 ,如 “ 世 界通 ” 、 “ 返本 壹 佰 ” 、 “ 斐 梵 国
际” 、 “ 万 家购 物 ” 等, 无 不 是 以高额 利 润 为 诱饵 。 导 致


当前 网络 传 销 的现 状
不少 人上 当受 骗 , 深 陷传销 的泥 潭 。二是 网民数 量激 增 。据 统计 , 我 国 近年 来 网 民 已达 4 . 7 7亿 , 而多数 人
( 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网络 传 销 危 害 严 重

是 损 害人 民生 命财 产安 全 。 传 销组 织通 过 网络
是 高额 利 润 的诱惑 。 短期 高 回报是 传 销诱 人 的
平 台采取 会 员加 盟 的形式 进行 传销 , 不 仅 能够躲 避 监 管 部 门 的视线 , 而且 其 虚 拟 性 、 开 放性 、 跨 地域 性 、 骗
( 一) 网络 传 销 发 展 势 头迅 猛
网络 传 销 , 是 以互 联 网为 平 台 的新 型 传 销 方式 , 是 随 着 电子商 务 的推 广应 用 而使 网络 广告 形式 、 网络 交 易 手段 、 网络联 系媒 介被 不 法分 子所 利用 的传销 现 象。 其 多 以“ 电子 商务 ” 、 “ 网上 购 物 ” 、 “ 网络 直 销 ” 、 “ 网 络 营销 ” 、 “ 网上 学 习培训 ” 、 “ 网上 基 金投 资 ” 等 名义 拉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3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3篇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2)优秀心得体会范文:针对传销活动新特点加强监管的几点建议 (2)精选3篇(一)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传销活动的演变,传销团伙采用了更加巧妙的手段进行诱导和欺骗,给监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为了加强对传销活动的监管,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第一,加强对传销活动的宣传和警示。

传销活动是一种非法的商业行为,其诱导和欺骗性质应当得到广泛宣传和警示。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电视等渠道发布警示广告,向公众普及传销活动的危害性和识别方法,引导公众远离传销。

第二,加强对传销组织的打击力度。

传销组织是传销活动的核心,应当将打击传销组织作为重点工作。

政府和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传销组织的侦查和打击,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同时,应当建立一套高效的举报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向相关部门提供传销组织线索。

第三,加强对传销活动的监管和处罚力度。

传销活动多发生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社区,监管难度较大。

政府应当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监管力度,派出专门的执法队伍进行巡查和打击,对发现的传销活动及时进行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同时,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传销活动的处罚力度,让传销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四,加强对传销受害者的救助和保护。

传销活动往往对参与者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心理损害,应当加强对受害者的救助和保护工作。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成立专门的受害者救助机构,提供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帮助受害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同时,应当加大对传销组织的赔偿力度,追回受害者的经济损失。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传销活动。

传销活动往往跨国进行,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才能有效打击。

政府可以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打击传销活动,保护全球范围内的公民利益。

总之,加强对传销活动的监管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地遏制传销活动的蔓延并保护公众的利益。

同时,公众也应当增强警惕,提高对传销活动的认识,以免成为传销活动的受害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传销犯罪侦查的难题及对策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与便捷性。

然后,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技术与法律监管层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滋生了一系列网络犯罪案件,典型的有金融犯罪、电信诈骗犯罪,网络传销犯罪等。

对于网络传销犯罪,该种犯罪和以前的传销模式相比,呈现出许多新的犯罪特征,无论是在迷惑性、隐蔽性、以及受害群体方面都远远超过传统的传销模式,对于国家的繁荣稳定,社会的治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公安机关当前的侦查方式面对这种新兴犯罪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其展开研究,找出网络传销犯罪侦查的难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解决办法,以期对网络传销犯罪得到更为高效、精准的侦查与打击。

关键词:互联网犯罪;犯罪侦查;传销;应对策略
一、网络传销犯罪的成因及典型特征
从根本上来看,网络传销犯罪是传统传销犯罪的一种延续,就是通过有意向者进行一定量的消费或者直接缴纳一定的费用,并且直接或间接地要求此类发展对象进行类似模式的发展,来发展更多自己的下线,同时,发展的下线越多或者自身销售业绩提高都能获得更多的报酬。

网络传销和以前的传统传销不相同,网络能够快速并且
隐蔽的传播信息,所以网络传销组织者利用这一点进行组织扩散和产品的销售。

在公安机关等网络监管部门的管理和把控的同时,将朋友圈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犯罪分子充分地利用网络上的各个功能掌握个用户的详细信息,根据不同用户的特征和需求,进行分组,有目标有方向的对其进行模糊并且具有诱惑的洗脑。

从安全方面来看,网络软件自身的 SA 密钥和 AES 随机密钥加密算法,以及 Protocol Buffer,这些在现有的通信软件中,在密级中都处于高级的地位,并且很难去破译。

但是网络自身的一些功能,导致出现了一些不能够被法律掌控的地方,并且被不法分子充分的应用进行犯罪:首先,在注册网络时个人信息没有实名制,不具有真实性,导致了许多“僵尸”账号的产生,所以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对此类账号进行监管。

其次,通过“附近的人” 这个功能,使用者的个人信息以及所处地理位置会很容易被泄漏,或不良利用。

接着,网络的许多功能对犯罪行为的监管不严格。

使用者和软件设计双方对利用网络传播信息进行犯罪的相关问题很难做出相应对的解决措施,被动的接受这类问题并且对相关反馈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于所出现的问题不能全部进行补救,范围很局限。

最后,很容易获得他人的个人信息,并且很多被害者因涉及好友删除等原因,不能充分的了解到犯罪方的详细信息,也有被盗窃金额较小的原因,因此被害
者很少选择去报案,所以侦查机关对此很难进行进一步的追查工作。

二、网络传销犯罪的打击难题
(一)隐蔽性强、打击障碍多
首先,在现阶段,公众对这种性质模糊的新型犯罪缺乏明确而有效的认识。

其次,调查机构获得的关于网络的传播和营销的信息一般是由公众举报的。

然而,由于营销组织的“洗脑”,许多受害者陷入传销中,自我维权认识存在困难,人权保护意识的丧失也越深。

涉及“网络传销”的地区和人员发展很深,受害者群体很难解决。

网络打破了人拉人,从熟到生的传统传播方式,上下线之间不需要通过见面就可以进行单线连接,具有较强的跨区域性。

网络传销中,不需要满足上下线之间的通信,并且在同一层之间也很少存在关联,信息传递是单方面的、有针对性的,此外信息是实时变化的,难以保存。

(二)缺乏专业的侦查技术支持
从现在的态势来看,利用网络进行传销犯罪的实施方式很多,方式复杂,变化迅速,人员广泛,分布地区分散,单笔金额较少,案件总数增加等特点,地方公安机关逐渐成为打击网络传销犯罪首要方式。

当前中国许多地区还没有构建与网络犯罪相关的专门小组,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调查权限、核心技术在当前还没完善、准确的方法,有相关案件的处理
经验,一般都在市级之上的公安机关。

非法者也充分利用这些,利用相对延迟的监督管理手段,实时改善传销策略,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

在公安机关内部遇到这样的事件时,由于物资、财力以及人员缺乏等制约,难以对报案事件采取迅速有效的查处。

(三)取证与认证受限
对网络传销刑事侦查的突破之处在于电子证据的保全。

网络传销一般处于虚拟的隐蔽状态 , 难以确定、也很难进行收集证据和获得这些案件证据的日常因素 , 远远超出了传统犯罪。

犯罪环境的虚拟性质 , 加上网络没有进行实名制的注册,使得公安机关无法进行身份识别,市相关正确缺乏证明力,以及缺乏有关案件相关性的证据。

第二 , 数据的分散性质导致难以证实证据内容的完整性。

最后 , 由于相关机构缺乏技术性难以对相关证据进行合理的公正,在司法程序中很难证明获得证据可以合法地用作犯罪的依据。

(四)法律自身的局限性
起先在行政法规的这方面,在国内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用于对传销等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如《禁止传销条例》,该法规从 2005 年 11 月 1 日开始实行,其主要是针对传销而设计的法律制度。

当时,考虑到网络这种社交工具还没有出现,所以所建立的制度中就没有涉及到这种新型的传销。

第二,在刑法上,我国的《刑法修正案 ( 七 )》,在其中
设立了“组织指导通报罪”,其目的是打击和制止传销组织的形成, 并可以采取合适的惩罚制度进行惩治, 例如:“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情节较严重,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惩治对象而言,没有确定犯罪组织者、领导人的明确标准 , 犯罪主体中不包含进行传销的参与者。

三、网络传销犯罪的侦查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健全侦查机制,构建新的网络平台
第一,创办各级网络警务的公共平台。

各级的公安机构可以确立相关与传销犯罪类的网络平台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

根据公安机构的服务流程和时限准则,建立基于网络平台的警务事务流程,并且着重强调“微观警察”自主权上,开展信息的收集和案件的调查。

其次,构建了一个数据信息的共享平台,可以在机构的内部进行信息的共享。

网络的合作机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在分队、分局、市局、省厅各级之间都建立科学的网络合作机制,建立各级之间的纵向信息传递机制。

建立区域间信息共享平台和传销案例的交流合作体系,提高不同地方公安机构的联系。

完成网络传销的情报信息、资料证据、重要指令的传递,从而有效的促进相关协调能力的提升。

(二)拓展网络证据采集渠道与方式
第一,增加网络证据的证明力度。

侦查机构有严格的程序规则、业务规则和数字签字、加密、删除恢复、检测等技术。

为确保证据在实质和保存过程中都是客观的。

第二,为取证的人员建立了资格认证制度。

调查中的取证人员应具有辨析电子证据的功能,并应谨慎行事,以避免证据丢失和证据的破坏。

第三 , 我们将丰富取证工具 , 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研究机构的取证压力 , 公共安全机构建立一定的网络证据在研究室进行分析与探究,进行针对网络犯罪的证据收集和应对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并且可以利用相关软件选取出更加有效的证据和防范的软件进行证据的保全,另外还可以创建合适的网络专家库,从中可以及时的获得技术的帮助。

第四是加强公民意识建设,建立公平保护和保全证据的制度。

应教育公民如何合法的保护有关人身、财产安全的交易,或者保全在网络中的交流互动的记录、朋友圈等一些动态的证据,提高公民的网络证据保存意识。

(三)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第一、行政法规的完善。

首先要明确定义网络传销的相关概念和具体类型,将网络传销列入监督管理中,并在管理网络的执法程序、法律责任等层面进行更加明确的划分。

有助于工商、公安部门进行监管、执法,提高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其保持正常网络营销以及提供合法的权益。

第二,
对刑法等法条的完善:网络传销迅猛的势头会对经济的秩序和社会的安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寻常的手段并不足以抑制网络传销,应从源头控制、示范、阻止、应用刑罚。

第三,设定一些其他法律规定。

公安和工商部门必须修改和完成处理网络传销相关案件的工作流程。

对具体程序和所实施手段进行规范,促进相关工作人员更加有效、规范的进行安检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袁家韵,叶子鹏 . 网络诈骗犯罪的侦查困境和破解对策分析—基于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现实考察 [J]. 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2).
[2] 潘子文,胡莹莹 . 关于网络证据保全公证的探讨[J].. 法制与社会,2015(26).
[3] 郝一萍 . 网络上那些疑似传销的电商 [N]. 新金融观察,2016(7).
[4] 熊纬辉 . 微商视阈下的网络传销危害及其防控[J].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5(4).
[5] 陈斌,刘炳兰 . 微商营销模式下传销危机及其法律规制探析[J].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