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

合集下载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要概念汉英对照(一)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重要概念汉英对照(一)

2.能源综合⽣产能⼒(亿吨标准煤)Overall energy production capacity (100 million tons of standard coal)(⼆)科技前沿领域攻关Tackling key problems in fronti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 新⼀代⼈⼯智能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前沿基础理论突破,专⽤芯⽚研发,深度学习框架等开源算法平台构建,学习推理和决策、图像图形、语⾳视频、⾃然语⾔识别处理等领域创新。

Make breakthroughs in advanced basic theories, research and develop dedicated chips, build platforms for open-source algorithms such as deep learning framework, innovate in learning reasoning and decision-making, images and graphics, voice and video, natural language recognition and processing, and other fields.2. 量⼦信息Quantum information城域、城际、⾃由空间量⼦通信技术研发,通⽤量⼦计算原型机和实⽤化量⼦模拟机研制,量⼦精密测量技术突破。

Research and develop metropolitan, intercity, and free spa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produce general quantum computer prototypes and practical quantum simulators and make breakthroughs in quantum 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3. 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s集成电路设计⼯具、重点装备和⾼纯靶材等关键材料研发,集成电路先进⼯艺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微机电系统(MEMS)等特⾊⼯艺突破,先进存储技术升级,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发展。

本溪高新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本溪高新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本溪高新区新型城镇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数字高新区,推进绿色智慧园区建设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建设数字辽宁、美丽辽宁的总体部署,把智慧城建和绿色发展作为高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强化智慧城市应用示范,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城发展的深度融合。

同时,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健全绿色发展机制,做好园区碳达峰相关工作。

完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广泛布局立体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的感知网络与智能应用终端,形成“云-网-端”万物互联的智能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持续提升城区网络覆盖质量并向下延伸,逐步覆盖乡村和重要高速、省道。

重点推进中国移动云节点项目建设,打造数据互通、算力共享的高新区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传统基础设施向融合基础设施转变,建立感知设施和物联专网统筹建设机制,按照统一标准规范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部件的智能互联,完善传统基础设施“末梢神经元”。

加强对包括水、电、气、热管网,以及道路、桥梁、车站等设施的感知化与智能化改造,重点推广“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系统和终端建设,统筹部署气温、雨量、液位、流量、水质等“海绵城市”感知监测设备。

强化智慧城市应用示范。

谋划建设智慧医院、智慧街区等示范项目,将园区打造为开放式智慧场景孵化器。

重点围绕社会保障、健康医疗、文化教育、养老服务、家庭社区、公共安全、交通服务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智慧应用建设,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新体系。

深化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新模式。

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在市政管理、治安防控、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等社会管理领域形成智慧应用体系,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

“十四五”时期,高新区应以降碳减排、降低能耗为发展主旋律,着力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入驻。

无锡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无锡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

无锡市生态环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美丽无锡”建设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促进资源、环境、生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入贯彻长江经济带建设新要求,推动经济与生态互动共融,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持续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统筹推进太湖生态保护圈、江阴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和宜兴生态保护引领区“一圈两区”建设。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加大力度治理长江岸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清理整顿、化工行业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沿江地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实施长江两岸及入江河道生态绿化、入湖入江排污口整治工程,推进滨江、滨水湿地和生态廊道建设与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树造林建设有机协同,打造最美滨江岸线。

持续推动沿江产业结构调整。

强力推进重化工业整治提升,更大力度推动沿江重化产能转移,严禁在长江干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

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加大沿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推动企业改造提升,坚决淘汰低端落后产能,培育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实现沿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联动发展。

加快沿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支持无锡(江阴)港融入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与港口物流战略联盟。

发挥无锡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优势,联合长江上中游城市共同提高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协同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共建共享。

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加大沿江地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加强全方位对外开放,融入全省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

推动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强全域全要素管控,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2023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需科目考试答案(98分)

2023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需科目考试答案(98分)

2023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需科目考试答案(98分)1、在全球范围之内,基于人类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形成价值,进而产生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与环节的企业网络,我们称之为()。

A、全球产业链B、全球供应链C、全球空间链D、全球价值链2、广西将在“十四五〃时期建立健全市县金融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地方金融监管平台。

A、正确B、错误3、"十四五〃时期,广西全面推进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推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升级发展。

A、正确B、错误4、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

A、正确B、错误5、中国的GDP未来肯定要超过美国支撑中国GDP超越美国的一个重要基础是()。

A、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建立盟友体系B、在大国博弈过程中,尽快瓦解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形成的盟友体系C、在大国博弈过程中提高外汇储备D、在大国博弈过程中,产业链结构重组6、"西班牙替代葡萄牙,成为殖民大帝国。

后来,受西班牙统治的()崛起、独立,逐渐替代西班牙,该国当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A、英国B、美国U荷兰D、法国7、价值链是从()层面讲,企业在市场上提供商品和服务,通过不同的生产流程创造价值。

A、商品B、企业C、国家D、服务8、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要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A、正确B、错误9、要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加大对革命老区、()、基础薄弱的人口大市教育发展支持力度。

A、少数民族聚居区B、旅游景区C、港澳台D、边境地区10、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乡村风貌发生根本性改观,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促进()。

A、农业高质高效B、乡村宜居宜业C、农民富裕富足D、城乡一体化发展11、广西将推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提质升级"六个一流"重大工程,其中“一流品牌〃主要包括()。

A、宜居桂林B、养生桂林U桂林有礼D、桂林有戏12、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施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示范工程要求,基本建成〃四区一港”和引领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试验园区。

2022天津公需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新变化与新提法

2022天津公需课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新变化与新提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新变化与新提法1.“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0分)A.金融B.房地产C.要素市场D.垄断行业我的答案:A√答对2.“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推进以()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

(3.0分)A.党B.人C.政府D.企业我的答案:B√答对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数字货币研发。

(3.0分)A.稳固B.稳健D.稳妥我的答案:D√答对4.“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8%提升至()。

(3.0分)A.9%B.10%C.11%D.12%我的答案:B√答对5.冯颜利研究员指出,我国义务教育应由9年转为()。

(3.0分)A.10年B.11年C.12年D.13年我的答案:C√答对6.“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

(3.0分)A.全面B.高效D.重点我的答案:A√答对7.“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3.0分)A.开放B.共享C.制度D.创新我的答案:D√答对8.“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要达到()。

(3.0分)A.9件B.10件C.11件D.12件我的答案:D√答对9.“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

(3.0分)A.60%C.70%D.75%我的答案:B√答对10.中国共产党是在哪一年成立的?(3.0分)A.1920年B.1921年C.1922年D.1923年我的答案:B√答对1.“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龙岩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龙岩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龙岩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新动能,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区域创新能力达到全国创新型城市中等水平。

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科技创新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行动,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一、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

加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创建一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园区创新要素集聚。

围绕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光电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技术领域,建立产业重点攻关技术目录,推进一批科技重大专项、重大平台、重大工程。

围绕产业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预备队”,提升紫金矿业、金龙稀土等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创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

深化区域创新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重大研发机构,支持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联盟、产业创新中心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在市外设立研发机构等“创新飞地”。

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完善高技术企业成长加速机制,大力培育“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发展一批活跃的科技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群体,培育壮大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

完善企业研发投入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自主或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扩大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高水平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三、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发挥科技载体支撑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着力突破有色金属、机械装备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努力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平台 公需课多选题

安徽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培训平台 公需课多选题

“三医联动”是指()。

✔答案正确• A.医疗• B.医药• C.医保解析: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

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有哪些具体建议?()正确答案(A.B.C.D.)• A.完善功能.集中集聚• B.建设平台.优化环境• C.体制创新.开放合作• D.强化服务.辐射带动解析:完善功能、集中集聚;建设平台、优化环境;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强化服务、辐射带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考察涉及()。

正确答案(B.C.D.)• B.南通• C.扬州• D.南京解析:总书记在江苏的考察涉及到了南通、扬州、南京这些地方。

长江经济带要()。

正确答案(A.C.)• A.共抓大保护• C.不搞大开发解析:长江经济带,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关于长三角区域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有()✔答案正确A.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B.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C.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D.以市场一体化发展为基础,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解析:在规划里面,是这么对长三角区域进行评价的,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以市场一体化发展为基础,推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6.长三角区域的外延扩展包括()。

✔答案正确• A.上海都市圈• B.长三角城市群• C.沪苏浙地区• D.长三角经济区解析:上海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苏沪浙地区、长三角经济区。

7.国内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素包括()正确答案(A.B.C.D.)• A.原生的生态环境• B.舒适的旅游设施• C.周全的旅游服务• D.特色的文化娱乐解析:国内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素包括原生的生态环境、舒适的旅游设施、周全的旅游服务、特色的文化娱乐。

清远市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

清远市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

清远市社会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进一步深化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加大住房保障供给,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级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加快发展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职业)年金为补充、个人储蓄性养老和商业养老保险相衔接的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坚持应保尽保原则,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社会保险法定人群全覆盖。

全面落实社保转移接续制度,规范社保基金管理。

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制度,持续推进城乡居民重大疾病保险。

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探索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保障方式。

落实失业保险制度,规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推动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

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支持发展商业保险。

完善社会救助福利体系。

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提高特殊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水平。

建立城乡低保标准、特困人员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完善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实施大病关爱惠民政策,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帮助困难群众化解突发性、临时性困难。

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健全救助管理安置工作长效机制。

加强对失能失智失独老年人照护。

实施“广东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加强对残疾人、孤儿等人群的关心关爱,全面开展贫困学生资助工作。

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和慈善事业,统筹推进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推动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

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需定建原则,在国家统一政策目标指导下,因地制宜发展公租房,切实提高公租房供应能力。

完善常态化公租房申请受理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简化申请审核手续和程序,做到符合条件的城镇住房困难家庭随时申请、及时受理。

进一步推进租赁补贴发放工作,结合市场租金水平,逐步提高补贴标准,通过实物保障和租赁补贴,对城镇符合规定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无房外来务工人员应保尽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深度参与区域一
体化合作
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更高水平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争当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力军,努力在新发展格局中成为特色节点城市。

(一)深度参与区域一体化合作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价值高地。

全面加强与长三角城市深度合作,释放交通区位、产业合作、绿色创新、创业生活等方面价值潜力。

以“轨道上的湖州”为牵引,参与都市圈同城化交通网建设,发展枢纽经济,打造交通枢纽价值高地。

推进长三角产业合作区建设,努力打造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样板,打造产业合作价值高地。

共建共享长三角一体化生态大花园,加强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紧密联动发展,协同推进绿色科技和绿色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发展价值高地。

共建长三角绿色认证联盟,推进试点先行区建设,
促进成果应用。

吸引沪杭地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我市延伸布局,设立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实现公共服务“同城待遇”,打造宜居宜业价值高地。

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

全方位、深层次参与上海“1+8”大都市圈建设,着力打造上海大都市圈的西翼门户。

深度对接上海“五大中心”建设,纵深推进科技、金融、航运、贸易等方面合作。

共建沪湖绿色智造创新廊道,探索“飞地”产业园区、联合创新中心(基地)共建新模式,高质量打造G60科创走廊北翼核心带。

积极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加强与上海自贸区及新片区、虹桥商务区等战略载体的联动。

推进长三角绿色智造联动发展南浔合作园建设。

深度参与全省大湾区和大都市区建设。

全面落实省“大湾区”“大都市区”战略,协同推进杭州都市圈建设,共建大运河文化带。

推进杭湖一体化进程,联动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建设杭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

深化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合作,承接杭州都市圈产业外延功能溢出。

积极协助承办杭州2022年亚运会,做好设施配套和服务保障。

加快推进嘉湖一体化,深入实施“五个一”标志性工程,加快练市—乌镇嘉湖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

紧密协作环太湖经济圈。

全面加强与苏锡常合作,共建环太湖高质量发展城市圈。

深化产业科创联动,加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创新领域协作,打造区域性产业集群。

深化环太湖高校联盟建设,开展跨区域产学研合作,共建科创共同体,合力打造环太湖科创湾。

共建环太湖生态文化旅游圈,协同开展古镇、滨湖、乡村等特色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目的地。

落实太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机制,推动长三角生态环境协同立法。

加强地区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进一步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山海协作等各项对口工作,持续打响“白叶一号”茶苗扶贫、“湖羊致富”工程等湖州对口工作品牌。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合作,鼓励港澳台资企业来湖投资,为港澳台人员来湖就业创业提供便利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

湖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平台打造工程
(二)增强循环畅通能力
积极参与国内大市场建设,引导特色优势产业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化生产。

鼓励行业头部企业整合产业链条,融入国家和长三角产业循环、供需循环,提高在区域供应链中的位势和资源配置能力。

引导企业加强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

优化内外联动,打造“湖州展览馆”,培育一批内外销并行企业。

加快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建设,畅通铁公水多式联运,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长三角区域性物流高地。

(三)打造消费热点城市
全面推进消费扩容提质。

注重需求侧管理,健全消费促进体系,统筹发展实物商品和服务消费、线上和线下消费、城市和乡村消费,增强消费基础性作用。

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消费提质扩容。

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繁荣夜间经济,培育“南太湖五彩之夜”品牌。

建设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市,促进线上消费平台健康发展。

完善消费金融体系,打造“移动支付城市”。

落实和完善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

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市场秩序监管,完善消费权益维护体系,打响“放心消费在湖州”品牌。

到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2000亿元。

优化消费服务新场景。

优化商业布局,推进重点商圈、步行街、商业街融合发展,争创省级高品质步行街建设试点。

持续办好湖州商品交易会。

推动社区商业创新发展。

加快建设“5
分钟便利店+10分钟农贸市场+15分钟超市”便民生活服务圈,打造新零售示范标杆城市。

统筹布局城乡新型消费网络网店,推进电商、快递进乡村,开展现代商贸特色镇和商贸发展示范村建设。

(四)拓展有效投资新空间
优化投资方向。

实施“515”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适度快于GDP增速。

优化投资结构,鼓励和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科技创新、现代产业、交通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五大领域,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交通水利能源工程“两新一重”建设,全面提升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推进“六个千亿”产业投资工程,创新央企对接、招引外资外智等工作机制,促进民资、国资、外资稳步增长。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用地、用能、资金等要素配套支撑。

围绕项目“双进双产”,完善“五未”项目处置长效机制,加强项目全周期管理。

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推动工程云建设和运营,规范推进工程总承包。

创新投融资机制。

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保险资金作用,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企业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等引导。

积极参与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进一步拓展重大项目境内外融资渠道。

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投资和
建设管理,规范有序推进PPP模式。

从严管理政府投资项目,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

实施“515”扩大有效投资行动
(五)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深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全面加强国际投资贸易合作。

高水平建设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知识与创新中心。

推动全市行业头部企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加大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企业向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高端跃升。

鼓励发展境外工程承包业务,支持企业参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搭建湖州境外投资服务平台,为境外投资提供风险预警、国别(地区)风险评价、投资项目评价、境外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切实维护企业海外投资利益。

高水平举办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
世界乡村旅游大会等国际性活动。

加强与国际友好城市的联络交往。

建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

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加大海外招商力度,瞄准世界500强、国际行业领先企业,招引一批支撑性、引领性高端外资和人才技术项目。

建设一批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全力推进中美(湖州)、中德(长兴)、中韩(吴兴)、浙澳(安吉)、中欧(德清)等国际产业合作园建设。

创新外资利用方式,鼓励境外投资者以并购、融资租赁、境内股权出资等方式投资,支持本土企业通过境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展使用外资渠道。

“十四五”期间,力争累计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10家。

建设长三角新型贸易重要枢纽。

主动承接上海自贸区辐射,主动融入浙江自贸区扩区进程,高质量建成自贸区湖州联动创新区。

推进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推动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优化贸易地域和产品结构,巩固纺织、家居等传统产业外贸份额,推动高附加值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出口自主品牌建设。

实施数字贸易专项行动计划,大力发展数字贸易。

大力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和一般贸易方式融合发展,深化“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模式,布局建设一批跨境电商园区基地和公共海外仓。

深入发展服务贸易,支持对外贸易、中非
经贸港等专业综合服务贸易平台建设,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积极扩大进出口,到202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重达到4%以上。

(T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