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合集下载

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真善美情感教育[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真善美情感教育[论文]

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真善美的情感教育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如通过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局部和整体、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认识以及对生物进化论和生态学的学习,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通过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的了解,增强学生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操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即在情感目标中强调了对学生真善美情感的培养。

生物教学情感教育美庄子曾说:“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真理”。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学科,其中自然蕴含着万物之“真善美”。

一、生物科学中蕴含科学的真善美1.真实生命结构的协调美生物科学是揭示生命奥秘的科学,客观上每一种生物都是自然界的杰作,但我们人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时,可能会觉得有些生物很丑陋很可恶。

例如,有的同学一听病毒、细菌就赶紧皱眉摇头,因为联想到自己曾经因它而生病受苦。

事实上,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身上真实的体现着生存所需各种特征,显示着与特定环境相适应的美,同时又那么地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单纯和无辜。

它们的存在还具有着一定的生态价值,为维持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作着贡献。

在我们教材上还通过将微生物的电镜照片与模式图的共同展示,让学生形象的理解细菌病毒等生物的形态结构,从而感受到生物结构的统一美。

2.艰难求真过程的意志美生物科学,是由概念、原理及其论证所形成的科学体系,是生物学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过程建立起来的。

生物学家的探究过程是以审美心理为向导的,如dna 分子结构模型的建立、遗传基本规律的发现都是如此。

我们教材通过“科学家的故事”栏目向学生介绍一些科学史上的重要发现和发明的过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每一次生物学发现和技术的突破,都包含着科学家们求真求实、百折不挠的人格美和科学发现过程的思维美。

3.事实求是的品质美教材中除了介绍科学家们在科学领域中的成就外,更将一些伟大科学家客观的对待自己理论缺陷的诚实态度展示给学生。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论文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培养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是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

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重视和关注了情感领域的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优化。

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

列宁也曾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

”情感教育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应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一、情感教育目标的确定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指出:学生是带着原先的认知和情感特点来接受教学的,因此教学不仅要有认知目标,也要有情感目标。

根据生物教学的具体情况,生物情感教学的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生物学。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情绪背景,让学生处于兴趣、饱满、振奋的情绪状态之中。

二是要使学生在接受生物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各种积极情感和高尚情操。

三是要让学生对生物学习活动本身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好学、乐学的人格特征。

二、情感教学的调控择优采用教学形式。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条件下,教师是否善于在课堂上建立精神上和心理上的良好气氛是起着巨大作用的,在良好的气氛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特别有成果,就会达到可能的最优效果。

”生物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形式,以满足学生在特定教学情景中的需要,产生相应的积极情绪体验。

我认为以下几种方法均可以调控教学中的学生情感。

(一)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是形成良好教学氛围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要注意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的设置要不能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现有的学习能力相适应。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又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如生物复习课,单靠教师的讲评,很多时候会使学生感到疲劳并产生厌烦情绪,教学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学,不但能激活思维,展现个性,还能拓展知识领域。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实践探索[摘要]情感教育是生物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应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文章探讨了目前高校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体验,它伴随着人的认知过程而产生,同时又对人的行为起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

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态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利于保持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目前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现状1.过于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忽视了情感因素的作用。

基础教学改革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已经上升到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同等重要的维度来研究与实施,而在高等教育中教师对情感教学的重视还不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情感的现象。

大学教育强调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然而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着他们在情感上仍有着很强的需要,在学习上同样需要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加以调动和引导。

高校的生物教学课堂内容繁多,每节课都涵盖教材十几页、甚至几十页,教师习惯将知识准确、连贯、有条理地传授给学生,而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受,极易造成课堂气氛压抑、沉闷,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

2.教师的情感投入偏少,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情感投入不仅影响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认知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感投入多时,学生便更加喜欢这位老师及其所教授的学科,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目前,高校生物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时间较少,更谈不上促膝谈心。

另外,专业教师很少指导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情感投入明显偏少,结果导致师生之间感情疏远,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也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效果大大降低。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与价值观教育南京市上元中学吴丹摘要:初中生物教学中每一节内容都有相应的情感教育目标,如何处理这些内容,合理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去,是一节成功生物课的重要标准之一。

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出现的几种情感与价值观,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情感教育、生命意识、健康意识、实事求是的精神、创新意识、科技意识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新研制的初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的涉及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如何处理好这些情感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合理地进行渗透教育,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成为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这里主要表现在:一、珍爱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自然进化的结果,是自然进化的最高表现形式。

地球上的每一种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珍贵、伟大的。

而现在青少年中有不少人的生命意识淡薄,出现了一些随意攀折花草、虐待动物,打架斗殴甚至自杀、他杀的举动,无视于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如何在初中阶段培养他们珍爱各种生命的意识,也成为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教学《生物的起源》一节时,用多媒体展示生命产生的历程,体现进化过程中环境的任何一点改变都有可能将某种生命扼杀在摇篮之中,由此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

生命产生后,物种的延续还需要个体的繁殖,在初中生物中也有关于植物、动物和人类的繁衍后代知识的介绍。

在教授《精卵结合孕育新的生命》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殖,每次参与受精作用的精子有一亿左右,最后通常只有一个最健康、最具生命活力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母体中发育成熟,通过分娩一个小生命才来到世界。

由此使学生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应该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在教授《植物的开花结果》时,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植物为了繁衍后代在花和果实上出现的不同特点,所有开花、传粉、受精、结果和萌发中的任何一环如果出现了差错,植物都不能顺利地繁殖后代,由此让学生理解即使是一种普通的植物也不应该随意去践踏,每一个人都应该有珍爱自己和其他各种生命的意识。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

分析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要:生物课是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学科,主要是对生命和自然的研究。

初中时期正好是一个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改善初中生物课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融入情感教育。

本文对情感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运用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生物关键时期自然情感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70-011 情感教育的内涵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能够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想,使学生不再是简单而机械的学习工具,在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也同样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身的一份贡献。

在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可,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情感教学一般针对的是课堂的气氛,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为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使教育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如果把情感教育从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之中解脱出来,而把它作为一个教育的工程。

教师在课堂中教授的知识将不仅仅是学生应对考试的一种得分工具,而把课堂当作为学生传道解惑的场所,为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如何能成为一个对社会发展有益处的人,做到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情感教育,简单的说就是教师在上课,把自己的思维情感融入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与学生良好的交流机制,改变学生对上课、对学习的这种抵触心理,让学习变成学生的一种愿望,而不是一种负担,只有这种方式,才有利于学生个体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才会更加积极。

2 把情感教育融入到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优质的教育的前提是,要有适当的学习环境,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需要学生和老师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老师在环境的建造方面起着很重要的引导作用,要穿着规定的衣装,并且提前准备好生物课所需要的各种仪器和资料,让学生一进入课堂就可以感受到生物学特有的神秘的氛围和气息。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反映。

它即是意识活动的动力,又是在社会活动中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素质教育走进生物课堂的今天,教与学的过程应该伴随着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情感去熏陶、感化和塑造学生,使学生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掌握生物学知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下面,笔者结合中学生物教学实践谈几点情感教育的感受:一、教学情感的酝酿在整个教学工作中,备课是酝酿情感的重要一环。

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吃透大纲精神,对教材内容融会贯通,还要研究施教对象——学生的个性特点。

每个学生有不同的理想和情感,不同的认识和态度,不同的兴趣和需求。

因此备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钻研教材的感情色彩与表达方式,把握和调度课堂教学的感情气氛。

比如,运用什么语言(包括语气、语态),才能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怎样根据学生面部表情和行为变化的反馈进行适度调节?对此,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应充分考虑学生多方面的要求和心理、生理特点,注意在课堂及课外活动中,加强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从而发现学生情感生成的敏感点。

在教学情感的酝酿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应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充满热爱之情、敬业之心,在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课外活动中投入十分的心血和汗水。

教师情感真挚、浓烈,学生才会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常言道: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充满爱心的教师眼里奔涌出来的是强大的感染力。

二、教学情感的投入教师的情感具有感染性,一方面它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知活动,也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当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笑容、亲切自然,那种亲和、热情的情绪就会立即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心理产生一种轻松愉快、自然和谐的情感,营造成积极的情绪和愉悦的心境。

教学中,面对学生期盼的眼神、关注的心理,我常以与主题相近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强化学生的兴奋感。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 好 学” 和 “ 乐学 ”都带有 情感 因素 ,
而 “ 乐 学 ”被 认 为是 治 学 的 最 高 境 界 。
的心理素质 和思 想道德 品质 ,才 能真
正 地 面 对 未来 的挑 战 。
二 、 生 物 学 教 学 中渗 透 情 感 教 育
的 基本 途 径
教 师要想让学 生 “ 乐学” ,就 必须 在枯 燥 的知识 上赋予 自己丰富 的情感 ,把 自己渊博 的知 识 ,形 成 自己 的思 想 ,
以提高学生 的学 习效率 ,也 可 以降低
学 生 的 学 习 效 率 ,只 有 中 等 强 度 的 愉
物教学 中实现情感教育的教学 目标。 ( 一)建立 融洽的师生关 系 ,形成 积极的情感体验 良好 的情感 建立 在新 型 的师生 关 系上 ,新 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 、民主 、 和谐 的 关 系 。这 就 要 求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复 习 模 块 中 ,学 生 先 自己 归 纳 ,然 后 学 习 小 组 交 流 ,最 后 每 个 学 习 小 组 推
情 感 作 为 非 智 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 素 的 重 要 组 成
教育 。例如 ,当教师带 着赞美 和 自豪
的感 情 ,讲 述 我 国 在 世 界 上 率 先 人 工
部分 ,是人 们对 客观事 物产 生的态 度 体验 ,这种 态度体 验可 分为 积极 的态 度体验 和消 极 的态 度体 验 。对 于教 学
举 一个 学 生利 用 实 物 投 影 仪 进 行 展 示 ,通过学 生 的讨 论 、争 论 、辩论 等
形 式 ,把 “ 有 丝 分 裂 和减 数 分 裂 ” 相
关 的知识整 合到 一起 ,形 成 知识 网络

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生物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运用
授 . 师 可 以 有 意 识 地 激 发 学 生 热 爱 和 教
四 发 学 生 热 爱科 学 之情 激
作为 中学教师 . 我们 的任务不仅仅是 传 授学生单纯的学科知识 , 还包括培养学 生 健康 、 正确 的情感 观念 这就需要 我 们结合 自身所教学科 的特点 . 正确适 当
地 对 学 生 进 行 情 感 、 想 观 念 的培 养 教 思 育。 生 物 学 是 一 门 生 动 有 趣 而 又 非 常 实 用 的 自然 学 科 . 教 学 过 程 中 . 很 存 应
境 的思 想 观 念
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 绝大部分 中学 生
的 生 活 几 乎 都 是 在 封 闭 式 的 学 校 里 与 书 本 一 起 度 过 的 . 就 意 味 着 中学 生 情 这 感 价 值 观 的 形 成 建 立 . 大 程 度 上要 受 很 到 学 校 教 育 和 书 本 知 识 的影 响 所 以 .
中学 生 正 处 于 大 脑 发 育 的 黄 金 时
取向。

每 一 个 物 种 都 是 一 个 极 为 宝 贵 的 基 因
段. 他们在 学习 的过程 中 , 不仅 获得 了 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 . 同时也使 自己的 思维得 到 了训 练 .建 立 了科学 的世 界
二 、 养 学 生 懂 得 感 恩 . 会 回报 培 学 种 子 的 萌 发 . 物 的 生 长 . 是 一 植 这 种 宁静 的 生 活 : 物 的种 内互 助 以 及 对 动
感 恩
米等许 多农作物 , 让其也 能够 具有固氮
的功 能 :从 微 生 物 的 发 酵 可 以 知 道 , 我
们可 以通过人为定 向改造微生物 . 使之
能迅速 生产 大量 人类所 需 的各类 生物 产品: 而免疫学 告诉 我们 . 目前人 类仍 不能彻底治愈危 害全球的艾滋病 : 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作者结合多年的生物教学工作心得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关键词】生物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在新一轮课改中,生物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课程目标。

情感教育是生物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庄重视将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28-02
1 用爱心搭起沟通的桥梁
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

富有爱心的教师是很受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学生的爱戴。

著名教育家夏乞尊这样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也逃不了一个空虚。

”这便是爱在教学中的价值。

正因为教师有爱心,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依赖,走进学生的思想深处,这样就更有利于在互信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

教师应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

今年我担任我校高二年第二进度班的教学,在高二上学期刚开学的一段时间,学生由于刚经历文理科分班,又经历第一、第二进度班的分配。

大多数的学生都是有情绪的,他们此时有些彷徨,不自信,
面对这些情况,我并没有急着去完成新课的教学,而是每天带着一个好心情走进课堂,和他们分析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打开他们的心结,重新燃起心中的希望之光。

2 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1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万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

”爱国主义是每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栽培作物的悠久历史,讲授祖国古代生物科学成就,使学生热爱祖国,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讴歌新中国成立后在生物科学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点燃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与火。

我在给学生上第一节生物课时,给学生介绍了“我国克隆羊培育成功”,我国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走在世界生命科学的前列,以及“我国两位博士后移植小草抗旱基因培育旱稻获得成功”等科研成就。

激励学生向这些生物科学家学习,刻苦钻研生物知识,树立远大目标。

在讲“遗传和变异”时,介绍袁隆平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获世界金奖,1988年“种子太空旅行”后选育的高品质、高产的蔬菜粮食品种等;讲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郑萌珠已于2007年考上了西安西京大学;讲“免疫”时,介绍我国医学保健的飞速发展等。

通过介绍,使学生看到我们祖国的发展前景,立志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学生乐学,成绩自然会提高。

2.2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境
保护意识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威胁。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并且还在不断减少,使学生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的紧迫性;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必要性。

把发生在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多起事件,巧妙地引入课堂,利用这些事件来进行生物学科的德育渗透。

例如,介绍近几年我国北方沙尘暴频频发生,太湖暴发了大范围的蓝藻过度繁殖的现象。

运用这些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来进行教学,并由此自然而然地渗透保护环境的德育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树立生态学观点,增强环保意识。

2.3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在遗传物质具有特异性特点的教学中,告诉学生,每个生物个体都几乎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并不能用成绩去作为衡量能力的唯一标准。

从而让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也可以找到自信的根基。

在介绍受精作用时,引导学生从受精作用的知识角度去认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实际上是一个奇迹。

它的概率只有几千万分之一,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时间
的宝贵。

2.4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科学态度教育
科学态度是“面对实际问题,能够遵循事物本身的脉络,实事求是,做出正确反应的倾向”。

科学态度的培养应贯穿于科学研究过程的每一环节及每一教育活动中。

在教学中结合生物科学史的教学,以及科学家片断事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精神的教育。

通过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和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2.5在生物教学中渗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当今社会,早恋、抽烟、喝酒、上网等许多不良行为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这需要教师适时地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

在这方面,生物教师显得尤为重要。

中学生物有有关青春期教育的知识点,教学中往往一闪而过或忽略不教以及让学生自己阅读的现象却不少,学生不能从正规的途径获取性知识和正确健康的性心理,就容易发生问题,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影响学生成绩。

所以,在学习“遗传和变异”以及“激素调节”时,我抓住契机适时地给学生传授一些性教育知识,让学生在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破除了学生在性问题上的神秘感,改变了对性的无知与困惑,使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性心理。

除此之外,我从生物学的角度给学生讲吸烟、喝酒的危害,发现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学生改掉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提高了学习成绩。

3 和学生建立和谐,互信的关系,学会尊重学生
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

信任学生就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这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大多成绩优异的学生对本学科老师充满挚爱和尊敬,因为喜欢老师所以喜欢这个学科的大有人在。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对老师多少有厌恶,抱怨的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生物教学工作中去,教师对自己所教生物学科有着浓厚兴趣、深厚感情,以饱满的、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这样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勇克困难,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铺平道路。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生物教师要善于挖掘生物知识体系中的思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乐学、好学、会学。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能力陶冶品德。

我想春华秋实,每个人在付出汗水的同时,也将会收获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用心去教诲学生,用爱去培育学生,那将无愧于
我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