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设计建设整体方案

数据中心设计建设整体方案
数据中心设计建设整体方案

数据中心

设计建设整体方案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4

1.1概述4 1.1.1概述4 1.1.2工程概述说明4 1.1.3设计原则4 1.1.4建设内容实施5 1.1.5设计依据5 1.1.6引用标准6 1.1.7设计指标7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9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9 1.2装饰装修工程11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1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1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4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15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15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16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17 1.3.4供配电设计17 1.3.5电池18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18 1.

4.1设计依据18 1.4.2设计目标19 1.4.3设计范围19 1.4.4新风系统19 1.4.5排烟系统19 1.4.6风幕机系统20 1.5精密空调系统20 1.

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0 1.6防雷接地系统21 1.

6.1需求分析21 1.6.2系统设计22 1.7综合布线系统23 1.

7.1系统需求分析23 1.7.2机房布线方案23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24 1.8门禁系统24

1.8.1需求分析24 1.8.2系统设计24 1.9机房视频监控26 1.9.1项目概述26 1.9.2设计原则26 1.9.3总体目标27 1.9.4设计依据27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28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0 1.10.1概述30 1.10.2设备监控分析30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31 1.10.4设计依据32 1.10.5设计原则32 1.10.6系统选型32 1.10.7系统组成33 1.11机柜系统34 1.11.1设备机柜技术要求分析34 1.12消防系统35 1.1

2.1七氟丙烷灭火系统35

1.机房设计方案

1.1概述

1.1.1概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完善和集成,智能计算机房的发展趋势已成为现实。它变得越来越明显。

当前的智能机房正在摆脱仅依靠房屋和管道等硬件来评估其质量的简单模型,而逐渐转向着重于基于各种因素来评估机房综合水平的模型系统级别。

数据中心计算机室是数据功能的主要场所。如果没有设计优化,配置合理,性能稳定的机房系统,就很难保证机房的正确位置,水平和等级。另外,一个好的机房系统不仅可以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为机房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提供有力的保证。

作为一家在电子工程领域已经成熟和发展的公司,我们要感谢您提供这次难得的机会来展示我们公司多年技术实践的成就并提供一整套的解。

本技术提案是在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为将来的管理中所涉及的基本计算机机房系统设计的。

1.1.2工程概述说明

数据中心机房按B级机房标准设计。本次将该机房分割成主机房、电源室、监控室。本工程包括含UPS系统、精密空调系统、机柜系统、供配电系统、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接地系统、消防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以及装饰装修等机房工程的方案设计与施工。

1.1.3设计原则

1 规范性原则

中心机房在规划、设计、建设过程中,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国家有关

规范标准。

2 可靠性原则

为了确保计算机室中设备和系统的正常运行,计算机室中的电源,网络布线,空调系统等应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以确保电源和空气的连续性。空调供应,并且绝对不能有单点故障。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例如地震,洪水,火灾,啮齿动物和害虫。因此,在计算机房和屏蔽系统的规划,结构设计,配电系统设计以及日常维护方面,要进行专业可靠的设计和施工。

3 先进性原则

机房应采用国际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满足机房当前的业务需求,兼顾未来的发展和扩展,并适应信息化和高速数据传输的快速发展需求,使整个系统保持先进技术并在一段时间内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

4 安全性原则

在机房各项系统的规划和建设上应特别注意其安全、保密方面措施的应用和实施。

5 环境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和发展始终是人类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21世纪机房的建设,有必要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加强环保措施,采用绿色环保材料,才能真正体现现代机房的风格。1.1.4建设内容实施

1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数据中心机房

2 工程范围:

机房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机房装饰装修、机房电气及防雷接地、、机房综合布线系统、机房消防系统、机房安防系统、机房环境监控报警系统、UPS不间断电源系统、精密空调系统、机柜、设备承重及设备通道处理、UPS电源室等。

1.1.5设计依据

?1. 建设方提出的需求文件。

?2. B级数据中心机房选址

机房在多层建筑或高层建筑物内宜设于第二、三层;

水源充足、电子比较稳定可靠,交通通讯方便,自然环境清洁;

远离产生粉尘、油烟、有害气体以及生产或贮存具有腐蚀性、易燃、易爆物品的工厂、仓库、堆场等;

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

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无法避开强电磁场干扰或为保障计算机系统信息安全,可采取有效的电磁屏蔽措施;

机房的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应具有适当的灵活性,主机房的主体结构宜采用大开间大跨度的柱网,内隔墙宜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主机房净高,应按机柜高度和通风要求确定。宜为2.6~3.5m。

机房的楼板荷载可按5.0~7.5kN m2设计。

机房主体结构应具有耐久、抗震、防火、防止不均匀沉陷等性能。变形缝和伸缩缝不应穿过主机房。

主机房中各类管线宜暗敷,当管线需穿楼层时,宜设计技术竖井。

机房围护结构的构造和材料应满足保温、隔热、防火等要求。

机房内做好防火、防尘、防水、防鼠及保温处理。

1.1.6 引用标准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B/T2887-2000)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 3003-93)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GB 9361-88

《计算站场地技术条件》(GB2887-89)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 6650-86

《防静电活动地板通用规范》(SJ/T10796-200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43-97)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J54-8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防范》(GB50343-200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T 50311-20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308-2001)

《建筑采光设计规范》(GB/T5003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T70-94)(GA/T74-94)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用不间断电源——UPS

1.1.7设计指标

本机房为数据中心机房数据交换中心,必须保证5年的先进性和10以上的可用性。

a、依据相关要求,根据数据中心设备的具体情况,本设计的机房环境条件如下:

主机房开机时:温度: 23±1℃相对湿度: 40%- 55%;

主机房停机时:温度: 5---35℃相对湿度: 40%- 70%

洁净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0.5μm的尘粒数,少于18000粒。

b、机房的设计和施工,应按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原则进行,设计建设一流计算机机房。

c、机房设计及施工应保证计算机机房以安全、节能、易管理、环保的原则运行,其中必须将安全作为最重要的因素予以考虑。

d、综合技术指标:

环境等级:A级(温度、湿度、洁净度);GB 50174—2008《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电源等级:一级负荷;

供电质量:A级。参见《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装修材料:难(阻)燃、抗静电、防尘、无毒、无刺激;

照度:平均照度≥500LX;应急照明≥40LX;

室内正压:维持10~20Pa。

e、本机房的建设,应做到各子系统的有机结合,做到使用简单、管理方便,维护便捷。

机房分区功能合理规范,建筑平面和空间布局具有适当的灵活性,机房各房间的划分和布置既满足机房工艺流程的需要,又满足机房消防防火规范的要求。

机房的装饰材料选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机房室内装饰选用气密性好、不起尘、易清洁,并在温、湿度变化作用下变形小的材料。机房使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地板的规格、性能应符合SJ/T10796-1996《计算机机房用抗静电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规定。活动地板下和吊顶上的建筑面应平整、光洁、防潮、防尘,精密空调区应进行保温处理以防结露。

主机房区域参考A类机房标准设计。

机房内的地面层材料应能防静电累积。

机房应采用全封闭房间,防止有害气体(如SO

2、H

2

S、NH

3

、NO

2

等)侵入,并应有良好

的防尘措施。

机房内室温应保持在18℃至25℃之间,相对温度应保持60%至80%。

设备间应安装符合法规要求的气体消防系统,应使用钢制防火门,至少能耐火1小时。

主机房区域照明要求在离地面0.8m处,照度不应低于500lx,其它房间的照明不应低于300lx。

防雷接地采用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欧姆,零地电位差≤1V。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

该机房的建设应在国际,国内进行先进,同时根据计算机设备的快速发展,具有相应的适应性。机房适应性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机房应确保安全操作和易于管理。机房应具有以下特点:

1)合理的布局、优化的功能间组合,符合系统工艺流程,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符合国标要求的优秀的机房内在的技术指标;

3)安全可靠的各个工作系统,如电气、安保、消防等;

4)现代的装饰风格、典雅的工作环境、人性化的空间、良好的视觉效果、精湛的工艺,各专业完美的结合;

为此,我们确立如下的设计思想:

1)先进性:机房设计达到B级标准;

2)规范性:满足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和规范;

3)安全性:能抵抗外界干扰和侵犯,防水、防火、防盗、防磁、防静电、防鼠;

4)可靠性:所选材料符合建筑消防要求,确保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全年连续稳定工作,确保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环境要求;

5)灵活性:合理布局适应性强;

6)可扩充性:为今后发展和扩容留有余地;

7)舒适性: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8)成熟及实用性:所选用的技术和材料均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得到检验;

9)可观赏性:整体建设布局合理,色调柔和,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10)经济合理性:设计风格简单明了,既满足功能要求,又降低投资成本。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1、环保方面

1) 机房的装饰材料应使用不燃材料或难燃的环保材料。机房的室内装饰采用气密性好,无尘,易清洁,在温度和湿度变化的作用下变形很小的材料制成。机房使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其地板规格和性能应满足SJ / T10796-1996《机房抗静电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高架地板下和吊顶上的建筑表面应平整,光滑,防潮,防尘,并应隔离精密空调区域以防止结露。

2) 在主要设备选型中,选用满足国标及国内标准的设备,同时选用了电磁干扰小,震

动低、噪声低、对电网影响小、耗电少的设备,充分体现环保节能。

2、节能方面

1) 机房装修工程的深入设计考虑了机房中设备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主机房区域采用全封闭方式。外部窗户都用石膏板关闭。机房内壁采用彩色钢板墙。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机房的安全,防水,防火和节能性能。

2) 机柜设计为“热通道/冷通道”方案,较好地组织好机房内的气流,达到良好的制冷效果。机房采用下送风精密空调,地板下送风,自然回风。计算机机柜面对面、背对背布置,冷空气由冷通道送出,冷却设备后的空气由热通道上升,再回到精密空调的回风口。由于冷热通道的气流互相分隔,回风温度高于相互混合后的空气温度,因此大大提高了精密空调的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源。

3) 选择能效比高的精密空调设备,在相同耗电量的情况下获得的冷量大,能够直接的节约电力。

4) 主机房区封堵外窗,既能遮挡室外阳光,阻止辐射热量进入机房,又能减弱室、内外之间的对流换热,大大降低机房精密空调的热负荷。

5) 配电设计中尽量满足三相平衡,减少UPS功率损耗。

6) 作为系统的基本承重和保护柜,选择高密度的网状门以确保最佳的透气性和散热性。机柜提供了强大的理线通道和理线配件,不仅使现场布线管理更加方便,而且美观大方,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当确保电缆的物理或逻辑连接的安全性时,它还改善了总体改进。提高机柜内外通风效果。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背景 为认真贯彻国家、省对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精神,根据《XX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结合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1.2 目的 1、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组成。政务内网是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内部办公、管理、协调、监督以及决策需要,同时满足有关政务部门特殊办公需要。政务外网是党政机关公共业务网络,主要满足各级政务部门进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面向社会服务的需要。 目前,XX省政务内网已经建成并运行良好,政务外网正在规划建设,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业务应用系统,都要基于全省统一的政务网络资源,按需要分别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部署。 2、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整体使用效益。 政府数据中心为省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统一的计算机机房、电子政务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和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备份、公共地理信息和基础软件等信息化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同时利用XX省综合信息中心技术人才资源,进行系统的运行维护,降低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 3、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 目前,各政府部门分散建设,安全漏洞和隐患多,通过政府数据中心建设,

全省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安全平台,高标准建设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和规范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身份认证、授权管理和责任认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监测系统,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的防范能力和网络失泄密的检查发现能力。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应急响应与灾难备份建设。完善密钥管理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密码、访问控制等技术保护电子政务安全,提高全省各项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完善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电子政务系统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4、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建设,整合各部门和有关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公开、业务协同、辅助决策、公共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 5、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通过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的建设,贯彻国家、省和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标准实施机制。 1.3 意义 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执政能力;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手段;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二章业务状况分析 2.1 现状分析 2.1.1 电子政务建设现状 近几年,我省围绕全面实施“阳光政务”工程,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内网进一步完善,形成了覆盖全省的政务办公网络,实现了网上公文传递、处理。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稳步推进,初步建成了政务公开信息传送系统,实

大数据中心方案设计(机房)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系统设计方案 (模板)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 6 1.1概述 6 1.1.1概述 6 1.1.2工程概述说明 6 1.1.3设计原则7 1.1.4建设内容实施7 1.1.5设计依据8 1.1.6引用标准8 1.1.7设计指标9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11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2 1.2装饰装修工程14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4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4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7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18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18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20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20 1.3.4供配电设计21 1.3.5电池22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22 1. 4.1设计依据22

1.4.2设计目标22 1.4.3设计范围22 1.4.4新风系统22 1.4.5排烟系统23 1.4.6风幕机系统23 1.5精密空调系统23 1.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3 1.6防雷接地系统25 1.6.1需求分析25 1.6.2系统设计25 1.7综合布线系统26 1.7.1系统需求分析26 1.7.2机房布线方案27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27 1.8门禁系统28 1.8.1需求分析28 1.8.2系统设计28 1.9机房视频监控29 1.9.1项目概述29 1.9.2设计原则29 1.9.3总体目标30 1.9.4设计依据30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31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3 1.10.1概述33 1.10.2设备监控分析33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35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V2.0

数据中心方案设计 Bychj a、 系统拓扑图 b、 4.5.1 设计目标 建立一个集中分散、异构、可扩充、可集成、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角度视图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复合数据库系统。它将成为政府各种业务系统、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数据中心,是政府门户的信息中心,多媒体、文档资料和政策法规的存储中心和预测决策所需的数据仓库中心。 4.5.2 数据中心设计基础 4.5.2.1 现状分析

对于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来说,统一的框架和相应的数据模式是十分重要的。电子政务的构建,正经历着由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方向转变,没有数据也就没有信息,也就没有政府网站及电子政府。数据中心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公共数据(信息)库、模型库、文件交换站以及发布信息的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各数据源将自己的数据上传给数据中心,而各部门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数据中心获取数据,实施自己的应用。 按信息的应用属性,可将电子政务的数据类型分为空间数据、基础数据、政务数据、专题数据和多媒体语音数据。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建设和改造政务数据库,并建立人口、法人机构、空间地理和自然资源、以及宏观经济四个基础数据库,将成为我国今后数年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 由于我国政府各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深远意义认识不够,以及政务建设有一个发展过程,造成了政府各部门、城市各行业信息化发展步调不一,从而使政务信息化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㈠、信息的共享、公开没有立发,信息采集、储存标准不统一,造成了互联互通不畅,共享程度低。 ㈡、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各职能部门内部的信息相对封闭,产生了信息孤岛效应,造成了信息资源的巨大浪费。 ㈢、大部分单位业务应用系统还未形成一个内部资源共享、有效运行的整体,需要在电子政务设计建设的过场中进行整合和改造。 ㈣、网络建设各自为政,结构不合理,互连互通十分困难。 ㈤、安全性存在隐患,人门还不放心在网上共享数据。 基于以上问题,需要在法律、技术、设备、管理等多方面加以考虑。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可以通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但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可以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中心高可用系统设计层次模型 数据中心网络架构高可用设计 企业在进行数据中心架构规划设计时,一般需要按照模块化、层次化原则进行,避免在后续规模越来越大的情况再进行大规模的整改,造成时间与投资浪费。 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应用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模块之间松耦合,力求在满足业务应用要求的基础上使网络稳定可靠、易于扩展、结构简单、易于维护。 不同企业的应用系统可能有一定的差异。在网络层面,根据应用系统的重要性、流量特征和用户特征的不同,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如图2所示。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范本

数据中心网络系统 设计方案

数据中心高可用网络系统设计 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企业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伴随着数据的集中,企业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维给信息部门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数据集中就意味着风险集中、响应集中、复杂度集中……”,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情况几乎不可避免。因此,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需要着重关注如何尽量减小数据中心出现故障后对企业关键业务造成的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应该要了解企业数据中心出现故障的类型以及该类型故障产生的影响。影响数据中心的故障主要分为如下几类: 硬件故障 软件故障 链路故障 电源/环境故障 资源利用问题 网络设计问题 本文针对网络的高可用设计做详细的阐述。 高可用数据中心网络设计思路

数据中心的故障类型众多,但故障所导致的结果却大同小异。即数据中心中的设备、链路或server发生故障,无法对外提供正常服务。缓解这些问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冗余设计,能够经过对设备、链路、Server提供备份,从而将故障对用户业务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可是,一味的增加冗余设计是否就能够达到缓解故障影响的目的?有人可能会将网络可用性与冗余性等同起来。事实上,冗余性只是整个可用性架构中的一个方面。一味的强调冗余性有可能会降低可用性,减小冗余所带来的优点,因为冗余性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如下缺点: 网络复杂度增加 网络支撑负担加重 配置和管理难度增加 因此,数据中心的高可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在选用高可靠设备组件、提高网络的冗余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网络构架及协议部署的优化,从而实现真正的高可用。设计一个高可用的数据中心网络,可参考类似OSI七层模型,在各个层面保证高可用,最终实现数据中心基础网络系统的高可用,如图1所示。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方案介绍

数据中心项目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概述 1.1项目背景 1.2项目意义 2建设目标与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解决政府部门间信息共享,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促进太原市电子政务的发展。具体目标如下: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一)建立数据中心的系统平台。完成相应的应用软件和数据管理系统建设,实现社会保障数据的交换、保存、更新、共享、备份、分发和存证等功能,并扩展容灾、备份、挖掘、分析等功能。 (二)建立全市自然人、法人、公共信息库等共享数据库,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对基础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保证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各业务部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三)建立数据交换共享和更新维护机制。实现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以及基础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保证相关数据的及时更新和安全管理,方便业务部门开展工作;

(四)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换技术标准和相关管理规范,实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的规范建设和业务协同; (五)为公共服务中心提供数据服务支持,实现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 (六)根据统计数据标准汇集各业务部门的原始个案或统计数据,根据决策支持的需要,整理相关数据,并提供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七)为监督部门提供提供必要的数据通道,方便实现对业务部门以及业务对象的监管,逐步实现有效的业务监管支持; (八)为业务数据库的备份提供存储和备份手段支持,提高业务应用系统的可靠性。 3需求分析 3.1用户需求 从与数据中心交互的组织机构、人员方面进行说明。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国土资源数据中心设计方案 1、建设目标 XX市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一期)建设项目数据中心建设目标如下: 采用“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模式建立XX市国土资源数据中心。通过统筹规划、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环境,并采用数据资源规划(IRP)的方法,对全市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采集、整合、汇交、更新、存储、管理、共享、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规划,构建市级国土资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联动更新”的数据中心核心数据库,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集成管理与更新,实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共享服务与综合应用,形成科学合理的数据框架、服务框架和运行环境,为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综合监管、辅助决策、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技术支撑平台。 2、建设原则 XX市国土资源“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工作任务重、资金投入大,在设计、组织、实施和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高点定位,统筹规划。 (2)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3)统分结合,以统为主。 (4)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5)边建边用,以用促建。 (6)保证安全,开放服务。 3、建设任务 (1)标准规建设

采用数据资源规划的方法,对市局的国土资源领域数据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根据国土资源数据容和特征、应用特点,将国土资源数据库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区分和归类,按照一致性、集约性、独立性、完整性、实用性和适用性为原则,建立数据从采集、更新、管理、存储、服务的一系列规,保证数据中心按照统一的数据组织规、统一的空间数据数学基础、统一的数据分类代码、数据格式、命名规则、统计口径和服务方式进行建设,奠定XX市国土资源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 (2)核心数据库建设 在基础设施支撑下,按照数据中心建设的有关技术标准规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的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梳理、整理、重组、合并等,利用提取、转换和加载工具以及必要的手段,将处理、加工好的数据按照统一的建库标准进行入库,数据按分层分类管理,形成国土资源数据中心数据库,包括数据资源目录体系(数据资源目录、应用服务资源目录)、数据中心数据库群(元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专业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等。 (3)国土资源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建设 建设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依托数据中心管理平台中的采集与更新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运行维护系统、国土资源目录服务系统及一系列数据服务组件、应用服务组件和依托于这些组件之上的“一图”综合应用服务系统,形成数据集成管理、联动更新、共享服务、“一图”应用的一体化平台,集中管理和以“一图“的形式集成展示土地、矿产、地质等各类国土资源专业信息,形成全面展示国土资源状况的“电子沙盘”;并综合应用各类国土资源信息,为不同科室和应用系统提供定制化的图形辅助审查和统计分析等服务,形成为业务办理人员和其他系统提供服务的服务仓库,奠定数据应用和共享服务的平台基础。 4、建设基础 (1)数据基础 XX市国土局经过多年的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已经积累了包括基础地理、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基础地质、矿产资源规划和遥感影像等一批海量

大型数据中心双总线系统设计方案

大型数据中心双总线系统设计方案

大型数据中心双总线系统设计方案 摘要:为保证数据中心机房内所有设备24 小时不间断优质供电,数据中心机房供电系统亦采用两路在线式UPS供电(每路均为1+1并联冗余配置,提高供电系统的冗错性和可靠性),UPS采用中文操作界面,本文章拟定大型数据中心用户,设备用电功率设计为400kVA,实现独立的双总线供电方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容错性,满足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A级机房电源设计标准。 标签:大型数据中心总线 1 概述 为保证数据中心机房内所有设备24 小时不间断优质供电,数据中心机房供电系统亦采用两路在线式UPS 供电(每路均为1+1并联冗余配置,提高供电系统的冗错性和可靠性),UPS采用中文操作界面,本文章拟定大型数据中心用户,设备用电功率设计为400kVA,实现独立的双总线供电方案,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容错性,满足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A级机房电源设计标准。 2 台达UPS电源解决方案 配置台达GES-NT400K 双变换纯在线式工频级UPS 4台,组成两套“1+1”并联冗余的双总线供电方案,为数据中心机房负载设备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完全独立的双回路的优质、纯净电源供电。 GES-NT400K UPS 2路“1+1”并联冗余的双总线 供电方案具有高可靠性、可用性及安全性,并机系统采

用先进的独特分布式逻辑控制方式,直接并机,并机无须外加并联卡或并机控制柜,且并机通信信号线采用环形回路设计,大大地提高了并机系统的可靠性;NT400K UPS支持在线并机扩展系统,即无须关闭原UPS供电系统,在线将预将并入正常工作的UPS系统中,整并机扩容平滑、安全。 并机采用共用电池组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安装空间,提高电池的利用效率,减少地安装地板承重需求。当其中一台UPS故障退出并联系统后,仍能保证满载后备时间满足原配置(而传统UPS并机无共用电池组功能时,当其中一台UPS故障时,它所配置的电池组也相应地退出了并机系统,此时导致后备时间缩短一半)。通过共用电池功能,还可以减少电池污染的排放和节省安装空间等资源。 2.1 共用电池功能主要优势 ⑴节省购买电池的资金投资 系统冗余量占系统总容量的百分之几,就能节省电池总投资的百分之几。在电池价格飞涨的今天,能够节省的这笔费用是相当可观的。同时,电池数量减少了,相应的搬运、安装等投资也会跟着减少。 ⑵节省安装空间投资 大批量的电池所占用的安装空间也是很大的,减少了电池数量,也就成比例地减少了安装空间方面的投

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和对策(机房)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计算机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设计方案 (模板)

目录 1.机房设计方案 6 1.1概述 6 1.1.1概述 6 1.1.2工程概述说明 6 1.1.3设计原则7 1.1.4建设内容实施8 1.1.5设计依据8 1.1.6引用标准9 1.1.7设计指标10 1.1.9设计思想及特点12 1.1.10绿色数据中心建设13 1.2装饰装修工程15 1. 2.1机房的平面布局和功能室的划分15 1.2.2装修材料的选择15 1.2.3机房装饰的特殊处理19 1.3供配电系统(UPS系统)20 1. 3.1供配电系统设计指标20

1.3.2供配电系统构成22

1.3.3供配电系统技术说明22 1.3.4供配电设计23 1.3.5电池24 1.4通风系统(新风和排风)24 1.4.1设计依据24 1.4.2设计目标25 1.4.3设计范围25 1.4.4新风系统25 1.4.5排烟系统26 1.4.6风幕机系统26 1.5精密空调系统26 1.5.1机房设备配置分析26 1.6防雷接地系统28 1.6.1需求分析28 1.6.2系统设计28 1.7综合布线系统30 1.7.1系统需求分析30 1.7.2机房布线方案31 1.7.3子系统主要技术说明31 1.8门禁系统31 1.8.1需求分析31 1.8.2系统设计32

1.9机房视频监控33 1.9.1项目概述33 1.9.2设计原则33 1.9.3总体目标34 1.9.4设计依据35 1.9.5机房视频监控规划36 1.10环境集中监控系统38 1.10.1概述38 1.10.2设备监控分析38 1.10.3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平台一套40 1.10.4设计依据40 1.10.5设计原则41 1.10.6系统选型41 1.10.7系统组成42 1.11机柜系统43 1.11.1设备机柜技术要求分析43 1.12消防系统44 1.1 2.1七氟丙烷火火系统45

NIKE 项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方案

NIKE 项目数据中心网络架构方案概述 (2) 2.系统需求分析 (2) 3.企业网络信息系统设计思路 (2) 4.企业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2) 5. 系统技术实现细节 (3) 5.1 网络拓扑图 (3) 5.2 Nike项目服务器技术实现细节 (4) 5.2.1双机备份方案 (4) 5.2.1.1.双机备份方案描述 (4) 5.2.1.2.双机备份方案的原理 (4) 5.2.1.3.双机备份方案的适用范畴 (4) 5.2.1.4.双机备份的方式及优缺点 (4)

5.2.1.5双机方案建议 (4) 5.2.1.6磁盘阵列备份模式示意图 (5) 5.2.1.7双机方案网络拓扑图 (5) 5.2.1.8双机热备工作原理 (6) 6.备份 (6) 7.建议配置方案及设备清单..................................................7-8 1.概述 21世纪世界竞争的焦点将是信息的竞争,社会和经济的进展对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依靠程度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进展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军事等诸多方面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阻碍,信息化是世界各国进展经济的共同选择,信息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系统需求分析

由于此方案是专为NIKE项目数据中心设计,此数据中心是为数据信息提供传递、处理、储备服务的,为了满足企业高效运作关于正常运行时刻的要求,因此,此数据中心在通信、电源、冷却、线缆与安全方面都必须要做到专门可靠和安全,并可适应持续的增长与变化的要求。 3.系统设计思路 企业网络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为企业业务的进展服务,综合考虑公司信息系统当前背景和状况,其建设设计要紧应达到如下目标: 1) 系统的设计应能满足公司对公用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满足3PL及 客户查询数据的共享需求,并为实现公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概括而言之确实是能让有关人员顺利流畅的访咨询数据中心的Nike X pDX Server及我司的TMS等有关系统。与此同时,系统的建设还需要考虑到投入和产出两者间的关系,注意强调成本节约,提升效费比的咨询题。 2) 系统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到建成后系统的治理爱护咨询题。为此设计应强调系统的统一集中治理,尽量减少资源的分散治理,注重提升信息系统平台运营爱护的工作效率。 3) 系统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建成后资源的合理利用咨询题,必须保证建成系统资源要紧服务于设定需求,保证设计数据流量在网络中流畅通行。因此,必须保证只有设计的数据流量才能优先在网络中传递,关于设计外数据流量(例如互联网网页访咨询、网络下载、网络视频、网络音频、P2P、IM谈天)应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其传递或被低优先级处理。 4) 在目前数据信息交流频繁,生产信息化程度日益提升的时代,信息系统建设设计还应考虑到建立一套高效的网络防病毒、防垃圾邮件系统,部署在生产网络的外缘,企业网络靠近外网的最前端进行爱护,争取把网络安全风险因素隔离在网络的最边缘处,实现网络安全性的最大化。专门是像我司如此的企业,存在3PL及外围客户网络组网互联的情形,应加大对病毒的防备工作,幸免网络病毒在网内交叉传播的情形发生。

大数据中心运维服务技术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机房及信息化终端设备维护方案 一、简况 xxx客户数据中心机房于XX年投入使用,目前即将过保和需要续保运维的设备清单如下: 另外,全院网络交换机设备使用年限较长,已全部过保,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二、维保的意义 通过机房设备维护保养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出现故障的概率,避免重特大事故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设备故障时,可提供快速的备件供应,技术支持,故障处理等服务。

通过系统的维护可以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做到为客户排忧解难,减少客户人力、物力投入的成本。为机房内各系统及设备的正常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可延迟客户设备的淘汰时间,使可用价值最大化。 通过引入专业的维护公司,可以将客户管理人员从日常需要完成专业性很强的维护保养工作中解放出来,提升客户的工作效率,更好的发挥信息或科技部门的自身职能。 通过专业的维护,将机房内各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整理,进行数据分析,给客户的机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投入提供依据。 三、维护范围 1、数据中心供配电系统 2、数据中心信息化系统 3、全院信息化终端设备 4、数据库及虚拟化系统 四、提供的服务 为更好的服务好客户,确实按质按量的对设备进行维护;我公司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及厂商维护标准,结合自身多年经验积累和客户需求,制定了一套自有的服务内容: 1、我公司在本地储备相应设备的备品备件,确保在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免费更换新的器件,保障设备使用安全。 2.我公司和客户建立24小时联络机制,同时指定一名负责人与使用方保持沟通,确保7*24小时都可靠联系到工程技术人员,所有节日都照此标准执行。 3.快速进行故障抢修:故障服务响应时间不多于30分钟,2小时内至少2人以上携带相关工具、仪器到达故障现场,直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大型数据中心网络体系规划设计与实现方案

技术与应用 echnology & Application T 53 2009年3 月 ■文/中国建设银行信息技术管理部 戴春辉 窦 彤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与实现 数 据集中后,所有银行业务和网点都依赖网络来支持其对数据中心中主机的访问。此外,未来的新型应用, 如网上培训、IP 电话、可视电话等应用也对网络提出高带宽、高服务质量以及支持多点广播等要求。因此,数据中心的网络建设必须能够最大化满足上述要求,适应未来新业务和技术的发展。 一、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的可靠性。银行业务的特点决定了其网络必须有极高的可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支持各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在网络设计上,合理组织网络架构,做到设备冗余、链路冗余,保证网络具有快速故障自愈能力,实现网络通讯不中断。 网络具有良好的可用性、灵活性。支持国际上各种通用的网络协议和标准,支持大型的动态路由协议及策略路由功能,保证与其他网络(如公共数据网、金融网络等)之间的平滑连接。 网络的可扩展性。根据未来业务的增长和变化,在不变动现有网络架构的前提下,可以平滑地扩展和升级。 网络安全性。制订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整体考虑网络平台的安全性。 网络可集中管理。对网络实行集中监测、分权管理,构建网络管理平台,提供故障自动报警,具有对设备、端口等的管理和流量统计分析功能。 保证网络服务质量。保证对统一的网络带宽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当网络拥塞发生时,保障银行关键业务和用户数据的传输。提供对数据传输的服务质量(QoS)和优先级控制等,以保证骨干网上各类业务的QoS。 二、数据中心网络实现 1.网络技术 数据中心网络设计实现的技术基础如下。(1)路由交换技术 目前,在银行的网络设计中,绝大部分网络通信都是基于TCP/IP 协议及相关技术的。路由交换技术是构建IP 网络的基础技术,是网络互联的基础。在数据中心网络中,大面积使用高性能、高可靠的三层交换机,用以构建多个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区间相互隔离,通过1G/10G 接口连接高速的核心交换区。 网络互联路由协议主要有OSPF、RIPv2和BGP。在数据中心局域网中主要使用OSPF 路由协议,以达到快速收敛的目的;而在边界或与分支机构广域互联,通常使用BGP 路由协议,以实现对网络的有效管理。 (2)负载均衡技术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负载均衡技术主要有软/硬件负载均衡,本地/全局负载均衡。在数据中心主要使用硬件负载均衡解决方案。 (3)防火墙技术 当前银行网络主要使用状态检测型防火墙,集成了包过滤防火墙、电路层防火墙和应用防火墙三种技术,只有符合安全规则的网络连接和访问才可以通过防火墙,有效隔离各个安全区域,保障核心数据的安全性。 (4)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技术(IDS)从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中收集、分析信息,检测任何企图破坏计算机资源完整性、机密性和

数据中心建设架构设计

数据中心架构建设计方案建议书 1、数据中心网络功能区分区说明 1.1 功能区说明 图1:数据中心网络拓扑图 数据中心网络通过防火墙和交换机等网络安全设备分隔为个功能区:互联网区、应用服务器区、核心数据区、存储数据区、管理区和测试区。可通过在防火墙上设置策略来灵活控制各功能区之间的访问。各功能区拓扑结构应保持基本一致,并可根据需要新增功能区。 在安全级别的设定上,互联网区最低,应用区次之,测试区等,核心数据区和存储数据区最高。 数据中心网络采用冗余设计,实现网络设备、线路的冗余备份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1.2 互联网区网络 外联区位于第一道防火墙之外,是数据中心网络的Internet接口,提供与Internet 高速、可靠的连接,保证客户通过Internet访问支付中心。 根据中国南电信、北联通的网络分割现状,数据中心同时申请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1条Internet线路。实现自动为来访用户选择最优的网络线路,保证优质的网络访问服务。当1条线路出现故障时,所有访问自动切换到另1条线路,即实现线路的冗余备份。

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将来一定会有中国移动接入的需求,互联区网络为未来增加中国移动(铁通)链路接入提供了硬件准备,无需增加硬件便可以接入更多互联网接入链路。 外联区网络设备主要有:2台高性能链路负载均衡设备F5 LC1600,此交换机不断能够支持链路负载,通过DNS智能选择最佳线路给接入用户,同时确保其中一条链路发生故障后,另外一条链路能够迅速接管。互联网区使用交换机可以利用现有二层交换机,也可以通过VLAN方式从核心交换机上借用端口。 交换机具有端口镜像功能,并且每台交换机至少保留4个未使用端口,以便未来网络入侵检测器、网络流量分析仪等设备等接入。 建议未来在此处部署应用防火墙产品,以防止黑客在应用层上对应用系统的攻击。 1.3 应用服务器区网络 应用服务器区位于防火墙内,主要用于放置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等。所有应用服务器和web服务器可以通过F5 BigIP1600实现服务器负载均衡。 外网防火墙均应采用千兆高性能防火墙。防火墙采用模块式设计,具有端口扩展能力,以满足未来扩展功能区的需要。 在此区部署服务器负载均衡交换机,实现服务器的负载均衡。也可以采用F5虚拟化版本,即无需硬件,只需要使用软件就可以象一台虚拟服务器一样,运行在vmware ESXi上。 1.4 数据库区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目录 第1章总述 (4) 1.1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建设需求 (4) 1.1.1 传统架构存在的问题 (4) 1.1.2 XXX公司数据中心目标架构 (5) 1.2XXX公司数据中心设计目标 (6) 1.3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需求 (7) 1.3.1 整合能力 (7) 1.3.2 虚拟化能力 (7) 1.3.3 自动化能力 (8) 1.3.4 绿色数据中心要求 (8) 第2章XXX公司数据中心技术实现 (9) 2.1整合能力 (9) 2.1.1 一体化交换技术 (9) 2.1.2 无丢弃以太网技术 (10) 2.1.3 性能支撑能力 (11) 2.1.4 智能服务的整合能力 (11) 2.2虚拟化能力 (12) 2.2.1 虚拟交换技术 (12) 2.2.2 网络服务虚拟化 (14) 2.2.3 服务器虚拟化 (14) 2.3自动化 (15) 2.4绿色数据中心 (16) 第3章XXX公司数据中心网络设计 (17) 3.1总体网络结构 (17) 3.1.1 层次化结构的优势 (17) 3.1.2 标准的网络分层结构 (17) 3.1.3 XXX公司的网络结构 (18) 3.2全网核心层设计 (19) 3.3数据中心分布层设计 (20) 3.3.1 数据中心分布层虚拟交换机 (20) 3.3.2 数据中心分布层智能服务机箱 (21) 3.4数据中心接入层设计 (22) 3.5数据中心地址路由设计 (25) 3.5.1 核心层 (25) 3.5.2 分布汇聚层和接入层 (25) 3.5.3 VLAN/VSAN和地址规划 (26) 第4章应用服务控制与负载均衡设计 (27) 4.1功能介绍 (27) 4.1.1 基本功能 (27)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a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图1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况

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基于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1)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 (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 (4)产品环境适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3.1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第1章方案概述 (2) 1.1. 建设背景 (3) 1.2. 当前现状 (4)

1.3. 建设目标 (5) 第2章方案设计原则 (7) 2.1. 设计原则 (7) 22 设计依据 (8) 第3章数据中心方案架构 (9) 3.1数据中心架构设计 (9) 3.2大数据处理设计 (16) 3.3大数据存储设计 (23) 3.4安全设计 (25) 3.5平台搭建实施步骤 (30) 3.6物理架构设计 (31) 第4章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组成 (34) 4.1. 防火墙设计 (34) 4.2. 接入层设计 (34) 4.3. 网络拓扑 (35) 第5章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方案组成 (36) 5.1. 机柜系统设计 (36) 5.2. 制冷系统设计 (38) 5.3. 供配电系统设计 (43) 5.4. 模块监控系统设计 (47) 第6章运维方案 (53) 6.1. 技术和售后服务 (53) 6.2. 售后服务项目 (53) 6.3. 售后服务项目内容 (53) 方案概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命脉之一,伴随着数据集中在教育业信息化的逐渐展开,数据中心在企业和信息化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已成为教育机构信息化趋势下的必然产物。教育数据中心作为承载教育机构业务的重要IT基础设施,承担着教育机构稳定运行和业务创新的重任。在教育机构新型客户服务模式下,数据中心需要更高效地支持后台业务和信息共享需求,同时要24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服务,支持多种服务手段。 这对教育数据中心的资源整合,全面安全,高效管理和业务连续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公司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公司数据中心建设网络安全设计方案 1.1网络安全部署思路 1.1.1网络安全整体架构 目前大多数的安全解决方案从本质上来看是孤立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安全体系的概念,虽然已经存在很多的安全防护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主机加固等,但是各个厂家鉴于各自的技术优势,往往厚此薄彼。必须从全局体系架构层次进行总体的安全规划和部署。 XXX公司本次信息建设虽然仅包括数据中心、内网楼层以及广域网中心部分的改造和建设,但也必须从全局和架构的高度进行统一的设计。建议采用目前国际最新的“信息保障技术框架(IATF)”安全体系结构,其明确提出需要考虑3个主要的因素:人、操作和技术。本技术方案着重讨论技术因素,人和操作则需要在非技术领域(比如安全规章制度)方面进行解决。

技术因素方面IATF提出了一个通用的框架,将信息系统的信息保障技术层面分为了四个技术框架域: ?网络和基础设施:网络和基础设施的防护 ?飞地边界:解决边界保护问题 ?局域计算环境:主机的计算环境的保护 ?支撑性基础设施:安全的信息环境所需要的支撑平台 并提出纵深防御的IA原则,即人、技术、操作相结合的多样性、多层叠的保护原则。如下图所示:

主要的一些安全技术和应用在框架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我们在本次网络建设改造中需要考虑的安全问题就是 上图中的“网络和基础设施保护”、“边界保护”两个方面,而“计算机环境(主机)”、“支撑平台”则是在系统主机建设和业务应用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安全问题。 1.1.2网络平台建设所必须考虑的安全问题 高速发达的网络平台衍生现代的网络病毒、蠕虫、DDoS 攻击和黑客入侵等等攻击手段,如果我们的防护手段依然停

某公司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XXX公司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XXX公司数据中心简介 1.1、XXX公司概况 此处添加客户公司介绍。 1.2、项目背景 此处添加该项目的背景情况。 1.3、设计原则 XXX公司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是一项关系到XXX公司的重大网络工程,它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3.1、高效实用性 作为一个系统,实用性永远是放在第一位的。我们的根本原则就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XXX公司数据中心系统建设实际的需要。方案所推荐的主要技术和产品具有成熟、稳定、实用的特点,并充分满足XXX公司各个下属单位接入的需要。

1.3.2、先进性、成熟性 作为一个系统,先进性是系统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只有先进的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能力,才能发展,才能体现良好的低投入高产出的投资收益。 方案所推荐的千兆/万兆以太网技术及多层交换负载均衡等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网络技术。(此处添加与项目相关的关键性技术亮点的名称,) 1.3.3、开放与标准化原则 只有开放的系统,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能力,只有坚持标准化的系统,才能保护用户的投资,才能体现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能力。 从国外的一些系统建设的实际经验和教训来看,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如不能保证,则会在系统的使用阶段出现后期使用的维护困难,系统维护费用加大,甚至必须重复投资等问题。为了与这些专用系统互联,所耗费的代价甚至与新建系统不相上下,形成了一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现象。 本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产品具开放性,采用TCP/IP协议作为主协议。主要产品,如服务器,网络等都支持开放的CLIENT/SERVER结构,并且,所选产品都遵循相应的标准。

IDC网络设计方案

IDC网络设计方案 1概述 如下图是整个IDC的建设框架,本章将阐述网络框架的建设以及网络管理。 网络架构运行在布线系统,供电系统等基础系统之上,同时为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提供平台。而在横向结构上,IDC的网络运行离不开网络管理和运营维护。网络架构的可靠,稳定,高效,安全,可扩展,可管理性将直接关系到上层的主机系统和应用系统,也将直接关系到IDC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运行。总之,网络架构是IDC建设框架中重要而又承上启下的一环,网络系统的设计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到IDC建设的质量。 IDC网络架构的整体设计框架如下图所示。

IDC的业务将包含接入业务,空间出租业务,托管业务,管理业务和增值业务。本章将在介绍IDC 网络设计的同时,阐述每个设计要点对IDC业务的影响和重要性。因为上图中整个IDC建设框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IDC业务的开展和拓展,在这个框架的每个部分都必须贯穿为IDC业务开展服务的宗旨。 本章将从托管服务,网络安全,Internet连接,内容交换,内容传送,后台连接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具体阐述IDC网络解决方案对IDC业务的针对性设计。 2托管服务 IDC的基本业务包括网站托管(Web hosting)和主机托管(Co-location)两大类。其中网站托管分为共享式和独享式两种。由于其业务模式的不同,使得其在对网络设计时的要求也不相同。以下分别给出基于两种不同模式时的网络全貌。

2.1基于主机托管的IDC网络全貌 主机托管是IDC初期为其用户提供的一种基础服务。网站及企业用户自身拥有若干服务器,并把它放置在IDC的机房里,由客户自己进行维护。 主机托管业务的特点:投资降低,用户可使用已购买的服务器等设备,无需再作设备投资,并且可采用IDC提供的线路。 该业务适合于自身有较强的网络运行维护经验并在数据中心建立之前已投入人力物力建设了网站设备的大型企业用户。如著名的Yahoo、eBay、Amazon。com都采用了主机托管业务。 提供主机托管业务的IDC向其用户提供的业务主要包括与Internet网的连接以及提供独立安全的场地,这样对于IDC而言在进行网络设计时必须考虑提高网络连接的速度及可靠性,从而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对主机托管业务,IDC可为客户提供n x 100M或者千兆独占带宽的电信级专业机房租用服务,包括 ?随时可扩充的独占带宽 ?UPS不间断电源保障 ?24小时实时摄像监控 ?电源控制系统

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 1. 平台简介 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面向工业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提供产品/材料环境适应性技术服务的平台。平台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一是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测试评价服务是大数据的主要数据来源和基础,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汽车、光伏、风电、涂料、塑料、橡胶、家电、电力等。 平台的测试评价服务依据ISO 17025相关要求开展。测试评价服务涉及2个自有实验室、8个自有户外试验场和超过20个合作户外试验场。见图1 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实验室概基于产品环境适 应性测试评价获取的测试数据以及相关信息平台的大数据服务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产品环境适应性基础数据提供外 2)产品环境适应性调研分析报告;(试户户里城试番尔户分户户分户试(3)产品环境适应性分析预测;(4)产品环境适 应性技术规范制定; 2. 信息化系统概述 信息化系统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和产品环境适应性大数据服务数据库系统。两个系统紧密关联,大数据系统的主要数据来源于测试评价服务产生的测试数据和试验相关信息,大数据服务是测试评价服务的展示、延伸和增值服务。 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框架详见图2. 3. 产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价服务管理系统

建设内容 (1)测试评价业务的流程化和信息化 实现从来样登记、委托单下达、测试评价记录上传、报告审批、印发到样品试毕.处理、收费管理等全流程电脑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电子签名、分类统计、检索、自动提醒、生成报表等功能。 (2)实验室/试验场管理信息化 实现主要实验室/试验场样品、设备、标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实现主要仪器设备的数据自动采集和远程传输;实现主要试验场的远程视频监控。 (3)多方远程通讯 以广州为总部,实现广州总部与主要试验场之间的远程通讯,提供异地账户登录,满足异地多方人员(如委托方、委托方供应商、广州总部、户外试验场、外聘专家等)开展影音交流和现场办公; 总体要求 (1)人机界面采用WINDOW界面,直观简单易学; (2)数据或信息一次录入,多系统共用; (3)人员身份识别; (4)检测报告唯一性识别; (5)不合格自动提醒报警; (6)短信通知,软件将重要事项,如不合格记录及时发送至指定人员手机上。(7)数据溯源,所有修改行为均留记录; )提供多层密码、权限,避免越权操作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