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工程

合集下载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计划方案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计划方案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计划方案一、嫦娥工程的任务目标1. 探测月球表面嫦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了解其地质结构、地形特征和岩石成分。

通过对月球的地貌和地壳构造的研究,可以为月球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月球探测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收集月球样本嫦娥工程还致力于收集月球样本,分析其成分和结构,以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太阳系的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3. 研究月球环境嫦娥工程将研究月球的大气、电磁场和射线环境,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环境条件,为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发展月球探测技术嫦娥工程还旨在发展月球探测技术,包括软着陆、巡视探测、月面采样和返回等技术,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嫦娥工程的科学意义1. 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历史月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重要天体,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对月球的研究,可以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历史,包括行星的形成和地壳的演化过程。

2. 探寻月球的资源和可能性月球可能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稀土元素、钛矿石和氦-3等。

通过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可以了解月球的资源分布和可能性,为未来的空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索外层空间的环境月球是太空环境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它的大气、射线和电磁场等环境特性对太空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月球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外层空间的环境特性,为未来太空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4. 为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做好准备未来,人类可能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实现载人登月。

通过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可以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建设做好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着陆点、建立月球基地和开展月球资源开发等。

三、嫦娥工程的技术路线嫦娥工程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轨道探测、软着陆、巡视探测、月面采样和返回等技术。

这些技术将逐步发展和完善,实现对月球的系统、全面和深入探测。

1. 轨道探测轨道探测是对月球表面和环境的首要观测方式,通过载荷对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质和环境进行探测。

嫦娥工程三步走的方案

嫦娥工程三步走的方案

嫦娥工程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绕月探测嫦娥工程的第一步是绕月探测任务,旨在实现对月球的绕飞和着陆探测。

这一步走的方案是通过研发和发射嫦娥一号探测器,实现对月球的绕月探测。

嫦娥一号探测器于2007年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于同年底实施了软着陆,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成功登陆月球的国家。

在绕月探测任务中,嫦娥一号探测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包括对月表地貌、矿物成分、地质构造等方面的观测和测量,并通过巡视器拍摄了大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

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技术上,嫦娥一号探测器在着陆过程中成功实现了复杂的软着陆操作,这是中国航天界所取得的一项重要突破。

此外,嫦娥一号探测器还实现了自主导航和自主避障,提高了探测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二步:月面着陆和返回嫦娥工程的第二步是月面着陆和返回任务,旨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着陆探测和样品返回。

这一步走的方案是通过研发和发射嫦娥二号探测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和样品采集,并成功返回地球。

嫦娥二号探测器于2010年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于同年成功实施了软着陆,并实现了回收样品返回。

在月面着陆和返回任务中,嫦娥二号探测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包括采集了大量的月球地质样品,并通过样品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这些样品对研究月球的成分、结构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技术上,嫦娥二号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表面的软着陆和自主取样,这是中国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实施的首次软着陆和取样操作,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第三步:月球着陆和返回嫦娥工程的第三步是月球着陆和返回任务,旨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精确着陆和长时间探测。

这一步走的方案是通过研发和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对月球表面的精确软着陆和实施长时间探测。

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发射,成功进入月球轨道,并于同年成功实施了软着陆,并实施了长时间探测任务。

在月球着陆和返回任务中,嫦娥三号探测器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包括实施了长时间的月表科学探测,收集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并通过巡视器拍摄了大量高分辨率影像数据,这些数据为后续的月球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

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

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
1. 嫦娥工程那可是咱中国航天的大骄傲啊!你想想,从提出想法到一步步实现,这得凝聚多少人的心血呀!就像盖房子,一砖一瓦都得精心搭建。

杨利伟他们这些航天英雄不就是走在前面探路的人嘛。

那些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员们,不就是背后坚实的力量吗?太了不起了!
2. 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可太精彩啦!你知道吗,这就好比一场超级大冒险。

研发团队就是勇敢的冒险家,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他们从来没想过退缩。

就像登山的人,眼中只有山顶,一路向前!他们的坚持和努力,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呀!
3. 哎呀,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那真是数都数不过来呀!每一个小细节都透露着大家的努力和付出。

这不就跟跑步比赛似的,每个人都在拼命跑,向着那个目标前进。

每一次的突破都是新的里程碑,太让人激动啦,你说是不是?
4. 嫦娥工程啊,那可是一个传奇!你想想,那么多复杂的技术难题,他们是怎么攻克的呀!这就好像解一道超级难的谜题,需要智慧和耐心。

那些科研人员就像解题高手,一点一点把难题解开,太牛了吧!
5. 你可别小瞧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哦!那可都是满满的汗水和智慧啊。

就好像培育一朵美丽的花,需要精心呵护。

从设计到实施,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

他们真的是创造了奇迹呀,难道不是吗?
6. 嫦娥工程背后的故事呀,真的能让你大开眼界!他们面对困难从不畏惧,这不就是好汉的作风嘛。

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船队,不管风浪多大,都坚定地朝着目的地前进。

这些幕后英雄,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呀!
总之,嫦娥工程是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了感动和震撼,这些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勇于追求梦想!。

嫦娥探月工程的故事

嫦娥探月工程的故事

嫦娥探月工程的故事从前啊,咱们人类对月亮那是充满了好奇。

月亮就像挂在天上的一个大银盘,上面有啥呢?是住着美丽的嫦娥仙子,还是有只捣药的玉兔?咱们中国人就想啊,光靠猜可不行,得去看看。

于是,就有了这个超级厉害的嫦娥探月工程。

这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宇宙大冒险。

刚开始的时候,就像准备出远门,科学家们得做各种准备。

得设计一艘超级厉害的飞船,这个飞船得能经受住太空里那些恶劣的环境,什么宇宙射线啦,温度变化啦,就像给飞船穿上了一层超级防护服。

嫦娥一号就像一个勇敢的小先锋。

它带着大家的期望,“嗖”的一下就冲向了月球。

一路上那也是状况不断,但它都坚强地应对着。

最后成功到达月球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全方位的打量。

就像一个好奇的小探险家,拿着放大镜,把月球看了个遍,然后把看到的东西都传回来给地球上的我们。

接着嫦娥二号又出发了。

它就像是一个升级版的探险家,看得更仔细,走得更远一点,给我们带回来更多关于月球的秘密。

比如说月球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呀之类的。

嫦娥三号可就更牛了。

它不仅在月球轨道上溜达,还带着一个小月球车——玉兔号。

玉兔号就像一个小小的机器人战士,降落到月球表面。

你能想象吗?它在月球上慢悠悠地开着,轮子滚过月球的土地,到处看看,测测土壤,感受一下月球的温度啥的。

不过这玉兔号也有点小调皮,在月球上还遇到点小故障,但它也顽强地坚持工作,就像一个坚强的小战士。

再后来嫦娥四号更是创造了历史。

它跑到了月球的背面,这可是以前从来没有探测器到达过的地方呢!月球背面就像一个神秘的未知世界,嫦娥四号去那里就像去探索一个全新的大陆。

它在那里发现了好多新鲜的东西,让我们对月球的了解又加深了一大步。

而嫦娥五号就像是一个超级快递员。

它的任务可重要了,要去月球上采样然后把月球的土壤和岩石带回来。

这就像是去月球上挖宝藏一样。

它经过一番精心操作,成功挖土,然后小心翼翼地带着这些珍贵的“月球宝藏”回到地球。

这可让科学家们高兴坏了,拿着这些月球的东西就像得到了宝贝一样,能研究出好多关于月球的历史和秘密呢。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的主要内容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的主要内容

我国“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仍处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步走。

“绕”为第一期。

首先实现卫星绕月飞行探测。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在于研制和发射能够探测月球的卫星,为后续工作铺路。

绕月时可利用很多仪器对月球拍照、观测。

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便圆满完成了第一期“绕月”使命。

“落”为第二期。

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及周围环境,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和物理参数。

“回”为第三期。

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简述中国探月计划

简述中国探月计划

简述中国探月计划引言中国探月计划,也被称为“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项重点工程。

该计划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月球探测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并在未来实现人类登月的目标。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的历程、成就和未来计划。

1. 历程中国探月计划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07年。

当时,中国国家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

嫦娥一号探测器主要任务是进行勘测和空间环境探测。

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陆续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一系列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样品返回等重要任务。

2. 成就中国探月计划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

首先,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任务的探测器,成功将“玉兔”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

此后,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工作,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着陆并工作在月球背面的人造器件。

嫦娥五号任务于2020年成功带回月球样品,成为时隔44年后再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的国家。

这些成就使得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3. 未来计划中国探月计划的未来计划包括多项重要任务。

首先,中国计划在2023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任务,进行月球南极采样和返回任务,这将是中国探月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中国还计划继续发展火星探测技术,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火星探测器的发射。

此外,中国还将在探测器技术、月球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在未来实现人类登月的目标。

4. 影响与展望中国探月计划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该计划提高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球探测的国家。

其次,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中国航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提高了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探月计划还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推动了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嫦娥工程背后的科技故事

嫦娥工程背后的科技故事

嫦娥工程背后的科技故事1. 引言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嫦娥工程,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古代神话里走出来的仙女,但其实它背后可是一堆高科技的故事呢!嫦娥奔月,不仅仅是古人的梦,现在咱们也在一步步把这个梦变成现实。

谁说科技就得严肃得像数学题?今天咱们就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聊聊那些在嫦娥工程背后默默奉献的科技英雄们。

2. 嫦娥工程的起源2.1 初出茅庐嫦娥工程的起源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起步,大家对太空的探索可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时的科学家们就像是怀揣梦想的小朋友,虽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技术,但总是想尽办法,让梦想照进现实。

没错,他们就是这样的执着!2.2 逐梦之路随着科技的进步,嫦娥工程终于在2004年正式立项,开始了它的星际旅程。

说到这里,大家能想象吗?那时的科学家们就像是在做一场精密的“拼图游戏”,每一个零件、每一个程序都得精准无误,才能拼出一幅完整的太空画卷。

就像咱们做饭,调料一多或者一少,味道就全变了,工程可不能马虎啊!3. 科技背后的故事3.1 智能化的背影嫦娥工程里有个超级牛的东西,就是自主导航技术。

它能像个聪明的“小伙伴”,在太空中自己找到方向。

这技术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可是经过无数次试验和改进的。

想象一下,如果这导航系统出问题,嫦娥飞着飞着就不知道去哪了,那可就尴尬了,不是吗?3.2 “嫦娥”们的团队精神说到团队,那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嫦娥工程的成功离不开各个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

你想想,航天、电子、材料科学……各种专业的人才齐聚一堂,真是像一场科技界的“跨界合作”。

而且大家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简直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斗在“太空”一线!4. 成就与未来4.1 喜讯连连嫦娥系列探测器相继发射,真的是“风生水起”,每一次成功都让人激动得像过年一样。

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每一颗探测器都在不断突破技术瓶颈,获取新的科学数据。

这就像是一场无休止的追逐,科学家们把每一个数据当做“宝贝”,希望能揭开月球的神秘面纱。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一、前言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围绕探索月球和开展深空探测而展开的一项重大工程。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嫦娥工程的发展历程。

二、嫦娥一号的诞生2.1 初衷与目标嫦娥一号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旨在实现绕月飞行、数据传输和成像探测。

其主要目标是为后续探测任务做技术验证和积累经验。

2.2 发展过程•2004年3月1日,嫦娥一号正式立项。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成为亚洲首颗绕月飞行的探测器。

•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成功进入近月轨道。

•2007年11月26日,嫦娥一号成功实现绕月飞行,开始执行月球成像任务。

•2008年3月1日,嫦娥一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飞行结束。

三、嫦娥二号的探索与发展3.1 改进与提升嫦娥二号在嫦娥一号的基础上进行优化与改进,进一步提升了探测能力和任务目标。

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软着陆、巡视和勘测。

3.2 发展过程•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成为中国首个月球软着陆器。

•2010年12月6日,嫦娥二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成为自苏联月球24号以来首个实现月面软着陆的探测器。

•2010年12月25日,嫦娥二号成功释放月球车“玉兔”,并开始执行巡视和勘测任务。

•2013年3月1日,嫦娥二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飞行结束。

四、嫦娥三号的进一步探索4.1 新的目标与任务嫦娥三号是嫦娥工程的第三步探测任务,其主要目标是实现月球车的巡视和月球表面取样返回。

4.2 发展过程•2013年12月1日,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升空。

•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玉兔”。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开展巡视和勘测任务,并圆满完成月球表面取样返回任务。

•2014年3月1日,嫦娥三号探测任务圆满成功,飞行结束。

五、嫦娥四号的历史突破5.1 着陆月球背面的壮举嫦娥四号是全球首次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将进一步开展月球背面的勘测和研究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工程“嫦娥奔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相传嫦娥吞下灵药后飞上月亮。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的第一阶段计划,是预定于2007年年底前,发射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环绕月球运行,及进行为期一年的月球探测任务。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

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

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

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

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我国绕月探测工程将完成以下四大科学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的绕月探测工程系统届时将实现以下五项工程目标:1 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 2 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3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4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5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1.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

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 km )的结构探测;(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 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

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

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

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4) 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

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全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 、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4)开展He-3 、(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H 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 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

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

月球演化在31 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5. 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

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

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1)空间环境探测器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 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中国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

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整个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已于2007年10月24日发射。

第二步为“落”,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

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步为“回”,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

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自地外天体返回地球的技术,进行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返回地球,在地球上对取样进行分析研究,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1.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

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任务主要内容包括:(1)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2)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3km)的结构探测;(3)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2.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

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

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月壤岩芯明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的任务主要内容包括:(1)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2)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3)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4)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3.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任务主要内容包括:(1)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中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2)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3)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4)开展He-3、H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4.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

月球演化在31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5.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

在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中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探测包括以下内容: (1)空间环境探测器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

(2)甚低频射电观测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当“绕、落、回”三步走完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月球探测的第一期工程,即研制和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该星将环绕月球运行,并将获得的探测数据资料传回地面。

该工程由探月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现已确定探月卫星主要利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场选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测系统利用现有航天测控网,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