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

合集下载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计划方案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计划方案

嫦娥工程中国探月计划方案一、嫦娥工程的任务目标1. 探测月球表面嫦娥工程的首要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了解其地质结构、地形特征和岩石成分。

通过对月球的地貌和地壳构造的研究,可以为月球科学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月球探测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2. 收集月球样本嫦娥工程还致力于收集月球样本,分析其成分和结构,以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为太阳系的早期演化提供重要线索。

3. 研究月球环境嫦娥工程将研究月球的大气、电磁场和射线环境,了解月球的物理特性和环境条件,为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4. 发展月球探测技术嫦娥工程还旨在发展月球探测技术,包括软着陆、巡视探测、月面采样和返回等技术,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二、嫦娥工程的科学意义1. 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历史月球是太阳系中的一个重要天体,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通过对月球的研究,可以了解太阳系的演化历史,包括行星的形成和地壳的演化过程。

2. 探寻月球的资源和可能性月球可能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稀土元素、钛矿石和氦-3等。

通过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可以了解月球的资源分布和可能性,为未来的空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探索外层空间的环境月球是太空环境的一个重要观测点,它的大气、射线和电磁场等环境特性对太空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月球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外层空间的环境特性,为未来太空活动提供科学依据。

4. 为未来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做好准备未来,人类可能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甚至实现载人登月。

通过对月球的探测和研究,可以为未来的月球探测和建设做好准备,包括选择合适的着陆点、建立月球基地和开展月球资源开发等。

三、嫦娥工程的技术路线嫦娥工程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轨道探测、软着陆、巡视探测、月面采样和返回等技术。

这些技术将逐步发展和完善,实现对月球的系统、全面和深入探测。

1. 轨道探测轨道探测是对月球表面和环境的首要观测方式,通过载荷对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质和环境进行探测。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的主要内容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的主要内容

我国“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目前我国仍处于“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分为“绕”“落”“回”三步走。

“绕”为第一期。

首先实现卫星绕月飞行探测。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在于研制和发射能够探测月球的卫星,为后续工作铺路。

绕月时可利用很多仪器对月球拍照、观测。

2007年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便圆满完成了第一期“绕月”使命。

“落”为第二期。

目标是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及周围环境,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和物理参数。

“回”为第三期。

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

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项里程碑式的工程。

它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更是中国古老梦想的现代化诠释。

嫦娥探月工程的背后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国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成果,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展现的中国力量。

人类的飞天梦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中国的飞天梦更是与中国人民的性情和传统紧密相连。

《嫦娥探月工程》这本书通过记录整个工程的历程和背后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个工程的意义以及古老航天梦的传承。

中国古代的飞天梦源远流长,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名为宇宙的国度,国王宴请天地间的百姓,让人们在宴会上互相祝福。

然而国王却将这个国度封闭了起来,不让人们再次离开。

而美丽的嫦娥却因为幻想得自由而前往宴会。

在宴会上,她遇到了一个叫做后羿的英俊弓箭手,二人一见钟情。

而后羿则利用火候发射自己的箭矢,射死国王,将宇宙国度的出口打开。

但是这也引发了遭受国王打压的银河精灵们的反抗,银河精灵带走了嫦娥,把她变成了神仙。

而古人就用这个故事来祝愿别人。

“愿你能像嫦娥一样变得聪明、美丽、俊俏、专心致志,既神奇仔足,也宛如大地之春”但《嫦娥探月工程》告诉我们,嫦娥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而是中国古代飞天梦的真实延续。

在这个工程中,嫦娥成为了代表中国航天梦想的象征,也代表着中国航天工作者为实现梦想所作的努力。

《嫦娥探月工程》的崛起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缩影,更是中国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具体体现。

嫦娥探月工程从开始到成功实施,历经了无数次的挑战和困难。

从技术上的难题,到资源的配置,再到国际合作的洽谈,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中国航天工作者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智慧。

由此可见中国航天工作者在实施嫦娥探月工程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的不懈的努力,在国际航天领域赢得了许多人青睐。

中国航天工作者在嫦娥探月工程中表现出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信念的精神,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展示的中国力量。

嫦娥探月工程观后感

嫦娥探月工程观后感

嫦娥探月工程观后感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航天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

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对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就深感震撼和自豪。

首先,嫦娥探月工程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

通过嫦娥探月工程,中国成功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航天科技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和挑战,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不仅是对中国航天科技的认可,也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嫦娥探月工程展现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航天领域崭露头角,给世界带来了惊喜和震撼。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这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嫦娥探月工程激发了人们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月球是人类探索的重要目标,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为人类深入了解月球提供了重要数据和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科学家们更深入地
研究月球的成因和演化,也为人类未来的深空探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总的来说,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成就,也是全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里程碑。

我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航天事业将会迎来更多的辉煌成就。

简述中国探月计划

简述中国探月计划

简述中国探月计划引言中国探月计划,也被称为“嫦娥工程”,是中国国家航天局的一项重点工程。

该计划的目标是实现中国的月球探测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并在未来实现人类登月的目标。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探月计划的历程、成就和未来计划。

1. 历程中国探月计划的历程可以追溯到2007年。

当时,中国国家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器,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将探测器送上月球的国家。

嫦娥一号探测器主要任务是进行勘测和空间环境探测。

接下来的几年里,中国陆续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和嫦娥五号等一系列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样品返回等重要任务。

2. 成就中国探月计划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成就。

首先,嫦娥三号是中国第一个实现月球软着陆任务的探测器,成功将“玉兔”月球车送上月球表面。

此后,嫦娥四号于2019年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并开展科学探测工作,成为世界上首个成功着陆并工作在月球背面的人造器件。

嫦娥五号任务于2020年成功带回月球样品,成为时隔44年后再次实现月球样品返回的国家。

这些成就使得中国航天技术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3. 未来计划中国探月计划的未来计划包括多项重要任务。

首先,中国计划在2023年左右发射嫦娥六号任务,进行月球南极采样和返回任务,这将是中国探月计划的重要里程碑。

其次,中国还计划继续发展火星探测技术,有望在2030年左右实现火星探测器的发射。

此外,中国还将在探测器技术、月球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希望能够在未来实现人类登月的目标。

4. 影响与展望中国探月计划的成功对于中国航天事业和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该计划提高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声誉和地位,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第三个成功实现月球探测的国家。

其次,通过该计划的实施,中国航天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提升,提高了中国在航天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中国探月计划还为中国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样本,推动了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跨越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一、引言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领域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不仅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崭新篇章,也为全人类的探索之路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在这个工程中,中国航天工程师们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让人不禁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将从嫦娥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工程意义、科学价值和对未来航天事业的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并结合自身的感悟,对这一伟大工程进行深入分析。

二、嫦娥探月工程的历史背景嫦娥探月工程可以说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缩影。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迅速,中国政府将航天事业视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1999年,中国启动了嫦娥探月工程,旨在实现中国人自主登月,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成功登月的国家。

此次工程的成功背后凝聚了中国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也代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雄心与实力。

三、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更在于其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嫦娥探月工程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探索未知领域方面的雄心壮志。

其次,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使得中国成为继美国、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探月的国家,这不仅对中国国家形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为世界各国合作探索宇宙的理念贡献了力量。

此外,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也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为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嫦娥探月工程的科学价值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为人类了解宇宙和月球的奥秘提供了新的窗口。

嫦娥-4号探测器的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为人类揭开了一个新的面纱。

月球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基地,通过月球的地质、地貌等特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演化过程和地球的形成。

此次工程的成功提供了更多重要的科学数据,为人类在宇宙探索方面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

通过研究这些数据,人类将对宇宙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对人类的科学事业将会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跨越千年飞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千年飞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千年飞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跨越千年飞梦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项目,其背后蕴含着中国人对太空探索的梦想和执着。

自从启动以来,嫦娥探月工程已经开展了三次成功的月球探测任务,分别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成就不仅突破了世界空间技术发展的诸多难题,更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

本篇文章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嫦娥探月工程的历程与成就、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与影响以及未来嫦娥探月工程的发展展望。

首先,让我们回顾嫦娥探月工程的历程与成就。

嫦娥一号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成为中国航天领域的全新崭露头角。

嫦娥一号以“绕观太阳”的方式实现了对月球的探测任务,为后续的探测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和经验。

紧随其后的是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发射成功,并成功实施了软着陆任务。

嫦娥二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分别在月球表面进行了探测活动,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图像。

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发射成功,并实现了月面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和月球车在月球表面正常工作,成功实现了对月球的探测活动,带回了大量珍贵的科学数据和样本。

这一系列的成功探测活动,为中国航天事业树立了丰功伟绩,也为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让我们探讨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与影响。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的突破与成就。

通过嫦娥探月工程,中国航天事业成功实现了对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实力和水平。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加深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提供了新的契机。

嫦娥探月工程还为中国国家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样本,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此外,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还为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国际合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

跨越千年飞天梦嫦娥探月工程,读后感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自2004年启动以来,经过多次任务升级和改进,嫦娥探月工程已经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不仅仅是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展示,更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是对中国梦的实践与诠释。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背后,是中国航天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这些年来,中国航天科技人员顶住各种压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他们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整个国家都为之震撼和自豪。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崭新风貌。

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

中国航天技术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力量和实力,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让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更加充满希望和挑战。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是中国航天科技自强不息、勇攀科学高峰的生动写照。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更加珍惜这一切来之不易的成就。

同时,我们也应该倍加珵惜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相信在中国航天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是中国梦的一次生动实践。

中国梦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勇往直前、敢为人先。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逐梦前行的坚定决心和实践能力。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嫦娥探月工程的成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和文明传统。

古老的神话传说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力,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有了更多的可能。

嫦娥探月工程让中国的千年神话得以再现,向世界诠释了一个永不止步、不断创新的中国精神。

中国博大的智慧和深厚的文明传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科学论文题目浅析中国嫦娥探月工程姓名刘炯辉专业交通运输学号 201334036 指导教师张志强郑州科技学院车辆与交通工程系二○一六年六月目录摘要 (1)一、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分析 (2)1.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 (2)2.基本目标 (2)3.发展历程 (3)二、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方案 (4)1.第一阶段 (4)2.第二阶段 (4)3.第三阶段 (5)三、中国嫦娥工程的意义 (5)1.经济意义 (5)2.哲学意义 (5)3.政治意义 (6)结论 (7)参考文献 (8)摘要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月面勘测月球样品分析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oor system for urban rail transit vehicleAbstractIn 2004,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and named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unmanned lunar exploration\" \"moon\" and \"establish a moon base\" three stages. On October 24, 2007 at 18, head of the \"charng-er's no.1\" successful launch, after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mission, scheduled controlled crashed in 2009. On October 1, 2010, 18 when 57 minutes and 59 seconds \"chang 'e 2\" launch smoothly, has successfully complete all tasks and excess. On September 19, 2012, the moon exploration project chief scientist ouyang ziyuan said the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is chang e, satellite and no. 3 moon rover moon missions. Chang 'e no.4 is the goddess of the moon a backup 3 stars. Chang 'e no.5 main scientific objectives include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land area, and the samples return to earth after analysis and research.Keywords: China officially launch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charng-er's no.1一、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分析1.中国嫦娥工程基本情况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

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进行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

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2.基本目标1、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提供参考依据。

2、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对月球表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3、探测月壤特性。

探测并评估月球表面月壤层的厚度、月壤中氦-3的资源量。

4、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3.发展历程1991年,中国科学家提出中国也应该开展月球探测活动的建议,并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成立“月球探测课题组”。

1994年,中国科学家完成第一个较为完整的月球探测工程的可行性报告。

1998年,由中国科学院相关单位的专家完成中国月球探测发展战略的研究项目,提出开展中国月球探测发展规划的初步设想,并于2000年完成《中国月球资源探测卫星科学目标》研究报告。

2000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表,首度披露将“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1月,原国防科工委在哈尔滨召开首届深空探测会议,与会科学家就加快中国探月工程论证、推动中国探月工程立项达成共识。

2001年12月,原国防科工委委托资深航天专家孙家栋院士协调构架中国探月工程框架。

2002年8月,在青岛举行的有中、美、俄、欧空局参加的深空探测国际研讨会上,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将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2003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召开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会议,宣布月球探测工程进入预发展阶段。

2003年9月,原国防科工委成立月球探测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单位工作,并起草国家月球探测工程的专项立项报告。

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

2004年2月,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绕月探测工程研制总要求》,同时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

4月,国家航天局正式宣布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启动,中国“嫦娥”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2006年,嫦娥工程一期完成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正样飞行产品的生产;完成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应用系统的集成、联试,并确保具备执行任务的能力。

2007年10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开创中国航天史上第三个里程碑。

2010年10月1日,中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完成一系列绕月探测任务并顺利开展多项拓展性试验。

嫦娥二号2013年7月中旬距地突破5000万公里,目前正继续飞向更远深空。

[1]二、中国嫦娥工程的实施方案1.第一阶段绕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2.第二阶段落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

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3.第三阶段回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

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

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中国嫦娥工程的意义1.经济意义(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嫦娥所具有的高科技必将不断的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巨大的经济利益;有利于贯彻和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教强国的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2)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实现这一目标,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选择。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2.哲学意义(1)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2)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开展月球探测工作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3)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嫦娥一号的成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对中国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发扬航天精神的作用。

3.政治意义(1)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2)“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构建和谐的世界和共同繁荣的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

(3)“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党是先进生产力有力推动者,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4)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结论嫦娥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也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

工程自2004年1月立项,目前已经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和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